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沫若中學課堂筆記·地理篇*

2023-12-28 06:08王奕朋
郭沫若學刊 2023年4期

王奕朋

(四川大學 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郭沫若中學課堂筆記第九冊和第十三冊記有中國地理(地方志)內容,第九冊封面所題文字已因紙張蟲蛀不可識讀,第十三冊封面寫有“中地”字樣。兩冊筆記共涉及江蘇、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及甘肅十個省份,每個省份均分疆域(附府及直隸州一覽表)、地勢、山脈、河流(附湖澤)、道路(附鐵路)、氣候、風俗、物產、要地等版塊詳加介紹,臨海省份還加設“海岸”一欄。需提醒讀者注意的是,雖然第九冊編號在前,但從內容上判斷其應當接續于第十三冊之后。

以下附手稿識讀原文,標點為整理者依文意所加,原文無;段落基本依照原文呈現。因紙張蟲蛀、字跡模糊等原因無法識讀之字均以()代替;括號內之字均表疑似該字,后加問號,供讀者參考;括號中加省略號,表示相關內容無法辨認且不確定字數。

中國地理·地方志

長江流域

東抵東海,西(達?)西藏,南限南嶺,北盡北嶺,長江橫其中,凡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七省皆隸之。域內山川靈秀,氣候中和,沿海沿江既多良港大埠,而內地亦復支渠交貫,舟楫暢通,地辟人稠。洵吾國之精華所萃,而東半球極大之商戰場也。

(一)江蘇省

疆域 古吳地,位置在揚子江下游,東瀕黃海、東海,南界浙江,西界安徽,西北界河南,北界山東,東西最廣處約距七百六十里,南北約距八百余里。江寧、蘇州皆為省會,總督、巡撫分駐之。全省共府八、直隸州三、直隸廳一、州三、廳四、縣六十二。

各府及直隸州、廳一覽表:

江寧府縣七

揚州府州二、縣六

淮安府縣六

徐州府州一、縣七

通州縣二

海州縣二

海門廳

以上皆江寧布政使司所屬。

蘇州府廳二、縣九

常州府縣八

淞(編者注:今寫作“松”。)江府廳一、縣七

鎮江府廳一、縣四

太倉州縣四

以上皆蘇州布政使使司所屬。

江蘇上級行政官吏駐所表:

總督、江寧布政使、江寧提學使、江安糧道、江安鹽巡道。以上皆駐江寧府。

兩淮鹽運使揚州、淮陽海道清江浦、徐州道徐州。以上皆駐江寧布政使領地。

巡撫、江蘇布政使、江蘇提學使、江蘇按察使、蘇淞糧道。以上皆駐蘇州府。

蘇淞太道上海、常鎮通海道鎮江。以上皆駐江蘇布政使領地。

地勢 為揚子江沖積地,支渠交錯,水皆安流,運河縱貫南北,北有洪澤,南有太湖、揚子江橫貫其間。其行政上有寧屬、蘇屬之分,寧屬地味少瘠,而淮陽鹽利之饒為他處所莫及。蘇屬綠野平疇,沃冠于全國。故蘇、松、太三府州田賦之重,亦甲于各省云。

海岸 長約一千二百里,自山東日照入境,迤邐至云臺山,又南至舊黃河口,又南為長江口,崇明沙橫塞其中,分水道為二,北道線涉沙綿亙,巨舶難行,惟南道可通臣艦。又西南至金山衛,與浙江分界,自江口以北謂之黃海,其間多平沙淺灘,不便停泊,惟吳淞可以寄椗而已。

山脈 江蘇地勢平坦,間有山陵,亦如孤阜,惟江寧之鐘山、石頭山為形勢所關,常州、鎮江之西南,其山勢直與浙江天目山聯屬,尚稱高峻,余則惟以名勝著稱而已。

河流 境內水利最饒,江河湖港交會縱橫,不勝枚舉,舉其最著者:

(一)揚子江自安徽太平府入境,至崇明入海,長八百余里,江面最寬處約百里,最狹處亦三里有奇,江中沙渚甚多。

(二)運河分三段,江以南曰江浙運河;江以北曰淮,以南曰淮揚運河;淮以北曰祁宿運河。南達浙省,北通直東,最為交通關鍵。

(三)淮河在江蘇省內者,只有淮揚運河一段,水量浩大,地勢低洼,故兩岸皆設堤以障之,然夏秋常有水患不減,永定河之于直隸,黃河之于河南、山東也。

(四)黃浦江

(五)吳淞江

(六)劉河(一名婁江)

此三江即禹貢三江之遺跡,太湖及浙西諸水,均以此為消納之路,現在水勢最盛者,首推黃浦,上海即在其沿岸。

(七)串場河在淮揚以東,逼近草蕩之地,南達長江,北抵舊黃河,長約四百余里。

(八)儀泰運河由泰州經揚州至十二圩,為淮南(圩)(音圍,義同圍,江南特用之字)鹽船出江必由之道。

(九)沂河

(十)沭河

兩河俱源出山東沂州境,至江蘇淮海以達于海,水勢頗盛。

湖澤

(一)太湖在常州、蘇州境內,縱橫數百余里,湖中有二山,曰東洞庭、西洞庭。今設太湖、靖湖二廳以治理之。

(二)洪澤湖

(三)高郵湖

(四)寶應湖

(五)邵伯湖

四湖均為消納淮水之地,尤以洪澤、高郵兩湖為最大。今蘇省人士,方以導淮歸海為事,若競(編者注:今寫作“竟”)其業,則四湖均將涸出復為民田,未可知也。害去而利生,導淮之舉,誠當務之急矣。

道路 江蘇多以水,上海尤為航路所匯之區,東通日本、美州,北達直東、奉吉,南走閩廣、寧波,皆有航路,西則溯長江以達漢口,內河則蘇浙兩省,四通八達,處處多行小汽船,而皆以上海為中樞點,故上海實江蘇交通最要地也。

其陸路則惟有清江通山東及江寧,取道安徽以至京師之兩路而已。

鐵路之已成者有二:

(一)滬寧長七百里。

(二)滬楓由上海至楓涇鎮,長一百七十里。

將成者有二:

(一)津浦

(二)清徐清江至徐州。

擬修者有三:

(一)儀泰泰州至十二圩。

(二)瓜清瓜州至清江。

(三)海清海州至清江。

氣候 寒暑適中,淮以南系海洋性質,淮以北則略見大陸性質。

風俗 重文輕武,故于文藝甲全國,而不免柔靡。長淮以北慓悍輕生,與江南絕相反對,故盜賊之多,亦甲于全省。

物產 江蘇物產,其天然品以米、豆、絲棉、食鹽為大宗。

米長淮以南,彌生膏沃,產米之多遠出他省之上,故每年出口之米極盛。其米市共有四處:(一)上海(二)無錫(三)鎮江(四)仙女廟。

豆淮北產豆最盛,總匯處曰清口。中國豆產之盛,奉天而外,此為最盛云。

絲蘇、常、鎮三府,產絲最多,而皆萃于無錫,每年出產之數,約達萬以上云。

棉通州木棉,名聞全國。其次如淞江、太倉,產棉亦極盛。

鹽江以北曰淮鹽,以揚州為總匯之區。江以南曰浙鹽,浙江巡撫主之。

物產中之屬于制造品者:

綢緞江寧、蘇州為最盛,以外如盛澤、鎮江,出產亦多。

布松江、蘇州、太倉、常州、通州五屬,均富產之。

紫泥器宜興陶器最佳,名聞全國。

玉器蘇州制造最佳,與廣東齊名。

玻璃在徐州宿遷。

席蘇州產此最多且佳。

要地

江寧城周九十六里,居民四十萬,當長江中權要地。商務甚盛,兩江總督駐于此。

蘇州城周四十里,人口六十萬。物產富裕,工藝最精,上海未開埠以前,此處為全國第一商埠,今雖衰猶繁盛也。巡撫駐于此。

上海為全國第一大商埠,每年輸出入貨,多至三四萬萬,關稅又在一千萬以外。人民六十余萬。近年工業漸興,局廠林立,說者謂將來可比英倫紐約云。

鎮江為長江第三重要隘,又屬沿江大埠,人口十八萬。商務之盛,在本省居第二位云。

揚州為淮鹽總匯之地,人口約十余萬,號稱富庶。惟自兵燹以后,鹽務日衰,市況亦慚(編者注:疑為“漸”之誤)蕭索,逈然非昔有之揚州矣。

清江浦為南北交通扼要之區,有江北提督駐扎此處(昔為漕運總督),人口十余萬,頗稱繁盛。清徐鐵路發韌于此,瓜青、海青兩路亦以為中心點。

無錫為絲米兩業薈萃之所,地方繁盛甲于通省,且有繅絲紡紗織布諸廠,商務之興未有艾也(無錫、金匱兩縣每年產之貨,價約值千五百萬以上云)。

通州產棉最多且佳,甲于全國,近來該處士紳注意實業,力求進步,大有一日千里之概,說者謂通州一地將來可比日本之大阪云。

十二圩淮鹽上運兩湖、皖、贛者,于此出江過載,帆檣林立,頗稱繁盛。

仙女廟淮揚運河以東之地,通稱里下河,產米最盛之處也。其米之薈萃處曰仙女廟,商務甚繁,帆檣如林,亦繁要之區也。

常州府江南木豆兩業,以此為中心點,故其商務之盛亞于無錫。本府人自治力頗強,近來地方自由興革之事亦甚多,他處所不及也。

徐州府清徐開徐津浦之鐵路交會于此,有利國澤,產鐵最旺,將來可與大治爭衡者無過于此。

江陰為長江第二重門戶,有炮臺頗堅固。

吳淞口為長江第一重門戶,昔日炮臺今已拆毀,且將吳淞并作通通(編者注:原文如此,疑為“通商”之誤。)口岸矣。

(二)安徽省

疆域 安徽省,當春秋吳楚之交,又稱皖省,位置在江蘇之西,昔與江蘇合稱江南省??滴醭跄?,始分拆為兩省者。

東北界江蘇,西北界河南,西界湖北,南界江西,東南界浙江,省城曰安慶府。全省共領府八,直隸州五,散州四,縣五十一。

安徽各府及直隸州一覽表:

安慶領縣六

太平領縣三

徽州領縣六

廬州領州一、縣四

寧國領縣六

鳳陽領州二、縣五

池州領縣六

穎(編者注:今寫作“潁”,下同)州領州一、縣六以上八府。

廣德領縣一

滁州領縣二

泗州領縣三

和州領縣一

六安領縣二

以上直隸州五。

地勢 北嶺山脈,自豫鄂之交入境,通過中央畫分南北二部,嶺北為淮水流域,嶺南為揚子江流域。

山脈 安徽平原以淮北為最大,其余幾乎遍地皆山。

江以北為北嶺山干脈。

北嶺山脈之在安徽境內者,以霍山、潛山為最著。

江以南為黟山山脈。

黟山山脈以黃山為最高(黟山山脈,西南自仙霞嶺分支而來,其東面則連浙西之天目山)。

河流 安徽河流之最大者有二,一為揚子江,二為淮河,其次則屬于大江以南者,有新安江、青弋江、水陽江;屬于大江以北者,則有肥水、穎水、渦河、澮河,皆為最著者。

(一)揚子江自湖北入境,至太平府出境,長約七百余里,沿岸有通商地,曰蕪湖。

(二)淮水自三河尖入境,東流匯為洪澤湖,與江蘇共領有之,長約八百余里。

屬于江南者:

(一)新安江發源黟縣山中,東流入浙江境,為浙江上游。

(二)青弋江

(三)水陽江

兩江俱發源寧國府,境內并流至太平府入江,長僅四五百里。

屬于江北者:

(四)肥水發源合肥北面山中,東流匯為巢湖,又出巢湖,南流至裕溪口入江。

(五)穎水(六)渦水(七)澮河三水俱出至河南,南流經皖北地,入于淮,尤以穎水為最。

湖澤 安徽湖沼甚多不可枚舉,其最大者:

(一)洪澤湖即淮水下流潴(編者注:今寫作“儲”)蓄之地。

(二)巢湖為淮南第一大湖,湖中有二嶼,曰姥山,曰孤山。

(三)丹陽湖湖無定名,又有名為石血者,東與江蘇高淳連界,廣約百余里,亦皖南藪澤之大者。

道路

(一)自鳳陽東達金陵

(二)自鳳陽西達安慶

(三)自安慶所屬之太湖縣分支,西通湖北、江西等省。

其鳳陽以北直達徐州者,則三路入京總匯道也。

附鐵道:

已從事興筑者有二:

(一)津浦借英德款建筑者。

(二)蕪廣為皖人自營之路。

擬建筑而尚無興工期者亦有二:

(一)浦信

(二)徽埇水道之要重者有三:

(一)揚子江上通鄂戇,下達江蘇。

(二)長淮下通淮海,上達河南開封、陳州等處。

(三)蕪湖南北之水路,由蕪湖溯清弋江,可通寧國,入對岸裕溪口過巢湖,則達于廬州。

以上皆通大小汽船。

氣候 與江蘇略相似,夏不甚熱,冬不甚寒,惟淮北則為大陸氣候。

風俗 南部較樸,北部則強悍異常,濱江之民多事耕漁,徽屬則經商者最多,淮北地瘠民貧,自古為盜賊淵藪。

各省人之長于商務者:

(一)廣東之廣州、潮州人

(二)浙江之寧波人

(三)山西之(太谷)、太原、汾州人

(四)陜西之西安人

(五)安徽之徽州人

(六)湖北之(麻城)、黃州人

(七)福建之漳州、泉州人

(八)江西之吉安府、豐城縣、瑞州府人

物產 以茶米兩項為大宗。

茶以徽、寧、池三府為最多,屯溪鎮尤為茶業基本會萃之處,統全省計之,每年出產約可值銀五六百萬云。外此六安一州亦產之,惟銷北路耳。

米長江沿岸產米最多,而皆萃于蕪湖,故蕪湖商業之盛,亦以米產為第一,每歲運至廣東各省者,至少當在四五百萬石以上。

米茶之次則推木植徽屬萬山叢雜,產木極盛,運銷各省,亦商務之大宗也。

此外,出產之可稱者:

(一)棉濱江各處多產棉花,尤以和州為其最。

(二)絲以涇縣為第一,青陽、銅陵各縣次之。

(三)麻寧國府屬最多。

(四)紙宣城所產最有名,實吾國之最上品也。其次皖南各屬產此亦多。

要地

安慶面江背山,形勢險固,人物亦頗繁盛,惟商業則甚減色耳。

廬州為淮南最險要之地,出產甚多,商業亦頗發達,安慶所不及也。

正陽關沿淮商務最盛之處,北督銷亦設于此。

臨淮為沿淮第二商業地,逼近洪澤湖,亦用兵所必爭者也。

毫州濱臨渦水,上通河南,出產頗多,商業亦盛。

六安萬山叢集,產茶最多。其富源居皖北第一。

屯溪鎮為徽屬第一巨鎮,茶商薈萃于此,每歲所收茶稅多至于數十萬云。

寧國平田沃壤,產米極多,府城商務亦甚繁盛,實皖南重要之區也。

大通鎮為濱江第一鉅鎮,皖省督銷局設于此,近日該鎮商民又自請開作商埠,其發達殆未可限量。

蕪湖沿江大埠,漢口而外,首推鎮江、蕪湖,然蕪湖商業之盛實在鎮江之上。近年安徽有建鐵路,又以蕪湖為中心點,十年以后,其繁盛必有盛于今日矣。

江西省

疆域 江西亦稱戇(編者注:今寫作“贛”)省,在揚子江中段之南部,東西相距約八百里,南北相距約千里。東界福建、浙江,北界安徽,西北界湖北,西界湖南,南界廣東,首府曰南昌府。全省共領府十三、直隸州一、散廳二、散州一、縣七十五。

江西各府及直隸州一覽表:

南昌領縣七、州二

饒州領縣七

撫州領縣六

九江領縣五

建昌領縣五

南康領縣四

袁州領縣四

吉安領縣九、廳一

瑞州領縣三

贛州領縣八、廳一

臨江領縣四

南安領縣四

廣信領縣七

以上十三府。

寧都領縣二

以上一直隸州。

地勢 當南嶺山脈之陰,五嶺及武夷山環其東南,而東北及西北兩嵎復為叢山環抱,故四面極高,而中央洼下,境內之水,皆匯集注于贛江,貫通全省,匯為鄱陽,由正北開一口瀉入揚子江焉。

山脈 南嶺干脈自騎田嶺而東,至南安為大庾嶺,為江南與嶺南交通要道。又東北為江西、福建交界之武夷山,最著名者曰杉關嶺,贛交通之要道也。又北至近浙江處為仙霞嶺,其北出支脈二派:

(一)北入安徽為黟山(在江西東面)(一)(編者注:原文番號即為(一))由江西、湖南界上成太陽幕阜諸山至廬山而止(在江西西面)。

河流(附湖澤)江西主要之河流曰贛江,全省之水皆以此為干骨。其匯流入贛江者:

(一)章江章江西自南安東流至贛州城,合于貢江。

(二)貢江貢江東自寧都西流至贛州城,與章江匯流。

以上二水為贛江之上源。

(三)袁江源出袁州東面,東流八百余里至漢口(與樟樹接近),匯于贛江。

(四)撫河源出建昌東西,西流經撫州至三江口,匯于贛江,為入贛第一大江,有河身長約千三百里。

(五)錦江又名瑞河,源出袁瑞兩府之交,東流至南昌附近入贛江,源流約五百里。

贛江既匯諸水過南昌,迤邐入于鄱陽湖。

鄱陽湖周數百里,在南昌、饒州、南康、九江數府之間,交為內地淡水湖第二,所會洪水除最大之贛江外,尚有修河、上河、饒江三大水。

(六)修河源出義寧州之西,東流至吳城鎮附近入湖(河長九百里)。

(七)上饒江源出廣信府玉山縣東面,西流至瑞洪鎮入湖(約長八百余里)。

(八)饒河亦稱樂平河,約長六百里,源出安徽婺源、祁門,西南流過饒州進入于湖。

鄱陽湖,既匯江西全省之水,遂由北面開一缺口,北流至湖口縣入揚子江,禹貢所謂“彭蠡既潴”“東會彭蠡”,皆指此也。

道路 江西僻在南服,非各省往來必出之道,惟廣東與北京交通,必經江西地面,然通商以后,改由海道,江西交通益形寥寂落矣。今記其最要之道于后:

(一)北自九江,南經贛州以達廣東,為江西第一官道。

(二)東由建昌以通福建,由玉山以通浙江。

(三)西由萍鄉以通湖南。

以上皆交通之最要者。

附鐵路:

九南鐵路由九江至南昌,長約三百里,雖開工已兩年,然成工何日尚不可期也。

氣候 溫潤中和,雨量四時平均,水旱之患頗少,山中草木清華更為佳暢。

風俗 純樸無華,以耕織為本業,南部多事,商賈販運茶木,恒以致富。

物產 以米、茶、紙、磁為四大宗。

米(南昌、吉安、饒州、廣信、袁州),多產于鄱陽湖及贛江沿岸附近,除供本省食用外,每歲運往漢口等處往往以百萬石計。吳城鎮為總匯。

茶以義寧州為出產最盛之地,其次則武寧、吉安、德興,均為產茶要區,出口總匯處則在九江府。

紙江西產紙最多,尤以奉新、萬載、新昌數縣為最,其次則寧都州屬亦極多。

磁景德鎮屬饒州府之浮梁縣,自古以產磁最著,凡全國所用上等磁器,大概皆景德鎮所制,所養工匠多至二十三萬余人,實江西唯一之特產也。近世有康某者特集巨資創立磁業,公司專以仿制洋磁為事,將來之發達殆不可限量。

景德鎮產磁之價值最盛時年達五六百萬金,即最微時,亦不下三百萬云。

其次若葛布(廣信最多)、砂糖(贛州)、木料(贛州、寧都)、靛青(樂平)、煙業,亦為出產之大宗,礦產則萍鄉之煤、贛州之銅,皆極有名。

要地

南昌府為省會要地,濱臨贛江,舟楫四達,商務最盛,全城居民約二十萬。城外有滕王閣,城內有百花洲,皆為名勝之地。

吳城在南昌之北,出口即鄱陽,船泊云集。商務之盛不亞南昌也。

義寧州產茶最多,每向春季,商務云集,最稱繁盛,與安徽屯溪相伯仲。

景德鎮以制磁而致繁富,全省制磁業之窯有百十六坐,人煙十余萬,江西四大鎮中之第一鎮也。

河口鎮東通浙江,南達福建,商務云集,舟輯輻輳,江西東部第一繁盛處也。

樟樹鎮屬臨江府新喻縣,為藥材薈萃之地,市濱贛江,下達省城,南通吉贛,誠要鎮也。

萍鄉縣居江西湖南之交,有小河可通湘潭,山中煤礦之旺,開采之盛,除開平外,他處不見其比,且有鐵路下達湖南之醴陵。運輸亦極便利,而故萍城工商、學術皆極發達,為全省之冠。近年陸軍部新擬設南北兩大兵工廠,北廠擬設于山東德州,南廠即設于此,已涉經營,將來萍城之發達更不可限量矣。

吉安府富庶為全省之冠,城臨贛江,商業亦頗發達,贛江下流至吉安,水勢漸平,故小汽船可通于此,然亦不能越此上達。吉安山水清奇,自古多豪杰之士,歐陽文忠公、文信國兩公皆生于此。

贛州府城居章貢,兩江合流流之口,粵贛兩省交通以此為樞紐,且產糖、木兩大宗,運銷各處。故商務之盛,亦為南部各郡所不及。

九江府城臨大湖江,英、美諸國皆設有領事于此,江西最大之商埠也,沿江各部除漢口外,貿易之盛,以此為最。

湖口縣為鄱陽湖入江之口,有炮臺數處,扼守要沖,實江西全省咽喉也。

浙江省

疆域 浙江,古越地,位置在太湖之南,東界東海,南界福建,西界江西,西北界安徽,北界江蘇。東西相距約七百里,南北相距約七百六十里,省會曰杭州府。其全省共領府十一、直隸廳一、散廳二、散州一、縣七十五。

浙江各府一覽表:

杭州領州一、縣八

金華領縣八

嘉興領縣七

衢州領縣五

湖州領縣七

嚴州領縣六

寧波領縣五、廳一

溫州領縣五、廳一

紹興領縣八

處州領縣十

臺州領縣六

以上十一府。

定海直隸廳

以上直隸廳一。

地勢 地居海濱,幅員最小,仙霞嶺山脈環繞西南,太湖亙于北面,浙江及甌江諸水流注于內。浙東山多,地味肥瘠參半,浙西川渠交錯,土沃宜農,蠶桑尤推極盛,宜其江蘇之蘇、常、松、鎮、太,并稱財賦重地也。

海岸 長約一千一百六十里,由江蘇金山衛而西南灣入者曰杭州灣,灣口水勢湍急,不利舟行。其東西有群島百數,最大者曰舟山島。西南有象山港,水深巨闊,能容巨艦,為我國完固良港之一。又南曰三門灣,更南有臺州灣、樂清灣、溫州灣等至(編者注:疑為“重”字之誤)鎮,下關則為浙閩分界處矣。

山脈 山脈以南嶺中干之仙霞嶺為主,由仙霞分支出者有括倉(在處州)、雁宕(在溫州)、天臺(在臺州)、四明(在寧波)、天目(在杭州、湖州)諸山,皆名山也。

河流 全省河流以錢塘江(浙江)為主,次之者有甌江、靈江、甬江、曹娥江及浙西之運河、莒溪,皆水利之大者。

錢塘江有南北二源,北源出安徽之徽州,曰新安江;南源出衢州,曰信安江,二水至嚴州合流,水勢甚大,其下隨地異名有桐廬江、富春江、錢塘江之稱。

甌江為全浙第二大河,源流約七百里,溫處兩府之水,俱匯于此。

曹娥江其上游曰剡溪,山水最號佳勝,源流約四百里,在紹興府境。

運河起自杭州城北,北流過嘉興府以達江蘇,長約二百余里,帆檣林立,交通最便。

苕溪有二源,自東來曰東苕溪,西曰西苕溪,合流過湖州。又東流南潯鎮,其下流入于運河及太湖。

道路 以杭州為中心,北過嘉興則通江蘇(水路),南經嚴衢則達江西福建(水、陸路),又由杭州過江經紹興以達寧波,為浙省東路驛道(水、陸路)。

鐵路

己成者有一:

杭楓鐵路由杭州至楓涇,約長二百里有奇。楓涇以北則江蘇地矣。

未成者有二:

(一)寧紹鐵路

(二)常玉鐵路

氣候 四時溫和,冬季浙東較暖,浙西較寒。嘉湖一帶空氣潤,嚴衢較為干燥,兩澤之量,沿海較內地為富。

風俗 民俗頗勤,浙江耕織之盛全國無與京者。寧波人尊經商,紹興人多游幕,溫處臺州一帶慓疾剛勁,盜賊極多。

物產 其最繁殖者以蠶桑為大宗,其次若米、若茶、若棉、若紙、若漁業、若紡織、若酒,皆本省極有名之生業也。

絲之產地

湖州第一,嘉興、杭州次之,紹興又次之。

絲之聚集地

(一)南潯每年貿易約達千萬

(二)杭州

(三)硤石

(四)菱湖

(五)紹興

其余各埠,為絲業所薈萃者不下三十余處,名繁不備列。

絲之出產數最盛時全省每年所產約三千余萬,即衰時亦不下二千余萬。

絲稅之收入每年約達百萬金。

米浙省以嘉興、金華、衢州產米為最,但不敷本民食,寧紹兩府每歲自鎮江運來之米殊不少。

茶紹興、衢州、溫州、杭州四府產茶,每年銷洋產者約為一二百萬金。

棉花杭、嘉、寧、紹四府皆產棉,尤以紹興所屬之余姚為最。

紙浙東西近山,各處皆產紙,頗不菲。

漁業寧波漁業之盛為中國第一,魚船多至數萬,恃此為生者約三四十萬人,其盛可想。

紡織杭州綢緞最為著名,每歲所產約達五百萬以上,其次則湖州、寧波、濮院數處,織業亦盛。若紡紗織布,則以金、衢、紹三府為多。

酒紹興釀酒,既佳且廣,銷流各省,課稅所入歲四五十萬,亦巨宗也。

其余若杭、寧、紹三府之錫箔,溫州之柑,金華之火腿,近山各地之藥材,皆為生計大宗。

礦產最稀,雖偶有開采,亦不甚旺。

要地

杭州府為南宋故都,今之省會,城垣廣大,人煙稠密,居民六十萬。城北為通商埠頭,舟楫四達,工商并盛。城西有西湖,為我國第一名勝,四時游人不(編者注:原文疑脫一字)。近有鐵路,北通上海,交通益便利矣。

硤石鎮在杭州北,嘉興南,有小輪船逐日溯往上海,又為扈杭鐵路經過之地,商業頗盛,絲業尤最。

嘉興府平疇沃野,物產豐饒,甲于全省。府城濱臨運河,又為鐵路首沖,有杭州分關,商務發達,有蒸蒸日盛之勢。

乍浦鎮昔為浙西第一???,商舶云集,貿易極盛,自上海開埠以還,即日就寥落,幾于不可復振,近有富商特開輪路以通滬甬,又擬自辟商埠。創作嘉乍鐵路,將來繁富意中事也。

湖州府產絲最多,織綢業亦甚盛,城內外居民約十萬有奇,亦繁盛地也。

南潯鎮為絲業薈萃之區,富商云集,殷盛實冠于浙江全省也。

紹興府為越國故都,城池甚大,居民亦頗輻輳,貿易之盛首推絲棉,所釀之酒行銷各省,每年不下百萬石。

平水鎮在紹興南。產茶極多,每歲與外人交約一二百萬金,雖安徽之屯溪,江西之義寧,不是過也。

寧波府為浙東第一商埠,工業亦極發達,居民三十萬。江上帆檣輻輳,每日有汽船開往上海各處,繁盛殷振浙省,更無其匹。此府人民最尊經商,江海各埠,外洋各國蹤跡無所不到,因商起家致數百萬者,亦指不勝屈。

定海廳亦稱舟山,為海疆最要之地,昔日與英國立有戰時共守之約,故英人于此亦極注意,有要求開作商埠之說,今雖未果行,恐將來有其時也。

溫州府境內為甌江流域,故亦稱甌漢。有東甌王即此地也。為沿海商埠之一,海關曰甌海關,外國貿易尚未盛。然此府出產頗多,又有甌江轉運之利,將來甬甌間鐵路告成,則此埠商業必同時發達矣。

衢州府居江西閩浙三省之沖,形勢最握,貿易亦頗盛。

蘭溪縣上江商務畢萃于此,有小杭州之名,山水亦頗秀,()富庶繁盛為金衢嚴三府之冠。

湖北省

疆域 古楚地。位置在揚子江中段,東界安徽,南界湖南,西界四川,西北界陜西、河南,東南界江西,東西相距千一百六十里,南北相距約八百余里,省會曰武昌。全省共領府十、直隸州一、直隸廳一、散廳一、散州六、縣六十。

湖北各府及直隸州廳一覽表:

武昌府領州一縣四

漢陽府領州一、廳一、縣()四

黃州府領州一、縣七

德安府領州一、縣四

安陸府領縣四

襄陽府領縣六、州一

鄖陽府領縣八

荊州府領縣七(編者注:下接第九冊)

眉批(編者注:第十三冊眉批許多與當頁正文內容無明顯關聯,故集中抄錄于末尾):

1.中國鹽務最盛者首推兩淮,而兩淮之中,惟淮南猶盛?;茨纤牉榛窗?、揚州、通州。因地近東海,故煮海為鹽,但其地乏煤,出煤相隔甚遠,必費轉運而后能達。煤既不易得,故其地多以蘆葦代之,蘆葦生于(),故淮南()自(草)場(),東至于海(者),數百里之地,皆不許開墾,若開墾為田,則煮鹽材料無所借取矣。

2.清(徐)鐵路,由清江至揚莊十五里之間,現已開車。

3.中國長江的三重要隘,首為吳淞囗,次江陰,其次鎮江,皆設炮臺駐重兵,及光緒()年,(…),商務所()可免爭索,于是乎撤吳淞口之重兵,毀其炮臺,而開為商埠,所以弭爭端也,然其炮臺之成立,其初不知費幾多之經營,幾多之金()而得者,一旦無事,以有礙于外人而毀之,若不甚惜者。夫設險所以御外也,不足以御外人,又何用乎設之?乃設之以防外人,更毀以媚外人,吾不知是何說也。吳淞之險已毀,則其為要隘者為江陰、鎮江而已。

4.(…),安慶府形勢甚為蕭索,咸豐朝為長毛所據,迄同治朝始得恢復,以其形勢既蕭索且更偏處一隅,故有主議徙于廬州者。廬州在巢湖上游,較安慶為繁盛,然其議終寢。

5.長江自四川流出,于湖北會洞庭,又于江西鄱陽,容納水量甚大,俱流()安徽,(…)安徽諸水往往皆會為湖泊,(…)。

6.他如寧國府之寧國縣、旌德及涇縣,池州府之建德在埭,皆產茶。

7.安徽礦產煤銅為最。

8.淮南鹽務行銷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南部?;幢丙}務則有淮北督銷局。

9.江西四大鎮:吳城、景德、河口、樟樹。

10.中國產茶各省比較:

(一)福建

(二)江西、安徽、湖南

(三)湖北、四川、浙江、廣東、云南

(四)貴州、廣西

11.茶業總匯處其最盛者:

(一)漢口

(二)福州

(三)九江

(四)上海

(五)廈門

(六)廣州

維廈門、廣州二少遜焉。

12.河口屬廣信府鋁山縣。

13.吉安之南為萬安,贛水經流,水勢甚急,有所謂萬安十八灘者,其險惡無與京也。

14.定海本為縣,屬于寧波,外人呼曰舟山,及道光二十二年始復為廳。

15.樂清灣東西有玉環廳,屬于溫州府。

16.南潯為絲業匯萃處,其絲業甲于全國。

17.浙江濱太湖之地,惟烏鎮、長興二縣有港七十二。

18.乍浦屬嘉興平湖縣。

(以上錄自郭沫若中學作業本第十三冊)

宜昌府領州一、縣五。施南府領縣六。以上十府。

荊門州領縣二。鶴峰廳無領。

以上直隸州、廳各一。

地勢 居江漢之交,洞庭以北,四面限以大山,中央平原頗廣,蓋江漢二水之沖積地也。水流縱橫,運輸便利,土田亦腴沃宜耕,西部地勢較高,宜、施、鄖三府九為林箐叢密之所。

山脈 山脈分二大支:

(一)大別山脈自桐柏山而東為湖北、河南之界,又東入于安徽。(就中關隘甚多,武勝關其尤著者,京漢鐵路由此經過)

(二)巴山脈自陜川間入境至均州為武當山,又東南有荊山、紀山諸名其自湖北四川,自南施者夾江成三峽之陜與南領(編者注:今寫作“嶺”,下同),支脈武陵山相屬。

河流 揚子江自夔巫而下,水勢奔悍,灘險層出,至宣(編者注:疑為“宜”字之誤)昌之平善壩始漫為平流,迤邐東過荊州、漢陽、武昌、黃州之境入于江西,誠湖北全省水道之樞紐也。

入江之巨浸有一,為洞庭。

入江之巨川有一,為漢水自陜西白河東南入境,經鄖陽、襄陽、安陸、漢陽至漢口始與江合,襄陽以上山峻水急,襄陽而下地平水緩。

伏秩漲發時有潰決堤之患。

江漢而外水道之最較著者:

(一)清江發源施南,東北流至宜都入江,源流長千里。有奇(惜?)灘口,叢雜不能行舟。

(二)白河即河南南陽之白河,南流至襄陽入漢。

(三)丹江即陜西龍駒寨東流之丹江,經河南浙(編者注:疑為“淅”字之誤)川荊紫關至均州東入漢。

湖澤

沙市以東、漢陽以西,藪澤叢雜不可枚舉,即古所謂云夢者也。

武昌府界內湖澤亦多,最著者東面之梁子湖,西面之黃蓋湖是也。

道路 陸路之最要者有二:

(一)北自河南信陽入境,經應山孝感至漢口,逾江達武昌而西過咸寧、蒲圻以達湖南臨湘,乃京漢、粵漢鐵路所經之地。

(二)自河南新野入境,經襄樊荊門以達荊沙,逾江由公安入湖南境,乃云貴入京之通衢也。

水道以漢口為中心點,東達江皖蘇浙,南通湖南,西入四川,皆有汽船暢行。

氣候 三時溫和,夏日酷暑。施鶴一帶瘴癘殊甚。

風俗 強勁儉樸,多事農業。漢、黃兩郡農事而外兼營商業,鄖襄習俗強悍,施鶴尤多盜賊。

物產 以棉花、稻米、茶葉、水產為最多,其次則蠶絲、木材、油料、石膏亦推大宗,大冶鐵礦尤為新發明之絕大利源。

棉花江蘇而外,首推湖北,漢、荊、安、黃四郡所產尤多。其總會處則漢口、沙市、武穴、新堤也。

稻米武漢黃荊數郡出產頗富,但人煙稠密,本省所產不敷食用,須賴湖南、江西接濟。

茶葉武昌府屬產茶最盛,其聚集處則崇陽縣屬之羊縷峒也,此外宜昌施南亦產茶,但遠不及武昌。

蠶絲以黃州、沔陽、河溶(屬荊門)當陽縣所產為最多。

油種類頗多,以皮油、桐油為最富。其出產之區別以襄陽為第一,麻城次之。

石膏產于德安府應城縣為數極多。(應城亦有鹽井,但所產無幾耳)

木材宜、施、鄖山中森林頗富,惜伐取過甚,又無培積之術,近亦日漸缺乏矣。故武漢建筑之所需皆仰()于湖南、江西也。

水產江漢之間湖澤極多,實為水族淵藪,近有議設漁業公司以辟利源者,將來必為湖北重要物產之一無疑。

要地

(一)武昌與漢口、漢陽隔江相望,勢同鼎足,城池堅深,自古為東南重鎮,湖北省城建于此,又為粵漢鐵路發軔之處,居民十余萬。

(二)羊縷峒為茶商薈萃處。

(三)漢口居江漢之交,為長江上流命脈,中國第二通商港也。居民約七八十萬。街衢綿亙數十里,江中帆檣之盛雖上海有所不及。海關稅之收入每歲已近三百萬,將來諸鐵路告成,其商業之發達或駕上海而上之未可料也。

(四)新堤鎮沔陽州居江漢之間,有大鎮二,曰新堤、濱江者也曰仙。

(五)仙桃鎮桃濱漢者也,三處商業均盛,尤以棉花為最。

(六)武穴黃州屬,繁盛地以此為最。有淮鹽掣驗局。

(七)荊州沙市荊州距沙市僅十五里,城池極固,有駐防鎮守之。沙市水陸交沖,貿易甚盛,人口約八萬,湖北第二都會也。

(八)宜昌居川楚之交,扼峽江之險,自古推為重鎮。江邊新開商埠貿易未盛,然四川出入口之貨必于其地過載。故航業最發達。湖北全省中除漢而外,他處莫之及也。

(九)襄陽、樊城兩城隔漢水對峙,形勢極要險,樊城貿易最盛。

(十)老河口在光化縣境,豫、陜、楚三省之交,懋遷以此為樞紐,實沿漢第一繁盛地也。

(十一)田家鎮在黃梅縣竟(編者注:今寫作“境”)中,濱長江,兩岸皆山,有極堅固之炮臺。由江入楚之門戶也。

眉批:1.湖北貿易地凡三:

(一)漢口

(二)沙市

(三)宜昌

湖南省

疆域 在洞庭以南亦稱湖省,東界江西,西界貴州,西北界四川,北界湖北,南界廣東、廣西。東西相距約八百八十里,南北相距約千里。其省會曰長沙府,全省共領府九、直隸州四、直隸廳五、散州三、縣六十四。

湖南各府、直隸州、廳一覽表:

長沙領州一、縣十一。

永州領州一、縣七。

寶慶領州一、縣四。

辰州領縣四。

岳州領縣四。

沅州領縣三。

常德領縣四。

永順領縣四。

衡州領縣七。

以上九府。

澧州領縣五。

桂陽領縣三。

郴州領縣五。

靖州領縣三。

以上四直隸州。

鳳凰、晃州、永綏、南州、乾州

以上五直隸廳皆無領。

地勢 當南領之陰、洞庭以南,地勢與江西極相類,全省多山,惟洞庭附近盆地平野相連,極為膏腴云。

山脈 為南領正支,自越城領而東有萌渚、都龐、騎田諸名,皆橫障南境,所謂五領者是也。分支北出者曰太陽山,為湖南、江西之界限,其自西竟分支,傍資水而此者,即衡岳也。

河流 其最重要者有四:

(一)湘源出廣西興安縣,與灕水同源,曰分湘灕醴北,經永州與瀟水合。又北經衡州、長沙兩府界至湘陰縣北入洞庭湖,流長幾二千里。

(二)沅源出貴州都勻府東,匯泉流至湖南之洪江,水勢始大,又東經辰州、常德兩府入于洞庭,流長二千三百里。

(三)資源出武岡州東北,流經保慶府、新化、安化、益陽諸縣至沅江縣,北入洞庭湖,流長千七百里。

(四)澧源出桑植縣東,流入澧州境,匯諸細流過津市至安鄉縣入洞庭湖,流長約八百里。

此外,水之著者,若瀟水,若耒陽江至衡州入湘,若綠江至綠口入湘,若漣江至湘潭入湘,若鎮達河由貴州入湖南境,經沅州府至黔陽縣入沅,若酉水由四川秀山入境,經保靖縣至辰州府入沅,皆湖南重要之河流也。

洞庭湖廣數百里,為內地第一大水澤,其北面有一缺口,湖水即由此北趨而入于江,其會口曰城陵磯。

道路 湖南大道有二:

(一)云貴道。北自湖北公安入境,經澧州、常德、辰州、沅州諸處入貴州省。

(二)廣西道。北自湖北武昌入境,經岳州、長沙、衡州、永州以達廣西。

航路四通八達,舟楫往來最盛。若湘、沅兩江之下流則已航行汽船,益為便矣。

氣候 空氣潤濕,西北部多瘴癘,余多以江西……

風俗 勁直尚義,樂耕耘,士習舊極頑固,近以新知識之輸入,遂致從前進步之速轉為各省所不及。

物產 物產大宗首推棉花、茶葉、竹木之盛為長江流域之冠。此外則礦產之煤、鐵、銻,工藝之紙、磁、葛布皆推大宗,今分別略敘如次:

茶葉全省傍山處皆廣產之,尤以安化、桃源、平江、瀏陽、湘潭數縣為最,蓋吾國第二產茶地也。

棉花沿洞庭地面出產極多(常德、澧州、南州、岳州、長沙各處)江蘇、湖北而外莫之與京。

木材西南部山中森林極盛,商人伐木()筏運銷江漢流域各處,為湖南最大之出口貨。

煤、鐵、銻到處蘊藏極富,惜風氣開通較遲,今猶未能多辟。

紙長、保、衡、永各郡制造極盛,與江西齊名。

磁醴陵制磁乃最近發達之事業,亦吾國實業史上最有光彩之事,將來或與景德鎮捋盛亦未可知。

葛布瀏陽、祁陽最有名。

除上數種而外,湖南產米之多與安徽、江西相等,湖北民食不足全恃湘中接濟,故湖南若偶遇偏災,湖北即有岌岌不可終日之勢。古諺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說,即指湖南言也。

要地

(一)長沙省會要區,人物輻輳,軍興以來進步尤速,近則開為商埠矣。長沙最占形勝,用兵之秋往往以此地之得失卜事機之成敗。最近洪陽一役,以其未能得志于長沙,后世牽制大多,故終致滅亡也。

(二)湘潭在長沙上游九十里,商務之盛為湘江流域第一。

(三)益陽為資江下游商務最盛處。

(四)岳州居洞庭入江之口,形勢頗重要,惟商埠尚未盛(興),則以地理上物產聚散之區域太狹也。

(五)常德為沅江全部第一繁盛處,云、貴、四川商賈多出其途,其盛概雖湘潭不及也。

(六)津市為澧江流域商業最勝處。

(七)浦市屬辰州府,瀘溪縣商務甚盛。

(八)洪江市為沅江上游最繁盛處,湘、黔商貨畢萃于此,長沙、常德、湘潭而外他處皆不及也。

(九)鎮筸地居苗疆,形勢最稱扼要,有統兵道員鎮撫之。

(十)衡州湘江中樞,商業以此為樞紐,其勢亦扼要,吳三桂故宮至今猶存。

(十一)宜章為湖南入粵孔水陸之樞紐也。

四川省

疆域 四川,古巴蜀地,位置在揚子江上游,東界湖北,東南界湖南,南界貴州,西南界云南,西界西藏,西北界青海,北界甘肅、陜西。東西相距約三千里,南北相距約二千里有奇。共府十二、直隸州八、直隸廳五、散州十一、散廳七、縣一百一十三。

四川各府及直隸州、廳一覽表:

成都領州三、縣十三

重慶領州二、縣十一

龍安領縣四

夔州領縣六

雅州領州一、縣二、廳一

綏定領縣六、廳一

寧遠領州一、縣三、廳一

保寧領州二、縣七

嘉定領縣七、廳一

順慶領州二、縣六

敘州領縣十一、廳一

潼川領縣八

以上十一府。

敘永領縣二

石柱

松潘

理番

懋功領屯五(綏定、榮化、撫邊、章屯、懋功)

以上五直隸廳。

茂州領縣一

眉州領縣三

綿州領縣二

瀘州領縣三

功州領縣二

忠州領縣三

資州領縣四

酉陽領縣三

以上八直隸州。

地勢 據揚子江上游,橫斷山脈擁其西,岷山峙其北,巴巫諸山繞其外,揚子江橫貫其間,岷江、嘉陵江匯眾水來注之,故水運便利,惟巨川行于山谷間,中多石灘,不如三江兩湖之航運通暢耳。

山脈 四川西部皆橫斷山脈,即昆侖山脈東迤而盤結于青海、西藏、四川之間者是也,自西而東橫列數之:

其在四川境內凡分三脈:行金沙江之西者云嶺山脈也;行金沙江鴉礱江之間者素龍山脈也;行鴉礱江大渡河之間直至金沙江之西者大涼山脈也。

其橫障北部自青海東來者為岷山之脈,北嶺之正干也。自岷山分為二支,一東南行至龍安府為大擔山,至保寧府為劍山即古劍閣,又東南即大巴山矣,至夔州為巫山,而與湖北連界;一南行于岷江、大渡河之間者,在灌縣為青城山,在嘉定為峨眉山,皆蜀中名山也。

河流 揚子江由青海流入,經四川西境曰布壘楚河,入云南境為金沙江,又由云南入四川環寧遠而東化一大曲與河套邊相對,至敘州會岷江,始總稱為揚子江。又東北經瀘州重夔東入三峽,即瞿唐峽、巫峽、西陵峽也,峽中長七百里,灘多水急,奇險氣壯,出峽至湖北宜昌府西水勢始平。

入江巨川

(一)鴉礱江源出青海西南,流經崇山峻嶺。南至寧遠府,入金沙江。

(二)岷江源出岷山,經成都、眉州、嘉定,合大渡河南流入江。

(三)大渡河源出橫斷山脈中南,流至嘉定入于岷江。

(四)沱江與岷江同源異流,至瀘州入江。

(五)嘉陵江源出陜西鳳縣東南,流入四川界,南流至重慶入江。

(六)涪江源出松藩東南,流至合州城入嘉陵江。

(七)瞿江源出綏定之東,西流至合川北十五里入嘉陵江。

(八)烏江源出貴州貴陽府,北流千余里入四川境酉陽界,經彭水至涪州入于揚子江。

道路 四川官道凡分四大支:

(一)東大道由成都經資州以達重慶,又由重慶沿江北至萬縣,由萬縣東出湖北,計程約二千里有奇。

(二)北大道由成都經綿州越劍閣以達陜西寧羌山,計程約九百余里(指川境言)。

(三)川東北小道由成都經順慶以達萬縣,計程約千四百里,乃近時交通最盛之道。

(四)川南大道由成都經雅州以達打劍(編者注:今寫作“箭”)爐(以上內地),由打箭出關經里(編者注:今寫作“理”)塘、巴塘以通西藏之察木多,長約二千里,最險要。

四川之水道,以岷江通揚子江之路為交通最盛處,計由成都經嘉、敘、瀘、重,由重經涪、萬、夔、巫以出湖北,水程不下三千里,重慶以下己通行汽船矣。

氣候 四時溫和,雨晹調節,為全國最適宜之處。

風俗 勤儉質樸,民務農桑,士重文學。西北部番族身處高寒之地,多以畜牧為本業。

物產 分農產、林產、礦產、畜牧、工藝五大宗。

農產 以米、麥、棉、麻、菸靛、罌栗為最盛。

米為四川最廣之物產,除西北荒寒地外,無處無水田,即無處不產米。川東運米出口為近時大宗商業。

麥以西北部為最。

棉多產于川北,但不敷全省之用,每歲由外省外國運來者恒值數千萬兩,四川第一大漏巵也。談實業者,不可不于植棉之業加之意焉。

麻以成都沿近為最盛。

菸靛隨處皆廣產之,尤以川東北為巨擘,亦出口貨之大宗也。

罌粟昔為四川第一宗物產,今因功令禁煙漸漸衰頹近矣。

林產 物以茶、桐、漆、臘樹、竹木為最盛。

茶川茶行銷西藏,為出口貨一大宗,其產處以雅州、嘉定、邛州、灌縣各郡邑為最多,總匯處則打箭爐也。

桐子榨油亦川產大宗,桐豆林最盛處以酉陽州屬為最盛,第一夔州,重慶次之。

漆樹以川東為最。

臘樹為嘉定特產,毎年春間有商人由寧遠一帶販運至嘉,置之臘樹至秋則白臘滿樹,取而制之即白臘也。嘉定有白臘公司,每歲質易不下百萬,誠至利也。

竹以敘州、瀘州、綏定、忠州、綿州、嘉定各屬為最盛,或制紙以利用,或制筏以販之遠方,皆大宗也。

木產處首推寧遠、雅州、嘉定,次則灌縣、松藩、龍安,運銷下游各處為利不貲。

礦產物以鹽為第一,炭次之,銅鐵產又次之。

鹽川東鹽井遍地皆是,其最盛則富順之自流井,嘉定之五通橋牛華流(編者注:疑為“溪”字之誤)也次之,則川北之射洪、蓬溪也又次,則南部資州、簡州、綿州、云陽、樂至、大寧、彭水皆產鹽有名之處,行銷之廣,除本省外,凡貴州全省及云南之曲靖、東川,湖南之澧州,湖北之西半部皆川鹽勢力范圍所及之地,每歲國家所征稅課已達四五百萬,誠兩淮以外第一產鹽區也。

石炭中州遍地皆炭,因其最著名者之處尤以江北、合州、榮昌、灌縣為第一,將來工業盛興交通便利,其發達未可量也。

銅產于寧遠、彭縣,以開采未盡如法,故亦數尚未多。

鐵以綏定、保寧兩處為多。

金冕寧金()最著名。

牧畜 西北部高地所產以牛羊為最多,故皮革出口為川省貿易一大宗,然內地之豕牛雞鴨亦稱蓄息,故其皮革毛羽??谌詾榇ㄊ≠Q易之大宗也。

工藝 以織綢、制糖、造紙、釀酒、刺繡為最。

綢業之最盛有三:一成都,二嘉定,三順慶。其他出產之地尚不少,以非最著者,故不備列。

造糖以資州、敘府、嘉定各郡為最盛,尤以內江為第一(大概在沱江流域)。

制紙業各處多有之,其最著者綿州、夾江、梁州數縣也。

釀酒。亦工藝之最盛者,其出產最多處則重慶江津、綿州、內江數府縣也。

顧繡業大抵皆在成都,其出貨之盛雖不及以上數業,然亦工藝品之極有名者也。

蠶絲出產之盛以嘉定為第一,涪州次之,潼川次之,川北各屬又次之。若成都附近雖亦不乏,然逈(編者注:今寫作“迥”)非以上各地之比。

要地

(一)成都工商輻輳,廛市縱橫,西南各省其都會之盛以此為第一,近年講求實業,廣興土木,愈較昔日繁盛,將來川漢、川滇、川藏鐵路告成,則成都一埠將與滬(編者注:今寫作“滬”,下同)漢津粵事(備?)矣。

(二)趙家渡為成都東北面商業會萃處,據沱江之上游水陸之通衢也。

(三)中灞北通甘肅,下達重慶,乃川中藥材總匯萃地。其他商業亦甚盛。

(四)綿竹產紙、酒最多,地方繁庶為成都附近之冠。

(五)嘉定為岷江大渡河雅河流域之沖。工商最盛,全省有數之商場也。

(六)敘府南通云南,據川滇貿易之沖,又濱大江,運輸極便,貿易日興。全省除重慶、萬縣殆無其正。

(七)瀘州沱江流域之商業以此為樞紐,又為鹽船薈萃之區,其表面之繁盛,雖敘府不及也。

(八)重慶四川全省河流畢匯于此,故全省商務亦以此為中心點,非偶然也。近時全國最盛之商埠除滬漢津粵外,貿易之殷盛,形勢之扼要,舉無有出重慶上者。重慶之可寶為何如耶。

(九)涪州南通貴州,運輸極便,煙禁未嚴時,此埠為鴉片總匯處,今稍衰矣。

(十)萬縣川東北供給需要之都會,水陸之要沖也。他日宜萬鐵路告成,此地之價值必將十倍于現在無疑。

(十一)夔州川中之咽喉也,形勢極險要,惟商業頗冷落,是為缺點。

(十二)三匯渠河中權要樞處,商業頗盛。

(十三)順慶嘉陵江濱最繁盛處,又為陸路要沖,工商業皆頗可觀。

(十四)潼川為川北絲業會萃之地。

(十五)太和鎮屬射洪。川北產鹽之總匯,又當水陸要沖,貿易頗盛。

(十六)遂寧為涪江中權,商業之最盛處。

以上三處皆濱涪江。

(十七)合州為川東北三江交匯之地,商業甚盛。

(十八)自流井屬富順縣,產鹽極盛,其地井商之富、魄力之厚,幾有駕于全省之勢,實蜀中財賦之藪也。

(十九)打箭爐關內外之總樞紐,夷漢雜處,人口殷繁,貿易則以茶葉、羊皮為最盛。

西江流域

西江流域含有福建(編者注:福建主要屬于閩江流域,不屬于西江流域)、兩廣、云貴五省地,北接五嶺,東至東海,南瀕南海,西與緬甸安南英法之屬地為界。偏居中國南部,對于國際之關系無甚重要焉。

眉批:1.四川山脈之正支純屬揚子江者,面()四川所統地在揚子江北十九,而在揚子江南者十一,至揚子江之南之山脈為五嶺之支脈而已。

2.湖南沅州出臘。

福建省

疆域 亦稱閩省,北界浙江,西界江西,西南界廣東,東南至南海。東西相距約八百里,南北相距約八百九十里。共府九、直隸州二、廳四、縣五十八。

各府及直隸州領地表:

福州縣十、廳一

福寧縣五

興化縣二

泉州縣五、廳二

汀州縣八。

漳州縣七、廳一

延平縣六

建寧縣七

邵武縣四

以上九府。

永春縣二

龍巖縣二

以上二直隸州。

地勢 全境多山,平原絕少,水急灘高,與蜀無異。

海岸 北起福寧、迤南,有三沙、福州、興化、泉州、廈門諸灣,過廈門海岸折而西南,有詔安灣,又西與廣東接境,長約千三百余里。

山脈 南嶺正干自江西、廣東間之九連山東迤入境,環抱西北,曰武夷山脈,全省諸山皆由武夷分脈而出者也。

河流 最大之水曰閩江,其上流凡三源,曰建溪,曰富屯溪,曰沙溪,三源合于延平府城,其下始稱閩江,經福州省城又百余里始入于海,所謂五虎門是也。源流一千四百余里。

此外尚有晉江、九龍江、汀江。

晉江在泉州,九龍江在漳州,源流最遠者不過六百余里,無足稱也。

汀江由汀州南流入廣東境,其下流謂之韓江。

道路 福建僻在海隅,素非往來孔道,交通不便,視它省尤有過焉,今日最通行之道路則北達上海、南通香港之海道也,陸路惟由福州北出蒲城,以至浙江及西出杉關,以通江西之二路最為重要。

氣候 含半熱帶性,夏暑冬暖,沿海一帶自古罕見冰雪。雨量以三、四、五三月為多,秋季多颶風。

風俗 勤儉樸實,南部民俗慓悍,時相械斗,最稱難治。然冒險性質富,海外各處無不有閩人之足績者,是足尚也。

物產 山多田少,產米最稀,除延、建、邵外皆恃客米以為接濟,其來路北則江浙,南則暹羅、越南,東則臺灣、呂宋。每歲入口之數至少亦不下數百萬石,實閩省第一大漏卮也。

其出產之最盛者,以茶為第一全省皆產茶,建寧、福寧尤盛,雖揚子江流域不及也。福州、廈門兩關以至全省釐金,無不恃茶葉為大宗者,其盛況可想見矣。木次之中國產木區域有五,而福建居其一焉,每歲出口數約值一二百萬金。紙又次之福建出紙之多不亞江西、浙江,凡上游各屬無地不富竹,故造紙最盛也。此外若糖漳、泉、福、興四府產焉,其數次于廣東、四川。若鹽濱海各處皆產之,其行銷區限于本省,中國九大鹽區之一也,皆物產之大宗也。

福建富于水果且更有特色者,則龍眼茘支(編者注:今寫作“枝”)、香蕉、羊桃、橘柚也。

工藝品中漆器之佳好為全國第一。

礦產亦不乏,但未開辟,無足言。

要地

福州商務最盛,人口約六十萬,濱海一大都會也。城外有南臺,為洋商薈萃處。

馬尾沿閩要隘,船政局所在處。

三都澳在三沙灣內一小島上,為閩省三商埠之一。

泉州城大而堅,前為陸路提督駐札之所,商務頗繁盛。

廈門華洋輻輳,商業之盛不亞于福州。人口約十萬,閩人之出洋謀生者皆于此間出發,其回國者亦必于此上陸,有保商局在焉。

漳州全省第一富庶之區,人口亦甚充實。

石碼鎮為漳廈兩埠抗要之地,商業頗盛。

建寧上游最繁盛之所,商務以茶米為大宗。

崇安產茶之多甲全省,商務頗盛。

水口在福州、延平間,汽船至此而止,商業亦甚盛。

眉批:1.產米區:東三省、湘黔、皖贛、蜀閩。

2.本國九大鹽區:長蘆(直隸)、河東(山西)、山東、兩淮、兩浙、福建、兩廣、四川、云南。

廣東省

疆域 廣東,古南粵地,故又稱粵省,以在五嶺南,又謂之嶺南。東界福建,北界江西、湖南,西界廣西,西南界越南,南臨南海。東西相距約千七百里,南北相距約千二百余里。共府九、直隸州七、直隸廳三、散州四、縣七十九,省會曰廣州府。

廣東府及直隸州、廳一覽表:

廣州領縣十四

廉州縣二

肇慶縣九、州一

韶州縣六

惠州縣九、州一

瓊州縣八、州一

潮州縣九

高州縣五、州一

雷州縣三

以上九府。

羅定縣二

陽江縣二

嘉應縣四

欽州縣一

南雄縣一

速州縣一

崖州縣三

以上七直隸州。

赤溪

連山

佛岡

以上三直隸廳皆無領。

地勢 南嶺綿亙于其內,北勾漏支入于其西,故境內山頗多,惟三江沿岸有傾斜地,而三角江附近之沖積沙洲尤為平坦肥沃,水道暢通,輸運便利,南部最繁盛之區也。

海岸 約四千余里,自福建詔安灣西南迤,有南澳港幾峙海中。又西南有汕頭港,韓江入海之口也。又西南曰九龍,與海中之香港皆為英國屬地。又西為廣東灣,洙(編者注:今寫作“珠”)江入海之口也。廣東灣之西有澳門半島,今為葡屬。又西為廣州灣,法國租借之地也。又西而南為雷州半島,其孤峙海中者瓊州島也。雷州半島之西為東京灣,灣之北岸有北海港。

山脈 南嶺干脈橫于北,曰畸田嶺、曰大庾嶺、曰九連山,皆湘贛界之大山也,其南出支脈有二,曰羅浮,曰蒼梧。勾漏山正脈自廣西來,東繞高廣之北曰十萬大山,曰深田山,甚(編者注:疑為“其”字之誤)支脈曰雷山,渡海為瓊州島,島中最高峻者曰黎山,亦曰五指山。

河流 珠江為眾水所歸,其上源凡三:曰西江,曰北江,曰東江。西江自廣西流入,北江源出大庾嶺,南流自三水縣與西江合(西江自三水分一支東南至江門入海,即崖門灣也)。兩江既會,又東南流至廣州城西南,江中成一圓沙洲曰海珠。

甘肅省

疆域 甘肅省在隴山之西,亦稱隴西或曰隴省,位置在內地之西北隅,東界陜西,南界四川,西界青海,北界內蒙古,其西北一部錯入蒙古、青海、新疆間,省會曰蘭州府。

共府八、直隸州六、直隸廳一、散州六、廳八、縣四十七。

蘭州領州二、縣四

平涼(編者注:今寫作“涼”,下同)領州一、縣三

慶陽領州一、縣四

寧夏領廳一、州一、縣四

西寧領廳四、縣三

鞏昌領州一、廳一、縣七

涼州領廳一、縣五

甘州領廳一、縣二又縣丞一

以上八府表。

化平州……直隸廳一。

階州領縣二 涇州領縣三 秦州領縣五

肅州領縣一、又州同一 安西領縣二 固原領縣二

以上直隸州六。

地勢 境內概屬高原,磽瘠特甚,西南部辟山盤郁,中部較為垣平,黃挾洮水斜貫其中,涇汭諸水亦導源境內之東部焉。

山脈 山脈以黃河為根,南為北領山脈,北為祁連山脈。北嶺山脈東行者亦有二:一即秦嶺,在渭水以南者是也,一為六盤山脈,在渭水以北者是也。又有南行者,一支則四川之巴山也,祁連山脈迤東入內蒙古,曰賀蘭山,曰陰山。

河流 最大者曰黃河,自青海入境,東經西寧以至蘭州城外,又北至寧夏出境。其次曰洮水、湟水,皆匯流入黃河。黃河左游一帶水勢甚安,流無潰決之患。蘭州城外舊有船橋一座,亦有名之鉅工也。

道路 甘肅外接西域,為本部西北門戶,由陜西之邠乾入境,經涇州、平涼至省城,而西北過涼州、甘州、肅州,出嘉峪關以達新疆,現擬筑之西迪(由西安達迪化)鐵路,即沿此道以從事云。

氣候 純系大陸性,寒暑俱烈,祁連山、賀蘭山之積雪有盛夏始溶解者。

風俗 尚武、務農、好畜牧。近山者多穴處,喜食鴉片,西部多回民,與漢民如水火,時有交哄之事。

物產 蘭州之水煙,莊浪之羽纓皆為著物,羊毛尤為出口大宗。其他農產有麥、粟米,植物有罌粟果、藥材等,動物則有牛、馬、羊、駱駝為多。礦產多石炭,亦多石油井,然不得提練法,故出產亦極寡。又蘭州有制絨廠,所出絨尼頗富。

要地

蘭州為省會首善之區,商賈輻輳,全城分新舊兩城,居民約近十萬。

寧夏土田肥美,貿易殷繁,皆居全省第一位。其形勢則控制蒙古、襟帶黃河,自古為西北第一重鎮。

西寧逼近青海,為漢番互市之所,商務之盛為全省第三。其形勢則為中國有事西番時必爭之地,域垣雄固,最為有名(有辦事大臣一人專理青海番事)。

以上三處于政治上、軍事上、商務上皆居必要之地位。

涼州有雪水灌溉之利,民物殷繁,稍次于寧夏,有駐防副都統居之。

甘州形勢雄固,土地遼闊,亦甘肅西北重鎮。甘肅提督建節于此。

嘉峪關為通西域咽喉,俄人設有領事館,亦陸地商務之一也。

以上為軍事上重要地。

秦州隴東南商務會萃于此,頗稱繁盛。

以上為商業上最要地。

(以上錄自郭沫若中學作業本第九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