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綠汀與上海音樂學院的情緣
——紀念人民音樂家賀綠汀120周年誕辰

2023-12-31 08:46聶曉燕
關鍵詞:上音賀綠汀上海音樂學院

肖 陽 聶曉燕

內容提要: 賀綠汀曾求學于上海音樂學院的前身國立音樂??茖W校,師從著名作曲家黃自,成為一代著名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賀綠汀作為來自解放區的革命音樂家,擔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直至20世紀90年代退休,與上海音樂學院有著一生的情緣。賀綠汀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潛心辦學、教書育人,是為人師楷模。紀念賀綠汀、學習賀綠汀,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強國”“文化強國”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實際行動,是上海音樂學院弘揚上音優良學統、賡續學人精神的重要舉措。

關 鍵 字:賀綠??;國立音專;上海音樂學院;精神傳承

2023年盛夏,人民音樂家,湖南文化名人,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音樂理論家,中國專業音樂的奠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上海音樂學院(簡稱“上音”)首任院長賀綠?。ㄒ韵潞喎Q“賀老”,見圖1)120周年誕辰。在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季節里,為更好地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強國”“文化強國”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滬湘兩地紅色音樂文化、音樂教育的交流,筆者基于此前整理的上海音樂學院校史館存陳資料,回顧其與學校的百年情緣,以表達母校對上音前賢—賀老的深切緬懷。

一、 求學上海音樂學院的賀綠汀

1931年,賀老在報考國立音樂??茖W校(簡稱“國立音?!?,今上海音樂學院)的登記名冊上,正式使用“綠汀”兩字(原名賀楷、賀抱真)。從此,“作為一個藝術家,有著‘綠汀’般滋養于自然、淳樸的審美個性”①的名字—賀綠汀,一直伴其終生。

(一) 探索音樂民族化的創作道路

上音于賀老,如伯牙于子期。賀老考入國立音專后,一方面受學?!耙环捷斎胧澜缫魳?,一方從事整理國樂”的辦學理念與實踐的熏陶;另一方面師從我國最早全面系統傳授作曲技術和理論的音樂教育家、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國立音專教務主任黃自,習得系統的西方現代作曲技術和理論知識。1934年,賀老參加美籍俄裔作曲家、鋼琴家齊爾品(Alexander Tcherepnin,1899—1977,又譯車列普寧,曾任國立音專名譽教員。致力于歐亞音樂文化合璧,對中國近現代音樂文化產生重大影響)在上海舉辦的“征求有中國風味鋼琴曲”比賽(見圖2)。其中,賀老創作的《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在匿名投票的情況下,得到評委一致贊譽,分別獲頭獎和名譽二獎的殊榮。

圖2 “征求有中國風味鋼琴曲”比賽頭獎賀綠?。ㄓ乙唬┡c評委合影

1934年11月,賀老于國立音專在上海新亞酒店禮堂舉行的七周年紀念大會中演奏《牧童短笛》。樂曲曲譜由齊爾品于翌年首版于東京,作品唱片由同在國立音專就讀的同學,此后擔任過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的鋼琴家、作曲家丁善德最先于大中華唱片公司錄音灌制,并由齊爾品在其世界巡演的獨奏音樂會上演出,成為近百年前即已蜚聲世界的中國鋼琴作品,其重要性和歷史意義不言而喻。上海音樂學院原副院長、現任哈爾濱音樂學院院長的楊燕迪教授曾高度評價賀老的《牧童短笛》,將其稱為“第一首嫻熟運用中國風味五聲音調的鋼琴曲”,音樂語言精妙,影響意義深遠②,進而成為讓鋼琴學講中國話的最早典范之一。

《牧童短笛》的成功,既源于賀老自幼生活的湖南老家所提供的豐富民間音樂、音調的滋養,更得益于其恩師黃自先生。賀老對振興中國音樂事業的決心,以及此后在其音樂創作、教育教學中根植的深厚民族音樂觀念,與黃自淵源頗深。賀老雖年長黃自一歲,但十分敬重這位老師,認為如果沒有黃自先生的教導,就不可能有其個人在音樂上的成就③。

黃自是國立音專首任教務主任,留美回國后,有感于當時國內音樂文化仍較為落后,認為“必須有人從事我國音樂的開拓工作”④,也表達要把自己畢生的主要精力放在音樂教育事業的決心。從其一生對中國音樂事業的實踐與貢獻來看,黃自不負自己的承諾,時刻擔負其使命。恩師對中國音樂教育事業的抱負和決心都潤物細無聲般地化作養料,滋養著賀老逐步形成的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活動。

黃自提倡用西方音樂方法發展創作一種兼顧中西的“國民派”新音樂。在其主張中,盲目照搬和因循守舊都不是科學及可取的選擇。黃自認為,當時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應積極向西方音樂學習,但也不應忽視本民族音樂的重要性⑤,要汲取西方音樂精華,利用其優秀的方法來整理我國的舊樂與民謠,發展我國民族化的新音樂⑥。黃自對民族音樂發展的開放理念和辯證思維,較大地影響了賀綠汀民族音樂理念的產生。賀老就讀國立音專時,“國樂”(即民樂)已作為中國高等專業音樂教育的一個正式專業,得到官方的認可和支持,學校既設置了國樂組(相當于現在的民樂系),還要求在校各科學生均需選修一門國樂至少一年,給予學費免收一半的實惠政策⑦。制度層面給予的保障,客觀上說明了學校對于國樂教育的重視,這對于堅定賀老從民間曲調汲取養分,深入探索音樂民族化的創作道路,無疑也是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 愛國情懷的教育熏陶

賀老就讀國立音專時期,校園內濃郁的愛國情懷,持續點燃其內心的革命火種。賀老入校不久,東北爆發“九一八”事變,國立音專師生連夜創作了愛國歌曲《九一八》(韋瀚章詞、黃自曲)、琵琶曲《難忘曲》(朱英作)等,五天后,國立音專成立了“國立音??谷站葒鴷?,發表抗日宣言,組織募捐、義演等。后續創作的大量抗戰愛國音樂作品,如《抗敵歌》(韋瀚章詞、黃自曲)、《從軍歌》(駱鳳麟詞、蕭友梅曲)、《救國軍歌》(塞克詞、冼星海曲)、《犧牲已到最后關頭》(麥新詞、孟波曲)、《中華民族不會亡》(野青詞、呂驥曲)等,均成為中國近代抗日救亡歌詠運動中不朽的經典戰歌。這與當時學校的主事者、我國近代專業音樂教育的重要奠基人蕭友梅的音樂思想息息相關,其提出“音樂是精神上國防的建設者”這一理念,認為戰爭時期不僅要注重物質國防,而且要有強大的精神國防,尤其是民族意識與愛國熱忱的養成,而音樂則是激發情感、維系信念、團結人心的重要法寶⑧。

抗戰時期,一大批國立音專的愛國青年奔赴革命根據地,創辦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一所培養馬列主義藝術干部的學?!斞杆囆g學院。該院音樂系主任呂驥、冼星海、向隅,以及賀老等在音樂系任教(包括華中魯藝)的大部分主干教師,如唐榮枚、杜矢甲、李煥之、張貞黼、李元慶、何士德、孟波等,均為擁有革命斗爭精神和家國情懷的上音人,以其自身的音樂才能為革命事業積極奉獻。1938年,賀老創作的《游擊隊歌》(見圖3),以其富有斗爭性、時代性的音樂特點傳遍祖國大江南北。正如賀老所言,在動蕩的戰爭年代,音樂家更要深刻認識自己所處的時代環境,不斷發現自身的問題與缺點,使自身的意志、品質得到鍛煉,更好地為時代服務,將來才能成為更為成熟與優秀的音樂家⑨。

圖3 賀綠汀《游擊隊歌》手稿(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提供)

1961年,賀老將始終守護的《游擊隊歌》手稿捐贈給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獻禮建黨40周年。如今,該手稿已成為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這是中國人民頑強不屈、英勇抗戰的沖鋒號,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永遠奮斗的最強音,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行曲。

二、 執掌上音的賀綠汀

1949年10月,賀老被任命為國立音樂院上海分院(今上海音樂學院)院長,開啟了其與中國專業音樂教育近六十載春秋的不解之緣。

(一) 多方奔走、廣邀名師

闊別12年后,再次重返母校的賀老,面對的是“只剩下22架鋼琴20多名教師,師生總數不到50人”的慘淡景象。賀老立志振興新中國音樂教育事業,首先展開找錢、找地、找人的“三找”工作,“他以自己一個革命者的熱忱和果敢,讓母校盡快從破敗中恢復元氣,并希望他能成為世界級的音樂學院”⑩。在賀老的盛情邀約和多方努力下,大批國立音專早期培養的或出國深造歸來、卓有成就的專家學者,回母校任教。如聲樂方面有被譽為“中國之鶯”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周小燕(時任聲樂系主任),女低音歌唱家、教育家洪達琦(時任聲樂系副主任)、聲樂教育家謝紹曾(時任校務委員兼教務主任)、聲樂教育家勞景賢等;鋼琴方面有被稱為“五大骨干教授”的夏國瓊(為音樂理論界引入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第一代女性鋼琴演奏家、教育家)、李翠貞(鋼琴演奏家、教育家,時任鋼琴系主任)、范繼森(鋼琴演奏家、教育家,時任鋼琴系副主任)、吳樂懿(鋼琴演奏家、教育家)和李嘉祿(鋼琴演奏家、教育家);音樂理論家沈知白(時任民樂系主任),作曲家、鋼琴家、音樂教育家、音樂活動家丁善德,合唱指揮家、教育家、被譽為我國系統地把合唱民族化的發聲原理提到理論高度的第一人馬革順,被譽為我國指揮教學的奠基人之一的楊嘉仁(時任指揮系主任)等;器樂表演方面有小提琴家、教育家陳又新和竇立勛,小號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朱起東,指揮家黃貽鈞,民族樂器演奏家、音樂教育家衛仲樂(時任民樂系副主任)等;還有一批外籍教授,如俄羅斯聲樂教育家蘇石林、意大利小提琴家富華、德國大提琴家約雅正等,均在賀老的邀請下在此任職。眾人堅持上音“重視基礎、嚴格教學、精于實踐”的教學傳統,編制出一批影響深遠的經典著作與全國通用專業教材,培養的眾多學生成為世界各大樂團和音樂機構的領軍與骨干人才。

(二) 開創民族音樂學科體系

對于如何建設“中國將來的民族音樂”,賀老曾指出學習西方音樂是為了更好地為我國現代的音樂文化服務,因此首先要考慮“西洋音樂技術中國化”的問題?,要繼承偉大的民族音樂遺產,并對其加以整理發展,創造出屬于中國人民的新的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同時,對于民間藝人及民歌手的保護,賀老提倡要“關心他們的生活,經常舉行民歌競賽晚會或民間音樂小型的會演”,他認為這些活動“不但可以豐富人民的生活,而且使已有的民歌及民間音樂得到保存與發展”?。

在此期間,賀老倡導全院師生大唱民歌,并親自指導。1950年,為加強民族音樂學習,學院正式開設民歌課程,賀老親自為作曲系和聲樂系上課。在上音校史館的展廳介紹里,有這樣的表述:1951年,學校又先后聘請王秀卿(京韻大鼓)、丁喜才(陜北榆林小曲)、宋氏兄弟(笙、嗩吶)等多位民間藝人。1953年8月,學校成立華東民間音樂研究室,賀綠汀兼主任,黎英海任副主任,學校在民族民間音樂研究上進一步做出新的成果,編印了《單弦牌子曲》《榆林小曲》《民間音樂》《中國音樂史》等大量教材資料。?

賀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即成立音樂研究室(后更名為民族音樂研究室;1982年3月,經文化部批準,在此基礎上成立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有力地推進了新中國民族音樂理論體系的構建,為1956年5月上海音樂學院正式建立民族音樂系,并成為國內最早設立民族音樂專業學科的高等音樂院校,奠定了堅實的學科基礎?。

此時民族音樂系不僅匯集了衛仲樂、沈知白、陸修棠、王巽之、陸春齡、王乙、劉景韶、金祖禮、孫裕德(兼)、曹正(兼)、張子謙(兼)、陳俊英、胡登跳等諸多大家,而且培養了李民雄、夏飛云、何占豪、顧冠仁、陸在易、項斯華、范上娥、龔一、閔惠芬、楊青、閻惠昌等眾多當代中國音樂大師,為傳承、研究、發展中國音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了培養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歌手,1956年,賀老在全國最先提出少數民族音樂人才培養計劃,成立少數民族音樂干部班(即民族班),學制三年。在民族班,學員除學習必修的共同文化課外,還要著重學習發聲技巧等聲樂專業知識,充分發揮各民族民間音樂的特點,以此成為卓越的民歌手?。因此,在保持少數民族各自特色的同時,逐漸形成了一套將專業院??茖W方法與不同少數民族各自特色相結合的模式。

周小燕、鄭倜、王秀云、王品素、于連生、石林等人均擔任過聲樂組民聲組教師。從1958年到1984年,民族班培養了一大批包括“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修族、黎族、高山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順族、達斡爾族、仫佬族,撒拉族、錫伯族、普米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等三十個少數民族音樂藝術人才200多名。如:被譽為‘西藏高原歌壇上的明珠’的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瑪、苗族著名歌手阿旺、藏族作曲家代尕和格桑達吉、維吾爾族作曲家艾買提江等?!?

開辦少數民族音樂班,是發展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雙向賦能路徑。上音院長廖昌永曾在2020年與上音杰出校友才旦卓瑪老師會面時,動情地指出:“發展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雙向的,才旦卓瑪是杰出代表人物,當時的王品素老師就是一邊教才旦卓瑪,一邊從才旦卓瑪身上學習,共同研究,探討西藏音樂的發聲、音樂語言、音樂風格,后來才推出流傳至今的《唱支山歌給黨聽》《北京的金山上》等唱響全國的作品。這些既服務了少數民族的人才培養,又挖掘了少數民族豐富的音樂素材,創作出了影響全國的經典優秀作品?!?/p>

筆墨當隨時代,從賀老1956年在全國率先創辦民族班開始,到現在,至未來,民族音樂都不會過時。如何讓上海音樂學院更好地對接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培養少數民族音樂人才,使其為當地的文化發展服務,是賀老留下的需持續思考和加強的時代命題。

在賀老成功探索出讓鋼琴學說中國話的經驗后,1958年,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成立了“小提琴民族樂派實驗小組”,以探求西洋樂器說中國話的更多經驗,創作出更多受大眾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經多番嘗試和采風,實驗小組創作出上音人紅色三部曲之小提琴協奏曲《梁?!返葮O富中國音樂語匯又兼具西方音樂體裁特征的具有深遠影響力的音樂作品。這與賀老執掌上音時開創的民族音樂學科體系,力求“讓每一位走進上音的孩子,都在內心扎穩民族音樂的根基”?息息相關,也是賀老堅定地貫徹落實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的有力體現。

(三) 恢復“大中小”一貫制教學體系

對于音樂的功能定位和教育,賀老的認知是深刻的?!耙魳匪降母叩?,代表一個國家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兒童是中國的未來,他們要不要懂中國的音樂呢?他們中間要不要出音樂工作者呢?當然是要的。如果不加重視,提高全民族的音樂文化就不可能達到”。?鑒于此,1951年6月2日,賀老致函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提出音樂專業性、技巧性強,為確保高素質音樂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生源,建議“恢復少年班”(見圖4)。

圖4 恢復少年班的申請報告(1951年)

我們建議中央教育部應初步建立起明確的音樂教育制度,首先明令妥為報訊全國接收過來的教會學校中業已存在的琴科。并在可能范圍內在大城市中設立一兩個實驗性質的音樂小學。?

經文化部同意,1951年秋,賀老著手組建少年班,并招收包括俞麗拿(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梁?!肥籽菡撸?、丁芷諾(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石林(民族聲樂教育家)、鄧爾博(作曲家)、沈榕(小提琴演奏家)等此后在中國音樂發展史上成為中流砥柱的第一屆少年班學員。翌年行知藝術學校?音樂組并入,1953年定名為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分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程卓如任代理校長。1955年5月,附中開辦兒童音樂補習班,在上海工人住宅區及一些重點區少年宮培養少年音樂活動分子。1956年,隨學校改名為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茖W校,建立了全國第一所正規三年制兒童音樂學校(簡稱“上音附小”),直屬上海音樂學院領導,姜瑞芝任校長。附中設民樂、鋼琴和弦樂三學科,高中階段增設作曲和聲樂學科;附小設鋼琴和弦樂兩科。至此,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音樂教育“大中小”一貫制人才培養模式正式建成?。同時,學校還在上??亟麓?、曹楊新村等多處開辦音樂小學課余班,培養業余琴童數千名,為社會美育作出了有益貢獻。

“重視專業基礎,堅持嚴格訓練,勤于藝術實踐,加強全面素質教育”?,走過70多年歷程的上音附中(含附?。┮雅囵B了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音樂名家與音樂教育家,如江明惇、楊立青、俞麗拿、樊祖蔭、劉詩昆、陳燮陽、夏飛、陸在易、殷承家、趙曉生、閔惠芬、張國勇、林華、余隆、王健、薛偉、倪海葉、許忠、秦立巍、黃若、杜韻、錢舟、張樂、羅小慈、馬曉暉、黃蒙拉、王之炅、宋思衡、孫穎迪、陳佳峰等?。今年,上音附中也是捷報頻傳,在第十一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中,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四位學生在決賽中斬獲兩個第一名、一個第二名和一個第三名的佳績;首屆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青年鋼琴比賽中,上音附中學子榮獲比賽大獎和諾夫哥羅德州州長特別獎;“2023丹麥奧胡斯國際鋼琴比賽”中,附中學生獲得A組第二名,成為本屆比賽兩個組別里唯一獲獎的中國選手;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范· 克萊本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中,附中選手再獲亞軍的殊榮。新時代上音年輕一輩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碩果累累,不斷向世界展現出專業精湛、出類拔萃的精神風采。無疑,這是對賀老具有前瞻性地恢復“大中小”一貫制教學體系提交的最優答卷。

此外,音樂研究室組建的編譯組(后改為編譯室),在賀老的直接關心指導下,有組織地翻譯出版了一批適合于國內教學科研所需的音樂理論、歷史傳記等叢書,例如斯波索賓的《音樂基本理論》、普勞特的《曲體學》、多爾然斯基的《簡明音樂辭典》等,積極推動中國的音樂文化事業發展,也培養了顧連理、吳佩華等我國第一代音樂翻譯人才。

“為了加強音樂的社會實踐,1950年,賀老倡議成立音樂工作團。為了發展我國樂器制作事業,發揮小提琴名家譚抒真副院長樂器制作上的高超知識和技藝,1950年,建立我國第一個樂器制作機構,也是以后‘上音樂器工廠’的基礎。為了促進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創造師生觀摩學習和藝術實踐的條件,1957年,賀院長向陳毅市長吁請將校址遷入市區,在陳市長的完全支持與上海市府的大力協調下,我院得以在1958年遷入汾陽路現址”?綜上所述,歸納為一句話,即“賀老擔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幸運?!?

三、 精神永續的賀綠汀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辟R老無論是在藝術創作中,還是在藝術生涯中,始終堅持藝術要面向人民,面向大眾;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其始終堅持藝術為人民服務,是當之無愧的人民音樂家。

(一)“教創演研”推大師劇,延伸高等音樂院校音樂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來,上海音樂學院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與文藝方針,結合音樂學校辦學規律,傳承賀老音樂教育理念,提出并凝練“教創演研”一體化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發揮全學科平臺,以劇目舞臺排演為課堂,以實踐展出為評價,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強思政教育與專業養成的有效融合,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標準,成為全國同類院??蓮椭频慕逃虒W示范模式。

2018年,學校推出原創歌劇《賀綠汀》紀念賀老115周年誕辰,上海音樂學院組織、創作、排演的大師題材歌劇作品,融黨史校史于一體,賡續紅色血脈,傳承上音精神,是新時代上音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實踐。作品“以20世紀上半葉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爭取解放的宏大歷史為背景,真實再現了青年賀綠汀承前啟后、融匯中西、樹立文化自信、追求創作卓越的音樂家形象”?。該作品獲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和上海市教委大師劇項目支持,在中央黨校和全國巡演(北京、上海、鹽城、邵陽、武漢、汕尾)21場。劇組師生一路走、一路演、一路學,打造“行走的音樂思政”,演出所到之處均刮起紅色旋風,被新華社稱為“新時代的精神長征”。

隨著歌劇《賀綠汀》全國巡演的成功,2020年由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導演滕俊杰執導該部歌劇的拍攝,成為中國首部8K實景全景聲歌劇電影。歌劇電影《賀綠汀》秉持“紅色精神、專業特色、時代風范”的高標準,以全新的電影敘事進一步展現上音先輩的精神風貌,鋪開上音近百年校史中的豐碑時刻,更是濃縮呈現出中國近現代音樂教育史的演進。同年,影片被納入上海音樂學院慶祝建黨百年、獻禮二十大系列重大紅色題材創演項目之一。2023年,歌劇電影《賀綠汀》獲“大師”系列校園劇演出立項,得以更好地弘揚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杰出人民音樂家、上音老院長的楷模精神,打造新時代以劇育人的黨建和師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更作為強化當代大學生黨史教育、“四史”教育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向全國擴大上音“大師劇”的影響力,實現文脈與精神的傳承。

同時,學校每年通過組織不同主題的音樂會及研討會、開展著述編撰工作、推進相關評獎等形式,回顧先輩鋪路功,更好地傳承先輩革命精神及民族精神。2019年4月,學校與上海市美學學會共同主辦的紀念賀綠汀先生音樂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上海音樂學院學術廳舉辦?;顒油ㄟ^賀老音樂作品的再現,以及美學思想和教育實踐的深入研討,延續傳承賀老堅守與人民在一起的時代精神及堅持創作民族化道路的民族精神;2020年10月,學校組織上海音樂學院少數民族音樂人才培養座談會,作為上音少數民族班創辦者賀老的家鄉人,時任湖南邵陽學院黨委書記專程到會,對上音近年來民族人才培養成果表示祝賀。

2020年,國內第一部大規模展現近現代各門類大師的紀錄片《百年巨匠》?攝制組與北京文物出版社共同邀約上音,參與上音系列叢書之蕭友梅、黃自、賀綠汀的傳記編寫工作,由音樂學系、校史館牽頭,項目負責人王丹丹邀請四位中青年學者主筆,確定金橋撰寫《蕭友梅》傳記,肖陽撰寫《黃自》傳記,王勇與鄧姝合作撰寫《賀綠汀》傳記,旨在追尋近百年來引領中國音樂藝術的大師足跡。其中,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王勇(賀家世交子弟)撰寫賀綠汀生平往事與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部分,以展現賀綠汀作為共和國第一代音樂教育家的風采;學校青年教師鄧姝在其博士論文《賀綠汀民間音樂思想》(2020年)的基礎上,撰寫賀老的音樂創作與代表作品,以及賀老民間音樂思想的當代回顧部分,以使讀者對賀老的音樂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力圖呈現上音先賢的家國情懷,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彰顯改革奮進的時代主旋律。

自2000年以來,學校為表彰在創作、表演類國內外重要比賽和評比中獲得突出成績的教職員工,每年評選“賀綠汀藝術成果獎”?(原賀綠汀基金獎),以資鼓勵。至今,上音已有逾百名師生獲得此項學校的頂級殊榮。

(二) 美育賦能共緬懷,助力賀老家鄉音樂教育事業發展

2023年正值賀老120周年誕辰,為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上海音樂學院黨委中心組于2023年7月15日至16日利用暑假集體赴湖南邵陽,召開主題教育專題讀書班研討會,舉辦紀念賀綠汀120周年誕辰活動,開展交流研討及音樂會;同時,在賀老曾經的工作地“上海百代唱片”小紅樓首發賀老唱片等,展現老一輩教育家、文藝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寶貴精神財富,引領新時代上音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書寫新的篇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此前,為更好地傳承先輩精神、加強校地合作,推進音樂幫扶工作,上海音樂學院師生多次前往賀老家鄉湖南邵陽,與邵陽市委市政府、邵東市委等開展瞻仰紀念活動,促推賀老家鄉的文化事業發展和文化經濟建設。如:2018年7月,與邵陽共同主辦“中國夢· 民族魂”首屆賀綠汀音樂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上演歌劇《賀綠汀》經典片段,同時連續兩日在邵陽舉行兩場歌劇《賀綠汀》公益演出,現場座無虛席;2019年,上音師生赴賀老家鄉開展瞻仰紀念對口幫扶活動,為邵陽兩百多名音樂工作者、音樂教學工作者等開展專家講座及民間小調收集整理工作座談會,獲得廣泛好評;2020年12月4日至11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邵陽市人民政府、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和邵陽學院聯合主辦了首屆“賀綠汀藝術周”;2021年,上音大力支持賀綠汀陳列館的建設(見圖5),從布展史料到展品捐贈等,多番協調安排,確保建黨百年之際賀老陳列館順利開展,也積極參與“傳承綠汀情懷 謳歌百年輝煌”—邵東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匯演和“賀綠汀音樂藝術紅色基因講堂”等紀念賀老的相關活動。

圖5 上音捐贈賀老使用過的鋼琴和小提琴,展于賀老故居的賀綠汀陳列館

在豐富的音樂會、研討會與社會實踐中,上音人不僅將音樂帶回賀老家鄉,更是將賀老精神譜寫在祖國大地。2023年5月18日,上音學子在黨的誕生地中共一大紀念館一大廣場再次奏響賀老的《游擊隊歌》等作品,這是新時代上音人對先輩精神的傳承,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大思政課”指示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動體現。

作為在中國音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音樂家和教育家,賀老的“前半生,遵從恩師教誨,以音樂為武器,投身于救亡圖存的革命實踐;后半生背負起上海音樂學院,背負起幾代音樂人的理想,躬身前行”?,用賀老自己的話說:“在偉大的社會主義音樂文化建設方面,我頂多不過是一塊鋪路的小石頭?!?這就是賀老,一位“以時代性為脈搏,以時代使命為己任,以創造新中國音樂為自己的最終宗旨”?的音樂巨匠。

猜你喜歡
上音賀綠汀上海音樂學院
上海音樂學院來我??疾旖涣鞑⑴e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賀綠汀音樂教育思想與理念研究
——評《賀綠汀與20世紀中國音樂教育研究》
上音歌劇院
豌豆販賣機
歌劇《賀綠汀》劇照
校友同期聲
“當代”或是期待?——2016上海音樂學院第九屆“當代音樂周”回思
希望的回響——評“春天的律動Ⅲ”上海音樂學院民樂重奏合奏音樂會
“上音二胡”與“海派文化”——上海音樂學院二胡教學的實踐與理念
“花崗巖腦袋”的賀綠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