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氰烯菌酯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分析

2023-12-21 15:45黃龍兵吳龍飛吳蓮張紅葉
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 2023年6期
關鍵詞:赤霉病防治

黃龍兵 吳龍飛 吳蓮 張紅葉

摘要:【目的】研究氰烯菌酯不同藥劑組合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痉椒ā恳試娛┣逅疄閷φ眨–K),設置5個藥劑組合處理分別為:25%氰烯菌酯懸浮劑(T1),25%氰烯菌酯懸浮劑+450g/L咪鮮胺水乳劑(T2),25%氰烯菌酯懸浮劑+430g/L戊唑醇懸浮劑(T3),25%氰烯菌酯懸浮劑+8%葉菌唑懸浮劑(T4),25%氰烯菌酯懸浮劑+30%吡唑醚菌酯懸浮劑(T5)?!窘Y果】幾個處理均對小麥安全,沒有產生藥害,氰烯菌酯和不同藥劑組合對小麥赤霉病具有較好的防效,兩次施藥效果優于一次施藥,5個處理的防效均在70%以上,其中以25%氰烯菌酯懸浮劑+430g/L戊唑醇懸浮劑防效最高,為93.84%,比單用25%氰烯菌酯高出32.26%。藥劑處理的小麥產量均顯著高于對照,25%氰烯菌酯懸浮劑+430g/L戊唑醇懸浮劑處理的小麥產量比對照高出34.83%,比單用氰烯菌酯高出19.44個百分點?!窘Y論】25%氰烯菌酯和其他藥劑混用效果優于單劑,25%氰烯菌酯懸浮劑+430g/L戊唑醇懸浮劑處理的小麥赤霉病防效、產量最高,可在小麥生產中應用。

關鍵詞:赤霉??;氰烯菌酯;防治

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統稱,是三大谷物之一,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中國是世界較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1]。小麥病害是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其中小麥赤霉病對小麥的危害尤為嚴重[2]。赤霉病由禾谷鐮孢菌、輪狀鐮孢等數種鐮孢菌引起,病原菌在麥稈、麥殼、種子、雜草以及土壤中越夏、越冬,春季氣溫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50%,形成子囊殼,氣溫高于12℃形成子囊孢子[3]。在降雨或空氣潮濕的情況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藥上,經花絲侵染小穗發病[4]。赤霉病在大流行年份,產量損失可達10%-40%,不僅造成麥類產量的減少,而且產生的嘔吐毒素人畜食用后還會中毒,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5]。因此,赤霉病的防治對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化學方法可對病害迅速、準確、有效地進行防治,然而目前,化學藥劑種類多樣,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給農戶選擇和防治效果帶來諸多問題。前人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做了大量研究,郝瑞等[6]研究表明,325g/L 丙硫菌唑·嘧菌酯懸浮劑、400g/L戊唑·咪鮮胺水乳劑和1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在小麥揚花期施藥2次,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為84.2%-87.27%,防病效果與減損保產效果均優于當地常用藥劑。岑銘松等[7]研究表明,25%氰烯菌酯懸浮劑+250g/L丙環唑乳油+5%d-檸檬烯可溶液劑處理的病穗防效和病情指數防效均最高,分別達90.4%和95.4%。朱志成[8]研究表明,25%氰烯菌酯SC1 500g/hm2在小麥齊穗初花期用第一遍藥,隔5-7d用第二遍藥,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別68.61%、72.15%,優于施用40%多·酮WP的防治效果。諸多研究表明,氰烯菌酯在小麥赤霉病防治過程中具有較好的效果[9],氰烯菌酯是氰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10-11],具有很強的?;?,僅能防治由鐮孢屬引起的多種植物病害,由國家南方農藥創制中心江蘇基地于1998年合成[12],具有新穎的結構、獨特的作用方式和高的環境安全性[13]。因此,本試驗選用氰烯菌酯單劑和不同藥劑復配,研究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以及小麥產量的變化特征,為小麥赤霉病防治和小麥的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和材料

試驗地點位于響水縣老舍中心社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天氣溫和暖濕、雨水適中、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14.4℃,年均降水936.9mm左右,年日照時數2172.0h,無霜期208d。試驗田為稻茬小麥田,土壤pH值 7.9,有機質含量14.6g/kg,土壤肥力中等,地勢平緩。試驗小麥品種為矮抗58。供試藥劑為25%氰烯菌酯懸浮劑,由江蘇省農藥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生產;450克/升咪鮮胺水乳劑,由河北省農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由拜耳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生產;30%吡唑醚菌酯懸浮劑,由山東潤揚化學有限公司生產。

1.2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完全隨機處理,以噴施清水為對照(CK),設置5個藥劑組合處理分別為:氰烯菌酯懸浮劑(T1),氰烯菌酯懸浮劑+450克/升咪鮮胺水乳劑(T2),氰烯菌酯懸浮劑+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T3),氰烯菌酯懸浮劑+8%葉菌唑懸浮劑(T4),氰烯菌酯懸浮劑+30%吡唑醚菌酯懸浮劑(T5)。各處理在5月1日小麥齊穗見花期只用一遍藥。另設置在5月1日齊穗見花期、5月6日盛花期用兩遍藥。試驗各處理使用背負式高壓電動噴霧器進行均勻噴霧,藥液用量為30kg/667m2。各處理用藥量見表1。

1.3 調查方法

在施藥后不定期調查各藥劑處理區的小麥生長情況,查看是否有藥害現象出現。

試驗采用平行跳躍取樣法取樣,6月2日調查,每點取0.25m2麥穗,分別記載總穗數、各級病穗數,計算病穗數、病指和病指防效。分級標準:以枯穗面積占整個穗面積的百分率來分級。0級:無??;1級:枯穗面積占全穗面積的1/4以下;3級:枯穗面積占全穗面積的1/4—1/2;5級:枯穗面積占全穗面積的1/2—3/4;7級:枯穗面積占全穗面積的3/4以上。計算方法如下:

病穗率(%)=(病穗數/總穗數)×100

病情指數=Σ(各級病穗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穗數×7)×100

病指防效(%)=〔(對照區病指-處理區病指)/對照區病指〕×100

小麥成熟時,每個小區選取1m2的樣點調查穗數,取30穗小麥進行室內考種,調查穗粒數、千粒重,小區實收測產,并測定含水量,按照14%含水量折合公頃產量。

1.4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使用Excel進行整理,使用SPSS 24.0進行分析,采用LSD法檢驗差異顯著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氰烯菌酯和不同藥劑組合對小麥安全性影響

據施藥后不定期調查,各藥劑處理區小麥生長均正常,未有藥害現象出現,小麥沒有發現生長畸形、葉色變化的現象,表明供試藥劑在本試驗用量下對小麥生長安全。

2.2 氰烯菌酯和不同藥劑組合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

從表2可知,對照處理的小麥赤霉病病穗率為26.86%,病情指數為20.48。一遍用藥下各處理的病穗率均顯著低于CK,表現為T3<T5<T4<T2<T1,T2和T1沒有顯著差異,其他處理均顯著低于T1。病情指數表現為T3<T4<T5<T2<T1,各處理均顯著低于CK,組合藥劑處理的病情指數均顯著低于T1。病指防效T1為62.79%,T2為67.53%,比T1高出7.55%,T3為83.22%,比T1高出32.54%,T4為73.68%,比T1高出17.34%,T5為70.93%,比T1高出12.96%。

兩遍用藥下各處理的病穗率均顯著低于CK,表現為T3<T4<T2<T5<T1。病情指數表現為T3<T4<T2<T5<T1,各處理均顯著低于CK,組合藥劑處理的病情指數均顯著低于T1。病指防效T1為70.95%,T2為83.89%,比T1高出18.24%,T3為93.84%,比T1高出32.26%,T4為88.04%,比T1高出24.09%,T4為76.81%,比T1高出8.26%,T4和T5處理間沒有顯著差異??傮w比較,兩遍用藥對赤霉病防治效果高于一遍用藥,T3處理的防治效果最好。

2.3 不同藥劑對小麥產量影響

從表3可知,不同處理一遍用藥對小麥產量有著顯著的影響,T1、T3和T4處理的穗數顯著高于CK,其他處理和CK沒有顯著差異。穗粒數從大到小依次為T3>T4>T5>T2>T1>CK,T1、T2處理和CK沒有顯著差異,其他處理均顯著高于CK,T3、T4和T5分別比CK高出6.13%、5.07%和3.82%。千粒重從大到小依次為T3>T4>T5>T2>T1>CK,各處理均顯著高于CK,T1、T2、T3、T4和T5分別比CK高出2.60%、3.43%、5.15%、5.01%和3.86%,T3和T4、T2和T5處理間沒有顯著差異。小麥產量T3處理最高,比對照高出24.26%,各處理均顯著高于CK。因此,T3處理的小麥穗粒數、千粒重和產量最高。

從表4可知,不同處理兩遍用藥對小麥產量有著顯著的影響,藥劑處理的小麥穗數均顯著高于CK,各藥劑處理間沒有顯著差異。各處理穗粒數從大到小依次為T3>T4>T2>T5>T1>CK,藥劑處理均顯著高于CK,T1、T2、T3、T4和T5分別比CK高出6.20%、12.65%、15.15%、14.00%和9.44%,T4處理和T2、T3沒有顯著差異。千粒重從大到小依次為T3>T4>T2>T5>T1>CK,藥劑處理均顯著高于CK,T1、T2、T3、T4和T5分別比CK高出11.33%、12.70%、14.09%、13.94%和12.23%,T3、T4處理間和T1、T2、T5處理間沒有顯著差異。小麥產量表現為T3>T4>T2>T5>T1>CK,藥劑處理均顯著高于CK,T1、T2、T3、T4和T5分別比CK高出15.39%、25.08%、34.83%、29.05%和20.12%。因此,T3處理的小麥穗粒數、千粒重和產量最高。

3 討論

小麥赤霉病的發生不僅影響小麥植株的正常生長,還會嚴重降低小麥產量和品質,對糧食安全造成威脅[14]。選育抗病品種是防治小麥赤霉病最直接和經濟的辦法,然而由于品種選育速度較慢,且不同區域的發病存在明顯差異[15],因此,化學防治目前是防治小麥赤霉病最有效的辦法[16]。此外,耕作制度、生物防治也是對防治小麥赤霉病很好的補充?;瘜W防治是對植物病害效果最好、見效最快的防治方法[17]。氰烯菌酯能夠對小麥赤霉病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有關氰烯菌酯在小麥赤霉病上的研究較多[18]。用高濃度的氰烯菌酯處理敏感菌株后,分生孢子會變形和腫脹,胚芽管會膨脹變彎曲,氰烯菌酯會抑制病原菌敏感菌株分生孢子芽管的伸長,還會改變分子孢子萌發的位置,從而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19]。本研究結果表明,氰烯菌酯和其他藥劑混配使用的效果優于單劑使用,主要是由于兩種混配使用增加了速效性和持效性,從而能夠達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中,兩次施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430g/L戊唑醇懸浮劑防效最高,為93.84%,比單用25%氰烯菌酯高出32.26%。

病原菌在小麥的抽穗期到小麥成熟期侵染會發生穗枯。穗枯對小麥產量影響最嚴重[20]。在侵染初期,麥穗無癥狀,隨著病情加重,在小麥穎殼基部會出現水漬狀的淡褐色病斑,隨后蔓延到整個小穗。穗枯會破壞麥穗的輸導組織,使小麥的營養物質和水分不能運輸,導致麥穗迅速枯死[21]。在濕度較高時,病原菌還可在發病麥穗的基部或穎殼接縫處產生的分生孢子座和粉紅霉層,如果濕度持續較大,粉紅霉層還會形成子囊殼,從而造成產量低下[22]。本研究結果表明,兩次施用幾個藥劑處理均能夠對小麥赤霉病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提高了小麥穗粒數、千粒重和產量,其中25%氰烯菌酯懸浮劑+430g/L戊唑醇懸浮劑處理的小麥產量比對照高出34.83%,比單用氰烯菌酯高出19.44%。主要是由于對病原菌進行及時的控制,增加了小麥物質積累,從而提高了小麥產量。

在實際生產中,為了降低抗藥性的產生,可進行不同藥劑的輪換使用,也可以通過輪作、休耕、間作以及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減少病原菌的越冬、越夏基數,對赤霉病進行綜合防控。

4 結論

綜上所述,幾個處理均對小麥安全,沒有產生藥害,氰烯菌酯和不同藥劑組合對小麥赤霉病具有較好的防效,兩次施藥效果優于一次施藥,5個處理的防效均在70%以上,其中以25%氰烯菌酯懸浮劑+430g/L戊唑醇懸浮劑防效最高,為93.84%,比單用25%氰烯菌酯高出32.26%。藥劑處理的小麥產量均顯著高于對照,兩次施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430g/L戊唑醇懸浮劑處理的小麥產量比對照高出34.83%,比單用氰烯菌酯高出19.44個百分點。因此,25%氰烯菌酯和其他藥劑混用效果優于單劑,25%氰烯菌酯懸浮劑+430g/L戊唑醇懸浮劑處理的小麥赤霉病防效和產量最高,可在小麥生產中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甜,于振文,石玉,等.不同耕作模式下麥田土壤溫室氣體排放和小麥產量[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23,29(1):8-17.

[2] 顧月萍,張海燕,李蓮,等.不同小麥品種、不同藥劑處理對小麥赤霉病及嘔吐毒素控制效果的試驗研究[J].上海農業科技,2023(1):112-114.

[3] 左金鐘,鄭點,王清文,等.幾種藥劑對小麥后期三種病害兼防效果試驗[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1):158-160.

[4] 王宏臣,趙剛,趙文新,等.施藥防控小麥赤霉病的適宜時期與次數初探[J].中國植保導刊,2022,42(12):62-64+68.

[5] 劉春輝,張倩倩,姚張良,等.不同施藥處理對小麥兩種病害的防效研究[J].中國植保導刊,2023,43(3):72-75.

[6] 郝瑞,閔紅,李好海,等.防治小麥赤霉病的藥劑篩選試驗[J].中國植保導刊,2023,43(3):82-84.

[7] 岑銘松,汪彥欣,陳瑞,等.不同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藥效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23,64(2):425-427.

[8] 朱志成,孫兆留,吳素琴,等.25%氰烯菌酯SC防治小麥赤霉病田間藥效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17(11):103-105.

[9] A h m a d M i r Z , C h a n d r a T , S a h a r a n A ,e t a l . R e c e n t a d v a n c e s o n g e n o m e - w i d eassociation studies(GWAS)and genomicselection(GS);prospects for Fusarium headblight research in Durum wheat[J].MolecularBiology Reports,2023,50(4):3885-3901.

[10] 許凌凌.小麥赤霉病和赤霉菌研究進展[J].南方農業,2022,16(16):32-35.

[11] 石磊,李東升,何紅梅,等.不同藥劑及施藥時期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J].云南農業科技,2022(6):42-45.

[12] 于丹莉,許杰,朱德慧.安徽宿州市不同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田間藥效試驗[J].農業工程技術,2022,42(32):25-26.

[13] 李好海,閔紅,孫炳劍,等.豫南小麥赤霉病防控藥劑篩選試驗初探[J].中國農技推廣,2022,38(10):79-81+84.

[14] 申屠蘭欣,趙敏,洪美萍,等.不同藥劑對小麥赤霉病與條銹病的防效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22(20):72-74.

[15] 喬志剛,舒箐,楊宇,等.15%丙唑·戊唑醇SC防治小麥赤霉病田間藥效評價[J].湖北植保,2022(5):51-52+72.

[16] 陳富華,李擁軍,熊會林,等.農藥及施藥器械對小麥條銹病及赤霉病防治藥效的影響綜合試驗[J].湖北植保,2022(5):57-59+63.

[17] 周艷,楊龍,朱明,等.不同藥劑對建湖縣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初報[J].上海農業科技,2022(5):132-133.

[18] 王大洪,劉毅,李武銘,等.4種藥劑組合防治小麥赤霉病田間藥效試驗[J].湖北植保,2022(4):34-36.

[19] 向禮波,薛敏峰,史文琦,等.綜合品種抗性和殺菌劑對6個抗性不同的冬小麥品種赤霉病防效評價[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22,27(7):35-42.

[20] 王曉光.不同藥劑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研究[J].生物災害科學,2022,45(2):142-145.

[21] 姚緣圓.硫化氫對小麥幼苗赤霉病緩解效應和作用機制的初步探討[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2.

[22] 袁小平,王萬軍,曹世勤,等.4種殺菌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J].中國植保導刊,2022,42(2):55-57.

猜你喜歡
赤霉病防治
小麥赤霉病研究進展
有機錫羧酸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對小麥赤霉病菌的殺菌作用
芮城縣:科學預防小麥赤霉病
農業農村部部署小麥赤霉病防控
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殺菌劑應用情況分析
公路橋梁常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小麥赤霉病的控制處理方法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