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技術引進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

2023-12-27 09:54
財貿研究 2023年10期
關鍵詞:生產率產品質量貿易

卿 陶

(西南政法大學,重慶 401120)

一、引言

技術進步是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而技術引進是除了自主創新之外實現技術進步的一種重要途徑。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大力促進企業引進國外技術能夠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在較短時期內掌握行業先進技術,帶動企業實現追趕式發展,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中國政府很早就意識到技術引進的重要意義,1981年,國務院發布《技術引進和設備進口工作暫行條例》(國發〔1981〕12號),2006年,商務部等部門發布了《關于鼓勵技術引進和創新,促進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若干意見》(商服貿發〔2006〕13號),此后又連續發布多版《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以全面鼓勵和支持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以引進國外技術帶動國內技術進步是引導中國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舉措。依靠粗獷的數量擴張,中國成了一個貿易大國,而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實現貿易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對外貿易下一步發展重點。實現貿易高質量發展需要引導企業競爭方式從“成本優勢”轉向“質量優勢”,因此,出口產品質量提升是實現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加入WTO后,大量企業參與到全球價值鏈中,通過引進國外技術實現后發優勢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方式。但是,應當看到,真正具有行業前沿性的技術引進項目并不多,技術引進策略也面臨進一步優化和調整,技術引進要從突出數量轉向重視質量,以此來發揮技術引進的引領作用和自主創新的激發作用,充分協調好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之間的關系,更好利用兩種技術進步帶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往關于國外技術引進的研究,主要關注技術引進與企業自主創新之間的互補或替代關系(Chang et al.,2006;肖利平 等,2016;張杰 等,2020),而忽視了國外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這一重要企業績效的影響。從企業技術引進動機看,經營效益是企業技術引進的最重要動力,而出口產品質量是影響企業經營績效的重要參考指標,較高的出口產品質量更有利于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實現更大的經濟收益。因此,技術引進通過影響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更加直接,研究國外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是理解國外技術引進對企業影響的重要方面。中國正處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貿易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國外技術引進是否能夠促進企業貿易高質量發展,對于中國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和貿易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從技術引進視角探索企業的技術引進對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及主要作用渠道,可能的邊際貢獻如下:一是相較于以往關于技術引進與企業自主創新的關系研究,本文著重關注國外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拓展了關于技術引進行為對企業影響的研究內容,能夠從技術引進角度對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思路;二是相比于以往從行業層面關于技術引進的研究,本文基于國家統計局最新的全國企業創新調查數據庫,從微觀視角分析國外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的影響及其異質性差異,能夠更準確地把握企業受技術引進行為的影響,從而準確識別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和作用差異;三是相比于傳統只關注總體效應的研究,本文梳理并檢驗了國外技術引進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主要渠道,為從技術引進角度實現中國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啟示。

二、文獻回顧與假說提出

(一)文獻回顧

技術引進是通過一定方式從國外取得先進技術的活動(1)根據國務院《技術引進和設備進口工作暫行條例》,技術引進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從外國企業獲得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制造技術和經營管理技術,包括購買設計、流程、配方、設備制造圖紙和工藝、檢驗方法等技術資料,進口樣機,聘請專家指導,委托培訓人員等;(2)與外國企業合作設計、合作制造產品;(3)委托外國咨詢公司或外國企業提供技術服務;(4)由外國企業承包或同外國企業合作進行資源勘探、工程設計;(5)成套設備或關鍵設備的進口。。沒有技術引進內容的設備進口行為不屬于技術引進范疇。技術引進對產生的多重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技術引進會對自主創新產生影響?,F有文獻關于技術引進與企業自主創新到底是替代關系還是互補關系并沒有形成一致觀點。Veugelers et al.(1999)發現技術引進能夠顯著提升企業創新水平;Chang et al.(2006)發現企業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存在明顯的互補性;劉重力等(2011)使用大中型企業數據研究表明技術進口對企業創新能力產生促進作用;張杰等(2020)發現技術引進對中國本土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動具有滯后的促進作用。李正衛等(2010)基于浙江高技術企業調查數據研究表明,總體上技術引進對于企業的自主研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湯萱(2016)也認為引進技術可能抑制東道國自主創新能力;肖利平等(2016)則認為引進國外技術對本土技術創新既有互補效應又有替代效應。

其次,技術引進會顯著影響企業生產效率。多數文獻支持技術引進能夠提升生產效率。如Lichtenberg et al.(1998)發現技術引進能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Molinari at el.(2013)研究表明以技術引進為主的技術進步路徑是發展中國家提升經濟效率的重要方式;郭樹龍等(2019)認為國外技術授權與企業生產率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曲如曉等(2019a)研究發現外國在華專利申請短期內對企業生產率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有少數文獻認為技術引進無法促進生產率提升,如Kim et al.(2005)認為后發國家不能通過技術引進實現生產率追趕,這種生產率差距反而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最后,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產品質量是國際貿易競爭力的核心內容,產品質量提升是中國出口貿易擴張的重要原因(李小平 等,2015),而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受到關稅(Amiti et al.,2013)、補貼(李秀芳 等,2013)、融資約束(張杰 等,2014)、貿易成本(卿陶,2020)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關于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少,張永旺等(2019)基于UN Comtrade數據,從出口產品技術含量角度分析了技術進口對企業出口的影響,發現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技術含量有促進作用;謝眾等(2020)采用外資參與度作為技術引進的代理變量,認為單純的技術引進對出口產品質量影響并不顯著。

(二)假說提出

從企業角度看,技術引進是為了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出口產品質量升級是企業實現更好經濟效益的重要方式,因此,技術引進一定程度上會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產生積極作用。具體來看,技術引進至少可以從以下三種渠道促進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

1.生產率提升效應

企業生產率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指標,也是影響其出口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蘇丹妮 等,2018)。生產率越高的企業往往具有更大的生產規模和更強的經濟實力,進而雇傭更高技能的勞動力,購買更先進的設備,即有更高端的要素投入結構,這些高端要素投入往往能夠使得其生產的產品具有更高的質量(張杰 等,2014)。國外技術引進大多是相對成熟技術,很多國外技術都包含在技術設備中,這樣既降低了企業應用國外技術的門檻,又減少了企業技術升級的時滯。技術使用門檻降低使得對企業現有基礎的要求相對寬松,有助于企業快速實現生產流程優化和投入要素高端化,實現技術跨越和趕超,從而實現企業生產率大幅度躍升。技術使用的非時滯性能夠實現技術優勢快速轉化為生產率優勢。因此,企業引進國外技術能夠快速帶動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Molinari et al.,2013;郭樹龍 等,2019),從而推動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據此,本文提出:

假說1:國外引進技術能夠提升國內企業生產效率,進而促進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

2.產品轉換效應

技術引進還可以通過出口產品結構優化來實現出口產品質量升級,即通過新產品開發和舊產品退出實現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一方面,新產品進入是提升企業產品質量的主要動力。從產品更新迭代角度看,新產品開發是企業適應行業發展趨勢,提升和維持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一般來講,新產品的質量更高,開發新產品能夠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企業開發和生產新產品通常需要較強技術支持,國外技術引進是企業短時期實現新產品開發的重要手段。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能夠使企業開發和生產一些原本不具有生產能力或者即使生產也沒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因此,技術引進能夠促進企業新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從而提升企業出口產品的總體質量。另一方面,舊產品退出也是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企業產品質量的重要方式(卿陶,2020)。企業引進新技術實現新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會占用企業原有的生產資料,導致原來質量較差、國際競爭力較弱的產品將會逐步退出市場,從而減少低質量產品出口,提升高質量產品出口比重,這種技術引進帶來的資源配置優化和產品結構優化也是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重要方式。因此,本文提出:

假說2:國外技術引進可以通過新產品進入和舊產品退出優化企業出口產品結構,促進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

3.創新激勵效應

自主創新能夠對企業市場績效產生積極作用,是企業實現技術進步、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大量文獻表明,自主創新能夠優化企業生產流程和要素投入結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生產率,更好地實現企業規模經濟效應,并最終促進出口產品質量的提高(曲如曉 等,2019b;卿陶,2020;盛斌 等,2021)?,F有文獻多數支持技術引進會對企業自主創新產生明顯的促進作用(Chang et al.,2006;張杰 等,2020)這一觀點。一方面,國外技術引進的成效與企業技術消化吸收能力密切相關,企業增加創新活動能提高相應的技術配套和技術吸收能力,這種基于提高技術吸收消化能力的需求會倒逼企業創新;另一方面,技術引進也會使企業接觸到更多先進技術,提高企業知識存量,為企業創新活動打下良好基礎,減少企業自主創新的不確定性,從而增強企業創新內生動力??梢?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之間存在較強的互補關系,技術引進會對企業自主創新行為產生積極影響,并通過創新激勵渠道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由此,本文提出:

假說3:國外技術引進會促進企業自主創新,進而促進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

三、數據與模型

(一)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主要數據來源于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2000—2013)、中國海關數據庫(2000—2013)和全國企業創新調查數據庫(2008—2014)。其中,全國企業創新調查數據庫(2008—2014)是目前研究中國企業創新的最新數據庫,收錄了中國2008—2014年企業的創新信息,包括企業各種科技活動的支出、引進國外技術經費支出等信息。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技術引進主要使用該數據庫中“引進國外技術經費支出”來衡量,相比于過往研究主要采用行業層面的數據衡量企業技術引進,采用企業實際的技術引進經費支出能夠更準確衡量企業技術引進行為。本文對工業企業數據庫和海關數據庫中企業主要身份信息不全和存在異常的樣本作刪除處理,并參考田巍等(2012)的方法,通過法人代碼將企業創新調查數據庫與工業企業數據庫進行匹配。

(二)計量模型設定

基于研究假說,國外引進技術會通過三種渠道影響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為此,構建如下回歸模型:

Qualityft=α+β1IMPK_dumft+βXft+{FE}+εft

(1)

Qualityft=α+β2Lnimpkft+βXft+{FE}+εft

(2)

Qualityft=α+β3IMPK_ratioft+βXft+{FE}+εft

(3)

其中:Qualityft為企業出口產品質量,計算方式見下文。式(1)主要考察技術引進參與行為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IMPK_dumft為企業是否有技術引進的啞變量,如果企業有“引進國外技術經費支出”,該變量取值為1,否則取0;式(2)主要考察技術引進程度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Lnimpkft為企業技術引進程度,采用企業“引進國外技術經費支出”進行衡量;式(3)主要考察技術引進比重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IMPK_ratioft為企業技術引進比率,采用企業國外技術經費支出/(企業內外部研發支出+國外技術經費支出)衡量。Xft為主要的控制變量,主要包含:生產率(Lntfp),用工業總產值與從業人數的比值計算得到(Feenstra et al.,2014);生產規模(Lnk),用固定資產取對數衡量;市場競爭程度(HHI),由4位數行業以銷售收入為依據的赫希曼-霍芬達爾指數衡量;企業性質(Soe),如果企業屬于國有企業則取值為1,否則取0;企業存續年齡(Age),由企業的存續時間衡量;企業距離出口目的地的加權平均距離(Lndis),一般來說,面臨的貿易成本越高,企業出口產品質量越高,采用中國與出口目的國的空間加權距離對數值衡量。{FE}為各種固定效應,εft為誤差項。

(三)出口產品質量測算

現有文獻主要通過單位價值法測度企業出口產品質量(Schott,2008;Manova et al.,2012;李坤望 等,2013),但其忽略了影響價格的其他因素,因此,考慮更多其他因素影響的需求殘差法成為測算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主流方法(Khandelwal,2010;Amiti et al.,2013;Piveteau et al.,2019)。需求殘差法中,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質量越高,出口量越多。沿用Piveteau et al.(2019)的做法,通過如下方程估計企業細分產品和目的國層面的出口量:

Lnexdmfkt=-σLnpdmfkt+αlngdpdt+?f+?t+εdmfkt

(4)

其中:Lnexdmfkt代表企業層面細分產品和目的國的出口量;下標d代表出口目的國,m代表貿易方式,f代表企業,k代表產品HS8位碼,t代表時間;pdmfkt為相應的出口產品價格;σ為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Lngdpdt為出口目的國生產總值對數值,用來控制隨國家和時間變化影響產品需求的因素;?f和?t是企業固定效應和時間固定效應,εdmfkt為殘差項。

企業細分產品和出口目的國層面的出口產品質量可以表示為:

(5)

為了克服直接采用OLS回歸帶來的內生性問題(Hallak et al.,2013;張杰 等,2014),本文采用企業中間品進口來源國真實匯率作為產品價格的工具變量。以企業實際出口量(EX)為權重,加權得到企業-年份層面的出口產品質量:

(6)

(四)特征性事實

1.總體出口產品質量變動與技術引進

圖1是2008—2013年間中國總體出口產品質量與有技術引進企業占比的變動趨勢。從圖中可以看出,技術引進與總體出口產品質量之間存在比較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在2008—2011年這段時期,中國的技術引進企業占比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均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2012—2013年間,中國企業有技術引進的占比呈現出一定的下降趨勢,而總體出口產品質量也呈現出震蕩下降趨勢,特別是2012年后,整體的出口產品質量下降明顯。從圖1可以看出,宏觀技術引進程度和整體出口產品質量之間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同升同降趨勢,說明技術引進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出口產品質量升級。

2.企業技術引進程度與出口產品質量

圖2是企業技術引進程度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之間的散點圖和擬合曲線。從散點圖看,企業技術引進程度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之間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從擬合曲線看,企業技術引進程度越高,企業出口產品質量也越高。

圖1、2的特征性事實分析表明,技術引進有利于促進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為了進一步檢驗兩者的關系,本文將使用中國微觀企業數據嚴格檢驗國外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的影響及其背后機制。

圖1 總體出口產品質量和有技術引進企業占比變動趨勢(2008—2013)

圖2 企業出口產品質量與技術引進的散點圖與擬合曲線

四、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變量描述性統計

表1是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從統計特征看,中國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標準差較大,企業間出口產品質量的差異明顯。IMPK_dum和Lnimpk分別為企業是否有國外技術引進啞變量和企業國外技術引進程度,從兩個變量的統計特征看,企業國外技術引進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差很大,說明企業間的國外技術引進行為差異較大。

表1 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

(二)基準回歸結果

表2是國外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影響的檢驗結果。其中,列(1)、(2)是以企業是否有技術引進行為作為解釋變量的檢驗結果,列(1)未加入控制變量,可以看出,當企業有技術引進行為時,企業出口產品質量更高,說明企業的技術引進行為有利于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列(2)中加入控制變量的結果仍然表明技術引進行為有利于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列(3)、(4)是以企業技術引進程度作為解釋變量的檢驗結果,企業技術引進程度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也顯著為正,說明國外技術引進程度越高,企業出口產品質量也相應越高。列(5)、(6)是以企業國外技術引進比率為解釋變量的檢驗結果,同樣可以看出,企業技術引進支出占比越高,企業出口產品質量也越高。

表2 基準回歸結果

表2回歸結果從不同方面都證實國外技術引進有利于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從其他控制變量看,企業生產率、企業規模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企業存續時間和市場集中度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并不顯著;國有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要顯著低于非國有企業出口產品質量;企業出口產品的平均空間距離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即出口到更遠地方的產品質量更高。

(三)穩健性檢驗

1.替換被解釋變量的計算方法

本文分別采用單一價格彈性法(Khandelwal et al.,2013)(2)根據Khandelwal et al.(2013)方法,假定所有產品的替代彈性σ=4,計算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和單位價值法計算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分別記為Quality_k、Lnp。表3是相關檢驗結果,可以發現:采用不同方法計算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后,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的影響仍然顯著為正,說明基準回歸結果穩健。

表3 替換計算方法的檢驗結果

2.剔除沒有技術引進的企業樣本

本文分別考察了技術引進參與行為和技術引進程度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但是樣本中大量企業是沒有技術引進行為的,因此存在大量零值現象,導致可能存在樣本偏誤問題,為此,本文刪除零值樣本后繼續檢驗。表4是相關檢驗結果,在剔除所有零值樣本后,企業技術引進程度對出口產品質量的促進作用仍然存在,并且影響系數更大了,證明本文基準回歸結果可靠。

表4 剔除沒有技術引進企業的檢驗結果

3.內生性問題

考慮到反向因果和可能存在遺漏變量等問題導致的內生性問題,本文采用兩種方法來克服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一是使用企業滯后一期的技術引進數據作為解釋變量檢驗相關結果;二是采用工具變量法檢驗相關結果,主要采用兩個工具變量,分別為企業前一期的技術引進(L.Lnimpk)和企業所在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程度(IPR)。地區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是影響本土企業國外技術引進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技術引進中的圖紙和工藝、產品設計等,如果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與能力較弱,國外技術企業出口商將沒有辦法保障技術保密性,從而導致技術擴散,不能實現更大經濟收益,從而降低向中國企業的技術出口,因此知識產權保護應當有利于促進技術引進,但是沒有證據表明微觀企業活動會影響地區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因此地區知識產權保護程度是一個較好的工具變量。本文以GP指數為基礎,并通過地區執法差異構建地區層面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指標。表5是相應的檢驗結果,可以發現,不論是采用企業滯后一期的技術引進數據作為解釋變量,還是采用工具變量法,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的促進作用都仍然存在,說明基準回歸結果穩健。

表5 內生性檢驗結果

4.基于傾向得分匹配的再檢驗

為了進一步解決其他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本文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檢驗企業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將所有企業分為控制組和處理組,其中,有技術引進行為的企業作為處理組,沒有技術引進的企業作為控制組,采用臨近匹配方式來得到傾向得分匹配值,表6是相關檢驗結果??梢园l現,使用傾向得分匹配方法后,不論是采用什么方法衡量企業出口產品質量,有技術引進行為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都要顯著高于沒有技術引進行為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證明基準結果具有穩健性。

表6 傾向得分匹配的結果

五、機制檢驗與進一步分析

(一)機制檢驗

本文提出國外技術引進影響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可能存在生產率提升效應、產品轉換效應和創新激勵效應三種渠道,表7是相關檢驗結果。其中,列(1)是針對生產率提升效應的檢驗結果,由于基準回歸(見表2)中已經包含了關于技術引進和生產率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影響的回歸結果,因此表7只匯報了技術引進對企業生產率的影響??梢园l現企業技術引進有利于提升企業生產率,說明技術引進可以通過提升企業生產率促進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

表7 機制檢驗結果

表7列(2)~(7)是對產品轉換效應的檢驗結果,主要從三個方面檢驗國外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轉換的影響。首先,對企業出口產品轉換率(Switch)的影響,沿用Bernard et al.(2011)和桑瑞聰等(2021)做法,以企業HS8位碼層面當年增加和減少的出口產品種類之和與前一年企業出口產品種類之比衡量。其次,對新增出口產品種類(Lnentry)的影響,以企業HS8位碼層面當年增加產品種類對數值衡量。最后,對減少出口產品種類(Lnexit)的影響,以企業HS8位碼層面當年減少產品種類對數值衡量。從回歸結果看,企業出口產品轉換能優化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列(2)),而國外技術引進明顯提升了企業出口產品轉換率(列(3)),具體來看,不論是進入出口市場的新產品增多(列(4)),還是退出出口市場的舊產品增多(列(6)),企業出口產品質量都會顯著提升,這主要是由于企業新進入產品一般質量較高,而退出產品質量普遍偏低,因此企業的這種新舊產品迭代確實會優化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并且進一步看,技術引進主要增加了企業新產品進入(列(5)),但并沒有對企業舊產品退出產生顯著影響(列(7))。綜合列(2)~(7)的結果可以看出,技術引進確實可以通過促進企業出口產品轉換和優化來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并且產品轉化效應主要體現在對新產品的進入,對舊產品的退出影響并不明顯。

列(8)、列(9)是創新效應的檢驗結果,本文采用企業專利申請對數值(Lnpatent)衡量企業創新程度,該值越大,企業創新越多??梢园l現,企業創新有利于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列(8)),這與大量的經驗研究結論一致,說明企業自主創新有利于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企業技術引進能夠顯著促進企業創新(列(9)),說明創新激勵渠道也是國外技術引進影響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重要路徑。

下面,本文進一步研究不同技術引進類型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渠道差異。根據國務院《技術引進和設備進口工作暫行條例》對技術引進類型的分類,技術引進可以區分為“以設備為主型技術引進”和“不以設備為主型技術引進”,相比較而言,以“設備為主型技術引進”主要致力于改進已有機器設備的技術,而“不以設備為主型技術引進”則需要企業進一步消化吸收。本文通過比對企業創新調查數據和海關數據資本品進口信息來具體區分企業技術引進類型(3)資本品是指企業用于生產的機器設備,即固定資本。這與《技術引進和設備進口工作暫行條例》第5類“成套設備或關鍵設備的進口”存在交叉,沒有引進技術內容的一般機械、電機、電器、儀器的進口不屬于技術引進。,具體方法是:依據HS6位碼信息匹配BEC分類信息,按照BEC分類碼信息,將BEC編碼為“41”和“521”的兩大類產品識別為資本品進口,將有資本品進口企業技術引進行為識別為“以設備為主型技術引進”,將沒有資本品進口下的企業技術引進識別為“不以設備為主型技術引進”,相關結果見表8。從檢驗結果看,“不以設備為主型技術引進”主要通過生產率提升效應和創新激勵效應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產生影響,而出口產品轉換效應不明顯;“以設備為主型技術引進”企業主要通過生產率提升效應和出口產品轉換效應影響企業出口產品質量,但是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并不顯著。由此可見,“以設備為主型技術引進”更直接地體現在新產品的進入和舊產品的退出,通過更高質量的新產品助力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而“不以設備為主型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相對間接,并不直接體現在對新產品的影響上,而是通過提升企業效率和自主創新來間接影響企業出口產品質量。

表8 不同類型國外技術引進的影響機制差異分析

(二)異質性檢驗

表9是國外技術引進對不同貿易類型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影響差異的檢驗結果。

表9 不同貿易類型企業的異質性檢驗結果

可以發現:技術引進參與行為只對混合貿易和加工貿易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有顯著促進作用,而對一般貿易企業影響不顯著;技術引進程度雖然對三種貿易類型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都有顯著提升作用,但是對加工貿易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提升幅度要明顯大于對混合貿易和一般貿易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提升幅度。綜上,技術引進主要提升了加工貿易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

表10是技術引進對不同貿易類型企業三種渠道影響差異的檢驗結果,可以發現:對于一般貿易企業而言,技術引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創新激勵效應和生產率提升效應,而新產品開發效應并不顯著,這說明一般貿易企業的技術引進有利于促進企業創新,并且一般貿易企業產品結構相對穩定,不會由于引進國外技術而過度開發新產品;對于混合貿易企業,技術引進主要體現在新產品開發效應和生產率提升效應,而創新激勵效應并不顯著;對于加工貿易企業,主要體現為生產率提升效應,而新產品開發效應和創新激勵效應都不顯著。綜上可見,對混合貿易和加工貿易這兩種類型的企業,技術引進不能通過帶動企業自主創新來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更多是通過生產效率提升來促進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并且可以發現,加工貿易企業的生產效率提升幅度明顯大于非加工貿易企業,這解釋了表8中為什么技術引進對加工貿易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促進作用最大。

表10 不同貿易類型企業的影響渠道差異檢驗結果

表11是技術引進對不同要素密集型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影響差異的檢驗結果。從中可以看出:對于技術和資本密集型企業,不論是技術引進參與行為本身還是技術引進程度,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的影響都不顯著;技術引進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出口產品質量有比較明顯的促進作用。綜上,中國企業的技術引進主要提升了勞動密集型企業出口產品質量,資本和技術密集型企業不能通過技術引進提升出口產品質量。

表11 不同要素密集型企業的異質性檢驗結果

表12是技術引進對不同要素密集型企業主要作用渠道差異的檢驗結果,從中可以發現:對于技術密集型企業,創新激勵效應和生產率提升效應都不顯著,只有新產品開發效應顯著;對于資本密集型企業,創新激勵效應和新產品開發效應也都不顯著,只有生產率提升效應顯著;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存在顯著的創新激勵效應和生產率提升效應,而新產品開發效應不顯著,這說明技術引進對于不同要素密集類型企業影響機制是不同的。

綜合表11、12的結果可以看出,技術引進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影響更大,能夠顯著激勵勞動密集型企業自主創新,并且提升其生產效率,從而促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而技術和資本密集型企業都不存在創新激勵效應,同時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新產品開發效應或生產率提升效應,影響系數也比較小,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的作用不明顯。表11、12的檢驗結論說明:先進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很難通過技術引進實現,也很難通過技術引進起到激勵自主創新的作用,先進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需要更多依靠自主創新,才能突破“卡脖子”問題。

表12 不同要素密集型企業的作用機制差異檢驗結果

六、結論與啟示

技術引進能否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產生積極作用,對于中國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和貿易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最新的企業創新調查數據,研究國外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總體影響及作用渠道,研究發現:

首先,總體來看,國外技術引進會顯著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

其次,機制分析表明,國外技術引進能夠通過多種渠道影響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其中,生產率提升效應、出口產品轉換效應和創新激勵效應都是技術引進影響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可能渠道。

再次,從技術引進對不同貿易方式企業的影響差異看,技術引進對加工貿易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提升作用要明顯大于對一般貿易企業或混合貿易企業;而從作用渠道上看,技術引進只對一般貿易企業存在創新激勵效應,但對出口產品質量提升作用最大的加工貿易企業并不存在創新激勵效應。

最后,從技術引進對不同要素密集型企業的影響差異看,技術引進只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影響較大,能顯著提升勞動密集型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和自主創新行為;對技術和資本密集型企業的影響較小,既不能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也不存在明顯的創新激勵效應,這說明核心關鍵領域的企業并不能通過技術引進實現出口產品質量升級,也不能通過技術引進激勵自主創新,只有自主創新才能突破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進而實現貿易高質量發展。

基于本文的研究發現,得到以下政策啟示:

一是繼續加強技術引進舉措,以技術引進促進企業貿易高質量發展。企業引進國外技術能夠顯著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促進企業貿易高質量發展。目前中國技術引進的產品質量提升效應主要還是體現在加工貿易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引進并沒有提升一般貿易、技術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說明中國以技術引進促進貿易高質量發展還有廣闊空間。

為此,一方面,政策層面要完善技術引進的鼓勵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等配套制度建設,進一步促進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以此來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另一方面,企業層面要主動加強與國外企業合作,主動尋求先進技術引進,以國際先進技術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

二是繼續強化技術引進質量,以高質量技術引進激發企業自主創新活力。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一個關鍵問題,客觀上技術引進可能會形成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替代。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國企業的技術引進對企業自主創新具有一定的創新激勵效應,但是必須看到,技術引進對企業創新的激勵主要體現在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對技術和資本密集型企業的自主創新并沒有形成明顯的創新激勵效應,并且就技術引進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提升效應看,也基本域于加工貿易和勞動密集型企業,這說明通過技術引進促進企業創新和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的作用范圍還是相對較小,這可能主要與中國企業技術引進質量較低有關。下一步在強調技術引進數量的同時要更加強調技術引進質量,這樣既能夠在提升企業效率上有更大作用,更大幅度提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也能更有效地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充分發揮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兩條腿走路,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繼續完善創新生態建設,增強企業開發和掌握核心關鍵技術能力。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技術引進沒有促進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并且就創新效應的考察也發現,技術引進沒有促進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企業的創新,這說明先進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很難通過技術引進實現,也很難通過技術引進來激發技術前沿企業進一步創新,先進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進步需要更多依靠自主創新,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才能突破高新技術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因此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等創新生態建設,充分激發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在“雙循環”新格局背景下,不斷強化國內市場整合,釋放強大國內需求,通過需求引致創新,以國內市場開放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此外,要強化以產業鏈協同創新完善創新生態鏈建設,從而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在核心領域,要更加強調以自主創新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而帶動中國從“貿易大國”轉向“貿易強國”。

猜你喜歡
生產率產品質量貿易
中國城市土地生產率TOP30
“2021貿易周”燃爆首爾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本質與拓展
國外技術授權、研發創新與企業生產率
加強PPE流通領域產品質量監督
貿易融資砥礪前行
“望聞問切”在產品質量鑒定工作中的應用
貿易統計
產品質量好 認證不能少
關于機床生產率設計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