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行為意向影響因素研究

2023-12-27 12:17
現代遠距離教育 2023年5期
關鍵詞:意向英語詞匯輔助

王 瑜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詞匯知識匱乏會影響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等語言技能的發展。然而,英語詞匯學習是一項具有挑戰的任務,需要使用各種學習策略以獲取、理解和記憶詞匯知識。由于課堂學習時間有限,大學生要想提高英語詞匯知識水平,課后的自主學習必不可少。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及其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大學生可通過使用移動設備中的智能APP以實現隨時隨地的移動學習。人工智能輔助學習外語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不僅將傳統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學習,增加并創造了更多的學習機會,為詞匯學習提供了便利,開拓了新的英語自主學習模式,而且為詞匯習得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方法與有效的學習途徑[1]。

人工智能技術是一種模擬人類智能的技術,通過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算法使計算機能夠模仿人類的思維和決策能力?,F如今,人工智能技術正逐步與教育領域融合,在智能聊天、自動糾錯、機器翻譯、虛擬現實、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以及自適應學習推薦等方面對外語學習提供支持。有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學習語言有助于學生知識獲取、能力提高和情感發展[2-3]。移動學習是指利用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進行學習的方法和過程。移動學習的便攜性、個性化、實時性和互動性特點使其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4]。移動設備上的應用APP可為學習者提供更加個性化和智能化的學習體驗。一方面,它可以根據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和學習情況,推薦更加精準的學習內容、制定智能化的學習計劃以及跟蹤學習進度;另一方面,學習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興趣、學習進度和節奏選擇學習資源與學習方式,進而提高英語詞匯量和各項技能。

盡管多數研究者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效果給予了肯定態度,但學生的主觀態度與學習意愿對外語學習的效果至關重要。一方面,學生的態度影響其對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學習外語詞匯方式的接受程度。Lai等強調,移動學習外語的主體是學生。使用移動技術學習英語詞匯應以學生的意愿和自主性為前提,如果學生不接受,移動應用程序APP的效果再好也無法發揮其良好的作用[20]。學生對移動學習外語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受社會文化和教育背景影響[21]。當學生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方法,并且認為移動設備的主要用途是交流和娛樂而非教育工具時,教師實施以移動設備為載體的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學習模式就顯得尤為困難。另一方面,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感知體驗也會影響其使用效果。Conole等研究發現,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僅僅由技術本身決定,如果缺少數字素養,學生就可能無法有效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22]?,F如今,學習英語詞匯的人工智能APP種類繁多。大學生是否接受和使用移動式學習英語詞匯的學習方式呢?哪些因素會影響他們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感知體驗呢?上述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究。對影響我國大學英語學習者使用以移動設備為載體的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學習英語詞匯的行為意向的因素進行研究,不但在一定意義上能夠反映大學生對移動自主學習英語詞匯方式的體驗感受和心理接受程度,而且還有利于考察人工智能技術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現狀。

一、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模型

接受和使用技術整合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簡稱 UTAUT)是用來研究接受和使用信息技術影響因素的模型。該模型是Venkatesh等[23]整合了理性行為理論(TRA)、技術接受模型(TAM)、計劃行為理論(TPB)、計算機使用模型(MPCU)、動機模型(MM)、技術接受和計劃行為整合模型(C-TAM-TPB)、 社會認知理論(SCT)以及創新擴散理論(IDT)等八個主要的接受和使用信息技術模型后建構的。模型中個體使用信息技術或系統的行為意向和使用行為取決于績效預期、努力預期、社會影響和便利條件等四個核心要素,其中績效預期、努力預期和社會影響對個體使用信息技術的行為意向有直接影響,行為意向與便利條件對信息技術的使用行為有直接影響。另外,個體的年齡、性別、經驗和自愿性在信息技術接受和使用整合模型中起著調節各因素之間影響效應的作用。Dwivedi等對UTAUT模型和相關實證研究進一步分析總結后修正了該模型,提出了便利條件和行為意向之間的直接影響關系,態度是影響使用信息技術的行為意向和使用行為的四個要素之外的另一個重要要素,它不僅受績效預期、努力預期、社會影響和便利條件直接影響,對行為意向有直接的影響,而且調節四個核心要素同行為意向和使用行為的關系[24]。

二語習得的三個必要條件是語言接觸、語言使用及學習動機。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等算法分析學習者的興趣、學習行為習慣等數據,在移動應用APP上為其推薦豐富的個性化二語學習信息資源(如音頻、視頻、文本等)。然而學生接受與使用移動學習方式是以滿足自身學習需求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適用性為前提,因此,感知學習資源以及接受和使用移動學習方式的態度與行為意向有直接影響關系[25]。另外,學習資源的趣味性是調動學生移動學習的內部動機[26]。感知趣味也會影響學生接納移動學習的態度與使用意向。鑒于此,本研究在UTAUT修正模型提出的四個主要影響行為意向要素的基礎上增加了感知學習資源和感知趣味兩個要素。另外,一些研究者發現性別、年齡、經驗和自愿性四個因素在信息技術的使用和接受過程中并沒有起到應有的調節作用,影響效應非常小[24,27],而本研究被試背景基本相近,因此,本研究對學生的性別、年齡、經驗和自愿性不作為影響學生接受與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的因素考慮。

二、研究假設

鑒于UTAUT修復模型和二語習得特點,本研究中影響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行為意向的主要因素包括績效預期、努力預期、社會影響、便利條件、感知學習資源、感知趣味和態度。它們之間的假設關系如圖1所示。

(一)績效預期與努力預期

UTAUT模型中,績效預期指個體認為使用信息技術可以提高其工作績效的程度;努力預期指個體對使用信息技術的難易程度的感知。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模型中,績效預期指學生對接受和使用以移動設備為載體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提高英語水平的認知程度,努力預期與學生感知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易用性和使用便捷性相關??冃ьA期與努力預期屬于技術因素,是預測個體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學習英語詞匯行為意向最有效的因素[23]。鑒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H1):績效預期對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行為意向影響顯著。

假設2(H2):努力預期對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行為意向影響顯著。

(二)社會影響和便利條件

社會影響是指個人使用信息技術的行為意向在多大程度上受他人影響;便利條件是個人相信使用信息技術可以得到組織機構和技術設施的支持。二者在UTAUT模型中是重要的環境影響因素。社會影響是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行為意圖的最重要前提。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學習英語詞匯可能是受同學、老師或家人的影響。人工智能技術支持和幫助學生更快捷靈活地學習英語詞匯。因此,社會影響和便利條件在闡釋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行為意向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3(H3):社會影響對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行為意向影響顯著。

假設4(H4):便利條件對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行為意向影響顯著。

(三)感知學習資源和感知趣味

感知學習資源是學生對智能化英語詞匯學習資源能夠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的感知,是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移動學習語言的前提。如果豐富學習資源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幫助其實現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學習,實現虛擬情景下的生生、師生或人機互動,那么學生就會接受繼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學習英語詞匯[26]。感知趣味指學生在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學習英語詞匯時的愉悅、專注和好奇心等感知體驗。Davis等[28]和Chao[29]發現趣味性感知是內部動機,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愉悅感可以增強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對接受和使用移動技術的行為意向有積極的影響。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5(H5):感知學習資源對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行為意向的影響顯著。

假設6(H6):感知趣味對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行為意向的影響顯著。

(四)態度

態度通常指個體對接受和使用信息技術的情感反應。本研究中態度是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積極或消極感受。已有研究發現,態度在信息技術接受和使用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4]。一方面,績效預期、努力預期、社會影響、便利條件、感知學習資源和感知趣味對態度起到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態度對行為意向有直接影響作用。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7(H7):績效預期對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態度影響顯著。

假設8(H8):努力預期對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態度影響顯著。

假設9(H9):社會影響對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態度影響顯著。

假設10(H10):便利條件對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態度影響顯著。

假設11(H11):感知學習資源對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態度影響顯著。

假設12(H12):感知趣味對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態度影響顯著。

假設13(H13):態度對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行為意向影響顯著。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五級量表問卷對影響大學生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行為意向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問卷內容設計結合了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已有關于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接受程度研究調查問卷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為確保問卷內容的有效性,問卷初稿先對15名學生進行了試測,然后又邀請了3名專家對測試結果進行了分析和討論,最后調查問卷被修訂完成。問卷包括兩部分內容:學生基本信息調查和五級量表問卷。五級量表中1代表完全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不確定,4代表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調查問卷量表共涉及八個維度(37道題):績效預期(5道題)、努力預期(4道題)、社會影響(4道題)、便利條件(4道題)、感知學習資源(5道題)、感知趣味(5道題)、態度(6道題)、行為意向(4道題)。表1是調查問卷中八個維度的指稱內容。

圖1 影響因素間假設關系模型

表1 調查問卷維度

(二)研究被試

本研究從某大學一年級碩士研究生中隨機抽取245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這些學生經歷過全國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能夠熟練掌握5500個英語單詞,積累了豐富的英語詞匯學習經驗;在學術研究過程中,也經常使用移動設備及智能APP查找資料。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星”分發給每位學生,回收有效調查問卷共198份。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中,文科83人,理科115人,女生103人,男生95人,年齡均在20至24歲之間。根據問卷信息填報,所有學生都會在課上或課下使用人工智能APP學習英語。

四、數據分析

本研究對198份調查問卷的相關數據進行樣本特征描述性分析、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并利用路徑分析法分析了模型中的假設結構關系。

(一)信效度分析

使用信度、聚合和區分效度統計原則來判斷和測量調查問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通過計算Cronbach’s α值來確定調查問卷的可信性。一般來說,Cronbach’s α值越接近1,信度越強。本次調查問卷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881,調查問卷的信度較強。驗證性因子分析(CFA)用來檢測本研究問卷量表的聚合效度和區分效度。聚合效度通過因子負荷系數、組合信度CR值和平均方差萃取AVE值這三個指標來判斷。通常,因子負荷系數大于0.5且具有統計顯著性,CR值大于0.7,AVE值大于0.5時問卷有效性較高。統計結果顯示,問卷中維度內各項因子負荷系數均具有顯著性,且大于0.6。表2是問卷量表八個維度的特征分析結果。區分效度是AVE的平方根與因子相關系數的比較。AVE的平方根大于其他因素的相關系數絕對值表明問卷具有區分效度。表3是區分效度統計結果。粗體數字表示AVE的平方根,它必須大于相應行和列中的所有數字才能夠證實問卷具有良好的區分效度。結果顯示本問卷區分效度良好。

表2 量表維度特征分析結果

表3 區分效度統計結果

(二)路徑分析

路徑分析結果顯示,績效預期、努力預期、社會影響、便利條件和感知趣味五個要素對使用移動設備上的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學習英語詞匯的態度的直接影響顯著,假設7、假設8、假設9、假設10和假設12成立??冃ьA期、努力預期、便利條件和態度對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學習英語詞匯的行為意向的直接影響顯著,假設1、假設2、假設4和假設13成立。圖2為我國大學生使用移動設備學習英語詞匯行為意向的影響因素結構模型。

另外,本研究使用擬合優度指數和卡方檢驗評估了假設關系模型整體適配度。由于卡方檢驗僅對樣本大小的靈敏性進行評估,本研究還測量了其他常用擬合指數,分別是擬合優度指數(GFI)、調整擬合優度指數(AGFI)、比較擬合指數(CFI)和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路徑分析對完整的假設關系結構方程模型(SEM)進行了測試,以便分析結構模型中的潛在關系。分析結果顯示,卡方/自由度是1.596(<3),擬合優度GFI指數是0.895(>0.8),調整擬合優度AGFI指數是0.855(>0.8),比較擬合CFI指數是0.957(>0.9),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是0.05(<0.08),假設關系模型的整體擬合指數均符合要求,各項指數均在標準值范圍內。

圖2 影響因素結構模型

五、討論

本研究以某大學一年級碩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路徑分析法考察了影響我國大學生接受和使用移動設備上的人工智能技術學習英語詞匯行為意向的主要因素。研究結果如下。

態度對大學生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的行為意向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態度是對行為意向產生最大直接影響效應的要素。該結果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23-24],說明積極的態度是促進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學習英語詞匯行為意向的最大驅動力。此外,產生該效應的原因與其他要素對態度的直接影響相關。研究顯示,績效預期、努力預期、社會影響、便利條件以及感知趣味對態度有直接影響作用,此結果驗證了先前研究結果[24,26]。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多數學生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英語詞匯記憶,以移動設備為載體的人工智能APP簡單容易操作,并且能夠在遇到問題或出現錯誤時給予技術支持。興趣動機驅動下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學習英語單詞的體驗是快樂的[31],可以激發好奇心和產生學習意愿。如前文所述,績效預期、努力預期、社會影響和便利條件是學生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學習英語詞匯的外部動機,感知趣味是內部動機。學生的積極態度是在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針對大學生群體來說,人工智能APP如果對學習英語詞匯有用,操作容易,能夠給予學生技術支持,且使用時能夠提供趣味感知,那么就會獲得學生好評與推廣,進而促進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產生積極的態度,而這種積極的態度又會成為學生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英語詞匯學習行為意向的直接驅動力。

此外,績效預期、努力預期和便利條件也對學生接受和使用移動設備上的人工智能技術學習英語詞匯的行為意向有直接影響的效應。此結果符合先前研究結果[23-24],說明移動設備上的人工智能APP的有用性、操作性和便利性能促使大學生產生未來繼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行為意向。

然而,本研究沒有發現社會影響、感知學習資源和感知趣味對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行為意向有顯著的直接影響,結果不支持假設3、假設5、假設6,與已有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23,25]。本研究認為,社會影響沒有對行為意向產生直接影響可能與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國大學生移動學習過程中廣泛應用相關。多數學生可以在不受他人影響的情況下由自己決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哪種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APP。就學習資源感知而言,本研究認為,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提供的學習資源感知較低可能與學習習慣相關。如上所述,感知學習資源主要指學生對移動應用平臺上學習資源的豐富性、自主學習、監管以及互動系統方面的感知。盡管目前應用商店中有很多人工智能APP提供了相應的學習資源,但調查結果表明,只有少部分學生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制定學習計劃并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完成他們的學習計劃。這說明多數學生可能還不習慣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制定學習計劃并堅持完成。另外,受教育制度的影響,多數學生選擇移動學習方式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英語考試,這就使得他們忽視了移動學習過程中的同伴互動和協作的作用。此外,對于學生為何未因人工智能技術的趣味感知而產生繼續使用的行為意向,本研究認為,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移動應用程序APP在趣味性方面的功能還有待加強。如上所述,學生對使用人工智能APP學習英語詞匯的趣味感知可以直接生成積極的態度,但是趣味感知程度不足以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時體驗到愉悅和樂趣。

六、總結

本研究主要探討了影響我國大學生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移動英語詞匯學習行為意向的主要因素。研究發現,態度、績效預期、努力預期、便利條件是直接影響學生行為意向的主要要素。鑒于大學生對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趣味感知與學習資源感知對行為意向的影響不顯著,本研究建議,負載在移動設備上的人工智能技術有必要加強提升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體驗,例如了解學生詞匯學習風格、偏好和需求等,以制定符合學習特點的學習計劃,并在必要時給予學習提示;創造情景化學習環境,開設趣味性活動、評估和游戲等,讓學生能夠在虛擬環境中學習單詞并同時感受學習的趣味,在與環境互動中潛移默化地記憶并使用單詞;加強人機之間互動,對學生指出的和日常生活中出現的詞匯提供圖像、文字提示和語音播放。詞匯學習過程比較枯燥,需要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本研究的樣本僅限于一所本科高等院校,數據收集量有限,未來的研究可以在不同學校和不同地區收集數據,增加數據量,進而提高調查研究的有效性。其次,本次研究被試均是碩士研究生。由于不同專業對英語的學習要求有所不同,被試的學習英語積極態度對本次問卷調查結果有一定的影響,未來研究可以調查不同水平的學生(如中學生和本科生),進而提高數據有效性。最后,本研究僅進行了量表分析,沒有對被試進行深度訪談。目前,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英語教育領域中尚處于發展階段,通過訪談可以了解學生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學習英語的真實心理,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猜你喜歡
意向英語詞匯輔助
小議靈活構造輔助函數
倒開水輔助裝置
供應趨緊,養殖戶提價意向明顯
東方留白意向在現代建筑設計的應用解析
批評話語分析中態度意向的鄰近化語義構建
減壓輔助法制備PPDO
高中英語詞匯學習之我見
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初探
提高車輛響應的轉向輔助控制系統
擴大英語詞匯量的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