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危機背景下美國推動北約“東進”印太的動因和舉措

2023-12-18 02:10陳藝元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2023年6期
關鍵詞:東進印太美國

陳藝元

摘?要

美國利用烏克蘭危機,聚焦歐洲和印太兩大戰略方向,加緊推動北約新一輪戰略轉型,不僅激活冷戰結束后一度瀕臨“腦死亡”“肌無力”的北約組織,還重新賦予其“東進”印太、遏制中國的戰略使命,通過擴大北約“全球干預”戰略功能,試圖構筑一個“以遏華為目標,由美國主導,以印太和歐洲盟伴為羽翼,東西呼應、兩洋聯動”的全球安全架構。目前,美國在推動北約“東進”印太方面,已促成亞太四國作為“邀請嘉賓”參與北約峰會和外長會,形成“北約+亞太四國”合作機制,升級日韓為“定制合作伙伴關系”,并力推北約在日本設立聯絡處和北約合作網絡防御卓越中心,強化北約在印太地區的實際存在。美國推動北約“東進”印太是為了應對印太地區的大國戰略競爭,維持其全球霸權地位,達成控歐遏華弱俄、震懾朝伊的多重目的,其在策略上重點采取了外交誘拉、輿論鼓動、機制塑造和身份認同等手段,以形成北約“印太化”和印太盟伴“北約化”,達成“東西對接、雙向奔赴”的局面。美國推進北約“東進”印太勢必引發地區內國家關系復雜互動,沖擊中國周邊戰略環境,破壞基于自由、和平、繁榮的亞太地區秩序,給中國運籌大國關系、經略周邊、維護領土海洋權益以及維持地區和平穩定帶來多重挑戰。

關鍵詞?美國?北約?印太?東進

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升級,改變了世界秩序,同時激活了冷戰結束后一度瀕臨“腦死亡”“肌無力”的北約組織。北約作為冷戰的產物,在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后,其戰略價值一度明顯降低,轉型屢次失利;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北約抓住契機,賦予自身新的使命。在美國推動下,北約積極投身于全球事務,拓展全球聯盟網絡,一舉擺脫了“松散俱樂部”的狀態,實現了“滿血復活”,進而積極支持并跟隨美國戰略轉移,推動“東進”印太步伐。拜登政府利用烏克蘭危機下北約“挺烏遏俄”的戰略訴求,加緊推動北約轉向全球性軍事干預集團,推動北約出臺一系列“東進印太”的重要戰略文件和行動計劃,助攻亞太四國與北約形成機制化框架平臺,常態化參與北約全球重大戰略議程。目前,美國正聚焦北約與亞太四國機制建設、合作范疇和戰略對接等議程,加緊推動北約“印太化”和印太盟伴“北約化”進程,未來可能呈現“策略更活、手段更多、內容更實、勢頭更猛”的趨勢,對印太戰略安全環境、地區大國戰略競爭和中國周邊環境帶來復雜深遠影響。

王帆認為,美國一直希望將北約與其亞太聯盟體系連為一體。美英澳三方安全機制(“奧庫斯”,AUKUS)的成立標志著美國嘗試在現有的伙伴關系與盟友體系中進行進一步的力量整合,這將對聯盟戰略和地區安全產生深遠影響。

王帆.?美國亞太聯盟多邊化的可能性——基于協同性和威脅源的分析[J].?當代美國評論,?2023,?7(1):?126+126.馮玉軍認為,美國同盟體系的重塑與再造呈現出制度化安排與“志愿者同盟”相互配合和不同區域同盟機制之間互動增強等特點?!侗奔s2030:為新時代而團結》(NATO?2030:?United?for?a?new?Era)報告發布,提出如何應對中國及其軍事崛起,同時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相繼宣布將派軍艦到南海巡航,凸顯出美國與其歐洲盟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協調正進一步增強。

馮玉軍.?美國的同盟體系正加緊重塑和再造[J].?世界知識,?2021(7):?73.李慶功認為,美國企圖將英國、法國等國和歐盟、北約等集團也拉入美國的“印太戰略”體系之中,聯手域外勢力為美國站臺。

李慶功.美國“奧拜主義”探析[J].思想理論戰線,2022(2):103.劉國柱認為,在難以再通過傳統的聯盟體系遏制中國的情況下,拜登政府實施復合型模塊化聯盟戰略。在核心盟友的基礎上,美國積極爭取北約內部的一些大國加入印太地區的地緣戰略與安全聯盟。

劉國柱.?復合型模塊化聯盟:拜登政府應對大國競爭的聯盟戰略[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3(2):?3449.王迎暉認為,在當前美國重回大國競爭背景下,拜登政府對聯盟戰略進行再調整,修復并重振聯盟體系,對亞太聯盟和跨大西洋聯盟體系進行新的整合,包括推動亞太聯盟“北約化”、推進北約聯盟“印太化”,力圖建立一個美國主導的陣營化、網絡化、嵌套式的反華聯盟。

王迎暉.?美國聯盟戰略:發展、調整與困境[J].?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23(4):?85104+135.韓召穎和李偉認為,美國將聯盟視為戰略資產,不斷強化聯盟外交,重新修復與歐洲盟友的關系,構建多圈層印太聯盟體系,推動歐洲和印太地區盟友之間加強互動。

韓召穎,李偉.?拜登政府歐洲和印太地區聯盟戰略分析[J].?當代美國評論,?2023,?7(1):?2442+127.胡娟認為,拜登執政后,美國更加重視打造印太多邊聯盟,倚重盟友的力量對中國實施遏制。美國推動北約國家追隨其“印太戰略”,不斷介入印太事務,加速印太“北約化”。

胡娟.?“印太北約化”背景下美日印澳四國合作態勢及印度的參與限度[J].?南亞研究,?2022(3):?2441+156.

一、美國持續推動北約“東進”戰略議程

自美國前總統特朗普2017年11月亞洲之行拋出“印太戰略”后,美國一直著眼于北約新一輪戰略轉型,即推動北約從區域性防御組織進階為全球性軍事干預集團,聚焦歐洲和印太兩大戰略方向,持續推動北約“歐洲東擴”和“印太東進”,力主北約“走出歐洲防區”,轉向防區外“積極介入和干預”,重點深化與美國印太盟友和伙伴的合作,配合美國實施以遏華弱俄為主旨的戰略封鎖和圍堵政策。美國前后兩屆政府接連推出

《2018年國防戰略報告》(2018?National?Defense?Strategy)、《美國印太戰略框架》(U.S.?Strategic?Framework?for?the?IndoPacific)、《印太戰略報告:預備措施、伙伴關系和促進網絡化區域建設》(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Preparedness,?Partnerships,?and?Promoting?a?Networked?Region)

等一系列重磅政策性和戰略性文件,為其推動“北約東進”進行政策設計和規劃。

(一)明確北約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政策定位

美國政府戰略報告明確認定中俄為印太地區“修正主義國家”

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EB/OL].?(201712)[20230820].?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2.pdf.,界定“中國已取代俄羅斯”成為美國首要戰略競爭對手。拜登政府出臺的相關戰略文件表明,該政府認為經營美盟關系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美對華競爭成敗。拜登政府強調“美主導的強大聯盟和伙伴網絡是遏制沖突、維護美國核心利益、實現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共同愿景”的關鍵所在,也是美國維護和平、開展威懾行動、提升聯合作戰能力的“力量倍增器”,主張加強與“志同道合”盟友和伙伴的合作,共同應對地區挑戰,為在印太地區引入北約奠定政策基調。

The?Department?of?Defense.?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Preparedness,?Partnerships,?and?Promoting?a?Networked?Region?[EB/OL].?(20190601)[20230830].https://media.defense.gov/2019/Jul/01/2002152311/1/1/1/DEPARTMENTOFDEFENSE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2019.PDF.拜登在2021年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講話中為美國盟友設定了一個明確的優先事項,呼吁包括歐洲在內的美盟國家必須共同為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作準備。

The?White?House.?Remarks?by?President?Biden?at?the?2021?Virtual?Munich?Security?Conference[EB/OL].?(20210219)[20230830].?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02/19/remarksbypresidentbidenatthe2021virtualmunichsecurityconference/.美國戰略和政策報告提出將助推北約國家拓展印太地區影響力,強調將通過北約參與印太演習培訓、共享印太地區情報信息、密切與印太國家聯系,增強北約成員國與美軍裝備和系統互操作性,編織一張由印太和歐洲盟伴共同參與、能“懾止入侵、維護穩定、確保航行自由”的安全網絡,以確保美國及盟友在全球關鍵地區的軍事優勢,保衛盟國免受軍事入侵,增強伙伴國應對脅迫的能力,并與美方公平分擔共同防御責任。

The?White?House.?IndoPacific?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EB/OL].?(202202)[20230830].?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2/U.S.IndoPacificStrategy.pdf.2019年10月16日,時任美國防部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Schriver)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闡述美方拉攏盟友應對印太地區威脅的策略方法,稱美國“正加強與英國、法國和加拿大等歐洲和北約盟國的接觸,以維護在印太地區的持久利益”

Randall?Schriver.?Assistant?Secretary?of?Defense,?Asian?&?Pacific?Security?Affairs?Testimony?on?ARIA?Implementation?and?the?IndoPacific?Strategy?Senate?Foreign?Relations?Committee.?Subcommittee?on?East?Asia,?the?Pacific,?and?International?Cybersecurity?Policy?[EB/OL].?(20191016)?[20230830].?https://www.foreign.senate.gov/imo/media/doc/101619_Schriver_Testimony.pdf.。

(二)推動北約“東進”印太逐步落地

第一,將“中國挑戰”寫入戰略文件。2019年12月的北約倫敦峰會首次將“中國挑戰”寫入峰會聯合聲明,宣稱“中國國際政策對北約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北約應作為一個聯盟共同應對中國的挑戰”。

Commentary?by?Pierre?Morcos.?NATOs?Pivot?to?China:?A?Challenging?Path?[EB/OL].?(20210608)?[20230830].?https://www.csis.org/analysis/natospivotchinachallengingpath,June?8,?2021.2021年1月,拜登入主白宮后不久,恰逢烏克蘭危機開始“第二次發酵”

第一次烏克蘭危機始于2013年11月,由烏克蘭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盟簽署的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引發克里米亞危機及頓巴斯戰爭,并于2014年5月逐步平息。第二次危機始于2021年3月,俄羅斯向俄烏邊境集結軍隊,要求北約裁減東歐駐軍并停止向東擴張,引發俄烏關系趨緊;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正式承認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并于24日對烏克蘭采取“特別軍事行動”,引發雙方武裝沖突。,美國借機將烏克蘭危機與印太安全問題掛鉤,開始系統性推動“北約東進”戰略議程。2022年6月,北約馬德里峰會首次邀請亞太四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政府首腦參加,推出歷史性戰略文件《北約2022戰略概念》(NATO?2022?Strategic?Concept),將應對中國“系統性挑戰”(systemic?challenge)作為未來十年重大任務,并確定新的威懾與防御計劃,全方位強化印太布局。

NATO.NATO?2022?Strategic?Concept?[EB/OL].?(202206)[20230830].?https://www.nato.int/nato_static_fl2014/assets/pdf/2022/6/pdf/290622strategicconceptchi.pdf.北約正式淪為美推行印太戰略的重要羽翼。2023年7月,亞太四國首腦再次受邀出席北約維爾紐斯峰會,會議聲明重申北約同亞太四國緊密合作以應對所謂“中國威脅”。北約維爾紐斯峰會再次渲染所謂的“中國挑戰”,并在閉幕聯合聲明中聲稱,“歡迎亞太地區伙伴對歐洲—大西洋安全做出的貢獻”。

NATO.?Vilnius?Summit?Communiqué?Issued?by?NATO?Heads?of?State?and?Government?Participating?in?the?Meeting?of?the?North?Atlantic?Council?in?Vilnius?11?July?2023[EB/OL].?(20230711)[20230830].?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official_texts_217320.htm.這表明北約持續在印太地區輸出“小國聯合對抗大國”的安全理念,試圖通過加強與印太伙伴的關系進一步應對所謂的“中國威脅”,表現出明確的“東進印太”意圖。

第二,布局軍事前出印太。在美國鼓勵下,北約成員國介入干預印太事務的積極傾向潛滋暗長。為推進北約“東進”戰略,美方持續推動北約核心成員與印太國家在軍事、安全等領域的合作,重點拉引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北約國家派艦船前往印太地區開展港口訪問、聯合訓練和演習活動,深化地區軍事合作關系。

Alastair?Gal.?NATOs?New?Focus?on?China?Creates?Internal?Tension?about?Mission?Creep.[EB/OL].(20230708)[20230830].https://www.wsj.com/articles/natosnewfocusonchinacreatesinternaltensionaboutmissioncreepa4a1a77e.自2020年夏季開始,歷次由美國主持、北約國家及地區國家參加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將演練重點轉向聯合反潛、海上攔截、實彈訓練等科目,增強聯合部隊威懾力和“敏捷戰斗部署”,以“懾止和挫敗地區大國侵略”。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2020年環太平洋戰爭軍演開始[EB/OL].?(20200824)[20230830].?https://www.sohu.com/a/414577185_313834.2021年5月,以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為核心的多國航母打擊群巡航印太,這是時隔20年后英國航母打擊群再次部署在印太地區。2023年6月,時任英國國防部長華萊士透露,英國皇家海軍的兩艘艦艇“添馬”號(HMS?Tamar)及“斯佩”號(HMS?Spey)長期部署在印太地區,已先后執行16次港口訪問和20多次區域演習任務。

UK?Commitment?to?IndoPacific?Reaffirmed?as?Global?Summit?Takes?Place?in?Singapore?[EB/OL].?(20230623)[20230830].?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ukcommitmenttoindopacificreaffirmedasglobalsummittakesplaceinsingapore.還有消息稱,英國海軍正考慮在印太地區永久性部署“至少一艘31型護衛艦”,“此舉將扭轉50年來英國在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軍力下降的局面”。

Navy?Could?Base?Permanent?Warship?in?Asia?to?Counter?China?Threat[EB/OL].?(20230417)[20230830].?https://www.thetimes.co.uk/article/navycouldbasepermanentwarshipinasiatocounterchinathreatt3qjsp8gw.法國在印太地區保持海外永久性部署軍事力量的60%,法軍每年在該地區進行2—3次軍事部署。2022年8月,德國空軍開啟首次印太之行,先后與澳大利亞和日本舉行聯合軍演,號稱“24小時飛抵亞洲”。2023年7月至8月,德國陸軍計劃融入??兆鲬鹌脚_,首次赴澳大利亞參加軍演。德國海軍計劃2024年再次向該地區派遣1艘護衛艦,外加1艘補給艦。2021年9月,荷蘭“埃弗森”號護衛艦加入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巡航印太。2023年4月,意大利海軍“弗朗切斯科·莫羅西尼”號巡邏艦前往印太地區進行為期5個月的軍事部署。同年8月,在日本石川縣小松基地,意大利空軍首次與日本航空自衛隊舉行聯合訓練。

(三)穩步打造盟伴合作機制

近年來,美國主導的北約注重向印太地區延伸其影響力,集中體現了拜登政府促進“印太—歐洲”跨區域聯動的戰略取向。

美國成功構建的“北約+亞太四國”(NATO+AP4)聯盟網絡,打造出“東西對接、雙向奔赴”的對美有利的戰略局面。日韓澳新組成的亞太四國已經成為印太“小北約”的基本盤及北約“東進”印太的戰略支點。北約通過同亞太四國擴大高層互動,深化安全對話,旨在達到建立對接機制,擴展聯盟網絡,前伸戰略觸角,強化前沿存在,升級合作協議和防務合作的戰略目的。2022年6月,北約歷史性邀請日韓澳新四國參加馬德里峰會,亞太四國正式亮相,標志著北約與印太伙伴的戰略對接邁出關鍵一步。對拜登政府而言,邀請美國最親密的印太伙伴參加北約峰會顯示了“民主”國家的“全球決心”,以及跨地區伙伴應對共同威脅的潛力日益增強。峰會期間,與會國就印太議題展開深入對話,在北約將中國定位為系統性挑戰的背景下,各方明確將在情報共享、海上安全、網絡防護、技術出口管制等方面協調一致行動。北約的戰略文件全面闡釋同亞太四國正在加強關系的重要性:“在當今復雜的安全環境下,與全球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關系,對于解決跨領域的安全問題和全球性挑戰,以及捍衛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變得越來越重要?!?/p>

NATO.?Relations?with?Partners?in?the?IndoPacific?Region[EB/OL].?(20230411)[20230830].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topics_183254.htm.北約文件明確指出,加強與印太地區伙伴的關系是北約2030年議程的一個重要方面。2020年北約外長會議首次邀請亞太四國參加,2022年6月北約首次邀請亞太四國參加首腦峰會,2023年7月11日維爾紐斯首腦峰會亞太四國再次獲邀,雙方機制化合作逐步鞏固,“北約+亞太四國”網絡建設持續夯實。北約維爾紐斯峰會期間,日韓分別與北約簽署升級后的“定制合作伙伴關系計劃”(ITPP)。北約與日本的合作涉及網絡防衛應對、太空安全保障等16個領域;而韓國與北約的合作涵蓋科技、反恐、網絡安全、新興技術等11個領域。另外,作為北約“深度重視的北約伙伴”(deeply?valued?NATO?partner)和“高度重視的北約伙伴”(highly?valued?partner?of?NATO)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將進一步加強與北約在網絡安全、新技術以及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

二、美國推動北約“東進”的深層戰略考慮

北約“東進”印太理念的產生反映出美國戰略利益的調整與變化,始終服務于其維持霸權體系的目標。但也要看到,該理念的推進還體現了國際格局劇烈變動背景下,美及盟友對于陣營化地緣爭奪前景認知的漸趨一致。北約的誕生服務于歐洲的“安全”,因此,在冷戰后,北約“東進”印太這一概念的形成雖由來已久,但始終未獲歐洲國家認同。烏克蘭危機促使歐洲國家改變了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將“中國挑戰”視為影響歐洲地緣安全的一個潛在因素。受此影響,美國的戰略意圖裹挾歐洲,促成了北約“東進”印太從理念到落地、從虛到實的關鍵性轉變。歐洲國家無意順從美國的遏華戰略,事實上卻與美產生了極大的交集。與美相關的朝核、伊核等其他地區安全問題,一同被納入北約“東進”印太的意圖。

(一)在印太地區“競贏中國”的戰略任務

拜登政府繼承了特朗普時期的對華強硬政策,實行對華“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確立以競贏(outcompete)為主旨發展對華關系的競爭主基調,在政治上,抱守“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奉行“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政策;在經濟上,與中國展開“極限競爭”,強推脫鉤斷鏈和“去風險化”,壘筑“小院高墻”;在政治文化和社會文化上,大肆鼓吹“民主對抗威權”虛假敘事;在軍事上,拉幫結派,大搞集團對抗,在中國周邊地區拼湊小多邊機制,試圖構筑全方位對華競爭體系,對中國展開全方位圍堵和無底線打壓遏制,阻滯中國發展崛起勢頭。為達成“競贏中國”的戰略目標,美國急于強化聯盟體系,希望歐盟和北約在其對華競爭上提供有力支持,進而盤活美國戰略資源,攤薄對華競爭成本,增加美方勝算概率。同時,美國又擔心與中國過度競爭,導致中美關系失控,引發中美攤牌式對抗,因此想方設法為中美關系加裝“護欄”。為此,美國試圖將北約引入印太地區,提升美國與中國對抗的實力,增強其對華遏制的底氣,“懾止”中國“軍事冒險”傾向,最終達成將歐盟和北約“打包”、納入中美戰略競爭體系的目的。2021年4月2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國會演講時稱,美國“樂見與中國激烈競爭,但不愿美中競爭引發沖突;美國將在印太地區維持強大的軍事存在,就如同北約組織在歐洲,但這不是為了挑起沖突,而是為了防范和遏制沖突”

拜登國會演說:印太戰略部署“如同歐洲的北約”[EB/OL].?(20210429)[20230830].?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6928508.。拜登政府在2022年版“印太戰略”報告中,明確提出將域外北約納入“印太戰略”,推動其更多關注印太事務。

The?White?House.?IndoPacific?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EB/OL].?(202202)[20230830].?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2/U.S.IndoPacificStrategy.pdf.

(二)打造全球安全架構和網絡化盟伴關系的戰略使命

為優化全球戰略布局,美國一邊加緊穩固印太雙邊盟友和伙伴關系,一邊打造遏制中國的小多邊機制,現已構筑美英澳三方安全機制、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七國集團(G7)、“五眼聯盟”和“藍色太平洋伙伴”(PBP)等聯盟體系,以形成對華封鎖擠壓的戰略包圍圈。在此基礎上,美國還試圖利用北約與美印太盟友間的伙伴關系,以日韓澳新亞太四國為戰略支點,整合歐洲與印太地區資源,推動雙方進行戰略深度對接,構筑一個以美國為主導、以印太和歐洲盟伴為羽翼、跨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全球安全架構,服務美國維護全球霸權的戰略目標。與此同時,美國賦予北約“東進”新使命,充實其遏華新內涵,逐步推動北約由“防區內防御”(zone?defense)轉向“防區外行動”(outofarea?operations),深度介入印太地區,使該地區成為美國實施“大國戰略競爭”的工具。2023年7月17日,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的一份評估認為,日韓澳新亞太四國是連接北美、歐洲和印太三個地區的重要樞紐地帶,現已通過北約馬德里峰會與北約國家形成“全球安全不可分割”共識,奠定北約與印太國家合作的政治基礎,并建議美方順勢而上,推動北約擴大印太政治和軍事網絡,以切實可行的方式為印太地區安全“作出貢獻”,同時利用“北約+亞太四國”機制,將美國在各地區的防務和安全機制連接起來,打造一個由網絡化聯盟和伙伴關系組成的全球安全架構,構筑一個由北約全球伙伴和“志同道合”國家組成的安全共同體,在全球范圍內討論安全問題,向三個擁有核武器的所謂“非民主政權”中國、朝鮮和俄羅斯發出強有力的威懾信號。

Duyeon?Kim.?NATO?Can?Help?Create?a?Global?Security?Architecture?Washingtons?AsiaPacific?Partners?Are?a?Building?Block?for?a?Stronger?Order[EB/OL].(20230717)[20230830].https://foreignpolicy.com/2023/07/17/natoasiapacificap4vilniussummitchinaglobalsecurity/.

(三)援烏控歐弱俄和施壓朝伊的戰略目標

烏克蘭危機發生前,歐洲尋求戰略自主步伐加快,離美傾向日趨明顯,“法德軸心”創建了法德俄烏四國參與的“諾曼底模式”,將美方排除在烏克蘭議程之外。俄羅斯對美方“推烏制俄”、拱火烏克蘭危機的做法深為不滿,美俄緊張關系持續加劇。朝鮮對美敵視情緒也不斷積聚。2022年1月19日,朝鮮勞動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政治局會議明確將美國定性為“敵對實體”,強調將萬無一失地作好對抗準備,部署“更強有力的物質手段”壓制美對朝敵對行為。

朝鮮對美國敵視政策“忍無可忍”,半島會否再度震動?[EB/OL].(20220122)[20230830].?https://m.thepaper.cn/kuaibao_detail.jsp?contid=16390497&from=kuaibao.“第二次烏克蘭危機”爆發后,美國將俄羅斯定義為歐洲—大西洋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最直接威脅”,拉攏其印太盟友和北約成員國輪番升級對俄經濟制裁,將部分俄羅斯銀行排除在環球銀行金融通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之外,誘壓盟伴大力向烏克蘭提供軍事和武裝援助,不僅使俄羅斯深陷戰爭泥潭,也使歐盟國家形成持續消耗,成功將北約成員國綁在美國的“戰車”上。同時,美國借烏克蘭危機加大對朝施壓力度,糾集日韓盟友對朝鮮展示“延伸威懾戰略”(extended?deterrence?strategy),抵近朝鮮半島水域實施大規模聯演,試圖迫朝就范,壓朝放棄核武政策。為強化其戰略目標,美國以日韓為重要戰略依托,推動北約擴大在東北亞地區的軍事存在,試圖形成東西呼應、兩面擠壓之勢,迫使俄羅斯疲于應付,遲滯俄軍對烏作戰攻勢。此外,美國企圖修正歐盟醞釀的“戰略自主”轉型進程,增強對朝鮮戰略進逼態勢。波蘭東方研究中心(OSW)有報告分析認為,歐洲和印太安全連為一體,美國盟伴對印太威懾戰略的失敗,將導致俄羅斯加大在歐洲地區的攻勢行動。

Justyna?Gotkowska,?Jakub?Graca.?NATO?Summit?in?Vilnius:?Breakthroughs?and?Unfulfilled?Hopes?[EB/OL].(20230713)[20230830].?https://www.osw.waw.pl/en/publikacje/oswcommentary/20230713/natosummitvilniusbreakthroughsandunfulfilledhopes.

三、美國推動北約“東進”印太的主要舉措

北約“東進”印太是一個敏感問題,一方面,多數印太國家擔憂北約“東進”印太會加劇地緣緊張局勢;另一方面,歐洲大國擔憂這很可能給美開出一張在印太進行武裝行動的“空頭支票”。美國也清楚很難在短期內達成該戰略目標。因此,在各方力量角力下,北約“東進”印太可能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并伴隨著虛實結合(輿論制造優先于軍事落地)、散整結合(“既有小多邊+歐洲”優先于北約整體進入)、得失結合(美大力支持援烏抗俄,以換取歐洲回報,更多投入印太),最終實現在不引起印太地區和歐洲大國反對的情況下,促使北約“東進”印太漸成氣候。整個過程的發展會依據形勢變化的節奏而起伏。

(一)渲染印太和歐洲面臨的共同挑戰

美國按照北約“印太化”的戰略規劃,大肆渲染印太及歐洲盟友面臨的共同威脅和挑戰,鼓動印太盟友和北約作為“志同道合”的伙伴并肩作戰,建立強有力的集體安全態勢。特別是美國污蔑中國采取“經濟脅迫”手段,試圖“從內部分裂歐盟,分化美歐聯盟關系,破壞美西方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嚴重挑戰了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2023年4月30日,美國駐北約大使朱莉安娜·史密斯(Julianne?Smith)稱,中國“極力破壞基于規則的秩序,試圖從內部分裂歐洲、分化美歐關系;同時使用脅迫手段,傳播虛假信息,展開惡意網絡攻擊,破壞美西方主導國際體系”

The?2023?Summit?in?Lithuania?Will?Unveil?the?Future?Agenda?of?the?Atlantic?Alliance:?Interview?with?H.E.?Julianne?Smith,?U.S.?Ambassador?to?NATO[EB/OL].?(20190601)[20230830].?https://www.specialeurasia.com/2023/04/30/usnatojuliannesmith/.。

一是鼓噪中國大陸對中國臺灣地區“武統行動”將波及歐盟經貿安全。烏克蘭危機發生后,美國大肆鼓噪臺灣問題“烏克蘭化”的議題,“制定”中國大陸“武力犯臺”時間表,宣稱中國大陸“封鎖或入侵臺灣地區”迫在眉睫,重點炒作中國大陸“進攻臺灣地區”將給歐盟經濟貿易帶來嚴重影響,借機制造恐慌情緒,進而達到拉攏北約介入臺海局勢、與其印太盟友共同“懾止”中國行動的目的。2022年9月,北約政治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首次召集臺灣問題專門會議,重點討論臺海沖突對北約成員國可能產生的威脅。

NATO?Holds?First?Dedicated?Talks?on?China?Threat?to?Taiwan?[EB/OL].?(20221130)[20230830].https://www.ft.com/content/d7fa2d2b53be4175bf2b92af5defa622.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美國國務院有分析評估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封鎖臺灣地區將使全球經濟每年損失25億美元”

US?Warns?Europe?a?Conflict?over?Taiwan?Could?Cause?Global?Economic?Shock?Sharing?of?Research?Comes?Amid?Rising?Concern?about?Military?Action?in?the?IndoPacific?[EB/OL].?(20221111)[20230830].?https://www.ft.com/content/c0b815f3fd3e48078de76b5f72ea8ae5.。為推動北約介入臺海危機,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兵棋推演模擬實驗室(Gaming?Lab)于2022年6月舉辦名為“危險的海峽:2027為臺灣而戰”(Dangerous?Straits:?Battle?for?Taiwan?2027)的兵棋推演,重點探討“北約和亞太盟國可能發揮的作用”;美方強調中國大陸“奪取臺灣地區”的時間表會提前,美國迫切需要與其地區盟友和伙伴一道“保衛臺灣”,“懾止并擊敗”中國的“入侵行動”。

Stacie?Pettyjohn,?Becca?Wasser,?Chris?Dougherty.?Dangerous?Straits?Wargaming?a?Future?Conflict?over?Taiwan[EB/OL].?(202206)[20230830].?https://s3.amazonaws.com/files.cnas.org/CNAS+ReportDangerous+StraitsDefenseJun+2022FINALprint.pdf.2023年4月4日,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Stoltenberg)接受澳大利亞媒體采訪時妄稱,“中國大陸對臺動武將對歐洲的安全、經濟和貿易產生深遠的影響”,北約需要做好應對潛在臺海危機的準備。

Latika?Bourke.?Australia?a?‘Vital?Partner’?for?NATOs?Plans?on?Defending?Taiwan[EB/OL].?(20230404)[20230830].https://www.smh.com.au/world/europe/australiaavitalpartnerfornatosplansondefendingtaiwan20230403p5cxsy.html.

二是炒作“中國南海進取行動”危及歐洲通道和供應鏈安全。中國南海是連通東北亞、印度洋與歐洲的主要供應鏈通道,因而涉及歐盟海上交通線安全。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估計,全世界約60%的海上貿易運輸經過南海,運輸的貨物價值約達53000億美元,貿易總額占全球海上貿易的三分之一。

China?Power.?How?Much?Trade?Transits?the?South?China?Sea?[EB/OL].?(20230420)[20230830].?https://chinapower.csis.org/muchtradetransitssouthchinasea/.對此,美國借機炒作海上安全是歐洲和平與繁榮的關鍵,南海問題與歐盟海上通道安全緊密關聯,指責中國實施“控制南?!钡呐e措將嚴重威脅歐盟海上貿易路線安全,力促北約國家關注南海爭端,向南海延伸戰略觸角,增大南?!昂叫凶杂伞?,增加演習訓練活動,“懾止”中國的“挑釁”活動。2023年9月29日,美國國防部負責南亞和東南亞事務的副助理國防部長林賽·福特(Lynsey?Ford)表示,中國正加快“控制整個南?!辈椒?,不斷在南海采取??瘴kU動作,增加對南海爭端方的“脅迫”行動;他還聲稱中國持續在南沙島礁建設軍事前哨基地,配備先進武器裝備,嚴重威脅“美及盟伴安全”,已引發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英國和歐盟的高度關注。

Jim?Garamone.U.S.?Official?Says?Allies?Acting?together?to?Deter?China[EB/OL].?(20230929)[20230830]https://www.defense.gov/News/NewsStories/Article/Article/3543179/usofficialsaysalliesactingtogethertodeterchina/.

三是妄稱朝鮮發展核導能力將直接威脅歐洲國家安全。美國及日韓方面在北約峰會上發表講話時宣稱,朝鮮試射“火星18”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對朝鮮半島及全球和平與穩定構成重大挑戰。特別是朝鮮“正集中精力發展其遠程核打擊能力,現已具備襲擊巴黎、柏林、倫敦以及維爾紐斯”的能力,對北約形成“真正威脅”,未來事態發展可能直接影響歐洲—大西洋安全,呼吁北約和印太伙伴聯合起來,建立“強有力的集體安全態勢”,促壓朝鮮以“完全、可核查和不可逆轉的方式”放棄核武器和現有核計劃。

Yoon?Pitches?Tighter?Security?Cooperation?between?AP4?and?NATO[EB/OL].?(20230712)[20230830].?https://koreajoongangdaily.joins.com/2023/07/12/national/diplomacy/KoreaNATOSummitYoonSukYeol/20230712174236341.html.

(二)炒作中國“挺俄抑烏”

美國大肆炒作中俄關系“不設限、不封頂”,攻擊中國在“第二次烏克蘭危機”問題上“力挺”俄羅斯,給予俄政治支持,加強與俄經貿往來,暗中向俄輸送軍事援助,使西方對俄制裁大打折扣。2023年7月28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發布的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俄羅斯的支持”的報告顯示,自“第二次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中俄貿易量激增,2022年俄對華進口額同比增長13%,出口額增長43%,達到1140億美元;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比以往更多的油氣,2022年已取代印度成為俄最大原油買家,對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也同比翻倍。報告還聲稱,中國協助俄規避制裁,“暗中”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武器援助,包括軍用芯片和硬件,已成為俄羅斯越來越重要的經濟及軍事伙伴。

Office?of?the?Director?of?National?Intelligence.?Support?Provided?by?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to?Russia?[EB/OL].?(202307)[20230830].?https://democratsintelligence.house.gov/uploadedfiles/odni_report_on_chinese_support_to_russia.pdf.美國及其盟伴紛紛鼓動北約密切監控中俄動向,警告“中國為俄戰爭提供任何形式的物資支持,將付出深重代價”,鼓動北約采取共同應對措施。

Andrea?Shalal,?Michael?Martina,?Ryan?Woo.?After?BidenXi?Call,?U.S.?Warns?China?It?Could?Face?Sanctions?if?It?Backs?Russia?in?Ukraine?[EB/OL].?(20220318)?[20230830].?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bidenxisetclashoverputinswarukraine20220318/.在2023年4月4日至5日北約外長會議期間,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宣稱:“中國向俄提供的任何致命援助都是歷史性錯誤,將產生深遠影響;鑒于中俄反對‘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北約和‘志同道合’的伙伴站在一起就顯得尤為重要?!?/p>

NATO?Foreign?Ministers?Wrap?up?Meetings?with?Focus?on?China?and?Support?to?Ukraine?[EB/OL].?(20230405)[20230830].?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news_213454.htm.據英國路透社報道,7月7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北約維爾紐斯峰會期間,提醒以烏克蘭為重點的聯盟注意中國和俄羅斯在亞洲的活動,這些活動將對全球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向歐洲傳達“無論烏克蘭局勢多么困難,都不要忘記印太地區的信息”

Sakura?Murakami,Tim?Kelly.?Japanese?PM?Heads?to?NATO?to?Warn?of?East?Asia?Risks?[EB/OL].?(20230707)[20230830].?https://www.reuters.com/world/japanesepmheadsnatowarneastasiarisks20230707/.。7月11日,北約維爾紐斯峰會發布聯合公報稱,北約正采取措施防范中國的“脅迫策略”,敦促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阻止“俄非法入侵烏克蘭”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

Duyeon?Kim.?NATO?Can?Help?Create?a?Global?Security?Architecture?[EB/OL].?(20230717)[20230830].?https://foreignpolicy.com/2023/07/17/natoasiapacificap4vilniussummitchinaglobalsecurity/.

(三)通過跨區域機制和網絡建設實現北約與印太盟友的戰略對接

美國以深化“北約+亞太四國”機制平臺建設為核心,極力拓展北約國家與亞太四國的聯絡渠道,同時逐步擴大北約與印太其他國家及中國臺灣地區的合作面,漸進式拉引北約進軍印太,深度介入印太事務。

一方面,美國拉攏地區國家擴展聯盟網絡構建戰略支點。近年來,美國主導的北約注重向印太地區延伸其影響力,集中體現了拜登政府促進“印太—歐洲”跨區域聯動的戰略取向。北約“印太化”的核心是加強北約對印太事務、印太盟友及伙伴的互動。美國通過打造一系列相互重疊的復合機制,采取先雙邊后多邊的策略,推動北約入亞,將集體安全推向印太區域,力圖對華形成多重圍堵。北約“東進”印太是一種“內核入亞”,企圖在安全領域實質性地介入亞太和印度洋地區。亞太歷來缺乏多邊防務條約,而面對所謂的“中國威脅”,北約的印太伙伴正以?“非常穩定的方式”與北約接觸。第一,構建多重多邊聯盟網絡。美國通過雙邊及美英澳三邊安全機制、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七國集團、“五眼聯盟”、“藍色太平洋伙伴”、美日韓三邊會議等多邊機制,加強同日韓澳新的戰略關系,企圖打造一系列相互重疊的復合機制,試圖將亞太網絡化,建立排他性地區秩序。美英澳三邊安全機制是美國將北約從歐洲向印太地區進行全球戰略調整的重要動作。這種調整不再停留在一般性的政治承諾之上,而是提升到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定和協議的更高層次之上。美國白宮發言人表示,在美英澳三邊安全機制的基礎上,美國致力于加強與日本、韓國、泰國、菲律賓等亞洲傳統盟友和安全伙伴的雙邊關系,并發展與該地區新伙伴的互動。

The?White?House.?Background?Press?Call?on?AUKUS[EB/OL].?(20210915)[20230830].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sbriefings/2021/09/15/backgroundpresscallonaukus/.這也是美方將北約的歐洲力量直接代入印太戰略的具體舉措。七國集團峰會是美帶領北約力量介入印太事務的另一個平臺,2023年5月在日本廣島市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向國際社會釋放出美歐合作下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構想”的既定戰略。2022年6月24日,美英日澳新五國發起“藍色太平洋伙伴”倡議,聲稱該組織的目的是加強太平洋區域主義,擴大太平洋島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

The?White?House.?Statement?by?Australia,?Japan,?New?Zealand,?the?United?Kingdom,?and?the?United?States?on?the?Establishment?of?the?Partners?in?the?Blue?Pacific?(PBP)[EB/OL].?(20220624)[20230830].?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2/06/24/statementbyaustraliajapannewzealandtheunitedkingdomandtheunitedstatesontheestablishmentofthepartnersinthebluepacificpbp/.其實際意圖是美國攜盟友拉攏南太平洋島國遏制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美國旨在重點擴大北約與其他印太盟伴的統一陣線。美國在打造“北約+亞太四國”機制的同時,還力促北約與印度及“主要非北約盟友”(中國臺灣、菲律賓和泰國)加強接觸合作,游說東南亞各國(地區)為北約“東進”提供便利。美國總統拜登強調將邀請更多印太國家參加北約峰會和部長級會議,將美國與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的盟友聚集在一起;美國正敦促北約就對外接觸保持開放態度,與印太國家建立“定制式的伙伴關系”

Julianne?Smith.?Special?Online?Briefing?with?U.S.?Permanent?Representative?to?NATO,?Ambassador?Julianne?Smith?[EB/OL].?(20230331)[20230830].https://www.state.gov/specialonlinebriefingwithuspermanentrepresentativetonatoambassadorjuliannesmith/.。美國將印度和中國臺灣作為當前深化與北約合作的兩大重點拓展對象。一是力促印度與北約深度接觸合作。美國常駐北約代表朱莉安娜·史密斯親自下場向印度方面表態北約向印度敞開大門,并利用2022年4月25日印度年度高規格國際論壇瑞辛納對話之機,促成北約與印度官員深入接觸。

Julianne?Smith.?Special?Online?Briefing?with?U.S.?Permanent?Representative?to?NATO,?Ambassador?Julianne?Smith?[EB/OL].?(20230331)[20230830].?https://www.state.gov/specialonlinebriefingwithuspermanentrepresentativetonatoambassadorjuliannesmith/.2023年3月31日,朱莉安娜·史密斯在談及印度與北約關系時稱,印度與北約價值觀完全一致,在維護印太地區自由、繁榮和安全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期待印度與北約伙伴分享觀點;北約樂于參與印度主辦的論壇,與印度建立定期政治對話,愿意與印度接觸,討論制定建立伙伴關系的可能性,使印度更廣泛地參與到北約機制中。

Julianne?Smith.?Special?Online?Briefing?with?U.S.?Permanent?Representative?to?NATO,?Ambassador?Julianne?Smith?[EB/OL].?(20230331)[20230830].?https://www.state.gov/specialonlinebriefingwithuspermanentrepresentativetonatoambassadorjuliannesmith/.二是助推臺灣當局融入北約作戰體系。包括幫助臺灣當局獲得北約Link22戰術數據鏈系統訪問權限,將美軍與臺灣當局地面和??諔鹦g數據系統互連,增強臺灣當局與“北約”成員國之間的戰術數據交換,提升臺灣當局抗電子戰干擾等防御能力,保障臺灣當局軍隊通信暢通,同時鞏固其作為“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地位;臺灣當局正尋求將現有以Link16為核心的“迅安系統”升級為Link22,進而整合指揮與控制系統,實現與“北約”情報數據傳輸的無縫鏈接。

Lawrence?Chung.US?Help?for?Taiwan?to?Access?NATOs?Link?22?Tactical?Data?System?Could?Boost?Islands?Status?with?Bloc[EB/OL].?(20230604)[20230830].?https://www.scmp.com/news/china/military/article/3222748/ushelptaiwanaccessnatoslink22tacticaldatasystemcouldboostislandsstatusbloc.

此外,北約繼續利用烏克蘭危機引發的安全焦慮,全力游說東南亞各國,特別是泰國、菲律賓、新加坡等美國盟伴,促其為“北約東進”提供方便,開放軍事基地,積極參加聯合演習。針對東南亞地區的南海聲索國,美國煽動其“維權意愿”,吸納更多東南亞國家參與聯合巡航和多邊軍演,并在菲律賓等地增設軍事基地,為南海形勢注入新的變數。北約甚至稱蒙古國是其最好的“合作伙伴”。2003年,蒙古國成為北約“全球伙伴”,先后與北約合作舉行防擴散、網絡防御和反恐軍事演習。2021年1月18日,北約副秘書長為蒙古國軍隊新建網絡安全中心的開幕剪彩。

北約協助蒙古國軍隊新建網絡安全中心[EB/OL].?(20210119)[20230830].?https://www.chinanews.com.cn/gj/2021/0119/9390678.shtml.

(四)通過價值觀外交增強北約與印太盟伴的身份認同

拜登上臺后高度重視“價值觀外交”,在2021年12月和2023年3月先后主辦兩屆所謂的“民主峰會”,重點圍繞“民主”“人權”“法治”“集會結社”“言論自由”等議題,加大“民主”與“專制”虛假敘事,以凝聚反華共識。為推動“北約東進”,美國鼓噪其印太盟友與北約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關切,指責中國“對內壓制政策和對外脅迫行為”,嚴重挑戰西方民主價值觀。拜登在7月12日維爾紐斯峰會發表講話稱,印太與大西洋兩個地區的安全緊密聯系,參加峰會的亞洲國家都是烏克蘭的堅定支持者,致力于追求共同的價值觀,訴諸集體行動以應對共同的挑戰。

China?Has?Itself?to?Blame?for?Warming?NATOAsia?Ties?[EB/OL].?(20230713)[20230830].?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3/07/13/chinanatoindopacificbiden/.為配合華盛頓,一些美國盟伴也紛紛炒作,鼓吹北約和印太國家共同“支持民主、和平與安全和維護法治”,捍衛所謂“民主價值觀”不受侵害。

Mukul?Sharma.?NATO?Checkmating?China?in?IndoPacific??USLed?Alliance?to?Open?Tokyo?Office?[EB/OL].?(20230503)[20230830].https://www.wionews.com/world/natocheckmatingchinainindopacificusledalliancetoopentokyooffice588627.2023年5月3日,北約發言人瓦娜·倫杰斯庫(Oana?Lungescu)在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表示,在北約合作伙伴中,“北約與日本是天然的伙伴,雙方擁有相同的價值觀,包括支持烏克蘭和應對獨裁政權帶來的安全挑戰”,因此應進一步鞏固彼此伙伴關系。

Mukul?Sharma.?NATO?Checkmating?China?in?IndoPacific??USLed?Alliance?to?Open?Tokyo?Office?[EB/OL].?(20230503)[20230830].?https://www.wionews.com/world/natocheckmatingchinainindopacificusledalliancetoopentokyooffice588627.2022年6月27日,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韓國問題專家埃倫·金(Ellen?Kim)表示,尹錫悅的外交政策目標是使韓國成為“全球樞紐國家”,加強與“志同道合”國家的合作,特別是韓國“作為一個與北約成員國有著廣泛價值觀的國家,主張與自由民主國家加強安全合作,應對包括俄羅斯和中國在內的共同威脅”。

Christy?Lee.What?to?Expect?from?South?Koreas?First?NATO?Summit?[EB/OL].?(20220627)[20230830].?https://www.voanews.com/a/whattoexpectfromsouthkoreasfirstnatosummit/6635935.html.

(五)利用北約對美國的安全依賴

長期以來,歐洲國家對美國形成了嚴重的安全依賴。從2018年起,北約年度軍費開支突破1萬億美元,其中,美軍費開支占北約整體軍費開支的70%左右;美國在北約的會費(共同經費)常年位居第一,2021年承擔北約會費的22%。

NATO?Summit:?What?Does?the?US?Contribute??[EB/OL].?(20210614)[20230830].?https://www.bbc.com/news/world44717074.這意味著一旦離開美方會費支持,北約機構將很難正常運轉,整體軍事防御能力也會大幅削弱,特別是在情報、監視、偵察、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和電子戰等方面。此外,美國在歐洲地區(以及土耳其)仍有數萬名軍事人員。烏克蘭危機后,一些北約成員國為提高防御能力,大幅增加美國武器和軍事裝備采購,使北約對美依賴日益加深。鑒于此,美國借助其在北約的主導地位,利用北約成員“安全上靠美國”的現狀,千方百計對北約成員國施加影響,促壓北約加快向印太地區滲透。2023年7月31日,美國《國會山報》評論認為,歐洲國家高度依賴美國,不愿削弱自1945年以來維持歐洲安全的美國軍事力量,不得不配合其對華遏制戰略,將中國界定為一個“系統性競爭對手”,據此出臺針對中國和印太地區的威懾戰略;歐洲盟國還跟隨美國,抵制中國參與其5G網絡建設,對華實施出口管制,阻止中國獲得量子計算和半導體等先進安全技術。

Hugh?De?Santis.NATOs?Pivot?to?the?IndoPacific?Comes?at?a?Dubious?and?Dangerous?Time[EB/OL].?(20230731)[20230830].https://thehill.com/opinion/nationalsecurity/4127711natospivottotheindopacificcomesatadubiousanddangeroustime/.

四、北約“東進”對印太地區及中國周邊形勢的影響

北約“東進”毫無疑問是冷戰后最重大的一次地緣戰略力量大遷移,對地區及世界格局將產生巨大影響。美遏華可能更加有恃無恐,中歐戰略互信將進一步喪失,印太地緣沖突和矛盾恐將頻發。但北約“東進”印太有其致命軟肋,即美國的霸權體系已完全不符合日益多極體系下國際主要力量的根本利益,包括美國的最重要盟友——歐洲。印太諸多獨立的政治與安全力量也不會甘作美國利益的墊腳石。鑒于此,北約“東進”印太背景下的中美新一輪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

(一)沖擊印太及中國周邊戰略環境

美國推動北約以“戰略新棋手”身份介入印太地緣政治博弈,旨在整合美國盟伴資源,推動其印太地區的若干小多邊機制融合對接,建立各種政策溝通協調機制,試圖把集團對抗的思路復制到印太,打造多邊機制網絡,這可能催生亞太“小北約”,引發地區大國間關系加速互動,推動印太地緣戰略競爭朝“集團化對抗”的危險方向發展,顯著提升大國戰略競爭烈度,加劇地區安全治理困境,顛覆自由、和平、繁榮的亞太地區秩序。特別是,美國以“競贏中國”為核心,極力主導并推動北約“印太化”進程,加快針對中國的盟伴機制建設,以此塑造中國周邊環境,將加大中國重點方向的戰略壓力。美國有評論認為,北約持續拉緊與印太地區的安全紐帶,將加劇西方與中國之間的軍事緊張關系,推動“西方民主陣營”與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的“非西方陣營”之間的分裂,推動世界走向新一輪冷戰;同時還將破壞美國與中國對話重啟勢頭,阻止中國幫助俄羅斯和烏克蘭回到和平談判桌。

Hugh?De?Santis.?NATOs?Pivot?to?the?IndoPacific?Comes?at?a?Dubious?and?Dangerous?Time?[EB/OL].?(20230731)[20230830].https://thehill.com/opinion/nationalsecurity/4127711natospivottotheindopacificcomesatadubiousanddangeroustime/.2023年7月19日,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評論認為,韓國積極介入北約的新舉措可能引起俄羅斯、中國和朝鮮的反制,推動三國加強戰略互動與合作;尹錫悅參與維爾紐斯峰會后,中俄立即于2023年7月13日在東海舉行“北部·聯合2023”演習,可能是針對韓方與北約動態做出的回應。尤其是北約與韓國針對朝鮮加強合作,招致朝鮮嚴厲譴責,這將促使朝鮮進一步尋求俄支持,與俄締結統一陣線,拉緊與俄關系。

Ellen?Kim.?What?Is?Yoons?NATO?Strategy??[EB/OL].?(20230719)[20230830].https://www.csis.org/analysis/whatyoonsnatostrategy.

(二)激化中歐軍事安全領域潛在競爭

近年來北約推出的戰略文件顯示,北約對華安全關切集中體現為網絡、太空、核裁軍、新興和顛覆性技術、供應鏈、氣候變化、虛假信息、戰略材料等議題,并將這些議題“泛安全化”,納入“東進印太”的重要戰略議程。在網絡安全領域,北約峰會將中國定義為網絡攻擊的“威脅源”

Tim?Stevens,?Joe?Burton.?NATO?and?Strategic?Competition?in?Cyberspace?[EB/OL].?(20230606)[20230830].?https://www.nato.int/docu/review/articles/2023/06/06/natoandstrategiccompetitionincyberspace/index.html.,先后吸納韓日加入北約合作網絡防御卓越中心(CCDCOE),共同開展“網絡聯盟”(Cyber?Coalition)和“鎖盾”(Locked?Shields)等網絡攻防演習,出臺一體化的網絡攻擊響應政策和技術框架,嚴防所謂“中俄等國無孔不入的網絡滲透、竊密與破壞”。在太空領域,北約于2023年5月23日發布的《北約的太空方針》指出,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已經開發并測試多種反太空技術,強調北約將“利用一切工具來預防、檢測、反擊和應對全方位的威脅,增強北約集體防御所依賴的太空能力”

NATOs?Approach?to?Space?[EB/OL].?(20230523)[20230830].?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topics_175419.htm.。在軍備控制和核裁軍領域,北約十分擔憂中國核力量發展,指責中國迅速擴大其核武庫和先進運載工具,消極對待核軍備控制,強調北約將敦促中國參與核問題討論,提高核武器政策、計劃和能力的透明度,降低戰略風險。在新興和顛覆性技術(EDTs)領域,2022年北約峰會啟動“北約創新基金”(NATO?Innovation?Fund),重點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自控技術、生物科技、創新材料、太空和能源等領域的“軍民兩用”技術,加大資源投入;強調“創新基金”支持將印太伙伴國家納入北約防衛和科技生態系統,形成技術壟斷,打造“科技北約”,同時防止“中國控制歐洲的關鍵基礎設施和核心技術,威脅盟國安全”。

Emerging?and?Disruptive?Technologies?[EB/OL].?(20230622)[20230830].?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topics_184303.htm.隨著北約“東進”印太步伐加快,未來美國可能糾集歐洲和印太地區的盟友和伙伴,突出安全關切事項,與中國反復博弈,矛盾斗爭可能隨時凸顯。

(三)增大涉及中國敏感爭端問題的復雜性

目前,北約的戰略重點仍在歐洲,其軍事力量主要用于對付俄羅斯,短期內很難抽身大舉東進,與中國直接發生對抗甚至攤牌的概率極小,但正如“北約東擴未能避免戰爭一樣,北約東進也將給印太地區帶來不安全因素”

“全球北約”亞太轉向:戰略構想與對華影響[EB/OL].?(20221025)[20230830].?https://wsb.sh.gov.cn/node564/20221021/e08af71ebf5c42869caa0fec50c1269f.html.。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基廷(Paul?Keating)在維爾紐斯峰會上指出,北約應將自己限制在歐洲和大西洋,而不是試圖擴展到亞洲,他認為引入北約等同于“亞洲迎來瘟疫,把毒藥帶到亞洲”

Paul?Keating:?NATO?Should?Be?Limited?to?Europe?and?the?Atlantic[EB/OL].?(20230711)[20231001].?https://naapuriseura.fi/en/paulkeatingnatonpitaisirajoittuaeurooppaanjaatlantille/.。未來,北約可能借“印太轉向”,加大介入臺海局勢,染指亞太海上爭端,干預朝鮮半島局勢,增大地區局勢發展風險。針對臺海局勢,北約成員國與臺灣當局加強互動,鼓噪將臺灣當局視為“北約+”成員,加強與臺灣當局的防務合作,這將刺激“臺獨”勢力“以武謀獨”傾向,推高臺海緊張形勢。2023年5月19日,英國前首相麗茲·特拉斯(Liz?Truss)竄臺時,呼吁“要確保臺灣擁有自我防衛的能力”,并組建一個“經濟北約”,聯合起來反對“中國脅迫”,公然為“臺獨”勢力張目。

Chu?Bailiang.?Britains?Briefest?Prime?Minister?Gets?a?Warmer?Welcome?in?Taiwan[EB/OL].?(20230522)[20230830].?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30522/liztrusstaiwantsai/.針對南海和東海爭端,一些北約成員國持續加大對印太海洋事務的關注,極力炒作所謂的中國海上“侵權挑釁動作”,頻繁派艦船前往敏感爭議海域炫耀武力,這無疑會助長相關爭端方對中國的侵權挑釁行為,增添亞太海上局勢的不確定性。例如,北約維爾紐斯峰會指責中國致力于“顛覆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包括太空、網絡和海洋領域”

Issued?by?NATO?Heads?of?State?and?Government?Participating?in?the?Meeting?of?the?North?Atlantic?Council?in?Vilnius?11?July?2023[EB/OL].?(20230711)[20230830].?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official_texts_217320.htm.。針對朝鮮半島局勢,北約國家紛紛“譴責朝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彈道導彈計劃”,引發朝鮮超強硬回應,增大東北亞局勢發展變數。2023年9月26日,朝鮮代表團團長金星出席聯大會議時指出,美國正向東北亞引入“新的冷戰結構”,圖謀挑起核戰爭,迫使朝鮮只能加強防御力量建設,提升自衛能力。

Ted?Anthony.?At?UN,?North?Korea?Says?the?US?Made?2023?More?Dangerous?and?Accuses?It?of?Fomenting?an?Asian?NATO[EB/OL].?(20230927)[20231001].?https://apnews.com/article/northkoreapeninsulanuclearb23f9c70307cfd095dc9a5cceecb1f5e.朝鮮政府在同年9月的一次重要會議上把加強核武力的政策寫入憲法,呼吁大幅度提高核武器產量,使核武器在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國家聯盟中發揮更大作用。

朝鮮將核武力政策明文寫入憲法[EB/OL].參考消息(20230928)[20231001].?https://ckxxapp.ckxx.net/pages/2023/09/29/12701d17035d42f6b62641420884bc64.html.

五、結語

美國將北約視為實現全球戰略目標的重要工具,利用烏克蘭危機下北約全球轉型的關鍵當口,以北約“印太化”和印太國家“北約化”為兩大抓手,以制華、弱俄和遏朝為目標牽引,極力推動北約與印太國家相互接近靠攏,加大對印太事務的介入干預,與其“印太”戰略形成相互呼應、相輔相成之勢。同時,華盛頓積極推動北約向地區防御組織和全球干預集團轉型,配合其推動全球目標區域化的重大戰略議程。

目前,美國正根據北約和印太國家的態度反應,加緊“北約東進”政策規劃、戰略設計和策略調整,同時展開決策統籌和行動部署,取得了一些實際成果。從“東進”進程看,美國已聯手其盟伴形成“北約+亞太四國”機制雛形,接納日韓澳新列席北約峰會和部長級會議,參與北約重大議事日程,推動北約與亞太四國合作逐步走深入實,現已從軍購、情報、演訓等軍事安全領域,拓展至網絡安全、經貿、科技、供應鏈、氣候變化等領域。同時,美國還極力推動印度、菲律賓、泰國、新加坡與北約廣泛接觸和聯系;未來,美國將重點完善北約與印太國家合作機制,探索新的合作渠道,開辟新的合作領域。從策略調整來看,北約內部對美推動北約“東進”的質疑聲漸起,使其推動“北約東進”戰略議程遭遇一些阻礙,美國開始加緊策略調整,設法打消盟友顧慮,承諾不會改變北約“區域聯盟”的性質,不會隨意擴大“北約憲章”第五條涉及集體防衛原則的適用范圍,無意推動亞洲盟友加入北約;充分尊重歐洲國家“不愿將中國作為直接對手”的意愿,支持北約對華“合作、競爭和系統性對手”的政策定位。從發展趨勢來看,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北約東進”的戰略構想,未來一段時期將繼續圍繞北約與印太機制化建設集中發力,充實合作內涵,盡快促成北約在日本設立聯絡代表處和北約“卓越中心”,助推北約與澳新升級伙伴關系計劃,確?!叭虮奔s”的“印太轉向”與美國對華戰略同頻共振,打通美國在歐亞大陸兩端的同盟體系,最終將歐亞和“印太”兩大板塊“合二為一”,構建互為支撐的“兩洋戰略”。

參考文獻:

[1]馮玉軍.?美國的同盟體系正加緊重塑和再造[J].?世界知識,?2021(7).

[2]李慶功.?美國“奧拜主義”探析[J].思想理論戰線,2022(2).

[3]劉國柱.?復合型模塊化聯盟:拜登政府應對大國競爭的聯盟戰略[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3(2).

[4]王帆.?美國亞太聯盟多邊化的可能性——基于協同性和威脅源的分析[J].?當代美國評論,?2023,?7(1).

[5]王迎暉.?美國聯盟戰略:發展、調整與困境[J].?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23(4).

[6]Background?Press?Call?on?AUKUS[EB/OL].The?White?House(20210915).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sbriefings/2021/09/15/backgroundpresscallonaukus/.

[7]?Cimbala?S?J,?Forster?P?K.?Multinational?Military?Intervention:?NATO?Policy,?Strategy?and?Burden?Sharing[M].?London:Routledge,?2016.

[8]?Deni?J?R.?Alliance?Management?and?Maintenance:?Restructuring?NATO?for?the?21st?Century[M].?London:Routledge,?2016.

[9]For?a?Secure,?Resilient?and?Prosperous?Future:?Lithuanias?IndoPacific?Strategy?[EB/OL].?Ministry?of?Foreign?Affairs?of?the?Republic?of?Lithuania(20230705).https://www.urm.lt/uploads/default/documents/ENG%20Strategy.pdf.

[10]Frances?IndoPacific?Strategy?Summary?[EB/OL].?Ministry?for?Europe?and?Foreign?Affairs.?https://www.diplomatie.gouv.fr/IMG/pdf/en_a4_indopacifique_synthese_rvb_cle068e51.pdf.

[11]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Preparedness,?Partnerships,?and?Promoting?a?Networked?Region?[EB/OL].?The?Department?of?Defense(20190601).https://media.defense.gov/2019/Jul/01/2002152311/1/1/1/DEPARTMENTOFDEFENSE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2019.PDF.

[12]Interim?National?Security?Strategic?Guidance?[EB/OL].?The?White?House(202103).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3/NSC1v2.pdf.

[13]National?Security?Strategy?[EB/OL].?The?White?House(202211).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11/8NovemberCombinedPDFforUpload.pdf.

[14]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EB/OL].?The?White?House(201712).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2.pdf.

[15]NATO?2022?Strategic?Concept?[EB/OL].?NATO(202206).https://www.nato.int/nato_static_fl2014/assets/pdf/2022/6/pdf/290622strategicconceptchi.pdf.

[16]Pierre?Morcos.?NATOs?Pivot?to?China:?A?Challenging?Path?[EB/OL].CSIS(20210608).https://www.csis.org/analysis/natospivotchinachallengingpath.

[17]?Remarks?by?President?Biden?in?Address?to?a Joint?Session?of?Congress?[EB/OL].The?White?House(20210429).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04/29/remarksbypresidentbideninaddresstoajointsessionofcongress/.

[18]Shalal?A,?Martina?M,?Woo?R.?After?BidenXi?Call,?U.S.?Warns?China?It?Could?Face?Sanctions?if?It?Backs?Russia?in?Ukraine[EB/OL].?(20220318).?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bidenxisetclashoverputinswarukraine20220318/.

[19]?Testoni?M,?ed.?NATO?and?Transatlantic?Relations?in?the?21st?Century:?Foreign?and?Security?Policy?Perspectives[M].?London:Routledge,?2020.

(責任編輯:陳思萌)

猜你喜歡
東進印太美國
“印太”概念視野下的印度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認知及應對
澳大利亞國防戰略的調整及對印太安全形勢的影響
印太戰略:深化與勾連
美國頁巖革命與俄羅斯東進油氣出口戰略構建
警惕印太戰略“實心化”
美國商業銀行衍生品業務的特點分析
一波三折,“東進”終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