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與調適策略研究

2023-12-19 00:53吳迪陳禮管
成長 2023年11期
關鍵詞:常態心理健康疫情

吳迪 陳禮管

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省溫州市 325016)

從2019 年年底疫情暴發至今已有三年時間了,其管控級別變成了傳染病乙類乙管。作為一種短期內無法消除的病毒,疫情或許會和人類長期共存,成為一種“常態化”的存在,其具有較快傳播速度、較短傳播時間的特點,目前依舊沒有特效治療方法。伴隨著我國疫情防控政策由原先管控狀態調整至現在放開狀態,讓很多人產生了緊張、焦慮、消極等不良心理和情緒狀態。高校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生活,具有較高的人口密度和較高的感染風險,如果出現了疫情,就會快速地傳播開來,在此背景下,部分大學生產生了焦慮、恐慌、抑郁等問題,甚至出現了頭痛、胸悶、失眠、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使其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危害,給大學生學習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為此,高校應基于疫情常態化背景,采取積極的心理健康干預與調適策略,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讓大學生有正面的情緒和態度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1]

1 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與調適工作的重要價值

1.1 有助于為大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心理基礎

心理育人是高校育人體系中的重要方面,在疫情常態化的時代背景下,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接班人,大學生更應該以一種持續平和、穩定和良好的心態進行學習和生活,只有這樣才能讓其以積極的情緒狀態、正向的內心體驗和充滿活力的生機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才能讓其身心潛能得到有效激發。而及時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開展心理關懷和心理疏導,則能夠讓疫情背景下的大學生構建起抗疫防疫的心理防線,讓其不良情緒得到有效消除或緩解,在人生發展過程中耐得住打磨、經得起考驗,以更為積極健康的情緒和心態應對挑戰。

1.2 有助于大學校園安全穩定有序運行

大學生來自不同地區,每位學生的家庭環境與生活方式都存在差異性。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調適工作則是要基于其心理健康情況,確保其都可以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外化為自覺遵守秩序的行為,這對維護和有序管理校園和諧秩序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疫情此起彼伏,遷延時間較長,給高校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面對疫情,除了要從“硬核”方面做好相應的防控,還應從“柔性”方面做好大學生心理防護,這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大量的事實和經驗表明,當重大公共事件出現時,假如未能及時做好心理疏導,不良情緒累積達到一定極限時很可能會給人們心理健康造成無法可逆的傷害,甚至會出現大量的過激和恐慌行為,最終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為此,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給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干預與調適能讓其不良情緒得到消除或緩解,防止產生極端的行為而給校園管理造成不良影響,確保校園安全穩定有序的運行。

2 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與調適工作應遵循基本原則

2.1 現實性原則

當前疫情常態化已然成了實際存在的問題,也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常態化工作。這就要求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與調適工作應基于其心理實際,切不可與現實相脫離,否則就失去了心理健康教育與干預的價值,難以獲得很好的實效性。高校應把大學生的安全問題作為最大考量,在危機干預的現實環境下,把握好現實性和及時性,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預警和干預,最大程度降低疫情給大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的威脅,幫助大學生順利渡過疫情危機。同時,要真正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還應重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充分結合我國主流意識和思想相關要求,有效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2.2 動態性原則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動態和變化,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也并非一成不變的,尤其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更會導致大學生的心理、行為和思想產生巨大幅度的轉變。這就要求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持續發展和動態調整。堅持心理健康危機干預的動態性原則,主要目的是提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危機預警能力,增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危機干預的自主性,實時監測大學生心理危機狀態的變化。為此,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與調適過程應遵循動態性原則,根據不同時期、不同情況大學生的心理變化,選取更為適宜的干預措施和教育方式,多方面動態化考慮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的心理與思想變化,提高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干預和教育調適實效性。

2.3 個性化原則

個體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特征都在某種程度上存在差異性。正是因為這樣“全面”的差異化,才讓個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高校教師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方面要做到以生為本,尊重大學生個體差異,更有針對性地提出心理健康預防與干預的對策。[2]當前大學生在思想上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且又十分脆弱和敏感。因此,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教師要根據大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開展不同的干預與調適策略。一方面要考慮大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還應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同時,伴隨著疫情的蔓延,大學生的心理也會產生相應變化,其所面臨的心理和現實問題也會產生變化,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與調適過程中應結合其出現的新問題而有針對性地改變舉措和方法。

2.4 主動性原則

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高校教師積極主動采取多元化方法和舉措,有效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可能產生的危機,尤其是要對已知特殊人群要給予實時和重點關注,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減少因為心理健康問題而產生的不良后果。為此,心理專業教師應主動和學生保持經常性的溝通與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和及時了解其心理動態變化。尤其是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要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工作,更要主動地和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對所存在的現實問題進行討論,引導其熱愛生命和生活、善待生命以及正確認知和愉悅接納自己,以獲得學生的信任而與學生產生共情,真正有效的解決學生深層次心理健康問題。

3 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與調適策略

3.1 構建心理健康防御和危機干預機制

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的心理在不同程度上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構建心理健康防御和危機干預機制,及時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做到防患于未然,讓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1.開展動態化的心理健康情況普查

疫情常態化背景下,開展大學心理健康工作應該做到常態化,并及時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將存在心理危機的個體篩選出來,這和我們疫情中所開展的“核酸檢測”有異曲同工之妙。具體而言,要強化疫情風險方面的心理評估,定期進行疫情心理評估活動,所涉及的內容既涵蓋大學生的應急和焦慮測試,還包括防疫心理自查和防抑郁測試等,并基于評估數據為所有大學生創建心理健康檔案。[3]為此,高校應對疫情常態下大學生的心理和思想方面產生的變化進行積極探索,分析其出現的原因,及時對其進行心理干預,提供心理援助,進行積極引導,使其能科學認知和正確面對疫情。同時,還應強化跟蹤回訪工作,心理健康干預與調適工作具有較大的范圍和數量,假如沒有進行記錄,難以直觀地體現干預與調適的結果。特別是受到疫情的影響,需要心理干預的大學生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創建詳盡的心理檔案庫,將所有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及動態發展做好記錄,從而形成一手的客觀規范和科學資料,根據每次干預和輔導后學生的表現判斷對其心理情況,便于進行后續的跟蹤和回訪,以此對教育方案進行動態化調整。

2.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一方面,高校應重視開展日常心理健康教育與團體心理輔導的工作,培養大學生負面事件應對處理能力,最大程度減少疫情給學生個體可能帶來的負面情緒。做好提前謀劃和預防,構建集學?!合怠嗉墶奚釣橐惑w的“四級”心理預警和防控機制,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危機干預方案,重視做好疫情等特殊階段以及不同情況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危機的預防和干預工作。另一方面,高校還應同步創設線上心理干預服務體系,拓展線下心理干預機制,讓心理干預體系更為多元和完善,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此,首先,學校應積極開通線上心理干預和心理咨詢、輔導服務,為有需求的大學生及時提供心理干預和心理輔導,使其更好地應對疫情等突發或重大公共事件。其次,充分利用好微博、網絡和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通過線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最后,利用線上開展心理健康情況普查工作,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及動態,有的放矢地實施心理干預、開展心理輔導,提供心理援助。

3.2 了解學生心理需求,幫助學生釋放心理壓力

1.構建心理健康咨詢平臺

當前大學生心理狀況不是很穩定,加上其學業、升學、就業、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平時會讓其心理產生較大的波動。為更好地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需求,高校應統一在一年級新生進校時對其進行心理抗拒測試,根據每位學生的個體情況編制心理健康狀況檔案,了解和掌握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建立以咨詢與練習為主的心理咨詢室,[4]配備專職心理咨詢導師,通過設置心理咨詢室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建立一條讓學生透露心聲、查找問題、平衡心情的有效途徑,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有效矯正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平穩情緒和減輕焦慮等,有利于學生能正確地面對和處理學習與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2.開展多種形式的有益活動

高校應依照認知的客觀規律,將心理調適方法傳授給大學生,讓大學生掌握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使其心理困惑得到有效消除,培養堅強的意志和不屈的性格,提升應對挫折能力、承受困難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多元化全方位的讓大學生正確認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遇到心理困惑時,能夠主動釋放自己的不良情緒。高??梢酝ㄟ^心理知識培訓、知識競賽、志愿者服務以及體育運動等形式的活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融入勞動教育、體育教育和挫折教育等內容。比如,教師可以組織體育活動,體育運動能讓身體分泌內啡肽,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提高判斷力、反應速度、改善睡眠質量,緩解大學生負面的心理情緒。因此,高校要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要了解和掌握大學生在疫情期間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對其負面的情緒加以干預和調節,避免大學生由于情緒低落而給其生活學習帶來持續性的負面影響。二是通過各種方法調動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可和興趣,因為感興趣是調動大學生學習的最好途徑。三是要調動大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其參與到學校各類活動中去,保持良好的心態,有效釋放其學習和生活壓力,在提升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時,促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3 重視多種資源整合,提高專業教師管理能力

1.整合校內校外多方資源

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可能會在同一時間內集中出現,這就需要有更多的心理咨詢、心理援助等方面的專業教師。高校應充分認清形勢,融合校內資源,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專業教師、心理輔導員以及朋輩輔導等資源優勢,重視聯合校醫與體育教師,帶領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和課外鍛煉,讓學生了解相應的醫學常識,從而在身心健康維護以及疫情防控方面擁有足夠的“底氣”。同時,高校還應重視運用校外資源,通過與其他高校的外聘教師、心理咨詢機構以及心理援助平臺間的資源共享,為有效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干預與教育工作做好準備和工作預案。

2.加強教師心理知識培訓

高校應重視心理健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通過與其他高校心理咨詢專家、心理公益組織以及醫院等社會團體間的聯合,邀請業界專業人士對學校全體教師進行疫情防控、心理知識等內容的專業培訓與指導,詳細講解學生心理疏導知識以及疫情防控相關設備的使用方法,讓學校全體教師有機會接受專業培訓,將探索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新問題、新辦法、新舉措等納入教師教學考核范疇,提高教師管理能力及學生心理健康維護能力,提升全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意識和培育能力,更好服務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促進學校和諧安全穩定運行。

3.4 挖掘“課程思政”資源,拓展學生心理育人空間

高校教育的本質是要做到以德為先,立德樹人。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在課程授課時要以“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有意識地將其融入課程內容,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道德素養和綜合素質,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同樣,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干預與調適工作中,也應基于國家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挖掘疫情防控中所存在的育人元素,開設應對突發“戰疫”專題思政微課堂,以生動鮮活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作為“活素材”,引導大學生學習一線抗“疫”勇士直面危險、逆行向前的崇高精神,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但能教會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掌握自我探索與心理調適的技能,而且還會幫助他們明辨是非,規范言行,樹立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端正理想和信念,使其以積極的心態應對疫情。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能讓教師結合疫情進行因勢利導,引導大學生面對常態化疫情樹立理性的思想,讓其堅決擁護國家防控政策,鼓勵學生樹立正面的言論觀,一旦發現部分大學生存在不良的心理或思想,要對其負面情緒進行心理疏通,給大學生創造良好的思想氛圍。

4 結語

疫情不僅影響學校的和諧安全穩定,而且還影響著大學生心理情緒、心理狀態和身心健康,學校日常管理、教師正常授課都面臨著較大挑戰。為更好地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應正確認識到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與調適工作的重要性,在遵循原則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干預與調適策略,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校安全穩定。

猜你喜歡
常態心理健康疫情
戰疫情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新常態”需要新舉措
我眼中的醫改新常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