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與高校思政課融合的三重邏輯

2023-12-26 06:45任珂瑤季學藝
科學咨詢 2023年20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思政課

任珂瑤,季學藝

(1.常熟理工學院,江蘇蘇州 215500;2.安徽財經大學,安徽蚌埠 233030)

黨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這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黨的二十大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立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1]?!艾F代化”這一概念最先在西方興起并開始進行理論研究。它至少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現代化”在性質上指的是新近出現的事物,且沒有領域限制,可指用來描述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特點;二是“現代化”在時間上只有下限,沒有上限?!艾F代化”主要指從公元1500年開始,并沒有時間下限,可以無限延長。而“中國式現代化”則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它規定了中國現代化道路的發展方向。堅持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是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不偏航、團結奮斗有力量的重要法寶。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中國式現代化人才的重要環節,肩負著引領社會成員形成社會主義方向意識的責任。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實踐的形式將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作用于社會成員身上,筑牢其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根基,進而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保駕護航。

正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并把它融入高等學校思政課堂,讓更多青年學生了解并踐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大力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項宏偉事業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為中國教育現代化服務,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依托。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就肩負為“中國式現代化”鑄魂育人的重要使命,以更好地服務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目標。講好“中國式現代化”與高校思政課融合的這一政治命題,對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增強大學生理論自信和文化認同感意義重大。由此,厘清“中國式現代化”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價值邏輯,探索“中國式現代化”與高校思政課融合的實踐路徑,有助于推進高校思政教育模式革新,助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中國式現代化”與高校思政課融合的價值邏輯

“中國式現代化”與高校思政課相融合,既是完善高校思政課內容的教學之需,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精神之需。將“中國式現代化”相關內容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合格的生力軍。

(一)教學之需:“中國式現代化”為完善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提供主線引領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盵1]“中國式現代化”豐富了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主線引領。目前,高校思政課教材并沒有單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進行詳盡闡述,但其具體內容又與“中國式現代化”緊密相連。教師應以大歷史觀的視野,以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為依托,厘清“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演進過程,向當代高校大學生講清“中國式現代化”是在黨的帶領下,人民群眾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探索一步步發展而來的,學生了解“中國式現代化”并沒有跟在西方國家后面亦步亦趨,而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其中沒有恃強凌弱,沒有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中國用自身現代化的成果,為世界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我們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任務,建成了世界第一大清潔能源體系,建成了世界覆蓋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等。中國用自身現代化的實踐,為人類對更好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這將增強學生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及認同,提高文化自信。

(二)精神之需:高校思政課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內容教育平臺

長期以來,西方對現代化的定義形成了敘事壟斷,而“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它打破了只有資本主義才能實現現代化的妄言,打破了西方國家現代化進程中“強者必霸”的舊邏輯,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理論的超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百年來所進行的一切奮斗,就是為把中國建成現代化強國的努力和嘗試。這些寶貴經驗,為全球現代化提供了一種開放的發展模式,為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實現現代化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選擇。高校大學生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艱辛歷程,可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民族觀,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從而自覺自愿投身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中。而高校思政課堂正是闡述并傳播這一事實的重要平臺。此外,高校思政課內容還蘊含著大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事例。而“中國式現代化”的根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歷史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實則是五千多年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中國人堅持“天下為公”“民為邦本”,因此,中國式現代化必定是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人堅信“講信修睦”“厚德載物”,因此,中國的現代化必然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人提倡“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因此,“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高校思政課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過程,其實也是認真學習領會“中國式現代化”意涵的一種體現。

(三)育人之需:二者相融是全面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

“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認同“中國式現代化”理念且具有相關知識技能的人才實現?!爸袊浆F代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大批優秀后備人才。青年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高校思政課則是青年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依托。通過在高校思政課中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相關內容,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塑造,使其充分認知并認同“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部署和價值立場,培養其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能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提供強大智力支撐。

二、“中國式現代化”與高校思政課融合的問題邏輯

高校思政課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有極大影響,必須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目前,把“中國式現代化”與高校思政課融合在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高校思政課具體教學中不斷反思改進,提升教學質量。

(一)意識薄弱:“中國式現代化”在教學中未得到充分闡釋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命題,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理念、特色和原則,填補了世界現代化理論發展的空白。但是,由于我國現代化理念提出的時間較晚,“中國式現代化”目前存在大體框架完善,各項內容有待進一步優化、充實的問題。由于教學慣性影響,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意識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視程度不夠,依舊遵循原來的教學內容和模式,不能與時俱進更新教學內容,將“中國式現代化”與高校的思政課教學內容進行結合。此外,大多數高校的考核評價體制以科研考核為主。高校教師受制于既有高??己嗽u價體制,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問題[2]。加之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在沒有教師主動引導和教育的情況下,他們很難主動獲取黨和國家有關重大決策部署的內容,不能準確認識自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擔負的歷史重任。

(二)特色不明:未能與專業教學深度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為導向。在思政課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專業知識結合,開展“課程思政”,以提高思政課的應用性,增強學生在思政課上的積極性和體驗感?!爸袊浆F代化”是全方位的現代化,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專業、各方面的現代化。要把“中國式現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課,使思政課更加具有實效性,思政教師就需要將“中國式現代化”與“課程思政”結合起來。目前,部分高校思政課不能有效把握“課程思政”的發展方向,主要教學內容局限于國情、國史、黨史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尚未考慮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導致大部分學生對思政課產生抵觸態度和無所謂心理。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授課過程中采用的是“被動式”和“大水漫灌型”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體驗感[3],更不能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及理論融入“課程思政”中,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給學生講清、講透“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容。

(三)成效未顯:學生學習效果缺少行為檢驗

黨的二十大后,少部分高校已意識到將“中國式現代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性并已付諸實踐,但其主要形式仍然是依托傳統思政課課堂教學。在傳統思政教育主流的說教、灌輸教法中,愛國、愛黨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作為一種宏大的敘事結構,通常讓大學生望而卻步。部分學校也會帶學生到紅色遺跡參觀學習。但參觀活動結束后,大多數青少年仍然并不了解參觀活動的主要意義,僅僅把參觀活動當作外出“游覽”,并不能從活動中感悟相關精神、了解相關知識。此外,大部分高校思政課考核方式單一,導致學生知行脫節。部分高校思政課考核是單純的理論考試,不注重行為體現。大部分學生不能堅持知行合一,在“求真”的基礎上達不到真信、真行的教育目的。高校思政課難以將過程化考核和效果檢驗結合,導致出現知行脫節、“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現象。

三、“中國式現代化”與高校思政課融合的實踐邏輯

“中國式現代化”與高校思政課要實現有效融合,需要堅持道路自信,以“中國式現代化”完善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結合專業特點梳理“中國式現代化”在各行業的發展歷程,對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守正創新;以學生為主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新教學模式增強思政課教育效果。

(一)自信自立:以“中國式現代化”完善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

自信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我們在高校思政課的革新與轉變上也要保持足夠自信,始終秉持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代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促進高校思政課教學計劃的改善。首先,高校思政教師應增強自身理論修養,弄清“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脈絡,弄懂“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性及重要性,弄通“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共性與個性。在此基礎上,教師主動探索將“中國式現代化”內容融入思政課程教學的可行路徑,使大學生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歷史脈絡,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問題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斷增強歷史自信。只有全面認識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才能為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有序推進奠定堅實的認知基礎。高校思政教師要確保高校思政教育內容與時俱進,讓學生增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其次,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3]。高校思政課教師應鼓勵學生以發言、辯論等形式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自己則扮演答疑解惑和引導者的角色,解答學生心中的疑慮,使其對“‘中國式現代化’為什么好、為什么能、為什么行”的運行邏輯產生深刻認知,從而規范他們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心理和行為。

(二)守正創新:創新具有專業特色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

創新是時代發展離不開的主題?!爸袊浆F代化”與高校思政課融合的關鍵在于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守正創新。首先,應當在遵循高校思政教學大綱的前提下,把“中國式現代化”與各專業進行內容上的創新結合。教師可按專業梳理“中國式現代化”在各個行業領域的發展脈絡,學生結合所學專業,真切體會“中國式現代化”的步伐,對“中國式現代化”有一個感性了解。其次,教師可深挖各專業在推進專業現代化進程中的杰出人物代表,引導學生思考其在推進本專業現代化中發揮的作用及體現的品質,為學生樹立專業學習的榜樣。最后,高校還要根據教育部署,促進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銜接,保證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4];促進形成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特點,探索不同年齡階段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相關內容和形式[5];將立德樹人深入貫穿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的各個環節,保證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積極主動地投身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然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特色融合。

(三)學生主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新教學模式提升思政課效果

新時代Z世代大學生有其自身特點。在“中國式現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課過程中,教師也應采取Z世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升思政課育人效果[6]。首先,可借助現代教育數字技術,搜集大學生知識盲點[7]。在講述某一知識點之前,思政教師可利用教學智能APP判斷大學生對該知識點的了解程度,精準把握學生特征,按需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其次,創新教學方法,編寫“紅色劇本殺”。劇本殺作為一種新興線下娛樂方式,以其獨特的社交、互動屬性和新穎的游戲設計備受眾多青年消費者青睞。教師可以“劇本殺”為載體,以發生在高校所在地的“中國式現代化”歷史為素材,創作具有地方特色能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紅色劇本殺”劇本。

把“紅色劇本殺”這一青年大學生喜歡的游戲引入高校思政課堂教學,有助于用好用“活”地方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讓更多青年人重溫革命歲月,讓大學生能身臨其境,穿越到“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各個光輝歷史時期,用心感悟“中國式現代化”的風雨歷程,通過真聽、真看、真感受,激發心底最強烈的愛黨愛國情懷。這將使大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的感知,提升高校思政課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思政課
中國式民主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中國式失敗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