?

“恢復生態學”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

2023-12-14 22:11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43期
關鍵詞:案例思政生態

貢 璐

(新疆大學 a.生態與環境學院;b.綠洲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引言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人才者在教化?!比瞬攀菍崿F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的戰略資源。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課程思政建設已經成為高等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新方向、新趨勢。新的課程觀要求高校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同向同行,共同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2]。課程思政建設可以全面提高高校學生道德素養,對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有素質、可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新時代人才具有前瞻性意義[3]。

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恢復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作用凸顯?;謴蜕鷳B學是研究生態系統退化的過程與原因、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過程與機理、生態恢復重建的技術與方法的科學?!盎謴蜕鷳B學”課程一直是新疆大學生態學本科專業的核心課程,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本文結合該門課程近年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探索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實踐,以期為進一步深化高校生態學課程思政改革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一、“恢復生態學”課程簡況

新疆大學生態學專業自200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在歷屆培養方案中,“恢復生態學”一直是重點建設的課程之一,先后作為校級精品課程、校級“金課”和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進行了課程建設。

該課程的目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培養具有較高專業本領,具備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面向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需求,貫穿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恢復生態學的基本思想和理論,理解和掌握開展不同退化類型生態恢復的程序,結合案例靈活應用開展生態恢復的各類技術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有機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兩山”理論、綠色發展等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專業素養、愛國主義情懷和科學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價值導向,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并為學生日后從事恢復生態學研究以及實踐工作奠定基礎。

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是在講述恢復生態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介紹各類退化生態系統生態恢復的技術方法和典型案例,將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以及典型案例有機結合而構成的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4]。

通過多年的建設,該課程不斷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積極開展教學研討,結合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方法引領學生參加科研實踐,提升學生的創新和科研意識。近年來,該課程注重課程思政建設,結合當前新的課程目標,對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將課程思政細化到了每個章節,所有教學內容全方位融入了思政元素。

二、“恢復生態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實踐

“恢復生態學”專業課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是隱性的,同時也是豐富的,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踐深入探索。

(一)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的恢復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做出了“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如何建設綠水青山,這些都與“恢復生態學”的授課內容密切相關?!盎謴蜕鷳B學”課程第一章緒論部分的授課內容中,將恢復生態學的學科背景與生態文明思想和建設實踐相結合,提出了課程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全面了解了恢復生態學的課程內容和章節體系以及所學的理論和技術方法在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下發揮的重要作用?!盎謴蜕鷳B學”后續章節的理論和方法也多次涉及綠色發展、“兩山”理念等內容,與生態文明思想密不可分。

(二)結合科研實踐和科學前沿,弘揚科學精神

新疆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生態系專任教師全部為博士研究生學歷,科研實力強,承擔了諸多國家級、自治區級科研項目以及企事業單位的橫向課題,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學術論文。其中,不少科研工作和成果涉及了“恢復生態學”課程的相關內容。針對“恢復生態學”課程中不同農田、森林、草地等生態恢復對象的理論和技術方法,“恢復生態學”課程組教師精心篩選了相關科學研究工作案例,并將之融入了具體課程講授。例如,講授廢棄礦山生態恢復的理論與方法這部分內容時,引入了學院教師承擔的新疆相關煤礦廢棄地生態恢復的案例,不僅結合理論講授了具體技術方法,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同時還總結了在具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讓學生明確各類技術方法的應用要因地制宜。針對退化農田生態恢復,介紹了教師個人針對塔里木盆地北緣綠洲農田的相關研究結果,即長期連作對農田土壤質量的影響,繼而提出了如何恢復干旱區人工綠洲土壤質量的思考。為了更好地豐富教學案例,課程組將一些國內外科學前沿成果做成案例分享給學生,擴展了學生的學術視野,同時也將一些與恢復生態相關的優秀論文在課下推送到課程群,激發了學生的科研熱情。在講授案例時,教師結合自身科研實踐,從案例本身拓展到了科學研究過程,展示了科研工作者在新疆森林、草地、荒漠的跋涉中,在實驗室日復一日的實驗工作中,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

(三)聯系身邊案例,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新疆有一大批獻身祖國邊疆建設的優秀工作者,他們在各行各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在高校、師生周邊,也有很多的榜樣?!盎謴蜕鷳B學”課程在講授恢復生態學相關理論時,提到了由新疆大學已故生態學家潘曉玲教授主持的國家“973”項目“中國西部干旱區生態環境演變與調控研究”。該項目提出了干旱區綠洲穩定性調控理論及其途徑,建立了綠洲穩定、高效及可持續發展模式,為綠洲生態恢復工作提供了理論基礎。潘老師扎根邊疆、獻身科研,為祖國西北地區人才培養、生態環境治理和改善做出了巨大貢獻,用生命譜寫了一首感人至深的綠色詩篇。她的事跡深深感染了學生,激發了大家熱愛祖國、獻身邊疆的情懷。同時,課程組密切關注在新疆的各類生態恢復案例,例如新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已全面展開,通過介紹在全疆各地的保護和修復工程,展現了大美新疆的山河,號召學生投身到美麗新疆的建設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

(四)挖掘時政素材,思政與時俱進

結合新時代學生關注時事政治、社會熱點的特點,課程組教師積極引入各類時政素材,并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論知識以及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去思考問題。2022年7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大學考察調研,對學校的學科發展、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恢復生態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提出讓學生結合課程特色和專業特色,開展如何更好服務于新疆生態環境建設、發揮個人力量的思考和研討。建黨100周年、黨的二十大都是非常好的思政素材,有助于使學生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

此外,可將教學內容與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行為規范等結合,加強學生對于“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認識,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生態文明觀,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與從業責任感[5]。

三、“恢復生態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

“恢復生態學”課程思政的建設不僅僅體現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上,也在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師資隊伍、考核與評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學內容

在前述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完善教案和教學課件內容的制作和更新,既要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教學內容,潤物無聲,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思政素材。同時,要優選國內外生態恢復典型案例,結合學校生態學學科科研工作,體現國內外前沿進展,重點補充解決新疆生態文明建設需求的典型案例,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

(二)教學設計

為了加強課程思政建設,避免生搬硬套講思政,教學設計極為重要。這就需要優化原有的教學設計,更為精心地組織課前準備、課堂學習、課后任務等各教學環節[6],讓思政與授課內容無縫連接?;謴蜕鷳B學的理論和技術方法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將這一大背景作為“恢復生態學”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是必要的。例如,可以有機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兩山”理念、綠色發展等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愛國主義情懷和科學精神[7]。但不可能所有的思政元素都僅僅和生態文明建設內容結合,這就需要巧妙設計,挖掘多元化的思政題材,使授課內容更加生動。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盎謴蜕鷳B學”課程講授過程中,在線下課堂授課的同時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線上資源,基于雨課堂等平臺增強課前預習、課中互動、課后答疑,在授課過程中穿插視頻案例,播放生態學前沿講座等,將課程基礎知識、研究前沿與課程思政內容有機結合。教學過程中將講授法、練習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相結合,應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鉆研精神。如在教學過程中劃分班級學習小組,使學生自主收集前沿動態、典型案例等相關資料,結合自我思考及理解,以撰寫小論文、制作PPT、拍攝視頻等方式在課堂進行展示,分享收獲。

(四)師資隊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影響,好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精深的知識儲備,還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率先垂范[8]。在“恢復生態學”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任課教師作為“第一主角”,首先要加強自身的思想政治修養,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確保全過程、全方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及價值觀的教育引導。教師自身的成長經歷、科研經歷通常會對學生有更好的示范作用。此外,針對團隊內青年教師多的問題,要開展一對一的“傳幫帶”活動,發揮老教師的引領作用,青年教師也應主動取經,并通過學習優秀慕課等方式,全面提升課程團隊成員課程思政的教學水平。

(五)考核與評價

“恢復生態學”課程考核應增加平時成績占比,增加課堂討論環節,引導形成教師掌握課堂節奏,學生自主思考、積極討論的課堂氛圍,以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盎謴蜕鷳B學”課程的習題和試題既要關注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要體現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并且應適當增加課程思政內容,考查學生對于生態文明、家國情懷、奉獻精神等思想的認同與感悟程度[9]。在課程教授過程中,應積極了解督導、同行、學生對課程的評價、意見和建議,根據教學效果與評價,不斷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結語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鼻嗄陼r期是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對青年未來和國家未來至關重要,要幫助青年早立志、立大志。高校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搖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為青年提供正確的價值指引。將課程思政融入“恢復生態學”課程教學過程之后,學生受益匪淺,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學生學習化被動為主動,取得了超乎預期的成效。完善課程思政,是新時代教育事業的必答之卷。

猜你喜歡
案例思政生態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生態養生”娛晚年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思政課“需求側”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