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人的批判,都只是在證明自己正確

2023-12-22 01:46動機在杭州
今日文摘 2023年24期
關鍵詞:議題心理學框架

動機在杭州

我參加了一個朋友的讀書會,跟里面的人熟悉了起來,經常一起大放厥詞。

有一次,朋友感慨說:“我學心理學這么多年,最大的感悟是,心理學是沒有用的……”

他還想往下說,馬上有人接著說:“那我覺得心理學還是很有用的,比如可以讓網站的設計更吸引人,讓產品變得更有趣……”

旁邊的人接著說:“對對,我們做培訓,和人打交道,也需要了解很多心理學知識呢……”

話題很快就轉到了心理學如何有用上,大家討論得很熱烈,沒人記得朋友為什么想說心理學沒用了。

心理學有沒有用當然是另一個話題了,這種對話形式卻經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聽起來,談話的人像是在回應對方——畢竟他也是在討論“心理學有沒有用”。但其實,他發起了一個新的話題。話題從“為什么心理學沒用”變成了“心理學怎么有用”。后一個話題是他所熟悉的,他期待別人來回應他。

為什么我們不愿意回應別人,卻愿意開辟新話題?我覺得,這里面也有一些焦慮在。對那個覺得“心理學有用”的人,“心理學沒用”是一種新的東西。它會挑戰我們原有的認知,所以我們會本能地把它當作一種威脅。對議題的修改也許就是為了應對這種焦慮。這種修改是很微妙的,有時候我們甚至不一定能察覺到它??墒?,如果每次都把新的議題變成我們所熟悉的舊議題,對話就會變成自說自話,表達也會變成自我重復。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為什么一個學心理學多年的人會覺得心理學沒有用呢?他是真這么認為,還是只想發牢騷?什么讓他這么想呢?如果心理學沒有用,那他覺得什么有用呢?

學心理學這么多年,我越來越覺得,傾聽是一件很難的事。它需要你把自己的東西放下,才能真的聽到對方怎么說。

中午在餐廳吃飯,我聽到旁邊一對夫妻的對話。

妻子:“這幾天沒睡好?!?/p>

丈夫:“這幾天天熱,人就是容易早醒?!?/p>

妻子:“我有點擔心女兒上托兒所能不能適應?!?/p>

丈夫:“小孩子嘛,可不都這樣。過一段就好了?!?/p>

妻子沉默了。

這是一段很平常的對話。妻子一直想跟丈夫說,她覺得生活的某些方面出了問題,而丈夫一直在強調“一切正?!?,進而關閉了對話的通道。也許對丈夫來說,妻子的焦慮也是一種新的經驗(也許不新了)。他一直在努力把這些新的經驗納入到自己原有的認知框架里。他沒來得及聽妻子說什么,卻急著給妻子提供一些解釋。如果這時候妻子告訴丈夫,“你沒聽我說話”,丈夫也許會不理解,甚至會反駁說:“哪里啊,我不是一直在安慰嗎?”

批判也需要好奇和理解。而大部分人所做的,其實不是批判,只是努力證明自己原有的想法如何正確罷了。畢竟對很多人來說,證明自己正確,要遠比了解新東西重要得多。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阿里云“教父”王堅博士的訪談,里面有一句話,他說:“大部分的人知識結構是不變的,不自覺地把所有新的東西都納入到原有的框架中,因為那樣不痛苦。而我呢,我一直在打破自己的知識框架,不斷演進?!?/p>

其實知識演進如此,技能學習如此,對人的接近和了解同樣如此。只有你愿意放下自己的東西,你才有機會吸收和接納新的東西。這也像死去和重生,我們的思想,就在這樣解體、重構的過程中,不斷進化。

(毛妍妍薦自《視野》)

猜你喜歡
議題心理學框架
框架
例談群文閱讀中議題的確定
廣義框架的不相交性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科學議題歡迎君子之爭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WTO框架下
一種基于OpenStack的云應用開發框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