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

2023-12-15 06:11張雙紅
農業災害研究 2023年8期
關鍵詞:林區害蟲幼苗

張雙紅

寧夏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 臥羊川國有林場,寧夏固原 756000

近年來,隨著居民日常生活質量及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大家在環境方面的針對性需求,有必要不斷擴大綠化面積,以進一步提高綠化覆蓋率。然而,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林業發展過程中更關注造林而忽視林區管理的重要性,導致苗木質量較低,病蟲害問題滋生,從而對整個林業生態系統造成極大危害。因此,重點探究了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病蟲害防治技術,以確保林業工程的安全、持續發展,為優化地方生態環境打下良好的基礎。

1 林業工程苗木培育技術

1.1 精心選擇苗木培育基地

土壤質量好壞會對苗木培育水平高低產生直接影響。幼苗培育地點的選擇往往需要根據培育幼苗的生長特性確定。通常情況下,幼苗培育階段的幼苗是相對脆弱的,必須悉心呵護,以保證幼苗發育良好。

首先,苗木培育區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光照條件,挑選光照充足的區域進行育苗[1]。大多數幼苗往往要避開強光,因為極強的光照條件不僅易造成幼苗被曬傷,還會致使其枯萎或者死亡。

其次,認真考慮苗圃的用水條件,如選擇的育苗地應靠近湖泊或河流等自水源,充足的地下水會大幅提升幼苗存活率[2]??v然是那些不耐澇的樹木,在幼苗期往往也需足夠的水滋養苗木。

再次,考慮苗圃的土壤成分,選擇鹽度適中、土質疏松的土壤,尤其是輕壤土或砂壤土,最適合樹苗的健康生長發育。

最后,幼苗在培育過程中不僅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還要緊跟現代化社會發展步伐,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地部署適宜幼苗生長發育的儀器及智能溫室,助力林業育苗工作水平再上臺階[3]。保障苗木培育基地的交通便利,為后續的苗木運輸提供有利條件。

1.2 種子培育

種子的質量一般會對苗木發芽率有較大的影響。技術人員通常要選擇優良合格的樹種并仔細消毒,可以將其浸泡在高錳酸鉀溶液中清理干凈表面的細菌,為后續提高幼苗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4]。

1.3 催芽技術

為了顯著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林業工程苗木管理人員應做好苗木種子后的發芽處理,可以選擇浸泡、儲沙、打蠟和除油技術促進發芽。浸泡發芽通常將種子浸泡在清水中,并保持反向運動,保證發芽均勻。在浸泡期間,熱水會使種子外皮膨脹和軟化,熱水與種子的比例一般為2∶1,所需的浸泡溫度因樹種而異。當種子表皮厚度較大時,將其置于40~60 ℃的水中浸泡;苗木種子皮比較薄時,放在20~30℃的水中浸泡,一般需要持續48 h左右。沙藏催芽主要選擇濕沙和種子混合,放置在低溫區域。當種子露出其胚胎根時即可以播種。除蠟、脫脂和出芽是將種子放入含有雜草木灰的溶液內,經過適當時間后用清水將種子表面的油脂和蠟清理干凈再催芽。

1.4 播種技術

為了保證幼苗生長效率,通常需要合理掌控幼苗的種植季節和環境條件。第一,結合地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時間進行播種。育苗基地所處區域不同,其在氣候環境方面的區別也比較大,往往挑選的樹種播種時間也不同。要想獲得理想的效果,育苗基地人員通常應事先了解清楚苗圃的具體的天氣狀況,以掌握幼苗生育期,然后選擇適宜時間進行播種[6]。第二,合理控制苗木的播種溫度。若溫度過低,則需要結合具體的條件做好施肥工作,不斷增加幼苗發育階段的溫度。若育苗基地的溫度過高,則可選擇遮陽或澆水等途徑降低溫度,促使幼苗在適宜的條件下發育。第三,合理把握幼苗發育過程中的水分條件,以保障其成活率。

1.5 苗木培育期的精細化管理

通常幼苗的抵抗惡劣環境能力較差,易受到自然災害、病蟲害等的影響。因此,相關人員要根據林業工程發展的要求和苗木的生長狀況落實好各項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苗木的抗災能力,防止在苗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受到細菌和害蟲的影響。育苗基地的土質一般較好,常會導致雜草的出現,管理人員也應該做好除草工作,防止其和苗木爭奪養分。與此同時,在寒潮、霜凍等災害性天氣來臨前,需采取覆蓋等管理方式,適時對幼苗進行防寒防凍;在高溫干燥天氣發生過程中,苗木管理人員應及時適當澆水,保證土壤的濕度適宜。當幼苗處于生長發育期,需要注意施肥管理,根據苗木的主要類型選擇合適的基肥以保證施用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常用的肥料有氮肥、鉀肥、磷肥等。施肥過程中,合理掌握施肥量,防止幼苗被灼傷,在整地期間可施用有機肥;當幼苗處于生長發育時期,應根據幼苗的生長發育狀況進行合理的追肥,以保障苗木健康生長發育[7]。

2 林業工程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加強林業病蟲害監測預報

苗木病蟲害監測、預測是林業工程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關鍵依據[8]。首先,林區應定期調查和監測林區內的所有森林資源的病蟲害,掌握林區病蟲害發生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對區域病蟲害進行短期預測預警,以防止因調查疏忽而發生嚴重疫情。其次,相關人員應結合各林區植被資源與地理環境的相關資料,剖析預測林區主要病蟲害,為病蟲害防治計劃的確定給予重要參考依據。再次,全方位調查和總結病蟲害信息,逐漸完善相關基礎資料,以構建相對完整的林區病蟲害數據庫。最后,通過創設全面的網絡系統預測各個林區的病蟲害,高效開展病蟲害監測預報,促進林業病蟲害監測預警的準確性得到大幅提高,以保障林業病蟲害防治效果[9]。

2.2 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檢查及評估

為了促進林區害蟲防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地方政府需要逐漸加強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檢查和評估,進一步優化各級林長監督檢查機制,定期開展林業病蟲害防治監督檢查[10]。地方政府還要積極落實林區病蟲害防治要求,對于消極懈怠開展病蟲害治理的人員給予批評;對于林業病蟲害傳播嚴重、造成重大損失的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此外,督促本地區相關單位及工作人員要落實林區病蟲害防治任務,科學部署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密切關注各種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實施情況,確保林區病蟲害防治任務取得良好的效果。

2.3 加強林區植物檢疫工作,預防和控制危險病蟲害的入侵

基于檢疫工作技術性強、面積大的特點,林區應嚴格遵循森林病蟲害“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強化苗木檢疫,著重抓好以下3個方面:

首先,加強林區檢疫政策法規的宣傳,通過網絡、廣播、橫幅、小冊子資料等方式廣泛宣傳植物檢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對植物檢疫工作的了解與支持,推進植物檢疫執法監管和疫情阻截防控等重點工作落實。

其次,加強林區主要道路路口的運輸檢疫,做好對以往運輸樹木及其車輛的檢疫,阻斷疫情出入境;密切關注源頭,做好產地檢疫工作,加強對市場、倉儲、加工單位和苗木的管理,查明從外地轉移的樹木及其產品的來源,登記清楚相關資料,將病蟲害的蔓延渠道隔斷。

最后,建立健全森林公安、林政、森林管理等相關部門要實行聯合檢疫執法體系,協調并定期開展森林檢疫執法行動。優化檢疫違法行為的查處和移交程序,確保違法行為得到有效查處??梢酝ㄟ^建立舉報熱線和舉報電子郵件等多種渠道獲取有關違法活動的線索,嚴格做好林業病蟲害的防范工作。推進林區植物檢疫執法常態化、制度化,切實防止森林病蟲害傳播。

2.4 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2.4.1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法屬于林業工程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常見方式,其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具有耗費資金少,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少、見效快且不受地域性和季節性限制的特點?;瘜W防治在病蟲害綜合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長期使用性質穩定的化學農藥,不僅會提高某些病蟲害的抗藥性,降低防治效果,還會污染農產品、空氣、土壤和水域、危及人、畜健康與安全和生態環境?,F階段,隨著技術的高質量發展,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也得到有效提高[11]。在應用環境危害較小的農藥時,相關人員需要獲取合理的使用方法,在保證生態環境不受到影響的基礎上,促使林業病蟲害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

2.4.2 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法是一種綠色防治方式,其是應用農業技術措施,有目的有計劃地改變農業生態環境,創造有利于栽培作物的生長發育,而不利于植物病、蟲、雜草及有害動物發生與繁殖的生態條件,使栽培作物免受或減輕病蟲危害的應用技術方法[12]。

第一,人工造林應選擇抗病性強、抗逆性好的樹木,選用適宜本地氣候的樹木,避免引發新的病蟲害,破壞原有生態系統。第二,在冬季修剪枝條時,林場經營者需要將殘枝、病枝和弱枝剪掉。在休眠階段,大部分昆蟲卵基本藏于墊層、灌木和雜草中。對于過去病蟲害嚴重的區域,應及時收集枯葉和雜草并集中處理,以消滅蟲卵,避免病蟲害安全越冬[13]。夏季降水集中,及時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大量累積,從而滋生細菌,導致苗木暴發病蟲害。第三,可以定期對林地除草松綁,改善林區的通風條件,不斷優化苗木根系環境,將森林土壤中的蛹、卵等病菌消滅,最大限度地減輕病蟲害對苗木的危害。

2.4.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法是通過病蟲害所反映的物理因素的特征對病蟲害進行防范的措施[14]。這種方法能夠將苗木的病原體和害蟲消除,使昆蟲不育,降低后代滋生率,從而取得有效的害蟲防治效果。

第一,人工捕殺。例如:象甲、金龜甲等具有假死性、群集性的害蟲及天幕毛蟲、油松毛蟲的幼蟲,可以通過人工方式搖晃被害蟲危害的樹木進行震樹捕殺。方翅網蝽、榆藍葉甲等在樹皮縫、樹疤或枝杈下方化蛹亦或越冬的害蟲,可在其化蛹或進行越冬時在樹縫、樹疤下集中捕殺;樟巢螟、卷葉蛾等在枝干、枝葉上產卵或結蟲繭害蟲,可通過人工摘除蟲繭、卵塊等消滅蟲繭以蟲卵;天牛等蛀干害蟲,可以使用鐵絲鉤殺天牛幼蟲。

第二,機械捕殺。機械式病蟲害防治方法是利用害蟲的趨勢特征,在林中懸掛黑光、太陽能病蟲害防治燈或頻振式病蟲害治理燈[15]。例如:黑光燈適用于一些螟蛾類等具有趨光性的成蟲防治;蚜蟲、斑潛蠅、薊馬、粉虱等害蟲,可根據其對黃、藍色強烈趨性的特性,在林地內設置黃板、藍板進行誘殺。黃板通常用于保護以及露地誘殺蚜蟲、斑潛蠅、粉虱等;而藍板則主要用于誘殺薊馬等害蟲。

第三,物理障礙??煽刂坪οx的繁殖,破壞害蟲的生存環境。例如:可以利用害蟲春天上樹的特性,在害蟲上樹前在樹基部捆綁塑料布、形成光滑的表面,或者設置殺蟲環等方式避免害蟲對樹木產生危害,然后集中殺滅害蟲;還可以通過在林地覆罩紗網,阻隔葉蟬、蚜蟲等害蟲的危害,減輕病毒病的傳播。秋、冬季可在樹干上涂抹油漆,防止害蟲產卵,降低害蟲發生的概率,使林區苗木可以良好生長。

2.4.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法是利用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的方法,可以降低雜草、害蟲和其他害蟲種群密度。其最大的優點是不會污染環境,這是農藥等非生物害蟲防治方法無法比擬的。生物病蟲害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類。

第一,利用捕食性天敵防治。這類天敵包括以昆蟲和老鼠為食的脊椎動物和捕食性節肢動物。例如:鳥類有山雀、灰喜鵲、啄木鳥等捕食害蟲的不同蟲態以鳥治蟲屬于常見的防治方式,對控制林業病蟲害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時它還具備經濟性、綠色無公害、可持續性的特點。在林間通過釋放杜鵑、大山雀、啄木鳥等多種鳥類,能夠捕食大量害蟲,可以降低林間蟲口密度,維護森林生態平衡,增加森林物種的多樣性。鼠類天敵如黃鼬、貓頭鷹、蛇等,節肢動物中捕食性天敵有瓢蟲、螳螂、螞蟻等昆蟲外,還有蜘蛛和螨類。

第二,利用寄生性天敵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蠅,最常見有赤眼蜂、寄生蠅防治松毛蟲等害蟲,腫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圓蚧。利用繭蜂、嚙小蜂防治舟蛾、白蛾、舞毒蛾等害蟲。

第三,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見的有應用真菌、細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質的抗生菌,例如:應用白僵菌防治馬尾松毛蟲(真菌),蘇云金桿菌各種變種制劑防治多種林業害蟲(細菌)[16]。微生物制劑具有靶向針對性,能夠針對某一種或幾種害蟲進行針對性防控,效果好。

3 結束語

當前,林業工程在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開展林業工程的過程中,林業人員要保證苗木培育基地、種子選取和處理的合理性,掌握科學、合理的苗木培育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注重苗木培育階段的精細化管理。在病蟲害防治期間,不僅要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病蟲害防治評估工作,還要綜合運用化學防治、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綜合防治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蟲害的影響,有效解決病蟲害問題,提高林區生態環境質量。

猜你喜歡
林區害蟲幼苗
種玉米要用“鋅” 幼苗不得花白病
蝸牛一覺能睡多久?
呂梁山林區白皮松育苗技術
冬季果樹常見蛀干害蟲的防治
保護好森林資源 讓林區青山常在
小隴山林區茵陳菜開發前景
棗樹害蟲的無公害防治
農業害蟲的冬季防治
國有林區發展林下經濟應處理好“三個關系”
默默真愛暖幼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