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致使結構的制圖理論研究

2023-12-29 01:41何貞慧
安康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論元中心語狀語

何貞慧

(1.湖南農業大學 人文與外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2.湖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一、引言

致使結構是句法研究的重要對象。從表達形式看,致使結構可分為以下三類。典型的致使結構含有顯性致使標記詞“使”“讓”“把”等,亦被稱為顯性致使結構。

(1)他使我哭了一整晚。

(2)外婆的死讓我很傷心。

(3)What the teacher said made us laugh all the night.

(4)The cold weather caused the plant to die.

從形態標記看,一些致使語素“化”“弄”等與名詞或形容詞結合亦能表達致使意義,如

(5)草原荒漠化了。

(6)園藝工人正在綠化校園。

(7)小女兒一下就把機器貓弄壞了。

此外,有些結構既沒有顯性致使標記詞也沒有形態標記卻表達致使義,語義上表達事件的達成。比如:

(8)他洗干凈了衣服。

(9)桑葚吃紫了我的舌頭。

語言學家對致使結構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研究主要圍繞核心動詞、論元實現、語義指向、歧義解讀這幾個問題,但至今仍未出現一致的解答。致使結構的界定依舊模糊,導致學者的研究基點各異。在此,筆者試圖以制圖理論為基礎,對漢語不同致使結構的生成和轉化進行精細的句法刻畫,力圖為后來的學者研究致使結構提供一種全新的研究思路和視角。

本文第一節簡要介紹目前致使結構的研究動態。第二節在對漢語致使結構進行界定的基礎上依據致使動詞補語不同將致使結構分為三類。第三節將對比目前生成語法領域已有的解決方案。第四節筆者將以制圖理論為基礎分析不同類致使結構的句法生成。在結論部分,筆者將簡要總結本文核心觀點,并探討未來致使結構研究的可行方向。

二、漢語致使結構的界定及其分類

馬建忠是國內研究“致使”的第一人,他界定致使為“內動詞無止詞,有轉詞,固已,然后內動字用若外動者,則亦有止詞矣”類結構[1]。呂叔湘首次提出“致使句”的概念,將“致使”的內涵概括為“使止詞有所動作或變化”[2]。在兩位學者的定義中,致使結構都涉及兩個動詞以及行為狀態的轉變。在本研究中筆者將統一使用“漢語致使結構”(Mandarin Causative Constructions)這一術語來表達漢語的致使。

兩個多世紀以來,前人對致使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學者們仍未對致使結構做出界定,即沒有有統一的研究基點。因此,筆者認為在系統研究漢語致使之前,應當對漢語的致使結構進行界定,確定其研究范疇。

(一)致使結構的界定

致使本質是一個雙事件結構,Shibatani認為這兩個事件分別為致使事件(Causing Event)和役事事件(Caused Event)[3]。Frawley認為這兩個事件是沉淀事件(Precipitating event)和結果事件(Resultant Event)[4]。而Dixon持不同觀點,認為致使就是在原來句子上增加一個論元,這個論元為致使者[5]。Pylkk?nen 發現,所有的致使結構都包含致使功能中心語,它與非致使謂詞相結合,將一個致使事件引入到他們的語義中,即致使動詞核心屬性在于引入句法上的隱性事件論元,使其范圍超過致事事件[6]107。

Shibatani 的研究主要針對日語,只解釋了日語的致使結構;而Frawley的研究僅限語義分析,有失全面;Dixon的觀點經不起語言事實的檢驗,像漢語致使結構有時就沒有致使者出現。筆者認為,漢語致使結構一般關涉兩個事件,一個是致使事件,一個是結果事件,兩事件間存在某種意義上的因果關系,致使事件是因,結果事件是果。兩個事件符合如下的關系特征:λP λe1(?e2)P(e2)&CAUSE(e1,e2)。而“晚飯吃早了”和“這雙鞋買貴了”等結構并不屬于本研究范圍。接下來筆者將對漢語的致使結構進行全面的分類。

(二)漢語致使結構的分類

基于對漢語致使結構的界定,筆者觀察語言事實發現現代漢語致使結構可以分為詞根選擇類致使、動詞選擇類致使和語段選擇類致使三類[6]33。

詞根選擇類致使結構中致使動詞選擇詞根為補語,如(10)所示:

(10)草原荒漠化了。

動詞選擇類致使結構中致使動詞選擇動詞短語作為補語,如(11)例句所示:

(11)a.這瓶酒喝醉了張三。

b.他笑得肚子疼。

c.肥皂水洗干凈了衣服。

d.鞋跑丟了。

其中(11b) 為包含“得”字得致使結構;(11c)為增元致使結構;(11d)為只包含一個論元的致使結構。

語段選擇類致使結構中致使動詞選擇輕動詞短語作為補語[6]49。但有學者認為語段除了輕動詞短語vP 外,還有標句語短語CP(Horenstein et al 2005)[7]。故筆者得出:漢語的語段選擇致使結構中致使輕動詞選擇標句語短語CP 作為其補語如(12)所示:

(12)外婆的死使我很傷心。

以上例句的討論以及句法結構的生成將在第四節完整呈現。

三、漢語致使結構的生成

漢語致使結構多樣化的形式之后是否有著統一的生成機制,這是生成語法需要回答的問題。在致使結構的題元結構研究中,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法。Zou和Sybesma用小句分析法分析漢語致使結構,得出了迥異的結論[8]。兩位學者并未考慮名詞短語根本就不是小句的核心謂詞V2的論元的情況[9]。熊仲儒、劉麗萍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功能范疇假設來預測漢語致使結構論元的實現[10],這種分析方法賦予功能范疇更強大的解釋力,但把重動句和雙賓句都歸為致使句式,這值得商榷。

對于致使結構的語義指向問題,Simpson認為在復雜致使結構中(也就是第二節中指出的動詞選擇類致使結構),表結果的謂詞指向動詞的直接賓語[11]。Levin 和Rappaport 提出了直接賓語限制條件(Direct Object Restriction)[12],但漢語的致使結構很多時候會違背DOR,故此方法也存在諸多限制。Huang用廣義控制理論和最短距離原則來解釋漢語致使結構中結果謂詞的語義指向[13],這種方法比DOR更有解釋力,Huang進一步認為英漢語致使結構在深層次的差異來源于漢語的高解析性特征[14],這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針對漢語致使結構的句法衍生,目前學者主要使用輕動詞理論對其進行分析。司富珍的上下層輕動詞圈推導了漢語動詞選擇致使結構的句法樹圖。蔡維天用內外輕動詞推導了漢語致使結構致使者的位置。本節中筆者將簡要比較以上分析方式的優劣,下一節中筆者將給出漢語致使結構的句法制圖解答。

(一)司富珍的輕動詞圈理論

司富珍從句法制圖的理論視角出發研究輕動詞,在司看來,“狹義輕動詞”就是拉爾森式輕動詞,而“廣義輕動詞”則是其他類輕動詞[15]。此外,司得出輕動詞實際上也構成了輕動詞圈的結論。也就是說,從本質上來看,司認為的輕動詞圈包含了不同類的輕動詞,既包括俠義的輕動詞又囊括廣義的輕動詞,而這些輕動詞又承載著不同的句法及語義信息。

司以漢語致使結構為典例,把漢語致使結構的輕動詞圈分為致使輕動詞圈和結果輕動詞圈。在這個輕動詞圈中,致使輕動詞圈在上層,結果輕動詞圈在下層,但每一層都有相應的內部輕動詞一起形成輕動詞圈。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司如何分析例(8)“他洗干凈了衣服”這個致使結構。司用輕動詞圈理論將其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他洗干凈了衣服”樹圖

圖1 的分析看似完美詮釋了漢語致使結構,但也有其缺陷。我們不難看出,上、下層輕動詞圈的構成有一個必備要素,那就是必須有共享論元“衣服”,否則就不能形成上圖的上、下層對稱的輕動詞圈,也就是說,一旦致使結構和結果結構中缺少共享論元,上圖就無法正常衍生。故像“他踢破了鞋”之類的致使結構,用上述圖就沒法推導出來。此外,司的輕動詞圈理論也不能解釋增元類致使結構,例如“那把鈍鈍的刀切累了張三”。因此,司的輕動詞圈理論不能全面地推衍所有的漢語致使結構。

(二)蔡維天的分析

蔡維天認為內、外輕動詞結構以及內、外輕狀語結構,對漢語結構的分布和語義詮釋都很有幫助[16]。在對含狀語致使結構分析時,他把在概念層次上的USE、CAUSE跟內、外狀語聯結起來,前者可稱為內輕動詞,引入工具論元,后者則是外輕動詞,引入致事論元。如圖2所示:

圖2 蔡維天的內外輕動詞層

由圖2 不難得出以下結論:上層輕動詞詞組Specifier 位置是外部狀語,CAUSE 就是其中心語。事件論元由上層輕動詞引入,而上層輕動詞的種類又受外部狀語的語義和語用制約。換句話說,外部疑問狀語需要說話者提供該事件論元信息,而外部反身狀語通常斷言該事件論元不存在。據此同理,下層輕動詞的中心語位置為USE,標志語位置為內部狀語。內疑問狀語需要說話者說出增元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工具、方法、途徑等,但內反身狀語則是宣稱與事者不存在。由此可見,蔡維天并沒有專門研究漢語致使結構的句法究竟如何推衍[17],但他推導出的漢語內外狀語分布圖給漢語致使結構的推衍有極大的啟示作用。

四、制圖理論下漢語三類致使結構的生成

在第二節中,我們依據V2動詞補語不同將致使結構分為詞根選擇類致使、動詞選擇類致使和語段選擇類致使三類;第三節我們回顧了目前生成語法領域幾種主流觀點,并分析了各個解決方案的優缺點;在這一小節中,筆者將對三類漢語致使結構進行制圖分析。

(一)制圖理論

制圖理論(Cartographic Approach)在20世紀90年代末被提出并使用,是原則和參數框架內一個新的研究視角(Shlonsky 2010),它嘗試為人類語言的句法結構繪制盡可能清楚和詳細的“地圖”[18]。相較于傳統理論,其研究對象更為廣泛,囊括功能(或語法)類別、內容、數量和順序[19]28。就方法論而言,制圖理論通過比對許多跨語言的證據,為語法特征和中心語間的對應關系制作了精確而詳盡的層系圖譜,漸次呈現句法、語義以至語用部門之間的映射關系。在此方法的指導下,Cinque對狀語分布作了跨語言分析,得出狀語分布的層級圖[20]。Rizzi也承襲了管轄約束理論的傳統,對句子上層的功能投影做出進一步分解[21],將標句詞組(Complementizer Phrase 即CP)拆解為如下結構層級,即左緣結構(left periphery):

FORCE (Top*) INT (TOP*) FOC (TOP*)FIN IP[22]

這一圖譜隱含兩項革新:一是將信息結構中的核心理念如話題(Topic)和焦點(Focus)正式引入形式句法分析,并將其歸為功能投射的一部分;二是把語用學中念力(Illocutionary Force)和疑問語氣(Interrogative Mood)等概念巧妙融入句子左緣高層的層系結構[19]37。制圖理論將語言官能(Language Faculty)和語言使用(Language Use)很好地鏈接了起來,也為本研究提供了方法論依據。

國內學者用制圖理論對漢語的話題結構、形容詞和副詞等進行過深入研究,但還沒有學者用制圖理論對漢語致使結構進行全面系統研究。接下來,筆者試圖用制圖理論對現代漢語致使結構進行研究。

(二)制圖理論下漢語致使結構生成

筆者通過綜合前人的研究和對漢語致使語料的分析,得到漢語致使結構的層級為:

[IP[DP][I’[I][OuterAspP[DP][OuterAsp’[OuterAsp][vP[DP][v’[vCAUSE][CP[DP][C’[C][IP[DP][I’[I] [InnerAspP[DP] [InnerAsp’ [InnerAsp] [ApplP[DP][Appl’[Appl][VP[DP][V’[V[VW[DP][V’[V[?][Affix]][?W[DP][?’[?]]]]][(PP)]]]]]]]]]]]]]]]]]

其總的樹圖如圖3:

圖3 漢語致使結構樹圖

如圖3 所示,VW 以上的是句子句法層級(Lsyntax),而VW以下的是詞匯句法層級(S-syntax)。漢語致使結構V1和V2的組合才是致使結構的核心謂語,因為只有V1V2組合具有[+Telic]①此文中的[+Telic]特征是只是標示動詞V1的終結性,故在本文中有時也可以用[+change of state]來標示動詞V1的終結性。和[+Cause]雙重特征,而正是這對特征的有無最終決定了這個結構是否為致使結構。致使結構中致使短語的中心語對詞類選擇的優先順序是:使/把/讓/得>復合動詞。漢語致使結構屈折短語IP 中主語對論元的選擇的層級順序和隱現規則如下:

(致使者論元)>(增元論元)>被致使者論元

(三)制圖理論下漢語三類致使結構分析

詞根選擇性致使結構中中心語Vcause選擇詞根作為補語,上文中的例(10)“草原荒漠化了?!本褪堑湫偷脑~根選擇性致使結構。在這一結構中,名詞“荒漠”由于形態要求與“化”組合成動詞“荒漠化”后,再附加到vP的中心語vcause上進行特征核查,表達“變成荒漠”的語義。為了核查IP中標志語的主語特征,“草原”移位到了IP 的標志語位置。其樹形圖如圖4:

圖4 “草原荒漠化了”樹圖

接下來看動詞選擇致使結構。例(11a)的樹圖如圖5:

圖5 “這瓶酒喝醉了張三”樹圖

“這瓶酒”在VP的補語位置基礎生成,“張三”在InnerASPP 的標志語位置基礎生成,“喝”是VP的中心語。而“醉”在InnerASP的中心語位置,具有強[+Tel]特征,需要與另一具有相同特征的成分進行特征核查,因此“喝”往上移附加到了“醉”上來組合成“喝醉”,“喝醉”也具有[+Tel]的特征。但“喝醉”僅具有體態特征還不夠,還有一個未被核查的[+Cause],所以“喝醉”又移位與上面的輕動詞Vcause 核查特征,因此“喝醉”具有了[+Tel]和[+Cause]雙重特征。而后OuterASPP 的中心語“了”又吸引“喝醉”移到OuterASPP 的中心語位置,生成“喝醉了”。但這還不是最終落腳點,“喝醉了”繼續往上附加到IP 的中心語I 上完成特征核查。受事論元“這瓶酒”受話題特征吸引從基礎生成的補語位置移到CP的標志語。

以此類推,我們得到(11b)的結構如圖6:

圖6 “他笑得肚子疼”樹圖

這是含“得”的致使結構,從圖6 中可以看出“得”是在Vcause 中心語位置基礎生成,所以這個顯性的致使中心語只能與“笑”進行特征核查,而本身具有強終結性特征的中心語“疼”待在原位。致使的中心語位置的“笑得”又受IP 的中心語I 的強特征吸引移到IP 的中心語I 上。另一方面,具有強終結性特征的“疼”待在原位,賦予了內部體短語的標志語位置強的[+Causee]這一不可解釋的特征,受事論元“肚子”移到了內部體短語的標志語位置完成特征核查。

再看(11c)如圖7:

圖7 “肥皂水洗干凈了衣服”樹圖

這是典型的增元致使結構,“肥皂水”在增元短語的標志語位置生成,為了核查句子的話題特征,“肥皂水”移位到了CP的標志語位置。為核查InnerASPP標志語位置上的[+Causee]特征,“衣服”移到了InnerASPP 的標志語位置。這兒或許有人會質疑,為什么不把InnerASPP標志語位置上的“衣服”移到CP 的標志語位置去核查句子的話題特征?筆者認為有兩種可能,詳細討論如下。

第一種可能性是漢語是更高增元的語言,也就是說APPLP在IP和OutterASPP之間基礎生成。根據最近距離原則,“肥皂水”優先移到IP的標志語位置以核查IP的EPP特征,而漢語致使結構的生成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此外,Pylkk?nen以及蔡維天的研究中已指出漢語就是典型的高增元語言。本研究若用更高增元來解釋漢語的致使結構,有ad hoc之嫌。故此處排除此種可能。

第二種可能性是漢語致使結構的表層主語對論元的選擇是有層級順序的,具體的順序是:致使者論元>增元論元>被致使者論元。上例“肥皂水洗干凈了衣服”中只出現了增元論元“肥皂水”和被致使者論元“衣服”,所以按照漢語致使結構的表層主語對論元的選擇順序:致使者論元>增元論元>被致使者論元。這樣,(11c)中能移到IP的標志語位置就只能是增元論元“肥皂水”。

接下來看只有一個論元出現的致使結構(11d),其如圖8:

圖8 “鞋跑丟了”樹圖

這是只含被致使者(Causee)一個論元的致使結構,“鞋”是被致使者,所以“鞋”基礎生成于InnerAspP的標志語位置,后來為核查IP中的EPP特征,移到IP的標志語位置。而中心語的移位同前面的操作一樣,都是上一層中心語更強的特征吸引下一層中心語一步一步往上移,此處不再贅述。

下面將推導上文中提及的漢語典型致使--語段選擇類致使結構是如何層級衍生的??蠢?2),其句法推導如圖9,這是語段選擇致使結構,上例“外婆的死使我很傷心”,致使動詞短語vP的中心語VCause選擇標句語短語CP作為其補語?!巴馄诺乃馈痹趘P的標志語處基礎生成,為了核查上層IP的EPP特征,“外婆的死”由vP的標志語位置移到IP的標志語位置。為了核查下層IP的EPP特征,“我”由動詞短語VP的標志語位置移到下層IP的標志語位置。由于InnerASPP 的中心語InnerASP 具有[change of state]強特征,所以“使”由底層的基礎動詞短語VP的動詞的中心語V位置移到InnerASP上變成“使傷心”。一方面由于“使傷心”不能構成一個復合詞,另一方面,由于“使”本身的語法化,使得“使”越往上走,其虛化就越厲害,故“使傷心”中的“使”在InnerASP 上停留一會后立即就會被上層中心語C 的強的隱性①之所以把CP 的中心語C 上帶的[+Cause]特征稱為隱性的,是因為它的這個特征只是標識這個小句具有致使義,是上層短語選擇的結果。而其上層的輕動詞短語vP*短語的中心語v 本身就具有[+Cause]特征,因此,為區分這兩個中心語上的致使特征,筆者將中心語C 上的[+Cause]特征稱為隱性致使特征,而v上的[+Cause]特征稱為顯性致使特征。[Cause]特征吸引上去,而“傷心”依然留在了原位InnerASP上。而后,上層輕動詞短語vP*②vP*中的“*”特指這個短語的強致使特征且該強[+Cause]特征是該短語本身具有的特征。的中心語v上具有強的顯性[Cause]特征,所以中心語C上的“使”又得繼續往上移到具有強的顯性[Cause]特征的v上。之后,IP的中心語I具有更強的特征吸引v 上的“使”繼續往上移到I 的位置,這樣整個樹圖就成功推衍如圖9。

圖9 “外婆的死使我很傷心”樹圖

五、結語

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漢語作為孤立語、分析性語言,自由的表象下是層次分明的結構。以本文所討論的現代漢語致使結構為例,在給其范圍精準界定以及全面分類后,我們發現漢語致使結構在其紛繁復雜的花樣之下,依存同一結構生成。

首先,漢語致使結構一般關涉兩個事件,一個是致使事件,一個是結果事件,兩事件間存在某種意義上的因果關系,致使事件是因,結果事件是果。兩個事件需符合下面的關系特征:λP λe1(?e2)P(e2)&CAUSE(e1,e2)。

其次從本研究得出漢語致使結構的統一層級中可以得出:漢語致使結構中V1V2組合才是核心謂詞,因為V1V2組合具有[+Telic]和[+Cause]雙重特征,這雙重特征是構成漢語致使結構的關鍵。

最后,漢語致使結構中的核心論元是被致使者,這為漢語致使結構中某些論元的隱現提供了很好的理據。我們在找到漢語致使結構論元隱現的理據后,得出漢語致使結構屈折短語IP或標志語短語CP中主語對論元選擇的層級順序及其隱現的規則為:(致使者)>(增元論元)>被致使者。

本研究對漢語致使結構的句法結構進行了詳細的刻畫。限于篇幅,此文未對漢語致使結構的語義進行系統探究,筆者相信未來有望在本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系統研究漢語致使結構的語義指向并試圖為漢語某些致使結構的歧義來源做出解答。

猜你喜歡
論元中心語狀語
浙江桐廬中學 晏鈮 老師答疑
狀語從句熱點透視
論維吾爾語中心語及其維漢翻譯的作用
淺析漢語以形容詞為中心語的定中結構——以《漢語形容詞用法詞典》所列例句為例
在狀語從句中探“虛實”
成分重量和粵方言雙及物結構的論元語序
基于論元結構和題元指派對漢語處置義“把”字句的句法語義分析
英語中動構式中施事論元句法隱含的認知研究
狀語從句
配位方式支配模式論元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