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企業促進共同富裕的邏輯機理與實踐進路

2023-12-20 02:27殷文生
中國集體經濟 2023年36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國有企業

殷文生

摘要:國有企業是公有制的最重要實現形式,是保障國家政治安全和經濟安全的基礎,是黨領導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國有企業在財富創造與積累,服務于人民的利益和生產生活需要,促進平衡協調發展,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全民共建共享社會財富,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促進共同富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有企業實現了勞動者利益、企業利益、國家利益的有機統一。文章從國有企業促進共同富裕的理論基礎、現實經驗、未來實踐進路三方面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國有企業;共同富裕;邏輯機理;實踐進路

1949年后,我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跨越。我國在2020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目前已進入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新階段。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目標是“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1956年“一化三改”完成之后,國有企業成為我國經濟建設、發展任務的重要承擔者。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改革和發展,國有企業也經歷了七十多年的改革、發展、鍛造和成長,在共同富裕中發揮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從理論、歷史經驗、新實踐層面總結國有企業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和擔當,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的優勢,堅定下一步實踐的方向和目標。

一、發展公有制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的理論基礎

(一)經典作家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批判

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的第一需要和前提。物質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了共同富裕的實現程度。馬克思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根本矛盾,推動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從充分解放生產力的角度,資本主義私有制并不能完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公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歷史上出現的各類以私有制為基礎,存在階級分化和對立的社會,如奴隸制社會、封建地主所有制社會和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由于生產力不夠發達、物質基礎不夠雄厚,都沒有能實現共同富裕,其分配制度都是對生產資料擁有者有利而對勞動者不利的。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積累下的貧富兩極分化進行了批判。資本積累導致了貧富的兩極分化。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而勞動者沒有生產資料。隨著生產的循環,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勞動者獲得由勞動力市場價格決定的工資,土地所有者獲得地租。資本獲得剩余價值后不斷進行循環再生產和再投資。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論述了剩余價值的生成過程,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弊端進行了批判。在資本主義社會,社會化大生產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資本積累、技術進步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積累使得資本的可變部分與固定資本的比例越來越小,勞動者分配得越來越少。資本家占有了雇傭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在行業競爭和資本對利潤的追逐下,資本得以快速積累,社會財富不斷向資本家集中,出售自己勞動力的勞動者卻越來越貧窮。馬克思曾指出,一方面勞動者付出辛苦勞動把產品生產出來,卻貧困、受到壓迫剝削、不平等對待,分配到的很少,同時另一方面是資本家財富的不斷積累。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經濟矛盾的深刻分析,揭示出剩余價值規律,論述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滅亡必然性。

馬克思認為,私有制促進了對雇傭勞動的剝削,是階級對立、壓迫的經濟根源,要消滅分配上的兩極分化和剝削就要消滅私有制。在私有制下,資本家決定了生產、產品分配,按資分配是主要分配方式。生產資料占有上的差異導致了財富分配的不平等和分化。不占有生產資料的無產者成為雇傭勞動,創造財富卻被資本家剝削和貧窮。發展到一定時候,資本主義私有制就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限制。馬克思唯物史觀認為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歷史的趨勢。

(二)經典作家對未來社會所有制的設想

勞動者是財富的創造主力軍,而生產資料和產品卻由資本家私人占有。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獲得政權以后,要沒收和剝奪“剝奪者”原來的生產資料,逐漸獲取或收歸資產階級的資本,把生產工具、生產資料都掌握在無產階級與國家手中,并且快速提高生產總量。

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公有制是最能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方式和舉措。公有制實現了最廣大的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直接結合,勞動者成了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和主人,消除了人與人的剝削關系,生活資料、社會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在馬克思看來,未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有三個特征,即生產力的高度發達、物質的極大豐富,人們之間關系的高度和諧,社會每一位成員的全面自由的發展,勞動者擺脫了對“人的依賴”和“物的依賴”。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勞動將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不再是謀生的手段,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工作種類和發展不同方面的能力與智慧。人們會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在共產主義社會,通過有序的組織社會生產,既可能使得所有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足和充裕,而且還可能使人的智力和體力得到更全面充分使用和發展。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提出共產主義社會劃分為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由于生產力發達程度還比較低,實行按勞分配,高級階段實現按需分配。在生產出社會總產品后,扣除消耗在投資所需的生產資料等,另一部分用作消費資料由全體成員使用。勞動者的勞動量決定了在他消費品中所分得和分享的數額。在生產資料公有制下,社會成員共同對社會財富進行生產、分配、消費,沒有剝削階級。勞動者進行按勞分配,共享社會生產創造的財富。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了與之相對應的分配方式及其財富分配格局。因此,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勝利后的第一要務就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從分配關系看,按勞分配超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按資分配,解決了資本主義勞動異化問題。

民眾是社會財富和歷史的創造者,馬克思主義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追求的不是少數人的富裕,而是所有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所有人的解放和富裕。資本主義私有制歷史上推動了經濟的巨大發展,但是沒有解決消滅剝削的問題和實現共同富裕,而共產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實現生產力的大發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三)我國領導人對公有制與共同富裕的關系重要論述

1949年后,毛澤東提出建設公有制就是為了實現國家的強大的人民的富裕,毛澤東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為人民服務的經濟”,“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

鄧小平活學活用理論,他看到我國改革開放前的“一大二公三純”所帶的缺乏激勵的弊端,觀察到蘇聯公有制建設的經驗和不足,觀察到西方資本主義帶來的比較大的生產力的發展。鄧小平等領導人深刻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對比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在于能創造更先進的生產力,一方面,要運用各種方式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另一方面,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保證我們創造的財富由全民共享和避免兩極分化。鄧小平多次強調只要公有制在我國經濟中占主體地位,就為避免兩極分化奠定了基礎。鄧小平認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不斷解放生產力和消除兩極分化。公有制能夠保證社會發展成果為人民共享,以公有制為主體,既保證了國家對重要生產資料的持有,也調動了各種要素的積極性來發展生產力。鄧小平認為發展生產力和共同富裕都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體現,他強調:“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第二是共同富裕?!编囆∑降拈_創性的理論思維引領的我國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實踐創舉,為我國經濟制度和經濟發展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堅實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國有企業在維護國家安全和促進共同富裕中的重要性,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既是從制度層面保障我國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也是維護黨的執政地位以及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二、我國國有企業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邏輯機理

國有企業是公有制的最主要組織形式和實現載體。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決定了“為誰生產”“怎樣生產”以及怎樣分配的現實問題,決定著人們在生產中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重要的物質與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從1949年至今,我國國有企業展現出促進共同富裕多方面的貢獻作用。國有企業是國家和全民所有的公有制性質的企業,在發展理念上和共同富裕相通。

第一,國有企業服務于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根據國家和全體人民的利益在全國展開布局和組織生產,推動人民需要和利益的滿足。相對于民企多地考慮經濟效益和短期利潤,國有企業在全國展開布局時會同時考慮地區發展的平衡、支持后發地區的發展等因素,可以更好體現先富帶動后富的理念。國有企業根據公眾的長遠利益、公共利益、社會綜合效益開展項目謀劃。比如在扶貧中,邊遠地區的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因為項目成本高、收益低、回收期長,有的項目甚至面臨虧損,民營資本不愿意進入,而國有企業承擔了這些項目建設任務。公有制企業消除了資本剝削勞動者的基礎。

第二,在國有企業的增值和利潤分享方面,國有企業的利潤、國有資本的增值由全民共享。國有企業組織生產創造財富,實現了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直接結合,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勞動者積極性。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的利潤主要用于繳納稅款、上繳財政、利潤分紅、內部生產擴大再投資、外部投資、劃轉充實社?;鸬确矫?。上繳財政、劃歸社保等都是利潤運用于公共事業。根據財政部官網數據,2007年以來,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國家財政比例不斷提升,目前已達到30%,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

第三,從勞動者個人的分配方面,國有企業堅持按勞分配的理念,壯大了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馬克思認為生產決定了分配,“一定的分配關系只是歷史規定的生產關系的表現”。分配是生產的產物,能分配的物品也只是生產后的結果。鄧小平也指出:“按勞分配就是按勞動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分配?!惫兄平洕械膭趧诱吣軈⑴c剩余價值分配。而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的雇傭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在繳納稅款等后都歸資本家,初次分配中就體現出兩極分化。存量財富是流量收入的積累,流量收入分配差距的縮小有利于存量財富差距不再大幅擴大,使得在初次分配時達到了效率與公平的平衡,實現了有限的差距和最大程度上的財富共享。堅持按分配,多勞多得,勤勞致富,有利于激勵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加了勞動者的人力資本和知識技能,從而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第四,從國有企業的布局來看,國有企業提供公益性的物美價廉的基礎物品,為經濟循環提供基礎。比如中央國企提供石油石化、電網、通信服務等服務或產品,地方國企提供供水、供氣、污水處理、公共交通等領域的產品或服務,都是居民生產生活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消費必需品。國有企業彌補了市場失靈、市場公共品提供不足的缺陷。國企承擔了航空航天、高鐵、北斗衛星、大飛機、探月工程等國之重器的建設,取得了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和工程,還開發了一些前瞻性項目,比如可燃冰等新興能源的勘探開采、量子通信衛星等前沿科技項目的建設。

第五,在科技創新方面,國有企業的科技集成創新優勢,為生產力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科技基礎,是國強民富的基礎和驅動力。世界各國的競爭在于科技的競爭。我國的國有企業在航空航天、探月工程、5G通信、機械裝備、特高壓輸變電等領域處于世界前沿和領先,打破了國際技術壟斷。面對美國等對我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科技封鎖、產品禁售和芯片供應限制,我國國有企業立足于內生性技術供給和創新,積極爭取擴大歐洲等國外源性技術供給,加快研發進度,抓住時機填補市場空缺,發展核心零部件、核心軟硬件的生態系統,正在為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全面自主升級發展做準備。比如我國國企中國長城對計算機系統軟件的布局,上海微電子對光刻機的加緊研發,中國商飛對商業飛機發展的推動,中芯國際攻克核心芯片技術的投入。國有企業在前沿和基礎科技的創新和技術擴散,帶動了中下游非公有制經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第六,國有企業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提供堅強后盾,也是國家進行經濟宏觀調控的抓手和經濟基礎,為統籌發展與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安全基礎。我國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對美國的打壓和遏制,為防范經濟危機的發生,要保證產業鏈、供應鏈不被外國資本控制。確保中國產業鏈的完整,確保核心科技自立自強,確保國家能源資源供應,為共同富裕的實現奠定安全穩定的內外部環境。國有企業資金雄厚、實力強、技術積淀豐厚,在國際競爭中可以與跨國企業進行競爭,利用自身專業和平臺優勢與國際資本進行競爭。

第七,執行國家戰略任務,提供應急時的物資生產保障。疫情期間,國有企業在醫療衛生物資生產、疫苗研發和生產、病毒抗血清和藥物科研、應急醫院建設等方面都發揮重要的作用。國有企業盡全力生產,全面保障疫情防控醫藥和物資穩定有效供應,平穩物價、不囤積居奇,保障了電力、通信、能源的充足供應,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撐保障,發揮了“穩定器、定盤星”的作用。

第八,提供了普惠金融,保障金融的社會主義方向。目前我國主要銀行、券商、保險企業、基礎性金融交易所都由國有企業直接或間接控股或國家公共部門掌握,國有金融資產占全國總金融資產的70%左右。國有金融機構背靠國家信用,保障著居民儲蓄安全、用匯安全、匯率穩定、匯率安全方面。我國也通過國家開發銀行、國家農業開發銀行、國有資本、產業基金等進行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支持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國有金融企業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抓手。

三、新時代國有企業促進共同富裕實踐進路

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結合新時代面臨的新問題,國有企業可以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國有企業可以在財富生產創造、分配、科技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金融服務等領域展現新作為。

第一,繼續壯大和做強現有國有企業,為全民創造更多可供分配的財富。在商業類國企中,通過與民企的公平競爭不斷做大,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盤活國有資產,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壯大國有資本,使各類國有資產效率和活力得以提升,促進國企與民企深度分工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國企利潤上繳財政比例,體現全民所有企業的屬性。

第二,要發揮國有企業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利潤充實社會保障基金。要確保職工勞動報酬增長速度與企業效益的增長提高保持同步。建立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有效聯動機制。企業工資總額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而增長。二是合理制定工資層次和檔位,提高有發明創造成果、成熟工藝改造方案、知識產權、技術熟練的勞動者的報酬,營造鼓勵創新激勵創造的氛圍。每年安排一定時間的培訓課程,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

第三,發揮國有企業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以項目為導向促進科技創新。我國關鍵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原創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抓住能牽引牛鼻子的核心科技,發揮新型舉國中國企項目牽引人的優勢,組織各方力量攻關,加快實現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量的動力轉換。做優做強龍頭企業,引領產業鏈發展,加快實施一批影響全局、帶動性強、引領未來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擔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產業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尤其是全面深度參與全球創新鏈治理。

第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國有企業可以發揮在全國布局廣、網點多、全國范圍內統籌核算的優勢,助力區域實現均衡發展,優化投資與布局結構,將區域布局與產業轉型升級結合起來。公有資本新增投資可以積極地向中西部、老少邊窮地區傾斜,促進欠發達地區共同富裕。要積極落實區域重大戰略,在區域形成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同類企業集聚的產業鏈集群。動態評估各地區的資源要素差異,根據各地區資源稟賦和優勢,發展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

第五,對標美國等金融強國,完善金融設施,構建完善強大的金融體系,逐步參與和掌握全球大宗商品定價權,為共同富裕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撐。加大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的支持、研發和推廣力度,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盤活地方“爛尾”資產,落實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取向,限制三、四套投機型購房的貸款額度。對標發達國家大宗商品定價的金融工具,完善金融體系和能力建設,以應對可能的國際資本沖擊。據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從2018年和2022年分別為1.1億戶、1.69億戶,其中2022年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分別為0.5億戶、1億戶。企業和個體是吸納就業的主力,金融需要提供充分的服務。堅持政策性金融,利用現代金融科技為企業和個體提供普惠金融和小微企業貸款服務,放寬對小微貸款壞賬的容忍率。

第六,現階段我國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在高質量發展重點領域展開投資和布局,夯實共同富裕中的產業發展短板。加大綠色科技的研發和使用,在新建項目和新投資中使用節能環保的新技術。在房地產領域,參股或控股房地產企業,建好長租型廉租房住房,開發實用、普惠的住房,體現社會主義住有所居的理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消除經濟發展的瓶頸,降低經濟活動中的交易費用、交易成本,帶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和投資。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1-22.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 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1).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2.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毛澤東年譜:第四卷(一九四九—一九七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

[10]毛澤東文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99.

[1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習近平.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J].求知,2020(09):4-7.

[15]習近平.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EB/OL].共產黨員網.2016年07月04日https://news.12371.cn/2016/07/04/ARTI1467637517453397.shtml?appinstall=1

[16]習近平.2016: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開創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0-12.

[17]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98.

[1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

[19]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1.

[20]林毅夫,文永恒,顧艷偉.國有企業與經濟增長:基于基礎設施的視角[J].社會科學輯刊,2022,263(06):15-26+209.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國有企業
共同富裕的中國模式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22年8期)2022-11-21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國有企業推進“科改示范行動”的實踐與思考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探討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