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級“雙高”建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研究

2023-12-25 11:25李勝勇
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雙高職教產教

黃 鵬,吳 琦,李勝勇

(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武漢 430212)

近年來,國家陸續頒布實施了“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十四五規劃綱要”“雙高計劃”等政策舉措,多次強調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部分學者[1]就高職教育適應性開展理論研究,提出增強適應性應突出“立德樹人、產教融合、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本質屬性。其他學者[2]選取省內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開展定量評估,提出進一步優化高職院校專業布局,營造多元開放育人環境。綜合來看,目前的研究多側重于東、西部地區高職院校的對比分析,對同一地區尤其中部地區高職院校的研究較少。另外,自國家“雙高計劃”實施以來,以省級“雙高計劃”建設院校為樣本的研究也較為少見。因此,以湖北省29所“雙高計劃”建設院校為研究樣本,收集2022年度職業教育質量年報數據,并分為A、B、C三個組別(A檔15所、B檔7所、C檔7所)開展數據統計分析,提出增強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的對策。

1 省級“雙高”建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指標分析

依據《高等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暫行辦法》中的主要評估指標,結合2022年度高職院校教育質量年報數據,對湖北省29所省級“雙高”建設院校進行分組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可知:(1)各檔次建設院校的辦學基礎能力基本相當,如生均財政撥款水平、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生師比等指標差異較小,僅在教學設備等硬件設施方面存在差異。說明各職業院校的經費投入相對均衡,基本滿足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2)在教師隊伍建設中,A檔院校專任教師中位數為734,雙師教師比例中位數為70.5%,高級職稱比例中位數為34.91%,均高于B檔和C檔院校,反映A檔院校在師資力量方面具備比較優勢。(3)在專業人才培養中,A檔院校省級品牌(特色)專業的中位數為9個,年支付企業兼職教師課酬256.71萬元,校企合作編寫教材26本,在校企合作方面優勢明顯。(4)在學生發展水平中,各檔次職業院校的用人單位滿意度均在90%以上,而A檔院校畢業生的當地就業率中位數為51.17%,高于B檔中位數28.51%和C檔中位數36.85%,說明A檔院校畢業生留在當地就業意愿更強。(5)各檔次職業院校在社會服務能力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以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為例,A檔15所建設院校的到款總額為22 414萬元,到款額中位數為852.13萬元,而B檔與C檔院校到款總額之和為2 909.07萬元,與A檔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相比差距顯著。

表1 湖北省級“雙高”建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現狀

2 省級“雙高”建設院校標志性辦學成果對比

隨著近年來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2016年出臺的適應社會需求評估指標尚不能全面反映出各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水平,故而從技能競賽、三教改革、產教融合、國際交流與服務等四個方面進行深入對比,剖析地區高職教育的結構特征,提煉典型院校的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

2.1 高級別技能競賽

以202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為例,湖北省“雙高計劃”建設院校共獲獎 92 項,其中A檔院校獲獎總數61項,平均獲獎數為4.07,領先于B檔院校的平均數2.86和C檔院校的平均數1.57。在2022 年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中,獲獎教師團隊也均出自A檔“雙高”建設單位。進一步分析各職業院校的獲獎項目,發現A檔院校中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的優勢項目為船舶主機和軸系安裝,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軟件工程職院的獲獎項目包含機器視覺系統應用、機器人系統集成,均涉及高新技術領域,而B檔、C檔院校的優勢項目仍集中在資源勘察、環境工程、財務會計等傳統技術領域。數據反映出A檔高職院校在船舶工程、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已具備全國優勢,但與東部地區高水平職業院校相比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3]。

2.2 三教改革建設成果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國家級教學改革成果數據,截至2022年,全省共成立15個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其中A檔院校立項團隊14個,如武漢船舶職院成立船舶動力工程技術等教師團隊,武漢職院成立智能光電技術應用等教師團隊,而B檔院校僅立項1個,為湖北生物科技職院成立的現代農業教師團隊;在參與聯合主持的12個國家級職業教育資源庫中,A檔院校建成并驗收11個,B檔院校則僅建成資源庫1個。在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A檔院校建成精品課程29門,B檔、C檔院校各建成3門,如長江職業學院建成“金融數據統計”精品課,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建成“水利工程施工”精品課等,均為本校優勢專業??梢钥闯?A檔院校圍繞海洋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等優勢專業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改革成果,而B檔、C檔院校在高級別教學成果的培育上需要有新的突破。

2.3 產教融合辦學成果

全省共15 個職業教育集團入選教育部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培育單位,其中A檔院校入選11所,B檔入選4所,總數居全國第6位。同時,A檔院校中武漢船舶職院的“智能裝備制作人才培養”、武漢交通職業學院的“物流人才培養高地”等共8項案例入選教育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在推進專業群改革和服務產業發展方面,A檔院校立項37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重點對接服務40個現代產業集群,B檔、C檔院校各立項14個高水平專業群,分別對接服務9個產業集群和6個產業集群,平均每條產業鏈均有1-2 所職業學校及專業(群)重點對接發展。以上數據表明,湖北雙高建設院校通過組建職教集團、興辦產業學院、建設高水平專業群等多種手段,拓展了產教融合的深度,為增強職業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創造了良好條件。

2.4 國際交流與合作

2022 年全省職業院校依托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共開發國際化課程標準88 個,其中A檔院校貢獻標準87個,僅武漢船舶職院獨立開發28門核心課程標準。在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等國際比賽上,武船職院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數據分析與可視化等賽項上也取得突出表現。綜合來看,A檔院校除傳統優勢專業領域外,正在加速構建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專業群,并逐步成為輸出湖北職教特色品牌的骨干力量。

3 地區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存在的現實問題

3.1 區域院校發展不均衡,高級別標志性成果不足

當前,湖北“雙高計劃”A檔建設單位共15所,接近于B檔與C檔院校之和,而國家級標志性辦學成果主要由A檔院校獲得,B檔、C檔院校的成果相對較少。如14項國家級教師教學團隊、11項國家級職業教育資源庫、11所國家示范性職教集團均出自A檔院校,反映出地區高職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特點。從客觀原因分析,A檔院校地理位置多集中在省會城市,更容易獲得較好的社會資源和政策扶持。而從主觀原因上看,A檔院校開展產教融合較早且形式多樣,而其他高職院校早期參照普通本科模式來辦職業教育,未能與區域產業充分對接[4],導致適應產業經濟發展能力較弱,難以培育高級別的標志性成果。

3.2 A檔院校高水平專業群數量較少,與社會發展匹配度不高

盡管湖北省在政策上大力推進專業群建設及產業對接服務,但入圍國家級“雙高計劃”的院校數量只有8所,總體數量仍較少。已開發的國際職業標準、專業核心課程標準主要來自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和襄陽職業技術學院等6所院校,其中僅3所職校能在境外開辦分校,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湖北職教的辦學特色不夠鮮明。進一步分析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成果,發現與新興產業結合緊密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光電工程等高新技術專業獲獎數量還不足,揭示高職院校的專業布局與市場需求還存在結構性矛盾,高新技術專業整體優勢不明顯,與區域產業的轉型升級需求有較大差距。

3.3 B檔院校師資力量相對不足,專業領軍人才緊缺

從專任教師隊伍結構上看,B檔職業院校的“雙師”比例基本在60%以上,但高級職稱教師比例在33%左右,這與東部地區職校近40%的高級職稱比例相比尚有差距。另外,B檔院校在境外擔任職務的專任教師總共只有2人,國家級教師教學團隊僅有1個,反映目前更突出的問題是缺少國家級教學名師,以及具備行業影響力的產業教授、專業帶頭人。而造成高水平人才缺乏的原因,一方面是高職院校對產業教授、企業專家的吸引力不足,人才引進困難;另一方面是因為教師隊伍存在5年左右的培養周期,在職教轉型發展的過渡期內還難以見到成效。領軍人才的缺乏致使教師隊伍職業能力提升緩慢,難以形成具備核心骨干的高水平教師團隊。

3.4 C檔院校產教融合不夠深入,社會服務能力不強

目前C檔院校尚未建成國家示范性職教集團,僅3個項目入選教育部產教融合典型案例,且企業兼職教師課酬的中位數為126.05萬,只有A檔院校的一半,提示C檔院校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還不夠深入。究其原因,一方面與已推行的政策激勵不到位有關,如政府主導的結構性減稅、財政投入與抵免等措施,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執行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與職業院校自身的社會服務能力不足有關。如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中位數僅為18.3萬元,非學歷培訓到賬經費僅有195.25萬元,說明C檔職業院校的技術服務能力不強,難以滿足企業技術創新和成果研發的需要,故而產教融合成果也相對較少。

4 提升高職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的對策

4.1 對標高質量職業技術大學,打造湖北特色職教品牌

A檔院校作為湖北高職教育的領頭羊,應對標高水平職業技術大學,穩步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職教品牌,擴大湖北職教的國際影響力。在8所國家級“雙高”建設院校的基礎上,繼續重點支持5所院校申辦本科層次職業大學。在專業群建設上,充分發揮國家高水平專業群的引領作用,分層分類推進專業群結構優化[5],做精做強船舶工程、智能制造、光電工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專業群,打造湖北職教的標桿專業和特色品牌。同時,高職教育應注重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協同創新,借鑒普通高校在師資培訓、科研服務、對外交流上的優勢資源,共建產教融合協同創新平臺。在國際交流和對外服務上,進一步發揮頭部院校的傳、幫、帶效應,讓更多優質高職院校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持續輸出高質量的專業課程標準和職業標準,提升湖北特色職教的國際影響力。

4.2 加強標志性成果培育,提升教育教學整體質量

B檔院校作為湖北高職院校的骨干成員,應著重培育省級及以上標志性成果,打造推動院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如在高級別的教師競賽、學生競賽項目上,建立全國、省、校三級聯動機制,鼓勵教師和學生組建團隊參賽,完善競賽成果與學分互認機制,并設立專項獎勵經費支持,促進崗課賽證融通育人。在人才建設方面堅持“引培并舉”,多元化、多渠道引進高水平企業人才,重點加強產業教授和專業帶頭人的培養,完善教職工培訓制度,分批建設省級及以上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另外,職業教育教材應及時融入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積極引導企業參與教材開發,共同建設省級及以上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在信息化教學改革上,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有序推進省級及以上教學資源庫、精品在線課程建設,推行項目化教學、虛擬仿真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4.3 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提升院校關鍵辦學能力

C檔院校是持續推動湖北職教高質量發展的后備力量,應以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抓手,不斷提升院校關鍵辦學能力。在創新校企合作辦學形式上,堅持以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引領,主動對接區域現代產業集群,通過聯合組建職教集團、產業學院、實習實訓基地等形式,延伸職業院校辦學空間。同時,高職院校應主動與優質企業開展雙邊多邊技術協作,聯合打造技術研發中心、技術成果轉化中心、技術創新推廣中心,擴充教師隊伍、動態優化專業群結構[6]。在人才培養方面,繼續大力推行訂單培養,深入落實“1+X”證書制度,探索實施中國特色學徒制,使人才供給與企業發展需求深度對接,形成校企共同發展、相互促進的產教融合新格局。

5 結 語

在省級“雙高計劃”政策實施的當下,各職業院校應緊密對接區域優勢產業集群,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培育高級別標志性成果,集中資源打造特色職教品牌,不斷提高適應社會需求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在助力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實現自身跨越發展。

猜你喜歡
雙高職教產教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年5期)2022-11-03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我校2020年“雙高計劃”建設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開“雙高計劃”建設啟動大會
牽手教育: 中等職業學?!八脑⑴e, 德技雙高” 的校本實踐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中英越洋握手 職教領跑未來
職教要做好迎接“慕課”挑戰的準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