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背景下產學研創全鏈條融合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

2023-12-18 18:32閆明杰副教授博士羅曼
商業會計 2023年21期
關鍵詞:產學研會計人員協同

閆明杰(副教授/博士) 羅曼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商學院 河南鄭州 450046)

一、引言

當前,社會和經濟發展運行的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數字經濟作為當下新經濟特征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發展數字經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所趨,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數字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優化了產業結構、變革了生產方式、重塑了市場模式,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這些均對就業質量、就業規模以及就業要求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創新融合后,一方面催生了大量技術要求更高的新型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市場對高技術人才的需求遠大于高校對市場的供給。具體到會計職業而言,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對會計的四個基本假設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數字經濟驅動著會計的轉型,同時會計也在憑借其信息價值和管理權力賦能數字經濟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

數字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能力結構、培養模式、培養方案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卻嚴重滯后于數字經濟的發展,會計人才供需錯配情況嚴重。產學研創全鏈條協同融合作為聚焦市場需求的一種人才培養機制,其可以有效保證會計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的匹配性,促進會計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的全方位融合,能夠滿足數字經濟時代對高端復合型會計人才的要求。鑒于此,本文擬在分析數字經濟背景下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不足的基礎上,明晰數字經濟對會計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構建產學研創全鏈條融合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以期助力契合數字經濟時代要求的高端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

二、數字經濟背景下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

(一)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變革與市場需求變化缺乏同步性。目前,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會計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變化的關聯性,但在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進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方面缺乏同步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一,高校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注重業務處理技能,這些雖然不能充分滿足數字經濟時代要求,但也是當前會計人才所需具備的基本技能,其與會計人才市場需求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匹配性,這使得傳統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即便未及時變革,則仍具有一定的適用性。其二,數字經濟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數字經濟背景下衍生的各種會計信息處理方法、各項會計信息需求等,也是一個動態演化和發展的過程。而會計人才培養具有階段性,學生在接受高等會計教育的階段內,若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未能按照學生畢業時的市場需求變化進行前瞻性的變革,則會使得所培養的會計人才與市場需求相脫節。事實上,由于高校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普遍缺乏前瞻性,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普遍滯后于市場需求變化。

(二)會計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融合缺乏全面性。目前,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企業由于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融合發展,其經營環境越來越復雜,其內部管理模式也在發生一系列變化,企業組織結構逐漸趨于網絡化、扁平化,生產模式趨于模塊化、柔性化,業財融合成為各行各業快速發展的必經之路,高端復合型會計人才呈現出供不應求態勢,且高校所供給的會計人才的就業能力與市場實際需求不符。目前,部分高校和企業仍對產學研創全鏈條融合的重視程度不夠,且存在對產學研創全鏈條融合模式認知不到位情況,導致目前產學研創覆蓋范圍較小或者是發展過于片面化。此外,由于產學研創各方在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作用界定存在差異,使得各方在責任承擔和利益分配方面存在分歧,影響了各項資源要素的融合聯動。

綜上分析,數字經濟重塑了會計工作場景,推動了會計人員轉型,需要高校能夠實時把握市場需求變化,能夠前瞻性地進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變革,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成效則需要以產學研創全鏈條協同融合為保障。

三、數字經濟時代對會計人才的新要求

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會計人才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需進一步增加知識儲備、掌握數字技能、強化職業能力。

(一)增加知識儲備以促進角色定位轉型。在數字經濟催化下,會計人員將由核算反映型為主向管理決策型為主轉化。會計人員不再拘泥于傳統核算與監督,而是正在借助各項信息技術向投資決策、內部控制等領域延伸。在數字經濟時代,會計工作技術手段更加豐富,會計數據使用效率更加高效,會計信息的獲取、呈現和使用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非會計信息在經濟決策中的權重逐步提升,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增加知識儲備,具備強調技術性的數據分析專長、強調專業性的職業判斷專長等,為會計人員從數據生產者向數據營銷者、數據使用者的角色轉變提供知識支撐。

(二)掌握數字技能以挖掘數據資產價值。數據資產具有價值創造屬性,如何利用數據資產進行價值創造已經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隨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在會計實務應用中普及度的逐漸提高,挖掘數據資產價值、利用數據資產進行價值創造等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增加,會計人員的工作重心也逐漸向數據挖掘、數據資產價值創造等方面偏移。在此情境下,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樹立數字經濟思維、掌握數字技能,將數字化技術貫穿使用在企業價值鏈各個環節,挖掘數據資產價值,明晰數據資產在各個環節的價值創造路徑,達到充分運用數據資產進行創造價值的目的。

(三)強化職業能力以賦能企業預測決策。企業數字化轉型需以其自身業財融合實現、價值鏈管理創新等為基礎。在業財融合狀態下,“數據孤島”被打破,會計部門需與業務部門融合,并將數據預測結果、分析結果等反饋至業務部門和管理層,以增強企業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在價值鏈管理創新狀態下,會計人員需明晰增值活動、明確價值創造路徑、進行增值服務優化決策等。這要求會計人員需注重與業務部門之間的溝通、強化對核心價值鏈的管理等,而這些要求的滿足需以會計人員良好的職業能力為支撐,意味著會計人員需具備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分析預測能力、管理決策能力等。在數字經濟時代,更需強化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以更好地賦能企業預測決策。

四、數字經濟背景下產學研創全鏈條融合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框架

數字經濟背景下,產學研創全鏈條融合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框架可分為基礎層和具體層兩個層級,基礎層是創新產學研全鏈條協同融合模式,解決該鏈條協同融合不足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構建“五位一體”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將“產學研創全鏈條融合”模式具體踐行至會計人才培養中。

(一)基礎層:創新產學研創全鏈條協同融合模式。

1.樹立協同育人理念以構筑協同融合模式。數字經濟背景下,會計人才培養應是面向行業需求、基于專業和創新的復合型人才,這就需要高校、企業等多元主體深刻踐行協同育人理念。雖然產學研創各主體之間存在供需關系、協作關系和價值連接等,但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層次會計人才是產學研創各主體的共同內在要求和利益訴求,需要各參與主體以利益共同體的認知來協同育人,在協同育人理念的指導下,從資源配置、人才培養、項目建設等方面共同構筑協同融合模式。鑒于此,應打通各資源要素在產學研創各主體之間的流動渠道,各主體根據自身的角色地位,通過提升人才培養能力、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科技創新能力、服務企業能力等為各主體參與協同育人提供動力,并保證各主體的后續合作得以持續。此外,由于產學研創各主體同時兼具市場屬性,各主體之間存在博弈沖突和利益協調問題,因此,各主體在協同育人過程中,不僅要實現教育目標,也需要兼顧考慮和保證各主體的利益訴求,實現各主體之間的協同融合,以保證協同育人行動的有效踐行。

2.強化資源要素聯動以共構協同融合機制。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資源要素整合效率大大提高,進一步促進了產學研創過程中各環節資源要素協同效應的發揮。但為了促進使產學研創全鏈條協同融合模式發揮更大的作用,應對相應機制進行優化,強化資源要素聯動以共構協同融合機制。首先,搭建產學研創協同融合的保障機制。由于產學研創各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以及在博弈過程中存在的“囚徒困境”問題,需要通過正式契約對各主體之間的行為或利益進行約束與協調,通過界定各主體的權責與義務,尋求合作解,確保各參與主體協同共進,真正成為目標指向、資源配置以及利益訴求交互融合的發展共同體。其次,構建產學研創協同融合的動力機制。產學研創各主體之間由于制度、管理等多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各方協同創新缺乏動力,活力不足。為健全動力機制,對內應該實行內部激勵、進一步深化信息共享、促進資源互補,對外則進行技術推廣、成果轉化以及尋求政府支持等,進而通過效益實現和收益共享達到激勵的目的。同時在各主體合作期間應保持謹慎,應實時對風險進行評估并明確風險承擔主體。最后,激發各項運行機制之間的協同效應。產學研創各主體協同育人的效果需以各運行機制協同為基礎,通過各機制的有效運行實現要素聯動,產生協同發展的正向效應,形成“好”的路徑依賴。此外,需同時密切關注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通過動態監督機制對各運行機制進行優化調整,保證其協同效應的充分發揮。

(二)具體層:構建“五位一體”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1.立足時代要求重塑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數字經濟背景下,財務數字化轉型已是必然,實現產學研創全鏈條融合是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會計人才的基本前提。高校作為會計人才的供給方,其人才培養是圍繞自身所設定的培養目標進行的,而且由于人才培養過程的長期性,高校所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需具有前瞻性,這樣方可保證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的同步性。鑒于此,高校在確定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時,需在基于當前現實需求與未來預測需求的雙重基礎上進行確定。在數字經濟時代,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應以數商培養為核心,加大對學生專業能力、商業能力、溝通能力以及領導能力的培養力度。此外,需要強調的是,由于受數字技術、新商業模式影響,新出現了體現數字經濟時代特征和特定要求的會計職業道德準則,高校在重塑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時,必須將這些新出現的會計職業道德準則涵蓋至會計人才培養目標中的素養目標層面。

2.引入數字技術重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數字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暢通產學研創各主體的協同路徑、打破協同障礙、提升協同效率、激發協同效應等;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會計專業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奠定了基礎,為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會計專業問題提供了可能,為企業智能化決策給予了保障。在挖掘數據資產、利用數據資產創造價值成為會計人員工作側重點的情況下,高校將傳統會計課程中融入數字化技術,可以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滿足會計人才需求側要求,進而為各主體參與協同育人提供動力。按照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發展的要求設置專業課程,適當增加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學習,將深度挖掘分析數據、財務共享、云計算以及信息安全管理融入專業課程,實施多方位培養方案,能夠滿足培養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會計人才的需求。

3.掌握數智知識加強會計師資隊伍建設。教師作為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和踐行的重要參與者,其不僅需要能夠把握市場需求的前瞻性,又需要能夠將制定的會計人才培養目標予以落地,這樣才能為后續產學研創各主體的方案制定、決策執行、利益分配等方面提供保證,為產學研全鏈條融合、各主體創協同育人奠定基礎。因此,面對數字經濟發展新形勢,高校應圍繞創新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從頂層設計層面推動會計學科和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積極推動教學改革、師資培訓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柔性引進校外專家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教師應及時更新專業知識,主動掌握大數據、人工智能知識,在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交互發展中,提升教學技能和科研水平,能夠擔負起開設體現會計學科前沿理論和最新會計實踐課程的責任。

4.優化校企融合模式構建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校企融合是產學研創全鏈條融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明晰校企雙方利益結合點、保證校企各方利益平衡的前提下,企業和高校之間可以形成一個良性互動融合關系。企業作為市場需求信息的直接接觸者,可以將這些信息在第一時間共享給高校,而高??梢约皶r對這些信息做出反應——進行教學改革、調整教學模式等,并可以讓學生通過會計實踐直接感知市場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促進學生積累會計實踐經驗、增強會計職業能力。因此,高校和企業雙方應秉持協同育人理念,共同開展實踐教學內容、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充分利用雙方資源優勢,培養高質量會計人才。當前,各大高校均已逐漸完善了傳統會計實踐教學培養平臺,數字經濟背景下,應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融入傳統實踐體系,構建出跨學科多元化的新實踐平臺。通過讓學生深入企業,了解市場對數字能力的需求,加強學生的專業勝任能力。

5.依托產教融合模式保障會計人才培養質量。產教融合是需求側將對會計人才要求傳遞給供給側的有效方式,是將需求側結構要素整合聯動的有效途徑,是推進會計人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手段,是確保會計人才培養質量符合要求的重要保障。因此,應在依托產教融合的基礎上,把握校企協同育人內涵,構建高素質會計人才培養新格局。在新形勢下,立足當前數字經濟背景下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提高學生的數字意識和數字技能,通過校企聯動,打造開放共享的協同育人平臺,實現高校會計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所需會計人才的無縫銜接。通過搭建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為實現對會計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的常態化,還需要對會計人才培養質量進行動態監控與評價,并根據監控與評價結果,對產學研創全鏈條進行優化整合。

猜你喜歡
產學研會計人員協同
精益求精產學研 繼往開來朝陽人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小議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行為的合理性
完善轉化機制 推動產學研融合
紡織摘獎項目產學研居多
我國將建立會計人員誠信檔案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關于基層會計人員職業素養的探討
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