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細化社會管理:境外反腐的有益經驗及其啟示

2023-12-21 23:53毛棟英
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經驗借鑒精細化管理

毛棟英

摘要:人類自從進入工業革命和發展市場經濟以來,腐敗就成為現代國家的一大政治毒瘤。為有效預防腐敗,境外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始推崇精細化的社會管理,著力在反腐宣傳、權力使用和資金運行等方面打造官員腐敗的“防火墻”。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舉措,其中,“不能腐”是關鍵所在。如何構建“不能腐”的機制?借鑒境外反腐精細化管理的經驗是一個便捷的方法,具體地說,就是要推動權力運行的程序化、資金使用的規范化、社會監督的民主化和社會誠信體系的有力踐行。

關鍵詞:反腐敗斗爭;精細化管理;經驗借鑒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3605(2023)06-0049-0011

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戰略目標,其中,“不能腐”最為關鍵。所謂“不能腐”,主要是通過完善的反腐體制機制讓貪官“無法下手”。構建“不能腐”的機制需要完善黨的領導和全面監督的體系,借鑒境外反腐敗的精細化管理的經驗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境外發達國家和地區也曾有嚴重的腐敗期,但二戰以后他們總結歷史的教訓,構建了一套權力運行、資金使用和誠信懲罰的聯動機制,取得了反腐敗的明顯成效。進入新時代新征程,借鑒境外反腐精細化管理的經驗有助于我國把反腐敗斗爭推向深入。

一、腐敗的滋生蔓延源于社會運行機制的失序

腐敗的滋生蔓延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既有掌權者的貪婪,也有行賄者的“圍獵”,還有公職人員對奢靡生活的追求,但從根本上說,是社會運行機制失序的結果。

(一)權力非程序化運行是公職人員腐敗的關鍵因素

腐敗主要是指公職人員運用公共權力謀取私利的行為。腐敗與權力相伴而生,因而,掌握公共權力的人都存在腐敗的可能性。法國社會學家孟德斯鳩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一條經驗”[1]。為遏制腐敗,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境外國家和地區之所以比較普遍采用精細化社會管理預防腐敗,就是基于公職人員利用制度漏洞濫用公共權力這一普遍現實。在一些境外國家和地區,政府官員在政府采購時會避開社會公開的招標程序進行私下約定的形式化招標,從而用公共權力獲取到不當利益;有些政府官員會通過手中掌握的公共資源主動送給私營老板,從而把公共權力變成了謀私的工具;還有的政府官員會通過相關代理人把公共政策引向特定領域,從而在特定領域的人群中截取極其隱秘的非法利益。比如,德國政府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有官員通過不正常的項目競標從西門子公司獲取了巨額回扣,這就是權力非程序化導致腐敗的典型例子[2]。在經濟全球化和高度市場化的時代,官員的“國家俘獲”不僅能力強,而且手段也隱秘周全。境外國家和地區的反腐敗機構比較普遍地認為,腐敗的發生固然與官員的狡猾手段有關,但從根本上說,還是權力的運行有漏洞,存在非規范運行的嚴重狀況。為把腐敗遏制在萌芽狀態,境外不少國家和地區就致力于堵塞權力運行的漏洞,著力于權力的制度化運行,包括公權力的行使方式的設定、基本程序的規范以及細致的操作流程,構建“不能腐”的社會環境。

(二)資金的非規范化使用是導致腐敗的最大源頭

僅有權力的非程序化運行還不足以引起腐敗,權力的腐敗必須與資金的非法利用相聯系才能構成現實的結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行政采購,政府對經濟的調控,政府對民生的救濟,都伴隨著大量的資金運轉。當官員非規范運行權力同時又伴隨資金大量非規范使用的時候,腐敗現象就難以避免了。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的行政官僚體系具有超越國家和人民普遍利益之上的“特殊利益”,因而誘發官員腐敗具有必然性。這種必然性從本質上說,就是國家的暴力行為與市場資金運行的融合,為官員以權謀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事實上,不少國家的政府官員在行使政府權力的時候往往在資金的暗中涌動中充斥著權錢交易。例如,墨西哥教師工會主席埃爾瓦戈迪略挪用超過20億墨西哥比索的工會資金用于個人消費,包括購買地產、奢侈品以及私人飛機等[3],就是典型的案例。與政治資金相關,不少政界人物在重大項目中獲取不法利益。日本政界就先后發生過“洛克希德事件”“道格拉斯·格魯曼事件”的大案。這些大案都是在資金缺乏監管的情況下發生的。為從源頭上遏制腐敗,一些境外國家和地區的反腐機構就試圖建立資金運行的監管體系,讓資金在運行中留下痕跡,從而阻止權錢交易行為的發生。

(三)誠信的社會性缺失是導致腐敗的重要溫床

腐敗是基于權力與資金的非規范化運行,但官員的腐敗還需要動機。如果一個官員有高尚的品德,即使在腐敗的環境也能潔身自好。事實上,官員的腐敗總與貪婪的心理有關。一些官員在表面上高喊廉政,但私下會尋找機會“尋租”,還有的官員本身就抱有“當官發財”的心理,當然,也會有政府官員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以身試法。如何消除官員的貪污心理?一方面,境外一些國家和地區會對公務人員進行誠信道德的教育;另一方面,也會通過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用社會的約束打消官員腐敗的念頭。所謂社會誠信體系,就是政府通過社會誠信的指標體系,讓失信者有懲罰的代價。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官員一旦有腐敗行為,不僅會受到政紀法紀的懲處,而且會列入社會誠信機構的“黑名單”,從而導致在社會上難以立足。如日本一個市長貪污2萬人民幣,就難以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就業了。境外一些國家和地區之所以有比較高的廉潔度,重要原因是一些政黨通過構建社會誠信體系、信用監管制度和失信懲戒制度等制度化方式,把官員所有的社會行為都納入到社會誠信系統之中,引導和規范官員的價值取向和行為,使他們自覺地選擇誠信。

二、境外國家和地區用精細化社會管理治理腐敗的基本經驗

所謂精細化社會管理的腐敗治理,主要是指通過構建嚴密的經濟社會運行制度體系預防腐敗的方式方法。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世界各國反腐敗一般是運用兩種方式,一種是權力反腐,主要是通過國家司法系統或政黨內部的監督機制懲治違法違紀行為,另一種是非權力反腐,主要是通過社會媒體和社會公眾的政治參與實行對執政黨或公務人員的監督。但是,這兩種治理腐敗的方式都是依靠人的主觀力量來遏制腐敗。近幾十年來,一些境外政黨開始運用社會精細化的管理機制預防腐敗,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通過差異化的廉政教育,讓官員警覺權力使用的邊界

無論哪個國家,反腐敗的前提是構筑“不想腐”的預防機制。如何使反腐敗的宣傳入腦入心?近年來,境外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運用差異性的宣傳策略,注重公職人員崗位特點和社會公眾的不同對象進行廉潔教育,為取得反腐敗的實際成效奠定了基礎。

一是要求官員有任職前的廉政承諾,增強從政人員的自律意識。公職人員的廉政除了需要有法律政紀的嚴肅約束外,更需要有內心的自律意識。事實上,引起公職人員腐敗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自身的貪婪心理。為把廉政意識內化于公職人員之心,近年來,境外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完善法律政紀的基礎上,還非常重視公職人員就職前的廉潔儀式教育。所謂的“廉潔儀式教育”,主要是公職人員面對憲法或議會議員舉手宣誓,用口頭承諾表達廉潔從政的意志。在不少境外國家和地區,信用是一個人的生存基礎。如果一個人失去了社會誠信將難以在社會立足。因此,一個公職人員一旦在公開場合進行了廉政宣誓,就要作為一生工作的遵循。不少國家尤其歐美國家的公務人員在就職前都要進行廉政承諾,大多數人能夠用任職前的承諾來約束自己的從政行為。社會心理學揭示,人的行為一般是受思想意識支配的。有什么樣的思想意識,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或生活方式。通過廉政承諾,公職人員把廉潔注入了潛在的意識,在運行權力的時候就會自覺地抵制外來的“圍獵”??梢哉f,就職前的廉政儀式,有助于消除公職人員貪婪心理,有利于公職人員樹立廉潔意識,能營造廉政文化的氛圍。德國對新錄用的公務員除了要進行必要的廉政教育之外,還要求他們進行廉政守法的宣誓,并在宣誓文件上簽字,以確認自己對職業操守的承諾。德國通過公開廉政承諾的儀式化教育,明確公職人員要求以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為重,忠實地履行法律規定,公正地執行公務活動,以法律政紀約束自己的從政行為,從而達到“不想腐”的目的。

二是及時總結最新腐敗案例的教訓,注重反腐宣傳的針對性。告知腐敗危害是不少國家和地區對公職人員進行廉政教育的常用方法。這種教育雖有“嚇阻”的效果,但對官員在運行權力時沒有具體的防范指導,一旦產生“貪欲”仍有可能發生腐敗行為。近年來,境外的廉政宣傳嘗試具有崗位特點的反腐敗教育,注重官員手中權力的具體防范。新加坡反貪局為增強反腐宣傳的有效性,對本年度社會腐敗案例會進行收集和分類,然后由反貪局成員寫成講稿到相關領域進行宣講。比如,針對企業財務人員的腐敗,反貪局人員會根據這一崗位存在的漏洞、環節和過程進行總結梳理,找出腐敗的原因并研究出防范對策,然后告知相關行業的財務人員。從實踐的成效來看,這樣的廉政宣傳避免了反腐教育的形式主義,有極強的針對性和震撼力。同時,這樣的廉政教育也提醒相關行業和單位查找問題和堵塞漏洞,從而達到個人預防和制度反腐的雙重效果。歐洲一些國家的廉政機構也注重在反腐調研的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廉政教育,并通過對制度漏洞的彌補讓公職人員“不想腐”,也“不能腐”,從而達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三是依托多樣化的教育平臺,擴大反腐宣傳覆蓋面和影響力。反腐敗斗爭要取得實效,除了要對公職人員進行廉政教育外,還要營造全社會的反腐環境??疾炀惩夥锤窢幍慕涷?,搭建多樣化的反腐宣傳平臺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舉措。首先是打造中小學的廉政教育平臺。中小學是人的世界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因而,廉政教育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F代教育心理學顯示,中小學的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對人的一生有著決定性影響。為此,境外不少國家和地區在中小學期間就對學生進行廉政教育,要求他們樹立起“廉政為榮,貪腐可恥”的觀念。新加坡為推進全國的廉政教育,就在中學教育系統設立了廉政和反貪課程,讓青少年認識到貪污的危害,培育“貪腐可恥”的心理。其次是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全社會的廉政教育。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內容更換及時的特點。新加坡反貪局充分利用新媒體進行廉政教育,效果十分明顯。比如,新加坡政府利用新媒體這種現代傳播技術,發揮其群眾性、及時性、廣泛性的特點,使大眾時刻關注貪污問題,政府花費巨資在中心地區的LED大屏幕和移動可視終端平臺上播放政府的廉政公益廣告和最新廉政政策,營造全覆蓋的反腐氛圍[4]97-98。最后是利用互聯網平臺讓民眾參與反腐敗斗爭。推進國家的反腐敗斗爭,離不開社會的廣泛參與。反腐成功的國家總會吸引或動員民眾參與到反腐敗斗爭中去。在瑞典,反貪機構就利用互聯網平臺公開官員信息,尤其是向公眾提供政府官員運行的權力與個人利益有可能相關的信息,從而為民眾監督官員提供便捷的渠道。英國利用現代網絡平臺引導公眾關注官員的廉政問題,不僅對官員的從政行為進行了有力監督,而且營造了全社會的廉政文化氛圍。

(二)拓展公眾獲取官員從政信息渠道,為全社會參與監督或投訴提供方便

要有效遏制腐敗,除了注重差異化宣傳外,還要通過增強信息的“透明度”和暢通便捷的投訴渠道來鼓勵公眾參與反腐敗斗爭。多年來,境外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廉政上取得的成效并不是簡單地依靠專門的監督機構,而是構建了一整套以全社會參與監督的廉政體系。

一是健全公職人員信息公開制度,確保公共權力的合法運行。推進公職人員的信息公開,實現權力公開透明運行,這是一些境外國家和地區預防官員腐敗的重要舉措。公開公職人員可能產生權力交易的信息,目的就是讓社會公眾對公職人員進行“全覆蓋”“全領域”的監督。如果沒有社會監督,執掌公共權力的公職人員就會產生用公權換取私利的可能性。實踐證明,公職人員只有受到公眾的監督,權力才會真正被“關進制度的籠子”。為保證公職人員權力運行信息的公開,目前較為廉政的國家和地區都實行了官員權力運行的公開化制度。在瑞典,公民想要了解公職人員的收入情況或消費支出,任何時候都可以直接給稅務局進行電話咨詢。同時,該國的公職人員在購房時還被要求登廣告,內容包括房屋所在地、交易時間、買賣雙方的姓名以及交易價格等具體細節[5]。在法國,公民可以索取除法律規定機密以外的所有政府機關文件和資料,以便及時了解公職人員合法運用權力的情況。境外一些國家和地區推行權力運行的公開透明制度,讓公職人員完全置于社會的監督之下,從而最大程度地杜絕了腐敗現象的發生[6]。

二是鼓勵和指導公民合理合法舉報,激發公眾參與反腐的積極性。公眾參與是世界各地推進反腐敗斗爭的基本經驗。如果公眾參與反腐敗斗爭的渠道不暢或者舉報腐敗案件而沒有政府的回應和處理結果,那么,就會抑制公眾參與反腐的積極性,對政府官員也難以形成有效的監督。為激發公眾參與反腐敗的熱情,境外許多國家和地區向社會公開各級行政部門的管理權限及舉報電話,積極搭建公眾方便快捷的投訴平臺。一旦發現公眾舉報的案例屬實,政府有關部門就會及時公布并公開處理意見。早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荷蘭就成立了舉報人咨詢中心,讓公眾對各類腐敗案件都有舉報的渠道或聯系方式。為鼓勵公眾踴躍投訴大大小小的違法亂紀行為,澳大利亞政府的有關部門向社會發放了大量的電話舉報卡片以方便公眾及時舉報。同時,他們還對公眾進行引導,指明公務員哪些違法行為可以向警察、議員或社區法律服務中心進行投訴。瑞典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程度較高,社會公眾可以通過多樣性的監督平臺對形形色色的違法亂紀行為隨時進行舉報。比如,該國的一名國會議員就因乘出租車到周邊小城辦事而被出租車司機舉報,認為不乘公共汽車是浪費納稅人的錢[7]。在境外不少國家和地區,政府監察機構與舉報人員有一套成熟的互動機制,他們會在依法調查的基礎上對被舉報的公職人員進行審查,一旦發現官員有違法行為就會依法及時處理并向社會公布處理結果??疾炀惩鈬液偷貐^反腐的經驗,其中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反腐并主動搭建公眾監督的平臺和完善回應機制,是遏制腐敗滋生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三是推行內部“線人”舉報制度,讓腐敗行為難有藏身之地。所謂“線人”舉報制度,就是政府有關監督機構通過“內部人”獲取從政人員的違法亂紀行為。一般而言,公職人員的腐敗行為都有隱蔽性特點,尤其是在一些特殊行業,國家監督人員難以獲得違紀人員的相關信息。為實現反腐敗的“全覆蓋”,讓腐敗沒有藏身之地,境外一些國家和地區實行了“線人”舉報制度,通過單位“內部人”及時掌握從政人員的違法亂紀的信息。從境外廉政建設的情況看,腐敗最具隱蔽性的領域是企業,因而,不少國家的“線人”舉報制度主要在腐敗易發的企業實施,不僅解決了信息獲取成本的問題,而且有效解決了“長臂管轄”難的問題。如2009年美國制藥的巨頭輝瑞公司涉嫌商業賄賂,就囿于其行事隱蔽而一度束手無策,幸得輝瑞公司和醫院內部知情者舉報,案件才得以峰回路轉,最終被美國司法部處以23億美元的高額罰金[8]。實踐證明,對腐敗隱蔽企業實行“內部線人”制度,有助于做到反腐敗的“全覆蓋”和“無死角”,從而營造全社會崇尚廉政的環境。

(三)依托智能化監控系統,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公眾監督是國家反腐敗的“殺手锏”,而公眾的有效監督需要公共事務的公開透明。在傳統的政治體系中,公共事務公開基本停留在紙質簿冊的公布,公眾到專門場所調閱才能對公共事務進行監督,從而影響了社會監督的參與率。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政務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政府新型的辦公方式,從而為全社會參與反腐敗斗爭提供了便捷條件。

一是完善電子政務交易系統,確保腐敗行為“有跡可查”。境外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推動電子政務建設的過程中強調“以公眾為中心”的理念,即利用信息技術擴大公眾對政府政務的參與并通過“公共信息站”讓民眾有效監督政府的決策和公職人員的廉潔從政。在電子政務建設中,政務交易系統是許多境外國家和地區防范腐敗行為的重要形式。這是因為智能化的交易平臺能夠使政府機關的大小事務留下操作的痕跡。澳大利亞政府建立的“網上市場”,政府官員從采購計劃的制定到供貨商的選擇,從工程的招標到施工進度的檢查,從商品價格的發布到商品質量的承諾,從公共資源的調配到公共資源的“落地”,社會公眾都可以在網上查詢[9]。德國為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建立了一套網上查詢系統,讓公眾隨時調閱聯邦機構的采購清單。在德國的一些聯邦州,政府部門還會留存公共采購流程中競標失敗的商家名單,以便后續查驗政府交易中的公正性[10]。從境外發達國家和地區推進廉政建設的實效來看,電子政務是實現“不能腐”的有效方式。

二是建立資金交易監控系統,實現腐敗滋生的“及時預警”。資金交易系統是發生腐敗的重點領域,因而,加強反腐敗斗爭還需要對公職人員的資金賬戶以及政府的公共資金進行動態監控。從世界反腐敗的重大案例來看,腐敗行為的發生與資金的異常流動有緊密的聯系,因而,嚴格的資金監控就成為贏得反腐敗斗爭勝利的重要手段。為預防公職人員“權錢交易”,一些境外國家和地區通過銀行系統對官員的賬戶進行嚴密監控,一旦發現資金異常,有關部門就會介入干預。美國的資金交易有嚴格限制,一次交易超過500美元就會受到預警,而交易超過1萬美元則會受到嚴密監控。如果發現政府官員有非正常資金流入賬戶,美國相關政府部門就會在第一時間介入調查取證,對非正常收入將依法給予嚴懲。歐洲一些國家要求公共資金全部在網上運行,利用銀行對現金交易進行嚴格監控,有效阻止了腐敗行為的發生。實踐證明,讓資金在陽光下交易和流動,不僅讓公職人員無法獲得非法收入,而且能對貪官起到巨大的震懾作用。

三是公開國內外資金賬戶信息,預防“非法轉移財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因而簡單依靠國內的監管系統并不能遏制腐敗。比如,有公職人員在境外投資地產或購買金融產品就是為了洗錢,使貪污贓款合法化。為遏制國際貿易中的腐敗行為,一些國家和地區普遍建立了國與國之間的賬戶信息共享機制,有效阻斷了公務人員利用國際貿易進行腐敗的可能性。2013年,二十國集團34個成員國和巴西、新加坡等13個國家共同簽署的“銀行間自動交換信息”文件,就讓公職人員的全部賬戶信息處于嚴密的監督之下,基本杜絕了公職人員利用境外交易進行貪污的可能性。瑞士作為世界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承諾向參與國提供受查人員的賬戶信息,為遏止外籍貪腐人員在瑞士轉移資產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11]。實踐證明,境外國家和地區在反腐敗斗爭中的成效,一方面是基于國內嚴密的法治,另一方面也依賴于各國之間的反腐合作。事實上,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一個開放的國家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難以遏制腐敗的,國家之間的反腐合作應當是全面遏制腐敗的必要條件。

(四)建立反腐志愿者隊伍,讓腐敗行為處于無所不在的監控之中

如果說監控資金對反腐敗至關重要,那么,廣泛而專業的監督對反腐敗就有決定性作用。這是因為,任何不受監控的權力都有可能趨向腐敗??疾旖鼛资昃惩鈬液偷貐^廉政建設的成效,可以發現,龐大而專業的反腐志愿者隊伍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

一是邀請志愿者參加監督市場交易。反腐敗如果僅僅依靠政府的人力或資源,那就會造成反腐信息和腐敗信息的不對稱,自然也會增加公務人員的貪污機會。境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為了提高反腐敗的時效性,大膽引入外部專業力量的介入并賦予他們一定的監督權力。日本為預防市場交易中的腐敗,招募專業的志愿者參與公平交易委員會,對行政機關、公務員、中介組織以及企業的市場行為進行監督。公平交易委員會有時會到招投標現場,事先給交易雙方介紹相關法律和規定。如果發現交易中存在暗箱操作的違法行為,該委員會有權宣布招投標無效[12]。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瑞典,政府對企業的管制相對寬松,行政審批的權力也相當有限。為使市場交易合法有序,瑞典政府會招募社會志愿者對采購或招投標等一系列交易行為進行監督。社會志愿者對市場行為的監督有熱情、有專業、有經驗,但卻沒有體制內的利益糾纏,因而監督既勇敢又盡責。實踐證明,加強反腐敗斗爭僅僅依靠政府的監督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全社會的參與監督才能讓腐敗分子沒有藏身之地。

二是招募志愿者參與網上的反腐斗爭。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網上交易的參與廣度、頻度、強度都獲得了極大的提升,高頻率高額度的交易給預防腐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境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紛紛招募網上志愿者,對腐敗進行預防、監督以及批評。澳大利亞建立腐敗預防網絡,由從事反腐敗工作的官員中推出志愿者,組成委員會來進行管理,主要內容包括舉行公共會議、維護網絡安全等,通過定期開會,研討防止腐敗的方案等,對網上市場腐敗進行監督,通過委員會的日常規范運作來預防網絡腐敗。俄羅斯招募網絡反腐志愿者,利用專門的計算機程序對官員的收支情況進行跟蹤分析,根據網上收支情況對腐敗進行預警,達到預防腐敗的目的。瑞典鼓勵社會白領、藍領參加社團組織,積極參與社會監督,一旦發現政府官員有不良行為,可以直接在網上公開批評并受到保護。這些國家和地區通過引導志愿者進行網絡反腐,有效預防腐敗的同時,也減少了預防腐敗的成本,提高了預防腐敗的效率。

三是通過專業的社會組織監督政府的公共權力。建立專業化的社會監督組織,并賦予真實的監督權力,是世界不少國家和地區政府預防腐敗的重要舉措。韓國成立的“公民社會組織反腐敗與透明公約委員會”,就是專業性的社會監督組織,專門用于監督公職人員運行權力和評估社會法紀執行情況,確保了對權力監督的有效性。日本的社會監督組織主要分布在一些權力集中的領域。他們設立了由11名公民組成的檢察審查會,專門審查檢察官“不起訴決定”案件的合理性,確保了公共權力的有效運行[4]24??肆_地亞作為東歐的小國,腐敗一度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因素。為了加強反腐監督,他們成立了由社會知名人士參與的“防止利益沖突委員會”,專門對大大小小的公權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從而有效防止了公權與私權的非法交易。吉爾吉斯斯坦成立的反腐敗事務委員會,主要是由國內外投資者、國際組織和民間社會組織的觀察員組成的。這一有權威性的社會監督組織專門對國家機關的權力運行進行監督,也有效預防了政府部門對權力的濫用?,F代國家反腐敗的成功實踐證明,專業的第三方社會組織由于與公共權力沒有利益上糾葛,因而對公共權力的監督是有效的,能為實現“不能腐”提供支撐。

(五)健全社會誠信體系,增強公職人員依法用權的自覺性

誠信是衡量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檢驗個人道德素養的一項標尺??疾炀惩鈬液偷貐^近幾十年廉政建設的成就,可以發現構建社會誠信體系對預防官員腐敗有重大意義。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官員的輕微腐敗也被納入到社會誠信系統并有相應的懲罰措施,從而有效預防了腐敗。

一是失信行為記錄在案。公職人員有失信記錄,意味著道德品質出了問題。事實上,品行不端的公職人員也容易產生腐敗。發達國家和地區十分重視公職人員的社會誠信情況,建立了通過失信記錄入檔方式預防腐敗的機制。瑞典的社會誠信體系完備而精細。他們把個人信息聯網成一個系統,以便各個部門查閱。公職人員在任何時期或任何領域有違法違紀都會被記錄在案,內容具體到各項公務活動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發現公職人員有以公權謀私利的失信行為,就會被納入社會失信人員名冊,從而影響就業甚至社會生存。日本一個市長因為貪污相當于人民幣2萬元的資金,不但丟了官職,而且面臨著“社會性死亡”,因為失信意味著失業。美國公民如果有個人誠信的不良記錄就很難進入公務員隊伍,確保了公職人員群體的純潔性。這些完備的社會誠信體系對公職人員廉潔從政有巨大的震懾力,足以讓公職人員時刻警戒自己。

二是建立社會懲戒機制。社會懲戒是入獄之外的法律處罰,主要表現在有貪污行為的失信人員為社區提供服務,毫無疑問,這種處罰方式對預防公職人員犯罪有強大的震懾作用。在一些發達國家,凡是公職人員有貪污行為的,都會被社會誠信系統記錄在案,嚴重的就會受到社會懲戒。由于社會懲戒對失信的公職人員有名譽或職位的巨大殺傷,因而,公職人員在使用權力的時候就會考慮失信成本,就有了“后顧之憂”。在美國,公職人員有了貪腐的失信記錄后不僅要受到相關法律的制裁,而且還會被沒收公積金、退休金甚至失業。瑞典的公職人員如果因貪污而有社會誠信的不良記錄,那么,再就業一般幾無可能。德國規定,不能安排欠債或有其他失信行為的公務員到腐敗易發的部門或機構工作。馬來西亞設有公職人員“貪污罪犯數據庫”[13],外國的政府機構或私人企業都可以通過這個數據庫查閱相關人員的情況。如果他們查到公職人員有腐敗記錄,就會拒絕失信人員入境,當然,外國企業也不會讓其就業。實踐證明,社會懲戒機制增加了公職人員的違法成本,能有效提高公職人員的廉潔自律意識。

三是實施社區服務刑處罰。社區服務刑是對輕微犯罪案件的一種處罰,相比短期監禁具有社會效果好和管理成本低的優勢。發達國家對微腐敗官員的處罰一般是實施社區服務刑。在英國,社區服務刑作為緩刑的執行內容。輕微腐敗的官員不僅要接受最短40個小時,最長可達240小時的社區公益服務,而且還要受到有關部門的監督或公眾的監控。法國的刑法典對于附公共利益勞動義務的緩刑,需要從事40小時至240小時的公益勞動[14]。從某種意義上說,受過社會服務刑處罰的官員一方面失去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另一方面還顏面盡失??梢?,社區服務刑是對腐敗官員在心理或人格上的處罰,對于違反廉潔紀律的官員具有巨大的震懾作用。從實際來看,社區服務刑的運用對建設廉潔政府和營造良好的廉政環境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

三、境外精細化社會管理對我國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的啟示

進入新時代新征程,黨要帶領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只要存在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斗爭就一刻不能停,必須永遠吹響沖鋒號”“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為此,我們可以借鑒境外國家和地區精細化管理的反腐敗斗爭經驗,推動我國反腐敗斗爭不斷走向深入。

(一)完善社會誠信檔案,讓腐敗官員難以承受腐敗的代價

建立科學而完善的社會誠信體系,是預防官員貪污腐敗的第一關口。鑒于境外國家和地區廉政建設的經驗,我國要鞏固反腐敗斗爭的成果,就務必要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體系。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社會誠信建設。他指出:“對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既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又要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盵15]毫無疑問,完善社會誠信系統既有社會道德建設的意義,也有預防官員腐敗的實際價值。事實上,社會誠信不僅是現代社會進行合理運轉的必要規則,而且與國家反腐敗斗爭也有異曲同工之處。新時代的反腐敗斗爭,如果我們構建了精細化的社會信用體系,將黨員干部的住房、汽車、證券、存款、稅收、出入境、法院判決、社會治安處罰、工商登記以及公用事業繳費等信用信息歸集共享,那么,就可以大大減少腐敗行為發生的可能性。這是因為有關機構或公民可以通過檔案查詢系統查到黨員干部的不實申報。目前,我國的誠信系統已經初步建立,不少地方已經建立行賄的“黑名單制度”,有效遏制了腐敗行為的產生。實踐證明,通過完善社會誠信系統遏制腐敗,一方面需要把領導干部的輕微腐敗列入誠信檔案系統;另一方面,需要各級黨政機關善于利用社會誠信系統了解和考察干部。只要加大黨員干部的腐敗成本或社會生存的壓力,必然會大大消除黨員干部腐敗的動因。

(二)扎緊權力的籠子,徹底杜絕權力與利益交換的可能性

公職人員執掌權力,都存在腐敗的可能性。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才能保障權力的正確行使。規范權力的運行,需要有明晰的權力清單和嚴格的工作程序,需要有效防止公職人員無原則地使用自由裁量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開展的反腐敗斗爭雖然非常嚴厲,但仍然存在“不收斂,不收手”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權力的籠子還存在“制度漏洞”。要把權力有效關進制度的籠子,第一,建立和完善每個公職崗位的權力清單制度。根據每個崗位不同的職責內容,劃定不同層級的權力運行邊界,分類明晰每一項財權、事權,對確定編入清單的權力,編制權力目錄,有效防止權力“越位”和“濫用”,保障公權規范運行和高效運行。第二,建立和健全各類資金在規范程序的制度中運行。加強資金運行保障機制,對涉及到資金項目的使用權,要登記在案,并建立資金運行網上監督體系。比如扶貧資金的使用權,要體現行使權力的主體以及每筆資金最終流向,通過這種“痕跡管理”,確保有跡可查,避免公共資金被挪用以及事后責任的推諉。第三,建立和健全資金流轉的智能化的網絡系統。我國已經實行了金融實名制、公務卡和商業預付卡制等措施,未來還要推動銀行之間的網絡信息互通,強化銀行在搜集、分析、監控和舉報非法資金流動的義務,即通過加強銀行的監管資金和控制現金使用的職能,對異常巨額資金流動建立網絡預警功能,從而對異動資金進行及時、有效監管。

(三)強化社會的全面監督,以真實有效的民主機制遏制腐敗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100周年的講話中指出,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過程民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人民監督,其中,有群眾監督、媒體監督和社會組織等方面的監督。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對”中就提出民主監督政府與預防腐敗的論斷。借鑒現代政治文明的經驗和我國人民民主的發展要求,通過健全社會民主機制奪取反腐敗斗爭的最后勝利,關鍵要做好四個方面工作。第一,提高全民預防腐敗的意識。多渠道開展反腐宣傳,借助反腐卡通畫、影視作品和網絡視頻等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倡導公平的價值理念和以貪為恥的公民自覺,提高社會各方對反腐的思想認識,讓反腐“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理念深入人心,營造對腐敗行為的“零容忍”社會氛圍。第二,開辟群眾監督的信息渠道。黨政機關依托互聯網等現代化技術平臺,建立統一的政務黨務信息數據庫,主動公開群眾關注的信息,特別是涉及到干部人事、政府采購、財政稅收以及資金審批等重要的信息,要向社會公開。若暫時屬于機密不能公開的,也應在規定年限后對社會公開,確保社會各方有效監督。第三,完善群眾監督的保障制度。通過網站、報紙等媒體公布腐敗舉報投訴電話和設立公務員舉報網站,鼓勵公職人員內部舉報和公眾舉報,確保投訴的暢通。事后應建立反饋制度,規定相關部門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給予舉報者反饋,做到有訴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并依法保護投訴者合法權益和保障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參考文獻:

[1]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M].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154.

[2]楊舒怡.國際反腐面面觀:德國行賄大案倒逼反腐改革[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4-06-06(4).

[3]姜波.墨西哥教師工會與政黨存在權錢交易 貪腐案震驚全國[EB/OL].(2014-06-17)[2022-09-20]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617/c1002-25156622.html.

[4]李秋芳,孫壯志.反腐敗體制機制國際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5]祈一平.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腐敗治理[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6:159.

[6]中央紀委監察部教材編審委員會審定.國(境)外廉政建設與反腐敗考察研究[M].北京:方正出版社,2007:5-22.

[7]顏樂.從瑞典當官不易想到的[N].檢察日報,2020-03-24(8).

[8]本報特約評論員.內部“線人”制度讓安全生產監管更有力[N].北京青年報,2020-06-05(2).

[9]清暉.澳大利亞所有采購都在網上實施[EB/OL].(2015-03-04)[2022-09-22]https://www.caigou2003.com/gj/gwzf/2015-03-04/30492.html.

[10]熊光清.官商勾結治理的域外經驗[J].人民論壇,2015(7):34-36.

[11]李海霞.瑞士不再為外國人賬戶保密 或為追逃貪官提供便利[EB/OL].(2014-05-08)[2022-09-25]http://finance.people.com.cn/money/n/2014/0508/c42877-24989532.html.

[12]陳肖盈.日本平臺經濟領域競爭環境整頓的經驗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22(1):47-57.

[13]戰磊.”貪污罪犯數據庫“背后的反腐[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4-12-25(13).

[14]楊鳳寧,李東軍.國外社區服務刑的運用及其借鑒[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3):10.

[1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133.

責任編輯:周育平

猜你喜歡
經驗借鑒精細化管理
國外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經驗借鑒及啟示
國外舞劇檔案管理的經驗借鑒分析
淺談現代企業實行精細化財務管理的路徑
房地產開發項目精細化管理研究
中外供給側改革的比較與啟示
基于精細化管理視角,強化高職院校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
推行細節管理方法 提高綜合管理水平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精細化淺析
對西方節日在中國青年人群中盛行現象的思考
綠色稅收體系構建經驗借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