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及性視角下老年數字鴻溝的成因及彌合路徑研究

2023-12-17 12:05周向紅林松濤
上海城市管理 2023年6期
關鍵詞:老年群體數字鴻溝公共服務

周向紅 林松濤

摘要:數字技術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凸顯老年群體的窘境。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數字鴻溝問題變得日益凸顯?;诠卜湛杉靶缘囊暯?,結合老年數字鴻溝的相關研究,從可獲得性、可使用性、可適應性和可接受性四個層面對老年數字鴻溝的成因進行分析,并對老年數字鴻溝的彌合路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老年群體;數字鴻溝;公共服務;可及性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3.06.002

一、引言

數字鴻溝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其最初用以反映不同群體在獲取和使用信息通信技術的差距,即“接入溝”和“使用溝”。隨著研究的深入,學界開始關注由接入溝和使用溝所產生的各類不平等現象,即“結果溝”,也被稱為“知識溝”。數字鴻溝概念所包含的這三個層級基本得到了國內外學界的認可,而數字鴻溝的產生本質上是由于不同群體在社會地位、教育水平、經濟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不平等和差距。老年數字鴻溝便是數字鴻溝研究領域的一個分支,也被稱為“銀色數字鴻溝”,主要反映老年群體與社會其他群體間的數字鴻溝。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社會各領域的數字化建設,同時人口老齡化也日趨嚴重,在此社會背景下,老年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許多老年人難以適應數字時代的到來,無法利用數字技術為自己謀求利益和爭取權利,難以融入數字化社會之中,被孤立于社會數字化進程之外,由此也帶來了不小的社會危害。一方面,老年數字鴻溝會擴大老年人與年輕一代間的代際隔閡,使老年人與年輕人變得更加疏遠,影響家庭和睦;另一方面,老年數字鴻溝會剝奪老年人參與社會的各項權利,導致不同群體間的權利不平等,危害社會公平正義,破壞社會團結。因此,老年數字鴻溝已然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

二、老年數字鴻溝的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一)老年數字鴻溝概念及模型

老年數字鴻溝是數字鴻溝領域的重要分支,是數字鴻溝在年齡維度的體現。因此,有學者參照數字鴻溝概念的三個層級,將老年數字鴻溝視為老年群體與年輕群體間存在的接入鴻溝、使用鴻溝和知識鴻溝,[1]即老年群體與年輕群體在信息資源、數字產品及服務的獲取和使用上的差距,以及由此造成的知識獲取能力上的差距,是一種綜合性差距的體現。從個體層面上看,老年數字鴻溝可以看作老年人由于對信息和網絡技術的擁有程度、應用程度以及創新能力與年輕群體的差別,造成的信息落差以及貧富進一步兩極分化的趨勢。[2]從家庭層面上看,老年數字鴻溝可以被看作是傳統代溝在數字領域的延伸,因此有學者也將老年數字鴻溝稱為“數字代溝”。[3]從社會層面上看,老年數字鴻溝是由于在市場主導下的現代信息科技未將老年人設為數字設備和信息內容的主要目標群體,社會轉型引致的結構張力使得老年人在與現代科技的互動過程中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的現象。[4]

總的來說,老年數字鴻溝就是指老年群體與社會其他群體在數字設備和服務、信息資源的獲取和使用能力上存在差距,并由此產生的權利及知識獲取上的不平等現象,是在社會數字化進程中由社會觀念、制度等多種因素所導致的對老年群體的忽視和排斥。老年數字鴻溝的概念也包含了一般數字鴻溝中的三個層級,即接入溝、使用溝和知識溝。同時,社會環境也是研究老年數字鴻溝問題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老年人作為社會的一個突出群體,保障其生活質量和福祉本身就需要社會多領域的綜合支持,在數字經濟時代,各類數字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理應考慮到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特殊需求,充分考慮數字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因此,本文結合老年數字鴻溝的概念界定,給出如圖1所示的老年數字鴻溝概念模型。

(二)老年數字鴻溝研究的相關理論視角

學界目前對老年數字鴻溝的研究已發展出多元的研究視角,不同學者從多個理論視角對老年數字鴻溝的成因及彌合進行研究。根據圖1的老年數字鴻溝模型,本文列舉了四個主要理論研究視角(見表1)。

1.創新擴散理論

創新擴散理論是研究創新傳播效果的經典理論,該理論主要側重于數字鴻溝中的接入溝這一層次。創新擴散理論認為,在創新采用的決策過程中,消費者是否采用創新產品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5]即技術創新可能在不同群體間的擴散速度和程度存在差異。

老年人是大眾傳播受眾中的小眾群體,處于信息接收不充分且相對滯后的狀態,[6]難以對快速更迭的數字技術及智能產品有足夠的了解。在對新事物的接受度方面,年輕群體的學習能力較強且對新技術較感興趣,主動接觸和使用新技術的程度較高,而老年群體受傳統生活觀念影響,對于數字技術等新事物的態度往往相對保守。因此,該理論認為數字技術在不同年齡群體間的擴散和傳播存在的明顯差異可以被視作老年數字鴻溝的形成原因之一。

2.能力貧困理論

能力貧困理論認為貧困實際上就是對人的基本可行能力的剝奪。其中,可行能力是指個體有可能實現的、各種可能的功能性活動組合的實質自由。

基于該理論視角,有學者將部分群體處于數字鴻溝弱勢一端的狀態稱為“數字貧困”,[7]如果將數字技術利用視為人們的實質自由,那么數字鴻溝產生的原因就在于老年人和年輕人實質自由的差異,也即可行能力的差異。[8]而造成可行能力差距的原因是多樣的,既包括經濟因素、生理因素、文化因素等老年人自身因素,也包括家庭、社會等外部因素。

3.知識溝理論

知識溝理論的主要觀點是:處于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個體通過各類傳播媒介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效率是不同的,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群體的知識獲取效率高于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群體,這將導致二者間的知識差距呈擴大趨勢。[9]

相比年輕群體,大部分老年群體的社會經濟地位普遍較低,獲得信息資源和商品服務的渠道極為有限,屬于數字經濟時代中的弱勢群體。同時,不同個體處理信息的效率存在差異,認知水平不同的個體幾乎不可能以同等的轉化率獲取同質量的信息資產。[10]多數老年人受自身的生理條件、文化水平等因素限制,不具備高效的信息處理及知識轉化的能力,從而導致知識溝的產生,在快速發展的數字社會中,這種知識溝會導致老年人在數字產品和服務的獲取和使用上落后于年輕群體。

4.社會排斥理論

社會排斥理論主要用于解釋某些個體和群體被排斥在社會主流活動之外的現象?;谠摾碚?,老年數字鴻溝可以被視為老年群體在數字領域所遭受的社會排斥。在數字領域的社會排斥也被稱為“數字排斥”,即部分群體由于無法接觸和使用各類數字技術應用和服務,被排除于數字化進程之外。當前社會在數字領域普遍缺乏對老年群體的包容,往往忽視了老年人在獲取、學習和使用數字技術及相關智能產品上存在的困難及相關的訴求,從而有意或是無意地產生對老年人的數字排斥。

(三)公共服務的可及性

可及性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最早被應用于公共衛生服務領域,指公共衛生服務能否被人們所使用。[11]在這之后,可及性這一概念逐步被引入其他的公共服務領域,其概念也進一步擴展,被認為是反映服務供給和服務需求間的匹配程度。[12]代凱和郭小聰則將基本公共服務可及性定義為政府對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與公眾對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的匹配程度,以及公眾對基本公共服務的實際使用程度。[13]

因此,從公共服務可及性的視角來看,可以將老年數字鴻溝理解為在數字經濟時代下,由于與數字生活相關的一系列公共服務(以下簡稱為數字公共服務)對老年群體的可及性不足所導致的老年群體的數字融入困境,即老年群體無法與社會其他群體平等地獲取和使用數字技術及相關服務的現象。

同時,相關研究也形成了公共服務可及性的分析框架,Levesque等通過對可及性理論研究的整理歸納,將可及性分析框架劃分為可獲得性、可使用性、可負擔性、可接受性及可適應性五個維度。[14]本文主要采用可獲得性、可使用性、可適應性和可接受性四個維度分析數字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并以此分析老年數字鴻溝的形成原因和彌合路徑。

1.可獲得性

可獲得性主要是指老年群體獲取到各類數字公共服務的難易程度。這主要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一是老年人自身是否具備獲取數字公共服務的條件,如是否擁有智能手機、是否使用互聯網等;二是各類數字公共服務的覆蓋程度是否足夠讓大多數老年群體方便獲取。

2.可使用性

可使用性主要是指老年人使用各類數字公共服務的難易程度,這主要與老年人自身的數字素養有關,而老年人的數字素養高低既取決于老年人的自身因素,也取決于家庭、社會等外部因素。

3.可適應性

可適應性主要是指數字公共服務是否與老年群體的實際需求相適應,即數字服務或產品的供給方是否充分考慮了適老化。所謂適老化,即從老年人視角出發的,以滿足老年人的特點,適應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目的的一種方式,其研究對象既包括老年群體本身,也包括需要為適應老年群體而做出設計或調整的硬環境和軟環境。[15]

4.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主要指數字公共服務在心理層面被老年群體接受的難易程度,即老年人是否在心理上愿意接受和采納數字公共服務,這主要與老年人自身對數字技術的認知及社會整體觀念有關。

三、老年數字鴻溝的成因

(一)數字公共服務對老年群體的可獲得性不足

首先,部分老年群體并不使用互聯網或沒有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不具備獲取數字公共服務的基本條件。一方面,根據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群體是非網民群體中的主要群體,占非網民總體的比例為37.4%。其中,老年人的年齡太大、不會拼音等文化限制,經濟條件差是導致多數老年人不使用互聯網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家庭因素也會影響老年人是否使用互聯網。老年人上網的主要動機是為了與親友保持聯系,對于子女時常陪伴在身邊、親戚朋友來往密切的老年人,并不缺乏情感上的支持,削弱了其主動接觸互聯網的動機。另外,一些子女擔心父母遭遇電信詐騙,也不會主動鼓勵和支持家中老人使用互聯網,只給老人配備無法上網的老年手機。

其次,數字公共服務覆蓋度低,老年人接觸和了解數字公共服務的渠道有限。我國各地區也存在明顯的數字鴻溝,東部沿海地區及部分主要城市的數字化建設較為完善,而大多數中西部地區的數字化建設則相對落后,諸如智慧醫療、智慧養老、電子政務等數字公共服務的覆蓋范圍有限;老年群體相較年輕群體,日常的活動范圍較小,對于一些居住在農村等偏遠地區的老人,很難獲取到相關的數字公共服務。另外,許多老年人對信息的獲取還停留在報紙、電視、收音機等傳統渠道,信息渠道的閉塞也會導致部分老年群體難以獲取和了解以互聯網為主要傳播載體的各類數字公共服務。

(二)數字公共服務對老年群體的可使用性不高

首先,生理條件約束和內生動力不足導致多數老年人缺乏數字素養。一方面,老年人的生理機能退化對其使用和學習數字產品及服務造成了極大的限制。老年人感官的退化,如視力模糊、聽覺及觸覺的下降等,使其在人機交互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導致其對智能設備的使用意愿下降,限制其使用各類數字產品的時長。此外,老年人認知水平和記憶力的衰退使其學習效率大幅下降,面對功能日益豐富的各類數字產品和服務,無法像年輕人一樣快速掌握其使用方法,學習數字技能,導致其數字素養提升緩慢。另一方面,老年人缺乏主動學習各類數字技能及知識的內生動力。老年人長期維持傳統的生活方式,產生了路徑依賴,而了解和學習數字技能對于多數老年人而言并不是必不可少的,許多老年人只想安度晚年,不愿意花費太多精力去提升自己的數字素養。因此,在面對數字社會對傳統生活方式的沖擊時,多數老年人還是會傾向于維持傳統的生活方式,缺乏主動提升自身數字素養的學習意愿。

其次,缺乏足夠的外部支持幫助老年人提升數字素養。僅憑老年人自身提升數字素養是十分困難的,往往需要一定的外部支持,外部支持主要來源于家庭和社會層面。一方面,家庭場域內的“數字反哺”缺失切斷了老年人提升數字素養的重要渠道,所謂數字反哺,就是子代向親代傳授數字技能、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和價值觀的現象。[16]比起同輩間的交流,老年人更傾向于通過子女來學習互聯網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加強代際間的溝通交流,也更加靈活高效,且容易被老人接受。因此,數字反哺一直被視作能夠縮小數字鴻溝的可行路徑。[17]然而,當下許多年輕人由于工作及生活的壓力,并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家中的老人,家庭養老功能正逐步弱化,子女與老人的疏遠降低了數字反哺行為發生的概率。另一方面,社會支持與數字包容的缺失也是老年人數字素養難以提升的重要原因。雖然也有不少社會組織和機構專門針對老年人提供數字化培訓,但所能覆蓋的老年人群極其有限,難以下沉到基層,且參加培訓的老人多是具有主觀學習意愿的,而那些不愿意學習數字技能的老人卻仍難以得到足夠的支持以幫助他們跨出“第一步”。另外,社會缺乏對老年人的數字包容所產生的顯性或隱性的年齡歧視也會降低老年人主動提升數字素養的自我效能感,甚至使部分老年人產生自我退卻情緒。

正是這些因素的影響,導致老年人在學習數字技能及提升數字素養上面臨較大阻礙,導致大多數老年人對互聯網的使用還停留在“入門階段”,面對種類繁多、功能復雜的各式數字公共服務及數字應用往往會措手不及,導致多數數字公共服務對老年群體的可使用性不高。

(三)數字公共服務對老年群體的可適應性不足

首先,低級適老化導致交互模式的不適應。人機交互是使用數字公共服務的基礎,交互界面的適老化設計是影響數字公共服務對老年人可適應性的關鍵。雖然目前多數數字產品及服務都已經意識到要增加適老化設計,但多數還只停留在增加界面字體大小、提高音量、簡化界面這種低級適老化上,并沒有真正解決老年人使用過程中的難點痛點,適應老年人的操作需求。例如,數字素養較低的老年人面對功能復雜的操作選項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需要智能操作向導輔助他們一步步熟悉操作流程,或是通過語音識別老年人的需求自動跳轉到相應的操作選項。

其次,服務供給與老年人潛在需求的不適應。在注意力資源稀缺的時代,數字商品與服務的生產者對目標群體的規模及消費能力格外注重,而老年群體大多生活節儉,消費觀念較為保守,同時在網絡群體中的比例也不高,使得許多數字應用和服務的設計主要針對年輕用戶,而選擇性忽視了老年人的潛在需求。一方面,各類互聯網應用及服務無法適應老年群體的休閑娛樂需求。研究顯示,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對日常社交、時事新聞,本地動態需求明顯,而當前許多應用軟件休閑娛樂主要針對年輕群體,對老年人需求的適用性不強。[18]此外,當前互聯網圈層文化日趨低齡化,也會讓老年人感到不適應和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市場監管無法適應老年人對安全使用的需求。當前適老化產品市場缺乏規范化管理,各類適老化產品及應用服務沒有統一標準,質量參差不齊,各類預裝應用軟件及彈窗廣告可能會導致老年人個人信息的泄露,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難以適應老年人對數字產品和服務使用安全的需求。

(四)數字公共服務對老年群體的可接受性不足

首先,網絡監管不完善導致老年人產生技術恐懼。隨著網絡自媒體逐步取代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領域的主導地位,也對互聯網的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互聯網上充斥著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還有各式各樣的消費陷阱,并且層出不窮的網絡電信詐騙也使得不少老年人上當受騙,大部分老年群體本身就對互聯網上的各種信息缺乏基本的辨別能力,加上媒體對電信詐騙事件的宣傳報道,使得許多老年人對互聯網心生恐懼,尤其是對一些涉及消費或需要提交個人信息的數字服務或應用,老年人擔心被騙,往往會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甚至是選擇避而遠之。另外,歲數大的老年人普遍思想都很保守,對于新事物接受程度本身就比較低,技術恐懼進一步強化了他們對數字公共服務的排斥心理。

其次,年齡歧視和刻板印象會加深老年人對數字公共服務的排斥心理。當前社會普遍認為老年人缺乏使用各類數字設備和應用的能力,這種刻板印象會讓一些數字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方不自覺地形成對老年用戶的隱性年齡歧視,形成了對老年群體的數字排斥。并且這種刻板印象也會給那些愿意接觸和嘗試數字技術的老人施加一種無形的壓力,使其在面對數字產品和服務時持較為保守的態度,加深他們對各類數字公共服務的排斥心理。另外,一些數字產品或服務過度強調“老年”屬性時,有時反而會形成逆向歧視,受到老年群體“不服老”的排斥。[19]例如,一些強調“老年人專用”的智能手機,雖然價格低廉,但外觀丑陋,明顯有別于一般智能手機,這種“特殊待遇”會讓一些老年人產生排斥心理。同時一些老年機包含大量預裝軟件,存在泄露用戶個人隱私的風險,也會增加老年人使用數字應用及服務的排斥心理。

四、老年數字鴻溝的彌合路徑

老年數字鴻溝是由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老年數字鴻溝的彌合同樣需要政府、企業、社區、家庭和老年人自身的多方參與。

(一)消除接入鴻溝,提高數字公共服務可獲得性

首先,政府應發揮關鍵作用,給予老年群體充分的物質支持以消除接入鴻溝。一是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針對一些偏遠落后的地區,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是消除接入溝的基礎,能夠提升老年人接觸和使用數字技術的便捷度,提高數字公共服務的可獲得性。二是加強數字應用場景建設,拓寬數字公共服務獲得渠道。政府應積極建設適合老年人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形成外部推力,有助于提升老年人對數字技術的有用感知度,推動數字產品及服務在老年群體中的進一步普及。三是要拓寬數字公共服務的獲得渠道,可以采用線上線下多渠道的宣傳方式,幫助他們更方便地獲取各類數字公共服務及相關產品的信息,拓寬老年人獲取數字公共服務的渠道。四是要帶動社會各主體,為消除老年“接入鴻溝”提供物質支持。例如,香港特別行政區聯合社會各界為老年人創設專門的數字應用軟件環境以消除“接入鴻溝”,包括老年人專業網站、專用移動程序等。[20]歐盟制定的老年快樂計劃 (Ageing Well Action Plan),通過鼓勵社會部門和企業設計研發符合老年群體數字化需求的產品,以產品和服務創新提高老年群體數字化獲取能力。

其次,社區和家庭也應為老年群體獲取數字技術和服務提供相應的支持,尤其是家庭層面的支持。大多數老年人的數字設備獲取都源自家庭成員的幫助,家庭內部的互助行為是老年人接入數字技術的重要途徑,也是重要保障,[21]家中的年輕子女應消除老年人不會使用數字設備的固有印象,鼓勵和支持老年人使用互聯網,提高老年人防騙意識,幫助老年人融入數字社會。社區層面則應加大宣傳力度,可以開展數字體驗活動,促進老年人主動接觸數字技術。

(二)提升數字素養,增加數字公共服務可使用性

提升老年群體的數字素養能增加數字公共服務的可使用性,是讓老年群體與社會其他群體平等使用各類數字公共服務和產品的關鍵,也是保障數字經濟時代老年人基本權利的關鍵所在,需要多方主體的共同參與。

其一,政府應發揮主導和引領作用,將老年數字鴻溝納入政策議題,構建老年數字鴻溝治理的頂層架構。全面提升老年群體的數字素養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治理問題,需要政府層面制定頂層架構,引領社會各方共同助力老年群體提升數字素養。中央網信辦已于2021年印發了《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各地政府可根據這份行動綱要制定符合本地社情的老年人數字素養提升戰略。

其二,政府應加大數字教育資源供給,滿足老年群體學習需求。例如,韓國政府開發了免費在線教育系統或培訓平臺來幫助本國公民提升數字素養;西班牙政府為幫助老年人實現數字融入,開展了媒體掃盲和電子學習項目。我國也可以針對老年人的數字技能學習需求,借助老年教育和專項培訓體系,聯合企業和大學等社會機構,采用線下面授或遠程輔導等方式對老年人進行數字技能的培訓,提升老年人的數字素養。

其三,加大老年數字鴻溝基礎治理力度,推動數字素養教育下沉到社區。社區可以針對老年群體開展相關的宣傳講解活動,提倡科技助老理念,引導和鼓勵老年人主動了解和學習使用各類數字產品及服務,提升社區老年人的整體數字素養。例如,天津“手機課堂”、上?!皵底只锇椤倍际墙瓴诲e的探索和實踐。

其四,鼓勵數字反哺,發揮家庭在提升老年數字素養方面的作用。研究顯示,代際互動能有效降低老年群體對數字技術的恐懼和社會孤立感,提升其數字素養、自我效能感和對數字技術的興趣。[22]因此,可以通過鼓勵和倡導子女向家中老人傳授數字技能,培育數字反哺意識,幫助老人提升數字素養,尤其是學校層面可以進行一些宣傳,鼓勵學生幫助家中老人學習數字技能。因為老年人通常和孫輩更加親近,并且寒暑假期間學生和家中老人通常有長時間的相處,數字反哺的效果會更好。

(三)優化適老設計,提高數字公共服務可適應性

推廣智慧養老服務,增加數字產品和服務的適老化設計,與老年群體的實際需求相匹配,簡化人機交互流程,能夠極大降低老年人學習和使用數字產品和服務的門檻,提升老年人對數字技術有用性的感知度,能夠增加數字公共產品的可適應性。

其一,數字產品或服務的生產企業在設計階段應多考慮老年人的需求特點和使用習慣,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性增強產品各方面的適老性。對此,國際電信聯盟就曾發表了《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的電信接入能力指南》,該指南強調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既要有經濟方面的考慮,也要有人道主義方面的考慮,倡導根據用戶需求對產品設計進行評估,并對產品設計進行完善,以滿足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使用需求。相關企業應深入了解老年群體的需求及使用習慣,不可把適老化問題簡單化,切實圍繞老年人需求優化產品適老化設計。

其二,政府應對適老化產品市場進行規范化管理。為提升適老化產品的產品質量,增加老年群體對適老化產品的滿意度,防止一些企業借著適老化的名頭提供各種粗制濫造的數字產品或服務,欺騙老年消費者,政府應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制定適老化產品的行業標準,打擊不合格適老化產品產商,保障老年消費者權益,促進適老化市場良性健康發展。

其三,推廣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精準匹配老年群體消費需求。通過開發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迎合老年群體的實際需求,挖掘智慧養老的市場潛力,激勵更多企業重視老年群體的需求,形成良好的市場生態環境。相關企業也可以協同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研發適應老年群體實際需求的數字產品及服務。

(四)提倡數字包容,提升數字公共服務的可接受性

通過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塑造數字包容的社會環境能夠提升老年群體接觸和學習數字技術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幫助老年人克服對數字產品或服務的技術恐懼感,提升老年人對數字公共服務的接受度。

其一,政府應加強網絡監管,積極引導網絡輿論。一方面,政府可以牽頭引導各行業在數字產品和服務的生產中消除對老年群體的數字偏見和算法歧視,同時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如妥善調整《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進一步加大老年人的權益保障力度,[23]保障老年人參與數字生活的安全便利。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媒體輿論和網絡文化,避免讓老年人產生恐懼心理,構建對老年人友好的網絡生態環境,這也有助于消除社會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提升老年人對數字公共服務的接納度。

其二,社會應消除對老年群體的歧視,共同構建老年友好社會環境。2002年,國際世貿組織(WTO)提出的“積極老齡化”概念,明確了“健康、參與、保障”作為政府治理老齡化的行動方向。在我國社會數字化的進程中,也應貫徹積極老齡化的理念,通過各類政策及輿論宣傳,為老年群體在數字時代的生存營造包容的社會環境。例如,《北京市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3年)》提出,從居家生活、社區環境、健康支持、智能應用、交通出行等方面營造老年友好環境。[24]此外,朋輩的支持和引導也有助于老年群體主動擁抱數字社會。研究顯示,由于地理空間上的鄰近性及心理情感上的接近性,朋輩群體可以通過模仿、規范和支持為老年人數字融入提供及時有效的資源和幫助。[25]

說明: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公共治理體系變革創新的理論與機制”(批準號:722340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楊斌,金棟昌.老年數字鴻溝:表現形式、動因探尋及彌合路徑[J].中州學刊,2021(12):

74-80.

劉林軍.宣傳、組織與傳播:老年數字鴻溝與傳統媒體的融合轉型[J].新聞愛好者,2021(12):99-101

周裕瓊.數字代溝與文化反哺:對家庭內“靜悄悄的革命”的量化考察[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36(2):117-123.

黃晨熹.老年數字鴻溝的現狀、挑戰及對策[J].人民論壇,2020(29):126-128.

Rogers, Everett M.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America:Simon and Schuster, 2003.

董麗晶,謝志遠.基于創新擴散理論的老年人數字閱讀推廣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21(4):70-75.

周向紅.從數字鴻溝到數字貧困:基本概念和研究框架[J].學海,2016(4):154-157.

楊菊華,劉軼鋒.數字時代的長壽紅利:老年人數字生活中的可行能力與內生動力[J].行政管理改革,2022(1):26-36.

P.J.Tichenor,G.A.Donohue,C.N.Olien. Mass media flow and differential growth in knowledge[J].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70,34(2):159-170.

周文杰,包赟琪.信息貧富分化的“時間悖論”:基于個人信息世界邊界要素的實證檢驗[J].圖書情報知識,2021,38(6):73-86.

Kehrer B H,Andersen R,Glaser W A.A behavioral model of families'use of health services[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72,7(1):125-127.

Penchansky R,Thomas J W.The concept of access:definition and relationship to consumer satisfaction[J].Medical care, 1981(2):127-140.

代凱,郭小聰.基本公共服務可及性:概念界定、研究進展與未來展望[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20,13(4):68-75.

Levesque J F,Harris M F,Russell G.Patient-centred access to health care: conceptualising access at the interface of health systems and popul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quity in health,2013(12):18.

姜洪慶,尹心桐,梁偉研,等.廣州市越秀區既有城市住區公共服務設施適老化評價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20,27(10):125-133.

周裕瓊.當老齡化社會遭遇新媒體挑戰數字代溝與反哺之學術思考[J].新聞與寫作,2015(12):53-56.

陳友華,宗昊.數字反哺:年長世代的“精神接入”何以可能?[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3(3):98-109.

李建禮,孫靜,蘇雅,等.互聯網應用適老化信息障礙及需求矛盾研究[J].現代情報,2022,42(5):121-131.

楊一帆,潘君豪.老年群體的數字融入困境及應對路徑[J].新聞與寫作,2021(3):22-29.

劉述.積極老齡化視角下我國香港老年人數字融入路徑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21(3):67-75.

劉奕,李曉娜.數字時代老年數字鴻溝何以跨越?[J].東南學術,2022(5):105-115.

Lee O E K,Kim D H.Bridging the digital divide for older adults via intergenerational mentor-up[J].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2019,29(7):786-795.

陸杰華,韋曉丹.老年數字鴻溝治理的分析框架、理念及其路徑選擇:基于數字鴻溝與知溝理論視角[J].人口研究,2021,45(3):17-30.

穆光宗.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涵義、本質與進路[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2):12-21.

劉入豪,邱乾.老年人數字鴻溝中被忽視的朋輩影響[J].青年記者,2020(36):31-32.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Bridging Paths of the Elderly Digital Divi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essibility

Zhou Xianghong, Lin Songtao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ra,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rought great 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fe. However, the elderly group is facing the dilemma of integrating into the digital society.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aging of our country's population, the problem of the elderly digital divid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bviou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services,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elderly digital divi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digital divide in the elderly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levels of accessibility, availability, adapta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and discusses the ways to bridge the elderly digital divide.

Key words: elderly group; digital divide; public services; accessibility

猜你喜歡
老年群體數字鴻溝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海南社區老年群體需求調查研究
吉林省城鎮老年群體心理障礙分析
推進“信息化”消除“數字鴻溝”
數字鴻溝的視角下中國網絡政治參與失衡研究
農村養老模式建構探究
關于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