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藏北高原區域化草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2023-12-30 07:18旦久羅布張海鵬何世丞馬登科王有俠謝文棟白馬玉珍邊巴拉姆
西藏農業科技 2023年3期
關鍵詞:那曲飼草料區域化

嚴 俊,旦久羅布,張海鵬,何世丞,馬登科,王有俠,謝文棟,白馬玉珍,邊巴拉姆,才 珍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草原站,西藏 那曲 852000)

關鍵字:藏北高原;草產業;現狀;對策

草地畜牧業是藏北高原地區傳統牧業中的支柱產業,而天然草地是藏北高原最大的生態系統[1],也是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區域和生態系統最敏感、最脆弱的地區[2]。由于近些年來藏北高原高寒氣候發生了變化,總的體現為氣溫逐步升高,導致蒸發強烈,藏北高原氣候總體向著暖干化發生變化[3]。從遙感監測研究結果看,到2010 年,藏北高原天然草地退化面積已經占到總草地面積的58.2%,已經靠近草地中度退化的水平;與1980 年代相對比,藏北高原天然草地重度、極重度退化面積有所增加[4],植被覆蓋率有所下降,牧草產量有所降低,毒草滋生蔓延[5-7],直接導致了草地退化,并且向著高寒草原演替,給藏北生態保護與草地畜牧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因此,分析當前藏北高原發展區域化人工種草及草產業發展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其研究結果可以為優化管理和保護天然草地,減輕天然草地放牧壓力,給天然草地留足近自然恢復時間等,提供研判分析的基礎資料[8]。

1 充分認識藏北高原發展草產業的重要性

草產業是集生態、文化、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一體的新興產業,在草地畜牧業發展、農牧業結構調整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藏北高寒草原作為生態綠色屏障,對維護西藏自治區生態平衡、保護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以及經濟收入與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1.1 發展草產業是保護生態環境,保障生態安全,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渠道

藏北那曲天然草地面積達0.42 億hm2,約占西藏自治區草地總面積的1/2[9],地處青藏高原核心區,平均海拔在4 500 m以上,是我國及亞洲大陸的生態安全屏障和水資源戰略保障基地之一。它的平衡、穩定與否直接關系到我國整體生態環境狀況,直接影響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牧民生活質量。草地在環境保護、防風固沙、蓄水保土、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持生態平衡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其防風能力是林地的2~6倍,涵養水源的能力是林地的0.5~3倍。在藏北高原絕大部分區域只適宜種草與草地生態修復工作,而不適宜種樹,毫無疑問草將成為藏北高原未來國土綠化、生態建設的主力軍,草地的生態效益高于經濟效益,是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一種經營模式。

1.2 發展草產業是推進草食畜牧業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延伸產業鏈條的重要保障

草食畜牧業發展是農牧民主要經濟來源,但那曲是海拔最高、生態及其脆弱的高寒草地生態特色畜牧業主要產區,其生態結構簡單脆弱,生長牧草品種單一,單位產出低,年份差異大[10],且缺少標準化、高品質、高效益的多年生放牧刈割型草地和一年生高產出的人工草地,導致藏北那曲牲畜仍處于“夏壯、秋肥、冬瘦、春乏”的半饑餓狀態[11],無法解決農牧民群眾逐水草而牧的傳統草地畜牧業生產方式。發展草產業,延伸產業鏈能繁榮地方經濟[12]、增加農牧民收入,其龐大的市場需求量和草產業的后續潛力較大的特點,有利于快速調整農業結構,解決人畜爭糧食的嚴重問題。草產業、草加工業、種子業、草食畜牧業、畜牧產品工業加工等主鏈條以及生物產業、皮革產業、藥業、生物能源等支鏈,是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解決那曲這一瓶頸問題,夯實畜牧業基礎,更突顯出牧草生產在那曲畜牧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2 藏北高原“人-草-畜”的現狀

用發展產業化的思維與低碳、循壞經濟的理念謀劃布局草產業發展,切實鞏固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退牧還草等重大項目建設成果,緊抓機遇,加大力度培育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資源,發揮其草原生態功能,促進草地資源可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有效增加優質草產品供給。立草為業,發展草業科學技術;草業先行,奠定畜牧業基礎。立足那曲市生態優勢、資源優勢,以人工種草為重點,加強政府指導,按照市場機制運作,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種養殖大戶為主體,積極做好牧草種植技術指導,穩步推進區域化人工種草,形成區域性循環經濟的特色產業,為農牧區經濟穩定發展,畜牧業提質增效,農牧民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推動鄉村振興、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西藏作出更大貢獻。

2.1 人的現狀

目前,農牧民群眾生活越來越好,不僅要求農畜產品數量能夠滿足農牧民群眾的基本需求,而且還要求品種多樣化、質量優良化、符合健康衛生的優良農畜產品。以草地資源為物質基礎的草業,上聯種植業,下帶養殖業,具有比較強的產業關聯度。實踐證明,“藏糧于草,發展畜牧業”的認識和措施,在解決糧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那曲1960年牧業人口僅有10.5萬人,到2015年已達44.40萬人,增長近4 倍;1980 年農牧業總產值為7 667.30 萬元,到2015 年農牧業總產值達104 269.38 萬元,增長13.6倍。

2.2 畜的現狀

1960年那曲人均牲畜23頭(只、匹),2010年人均牲畜20頭(只、匹),減少了13.04%。1980年那曲農牧民人均收入為173.55 元,2010 年人均收入為4 216 元,增長24 倍[13]。隨著那曲城鎮化發展、人口成倍增長、草原人均可利用面積逐步漸小、農產品總值逐年下降、人均農產品消費和生產生活資料的需求逐漸增加,糧食安全將面臨更大壓力,這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2017 年,各類牲畜存欄511.29 萬頭(只、匹),出欄156.95 萬頭(只、匹)。肉、奶、毛絨等主要畜產品產量分別達9.94 萬t,6.79 萬t,0.62 萬t,同比分別增長8.75%,3.89%,8.21%。全年實現農牧業總產值23.63億元,同比增加12%[14]。

2.3 草的現狀

1960 年,那曲天然草地人均占有可利用面積298 hm2,2015 年人均占有可利用草地面積只有70.4 hm2,減少了76.35%。近年來那曲充分利用“棄耕地、沙化地、退化地”以及牲畜棚圈開展牧區人工種草工作,人工飼草種植面積自2014 年的5 438.60 hm2增 長 至2017 年 的12 778.33 hm2[15]。2021 年各縣(區)開展集中連片區域化人工種草面積共計5 866.7 hm2(不完全統計,其中集中連片2 806.7 hm2,房前屋后3 060 hm2),各縣(區)人工草地主要種植燕麥、綠麥和青稞等牧草品種,那曲區域化全程機械化人工種草模式每667 m2產量突破鮮草4 520 kg。

3 藏北高原草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政府支持和項目帶動、科技力量的投入與科研團隊的技術支撐下,藏北高原人工種草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那曲市草原站在全市區域內積極探索不同種植區域、不同種植對象等人工種草產業化發展模式,通過多年的探索和經驗總結,摸索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區域化人工種草多種模式,如面向不同種植區域:出現了中-東-西人工種草發展模式;如面向不同種植對象:出現了針對單戶不足1 hm2的房前屋后、圈窩子人工種草模式;針對聯戶幾公頃的草牧業科技創新示范村人工種草模式;針對合作社十幾公頃適度規模人工種草模式;針對中型合作社及企業幾十公頃的適度規模人工種草模式;針對大型合作社及企業幾百公頃全程機械化人工種草模式;針對種植管理加工運輸一體化的大規模企業幾千公頃甚至幾萬公頃的全自動人工種草模式。但人工種草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工種草產業化發展[16]。

3.1 沒有形成技術服務體系監督管理機制

各縣(區)仍未成立草原科技服務體系,絕大多數相關草原工作都是獸防站工作人員等兼任,而且存在人員不固定、流動性大、團隊不穩定等現象,直接導致相關草原的各項工作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出現干了工作不知道在干什么的尷尬現象,這也是那曲人工草地建設中遭到質疑的關鍵問題[17]。

3.2 缺乏頂層設計

截至目前,由于缺乏統籌設計和管理,各區域建設的人工種草地存在自己選擇種植區域、自己購買種植牧草品種、自己操作等問題,直接導致科學技術指導服務和監督整改工作不能及時到位。

3.3 選址不合理

藏北高原海拔高、氣溫低、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氣候寒冷,晝夜溫差大,牧草生育期短,區域差異較大。人工種草主要以荒地治理為目的,提倡和鼓勵在裸露地、退化地、棄耕地和荒地等開展人工牧草種植工作,往往忽略了人工種草所需的水、氣溫、土壤等基本條件要求,致使人工草地建設成果不明顯。

3.4 草種選擇和搭配不合理

部分公司為了當年見成效,不考慮牧草種植生長的必要條件,大多數都選擇以種植青稞為主,若遇到當年氣候干旱,牧草產量極低,投入產出成反比,而且翻耕時裸露的地表容易造成土壤的退化和養分的降低。目前,那曲市草原站累計引進牧草118種,篩選出適宜本區域生長的牧草有18種。

3.5 缺乏有效的建植措施

人工草地的建設需要像農田一樣精耕細作,做到“三分種七分管”。如不能科學規范地進行翻耕平整、耕前耙地,實施播種、施肥、灌溉、收割等農藝措施,將直接影響種植牧草的產量。截至目前,那曲人工草大多處于粗放的種植狀態,只種不管。由于缺乏同時兼顧草地的建植措施,所以達不到穩產、高產的目標。

3.6 缺少水利設施,人工種草仍處于靠天養草的局面

當前,那曲絕大部分人工種草地還是沒有具體的農業水利灌溉設施,未能按照牧草需水量來設計,很難保障牧草不同生育期生長所需水分。旱時無水,澇時無法排澇,直接導致了那曲人工種草地建設和牧草生產水平一直停滯不前,人工種草仍處于靠天種草的局面。

3.7 忽視鼠蟲害防治

人工草地的建設區域內鼠蟲害治理也是提質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一直以來,各縣(區)很大程度上忽視了治理鼠蟲害這個重要環節,鼠蟲害更是成為了影響人工草地的制約因素。

4 藏北高原草產業發展的對策

藏北高原特色畜牧業發展關鍵在于守住“保護”與“發展”兩條底線,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高寒草地保護是藏北發展的基礎,既是藏北高原綠色發展的強烈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新時代對藏北高原提出的要求,應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的原則。

4.1 建立完善草業科技支撐和人才儲備

要實現畜牧業轉型升級,調整產業結構,藏北還需解決草地畜牧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振興草業發展,必須依托科技和專業技術人才的支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才能促進草業技術總體水平的提高。

4.1.1 成立草業發展創新專業團隊

結合那曲高寒的實際特點,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留得住”的辦法,著力培養一支技術強、會經營、懂管理、高素質的鄉土草業發展創新專業團隊,并依托熟悉那曲實際情況的科研院校廣泛開展學習培訓與技術交流,加強協作攻關,解決草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

4.1.2 建設那曲牧草引種馴化栽培重點實驗室

依靠科技,重視創新技術的成果轉化與推廣工作。加大高產優質牧草的引種培育和野生牧草的馴化栽培等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示范,推動草產業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篩選出適宜在藏北高原高寒草地建立適度規模區域化人工種草、草地生態修復等的牧草品種以及組合。

4.1.3 打造科技園區草業基礎研究示范基地

為進一步充分發揮園區平臺效應,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立足區域特色、依靠科技支撐、發揮產業帶動、體現綜合效應、創新運行機制、創建科研平臺,打造那曲草業基礎研究與集成示范推廣基地。

4.1.4 健全草產業服務體系,提高技術服務水平

建立健全市、縣(區)、鄉(鎮)三級體系,充分發揮服務體系的橋梁、紐帶和服務作用,鼓勵專業技術人員下基層蹲點、入牧戶實踐指導、進企業培訓業務骨干,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飼草料栽培前-中-后全程科技技術服務及培訓,及時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加大面向農牧民群眾的草畜一體化實用技術示范推廣力度。

4.1.5 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工作素質

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的選派專業技術骨干參加國家、自治區等舉辦的短期或中期的專題培訓班,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進行短、中期培訓,使草業專業理論知識得以強化更新,進一步提升那曲草產業發展工作隊伍的素質與能力水平。

4.2 推廣應用先進技術,探索草產業化發展模式

為防治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的趨勢、保護有限的草地資源,應加強綜合治理,因地制宜地積極開展退化草地恢復、重建的示范區建設,發展適度規模區域化人工種草,探索草牧業科技創新與示范模式的創建,提高資源利用率,建立生態畜牧業,逐步實現草產業資源可持續利用。

4.2.1 打造草牧業科技示范村

以村戶荒地與畜圈資源,以專業技術人員、科技特派員、科研團隊為資源,以項目課題研究等優勢資源相結合,打造以村戶群眾利益最大化、草地研究與成果轉化一體化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牧戶+科研+示范推廣+成果轉化”一體化的那曲草牧業科技示范村。

4.2.2 創新鼠害隔離防治技術

那曲鼠害主要為高原鼠兔,通過課題研究,解剖洞穴后發現高原鼠兔挖掘最深達37 cm,將1 cm×1 cm 規格鍍鋅網片埋于地下50 cm,地上留50 cm,研發了一種隔離多功能一體網圍欄,能有效隔離防治退化天然草地及人工草地的害鼠,利用阻礙法建立起鼠害防治隔離帶,防止害鼠侵入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降低害鼠對天然草地和人工飼草地的破壞,同時采取藥物滅鼠處理,有效控制區域草地內鼠害數量,實現一次投入長期見效。

4.2.3 推廣節水自壓灌溉牧草增產增效技術

根據區域化人工種草地的水源及地理優勢,利用地勢高差,高差變動力,動力變壓力,探索高寒牧區人工草地節水自壓灌溉綜合技術研究,重點突破自壓節水灌溉技術、有效提高人工草地牧草產量。

4.3 大力培育扶持發展草產業龍頭企業

大力引進和培育飼草料種植銷售企業、專業合作社,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對現有中、小型飼草料加工企業進行重組優化,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形成以龍頭企業為骨干,中小型企業共同發展,專業經濟組織、經濟實體以及種養大戶為補充的飼草料生產生產格局,建立緊密的產銷關系,促進種養銜接、產銷對接,提升那曲市飼草料供應保障水平。

4.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草業給予政策和投入上的傾斜

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結合本地發展實際,市、縣(區)、鄉(鎮)統籌安排涉農產業發展資金、科技推廣資金、援藏資金等多個渠道,支持本區域草產業發展。

4.5 鼓勵和支持本地飼草生產企業、合作組織、種植專業戶飼草生產

4.5.1 制定房前屋后、冬圈夏草、區域化人工種草種子補貼政策

種植一年生高產優質牧草進行三年制種子補貼,固定每667 m2鮮草產量,達到平均水平者可進行補貼;建設多年生刈割放牧型人工草地,種子費補貼一年。

4.5.2 制定適度規模區域化人工種草種地補貼政策

針對適度規模區域化人工種草集中連片一定規模的飼草種植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實行人工種草種地補貼,種地補貼時間為一年。

4.5.3 制定適度規模區域化人工種草有機肥補貼政策

針對適度規模區域化人工種草集中連片一定規模的,且施用有機肥的飼草種植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實行人工種草有機肥補貼,有機肥補貼時間為一年。

4.5.4 制定人工種草銷售傾斜政策

飼草種植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所種植青干草及粗加工飼草料在符合品質要求的前提下,本區域采購可優先考慮。

4.5.5 制定人工種草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根據房前屋后、畜圈暖棚、區域化人工種草地形、土壤結構、面積等因素的需求,進一步根據實際需求,擴大農機設備型號、品牌等名錄,以及補貼一定金額的購置費用。

4.5.6 制定人工種草金融保險支持政策

按照現行政策規定,相關種植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經營主體給予財稅金融支持,相關部門對需求貸款的經營主體,建立清單,對符合草產業發展的經營主體,實施貼息貸款政策。

4.5.7 制定人工種草其他優惠政策

制定人工種草商業保險、用地、用水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實現多層次價值增值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增加農牧民收入、繁榮當地經濟文化,最終促進草產業建設與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4.6 發展適度規模區域化人工種草,提高飼草供給能力

高寒牧草人工草地建植可有效地解決防治自然災害、保障畜牧業基礎、調節季節和營養不平衡的問題,確保草地畜牧業轉型升級的可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在水熱條件較好的區域建立適度規模區域標準化人工種草基地,開展房前屋后、圈窩子人工種草,對現有的人工種草地通過土地平整,完善灌溉系統,培肥地力,配套良種良法等措施鞏固提升,提高牧草產量,充分發揮土地功能。對水熱條件相對較差的區域已開發的人工種草地引導企業、合作社和家庭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多年生刈割放牧型人工草地,實現生態生產雙贏;市、縣(區)、鄉、村要高度重視禁休牧和草畜平衡及生態保護工作,成立生態保護領導小組,層層開展禁牧、休牧、劃區輪牧及草畜平衡工作的實施、監督、協調工作,科學合理地利用已禁牧草場,在生態效益優先的基礎上,還要兼顧經濟效益,部分禁牧草場若已達到放牧要求以及生態目標,還需及時解除禁牧。

4.7 建立牧草引種馴化繁育基地,提高飼草良種供給能力

基于那曲無優良牧草種子馴化栽培擴繁基地的情況,大力實施野生牧草引種馴化基地建設,因地制宜地建立多年生野生牧草種子繁育基地,為全地區草地生態修復、高產人工草地建植提供適宜本區域的良種,為發展畜牧業生產提供充足的優良飼草料,努力開展適宜的高產優質及退化草地生態修復牧草品種選育擴繁研究工作。

4.8 加強項目運行管護

通過“3S”技術對集中連片人工種草飼草料基地、種子繁育基地、野生牧草種質資源保護區實行大數據管理,定期監測飼草料種植、生長和收獲等情況,指導種植主體加強科學管理,確保飼草料保留面積持續發揮效益。對所有人工飼草料基地、種子繁育基地和野生牧草種質資源保護區設置標識牌、四至定位、面積和品種等信息建檔立卡及登記造冊,實施精細化管理。

4.9 強化優質商品牧草機械化生產,提升飼草料加工能力

配置牧草區域生產符合的機械設備,推動飼草種植、田間管理、收割、晾曬、打捆、裝卸和運儲全程機械化,并分類指導飼草料粗加工,加快發展青干草的粗加工,提高飼草轉化利用率,提升那曲市飼草料粗加工產品重量和供給保障水平。

猜你喜歡
那曲飼草料區域化
考慮飼草料質量的家庭牧場水土草畜平衡計算方法與應用
我校成功中標西藏那曲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編制項目
強化區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設
西藏那曲公司:新能源送出工程甘德線全線貫通
城燃企業區域化管理模式下技術創新體系搭建
阿爾金山西部區域化探數據處理方法對比研究
飼草料產業體系構建的瓶頸與突破
淺談發展飼草料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那曲河邊
職工代表區域化協作管理的實踐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