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景觀信息鏈”理論的古鎮旅游地風貌特征研究
——以靖港古鎮為例

2023-12-28 11:02謝謙劉沛林豐順嚴崇
長沙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信息點風貌廊道

謝謙,劉沛林,豐順,嚴崇

1.長沙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湖南 長沙 410022;2.文化遺產保護修復與數字化應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22;3.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4. 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湖南 長沙 410021

古鎮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街巷空間、建筑風貌和民俗風情等歷史資源存量豐富,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旅游價值。但是,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大量古鎮遭受建設性破壞,包括空間形態損毀、新舊建筑混搭以及地方文化遺失等,這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1]。2008 年4 月,國務院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首次強調要保持和延續歷史文化名鎮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辯證關系。2016年7 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發展特色產業、傳承傳統文化,防止千鎮一面。2021 年8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挖掘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提升鄉土文化內涵[2]。這些綱領性文件既為新時代古鎮旅游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古鎮風貌的保護與更新留下了創新空間。

“景觀信息鏈”理論,亦稱為“景觀基因”理論,是將傳統聚落中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作為遺傳基因,并在空間上對其進行有序排列組合,其內涵為“一目標、四要素、二途徑”[3]?!耙荒繕恕奔赐诰蚵糜蔚氐胤叫院蜆酥拘缘臍v史文化信息,使游客對其產生深刻的景觀意象;“四要素”是“景觀信息鏈”理論的核心,包括景觀信息元、點、廊道和網絡;“二途徑”即文化記憶(信息元)的挖掘和景觀載體(信息點、廊道、網絡)的構建。在諸多關于古鎮旅游地的研究成果中,古鎮風貌研究受到學者們的持續關注,包括建筑特征、街巷格局等物質景觀要素,以及民風民俗、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景觀要素[4]。前者強調從選址、建筑、街巷等要素入手,探索古鎮的整體景觀格局[5];后者強調對古鎮內部的習俗活動、傳統技藝等要素的調查與收集[6]。已有研究雖然在古鎮景觀要素識別及其特征分析方面形成了豐富的成果,但是較少對古鎮景觀的內在邏輯機理進行深入分析。而“景觀信息鏈”理論旨在以景觀基因識別為基礎,將古鎮復雜的風貌要素進行系統梳理,并通過選擇、構建景觀信息的有效載體,形成具有較強地方感的文化景觀整體形象[3],厘清古鎮景觀要素形成的內在邏輯,有效解決古鎮旅游資源保護不力、挖掘不足等問題?;诖?,我們借助“景觀信息鏈”理論,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靖港為案例,進行實證研究,以期為古鎮旅游地的遺產保護和文旅規劃提供借鑒。

一 研究區域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區域

靖港古鎮隸屬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東毗湘江,西接農田,南面有蘆江,北面有楊柳湖和大、小義塘,曾為湘江西岸的天然良港。據史料考證,清末民初,靖港已基本形成“八街四巷七碼頭”的總體格局,獲得“小漢口”的美譽[7];20 世紀40 年代,大量外地人員的遷入,使得靖港工商戶增長至500 余戶,靖港與津市、洪江并稱為“湖南三鎮”。時至今日,古鎮內部仍然保留不可移動文物4 處、清末民初的民居51 處,多數建筑獨具清朝湖南水鄉特色。2008年,靖港古鎮榮獲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2011 年被評為國家4A 級旅游景區,其不可避免地面臨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因此,選擇靖港古鎮作為古鎮旅游地風貌特征研究的典型案例,是有代表性的。

(二)數據來源

研究數據主要有兩種獲取途徑:一是收集鄉鎮志、歷史古鎮保護及旅游發展規劃等文獻資料,用以分析靖港古鎮的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現狀;二是通過無人機航拍、實地訪談等方式,挖掘靖港古鎮的布局形態、傳統建筑、公共空間、文化意象、民風民俗、傳統技藝等風貌特征,為彰顯古鎮旅游地的景觀形象提供基礎信息。

二 靖港古鎮景觀信息鏈的構建

(一)靖港古鎮風貌的景觀基因識別

要掌握古鎮旅游地風貌的景觀基因,既要知曉其外在表征,更要了解其內在成因。因此,論文遵循“內在唯一性、外在唯一性、局部唯一性、整體優勢性”的原則,結合靖港古鎮的實際情況,從物質和非物質兩個角度,選取6 類識別要素、12 個識別指標,構建靖港古鎮的風貌景觀基因識別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靖港古鎮風貌景觀基因識別指標體系

(二)靖港古鎮風貌的景觀基因提取

利用特征解構法,從二維、三維及視覺與感知角度,提取靖港古鎮風貌的景觀基因。

從二維角度看,院落布局以天井式為主,沿街立面多為二至三開間,縱深多為三至四進,為前店后宅式建筑,具有明顯的“亦商亦居”特征[8]。屋臉形式以雙層為主,一層為門板式單開間,二層設有挑廊、欄桿及木格窗,兼具走廊、陽臺、眺臺等功能。門窗上大多鏤刻有“富貴不斷頭”圖案,代表了靖港商人的美好愿景。山墻造型以階梯形封火墻為主,寓意“步步高升”,相鄰兩戶通常共用一道山墻。屋頂造型以硬山擱檁式為主,多為青瓦覆蓋,采光點以亮瓦替代,以解決開間小、進深大的采光問題。

從三維角度看,古鎮地勢狹長,臨水接田,形成清晰的濱水式、條帶形輪廓。古鎮內部街巷結構基本維持了清末民初“八街四巷七碼頭”的空間特色?!鞍私帧睘楸<Z街、半邊街、保健街、保安街、少先路街、興農堤、同仁堤、南岸堤;“四巷”為大巷子、同仁巷、當鋪巷、正義巷,形成了并列式的居民巷道,巷子內曲徑通幽,別有一番意境;受興修水利等因素影響,“七碼頭”或僅存遺址,或早已消失,難窺其全貌。古鎮仍保留許多清末民初的標志性建筑,為古鎮增添了獨特的人文底蘊,如觀音殿、宏泰坊、育嬰堂、寧鄉會館等。

從視覺與感知角度看,商賈文化、天然良港等最能代表古鎮的歷史文化底蘊。靖港古鎮沿街碼頭林立,商鋪鱗次櫛比,手工業遠近聞名。蘆江之上“有水能上天”的烏舡子形如蚱蜢,船篷烏黑,獨具特色。同時,靖港古鎮是各種信仰的交匯地,儒、道、佛三教并存,民間信仰盛行,燒香禮拜、戲劇表演都曾是古鎮宗教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靖港還是著名的湘軍水戰的發生地,曾國藩曾率領湘軍水師在此和太平軍作戰。

(三)靖港古鎮風貌的景觀信息鏈構建

根據靖港古鎮風貌的景觀基因提取結果,可構建其景觀信息鏈的“四要素”。

1.景觀信息元是古鎮旅游地“歷史記憶”所在。通過商賈云集、宗教信仰、傳統技藝、湘軍水戰等歷史信息的傳承,可以復原靖港古鎮昔日“小漢口”、軍事重鎮的繁盛景象。

2.景觀信息點是信息元的具體物化。結合靖港古鎮總體規劃的有關信息,將靖港古鎮的景觀信息點歸納為商業類、宗教類、紀念類、運輸類4 種。其中,商業類信息點包括寧鄉會館、宏泰坊、楊廣興行、金記鐵鋪、秤店、當鋪等;宗教類信息點包括觀音殿、紫云宮等;紀念類信息點包括蘆江牌坊、中共湖南省委舊址、臨水戲臺、水戰遺址等;運輸類信息點包括蘆江碼頭、楚河碼頭等。

3.景觀信息廊道是串聯信息點的現代展示通道。主廊道為一字形前街,以保糧街、半邊街、保健街、保安街為主體,其他巷道四通八達,均由麻石鋪成;次廊道包含了同仁堤、興農堤、少先路街構成的堤街廊道,以及蘆江、楚河、同仁等碼頭構成的水上廊道。

4.景觀信息網絡由多條景觀信息廊道交織而成,可形成古鎮旅游地文化景觀的整體形象[9]。網絡核心區域由主廊道及周邊巷道交織而成,為一字形前街區域;邊緣區域由堤街廊道及水上廊道交織而成,為大、小義塘北側及蘆江東側,有較多的現代建筑。

三 靖港古鎮風貌特征分析

(一)景觀信息元的風貌特征分析

從文化意象來看,靖港古鎮是唐代以來湘中地區商賈聚集、物資集散的重要口岸,商賈文化、碼頭文化深刻影響著古鎮的景觀風貌。清末民初,古鎮傍水長街建有數十個碼頭,沿街建筑多為經商而建,僅糧行米棧就有四十余家,鹽行、南雜行、綢布莊、木行等各類商號一應俱全。隨著靖港水運的消失,商會大量外遷,臨街碼頭多已損毀,沿街建筑雖保存相對完整,但僅以門店零售為主。其中,寧鄉會館、宏泰坊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對研究湘中地區商賈文化仍有著重要價值。為進一步凸顯靖港古鎮的文化意象,其風貌特征可主要從碼頭、烏舡子、商會組織等方面進行深入挖掘。

從民風民俗來看,靖港古鎮的地方飲食、民俗活動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其中,靖港八大碗凝結了數百年的飲食智慧,是靖港飲食文化的精髓。而靖港的民俗活動多與商會組織、民間信仰有關。例如,寧鄉會館的船民擇吉日祭祀水神;江西商會組織普天福主生日、祭祖、盂蘭會等活動;每逢楊泗將軍壽辰,紫云宮有近半月的戲曲演奏。但受商會組織消失、紫云宮拆毀等影響,僅剩觀音殿作為居民燒香禮佛的場所,當地的傳統祭祀活動已難尋其跡。因此,在靖港古鎮后期規劃中,既要修復紫云宮等祭祀場所,又要重視民俗活動的復興。

從傳統技藝來看,皮影戲和花鼓戲在靖港流傳時間較長,民眾知曉度較高,且有著較為穩定的傳承隊伍和場所,是當地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打鐵、桿秤制作、木工、篾編等技藝的傳承度較低,隨著當地產業的更替逐漸沒落,傳承人僅剩當地老人。這些傳統技藝承載了中華民族的造物智慧,是鄉愁的重要載體,往往能令游客駐足觀看[10]。在此背景下,傳統技藝的活態傳承至關重要,有助于打造靖港古鎮旅游的吸睛點,豐富旅游產品類型。

(二)景觀信息點的風貌特征分析

從商業類景觀來看,寧鄉會館、宏泰坊等均為清代建筑,保存相對完整,對歷史研究及旅游觀光具有重要價值[11]。寧鄉會館又名八元堂,院落布局為坐北朝南,兩進四廳,內有神廟、戲臺等多個部分,是一座具有明顯江南特色的會館建筑;宏泰坊是湖南現存最早的娛樂場所之一,原為三開間三進兩層布局,后因前棟拆除,僅存后兩進,有東西對稱的兩個天井,建筑主體為磚木結構;楊廣興行、當鋪等商業建筑均為三開間兩層磚木結構,是靖港古鎮商賈文化的重要載體。長期以來,這些商業建筑作為古鎮旅游發展的重點,得到了良好的保護和修復性建設,但其利用方式多為靜態展示,難以讓游客切身體驗靖港古鎮的歷史文化底蘊。

從宗教類景觀來看,觀音殿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間,修建湘江大壩時部分被拆除,僅余內殿,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觀音殿坐北朝南,殿門為三門三開磚砌牌樓,供奉有三圣佛、關圣像等。1997 年起,觀音殿在原址基礎上進行擴建,新增山門、齋堂、念佛堂、僧房等。但是,觀音殿后殿殿墻沿街,游客在主街上難以窺其全貌;前殿南向面江,基本被民居遮擋,且周邊多為與傳統風貌不協調的建筑,對觀音殿整體風貌影響較大。此外,根據靖港古鎮總體規劃可知,紫云宮作為靖港古鎮歷史上香火鼎盛的道教宮殿,于20 世紀70 年代被拆毀,現已在原址逐步重建,對靖港古鎮宗教景觀的風貌恢復有著重要作用。

從紀念類景觀來看,蘆江牌坊位于古鎮南端的蘆江碼頭片區,是靖港古鎮西入口的重要節點。牌坊上鐫刻了“靖港古鎮”四個大字,翹角裝飾為魚形螭吻,寓意避邪鎮災、降雨防火。游客在牌坊處可縱覽古鎮沿江風光,細品舊時靖港八景。中共湖南省委舊址位于保健街,三間兩進,呈南向開口的“凹”字形,為磚木結構的民國風格建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紅色紀念地。臨水戲臺始建于1921 年,臨溈水入湘江故道,臺面為麻石砌筑,護欄為花崗石砌筑,戲臺上有蚣蝮浮雕、獅子柱頭、鳥獸石板等多種裝飾,是體驗民間戲曲演藝的重要場所。水戰遺址為湘軍操練之地,與晚清重臣曾國藩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從運輸類景觀來看,碼頭是靖港古鎮文化景觀基因的重要體現。長達1 500 米的傍水長街邊,曾建有數十個供商船??康拇a頭,貨物運輸極為方便,使其成為聯系湘江、溈水的貨物轉運集散之地。20 世紀50—70 年代,為了治理溈水流域洪澇災害,溈水入蘆江、蘆江入湘江的通道均被截斷,古鎮碼頭失去應有的功能,僅剩部分碼頭遺址。為了重塑靖港古鎮的碼頭意象,必須加快恢復廟灣、同仁等碼頭的原貌,促進貨物運輸向水運旅游轉型,構建水陸互動的游覽線路。

(三)景觀信息廊道的風貌特征分析

根據上述景觀信息元、信息點分析,靖港古鎮旅游廊道可分為1 條主廊道、2 條次廊道。

景觀信息主廊道西起保糧街,東至湘江,全長約1 500 米,是游客體驗靖港古鎮傳統文化的主要線路。主廊道沿街多為兩層式商鋪,一樓門面、二樓住宅,經營靖港地方特產,如靖港香干、火焙魚、谷酒、棕編、湘繡、紙傘等。同時,主廊道的景觀信息點組合較好,集中了蘆江牌坊、觀音殿、中共湖南省委舊址、寧鄉會館、楊廣興行等景點,體現了湖湘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商賈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有機融合。

2 條景觀信息次廊道分別為堤街廊道、水上廊道。其中,堤街廊道位于主廊道北部,西起同仁堤,東至少先路街,全長約960 米,沿街以仿古院落為主,串聯了湖心別苑、蘆江客棧、紫云宮等景點,是古鎮庭院文化觀光帶。水上廊道位于主廊道南部蘆江之上,以蘆江碼頭、廟灣碼頭、楚河碼頭、同仁碼頭為支點,串聯了復興塔、保糧橋、水戰遺址、臨水戲臺等濱水景點,是古鎮濱水風貌觀光帶。

主、次廊道與巷道、碼頭交叉布局,形成了獨具靖港特色的“八街四巷七碼頭”格局,其功能由經商貿易、物資集散轉變為游覽觀光通道。步行廊道保存較為完整,均為麻石鋪砌路面,但水上碼頭損毀嚴重,亟待恢復性建設。

(四)景觀信息網絡的風貌特征分析

從網絡整體結構來看,靖港古鎮新舊建筑景觀混雜,清代建筑約占5%,民國建筑約占15%,20 世紀50—70 年代建筑約占60%,20 世紀80 年代以后的建筑約占20%。古鎮建筑整體風貌基本保留,近90%的房屋為坡屋頂造型,小青瓦、灰粉墻和封火墻等古鎮風韻尚存。古鎮天際輪廓線高低錯落,臨水建筑多為一層,臨街建筑多為兩層,從水面向街道逐漸升高,既有利于景觀欣賞,也有利于商業運行。但是,有近一成的建筑在體量、外觀、色彩等方面破壞了古鎮的整體風貌,如違規搭建的棚屋、主體結構嚴重破壞的老建筑、體量過大的新建建筑等??傮w而言,靖港古鎮有著獨特的江南水鄉風情,步入靖港,就仿佛走入了一幅湖湘版的《清明上河圖》,可以細細品味積淀千年的古鎮歷史文化。

從網絡核心區域來看,靖港古鎮前街區域商貿景觀特征極為明顯,街巷兩側以傳統民居和傳統商業建筑為主,門、窗、墻體、屋頂等形式與古鎮歷史風貌相符,色彩主要為黑色、白色、灰色、黃褐色、原木色。主要景觀信息點和廊道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與恢復,充分體現古鎮旅游地的物質景觀特征。但是,水運的衰落使得靖港的商貿業隨之沒落,大量老字號紛紛倒閉,網絡核心區域的文化景觀內涵大量流失。在此背景下,建議積極保護現有的老字號、老店鋪,甚至恢復若干有意義的老字號、老店鋪,創新發展現代商貿新業態,重塑靖港舊日商業格局,賦予景觀信息網絡核心區域新的旅游體驗內容。

從網絡邊緣區域來看,靖港古鎮堤街廊道及水上廊道交織而成的區域以濱水文化景觀為主,包括古鎮碼頭、水戰遺址、靖港八景等較為豐富的景觀信息點,是靖港古鎮在歷史上作為天然良港的景觀精華所在。然而,1957 年以來,由于溈水被人為改道,靖港古鎮“港口”地位驟然消失,古鎮碼頭大量損毀,水戰遺址、靖港八景難覓其蹤,網絡邊緣區域的景觀信息點亟待恢復性建設。

四 結論

論文基于“景觀信息鏈”理論,結合靖港古鎮的實際案例,通過挖掘古鎮旅游地的景觀信息,分析其景觀信息元、點、廊道和網絡的風貌特征,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靖港古鎮風貌的景觀信息鏈構建,需要挖掘該古鎮不同于其他古鎮旅游地的文化特色,緊緊圍繞“小漢口”“湘軍水戰”等文化主題,復原其景觀記憶。

第二,受水利建設、水運衰落的影響,靖港古鎮景觀信息元的延續情況較差,大量的古商號雖有典籍記載,卻多已消失或者變遷,豐富的習俗活動、部分傳統手工技藝也未能得到有效傳承。因此,有必要立足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展示,喚醒人們對靖港古鎮的認同感。

第三,靖港古鎮保存著較為豐富的景觀信息點,具有較高的文化旅游價值,但部分景觀信息點損毀較為嚴重。在全面保護現有風貌特征的前提下,恢復性建設紫云宮、古碼頭等被損毀的信息點,有助于古鎮風貌的整體提升。

第四,靖港古鎮的景觀信息廊道包括1 條主廊道(步行)、2 條次廊道(步行和水上)。其中,步行廊道保存得最為完整,為麻石鋪砌,集中了絕大多數的代表性景觀信息點,是游客游覽古鎮的主要通道;水上廊道因古鎮碼頭多已被損毀,有必要適當恢復重要的碼頭原貌,重塑靖港的碼頭文化,促進古鎮游覽方式的多元化轉變。

第五,靖港古鎮景觀信息網絡整體保存較好,有著獨特的江南水鄉風情。網絡核心區域的商貿景觀特征極為明顯,但仍需加強老字號、老店鋪的恢復性建設。網絡邊緣區域以濱水文化景觀為主,有必要以“水路、水景、水情”為主題,豐富近水、親水、戲水、樂水等濱水景觀及設施,再現靖港古鎮水上繁華景觀[12]。

通過構建靖港古鎮風貌景觀基因識別指標體系,我們對靖港古鎮風貌特征進行了分析,還應廣泛收集游客對古鎮風貌的感知和體驗,在現有研究基礎之上,通過景觀空間與旅游體驗的結合,利用GIS 空間分析和大數據挖掘技術,探究景觀空間如何影響游客行為[13],以及旅游體驗如何推動古鎮旅游地空間重構[14]等問題,拓展古鎮旅游地景觀風貌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為古鎮旅游地的開發提供多元和交互的規劃思路。

猜你喜歡
信息點風貌廊道
天山廊道與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包裹的一切
大美黃河生態廊道
一種基于模板的配電終端信息點表自動生成方案
小城鎮風貌控制研究——以中廟風貌控制規劃為例
運用“三講”模型來講題
品質提升 讓城鄉風貌各具特色
長城廊道能使陜西旅游更豐富多彩嗎
主題出發,以生為本
醫療建筑智能化施工中常見問題的協調解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