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虛擬身份認知及交往實踐邏輯

2023-12-14 04:05曹克亮
關鍵詞:宇宙身份現實

曹克亮

(中國計量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引 言

自蘇格拉底開始,“認識你自己”就成為人類自我認知的一般性口號。如今,從意識出發“認識你自己”已經超越客觀現實世界的物理空間走向了虛擬現實空間,以往的認識領域包含客觀世界、意識世界、宗教世界等領域,現在不得不面對由人類自主性所創建的虛擬世界。這是生產力發展與意識自主發展對自我認識空間的擴展?!榜R克思的空間生產理論揚棄了康德經驗式的‘先天直觀’空間觀和黑格爾理念式的‘絕對精神’空間觀,批判了資本主義的異化空間和基督教等宗教的神圣空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空間正義”[1]亨利·列斐伏爾則沿著馬克思所指引的方向進一步把“空間”概念作為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 “阿基米德支點”,不論是地緣上的空間還是生產領域的空間。當下,數字資本的權力正進一步開創新的數字空間體系——元宇宙空間。這一新的空間構型是開啟自我認知和全新交往形態的基礎性場域,“認識你自己”的領域不斷地擴展;“先天直觀”的場景獲得前所未有的提升;“絕對精神”問題戲劇性的再次成為人類虛擬生存和交往不得不破解的難題。在元宇宙的世界里,人類的數字化自我認知已經從“語言符號身份”走向了“元宇宙身份”?,F實身份與虛擬身份的隔閡進一步被打破,元宇宙身份在技術集群加持的沉浸感知和認知中被賦予了更多情感因素,虛擬身份不再僅僅是“賬號個體”,而是帶有一定程度價值指向和道德訴求并具有情感溫度的“分身”,這同時表明其中暗含的數字化個體交往實踐邏輯和價值邏輯也正在發生著悄然改變。

一、元宇宙:虛擬身份及其認知的躍遷

1.現實身份與虛擬身份

人是現實的具體的人,而“現實”和“具體”卻也包含多重身份。作為被認知的身份,一部分來源于自我建構,一部分來源于他人認知。自我身份建構是一種主動行為,它依賴于身份主體的語言、生活、交往的邏輯展開。同時,也在個人具體的、歷史的時空維度中進行。它會隨自我認知、利益相關性等問題的拓展而不斷調整。京劇唱段中“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 叫喳喳!”,就是主體身份被格式化甚至是固化的表達。且用顏色隱含人物性格及價值判斷。從主體角度來說,他人認知是一種被動行為,他人通過與主體的交往或第三者的言語描述去認知。這種他者認知,在現實物理世界中以小范圍的緩慢形式進行。機器大工業時代,生產者被固定于工廠內和機器旁。認知與交往的領域和范圍受到一定的空間限定。之后,隨著生產的擴大以及貿易的擴展,“不斷擴大商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盵2]這里既有資本的空間擴展,也有人的空間擴展。隨之而來的是人的自我認知的空間擴展。之后,“列菲伏爾將傳統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體制的宏觀批判,轉向對資產階級社會中發生的微觀日常生活異化的批判,”[3]以日常生活的異化揭示資本主義生產對人的認知及交往行動的異化。進而,隨著互聯網工業的崛起,數字資本催生了新的生產領域和活動空間,人類自我身份認知及其活動的領域從現實世界轉向了網絡虛擬世界。然而這種帶有同質化、碎片化的網絡虛擬空間,將人的自我認知及行動的數據作為一種生產力,帶動的是數字資本及平臺經濟的大發展。當大數據、智能算法、虛擬現實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一種增強現實的網絡虛擬空間——元宇宙空間,進一步將人類的自我認知維度的虛擬性擴展到更高層次,這種擴展雖然仍然限于網絡空間之中,但其所呈現的技術手段和表現形式卻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傳統互聯網時代,人類交往依賴圖片、語音、視頻等形式,雖已經大大提升了交往的便捷性和可感知性,但圖片語音形式只是單一的固態化表達,僅僅引發視覺聽覺的可感知變化,即便即時性與便捷性獲得了顯著提高,但未能引發人的身體性接入和身份認知的根本性轉變?,F實身份仍然是自我身份認知的主要認知領域。在現實身份中,交往空間是相對狹小的,所能呈現的身份特征只會被部分人所認知和對部分人開放?;ヂ摼W“讀圖時代”與“語音時代”引領和奠定了人的現實身份的空間化認知領域和格局。人逐漸認識到在新的虛擬空間之中的自我,也在影響和塑造著現實自我同一性的認知和結構。元宇宙時代,人類的虛擬身份不只是數字化的表達,也絕非僅僅是一個“賬戶”或“頭像”。賬戶或頭像只是冰冷的數字表征,它無法引起人的視覺和情感的進一步共鳴或增強。元宇宙里的虛擬身份開始具象化為類似游戲場景的“角色”(游戲人物),這種角色開始具有特殊的話語方式、行為方式、性格特征、關系網絡和道德訴求。人類已經將那個元宇宙中的角色當作現實的自己或理想中的自己。它是現實身份的理想化塑造和升級?,F實世界中,人的現實身體和現實身份是一種媒介,它是聯結自我與他者的關系實體。在元宇宙中,每個人都要構建自己的虛擬身份,并開始以虛擬身份作為聯結自身與他者的新媒介?!胞溈吮R漢在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時強調:‘延伸人體的都是媒介’,包括口語、文字、衣物、住宅、貨幣、時鐘在內的所有人造物(Artifact),均在延伸人通過天賦的身體功能感覺和經驗外部世界的能力的意義上,構成‘媒介’的能指。簡言之,可以把媒介廣泛地理解為勾連人與世界之間關系的橋梁,它是人感知和經驗外部世界的‘中介’,即‘連接者’”。[4]元宇宙及其所形塑的身份已經開始扮演“中介”和“連接者”的角色,作為“媒介”能指的元宇宙身份開始反向賦能、賦智、賦德于人類自身。建構、保護元宇宙身份就是建構和保護現實自我。人類已經開始將自我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訴求用于元宇宙身份之中,比如,2022年12月20日外媒報道,Meta公司于12月9日正式開放了其元宇宙平臺“Horizon Worlds”(地平線世界)。它是一款免費的虛擬現實在線視頻游戲,玩家可以在他們的物理空間范圍內探索他們周圍的空間,同時通過使用控制器按鈕傳送短距離或在虛擬空間中連續移動來進一步漫游。據稱,這個虛擬世界里可以容納20個角色在其中搭建社區,并和真實世界一樣休閑娛樂。但就在近日,一位女測試者在其中受到了性騷擾。據報道,該名女性稱有一個陌生人試圖在廣場上“摸”自己的虛擬角色。她表示:“這種(不適的)感覺比在互聯網上被騷擾更為強烈”[5]可以看出,這種對自我虛擬身份的認知與保護,已經超越虛擬身份僅僅是數字化的自我表達開始走向情感化的自我構建。傳統互聯網的虛擬身份所引發的問題多是賬戶及隱私的保護、利益的糾葛等問題,即使上升到道德倫理及行為層面,也多限于語言之上的回應或法律的追責?,F實身份主體也多以網絡空間暴力或現實空間的反擊為主。雖有情感因素但未曾“感同身受”地融入自我身體情感。當元宇宙身份以具象化3D立體的形象展示現實身份時,它更加增強了人類對虛擬身份的情感自我認同,“經驗具有第一人稱被給予性。即,它是作為我的經驗、我正在經歷或度過的經驗而被給予的(至少是悄無聲息地)?!盵6]顯然,元宇宙身份所特有的技術呈現形式,給予人的自我身份認知經驗提供了“感同身受”的情感特質?!暗谝蝗朔Q”已經由現實自我情感轉向空間虛擬自我情感。人們維護虛擬自我所耗費的精力和時間已經超越了現實自我。每日付出大量時間流連于各類平臺,智能手機的點贊、評論、轉發等行為已經構成人的自我虛擬身份建構的主要行為方式。甚至在構建虛擬自我的過程中會通過“虛擬包裝”完成自我人設的完美塑造,這種“虛擬包裝”既有技術層級的美顏、瘦臉、磨皮等手段,也有主觀意識層面的刻意信息釋放、圖文展示等方式。通過“虛擬包裝”的網絡虛擬身份往往更加“完美”,只呈現美好記憶,并且可以通過類型化的隱藏、屏蔽甚至刪除等手段保留美好記憶。但也容易造成現實身份與虛擬身份的“身份鴻溝”,這種“身份鴻溝”使得人們更愿意停留于虛擬網絡世界之中,而不愿意再回到現實,因為現實的不完美性削弱了人的自我身份建構的欲望表達層級。阿克塞爾·霍耐特曾指出“人的完整性,在其存在的深層,乃是歸因于我們一直在努力辨別的認可和承認模式,這么一種意義是我們日常語言運用中所固有的?!盵7]因此,在為承認而斗爭的自我身份建構中,我們總是渴望避免蔑視或傷害,希望建構完美的自我,然而,現實自我不完美性的直觀容易被他者認知捕捉,所以,虛擬身份的可建構性與可塑造性成了“自我承認”的避風港。元宇宙的虛擬身份對原本的數字身份進行了升級,給予了更加具象化和切身性的表達。這種更加具象和切身的表達方式讓虛擬身份具有了聯結情感可依賴的符碼身體及其形式。元宇宙中的虛擬身份借助平臺去中心化的交往邏輯實現了“自我承認”的便捷性,承認不再是極度困難的事情,因為元宇宙中的虛體已經是經過認知篩選和價值交互而形成的個體了,“志同道合”不僅是心有靈犀式的默契,還有“技有靈犀”式的選擇。

2.元宇宙身份及其認知躍遷

互聯網之下的平臺經濟和平臺社會,讓人的現實身份從物理空間過渡到了網絡虛擬空間。虛擬身份(角色)建構于賬號、用戶名、密碼之下,在傳統游戲世界里,只能選擇游戲平臺已經設定好的角色定位,且這種角色定位只在一個平臺一款游戲中適用。游戲玩家所選擇的角色最開始不具備性格特征和情感道德訴求。它僅僅是一種象征意義的“玩伴角色”,雖然玩家對角色本身有情感投射,但玩家還未將自身的身份完全投射進角色之中。比如,游戲平臺推出的各種針對不同年齡層次和性別的定制游戲,其實是對現實身份的固化,這或許只是平臺競爭的手段和策略?!澳信婕业倪@種性別轉換行為表現出不同的動機,而性別轉換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性別刻板印象和文化秩序,為游戲玩家,尤其是女性玩家回避或消解主流性別秩序的束縛提供了潛在的可能性。但這種潛力始終是有限的,既有的性別秩序和刻板印象依然主導著游戲文化空間,塑造著游戲玩家的性別認知和反應模式?!盵8]因此,游戲身份畢竟只是人類交往行為中的娛樂形態,它沒有涵蓋人類交往的一般形態。對游戲中的角色進行的自我投射和將自身轉變成為游戲角色還存在很大差別。在元宇宙世界,個人通過元宇宙身份呈現的動態的3D身份效果徜徉于各類元宇宙地平線之家(horizon room)。人的數字生活也將從文字、圖片、視頻模式過渡到全息圖時代(Hologram times)。這種過渡與轉換是奠基于最新的數字技術和平臺之上的全新方式,是一種全真互聯網的時代。它帶給虛擬身份及其認知的根本性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相較于傳統現實身份,它具有超驗性的個性化特征。所謂超驗性并非身份本身的超驗而是身份表達形式的超驗性。即對身份的“表述”超越了現實身體,其符號化的表達已經與具身體驗和可感知性遠離。胡塞爾以現象還原論的方式呈現認知,就身份認知而言,“胡塞爾認為,‘直觀’的‘明見性’是人的認識的最后根據,一切現象和意識活動都要追溯到他們在直觀中的最初源泉?!盵9]顯然,符號表達在胡塞爾的現象還原里還不是最初的最根本的特征,而現象“直觀”才是?,F實身份具有多重身份組合的特性,并且,多重組合的身份在他者的認知體系中所占據的位置和分量是不同的。作為身份主體的自我其實并未刻意強調某種身份,主體只在不同場域空間中轉換使用自己的多重身份,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尋找合適的自我定位和群體融入,亦或為獲取相關利益服務。而元宇宙身份則將這種符號表達“直觀”化了,虛擬身份已經是胡塞爾眼中不得不面對的“直觀”,因為它就在那里,并且表征和代表著現實身份。而所謂個性化特征,是元宇宙身份最大的特征之一。在元宇宙的身份世界里,人的身份可以是“任何身份”,可以是虛擬人,也可以是虛擬機器,甚至還可以是虛擬地平線世界自身。個性化既體現在身份塑造的個性化之中,更體現在身份轉換的個性化之中。在不同的元宇宙地平線之家,主體可以塑造多個完全不同的身份主體類型。這種塑造的不同來自于身份轉換的即時性和隨意性,它超越了現實身份轉換的時間障礙和空間限制,以及由他者認知所產生的“身份壓力”。有時,在一種元宇宙空間中只表現一種身份類型,只與一些“志同道合者”為伴,它消解了身份轉換可能產生的自我認知焦慮和道德困境。

第二,相較于傳統互聯網符號身份,它具有可感知的切身性特征。在傳統互聯網符號身份中,有可能出現“身份失真”的現象,可能只有在查閱其用戶名資料后才可以試圖尋找其真實身份特征,判定性別、年齡等身份信息。傳統互聯網的虛擬身份具有更多“純數字化”的特征,數字化和符號化掩蓋了身份主體自身,因此,符號和數字成為表征身體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例如,各類二維碼、健康碼、行程碼等,此種虛擬身份被數字化過度表征的問題在于消解了身份的現實性和具體性、現場性和情景性,沒有健康碼就難以進入到某個空間場景中,即使是對你熟悉的人,也無法擱置規定,以現場性和情景性判定身份主體是否符合進入場景空間條件。這給身份確認加了一層“數字保護網”,只是這種“數字保護網”保護的是他者或群體的安全和利益,基于政策法律和道德層面,這都沒有任何問題,但也確實造成了對主體身份可感知性和情景性的理解與認知難題?!八惴ㄗ鳛閿祿耐庠诒┝?使數字化成為單一的標準模式,數字化存在代替了人的真實存在?!盵10]元宇宙身份其實也是一種數字化符號化表達,但其表達的技術特質與之前的傳統互聯網技術有了很大的不同,元宇宙所需依賴的技術群提升了身份認知與交往實踐的可感知性和切身性。在傳統互聯網里,可感知性也可以通過即時的文字、聲音、視頻隨時實現,實時的視頻會議及網絡直播也能夠讓交流、工作、消費、娛樂具有“即時性”的感受,但是,元宇宙身份不僅能夠實現傳統互聯網的即時感知性,而且增強了沉浸式的身體感知能力。這種沉浸感知性是傳統互聯網“賬號身份”無法給予的。未來,若腦機接口技術進一步取得突破,與元宇宙空間實現高度互融,其所帶來的感知將是革命性的?!澳X機接口介導的心物交互中,身體以退隱的方式使我們重新獲得審視身體功能的機遇:……于是身體的本質在腦機接口上得到了部分映現,身體的神秘性被腦機接口在一定程度上‘祛魅’?!盵11]元宇宙技術對身體的“祛魅”,在未來也可能實現腦機接口上的意識互通和意念讀取,現實身體與虛擬身體、機器身體將是融合共生的存在,那時,人的身份主體性與自主意識的同一性都將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戰。

第三,元宇宙身份將實現從主體內在建構到數字外在建構的邏輯轉換。一般來說,當下數字身體表征僅僅依賴于主體網絡交往與生產實踐的數據化而展開,數字表征身體的具體領域也多限于健康管理等領域,比如數字健康監管與智能健康穿戴設備對身體的數字化表征等。然而隨著海量數據的匯聚和應用的不斷擴展。人的各種行為和現實行動的數據都將實現網絡數字化全覆蓋,不再是人適應或融入元宇宙的問題,而是元宇宙的生態環境反向塑造影響人的問題,一種元宇宙機器賦能人類的場景將會實現。元宇宙所標榜的創意經濟不僅僅是實現人的創意價值維度,也是實現智能機器人的創意價值維度。主體身份創建所依賴的知識和經驗已經越來越被元宇宙數字空間所掌握,人的純線下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已經無法提供給線上的元宇宙身份足夠養分,這當然不是說深入元宇宙之后,人的身體就失去了自主能力,而是說技術增強與環境增強會讓人變得懶惰,技術增強彌補了人類身體能力的某種缺陷,環境增強則讓人變得麻木。長期的元宇宙生活狀態會讓主體身份建構附著在元宇宙空間之上而非物理現實的線下。元宇宙所構造的空間或許將成為一個主動性技術環境,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主動性技術環境在指向人的主動性的同時將這種指向引入人與環境的互動中,賦予了外界環境以意向性,體現了一種能動的形式?!盵12]元宇宙已經不是單一技術物的意向性,而是技術群對人類整體生存環境全面塑造的意向性。技術的集成整體性權力演變成系統性環境權力,它制造新的生存體驗和環境領地,進而實現對人的全面重塑?!斑@些權力并非僅僅是壓抑性的和異化的。相反,從他們以常新的方式產生主體的意義上來說,這些權力是具有創造性的?!盵13]86通過系統的環境塑造實現對人的身體的“馴服”和身份的“俘獲”,技術意向性已經由控制或延展身體轉向了服務和溫馴來征服身體,這種深度的技術意向性定然在不知不覺中重新構造著主體身份認知。元宇宙的技術思維也在改造著主體的身體思維向度和身份確認維度。因此,“技術通過物質環境以技術調節的樣式來‘工作’。從這個視角來看,技術世界中的主體不僅僅是形而上學思想的產物,也是物質調節的產物?!盵13]88顯然,元宇宙空間對身份的調節是元宇宙整體性虛擬現實生態的必然結果。

二、元宇宙:虛擬現實交往邏輯的新展開

1.現實交往與虛擬交往

然而,現實交往的異化本質并非人的交往的全部本質??萍嫉陌l展讓人的溝通與互聯的便捷性大大增強,溝通與交往的邊界也逐步拓寬。傳統互聯網的交往實踐已經讓馬克思所言的“共同活動方式”匯集于平臺和網絡虛擬世界之中,交往個體在多種平臺的交互作用下呈現了去中心化的傾向,人的交往自由和交往自主性大大提升。數字和信息成為網絡生產與網絡交換的基礎性設施和資源。在現實交往向網絡虛擬交往過渡的過程中,空間擴展與內容擴展是雙向互動進行的。交往主體的交往邏輯也在發生著改變?,F實世界中,交往所依據的語言系統是口頭語言、身體語言、表情語言,交往的有效性有時受制于空間和距離的限制。交往常常具有空間合理性和目的合理性的需要,比如,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的交往關系就受此影響。線下課堂中,教師一般都具有絕對的權威性,這不僅取決于課堂所賦予教師的職責和權利,而且還依賴于已經形成的對“教室”空間的權威意識建構。這種意識建構在教師和學生之間都達成了某種“共識”。而且還是一種系統化、體系化所建構的共識。但是,同樣的教與學如果轉入到網絡教學的空間環境之中,情況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對師生主體身份認識和交往邏輯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沖擊力和牽引力。從線下的“面對面”到網絡上的“鍵對鍵”,不僅僅是授課的技術手段的變革,而且是一種關系和認知的變革。因為教師與學生對于新網絡空間也形成了某種新的“共識”,雖然,課堂還是那個課堂,交往的主體也沒有發生改變,但對教與學之中所呈現的交往邏輯和認知邏輯卻發生了改變。元宇宙網絡空間對于交往關系及其認知的修正在發生進一步的深刻變化。元宇宙世界的交往具有虛擬現實性、感知擴展性、情景沉浸性等特點,交往主體任意構建的交往空間更多是基于共同興趣和話語模式所創建的空間,交往所依據的哈貝馬斯所言的“合理性”前提其實已經有了興趣和話語基礎。在具有交往“合理性”與目的“合理性”的基礎上,人的交往范式是敞開的,話語方式也是敞開的。就如同在線上建構了一種“私人話語空間”,在不違反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交往的自由性和開放性是現實交往所無法比擬的,加上3D虛擬化身的影像技術加持,人的交往興趣和樂趣也被進一步激發。你可以創建虛擬的網上個人音樂會、參加元宇宙個人藝術展,享受虛擬現實的體育運動等等。去中心化正在以新的方式(私人話語空間)建構交往主體個人的中心化。而平臺的中心化建構是資本和數字壟斷的中心化。幾乎所有線下的交往所需空間和形式都可以在線上實現。且可能比現實交流更高效,更受人喜愛和追捧。而此時,人類現實交往所需的身體語言的弊端將會被打破,網絡語言已經不再是圖片、語音或視頻等簡單的單一輸出模式,而是融合了身體語言的復合模式。語言和非語言的、身體和非身體的行為都將重新獲得新的理解?!罢Z言活動一定要伴隨非語言活動一起出現。所有這些,都具有魔幻效果。各種因素時而這樣時而那樣,像一些能被我們看見的物質性的幽靈?!盵17]元宇宙空間所創造的交往模式或許就是這種具有“魔幻效果”的空間網絡,但這絕非是說元宇宙空間交往就是對現實交往的背叛或重復,它開啟了新的交往形態——元宇宙身份之下的虛擬交往形態。它不再是傳統網絡世界的圖片交往、語音交往,而是全息圖景的3D虛擬主體身份的交往。它顛覆了圖片的單一性和二維性,它改變了語言與表情、聲音與情景的脫離狀態。數字對人的身體的符號進化和空間“表述”來到了3D虛擬真實的境界。這種改變是全新的方向,如同最美的語言也難以描述真實一樣,一個視覺的感覺直觀比一般的語言直觀更具有沖擊力和表述效果。何況元宇宙并沒有消除語言,而是增強了語言表達和交往效果。個人身體的虛擬現實化將附著和融入更多人類情感、意志和價值觀,因此,它就絕不僅僅是一個賬戶的虛體個體了。

2.元宇宙交往邏輯的新形態

元宇宙身份之下的交往邏輯依然是人的交往邏輯的展開,但絕不是現實交往的重復和網絡化的副本。雖然元宇宙交往以數字化、虛擬化的形象作為交往的影像和人格。但它卻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特質。

第一,相較于傳統現實交往,元宇宙交往以技術權力解構了身份權力,呈現交往的去中心化形態。在現實形態的交往中,身份的確認是在交往和實踐中實現的,身份權力的建構也是在交往中形成的。但是自我身份確立過程是一種自我意識與外在世界和他者意識的交鋒過程。人們總是在與外界交往的勝出與妥協中建構自我同一性。不論是勝出還是妥協,最終都會形成對自我身份的確認,且很難在現實中打破。身份權力是對自我權力和自主性的“確權”,它指導著交往個體的意識邏輯和實踐邏輯。進而在現實空間中,身份權力被無限放大。比如,教師與學生,領導與下屬的交往實踐,身份權力不僅會在特定空間扭曲交往主體的信念和判斷,還會對自我信任產生沖擊?!叭绻粋€個人關系中沒有實際的相互交談的空間,則這一關系就往往變成迷戀性的,抑或淪落到一種習慣性結構之中?!盵18]顯然,在現實交往中,身份權力將“相互交談”的平等空間壓縮了,它強化了身份認知而忽視交往內容及其前提。處于弱勢的交往個體往往陷入對另一方的“迷戀”之中,“迷戀”不一定是對交往一方的敬重或愛慕,而很可能是“迷失”和不自主。這就是現實交往中身份權力最大的弊端。身份權威占據了交往的主體空間,讓處于交往實踐中的個體出現了“身份迷失”和“交往恐懼”,真正的交往則很難達成。元宇宙交往所依賴的技術及其建構的空間交往格局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存在。首先,元宇宙交往空間建構所依據的基礎概念是個體性、創意性,它鼓勵個體身份的多元和互動,同時,以興趣導向和欲望導向進行交往連接,具有天然的去中心化的優勢。其次,交往個體的網絡“虛體”是可以多元變化的,且是在多個交往空間的變換。在工作、休閑、交流中呈現立體化的多元性,不再唯一和被身份權威所裹脅。元宇宙交往空間的“分體”性特征和“虛體”化展示,給予了交往主體更多的自我身份建構的可能性和授權。人們可以對現實中被身份權威遮蔽的交往行為進行修正。不斷塑造自我身份和自我主體的同一性,從而逐步實現交往合理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完成自主的身份確認和交往實質塑造。

第二,相較于傳統互聯網交往,元宇宙交往擴展了交往可感性和情景性的交往體驗。傳統互聯網的交往依賴的是語音、圖片、視頻等基礎信息技術鏈接模式,信息傳輸即時性與元宇宙相近,但交往的具身體驗性仍然不強,身體在交往中也多處于邊緣或“隱身”狀態,因此,身體的不在場性也減少了交往的具身感知性。身體僅僅作為“技術的身體”(technological body)被技術表征而非“技術化的身體”(technologized body)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啊夹g的身體’主要側重于與其他類型的身體的區別(如工作的身體、運動的身體、音樂的身體、殘疾的身體等);而‘技術化的身體’則強調技術內化于身體之中,成為身體的一部分,身體與技術相互作用,是密不可分的一種狀態?!盵19]傳統互聯網,身體成為賬號交往之下的符號和隱喻存在,身體的不在場性,讓交往本身變得缺乏感知色彩和身體飽和度,交往變成了信息識別和信息互通,這不是交往的本質特征。交往的本質在于信息識別和互通后的理解、信任和情感聯結。身體的不在場性顯然會讓理解和信任大打折扣,情感聯結也缺少具身性維度。元宇宙交往以3D虛擬形象呈現身體及其特征,讓身體從交往“隱藏”狀態走向交往“前臺”,雖然還不是現實身體的物理在場,但也實現了空間在場。身體的符號表達也變成了可視化的具體形象,人對于自身身體可視化的狀態通過3D虛擬形象獲得了加強,人已經開始將現實身體“授權”給元宇宙虛擬身體,在現實中所進行的權利義務以及道德要求,開始自然而然的轉移給自己的元宇宙虛擬身體。同樣,元宇宙交往開辟了交往的沉浸性和情景性的新領域,虛擬現實亦是“現實”,它僅僅是虛擬但絕不是虛構?,F實場域所呈現的交往空間通過虛擬增強的方式呈現于元宇宙地平線之家和地平線世界,不是簡單的物理世界的空間虛擬化,也不是交往空間從現實向虛擬的簡單直接過度。它是另一種形態下的交往,而另一種空間形態的交往會有該空間自身的交往邏輯和交往機制,絕不是現實交往的虛擬“照搬”。虛擬交往空間的多元化和多樣化依賴于人的創造,將來原本依靠AR、VR眼鏡等設備進行的虛擬現實連接可能會被更強大的裸眼3D和腦機接口技術所替代,人的身體的在場性交往和沉浸性感受以及情景性體驗還會獲得更大提升,那時,現實身體與虛擬身體的區分將變得困難,“技術化的身體”已經成為身體的一部分,也成為交往的一般常態?;蛟S,那時技術化的身體將不再作技術“增強”式的理解,而應作人類一般器官學式的理解。

第三,元宇宙交往將是個體多重身份主體和多元價值主張的新交往形態?,F實交往中,人的身份權威性影響了交往的正常邏輯展開,權威身份掩蓋了交往主體身份的多維度特征,且交往的本質特征和理性價值被遮蔽。受限于權威身份的束縛和壓力,知識與信息的互補性和傳輸性都會有所延遲甚至變得虛無。具有權威身份的一方往往以金錢、身份、地位、知識等各種象征著身份的權威元素極力賺取資源和利益,并且在交往中往往將權威身份的“傲慢性”推向極致,給其他交往主體帶去交往的壓力和恐懼。身份傲慢取消了知識與信息互通所依賴的平等性基礎,勢必對人的交往的主體間性產生過度規范化和強力規訓性的影響,當交往主體間性被權威身份所“規訓”,身份霸權就成為權威身份的技術霸權手段。元宇宙交往去中心化的交往現實邏輯將人原本就具有的多重身份維度和多元價值主張得以呈現。多維元宇宙空間呈現多維身份和多元價值,且多維身份和多元價值不會造成自我同一性的沖突,因為交往空間的多維轉換以及多元價值的平等互換會讓交往變得實際而高效。在元宇宙交往中,權威身份不再是唯一凸顯的身份主體,多元身份才是身份凸顯的價值維度。另外,元宇宙交往所依賴的空間身份主體是自我主動建構的主體,甚至是現實主體去“不完美性”所構建的“完美主體”的身份象征,它包含了現實主體未曾實現或極力追求的價值主張,以“情感保護主義”和生命政治的立場去維護這一主體身份是元宇宙交往主體對這一虛擬身份構建的內在需要。因此,元宇宙交往的多重身份屬性和多元價值主張是建構性的和情感性的,它的交往邏輯也是生產性的和自主性的。

猜你喜歡
宇宙身份現實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宇宙第一群
跟蹤導練(三)(5)
這宇宙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互換身份
現實的困惑
放松一下 隱瞞身份
從虛擬走到現實,有多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