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體育”何以確證?

2023-12-19 15:53于素梅王曉燕
體育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異化馬克思體育

于素梅 王曉燕

摘????? 要:“幸福體育”既是一個哲學命題,又是一個實踐命題。體育與幸福關系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教育與人的本質研究的應有之義。體育是確保人的肉身身體(自然本質)充分發展、感性身體(類本質)自由發展、社會身體(社會本質)和諧發展不可或缺的手段和載體。工具性異化是現代體育異化的主要形式,包括主體的異化、過程的異化、目標的異化和關系的異化4個方面。體育異化造成人的幸福感喪失、體育與幸福關系疏離及幸福共同體的缺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幸福體育是現代體育價值復歸的現實追尋。從實踐路徑看,構建幸福體育主要聚焦4個層面:價值層面上,堅持以人為本的體育理念;操作層面上,聚焦幸福體育的模式建構;動力層面上,打造“幸福共同體”的動力引擎;保障層面上,建立“協同共育”的外部環境。

關? 鍵? 詞:幸福體育;馬克思主義哲學;體育異化;價值旨歸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23)06-0001-08

How can "happy physical education" be confirmed?

——The value purport and realistic pursui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arxism philosophy

YU Sumei,WANG Xiaoy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Beijing 100088,China)

Abstract: "Happy physic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philosophical proposition, but also a practical propos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appiness is the necessary meaning of Marxism philosophy on the natural study of education and human beings.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means and carrier to ensure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human physical body (natural essence),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body (class essence),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body (social essence). Instrumental alienation is the main form of modern alien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cluding four aspects of the alienation of the subject, the alienation of the process, the alienation of the goal, and the alienation of relations. Physical education alienation causes the loss of happiness, the estrangement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appiness and the loss of happiness community. Building happy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is the realistic pursuit of the return of modern sports value. From the practical path, the construction of happy physical education mainly focuses on four aspects: on the value level, adheres to the "people-oriented" happy physical education"; on the operation level, concentrate on the pattern construction of “happy physical education”; on the impetus level, to create a power engine of "happy community"; on the guarantee level,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cooperative co-breeding" should be established.

Keywords: happy physical education;Marxism philosophy;physical education alienation;value purport

收稿日期:2023-08-04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價值指向。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五次政治局集體會議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人民滿意的教育即增強人民對教育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設教育強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近年來,我國相繼發布的一些體育政策文件、規劃綱要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高度強調體育是促進人民幸福、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這充分反映了體育促進人的健康福祉的重要作用,并由此催生了“幸福體育”的時代命題。當前學界關于幸福體育的相關研究成果還比較少。然而,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出發探尋人、教育、幸福的關系,卻是一個歷久彌新的理論問題。立足于幸福中國的宏大愿景,極有必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引,深刻剖析幸福體育的內在規定,思考建構幸福體育的理論框架。本研究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的本質的認識為切入點,剖析幸福體育的理論根基和內在機制。在理論層面,回應何為幸福體育、體育何以幸福等問題,為構建幸福體育提供理論與價值支撐。在實踐層面,探尋構建幸福體育的現實路徑,彰顯幸福體育于當下及未來的重要價值。

1? 何為幸福體育:馬克思的本質闡述

1.1? 幸福體育涵義的哲學表達

在這里,幸福體育不是一個簡單的常識問題,也不是含義模糊的流行話語,而是一個嚴肅的哲學表達。幸福體育作為一個復合詞,不僅僅是“幸?!迸c“體育”在詞義上的簡單相加,而是二者的辯證統一。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話語中,“人的全面發展”“人的解放”及“社會的全面進步”始終是教育和人的問題研究的核心議題。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以人的健康幸福和構建幸福共同體作為永恒追求。首先,體育是滿足人的基本需求和發展需求的重要手段。狹義層面看,體育能促進人的“智力和體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發展”,滿足人的基本需求。廣義層面看,體育能促進人一切方面的充分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的解放。其次,體育能幫助人展示本質力量,使人“自己的生命活動變成自己的意志的和自己意識的對象”,賦予人新的意義,具有鮮明的價值理性。在現代體育的異化背景下,要深刻回答體育是什么,體育對人和社會應具備怎樣的本質功能等根本性問題,必須超越“快樂體育”“健康體育”等對體育單純的感性主義表達或工具理性表達,要構建一種將體育的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進行辯證統一的哲學表達。從這個意義上講,幸福體育概念的提出,本質是追尋體育從工具理性向價值理性的價值復歸,強調在體育過程中,充分滿足人的需要,充分彰顯人的能動性,充分實現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使人的身心獲得深層次的愉悅,達到人對幸福的追求和結果相一致而感到滿足的狀態和體驗。深入探尋幸福體育的哲學含義,必須回歸馬克思關于體育與幸福相關論述的原始語境,考察體育與幸福之間的本質關系。需要說明的是,本研究幸福體育命題中“體育”的概念范疇,更多強調的是“體育教育”,即從教育的層面特別是“體”與“育”的關系層面上,探討“何為”幸福體育,以及幸福體育“為何”和“如何”的問題。

1.2? 馬克思關于體育與幸福關系的3個維度

身體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范疇,是探尋體育促進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發展進而促進人的幸福的重要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討論人的本質時,肉身身體(自然本質) 、感性身體(類本質)和社會身體(社會本質) 這一身體線索始終貫穿其中。在馬克思看來,人的身體存在并不僅僅只有物質屬性,它還包括精神屬性、社會屬性等多重屬性。體育是以人的身體為載體產生的實踐行為。體育作為連接人的肉身身體、感性身體和社會身體的重要媒介,集中體現了人的生命的受動性、能動性和超越性,是物質性與精神性、主觀性與客觀性、個人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1867年,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瘪R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提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4個要素:人的勞動、人的意識、人的需要、人的交往。此四者皆與體育密切相關,關系人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幸福??傮w而言,馬克思關于體育與人的幸福的關系論述主要體現為以下3個重要維度。

首先,體育是確保人的肉身身體(自然本質)充分發展的重要手段。馬克思認為,肉身身體是人從事一切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幸福產生的本源,“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定的具體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受肉體組織制約的他們與自然界的關系”。當體育還沒有從勞動中分離出來的時候,人的身體僅僅是作為自然存在物,身體活動主要表現為生存本能。如追捕打獵、攀爬采摘、投擲擊打等。隨著人的身體原始欲望和需求的逐步滿足,人的生命受動性的逐步發展,體育逐漸從勞動中剝離出來,與人的本能和需要產生深刻的、必然的聯系,成為人類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現象。它不僅可以幫助人滿足基本的需要,而且,還能促使人以內在動力的方式確證自己的自然本質,即“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對象”。這種自然本質的外化和的內在體驗使人身體的幸福成為可能。

其次,體育是促進人的感性身體(類本質)自由發展的重要載體。馬克思認為,人的存在即感性活動,即“人只有憑借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才能表現自己的生命”。人的身體既是感性活動的主體,又是感性活動的客體?!叭藢κ澜绲娜魏我环N人的關系——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思維、直觀、情感、愿望、活動、愛,——總之,他的個體的一切器官,正像在形式上直接是社會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樣,是通過自己的對象性關系,對人的現實的占有”。馬克思強調將感性活動作為人存在的重要表征,認為人之所以區別于動物,在于“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的和自己意識的對象,他具有有意識的生命活動”。體育作為人有意識地改造自身與改造自然相統一的實踐活動,是將身體的機能、素質和技能,作為實踐活動的對象進行訓練和改造,讓人在其過程中獲得安全、滿足、幸福等更為豐富的感性體驗和人生意義,成為自由自覺的能動主體,使人更加穩定而長久地獲得人的“類特性”和人獨有的文化標記。

再次,體育是促進人的社會身體(社會本質)和諧發展的重要實踐。馬克思認為,人的身體從根本上應該超越自然屬性,呈現社會屬性?!叭说谋举|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切社會關系,包括了人在體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個體與個體的關系、個體與群體的關系以及個體與類的關系。只有超越人的肉身身體和感性身體的基本需求,立足于社會關系理解體育帶給人的意義,才能尋得真正的幸福。因為“人的眼睛與野性的、非人的眼睛得到的享受不同,人的耳朵與野性的耳朵得到的享受不同”。體育作為人的社會實踐的重要形式,幫助人獲得全面的、全社會的、全人類的幸福。一方面,體育可幫助人獲得更多的健康、閑暇、娛樂、游戲、交往的機會,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擺脫一些低級趣味,獲得更高級的愉悅和享受,進入更加豐盈的生命狀態。另一方面,體育可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即借助體育建立一定的社會關系和政治關系,并在此過程中獲得關于競爭、協作、契約、民主、團結等意義更為廣泛的幸福。例如,體育強調對規則的敬畏和遵循,讓人獲得關于公平、公正和正義的幸福體驗,以此促進社會的有序和諧。再如,現代奧運會提出“和平、友誼、進步”的理念,鼓勵人們走向“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北京奧運會倡導“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及“一起向未來”的愿景等,體現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體育人文精神。這些都是從人的社會身體出發,強調通過人的社會身體的健康發展,促進整個人類社會的幸福文明發展。體育讓人幸福,這是體育的應有之義。

2? 幸福體育為何:體育異化與價值旨歸

體育作為伴隨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活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條件下,呈現出不同的價值功能。在原始社會,體育孕育于人類的勞動實踐之中,主要是作為生存技能不斷得到發展的,生存價值是體育主要的價值功能。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統治意圖逐漸成為影響體育功能的重要因素,統治者為爭奪利益勝利,重視在軍事訓練中加入體育訓練,武力斗爭和軍事功能成為體育主要的價值取向。工業革命的爆發推動人類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后,社會生產力和人的生存條件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均對體育提出新的要求,通過體育提高勞動者生產力及社會經濟效益成為體育的主要功能?,F代社會,體育日益發展出更為多元的價值功能。與此前社會相比,體育受更多外在力量的裹挾和影響,政治、經濟、技術、科技等因素逐步滲入體育,工具主義、功利主義成為主導現代體育的主要傾向。這些外在力量在滲透體育、服務體育的同時,也成為控制人和壓抑人的異己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現代體育的異化。

2.1? 現代體育的異化及其表現

異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范疇的重要概念。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人是自由自覺的類的存在物。異化勞動把人的活動貶低為手段,從而也將人本身異化?!诮逃I域,如果人的自由自覺的類本性得不到尊重和實現,那么同樣會發生人的異化與教育的異化。馬克思主要從3個方面論述異化:一是外在的異化,即物的異化,揭示人作為主體與其所對應的客體的分離。二是內在的異化,即人的自我異化,揭示人的本質異化;三是社會關系的異化,即主體間的異化,揭示人的社會關系的異化。從體育教育層面上看,現代體育的異化主要是指人與體育之間關系不協調,導致人的主體地位的喪失和體育本體功能的缺失。具體講,就是體育失去了它在本義上追求人的身心協調、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初衷,反過來變成占有人、控制人和支配人的工具和手段。工具性異化是現代體育異化的主要形式,具體呈現為體育主體的異化、過程的異化、目標的異化和關系的異化4個方面。

一是體育主體的異化。體育的主體是人?!叭说闹黧w性是人作為活動主體的質的規定性,是在與客體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的人的自覺、自主、能動和創造的特性”。但現代體育由于外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使人的主體性和本質屬性被遮掩、被貶低。特別是隨著高科技的逐步滲入,人工智能等正逐步滲入和取代人類的身體。例如,在運動裝備、體育器材、場地等輔助設施上,不斷加入科技、技術元素,并嘗試超越人身體的極限,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超越。新技術在發揮輔助作用的同時,也破壞了人的主體性,物化了人的作用和個性特征,使人逐漸喪失本體,成為外力支配下被動的存在。在這種日益嚴重的趨勢下,體育所呈現的已不再是人的尺度,而是技術的尺度。體育作為人類為發展自己而從勞動中剝離出來的社會實踐,成為與人對立,甚至能控制人、奴役人的工具。

二是體育過程的異化。人只有在自主自愿的體育行為中才能充分滿足身心需要,體驗生命的美妙,享受生命的樂趣。但現代體育在訓練、組織、育人過程中,采用的大多數是訓練和控制的方法,導致體育過程的異化。一是現代體育以追求專業化和標準化為特征,特別強調以專業標準和量化手段對人的體育行為進行控制和強化,致使“規訓”成為現代體育的一種特殊的權利技術。這種以訓練、強化、控制為主導的體育方法,將人的行為限制到呆板的技術標準,強調把人的身體當作“生物性機體”,按照程式化、標準化的動作程序要求人反復操練,并以既定的標準度量人操練的結果,導致人在體育行為過程中的身心分離,無法讓人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體育帶給生命需要的滿足感,形成自由自主的幸福感,樹立通過體育追求健康幸福人生的堅定信念。也就是說,人在體育過程中只是執行外在的、異己的任務,失掉了本應有的主動性,并逐漸成為知識和技能的奴隸。

三是體育目標的異化。體育追求的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但在現實中,體育失去了它在本義上促進人身心協調發展,變成人實現外在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徹底遠離了人類真實的生活世界,變成了與人對立的異己力量。體育對人而言變成了為達到一種外在目的而進行的自我折磨的過程。正如馬克思在談論勞動異化時所說的,當人的身體在遭受異化時,人“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福,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到折磨、精神遭摧殘”。

四是體育社會關系的異化。體育的本質是自由,深層價值訴求是尋求人類的解放,實現人和社會的全面進步。依照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理念,體育除了要促進人的肉身身體和感性身體的發展,還應重視通過體育幫助人類構建一個幸福的共同體,成為完整的人。所謂完整的人,應該在人的社會關系、社會道德、社會理想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但現代體育過度發展人的技術技能,使人成為“單向度的人”,成為只關心結果而遵循“比賽第一,友誼第二”的人。類似這樣的社會關系異化,無論對于促進人的社會化發展,還是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都不能發揮積極正向的作用。

2.2? 異化造成體育與幸福關系的疏離

馬克思認為:“只要人不承認自己是人,因而不按照人的樣子來組織世界,這種社會聯系就以異化的形式出現?!碑惢谋举|是喪失、疏離與孤立?,F代體育在異化過程中造成體育和幸福不斷疏化。

首先,主體意識缺失導致人的體育幸福感的喪失。主體意識是指人對體育及體育活動的認知狀態、情感狀態和意志狀態。其中,認知狀態是主體意識產生的前提和基礎,情感狀態和意志狀態對主體意識具有支配和調節作用。積極的主體意識能讓人形成對體育和體育活動積極的情感,反之亦然。體育主體的異化直接導致主體意識的缺失,造成人對體育價值,對體育促進人幸福的關系認知存在局限性。首先,主體的異化影響人對體育的認知狀態。在現代體育發展語境中,多數人只是把體育視為單純的運動(身體活動)、專業的運動(體育項目)或專門的課程(體育課程)。這種認知狀態始終將“人”和“體育”作為二元對立的部分分割開來,直接導致了人不愿意主動參加體育鍛煉,逃避體育甚至厭惡體育的心理。其次,主體意識缺失容易引發對于體育的消極的情感狀態,誘發人對體育價值的質疑。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多人習慣于形容從事體育的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F在很多人又認為,體育是“精英體育”“貴族體育”,沒有建立“體育為人的健康幸福的一生奠基”的積極情感。馬克思強調,要將“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言下之意就是,體育并非只是簡單的身體訓練,體育不只關乎人的體質健康,而是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最后,體育意識的喪失還導致人的意志狀態。多數人對于體育能夠改善人的自我認知、社會認知和心理結構的積極作用普遍缺乏認同,同時更缺乏將體育視為人的社會權利的認知,忽視體育、輕視體育、逃避體育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在各級各類學校中更是表現明顯,直接導致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不佳、意志品質薄弱等。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兒童抑郁癥狀發生率超26%,12~16隨青少年情緒和行為問題檢出率高達19%。我國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達到19%,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持續低齡化,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這些健康及心理問題的根源,與人們對體育的主觀認知具有直接的關聯。

其次,需要與滿足的矛盾導致體育與幸福關系的疏離。如前所述,幸福的本質是“需要”和“滿足需要”。馬克思認為:“人的生命力除了滿足身體的需要之外,還必須滿足道德的、精神的和社會的需要?!斌w育作為滿足人類個體及社會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種實踐活動,在其過程中需要與滿足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個體的需要與滿足的矛盾。一般而言,個體的需要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具有鮮明的主觀性、差異性和層次性。以學校體育為例,體育幸福感的前提是滿足學生的需要。研究發現,學生對于體育的需要主要包括“渴望成功、渴望被關注、渴望受尊重、渴望享受運動過程、渴望在競爭中展示自我、渴望學習到喜歡的運動項目等”。但學校的體育課,往往忽略學生的個體需要,尤其很難從根本上轉變“應試主義”“重智輕體”等對體育的影響,難以滿足學生的真實需求。因而,在學校中普遍存在學生“愛體育但不愛上體育課”、偷懶、溜號、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二是社會的需求與滿足的矛盾。馬克思認為,人作為社會存在的人,必須具備“他所生活的那個社會的一定性質”。社會的一定性質即社會性質和社會結構,社會主義體育是以運動為手段來不斷滿足人們的生存、享受和發展的廣泛需要的,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全社會的發展,為了個人的才能和個性的全面發展,是為了培育具有高度文明的人,具有廣泛需要的人。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世界教育強國戰略目標。體育在促進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中發揮重要作用。據推測,我國未來教育總人力資源將會在2035年達到113.6億人年后開始下降,2050年降至105.1億人年。同時,健康總人力資本也將在達到2030年的1142.2億人歲后開始下降,降至2050年的1081.8億人歲。換言之,“人口數量紅利”正在悄然退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舞臺,“人力資本紅利”愈加成為社會發展的依靠力量。要提升人力資本紅利,使我國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亟需體育發揮其獨特功能,培養更多綜合的全面的人。但從目前的水平看,我國體育在解決社會發展的新矛盾、滿足社會發展新需求方面還有一定差距。

最后,意義和連結的缺失導致體育與幸福共同體的缺失。馬克思認為,人無法脫離社會關系而得到自我解放和自身發展。體育是賦予人生意義的形式,是實現價值的過程,也是獲得幸福的過程。體育作為人與人、人與群體、人與人類生命意義連結的重要形式,時刻傳遞著“共生”理念,傳遞平等、文明、和平的價值追求。體育是促進人社會化的重要媒介。體育社會化的落腳點就是促使人通過體育樹立正確的體育態度、品德、習慣和價值觀,培養人遵守規則、尊重協作、和諧共生的社會品格,輔助人解決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適應社會、環境、他人,從物質的人發展成為“社會人”。但在現實中,現代體育由于過度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超越性”,追求對人類極限的挑戰,追求職業化的專業發展等目標,把得高分數、好成績、爭奪勝利作為主要的目標,甚至采用一些違背體育道德的方法達到目的。這就剝奪了人在體育中發生積極連結、提升意義價值的環境和條件,難以保障每個人通過體育獲得在體育中享受、在體育中創造、在體育中提升人生價值的巨大意義。

2.3? 以幸福體育實現現代體育的價值回歸

幸福體育作為一個實踐性的理論概念,強調人之自由自覺的類本質,明確體育是人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種權利,提出體育也是人構建幸福共同體、追尋社會和諧幸福發展的途徑。幸福體育本質上是價值追尋,體現在3個層次。

1)回歸體育的價值主體:凸顯人之自由自覺的類本質。

馬克思認為:“人的類特征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這構成了價值的根本的基礎?!痹凇?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把人的類特征界定為“價值主體”,也叫“自由自覺的活動”,并且強調人要擺脫一切外在于人并凌駕于人之上的異己的力量,通過人的解放消除外在異己力量并復歸自身的過程。價值主體的復歸包括“回歸自己本身”和“向社會的(即人的)人的復歸”兩個方面?,F代體育在異化背景下,回歸價值主體就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有機統一。第一,回歸體育的價值主體就是回歸人的“合目的性”。體育要將人真正作為體育的目的來對待,并堅決擺脫外在力量對人的束縛,讓人能夠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意愿去發展自己、完善自己。第二,“合規律性”就是要求體育應遵循將人的根本利益與社會發展規律相一致。馬克思認為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這個就是要求任務是人的需要和選擇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和要求,要與現實世界產生真實而又生動的關系。

2)回歸體育的實踐價值:明確體育是人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種權利。

體育應當是一項權利或者人權。在馬克思看來,體育作為培養“完整的人”的組成部分,必須確保能夠賦予主體多層次的權利。從權利本源看,體育的權利首先是促進和維護人的自由和尊嚴。馬克思從身體出發論述體育的實踐價值,從本體論、身體論、價值論解讀體育實現人的尊嚴的哲學意蘊。主要包括:一是尊重人的體育選擇自由權,將自由選擇的權利歸還給人,讓每個人自己選擇體育運動的時間、內容和形式,使其享受“選我所愛、樂我所選”的自由。二是尊重人的體育平等參與權,將充分享受參與體育運動的權利歸還給人,不因性別、民族、年齡,特別是身體殘疾等原因使人的體育參與權受到限制和制約,而是讓每個人享受運動機會平等的權利。三是尊重人的體育公平比賽的競賽權,建立公正合理的體育比賽機制,嚴格規定和執行體育比賽中的法律和規則,使人享受公平公正的體育競賽。四是尊重人的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權,鼓勵個人傳承與發展民族體育文化,特別是一些少數民族獨有的體育文化?;貧w體育的實踐價值,就是要把這些權利歸還給人,成為其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

3)回歸體育的社會價值:明確構建幸福共同體是體育的價值歸宿。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耙磺腥说淖杂砂l展”即全社會的發展、全人類的發展,就是說自我發展的基礎上回歸相互尊重、社會包容、社會契約、社會公正等社會價值。體育的社會價值本質是追求社會交往和社會關系的幸福,主要的目的是在“我-我”“我-你”“我-社會”“我-自然”的關系維度中建立正向積極的連結和意義,使人獲得更廣泛更高層次的幸福。體育創造和確證幸福生活,在本質上就是在體育過程中把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有機地統一起來,達到體育的多元價值和人的多樣性需求的合理滿足之間的和諧統一?;貧w體育的社會價值,就是把豐富的社會關系歸還給人,使其在體育中通過與他人進行和諧的社會交往,獲得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的積極情感,個人的幸福和社會的和諧都得到全面的發展與綜合進步。只有在全面豐富的社會關系中,個人積極參與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的交往中,才能進一步獲得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并最終獲得幸福。

3? 幸福體育如何:馬克思哲學視野下體育的現實路徑

幸福體育是一個哲學命題,更是一個實踐命題。本研究在馬克思哲學視野下探討幸福體育,不僅是要深入探尋幸福體育的哲學內涵,更重要的是尋求構建幸福體育的現實路徑。如前所述,本研究“幸福體育”命題中“體育”的概念范疇,更多強調的是“體育教育”,因此在探討現實路徑時,也更多聚焦于體育教育的視角,提出構建幸福體育的4個核心要素,即價值性要素、操作性要素、動力性要素、保障性要素。從實踐路徑看,構建幸福體育主要聚焦4個層面,即價值層面、操作層面、動力層面、保障層面(見圖1)。

3.1? 價值層面:堅持以人為本的體育理念

以人為本的體育理念,就是突出人在體育中的主體地位,強調把人始終作為體育的實踐主體、認識主體、價值主體。構建幸福體育,首要的就是要在價值層面上,堅持把滿足“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作為體育的根本出發點。這里的“人”,既是個體的人、群體的人,也是作為類特征的人。從體育教育的視角看,目前我國體育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體育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體育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重點是堅持發展“以人為本”的體育理念,切實關注人的真實需求,滿足人的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體育需求。為此,一是以解決“供給”與“需求”的矛盾為突破口,高度重視人對體育需求的新變化。例如在學校體育中,不僅要切實關注學生的基本需求,更要密切關注學生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變化,滿足其從過去單一的“體育鍛煉”逐步發展的更為豐富的需求,如生存需求、生活需求、傳承需求、競爭需求、挑戰需求等。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興趣愛好,以滿足學生各階段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力,進而激發學生想學、會學、樂學,從而幫助學生享受樂趣、掌握健康知識、發展運動技能,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最終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發展需求。二是以解決“共性”與“個性”的矛盾為突破口,關注并尊重個體差異。要盡可能提供更多、更靈活、更彈性的選擇機會,使每個人能夠按需所得地獲取適切自己的體育資源。三是以解決“共享”與“獨享”的矛盾為突破口。在體育教育構成中建立共享體育的理念,如積極推動“全民健身”“15分鐘健身圈”等,提供更多的公平機會讓更多的人都能體驗到運動技能學習的過程和資源,同時提供機會讓所有人共享體育的成果,確保每個人都能享受體育的過程和結果,獲得更高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

3.2? 操作層面:聚焦幸福體育的模式建構

模式是理論與實踐的中介。近年來,我國相關政策文件、規劃綱要制定積極推動幸福體育的價值理念和戰略部署,持續推進有關幸福體育的口號理念,如“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我運動,我快樂,我健康,我幸?!?、“全民健身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幸?!钡?。幸福體育已成為國家意志和社會行動。然而,無論是政策倡導、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都需要適宜的模式作為橋梁發揮引領和導向作用。結合國內外目前與幸福體育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主要從3個方面開展幸福體育的模式建構。一是構建幸福體育的課程模式。幸福體育課程模式是一種追求生本化、一體化的教育模式,其操作的重點是立足人的真實需求,精準化適配內容;立足核心素養,創新優化課程實施策略;立足健康幸福,實施多元化評價體系。幸福體育課程模式注重 “為學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是貫徹落實體育新課程標準,以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四位一體”目標體系的重要抓手。二是構建終身體育的教育模式。建立終身體育教育模式主要是針對于我國體育教育長期缺乏銜接與連貫性,導致的受教育者“學不懂、學不樂、學不會、學不熱”等問題,造成以上癥結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國缺乏一個體育功能一體化的教育模式。終身體育目的就是構建一個上下銜接、前后一致、整體協調的教育模式,幫助人將體育作為習慣、權利,達到終身健康幸福的狀態。三是構建“以法促體”的法律模式。嚴格執行2022年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的條例要求,依法保障公民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權利,督促各級體育行政部門、教育部門以及社會組織以體育法為準則,為幸福體育保駕護航。

3.3? 動力層面:打造“幸福共同體”的動力引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中國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攜手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睒嫿ㄐ腋9餐w是體育所追求的價值歸宿。依照馬克思對人的存在形式的研究,社會共同體存在是和個體存在相對的存在形式。馬克思認為,要實現人的解放、獲取人的幸福和自由發展的理想狀態,必須建構“自由人的聯合體”的共同體。追尋幸福共同體是構建幸福體育的動力基礎。在體育教育過程中,要傳播傳遞幸福共同體的“共生”理念,注重通過體育的對抗與協商、競爭與合作等方式,增進人與人、群體與群體、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相互理解,通過體育的教育形式推動和平共生的實踐性價值。其次,讓體育成為人民健康幸福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把重點聚焦在因體育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幸福鴻溝”上。一是要加強對地區間、區域間、群體間、校際間體育發展的不平衡現狀的干預與改善,使體育能夠覆蓋更大的范圍,使體育成為扎扎實實的幸福工程、民生工程。二是通過體育加強人力資本共同體的建設。據推測,我國健康總人力資本將從2020年的1100.2億人歲提高至2030年高峰期的1142.2億人歲,且居世界首位。要通過體育提升人力資本紅利,培養更豐富、更具競爭力的健康人力資本,讓每個人公平地享有運動權利,通過體育獲得幸福,形成人人參與體育、人人享受體育、人人在體育中創造的幸福共同體。

3.4? 保障層面:建立協同共育的環境體系

構建幸福體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領域寬、范圍廣、相關利益主體多,必須加強集中統一領導,努力形成協同共育的環境體系。首先,要增強各利益主體的協同性,特別是增進政府、社會、學校、家庭之間的權利平衡和利益協調。例如,在開展青少年和學校體育過程中,就要積極協調學校、家庭、社會提供協調一致的教育力量,在場地、設施、資金、人員等方面形成交疊效應,保障青少年和學校體育有效開展。特別是在“雙減”背景下,家校社協作共育為構建幸福體育提供了保障,逐步形成學校、家庭、社區協同指導學生體育鍛煉的機制。其次,要促進各領域、各利益主體的共生性,特別是高度重視政治、經濟、技術、科技等因素在促進體育發展的同時,警惕其對體育造成的過度控制和異化。從體育教育的角度看,就是要增強政治、經濟、科技等積極服務體育的能力,全力推進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李有強,龔正偉. 體育與人的全面發展:基于馬克思主義身體哲學視角的考察[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38(4):395-401.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0.

[4] 馬克思. 德意志意識形態[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7.

[5] 中共中央編譯局.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6] 胡曉風. 人與社會決定體育的發展[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86,12(4):1-9

[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1.

[8] 郭湛. 主體性哲學:人的存在及其意義[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23.

[9]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8.

[10]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4-25.

[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0.

[12]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EB/OL]. (2021-07-13)[2022-06-20]. http://www.nhc.gov.cn /wjw/jiany/202307/51d3324c789f4e2981971e38a5f901cd.shtml

[13]胡曉風.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一步提高對體育的認識[J]. 體育科學,1984,4(5):22-25.

[14] 于素梅,彭慶文. 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下的幸福感追尋與實踐方略[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6):602-610+648.

[1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1995.

[16] 胡鞍鋼. 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中美健康人力資本發展趨勢比較(1950—2050)[J].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1):1-10+125.

[17]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18] 于素梅,董鵬. 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思考與建構[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5):481-490.

基金項目: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22年度基本科研專項資金院級統籌重點項目“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中國化發展創新研究”(GYB2022001)。

作者簡介:于素梅(1969-),女,研究員,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體育課程與教學。E-mail:zkysm2004@126.com

通信作者:王曉燕

猜你喜歡
異化馬克思體育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