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獻計量學視角下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現狀分析

2023-12-25 08:59杜朝東郭宇亮王福軍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論文職業研究

杜朝東,宋 鴻,郭宇亮,王福軍

(遵義醫科大學a.圖書館;b.研究生學院;c.組織部;d.學報編輯部;貴州 遵義 563006)

職業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就業創業創新、推動中國制造和服務上水平的重要基礎,具有與普通教育一樣的重要地位,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1]。隨著我國新職業教育法的問世,職普同重、升學與就業并重,以及“中-高-本-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的構建,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的熱點和“十四五”時期的核心主題。特別是在2021年4 月12 日至13 日的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分別對職業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為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

為進一步揭示我國職業教育研究(以下簡稱“該研究”)的演進軌跡、趨勢、熱點、主題,文章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以“職業教育”或“實業教育”為關鍵詞,采取“精確檢索”方式在中國知網中文數據庫中進行篇名檢索,檢索年份為2010-2022 年(截至2022年5 月20 日)。同時,利用Excel 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

1 論文發表情況

如圖1 所示,2010 年以來,該研究共發表論文38662 篇,為保證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剔除會議通知、廣告和書評后,實際發表有效論文36763 篇。其中,2015 年是該研究發表論文最多的一年,共3393 篇(9.23%),然后是2014 年、2016 年和2011 年,分別發表研究論文3354篇(9.12%)、3213篇(8.74%)和3084 篇(8.39%)。另外,2022 年該研究僅發表666篇研究論文,這主要是受統計時間限制所致。

圖1 2010 年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研究論文年度增長情況

通過文獻回溯發現:(1)國外職業教育始于18世紀的歐洲,我國職業教育始于清末制定的“癸卯學制”,亦稱“實業教育”。1866 年福州馬尾船政學堂是我國職業學校的“雛形”。(2)黃炎培于1917 年創辦《職業教育》雜志,并將“實業教育”更名為“職業教育”。該刊于1937 年???,共刊載職業教育相關論文366 篇,為我國早期職業教育理論的研究作出了積極貢獻。(3)刊載于1917 年6 月《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上的《編輯記述:內附莊君澤宣譯職業教育案》是我國有關職業教育最早的期刊文獻。(4)1922 年中華民國政府頒布“壬戌學制”,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制度正式登上歷史舞臺。表明我國職業教育的作用與地位需要通過立法的形式來確定[2-4]。(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盡管中等技術教育取代了舊職業教育,技工學校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一時期,有關教育的文獻研究鮮有報道。(6)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職業教育研究論文數量逐年上升,如梁忠義的《日本高中注重職業教育的趨向》(《吉林師大學報》1978 年第4 期)等研究論文,其研究內容主要是借鑒、學習歐美以及日本的職業教育。(7)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對成人或職工高校開展職業教育的理論進行探討,如王鳳和的《淺談成人高校發展職業教育問題》(《中國成人教育》1995 年第2 期)、丁銳的《法國高校成人高等職業教育的新發展》(《煤炭高等教育》1995 年第4 期)等。(8)1999-2004 年,隨著我國普通本科院校的擴招,中等職業教育急劇萎縮,這一時期職業教育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高等職業教育、??茖哟蔚穆殬I教育研究,特別是中職與高職、職業教育與普通成人教育銜接等問題的研究,如郭靜的《北京高校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對策和實訓基地建設研究》(《教育科學研究》1999 年第4 期)、沈振平等人的《淺談普通高校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路》(《職業教育》2000 年第1 期)等。(9)2005-2009年職業教育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對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和教育集團化辦學形式的探索,也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一個新變點或拐點,如王明倫等人的《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構想——以常州大學城為例》(《職業技術教育》2005 年第19 期)等[5]。

2 論文引用情況

如圖2 所示,該研究共有24644 篇論文被引用149299 次,被引用論文占該研究論文總數的67.03%,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4.06 次。其中,(1)2014年是被引用文獻最多一年,共2355篇(9.56%),然后是2015 年、2011 年和2010 年,分別被引用2333篇(9.47%)、2323 篇(9.43%)和2291 篇(9.30%)。(2)2010 年是該研究論文被引頻次最多的一年,有16893 次(11.31%),然后是2011 年、2014 年和2016年,分別被引用16514 次(11.06%)、15317 次(10.26%)和14093 次(9.44%)。

圖2 2010 年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研究論文年度被引用情況

如表1 所示,從該研究的論文被引頻次上看,被引用1-10 次的論文篇數和被引用次數最多,即為21365 篇(86.69%)和68374 次(45.80%)。按照文獻的集中與分散定律,我們不難發現:被引用1-6 次是該研究論文的低頻引用區域,18740 篇(76.04%)和46596 次(31.21%);被引用7-20 次是該研究論文的中頻引用區域,4725 篇(19.17%)和52004 次(34.83%);被引用21 次及以上則是該研究論文的高頻引用區域,1179 篇(4.78%)和50699 次(33.96%)。這較好地體現了“低頻引用區域研究論文數量多,被引頻次低;高頻引用區域研究論文數量少,被引頻次高”的文獻利用特征。

表1 2010 年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研究論文被引用情況

3 研究論文分布情況

3.1 研究主題

該研究的論文層次偏重于社會科學研究,其研究主題依次是職業教育27762 篇(75.54%)、高等職業教育11577 篇(31.50%)、中等職業教育4308 篇(11.72%)、校企合作2995 篇(8.15%)、現代職業教育2830 篇(7.70%)、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1368 篇(3.72%)、產教融合1094 篇(2.98%)、農村職業教育1025 篇(2.79%),以及德國職業教育524 篇(1.43%)和澳大利亞職業教育439 篇(1.19%)。

3.2 研究學科及主要研究熱點內容

該研究的學科門類主要集中于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含圖書情報檔案)、法學、基礎醫學、語言學、軍事、計算機、社會、新聞傳播,分別載文35692 篇、1225 篇、800 篇、443 篇、436 篇、409 篇、213 篇、208篇、195 篇和167 篇。

該研究的主要內容是:(1)職業教育基本問題研究,包括職業教育發展、改革教學、課程體系建設等內容。(2)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革新研究,特別是“中職-高職-本科職業教育”一體化建設及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研究,如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現代學徒制等。(3)國外職業教育經驗借鑒研究。(4)職業教育標準與質量控制研究,特別是“1+X”證書制度下的職業教育研究。(5)農村職業教育,尤其是關于貧困地區、民族地區“三農”的職業教育。它對于新農村建設、鞏固鄉村振興成果、促進農村地區的就業與再就業、提高農民素質等具有重要作用[6,7]。(6)職業教育政策性研究。我國職業教育的作用與地位都是通過立法的形式來確定的,因此國家政策的導向是我國職業教育的標桿。

3.3 期刊分布

有2164 種刊物為該研究論文的發表提供載體,其中核心期刊載文11081 篇(30.15%),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載文2020 篇(5.50%)。載文前十位的刊物依次是《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職教論壇》《職業技術教育》《教育與職業》《職教通訊》《職業》《職業教育研究》《才智》《中國成人教育》和《教育教學論壇》,分別載文1949 篇(5.30%)、1915 篇(5.21%)、1807 篇(4.92%)、1436 篇(3.91%)、893 篇(2.43%)、768 篇(2.09%)、564 篇(1.53%)、496 篇(1.35%)、439 篇(1.19%)和429 篇(1.17%)。

3.4 作者機構分布

該研究論文的作者機構排名前十位的依次是天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江蘇理工學院、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分別發表了535篇、518 篇、423 篇、345 篇、292 篇、260 篇、229 篇、198篇、196 篇和193 篇研究論文。

4 作者與研究論文數量情況

通過統計,該研究論文第一作者23774 人。撰寫1-10 篇以及11 篇以上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為18586 人(75.89%)、3034 人(12.39%)、970 人(3.96%)、460 人(1.88%)、235 人(0.96%)、118 人(0.48%)、98 人(0.40%)、62 人(0.25%)、46 人(0.19%)、24 人(0.10%)以及141 人(0.58%),未標注作者575 篇(2.35%),以團體名義發表的論文142 篇(0.58%)。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最多的是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張?。?5 篇),然后是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的李玉靜、浙江工業大學的劉曉、天津大學的肖鳳翔、江蘇理工學院的臧志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的張祺午,分別發表了89 篇、62 篇、56篇、53 篇和50 篇研究論文。

在作者的合作方面,共有作者54774 名。其中,作者獨自完成的論文有23323 篇(63.46%),由2-5 位作者合作完成的論文分別為8919 篇(24.27%)、2718篇(7.40%)、628 篇(1.71%)和446 篇(1.21%),未標注作者的論文575 篇(1.56%),以團體名義發表的論文142 篇(0.39%)。平均每篇研究論文由1.49 位作者合作完成,作者合作率為56.11%。

5 高被引與高關注研究論文情況

文章以被引頻次≥110 次且關注≥6000 次為條件,對第一作者發表的研究論文進行篩選,結果有14篇入選(如表2 所示)。其中,(1)2011 年和2013 年是高被引與高關注研究論文最多的年份(各3 篇),然后是2010 年和2019 年各2 篇,2014 年、2016 年、2015 年和2017 年各1 篇。(2)姜大源是擁有高被引與高關注研究論文數量最多的作者(3 篇),然后是徐國慶2 篇,鄧成、范唯、和震、洪貞銀、李蕓達、劉萬霞、唐以志、周亞虹、朱成晨各1 篇。(3)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是高被引、高關注研究論文第一作者機構最多的單位(4 篇),然后是華東師范大學2 篇,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江蘇理工學院、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上海財經大學、天津大學和甘孜州職業技術學校各1 篇。(4)有10 種期刊為該研究高被引、高關注研究論文提供載體。在這些載體中既是北大核心又是CSSCI期刊的有7 種,僅為北大核心期刊的有2 種,普刊1種。(5)高被引、高關注研究論文中,《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教育研究》《中國高教研究》和《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貢獻最大(各2 篇),其次是《高等教育研究》《管理世界》《會計研究》《經濟研究》《職業技術教育》和《當代職業教育》各1 篇。(6)《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問題及其思考》《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構建中的關鍵問題》和《1+X證書制度:新時代職業教育制度設計的創新》是高被引、高關注研究論文中學術影響力較大的論文,被引頻次分別為425 次、418 次和394 次。(7)《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理性追問》《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再解讀》和《鄉村建設與農村教育:職業教育精準扶貧融合模式與鄉村振興戰略》是高被引與高關注研究論文中后續研究者比較青睞的論文,其下載量分別是11972 次、8268 次和8241 次。

表2 我國職業教育高被引與高關注研究論文一覽表

綜上所述,(1)盡管近年來該研究的論文數量略有下降,但是仍保持著4 位數的增長,這充分說明職業教育研究在我國方興未艾。(2)研究熱點層出不窮,已從最初的職業教育概念、基本問題,以及新學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研究,轉移到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現代職業教育等的研究,包括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中職-高職-本科”一體化教育、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以及現代學徒制、“1+X”證書評價等方面。(3)國外職業教育經驗與啟示,特別是德國職業教育的雙元制、英國職業資格框架制度、美國社區學院、澳大利亞學徒制、澳大利亞TAFE 學院等,仍將是我國職業教育的另一個熱點研究領域。(4)農村職業教育,特別是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一個重點研究領域。(5)職業教育政策性研究將會持續。(6)天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等,是該研究論文作者機構發表論文數量最多的單位。(7)該研究論文的學科主要集中于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8)《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職教論壇》《職業技術教育》等刊物,是發表該研究論文最多的載體。(9)作者合作率為56.11%,說明該研究有超過半數以上的論文是作者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的。(10)2011 年、2013 年、2010 年和2019 年是該研究高被引與高關注主要集中的年份,說明該研究這些年份發表的論文產生的學術影響力大,備受關注。

猜你喜歡
論文職業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職業寫作
我愛的職業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