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教學法對教學效果影響的實驗研究

2023-12-25 03:18李潔魯志博?石磊?余達?楊愛欣?劉婧煒
教育研討 2023年4期
關鍵詞:實驗研究教學法

李潔 魯志博?石磊?余達?楊愛欣?劉婧煒

摘 要|教學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支架。本研究以北京某民辦高校2個教學班91名學生作為被試,采用實驗法探討了傳統教學法和功能結構式教學法對大學生英語語法學習教學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教學法對教學效果存在顯著差異。功能結構式教學法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體驗和學習能力三方面有積極效果。

關鍵詞|教學法;民辦高校學生;實驗研究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法是完成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教學法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1]。根據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內容的建構和學生參與情況可分為傳統式教學法和功能結構式教學法兩種。

傳統式教學法是指教師把內容按照章節,通過講授、板書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灌輸給學生[2]。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材料”信息,但是“工具”較少,學生的參與度低,學習相對被動、枯燥。而功能結構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工具”為載體,從學生需要為出發點去掌握相應的工具,讓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框架的建構。該教學模式將應用的需要分成模塊,每一個模塊內再分成小單元,單元之間構成完整模塊,模塊與模塊構成能力。相比傳統教學法,學生接受的信息輸入較少,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實踐,學生的參與度高,學習更加主動。

教學效果是教學活動中學生獲得的學習結果,該結果與教學目標密切相關。因此教學效果應該包括學生知識學習的成果、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體驗和對于學習的自我效能感三方面內容。

民辦高校學生相比于公辦高校學生在學習動機、學習環境和學習能力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3],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更加集中探討不同教學法對于公辦高校學生教學效果的影響,而民辦高校學生應該采用何種教學法還有待研究。并且對于教學效果的評估,大多數研究者主要關注學生在知識成果方面所產生的差異,較少考慮到學生學習體驗和學習態度也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4]。

因此,本研究采用傳統教學法和功能結構式教學法,通過實驗研究的方法,探討不同教學法對民辦高校學生教學效果的影響,為有效促進民辦高校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抽取北京某民辦高校大二年級2個教學班為被試班級,隨機制定對照組(45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29人)和實驗組(46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29人)。兩組被試在前測中測試成績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2.2 研究工具

2.2.1 教學材料

大學生英語語法。

2.2.2 語法測評試卷

語法測評前后測試卷由專業英語教師抽取英語語法題庫試題編制而成,在正式施策之前,均進行小規模前測,確保題目的有效性和前后測試卷難度、區分度的一致性。

2.2.3 學習體驗問卷

學習體驗問卷由黃娟(2016)編制,共有14道題目,其中積極體驗和消極體驗各7道題目。該問卷采用5點計分,積極體驗正向計分,消極體驗反向計分,總分越高表明對于課堂滿意度越高。該問卷的α系數為0.86,結構效度和效標效度均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在本研究中,該問卷的α系數為0.88。

2.2.4 英語學習態度問卷

英語學習態度問卷由程幼強和張嵐(2011)編制,共有13道題目,包括對教師評價、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與自信三個維度。問卷采用5點計分,得分越高表明越愿意學習英語。該問卷的α系數為0.924,結構效度和效標效度均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5]。在本研究中,該問卷的α系數為0.94。

2.3 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單因素被試間設計。自變量為教學法(傳統教學法和功能結構式教學法),因變量為教學效果(英語語法能力測評得分情況),其中英語語法能力和英語學習態度由得分變化值(后測得分-前測得分)確定,學習體驗由后測得分確定。無關變量主要采用平衡法和恒定法加以控制,選取男女比例、學習態度、紀律等比較接近的班級作為實驗班級,2個組的教學教師由具有相同教齡和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授課,授課教師與班級隨機抽簽決定,并要求教學課時、教學內容、教學場地和教學時間等基本一致。

2.4 研究程序

為了保障正常教學,該研究于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第3周至12周(共10周)完成。具體程序為:(1)在正式開始實驗前,對學生英語語法能力和英語學習態度進行測量,作為實驗前測記錄;(2)正式實驗時,對照組按照傳統教學法進行授課,實驗組按照參與式教學法進行授課,每班兩位觀察實驗員對教師教學過程進行觀察記錄;(3)10周后,實驗結束,再次測量學生的英語語法能力和英語學習態度,并對學生的學習體驗進行測量;(4)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5 數據處理

實驗數據使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3 研究結果

3.1 兩種教學法的比較

對兩個班級觀察實驗員的記錄進行比較研究可以發現,兩種教學法存在明顯的差異,體現在教師內容建構、教學時間、教學提問、教學非語言信息等方面。在教學內容和時間方面,使用傳統式教學法的教師按照教材章節順序授課,幾乎全程都在講授或者完成相應的練習,但是使用功能結構式教學法的教師將內容依據學生需要獲得的能力設計成“工具”模塊,每一個模塊再細分小單元,課堂也分成“221”,即20%的時間用于講授,20%的時間用于師生探討,還有10%的時間用于學生分享交流。在教學提問方面,傳統教學法多采用封閉式提問,而功能結構式教學法多采用開放式提問,促進學生對語法的漢英比較思考。在教學非語言信息方面,傳統教學法教師表情相對嚴肅,對學生問題的正確與否進行肯定與批評,而功能結構式教學法教師表情溫和,對學生的思考給予較多的肯定。

3.2 實驗前兩組被試對英語語法能力水平和英語學習態度比較

采用t檢驗對實驗前兩組學生英語語法能力水平和英語學習態度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前兩組學生在英語語法能力水平和英語學習態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3.3 實驗前后英語語法能力水平比較

采用t檢驗對兩組被試實驗前后英語語法能力進行比較,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兩組被試在英語語法能力方面前后測均存在顯著差異。

3.4 實驗前后英語學習態度比較

采用t檢驗對兩組被試實驗前后英語學習態度進行比較,結果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兩組被試在英語學習態度方面,實驗組存在顯著差異,對照組不存在顯著差異。

3.5 實驗前后教學效果的比較

為比較兩種教學法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對英語語法能力水平和英語學習態度的變化值(后測得分-前測得分)進行t檢驗分析,對學習體驗的差異值進行t檢驗分析,結果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兩組被試在英語語法能力水平、英語學習態度和學習體驗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

4 討論

不同教學模式下實驗前后英語語法能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的比較結果說明,無論是傳統教學法還是功能結構式教學法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這說明當學生投入學習時,無論是何種教學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但是傳統教學法對于學習態度的影響較小,而功能結構式教學法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態度,這可能說明學習態度的提高不僅與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關,當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體驗到進步時,學習的態度也會有所改善,這也與學生能否體驗到學習進步與自身參與相關聯。

教學效果的比較結果表明教學法對教學效果有決定性的影響。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對比研究發現,功能結構式教學法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態度和學習體驗的影響都顯著高于傳統教學法。這可能與民辦高校學生的學習動機有關。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效果為目標的功能結構式教學法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但是英語語法教學作為通識教育的一部分,在推廣到專業課程的學習中還需要更多的實驗研究。

5 結論

(1)采用不同的教學法,實驗前后英語語法能力存在顯著差異。

(2)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前后學習態度不存在顯著差異;采用功能結構式教學法,實驗前后學習態度有顯著差異。

(3)傳統教學法和功能結構式教學法在英語語法能力提升、學習態度提升和學習體驗改變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1]馬惠霞,林琳,蘇世將.不同教學方法激發與調節大學生學業情緒的教育實驗[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0,26(4):384-389.

[2]鄧常青,王衛紅,湯華清,等.靜脈輸液操作兩種不同教學方法的效果比較[J].護士進修雜志,2006(7):641-642.

[3]呂長超,周粉莉,張敏榮.公辦與民辦高校大學生壓力、應對方式和自尊的比較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3):297-299.

[4]劉志雄,陳躍平.不同教學法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研究與分析[J].中外醫究,2010,8(24):67-68.

[5]程幼強,張嵐.大學生英語學習態度問卷的編制及其信效度分析[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18(3):41-48.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Li jie Lu Zhibo Shi Lei Yu Da Yang Aixin Liu Jingwei

Gengdan Institut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Abstract: Teaching methodology is the important framework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is study, using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function-structural teaching methods on the learning outcomes of English grammar for 91 students from two classes at a private university in Beij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etween different methods. The function-structural teaching method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students’ attitudes,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learning abilities.

Key words: Teaching method; Students from private universities; Experimental study

猜你喜歡
實驗研究教學法
實施“六步教學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
高中數學實踐教學法的創新策略探討
合唱教學法之合唱訓練中的“和”與“合”
足球選項課采用發展性評價實驗
詞塊教學法對高職學生英語寫作影響的實驗研究
PBL教學法在中醫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開放引導式閱讀教學法描述
“假弱”教學法你用了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