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茶葉生產比較優勢及區域變動趨勢研究

2023-12-22 12:50張錫順毛昭慶
茶葉通訊 2023年4期
關鍵詞:區位省份云南

王 奕,楊 妍,張錫順,毛昭慶,袁 媛,杜 剛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 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茶葉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近年來,中國的茶葉產業發展迅速,全國茶葉種植面積從建國初期的154 670 hm2增加到2020 年3 216 700 hm2,產量由4.1 萬t 增加到293.18 萬t,產業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一[1]。茶葉產業已成為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中國茶葉產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等廣泛區域,涉及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和南部四大經濟區劃,而各經濟區域間的生態條件、產業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茶葉產業發展水平相對不均衡??茖W分析我國各經濟區劃內茶葉種植的比較優勢,對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特色區域經濟建設,促進區域均衡、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進一步優化茶葉種植空間布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茶農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

近年來,楊芳琴等[2]、許詠梅等[3]、沈童菲等[4]多位學者基于不同視角的國際競爭力和茶葉生產潛力變化分析與評價等對茶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及茶葉生產影響進行了研究;吳海中等[5]對安徽茶區生產比較優勢和空間差異進行了對比分析;許鈺莎等[6]、周林榮等[7]分別對四川與貴州等省域層面的茶葉生產比較優勢展開了分析;肖智等[8,9]對我國2009—2014 年各省域內茶葉產業及長江經濟茶區茶葉生產的區域變遷特征和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李鋒等[10]運用綜合比較優勢指數法以及灰色關聯法分析了2009—2015 年各省茶葉生產優勢和影響因素;姜友雪等[11]從時序上和區位上分析了我國茶產業的變動情況、集聚特征與發展階段特征。

本文基于2010—2020 年我國茶葉主產區關鍵指標,分析我國茶葉生產比較優勢和區域變動態勢,對進一步探析經濟區域內資源配置效率,加快茶葉產業與其他產業要素的跨界配置、推進茶葉產業生產布局向優勢區域轉移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1 數據來源與研究區域

1.1 數據來源

基礎數據主要來自2010—2021 年《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農村統計年鑒》。所引用的數據主要包括全國及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等18 個主產區茶產業的各項指標;茶葉產值數據來源于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1.2 研究區域

目前我國對各產茶區的自然區劃主要是根據茶樹種植的適宜性進行的,一級茶區分為淮北茶區、江北茶區、江南茶區、嶺南茶區和西南茶區。但隨著各茶葉種植區布局西移,茶葉生產已經具有了地理聚集的特征[9]。本文按照我國經濟區域劃分標準,將18 個主要產茶省份分為東部、西部及中部進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采用區位熵、綜合比較優勢指數和生產集中度指數等三種研究方法[12]。

2.1 區位熵

區位熵LQ(Local Quotient)通常用于衡量某一區域要素的空間分布情況,可用區位熵來判斷各經濟區域茶葉生產的空間分布與聚集程度。計算公式為:

式中:qij和qi分別表示j地區茶葉產值和全國茶葉總產值,qj和q分別表示j地區的農業產值和全國農業總產值。當LQij>1,表示該地區的茶葉產業具有相對優勢,產品除滿足本區域外還具有輸出能力;反之說明茶葉產業聚集程度較低。

2.2 綜合比較優勢指數

綜合優勢指數CAI(Comprehensive Advantage Indx)是科技、市場、社會需求等信息的綜合反應,用于衡量一個地區特指農作物的單產比較優勢與規模比較優勢的綜合指標。CAI 值越大,一個地區特指農作物生產優勢越明顯。效率優勢指數EAI(Efficiency Advantage Index)反映一個地區特指農作物的生產效率相對優勢。EAI值越小,表明該農作物生產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生產效率劣勢越明顯。規模優勢指數SAI(Scale Advantage Index)反映某特指農作物在一個地區農業生產的規模優勢狀況。SAI 值越大,表明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優勢越明顯。綜合優勢指數是效率優勢和規模優勢指數乘積的幾何平均數,計算公式為:

式中APi表示i地區茶葉的單產,AP表示同期全國茶葉平均單產。

式中,SAIij為規模優勢指數;PSi為i區域茶葉的種植面積;GSi為i區域所有農作物的種植面積;PS為全國茶葉的種植面積;GS為全國所有作物的種植面積。

式中:CAIi為i區域茶葉綜合優勢指數;CAIi>1,表明i區域茶葉具有綜合優勢。該指數越大,綜合優勢越明顯。

2.3 生產集中度指數

生產集中度指數PCI(Production Concentration Index)是指某地區某時期茶葉產量占同期全國茶葉總產量的比重[10],可以反映出茶葉產量的區域布局情況。計算公式為:

式中:Ti為i區域特定年份茶葉產量;∑Ti為特定年份全國茶葉總產量。PCIi值越大,表示占全國茶葉總產量的份額越重。

3 結果與分析

3.1 區位熵(LQ)

由表1 結果可知,2010 年茶葉生產高度集中的省份是浙江和湖南,此外LQ大于1 的省份分別是山東、湖北、云南、河南和四川;從經濟區域來看,中部地區聚集程度較高。到2015年,東部地區的福建、中部地區的安徽和西部地區的陜西、貴州區位熵由劣勢變成優勢,其中貴州與福建增長幅度最大,分列第一和第三;四川和云南的區位熵優勢明顯加大,而山東及湖南由優勢變成了劣勢;呈現茶葉產業集中度逐步向西部轉移?!笆濉逼陂g,各茶葉生產省份雖有小幅度增減,但基本趨于穩定。2020年較2015 年,東部地區除廣東和海南外的省份區位熵變小,但中部地區除河南外其他省份區位熵均上升,西部地區除廣西和重慶外的其他省份區位熵均有所降低;從經濟區域來看,西部地區仍然是第一。年份間比較,由于東部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茶葉生產聚集度減弱。

表1 經濟區域茶葉生產區位熵變動情況Table 1 Changes in regional entropy of tea production in economic regions

3.2 綜合比較優勢

3.2.1 生產效率比較優勢指數(EAI)

根據計算結果進行簡單排序,可將其分為四個層級(表2)?!笆濉逼陂g,EAI 值沒有2.0 以上的,1.5 ~ 2.0 區間的有福建、廣東、浙江和湖南;而“十三五”期間,福建的EAI值大于2.0,1.5 ~ 2.0 區間的僅有廣東,其他大部分省份集中在0.3 ~ 1.0 和1.0 ~ 1.5。浙江的效率比較優勢逐年下降,2018 年開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西部地區的云南年份間比較略有增減,但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三大經濟區域年間比較,中部與西部地區生產效率比較優勢相對穩定,而東部地區逐漸減少。主要原因是近年來東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第三產業,一產比重逐漸下降。

表2 經濟區域茶葉生產效率比較優勢指數Table 2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tea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economic regions

3.2.2 生產規模比較優勢指數(SAI)

計算結果分為五個層級(表3)。各主要產茶省份年度間SAI 較為穩定;生產省份間,東部地區的浙江、福建和西部地區的貴州、云南四省SAI 極為明顯。2015 年以來,浙江、福建、云南生產規?;痉€定;貴州省抓住了“東茶西移”機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茶葉產業規模出現飛速增長。東部地區的江蘇、山東、廣東、海南,中部地區的河南,西部地區的甘肅、廣西、重慶等受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茶葉種植面積出現縮減。

表3 經濟區域茶葉生產規模比較優勢指數Table 3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tea production scale in economic regions

3.2.3 綜合比較優勢指數(CAI)

根據18 個主產省份計算結果進行簡單平均后得出三個經濟區域的綜合優勢指數。由表4與圖1 可見,東部地區雖然茶葉生產在全國仍具有綜合比較優勢,年間綜合優勢的省份保持不變。但總體來看,2017—2020 年東部地區的浙江、福建綜合比較優勢逐年下降;中部地區平穩發展,綜合比較優勢與全國水平基本持平,安徽由優勢變成了劣勢;西部地區茶葉生產綜合優勢穩步提高,具有綜合比較優勢的9 個省份中4 個省份在西部地區,其中貴州的綜合優勢在比較年間穩步上升。

表4 經濟區域茶葉綜合比較優勢指數Table 4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tea in economic regions

圖1 產茶經濟區域茶葉綜合比較優勢指數Figure 1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tea leaves in tea producing economic regions

3.3 生產集中度

計算結果(表5)顯示,云南、福建、湖北、四川4 個省份的集中度多年來一直位列前四;2016—2020 年,福建和云南交錯位列一、二名。2015 年前浙江排在全國第五位,2016 年集中度開始下降,到2020 年排名第七位,而貴州由第9 上升到第六,其他省份集中度基本穩定。從經濟區域來看,近10 年(2010—2020 年)來,茶葉生產集中度由東部地區逐漸向西部地區遷移。究其原因,東部地區主要由于土地增值與勞動力成本增加導致。

表5 經濟區域主要省份茶葉生產集中度變動情況Table 5 Changes in tea production concentration in major provinces in the economic region

3.4 區域變動趨勢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近20 年來全國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5.56%和7.55%。到2020 年,全國茶園種植面積前5 的省份為云南(493 500 hm2)、貴州(476 400 hm2)、四川(396 400 hm2)、湖北(358 400 hm2)和福建(223 900 hm2);可采摘面積超過300 000 hm2的有云南、貴州和四川;貴州的種植面積增加最大,與2010 年相比增加了309 200 hm2,年平均增加達11.04%,四川、湖北、云南增加數位分列第二、第三和第四位;茶葉產量前五的省份為云南(46.32 萬t)、福建(46.14 萬t)、湖北(36.08 萬t)、四川(34.42萬t)和湖南(25 萬t),其中,云南年產量增加最快,增幅高達55.25%。

從三個產茶經濟區域來看,東、中、西部地區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絕對值均呈小幅度上升的趨勢;年間比較,東部地區相對值逐年下降、中部地區基本穩定、西部地區持續上升。

4 結論

通過對比分析18 個主要產茶省份2010—2020 年的區位熵、綜合比較優勢和生產集中度指數,結果顯示:西部地區貴州的區位熵遠高于其他省份,陜西、云南和四川的區位熵優勢也較明顯。全國茶葉生產綜合比較優勢分布格局變化不大;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云南等6 省具有一定的生產效率競爭優勢;茶葉生產集中度排名除浙江和貴州交替以外,其他省份基本穩定;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陜西、四川、貴州及云南等10 個省份規模優勢明顯??傮w來看,浙江、福建、湖北、貴州、云南茶葉產業綜合競爭優勢較強。從區域看,茶葉生產集聚區由東部地區逐漸向外轉移,中部和西部地區已成為我國茶葉生產優勢產區。

隨著市場對茶葉消費需求的日益增加,茶葉已成為各產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產業。各生產區要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科技創新,大力推廣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加強品牌培育,增強茶葉產業競爭力,推進茶葉產業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區位省份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發現
云南邀您來“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選擇
鄭州:緊抓區位優勢 未來發展可期
誰說小龍蝦不賺錢?跨越四省份,暴走萬里路,只為尋找最會養蝦的您
一圖讀懂云南兩新黨建
連鎖餐飲企業區位選擇
連鎖餐飲企業區位選擇
蒙元京畿區位論
地理區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