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遠山區中職生不良心理調查分析與干預對策探究

2023-12-19 21:27李溢華郭麗芳何嘉
成才之路 2023年33期
關鍵詞:家庭因素心理干預中職生

李溢華 郭麗芳 何嘉

摘要:當前,部分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問題,特別是邊遠山區中職學校的學生較為嚴重,這無疑加大了學校管理的難度,也嚴重影響、制約了學生的發展。文章運用問卷調查、實地走訪、考察等方法對邊遠山區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并根據調查結果從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學生主觀因素等方面進行成因分析,從而為后續實施教育、進行心理干預、整體提高邊遠山區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邊遠山區;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預;家庭因素;學校因素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3-006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邊遠山區中職學生不良心理成因及干預對策研究”(課題立項號:XJK22BXL0 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的數據顯示,全國中小學生(近2.5億)抑郁檢出率24.6%,重度抑郁比7.4%,女生抑郁檢出率18.9%(男15.8%),重度抑郁比9%(男5.8%),并且隨著年級的升高而上升[1]。而從2022年本校的心理普查情況來看,存在一般心理危機的學生占32.37%,存在嚴重心理危機的學生占0.95%。所以,筆者以本校為基點,對邊遠山區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邊遠山區中職生的不良心理問題,從而為他們的心理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1.調查對象與方法

筆者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在邊遠縣城中職學校隨機抽取2081名學生并發放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068份,有效率99.3%。其中,男生904人,占43.71%;女生1164人,占56.29%;一年級806人,占38.97%;二年級805人,占38.93%;三年級457人,占22.10%;獨生子女224人,占10.83%;父母離異或者喪親的孩子706人,占34.14%;留守孩子902人,占43.62%;其他236人,占11.41%。

2.調查內容

以“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HT”為基礎,結合人際交往、自尊、在校適應能力、應對方式等量表的測評系統,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測試。學生測試前,教師對學生提出要求,在測試的時候要獨立做出判斷,不受其他人的影響。測試內容為“身體癥狀”“人際關系(人際交往)”“信任量表”“應對方式(問題解決、尋求支持、忍耐、合理解釋、逃避、發泄情緒)”“自我力量”“自尊”“在校心理適應”“心理健康診斷”(恐怖、沖動、焦慮、孤獨、自責)等方面。

3.測試結果

一年級人際交往能力測試一級預警3人,占0.3%;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一般心理問題453人,占56.2%,主要集中在社交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學習焦慮8個方面,其中7項一級預警的53人,占11.7%;應對方式一般心理問題435人,占53.9%,主要體現在逃避、幻想、否認等方面;在校心理適應能力測試一般心理問題410人,占50.9%。二年級人際交往能力一級預警5人,占0.6%;信任量表一級預警217人,占26.9%;應對方式一般心理問題474人,占59%;自我力量(心理資源)一級預警125人,占15.5%;自尊量表一級預警38人,占4.7%。三年級自我力量(心理資源)一級預警89人,占19.4%;考試焦慮136人,29.8%。

不良心理嚴重影響著邊遠山區中職學生的發展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對邊遠地區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關注、研究迫在眉睫。

1.社會因素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學生會通過網絡接收社會上源源不斷的信息,但是因為個人的辨識度低,他們無法選擇精華去除糟粕,導致一些負面消息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影響了心理健康[2]。高度的人工智能化,也使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邊遠山區中職生除了擔憂自己低學歷就業難,還擔心因為就業信息不靈、就業渠道不暢等,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以桂東縣為例,縣域內的企業很少,學生就業幾乎都需要到外地,這無疑會使學生對就業問題產生擔憂,不敢去面對社會的實際環境,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3]。除此之外,一些學生選擇就讀中職是中考失利后無奈的選擇,他們感覺就讀中職學校很丟面子,當別人問起在哪里讀書的時候甚至不敢說出來。進到學校后,部分學生破罐子破摔,沉迷網絡,甚至與校外的不良人員來往,從而導致不良心理的形成[4]。

2.家庭因素

(1)父母陪伴的缺失。邊遠山區家庭的很多家長都外出打工,在孩子1歲后就交給老人撫養,再加上離異、喪親等因素,使得部分孩子從小就缺失父母的陪伴與愛。筆者對2068名學生(以下調查樣本數全部為2068名)進行了關于“中職生10歲前生活情況”的調查,統計數據顯示,10歲前跟父母生活的有1152名同學,占55.71%;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親戚生活的有893名同學,占43.18%;甚至有23名同學獨自生活,占1.11%。在最需要父母愛的年齡,竟然有44.29%的孩子常年缺失了這一份最溫暖的愛。這樣的孩子跟父母基本沒有感情,也不會與父母交流,在本該最親近的父母身上都沒有學會愛的交流,可想而知,他們長大后怎么去和身邊的朋友交流?這樣,就導致部分孩子存在人際交往障礙。筆者還對“中職生和父母的關系程度”“中職生和父母溝通交流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和父母關系屬于一般的占44.45%,不親近的占10.24%,有心事會跟父母說的僅占45.31%。驚心的數據告訴人們:孩子的童年時期父母陪伴與愛的缺失,會導致孩子孤獨、自卑、情感障礙、害怕表達,在困難面前退縮、逃避。還有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將自己的內心封存起來,極度地渴望人際中的親密關系,從而過度輕信別人。

(2)父母期望值過高。父母期望過高,會讓孩子壓力增大。筆者對“中職生壓力來源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數據顯示,51.11%的孩子認為壓力來自家庭的期望。很多家長忙于生計,缺少和孩子或者老師的有效溝通,導致他們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一無所知,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成績很好,對孩子的期望非常高。在這些孩子看來,沒考上普高而就讀中職學校,就是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辜負了父母的苦心,對不起父母的付出。所以,這些孩子的內心充滿愧疚感,輕者抑郁,重者會選擇自殘甚至極端方式尋求解脫。

3.學校因素

除了家庭的影響,學校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一是教師方面。部分教師的思想陳舊,覺得中職生是中考淘汰者,在日常教學中也想當然地認為他們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能力不強,這無疑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還有的教師在處理教育教學事務時,因工作壓力、心情緊張等導致的情緒低落、身心疲憊等心理狀態,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說教師是范本,那么學生就是摹本,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種意義上遠遠超過其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所產生的影響[5]。二是學校方面,邊遠山區學校的就業都是成批量推薦到企業,所從事的工作基本不對口,大部分是在流水線,這讓很多學生失去了讀書的興趣。還有部分學校打著“就業升學”兩條腿走路的名號,一味追求文化課教學而忽略技能型學習,更關注考試分數和成績,追求升高職院校甚至本科院校的升學率,使本應該學習專業技術的中職生跟普高學生一樣學習文化課,更使得大批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受到負面影響,甚至心理出現問題。

4.學生個體內因

(1)生理因素。中職生大多十五六歲,處在青春期的他們很多會因為各種生理上的原因而產生自卑。如有的女生可能因為自己的身高、長相不如別人,皮膚黑或者臉上長痘痘等而產生煩惱;有的男生有可能因為身高、體型、力量等原因而產生困擾。

(2)心理因素。一是青春期的特殊性使部分中職生的情緒不穩定,自我認識不夠完善,缺乏自信,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點[6]。二是青春期的中職生思想活躍、接受能力強,但其中的部分人不能正確把握自己的情感,容易因早戀而導致不良心理的產生。三是有的學生會拿自己的家庭跟別人的家庭進行對比,在心中形成落差后,會產生失落、忌妒心理。四是互聯網的高度普及讓部分中職生對網絡產生依賴性,沉溺于網絡游戲中無法自拔,進而產生心理健康問題[7]。

面對越來越突出的學生心理問題,本校從2020年起設置了專門的心理團隊,由專職心理教師和兼職心理教師來負責。以下是本校應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一些舉措。

1.高度重視,建立校園心理危機管理體系

諺語說:“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蹦壳?,學校已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幸福教育課程教學、相關學科教學及心理文化宣傳活動為載體的心理危機預防體系。同時,成立了學校危機干預領導小組和學校危機干預專家組,形成了“學校、年級、班級”三級預警體系,形成了普查、排查、日常管理和危機發生后的追蹤管理的心理危機管理體系。

2.心理普查,挖掘心理問題根源

本著早發現、早預防、早干涉的目的,學校每年都會利用心理調查問卷、心理教師約談等方式對新進的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并建立心理檔案,目的是讓相關教師具體、深入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方便以后的學生管理和心理干預。每一年,學校還會對二三年級的學生進行心理普查評估,進而發現問題并對前期的心理干預進行評估。

3.借助力量,及時發現問題

教師的時間是有限的,他們很難隨時掌握學生的情況。所以,學校在每個班級設立了心理委員,并且每周對心理委員進行培訓,為他們講解一些普通的心理知識,如突發情況的應對、溝通的技巧、如何學會識別心理健康問題等。心理委員在培訓合格后,每周填寫“班級心理狀態晴雨表”,從人際交往狀況、學習狀況、生活狀況、情緒情感狀況、個別特殊情況、綜合評價等六個維度全面反饋本班學生的情況,形成書面報告上交給學校心理教師,以便心理教師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對相關學生和問題進行追蹤與處理。

4.助力教師,全員參與心理健康管理

(1)建立《心理危機重點關注學生管理檔案》,定期開展班主任成長輔導案例討論會,讓班主任在交談中借鑒經驗,取長補短,促進班主任的成長。

(2)定期開展專職教師和班主任專題培訓,如每半個月對專職教師和班主任進行一次心理相關知識培訓,讓專職教師和班主任深入學生中間,做學生信得過、靠著住、談得來的專職教師和班主任,以實現健康教師培養健康學生的目標。

5.拓寬渠道,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1)心理咨詢,解決心理困惑。學校成立了由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組成的心育團隊,設置了專門的放松室、發泄室和咨詢室,并在每天中午和傍晚等休息時間也安排教師輪流值班,為學生解答人際交往等困惑、提供心理健康咨詢等服務。

(2)豐富生活,提升學生自信。學校結合學生實際和本土特色成立了近十個社團,如茶藝社、書法社、舞龍社、攝影社等,并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讓中職生在感興趣的社團活動中充實自己。這樣,不僅能讓他們放松心靈、展示自我、提升自信,還能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和解決遇到的問題。

(3)多彩班會,突破心理障礙。與中職生打交道最多的是班上的同學和老師,他們最頭疼的就是與同學相處的問題。所以,學校每周一會拿出第一節課,結合各年級學生的突出的心理問題,設置不同的心理班會主題。學校還根據“班級心理狀態晴雨表”反映的問題,推行多彩心理班會課。例如,一年級以“有你同行,快樂成長”“搭建心的橋梁”“你好,朋友”等心理班會來解決中職生的人際交往困惑;二年級以“我想和父母說“”愛的語言“”愛總是差那么一點點”等來解決中職生的親子關系問題;三年級以“考前心理輔導”“閃光的期待”等來解決中職生的學習和就業心理問題。

(4)廣播律動,創設溫暖情境。學校廣播站開設了《心靈之聲》欄目,每周播出兩次,向中職生普及“三助意識”:即自覺提高心理素質,以抵御心理危機侵擾的自助意識;面對心理困擾時,能及時向外界或專業的心理機構求助,以盡快解決問題的求助意識;掌握一定的危機識別知識,對周圍陷入心理危機或存在自殺危險的同學能及時給予支持和幫助的助人意識。學校廣播站還圍繞學生在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生涯規劃、生命意識等方面的困惑,優選并朗讀心靈能量小故事、學生自創心理美文,啟發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及時發現自己的心理問題。

(5)家校聯動,共架溝通橋梁。學校建立了家校聯合制度,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及時與學生家長聯系、溝通,適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線上主要是學校建立“家校共育”微信群,并由學校心育團隊的教師在群里面為家長解答疑慮,提供育孩建議;線下是學校面向各年級家長定期舉行心理健康專題講座,以提高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幫助家長解決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除此之外,學校還不定期組織“家長大課堂”活動,通過網上討論和咨詢的方式,讓家長圍繞“家庭教育對孩子性格的影響、青春期孩子溝通技巧、中職生對友誼的認識、幫助孩子改善人際關系”等內容進行探討,充分發揮家校聯合教育的作用。

古希臘著名醫學家希波克拉底說:“了解什么樣的人會得病,比了解一個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边@充分說明,學校了解什么樣的學生會出現問題,比了解學生出現了什么問題更重要。邊遠山區中職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心理狀態不穩定,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進而在心理方面出現很多問題。所以,學校、教師、家長以及社會要高度關注邊遠山區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并在多方面做出努力和調整,以促進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傅小蘭,張侃,陳雪峰,陳祉妍.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

[2]劉倩云.淺談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與教育策略[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9(06):198-199.

[3]孟虹.影響中職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對策[J].職業,2019(13): 30-31.

[4]林立寧,劉紫曦,余錦棠等.中職生心理安全的問卷初步編制及現狀調查[J].心理月刊,2022,17(15):14-17+31.

[5]吳福壽,張立志.高校輔導員工作中師源性心理傷害探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7(04):135-139.

[6]葉純菁.新形勢下中職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構建[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03):21-23.

[7]藍艷.對焦慮的中職生做心理輔導的方法和會談內容[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1(02):7-9.

Exploration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Unhealthy Psychology am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and Exploration of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Li Yihua1, Guo Lifang1, He Jia2

(1.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in Guidong County, Hunan Province, Guidong 425500, China; 2. Guidong County No.2 Middle School , Hunan Province, Guidong 425500, 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som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have varying degre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specially in remote mountainou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hich undoubtedly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school management and seriously affects and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article uses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 survey, on-site visits, and inspections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the causes are analyzed from soci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school factors, and subjective factors of students. This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Key words: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family factors;schoolfactors

猜你喜歡
家庭因素心理干預中職生
受教師歡迎的幼兒家庭因素研究
如何在語文課上提高中職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多子女家庭對中職學生行為習慣影響個案研究
關于家庭因素對五年制高職學生道德情感影響的調研
關于家庭因素對于大學新生心理問題影響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