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合作社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影響分析

2023-12-20 02:27沈敏
中國集體經濟 2023年36期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發展模式

沈敏

摘要: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合作社的發展對農村集體經濟有著顯著的推動作用。面對現有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趨勢與挑戰,文章以鄉村振興為研究背景,以無為市為研究案例,研究了合作社在農村集體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從而確保鄉村振興目標的達成,以期為推進全面、系統、多角度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一、引言

鄉村振興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關鍵戰略之一,旨在推動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的全面進步,確保農村地區與城市地區的均衡和可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各地開始探索各種模式和方法來驅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而無為市作為我國典型的城鎮化代表,通過發展合作社模式,嘗試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找到一條新的道路。因此,合作社的助力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傳統農業生產的局限性,為廣大農村的經濟發展打開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為鄉村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從而為鄉村振興的落實提供了有力支撐?;诖?,本文將深入探討無為市合作社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模式,解析其成功之處,并為其他地區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二、核心概念分析及理論基礎

(一)鄉村振興的內涵

鄉村振興是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核心概念,鄉村振興致力于推動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全面發展,使之現代化、美麗化與富?;?。這一目標不僅關乎農業現代化,更關乎農村的整體發展和農民福祉,從而實現共同富裕,意在縮小收入差距,讓所有人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

(二)合作社在農村集體經濟中的角色與地位

合作社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已逐漸成為農民集體經濟增長和農村社區建設的主要載體。合作社是當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典型的組織形式,由農民自發組建,以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這種合作方式幫助農民集中力量,確保農業生產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高,進而在經濟上取得更好的效益。國家通過法律、法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了明確的組織形式、原則和方法,確保了農民對其有經營和管理的權利。不同于傳統的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更為強調交易型服務,更像一個交易平臺,旨在為其社員提供交易服務,促進農產品的產銷對接,提升農民的收入水平,以及推進鄉村可持續發展。同時,其主要收入也以交易額為基礎,從而保障社員能分享到更多收益。通過合作社,農民不僅能夠更好地解決生產、銷售中的問題,還能在市場經濟中找到更加穩固的立足點。

(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代化策略

面對全球化和新技術的雙重驅動,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必須尋找新的動力和方向。融入現代化的核心理念,不僅是引進創新的農業技術,更在于構建一個全方位的農產品市場體系,能使農村生產者更好地應對市場風險,從而提升其在供應鏈中的地位。通過專業合作社的模式,農民不僅能接受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能學習如何高效管理和運營現代化農場。此外,對于一些特定地區和資源,深化特色和傳統產業的升級是開發農村潛在經濟價值的關鍵。例如:挖掘地理和自然條件的優勢,發展與之匹配的特色產業,能夠為農民帶來更高的收益。與此同時,農村和城市之間的連接不應僅僅停留在經濟層面,雙向的互動和合作,不僅能夠促進資源共享,還能引入城市的管理經驗和市場機制,推動鄉村的整體發展。在此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策略應當是開放的、包容的,旨在創建一個既保留傳統文化,又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和管理方法的鄉村新經濟。

三、無為市合作社參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合作社的布局及其經濟功能

自從合作社的概念在無為市域范圍內得以廣泛推廣和應用以來,整個農業領域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轉型和提升。與此同時,各個村社的集體經濟也實現了快速增長。

2021年,無為全市共有262個村社的集體經濟實現了超過10萬元的收入,其中153個村社的經濟收入在10萬至30萬元之間,48個村社的收入位于30萬至50萬元的區間,還有61個村社的收入突破了50萬元大關,包括黃汰村、社令村、關河村、百洼村、牌樓村和石澗社區等在內的6個村社的收入更是達到了100萬元以上。農村經濟正逐步從過去的單一形式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呈現出繁榮景象,預計今年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將邁上億元臺階。

合作社在無為市發揮的核心作用在于提供全方位的農業服務。它能夠給農戶帶來豐富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知識,讓他們在種植和養殖過程中更具效率,從而增強了收益。同時,農戶在資金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問題,也能得到合作社的有效指導和解決方案。此外,合作社在市場銷售方面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農戶無須分心于產品的銷售問題,而是可以專注于生產。合作社的市場運作將產品以批量的方式銷售,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進而推動了農戶的收入提升。更為重要的是,合作社提供了眾多實質性的服務,如農機具租賃、技術培訓等,有助于農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最終實現收入的增長。由此可見,合作社在無為市的作用已經深入到農戶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展望未來時,期望合作社能延續這樣的發展趨勢,持續為農民的富裕生活做出更多貢獻。

(二)合作社在農村集體經濟中的實踐經驗

1. 統籌規劃,明確目標,強化發展動力

堅持高位推動,市鎮兩級黨委均成立了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集體經濟發展。堅持“市部署、鎮指導、村落實”的三級聯動機制,明確分工,層層壓實責任。堅持推進黨組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一肩挑”,將思想統一到經濟發展上來,增強發展合力。堅持完善致富帶頭黨員結對幫扶機制,注重總結提煉先進經驗,以點帶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堅持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帶動農民與集體雙增收,促進共同富裕。

2. 配強隊伍、優化獎懲,增強發展“新動力”

同步完成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與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將懂經營、會管理、想干事、有擔當的人才選進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加強選派干部管理,將有資源、有經驗、有責任心的干部選派到基層,助力村級發展;將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成效納入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落實《關于激勵村“兩委”干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辦法》,堅持賞優罰劣,調動干部的積極性。

3. 資金供給、政策扶持,增強發展“支撐力”

堅持先“輸血”后“造血”的理念,統籌涉農資金,為集體經濟發展注入“第一桶金”,共撥付了2022年蕪湖市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扶持資金720萬元(其中160萬元為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試點村扶持資金)、2022省級扶持資金90萬元、第八批選派村發展集體經濟專項資金680萬元、2021年省級扶持資金120萬元。這些資金的注入,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集體經濟發展的燃眉之急,助力村級集體經濟起航遠行。

4. 拓寬渠道、項目先行,增強發展“創造力”

以項目為先導,大力發展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符合鄉村特點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創意辦公、電商物流、鄉居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項目,打造都督山、竹絲湖、新四軍七師紀念館等旅游景點;推進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工作,目前已建立農村合作社承接公益性項目116個;搭乘互聯網快車,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著力推廣關河村等先進典型,營造村級產業蓬勃發展的局面。

(三)現有問題與挑戰

在無為市農業合作社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面臨著多層面的挑戰與問題。對于工作責任的落實,盡管年度任務已設立,但執行層面往往面臨著種種難題。首先,在責任明晰度和執行力方面的不足,以及各單位在建立工作體系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缺乏高效的協調機制和科學的管理模式,都可能阻礙發展步伐。資源配置問題和其他任務的干擾同樣會對我們的工作流程產生影響;其次,重點產業培育也需面臨一系列的困境,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種植產業不僅需要充分考慮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還需進行深度的實地研究以確定最佳策略;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精心的市場策略以及時間沉淀。農產品深加工,鄉村旅游業,例如休閑農業和民宿經濟的發展,都需要相應的技術和人才儲備,同時也需要在市場環境中找到合適的定位;最后,在推動入賬進度方面,困難同樣存在。面對可能的分紅延期,或者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入賬進度滯后,還需要有一套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財務管理的能力也成了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推動無為市農業合作社各項任務落地,培養重點產業,以及確保入賬進度的正常推進,面臨著種種挑戰。因此,需要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決策,確保工作順利進行,實現農業合作社的持續發展和農民的收入增長。

四、合作社運營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外部政策與環境的影響

國家和地方的政策導向及法律環境在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日常運營、決策和長期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無為市的試點合作社案例中可以看出,政策導向和法規環境對于農業專業合作社的運營、治理和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鄉村振興政策等國家級戰略為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提供了清晰的方向,進一步推動了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同時,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規劃指導以及財政援助也對合作社的運營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通過這些方式,地方政府能夠有效推動合作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規劃指導以及財政援助,也對合作社的運營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通過這些方式,地方政府能夠有效推動合作社的業務發展,提升其在當地經濟中的地位,并通過實施公益性項目等方式,更好地增進合作社對基層社區的正面貢獻。

外部的市場環境,例如市場趨勢、消費者需求以及自然條件,對合作社的商業決策和運作模式同樣具有顯著影響。例如,市場條件和消費需求會影響合作社產品的定位和銷售策略;自然環境會影響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合作社需要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靈活調整其經營策略和治理模式,以應對各種挑戰,促進自身持續發展。

(二)內部管理與組織結構的影響

在無為市合作社案例中,明顯展現出內部組織和管理結構對于合作社成功運營的重要性。靈活且高效的組織結構可以幫助合作社更合理地分配資源,做出更明智的商業決策,進而提高整體運作效率。合作社領導團隊的經驗、專業知識及對基層社區的深入了解,成為保障其運營穩定性和高效性的關鍵。完備的內部管理制度,如清晰的決策流程、有效的監督機制以及激勵策略,都有助于增強合作社的透明度。這不僅可以提高鄉村成員的參與度和認同感,還能夠提高外部對合作社的信賴,為其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社會、經濟與文化因素的影響

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合作社的運營和治理無疑受到社會、經濟和文化環境的深刻影響。社會因素,如社區居民的教育水平、社區內部關系和合作精神,都對合作社的運營和社區的接納程度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提高農戶的教育水平和增進社區內部的和諧關系,能夠有效提升合作社的運行效率和社區認同感。經濟因素,如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農業產業鏈的完整程度以及市場競爭環境,都會直接影響合作社的經濟效益和基層治理效果。因此,充分利用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提高農業產業鏈的完整程度,提升合作社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都是促進合作社經濟效益的重要路徑。文化因素,如地方文化傳統、鄉村習俗、價值觀念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合作社的經營和治理模式。因此,將合作社的經營活動與地方文化、鄉村習俗相結合,可以使合作社的運營更加順暢,同時也有利于提升社區成員對合作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五、提高合作社參與效能的優化策略

合作社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要實現最大的效果,還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政策體系與法規支持

首先,政策體系的完善是提高合作社參與效能的關鍵。政策體系的完善應以推動合作社健康、持續和高效地運營為目標,確保在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合作社能夠最大化其社會和經濟效益。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政策環境。在政策層面,除了保障合作社享有的各種權益,還應該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引導合作社的發展,比如通過稅收優惠、低利率貸款、產業引導資金等方式,引導合作社向市場需求導向的方向轉型,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法規支持也是保障合作社順利運行的基礎。應當根據合作社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需要,修訂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合作社的法人地位、合作社成員的權益保障、合作社的經營活動規則等,使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在合法、公正的環境中運營。

(二)加強人才培養與管理能力建設

合作社中的每位組員都是其發展動力的源泉,而人才的培訓和管理直接影響合作社的整體競爭力。在人才培養上,不僅要對已有成員進行持續培訓,還需廣納四方之才。對于合作社內部的成員,定期的職業技能和業務知識培訓可以確保他們保持與時俱進。同時,吸引外部專業人才需要構建一個吸引力的環境,其中合理的薪酬、良好的工作條件和明確的職業發展路徑都是關鍵因素。在管理能力建設上,加強和更新管理流程、決策機制和服務水平是提高整體效率的核心。合作社可以吸收現代企業的成功管理經驗。例如:引入更加公開透明的管理制度、實施項目管理或引入結果導向的評估方式。同時,確保決策過程中各方的參與,可以更好地整合資源,滿足各方利益,從而實現合作社的長期、健康發展。

(三)優化組織結構與工作機制

組織結構和工作機制是合作社參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優化組織結構和工作機制是提高合作社參與效能的重要環節。在組織結構方面,應注重優化和調整組織架構,使其更加符合合作社的發展需要。一方面,要合理設置各類部門和職能,確保合作社內部各部門之間職責明確、協同高效;另一方面,要根據合作社的實際需要,適時調整組織架構,以適應合作社發展的新要求。在工作機制方面,應創新和完善工作機制,保證合作社運行的高效和穩定。這包括建立和完善決策機制、內部管理機制、風險防控機制、激勵機制等,以確保合作社在運行過程中,能夠及時做出正確決策,有效地解決各類問題,同時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因此,通過完善政策與法規、加強人力資源培訓與管理機制,以及優化組織結構與流程,合作社在農村集體經濟中的參與效能將得到顯著提升,從而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作出更大的貢獻。

(四)提升農民經濟收益與農業持續性

合作社在農業領域扮演了獨特的角色,特別是在提高農戶的經濟效益方面。通過專業合作社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農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增強抗風險能力。區別于傳統的散戶經營模式,合作社采取統一的管理策略,能夠集結散戶,確保生產活動更加順應市場和地方實際需求。在此基礎上,合作社與其成員之間形成了保障性的協議,對于不確定的風險進行了有效的管理,從而避免了盲目跟風的行為,也增強了整體的風險應對機制。進一步來說,專業合作社推動地方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針對當地的氣候和自然條件,精準地發掘和升級特色產業。以地理和資源為基礎,合作社靈活地發展了如“產業+”“旅游+”“生態+”等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成功地推動了種養、生態、旅游、創新等多個領域的合作社嶄新而有活力地展現。如一些已經初步確立的品牌如有機糧油和綜合服務社,為農牧區的農戶帶來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模式,真正地將資源轉化為資產,農民轉化為股東。此外,專業合作社在技術推廣和應用方面也作出了貢獻,不僅為農戶提供了培訓,還解決了資金、原材料和工具等的問題。如將“互聯網+”和云技術與農業生產相結合,顯著提高了農業的科技含量。智慧農業的進步大大降低了農戶的勞動負擔,使得農戶能夠通過智慧終端的數據分析進行更為科學和精確的管理。

六、結語

綜上,本文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論述了合作社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影響。經分析,合作社模式在推動農業產業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鄉村治理等方面均具顯著價值。同時,強有力的領導與組織力量為合作社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為鄉村振興的實施注入了新活力。合作社模式是針對我國農村的特定環境而產生。因此,具有極高的適應性和生命力。合作社模式的成功主要表現在明確發展策略、優化管理及加強成員團隊合作上。但在鄉村振興落實過程中,仍面臨一些挑戰。如提高領導效率、確保農民權益,以及促進農村持續健康發展等。因此,合作社應做到完善效能體系、加強人才培訓與管理能力建設等措施,從而提升合作社的參與效能,為其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展望未來,我們希望看到合作社模式在更多地區得到應用,為鄉村振興的良好發展提供更豐富的經驗,使其在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取得更大成就。

參考文獻:

[1]高靜,周吉.合作社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業綠色生產率提高的機理與實效[J/OL].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12[2023-08-13].

[2]郎禹超,楊明芳,夏文浩.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西部地區共同富裕的現實困境及路徑選擇[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3(07):55-59.

[3]劉全瑞,李繼志,曾尚梅.煙農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治理困境及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3(16):9-12.

[4]杜以麗.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合作社財務管理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3(15):158-160.

[5]張德峰,譚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本位”的制度回歸[J].新視野,2023(03):93-102.

[6]任海龍,李俊強,劉嘉俊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鄉村科技,2023,14(08):44-48.

[7]嚴莉飛.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農機市場,2023(03):44-46.

[8]陳新,孫俊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管理問題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3(07):33-36.

*基金項目:2023年蕪湖市委黨校(行政學院)重點課題,項目名稱:《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嵌入鄉村治理實踐研究》(課題編號:WXK202314)。

(作者單位:中共無為市委黨校)

猜你喜歡
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發展模式
關于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監督若干問題探究
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實踐與啟示
完善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促進家庭農場發展
煙農專業合作社用工管理探析
農村集體經濟中的三資管理探討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