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高等院校學報專業化轉型調查研究

2023-12-25 07:58汪文敏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辦刊專業化學報

汪文敏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5)

一、引言

高校學報專業化轉型問題是一個老話題,問題的提出緣于一九九〇年代高校學報發展過程中呈現的諸多困境,以及學術界對于高校學報作為學術期刊的諸多不滿而引發的,彼時期刊界和學界普遍認為綜合性的辦刊模式是造成高校學報質量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專業化轉型是方向。 但在之后的改革實踐中,對于高校學報要不要專業化轉型以及如何轉型的問題在高校學報界則存在很多爭議,不僅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校學報看法不一致,即使是同一層次、同一類型的高校學報看法也不盡相同。 比如,有人長期唱衰綜合性高校學報,以仲偉民、朱劍[1]為代表;有人并不認為綜合性就辦不出好學報,相反,在扶持中青年科研工作者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就感,以趙大良等[2]為代表;有人認為高校學報已固化為我國特有的期刊類型,單個學報專業化轉型并不能改變高校學報的整體特征,而且因為改革涉及的因素復雜,并不是每一家高校學報都能順利轉型,以尹吉玉[3]為代表。 對綜合性學報改革的建議:早期有仲偉民提出的“專業化、集團化和數字化”三種思路;劉京希提出的大專業或小綜合模式、專業性模式和專題性模式等三類;康敬奎提出的“高校學報在長時期內應走內涵式發展和特色化道路”[4]。近期有周俊、段艷文提出的專業化發展分步走路徑[5]。 進入新時期,國家提出科技強國戰略,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科技期刊的發展變化之快超乎了人們的反應,先進的辦刊理念和辦刊手段不斷出現,如集群化辦刊、開放獲取、預印本平臺出版、融媒體出版、數字化出版等等,相比較而言,大多數高校學報改變的進程就復雜和困難得多。 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 科技部印發《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中宣發〔2021〕17 號)中明確提出:”著力解決內容同質化問題,支持現有學術期刊合理調整辦刊定位,鼓勵多學科綜合性學報向專業化期刊轉型”,但真正轉型的仍屬個例。

觀點紛爭的背后反映的是高校學報改革所呈現的極其復雜性。 面對同樣的問題,每所高校及其所屬的學報、辦刊的相關人,其利益訴求、價值取向、改革的動力機制以及實踐路徑有很大的不同,在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意愿強弱的權衡中存在很多不確性和不對等。 高校學報問題的討論亟需從各說各有理的困境中跳出來。 因為現實問題研究的角度是多元的,如果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發表觀點,就很難取得共識。

國內現有學報改革的相關研究或偏于宏觀層面理論闡釋、政策分析,或偏于對已成功轉型的個刊、刊群的經驗復盤,缺乏對置身于具體環境的個體學報轉型過程的關注,缺少對具體學報改革心路歷程的深描。 本文擬以高職高專成高院校學報(本文統稱為職業高等院校學報)為研究對象,通過網上調查、會議交流、電話溝通獲得相關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展示這一群體改革發展的基本樣態和共性特征,以嘗試對相關觀點做出驗證,為高校學報的改革提供新的材料和視角。 之所以選擇這一群體,是因為這一群體本身比較特殊,它體量不大,是部分業內同行眼里的“超生游擊隊”。 盡管“塔基理論”[6]論證了職業高等院校學報存在的合理性,但并不能使這類學報內部的矛盾自然地消解。 這個群體總體上仍屬于一個弱小的群體,而恰恰是這一弱小的群體中出現了一些專業化轉型比較成功的案例,探索他們轉型成功的規律可能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研究所涉關鍵詞的界定

(一)專業化

對產業部門而言,專業化是指一個企業或者一個行業在某個領域內專注于某個具體的業務領域,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服務提升,實現更高的利潤和市場占有率。 產業專業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對學術期刊來講,專業化是指期刊主要刊載某一個學科領域的學術論文,以聚集該學科領域具有共同的價值理念或興趣目標,并且遵循一定的行為規范的研究者形成學術共同體,實現有效的學術交流,進而促進學術發展和科技進步。 文獻[7]認為,衡量學術期刊專業化水平的主要依據是論文所屬學科的范圍。 同時,被國際典型數據庫收錄、獲得獎項、資金資助,也能夠體現期刊的專業化程度和學科建設水平。目前滿足這一標準的高校學報約占1257 種全部高校學報總數的1/4,綜合性學報所占比例遠高于專業性學報。

(二)專業化轉型

向專業化轉變的過程就是專業化轉型。 高校學報的“專業性”是與“綜合性”對應的相對性概念,專業性學報是相對于目前刊載多個獨立學科領域論文的綜合性學報而言的。 高水平的綜合性研究講究的是同一學科或者是不同學科對共同關心問題的協同研究,而不僅僅是“發表多學科文章”那樣簡單,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高水平的綜合性辦刊,可以認為是另外一種專業性辦刊的表現。例如,《學術月刊》的宗旨就是要以不輸于專業刊的學術水平辦綜合刊。 選擇專業性或綜合性辦刊與期刊的學術資源稟賦、平臺價值、學術聲望、編輯方針、辦刊策略等因素密切相關。 無論是專業性學術期刊,還是綜合性學術期刊,其落腳點都是為了凝聚學術共同體,傳播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因而兩者本身并非價值對立。 從一般意義上而言,專業性是終極目標。

(三)本研究所指的綜合性學報

本研究所指的綜合性學報僅限定在高職高專成高院校具備以下特征的綜合性學報,具備這些特征的表明有專業化轉型的必要。 學報涵蓋多個學科領域且相互獨立不成體系,問題意識較差,較難持續獲得優質稿源;辦刊過程中來自體制、傳統和現實諸方面的阻力較大,辦刊宗旨較難付諸實際;編輯辦刊成就感較低,職業倦怠感較強。 這可能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術概念,因為這種描述性解釋有一定的模糊性色彩,但對處于真實工作場景中的學報辦刊人來講卻是真實的存在。 很多時候,我們個性化的感受、情緒和情感可能恰恰是我們研究的出發點[8]。

三、職業高等院校學報專業化的數據化呈現

(一)結構和數量

據教育部2022 年6 月17 日公布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不含港澳臺地區的高等院校),我國3013 所高等院校中,高職(???院校1489 所,成人高等學校254 所。 1600 種高??萍计诳?以“校名+學報”類別的學術期刊1257 種,其中,“雙一流”高校主辦學報122 種,普通本科高校主辦857 種。 我們以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 AMI 收錄的職業高等院校學術期刊,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 RCCSE 收錄的高職高專成高學報為基礎,合并重復的學報,補充未收錄學報,考慮到改革的歷時性和延續性,保留了已經合并或升格為本科院校的原??茖W校、成人高校學報,得到約279 種職業高等院校學報(其中高職院校 143種),占總數的 22%;高職高專成高院校有學報的僅占16%(不含內刊)。 具體在樣本選擇過程中,側重高職院校學報,以及較有學術影響力的高專、成高院校學報,少選或不選雖然專業化程度較高,但載文過少或過多,影響因子偏低的學報。 本研究不求數據的絕對精準,而是通過類別的劃分,展現出職業高等院校學報專業化發展的大致樣貌。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除公開可查的數據直接引用以外,為保證被分析學報的隱私,會用某校、某學報這樣的詞指代。

(二)專業化程度

借用文獻[7]對專業化高校學報的觀點,職業高等院校學報滿足專業化、準專業化這一標準的約占總數的31%。 1.從傳統的評價學術期刊指標看,更名的專業性學報普遍數據較好,這符合學者們以往的研究結論,即專業化學術期刊的發展普遍好于非專業化學術期刊。 未更名但內容較專與未更名同時內容也綜合的學報,評價數據有高有低,可能有學科差異的影響,需要有新的針對職業高等院校學報的評價標準對這類學報辦刊質量進行再評價。 2.政法類、教育類學報較多,整體專業化程度較高,專門的理工農醫類學報偏少。RCCSE 統計的社會科學綜合刊是215 種,自然科學綜合刊是39 種,兩邊都有一些學報是文理兼容出版,但總體上比例相差懸殊。 3.絕大多數“校名+學報”的刊名很難體現刊物的特色和定位。見表1。

表1 職業高等院校學報專業化程度

(三)欄目設置與發稿重點

欄目是學術期刊的“導讀指南”,是反映學報內容的學科特點,體現辦刊宗旨和刊物特色的標志。 大凡編輯質量好、學術水平高的學術期刊,都特別注重欄目的整體性、系統性、邏輯性和相對穩定性,以吸引相關學科領域作者和讀者的持續關注。 開設專欄、特色欄目通常被看作是綜合性學報專業化發展的第一步。

受資料的可獲得性因素影響,這部分以AMI收錄的173 種學報為樣本進行分析。 在173 種學報中,專業性學報欄目設置體現了較強的整體性、系統性、邏輯性和相對穩定性特征,在期刊評價體系中也有良好的表現,但同類學報容易出現同質化發展的趨勢,極少數學報有細分領域的深度研究,從學術市場的角度看,這可能顯示了該學科的發表需求旺盛。

其他綜合性學報的欄目設置一般包括“特色欄目”“常設重點欄目”“有學校背景的學科欄目”“職業教育研究欄目”“教學研究欄目”“工程技術欄目”和“其他欄目”,這些欄目不一定各刊同時都有,而是各有取舍,欄目編排的順序有所不同,相同欄目名發表論文所占的比例不同,有的偏職業教育領域,有的偏工程技術領域,體現了各刊特色和重點的不同。 有132 種學報設置了“職業教育欄目(含教學研究內容)”,占學報總數的75%,在期刊內欄目載文占比從10%到70%不等;有40 多種學報設置了反映地域經濟文化特征的“特色欄目”,占學報總數的23%,部分學報的特色欄目有較強的可持續性,載文比例適當,在業界有一定影響力,部分學報的特色欄目在自身的學報中占比很小,有些出現發展萎縮的狀態;一些學報的常設重點欄目與學校的重點、特色專業關聯度較高,一些學報則設置了與學校學科背景關系不太緊密的欄目。 學報主管學校的學科專業是學報的辦刊資源,單科性學校專業集中度較高,更有利于學報的專業化發展和特色的形成。 反過來看,學校特色越不鮮明,越容易使學報在已有的學科專業中平均發力,如果單篇文章把關不嚴的話,整體內容質量和特色就乏善可陳。

(四)專業化轉型的幾種模式

高職院校辦刊模式是在不斷被形塑的過程中形成的,也是在遭遇發展困境時主動求變的結果。各專業化學報啟動改革的切入點可能有所不同,但所秉持的核心價值理念基本是一致的,抓住了學術期刊的本質屬性,即以學科為中心,以研究者為中心,以讀者為中心“三個中心”的統一,把握了刊物的定位、編輯的素養、專題的策劃和優稿的來源等關鍵要素,力求回歸中國大學學報傳統中開放的心態、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學術交流平臺的功能。 我們的分類并沒有十分嚴格的界限,往往不同的模式類型中有相同的要素在起作用,比如,主編的作用、組織支持、編輯團隊的作用等,這些是每一種模式都不能缺少的,并不是某一種模式特有的。 與外部機構合作辦刊本身就會外聘學術顧問,外聘了學術顧問也往往會外聘學科編委,我們只取主要的方面來分類。 見表2。

表2 職業高等院校學報專業化辦刊的模式

四、職業高等院校學報轉型的過程性描述

(一)強烈的改革意愿是轉型的基點

雖然沒有十分準確的統計數據,但我們可以大致推斷出面對學報要不要專業化轉型的問題,學報人的思想意識中基本存在這幾種情況:一是有十分強烈的改革意愿并努力尋求改變的時機。二是有強烈的改革意愿,但懼于改革的風險,往往會壓抑住改革的沖動。 三是在工作遇到十分糟心的事時有改的想法,但過后會淡忘,回歸到安于現狀的狀態。 四是沒有想改的意愿,認為學報辦刊模式是正常的,不必改。

幾乎所有專業性職業高等院校學報的轉型都是“蓄謀已久”的,力圖改變的想法首先是源于對綜合性學報辦刊現狀的不滿。 有以主編為主導的改革。 有的學報可能從前一代主編就一直有改革的想法,不斷地積累情緒,形成共識,開展調研,瞄準方向,只等時機成熟。 有以學校為主導的改革,很少。 有的是學報與主辦單位雙向奔赴的“合謀式”改革,即學報主編(或者校領導)有意要改,學校(或者學報主編)也認識到學報對學校工作的重要性,極力支持(積極呼應),達成共識。

我接手學報后,發現學報與其他高職高專成高學報面臨同樣的困境,舉步艱難。 當時的情況是,學者缺失,學報特色不鮮明,讀者不確定,編輯部每天坐等稿件。 發稿對象主要是本院老師,什么學科都有,很多文章是非學術性的工作交流,學術水平高的文章非常少。 啟動改革是基于三點考慮:一是國家管理層不斷發文鼓勵綜合性學報向專業性學術期刊轉型;二是學校換了新領導,新領導年輕、思想活躍,非常有魄力,極力地推動學報進行改革;三是我本人也做了大量的調研,查詢了幾千種學術期刊,對所有的教育類期刊都做了比較分析,得出的結論就是下決心要試一試,看看我們“第三世界的學報”能不能在專業化這條路上走得通。 (某教育類學報主編)

專業性學術期刊有一個平臺,有學術共同體集聚,高職院校學報學科很散,讀者辨識度低,優秀稿件被淹沒或流失。 我從開始編輯工作起就不斷地問自己,我工作的意義何在,我在做什么,就象《蘇菲的世界》中說的那樣,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將要到何處去。 如果是一本專業期刊,我可以明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對我現在工作的學報我不知道要做什么。 這些困惑是編輯部所有同仁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某教育類學報副主編)

上面兩位主編所講的正是目前絕大多數職業高等院校學報面臨的問題,對現狀不滿,不甘于平庸,對辦刊的情懷,會讓改革者萌生很強的改革意識,但是在改與不改之間卻存在著鴻溝。

(二)組織的支持至關重要

學報編輯部是主辦單位的內設機構,部門建制、人員編制、人事待遇等都受主辦單位管制,主辦單位對學報工作持什么樣的態度對學報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各個學校的發展歷史、文化積淀、管理理念不同,對學報工作的態度千差萬別,有的學校特別重視學報工作,有的就不那么重視,有的甚至會歧視學報工作。 調查結果顯示,獨立建制的高職院校學報編輯部偏少,多數可能是與科研處、教務處、圖書館、宣傳部、院辦等機構合署辦公,所以,每家學報的處境有很大差異[9]。

組織的支持可以體現在人力、財力、物力層面,也體現在精神、心理層面,從起點到過程,一直支持。 沒有校方的支持,改革的動念都很難產生。同時,在編輯部尚沒有成熟的方案時,在外部因素不確定時,在學校自身條件有限時,支持很難具體化為實際的行動。

我們一提出想轉型的想法,沒想到學院領導非常支持。 經費支持直接從原來的兩位數提高到三位數。 為使學報能持續獲取優質稿源,在政策上也積極支持,在教師考評考核制度上向學報傾斜。 (某教育類學報主編)

高職學報的平臺太低了,所以我們一直強調要走出去。 好在是我們學校的領導非常支持,盡一切努力為我們提供條件。 (某教育類期刊行政負責人)

編輯部在2016 年對刊物進行了重新定位,2017 年正式改版,由原來較寬泛的教育學學科轉向專攻職業教育,明確高起點辦刊。 學報辦刊單位的學術資源不夠強,迫切地需要我們走出去,約請著名專家學者的稿件,這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 (某教育類學報主編)

只有以更寬廣的視角為學報定位,才能夠走出傳統辦刊模式的困境。 我們首先從結構上改變用稿的重點,如果還是延用原來的刊名,不可能持續得到優質的稿源。 用外稿就減少了內稿量,引來校內部分教師的強烈不滿,面對這種壓力,校領導鼓勵我們只要認準方向是對的,就大膽往前走,不要管其他。 (某經濟類學報執行主編)

(三)利益的平衡是難點中的難點

職業高等院校學報在專業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壓力是平衡各種利益,核心是學術話語權的平衡,尤其在改革起步的頭三年,如果不能突破這個瓶頸,幾乎很難成功。 職業高等院校學術話語權是指在學術領域中,職業高等院校師生在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和知識創新等方面所具有的發言權和影響力。 在學術界,學者追求的是學術話語的表達權,而學術話語的支配權歸屬于學術共同體,因為學術共同體遵循同行認可。 職業高等院校學報作為學術平臺,肩負著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生產被學術共同體認可的知識產品的任務。職業高等院校學報首先考慮的當然應該是職業高等院校在學術研究、知識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成果,但不應限于職業高等院校中的學術個人,而要關注職業教育領域的更廣泛的學術群體。 當初討論大學學報專業化問題時也遇到過類似的觀點爭鋒,學科并不是一所學校的學科,那么,職業高等院校的學科、行業技術,也不是一所職業高等院校的學科、行業技術。 大學學報由高校的“窗口”轉變為開放的公共學術平臺,無論從上級文件導向還是業界形成共識都已是大勢所趨[10]。學術生產者、表達者和傳播者的學術研究視野越廣泛,其學術生產的質量就越高,其學術話語表達和傳播的范圍也就越廣,從而其學術話語權含量就越高,在學術共同體中處于中心位置和支配地位[11]。 職業高等院校發表或不發表本院論文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關鍵在于如何把握這個平衡點,落腳點是要保證學術質量,刊發的內容要有創新、實用,能給社會創造價值。

邁出轉型這一步的頭三年,我們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非常艱難,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三年里本院論文一篇也沒有發表,結果被人告狀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說我們只發外稿不發內稿。 (某經濟類學報執行主編)

被人告狀到高級別的行政管理機構當然是一個極端的案例。 但是在現實中學報編輯辦刊受制于此的例子比比皆是。 學報拼盤式的欄目設置有對這種現狀妥協的成分,也有成本與效益的權衡,時間長了會形成路徑依賴,難以擺脫。

單位原來規定了內稿率,當我們覺得內稿質量不行,需要作者修改時,有的作者會反過來要求編輯直接幫他修改,大有一種反正你得給我發表的意思,真的很無語。 取消這個規定后,編輯部就有更大的自主權錄用外部的優質稿件了,校內作者也會更積極地配合編輯修改論文。 (某經濟類學報常務副主編)

(四)高素質編輯團隊是推動轉型的主動力

學術期刊的內容生產是期刊質量的根本,是期刊影響力的源泉,加強學報內容生產能力建設是提升期刊質量和影響力的關鍵環節,是辦好學報的底層邏輯,也是各家學報在更微觀層面的較量[12]。 在內容生產的質量控制方面,各專業化學報都進行了艱苦地探索。 學報精準定位是以主編為主的編輯團隊首先要考慮的事情,需要大量的艱苦的學術調研。 其次是組約優質稿件,再次是提升同行評議質量,在這個過程中為作者、審稿專家和讀者提供優質服務。 組約優質稿件主要通過組織、承辦或參加學術活動,跟蹤有影響力的學者的科研項目等方式。 為提升同行評議質量,一般會建立一支穩定、高質且高效的審稿專家團隊,并精心維護與審稿專家的良好關系,來保障審稿質量與效率,多數是外聘專家、學者。 提升服務質量就是想方設法地為作者、審稿專家提供優質服務。

在約稿的過程中我們注意了差異化發展。 C刊理論性強,適應研究型大學的作者,我們以智庫型文章呈現,避開了和大刊 C 刊的惡性競爭。(某經濟類學報執行主編)

為了獲取優質稿源,我們一般采用參會辦會的形式約稿。 一是參會,重要的專業性學術會議,我們都盡可能參加。 二是辦會,分獨立辦會和與其他機構合作辦會。 這些會一般是周末開,我們的編輯經常犧牲周末時間跑會,非常辛苦。 為了開拓人脈資源,從一個都不認識到逐漸認識到建立信任,其間經歷了很艱苦的過程。 (某教育類學報主編)

我們動員所有的力量去拉好的稿源,但非常非常難。 我們在編輯部內提出要以最大的誠心、最大的善意對待我們的作者群體和同行。 (某教育類期刊行政負責人)

壓力來自于學報發展的生態環境。 目前的生態環境對高職院校學報非常不友好,專家的稿件非常難約。 我們曾約到一位專家的論文,找了某大學一位非常有名的的專家評審,提了很詳細的修改意見,結果這位作者吸收了修改意見把文章改投到了C 刊。 雖然心里很不舒服,但還是選擇諒解,只當肉爛了在大鍋里。 (某教育類學報主編)

五、討論與反思

1.盡管職業高等院校學報這個群體很小,但其發展已經出現了很明顯的分化格局,主要表現在:一是綜合性與專業性分化。 綜合性的學術研究涵蓋多個學科領域,專業性專注于某一學科或交叉學科的研究。 二是學術性與技術性分化。 一些學報注重理論研究和學術探討,強調學術性;而另一些則更側重于技術應用和技術開發,強調技術性。 三是研究型與教學型分化。 有的學報依托研究型大學或行業學協會,注重原創性研究和高水平論文的發表;有的學報則更注重教學經驗和教育改革的研究。 四是地域性分化。 不同地區的學報,由于所處的經濟、文化、教育資源等環境不同,也會呈現出各自的特色。 五是質量與影響力分化。 部分學報在國內外學術界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面對職業高等院校學報的分化格局,應當鼓勵和支持學報根據自身條件和特色,找準定位,發揮各自的優勢,為推動學術進步和知識創新做出更大貢獻。 同時,也需要通過政策引導和優化管理,促進學報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健康有序的學術生態。

2.只要遵循學術期刊的發展規律,職業高等院校學報一樣能趟出一條健康發展的路子。 已轉型的學報中,有進入C 刊行列的(如《河北法學》),AMI 行列的(如《東北亞經濟研究》《教師發展研究》《當代職業教育》),北大核心期刊行列的(如《種子》《旅游科學》),這些學報的辦刊質量和學術水平得到了學術共同體的廣泛認同。 一些獨立辦刊的學報通過內涵式發展和特色化道路,學術質量和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努力實現服務學術、服務行業和地方,服務教師成長的功能。對于大多數職業高等院校學報而言,其價值需要新的多元多層次的評價指標結合傳統評價指標來評價,進而再討論這類學報在我國學術期刊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改進,以達到優化我國學術期刊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3.在現有政策框架下,已經專業化轉型的學報,其經驗和做法有強烈的個性化色彩,自下而上的實踐探索,起意往往基于行動者的主觀判斷,實施往往依賴個體的人脈關系和個體的人格特質,情境性強普適意義比較差,這可能是絕大多數學報難以簡單借用而仍維持原有辦刊模式的原因?,F實中我們發現還有已經轉型的高職院校學報因為種種原因又重新改回綜合性模式的。 這說明僅有政策引導還不夠,還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與共同努力。 學報身身也要努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強學術規范建設,增強學報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加強品牌建設,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高學報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改革需要容錯機制。 學報轉型發展首先需要得到所在高校的包容和支持,學校要克服狹隘的“本校主義”立場,站在更高學術視野考慮學報對本校學科建設的功能。 其次需要管理層的政策支持。 目前由于卡脖子技術的影響,國家對于科技期刊的政策主要向頂級科技期刊、研究型大學的學術期刊傾斜,比如,持續創辦新刊、英文刊,還有各種項目支持,但速度和數量目前還難以滿足國家科技發展的需要。 學術創新作為一種推動知識邊界向前發展的活動,具有明顯的層次性,不同層次的創新都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 職業高等院校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 有專家認為,不必每一種學術期刊都去爭一流,學術期刊生態中需要保留非一流學術期刊。 有時候作者的一個小點子,可能不太成熟,在非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沒準就有可能成為重大創新的引子。 多樣性應該是一個健康學術生態應有的狀態,激發“塔基”學術期刊的創新同樣重要。

猜你喜歡
辦刊專業化學報
《糧油食品科技》辦刊理念視覺表達
對幼兒園聽評課專業化的思考
致敬學報40年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論蒙古語內部期刊辦刊難題及解決方法
引導青年教師走專業化成長之路
堅持開門辦刊,講好行業故事
論專業化老年媒體的發展之道
學報簡介
學報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