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稞種植中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

2023-12-15 06:11
農業災害研究 2023年8期
關鍵詞:紅蜘蛛青稞生物防治

王 旭

碌曲縣農牧業集體經濟經營管理站,甘肅碌曲 747200

青稞是一種在我國高原地區廣泛種植的作物,是高原居民生產生活的重要糧食和牲畜飼料來源之一,對當地農牧民的生產生活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青稞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種植技術也在不斷提高,有效地增加了高原居民的收入,改善了高原人居環境,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今,人們越來越需要高質量、無公害、綠色化的農產品,青稞具有政策傾斜、單產潛力大、加工產業前景廣闊等優勢。目前,大部分青稞種植者仍受傳統種植模式的影響,缺乏種植意識或經驗不足,易導致病蟲害的發生。為確保青稞的正常生長,種植人員需要了解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并及時采取治理措施。因此,探索青稞種植新技術,以科學、合理的方式預防和治理青稞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進一步提高產量,確保青稞的產量和品質已經成為青稞種植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

1 青稞種植產業發展概述

1.1 青稞概述

青稞是一種作物,屬于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國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等高原地區,也在尼泊爾、印度等南亞地區廣泛種植。青稞耐寒、耐旱、耐澇、適應性強,是高寒地區人們的主要糧食來源之一,同時可以作為牲畜飼料。青稞的種子可以磨成面粉,制成青稞餅、青稞面條等食品。青稞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被譽為“高原之珍”“高原麥片”。

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青稞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種植技術不斷提高,青稞成為備受關注的農產品。青稞是我國西北和西南地區的一種常見農作物,適合生長在高原涼爽的環境,具有耐寒性強、生長期短、高產早熟、廣泛適應性等特點。青稞是大麥的一種特殊類型,相比水稻、小麥、玉米等作物,青稞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因此被廣泛用于食品、飼料、釀造和藥用等領域[1]。

1.2 青稞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意義

青稞常常會遭受各種病蟲害的困擾,這些病蟲害會不斷侵害青稞,影響其質量和產量,甚至直接影響著青稞的生長,從而給種植戶帶來經濟損失。因此,開展青稞病蟲害防治工作至關重要,可以確保種植戶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保證青稞的社會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2 青稞常見病蟲害發病規律和防治方法

2.1 黑穗病

青稞黑穗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會侵害青稞幼苗,通常在苗期侵染。該病菌主要通過種子傳播,能危害花器和種子,在青稞抽穗前形成大量冬孢子,導致病穗。當溫度和濕度適宜時,病菌孢子開始萌發,逐漸侵染青稞種皮和穎殼,最終導致病穗的出現。病穗表現為黑粉和畸形麥穗,影響發育和結實,嚴重影響青稞產量[2]。病害通過土壤、種子和糞肥傳播。在發病初期,青稞外部會產生白色薄膜,等到病穗全部抽出后薄膜會破裂并產生黑粉,后期只留下穗殼。青稞黑穗病會影響開花授粉,嚴重影響整體產量。

防治青稞黑穗病的方法有以下幾種:①種植抗病品種,精細選種,去除種子中的病蟲害、癟粒和機械損傷粒;②及時拔除田間病株,進行焚燒或深埋處理,以避免黑粉散播;③采用藥劑進行防治,可以使用15%粉銹靈和立克秀進行藥劑拌種和土壤消毒處理;④利用石灰水浸種處理,使用0.5 kg石灰水與49.5 kg清水混合兌成1%的石灰水,浸泡27.5 kg青稞;⑤對種子進行晾曬和消毒處理,以避免種子攜帶病菌導致田間發病情況加重;⑥做好種子晾曬和消毒工作,以避免種子攜帶病菌導致田間發病情況加重;⑦在青稞抽穗前,對田間種植活動進行巡查,發現病株及時鏟除,并進行焚燒和深埋處理。

2.2 條銹病

青稞葉片感染條銹病后會出現黃色橢圓形斑塊,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加重,斑塊變為粉堆,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整株死亡。青稞條銹病的防治主要采用農業防治措施,如輪換播種技術,同時適量施用氮肥[3]。在生長過程中,若出現大面積黃色斑塊,可噴施濃度為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使用量為75~100 g/667 m2,能增強防治效果。該病可劃分為稈銹、條銹和葉銹3種類型,通過空氣傳染,發病作用于葉片和莖稈。孢子在冬季依附青稞種子或莖稈過冬,等到天氣暖和以后再次暴發。條銹病主要危害青稞葉片和葉鞘部位,一旦發生,葉片和葉脈平行位置會產生黃色斑,進而出現粉堆,危害葉鞘等多個部位。青稞條銹病發病率受春季溫度和降水量的影響,及時、有效地控制病害對青稞和其他禾本科植物都非常重要。

為了防治青稞條銹病,提出以下建議:①選擇抗病性好的品種,輪作換茬,整地后曬田;②使用15%粉銹靈和立克銹進行藥劑拌種;③加強田間管理,清除雜草,優化定苗方案,避免水分和養分流失;④在感染初期噴灑15%粉銹靈或立克銹500倍液;⑤在青稞生長過程中,若植株葉片出現大面積黃色斑塊,噴施濃度為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75~100 g/667 m2,能顯著增強青稞條銹病的防治效果。綜上所述,防治青稞條銹病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并采用多種防治方法,以增強防治效果。

2.3 條紋病

青稞條紋病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青稞病害,也被稱為青稞條紋花葉病。該病主要通過葉蟬、蚜蟲、螨等昆蟲傳播,也可以通過接種、割傷、工具傳播等方式傳播[4]。青稞條紋病的發病期主要集中在春夏季節,氣溫偏高、濕度大的環境有利于其傳播和病害的發展。青稞條紋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葉片出現不規則的黃色或白色條紋,條紋間隔不均勻,葉片還可能出現大小不一的圓形或半圓形斑點,有時葉子呈現扭曲變形的癥狀,影響了青稞的正常生長和產量。青稞條斑病對青稞的生長和產量影響很大,嚴重感染會導致青稞植株死亡。

防治青稞條斑病的方法有以下幾點:①采用抗病品種。選擇抗病品種是預防青稞條斑病的首選措施。②加強田間管理。定期清理田間雜草、及時清除田間積水,減少蚜蟲滋生的機會。③采用生物防治。如利用天敵昆蟲控制蚜蟲數量,或者使用病毒殺滅蚜蟲。④農藥防治。選擇專業的農藥進行防治,不要過量施藥,避免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危害。⑤輪作。輪作可以減少青稞病害的發生,將青稞和其他作物輪換種植,可以減少病毒在田間的傳播[5]。

2.4 青稞赤霉病

青稞赤霉病是由赤霉菌(Fusarium spp.)引起的一種病害,是青稞種植中較為常見的病害之一。該病害發生后,青稞麥稈會出現紅褐色至黑色的菌核,而青稞籽粒則出現暗紅色、暗褐色至黑色的病斑,若不及時加以控制,會導致青稞大量減產甚至無法收獲。

青稞赤霉病的防治措施如下:①堅持輪作制度,避免連作。青稞赤霉病往往在連作土地中發生較為嚴重,因此,青稞種植的地塊要實行輪作制度,間隔時間最好為3年以上,以此有效減少青稞赤霉病的發生。②加強田間管理。青稞赤霉病往往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容易發生。在種植期間,應注意保持田間通風、排水,盡量減少田間濕度,避免給病害提供生長環境。③使用健康種子。選用病毒檢測合格的種子進行播種,可以減少種子傳播的病菌數量,從而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生。④噴灑殺菌劑。在發病初期,可以噴灑有效的殺菌劑,如25%雙吡腈酯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等,以此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生。⑤采取植保防治措施。青稞赤霉病的防治需要采取全方位、全過程的防治措施,包括選用健康的種子、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適時噴灑殺菌劑等,及時、全面地控制病害的發生。

2.5 青稞黏蟲

青稞黏蟲,又被稱為五色蟲或行軍蟲,是一種害蟲,屬于鱗翅目夜蛾科。它是一種雜食性害蟲,通過吸食植物汁液獲取營養,會導致青稞生長緩慢、變形、葉片卷曲,并嚴重影響青稞的產量和品質。幼蟲在不同齡期的食量差異較大。1~2齡幼蟲通常隱藏在青稞葉子的心葉或葉鞘,取食量較小,只啃食葉肉的殘留表皮,導致葉片出現半透明小斑點。5~6齡幼蟲時期,蠶食整片葉子,可能導致青稞穗部折斷,對種植工作產生極大影響。黏蟲喜愛高溫、高濕環境,以幼蟲為害,啃食葉片,嚴重的情況下將植株葉片全部吃光,對糧食類農作物造成的危害程度非常大。

青稞黏蟲的防治可以采用農業措施、化學藥劑等多種方法進行。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合理輪作,加強田間管理:通過合理輪作和加強田間管理,保持田間生態平衡,避免青稞種植過于單一,從而減少害蟲的滋生和繁殖;②清除病蟲害發生源:清除田間的雜草和枯葉等,以消滅青稞黏蟲的繁殖源,避免害蟲通過卵越冬等方式再次滋生;③合理使用化學藥劑:在發現青稞黏蟲時,可以采用專業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如嘧蟲胺、氧樂果等,但需注意藥劑使用的劑量和使用時期,以避免對環境和人體造成不必要的危害;④生物防治:利用青稞天敵,如瓢蟲、蚜繭蜂等,或其他寄生性天敵進行青稞黏蟲的生物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時,應嚴格按照說明書中的劑量和使用方法進行,避免過量使用和超期使用,以免對環境和人體造成損害。

2.6 蚜蟲

青稞蚜蟲是一種害蟲,屬于蚜科昆蟲。它們以吸食青稞汁液為生,會在青稞葉片、莖稈和穗部寄生并繁殖,嚴重影響青稞的生長和產量。青稞蚜蟲一般出現在春季,并在夏季和秋季達到高峰。這些蟲子喜歡生活在潮濕環境,溫度較高時繁殖速度也會加快。青稞蚜蟲對青稞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們會吸食青稞汁液,使得青稞的營養被嚴重破壞,導致植株生長緩慢,葉片變形和卷曲,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導致植株死亡。其次,蚜蟲吸食植物汁液的同時還會排出蜜露,這會吸引螞蟻等其他昆蟲取食,加快蚜蟲的傳播速度。最后,蚜蟲還是許多植物病毒病害的主要媒介之一,它們會將病毒傳播至青稞上,使青稞受到更嚴重的病害。

針對青稞蚜蟲的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式。生物防治可以使用一些天敵,如瓢蟲、金龜子、蚜繭蜂等,控制蚜蟲的繁殖?;瘜W防治則可以使用一些殺蟲劑進行防治,但需注意劑量和使用時機,以免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危害。此外,及時清理和處理受害的植株和殘株、加強灌溉排水、保持田間衛生和適宜的氣候環境也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2.7 青稞紅蜘蛛

青稞紅蜘蛛是一種常見的害蟲,也被稱為青稞螨。它屬于蜘蛛目螨蟲科,主要危害青稞等禾谷類作物。青稞紅蜘蛛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為生,會在干燥炎熱的天氣條件下大量繁殖。在葉片上產生細小的斑點,嚴重的話,葉片會變成黃色或褐色,失去光澤。同時,它還會分泌一種叫作螨素的物質,影響青稞的生長發育和品質。青稞紅蜘蛛是青稞生產中的重要害蟲之一,對其進行科學的防治對保障青稞的產量和品質至關重要。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檢查田間的害蟲種群密度,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如噴灑農藥,進行物理防治等。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措施:①加強田間管理。加強田間清潔,及時清除落葉和秸稈等雜物,減少紅蜘蛛的滋生場所。②適時灌溉??杀3滞寥罎穸?,減少紅蜘蛛在青稞上結網的機會。③使用防治藥劑。選用效果好、安全、無毒副作用的防治藥劑,可有效控制紅蜘蛛的繁殖。④進行生物防治??刹捎冕槍t蜘蛛的天敵進行生物防治,如捕食性螨類、寄生蜂等,減少紅蜘蛛的數量。⑤輪作。因為紅蜘蛛常常會在同一塊田地上大量繁殖,因此青稞的輪作也可以有效地減少它們的數量。

3 青稞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3.1 缺乏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目前,病蟲害防治仍然依賴于化學農藥,而化學農藥的使用容易導致環境污染和農產品殘留問題。因此,需要發展更加科學、環保的防治技術,如生物防治、生態防治等,以減輕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

3.2 防治措施不夠及時、有效

在病蟲害發生后,防治措施不夠及時或不夠有效,往往會導致病蟲害擴散和加重,給農民帶來經濟損失。因此,需要及時對病蟲害進行監測和預警,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3.3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規范

青稞病蟲害防治工作涉及多個方面,如技術指導、藥劑供應、監測預警等,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規范統籌協調各項工作,確保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

3.4 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

目前,青稞病蟲害防治技術相對比較落后,需要一批專業的技術人才推進技術的創新與推廣。因此,需要加強對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以提高防治水平,增強防治效果。

4 結束語

在青稞病蟲害防治方面,主要措施是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然而,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化學防治可能會產生農藥殘留,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生物防治雖然環保,但存在作用時間長、效果不穩定、適應性差等問題;物理防治雖然可避免化學殘留,但只能應對局部問題,無法大面積發揮作用。因此,未來青稞病蟲害綜合防治的發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優化化學防治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并加強對農藥殘留和污染的監測和管理;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尤其是生物農藥和微生物制劑等環保、高效的生物防治產品,提高生物防治技術在青稞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水平;發展物理防治技術,如利用光合作用抑制病原菌、使用電子束和超聲波殺滅病蟲害等技術,增強物理防治技術在青稞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效果;發展病蟲害防治的智能化、精準化技術,如利用物聯網技術對病蟲害進行監測,結合機器學習算法進行精準防治,增強防治效果,增加經濟效益;加強對病蟲害防治的綜合管理,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案,并結合青稞生長期的特點進行防治。同時,加強科研,開展青稞病蟲害防治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為病蟲害防治提供更加可靠的技術支持。

猜你喜歡
紅蜘蛛青稞生物防治
青稞地里的母親
栗紅蜘蛛的發生危害及其防治
玉米紅蜘蛛防治建議
植物內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這一次我又寫到青稞
淺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240g/L螺螨酯懸浮劑防治柑桔紅蜘蛛試驗效果簡報
杜鵑紅蜘蛛的防治
“藏青2000”青稞新品種示范推廣的成效與做法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