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式現代化的質性評價標準

2024-01-01 16:05李慶霞徐夢雅
北方論叢 2023年5期
關鍵詞:中國式民主現代化

李慶霞 徐夢雅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1]22中國式現代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既有世界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實現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以其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質屬性實現了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超越。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相比,從根本上來看,體現為人民邏輯對資本邏輯的超越、社會主義現代性對資本主義現代性的超越。從具體上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際關系等方面以其根本性、整體性、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創造性等多維多層次優勢克服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局限性,并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一、人民至上: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評價標準

根本標準是以事物的本質衡量自身存在和發展過程的準則。同理,根本評價標準是以事物的本質為評價準則來評價自身存在和發展過程而形成的標準。依據此理,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評價標準是以其本質為評價準則,以此來評價其存在和發展過程的標準。目前,學者們主要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準,認為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準,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標準的重要尺度。但是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以人民為中心”重要論述時的敘述語境和話語結構,此概念多指向實踐原則。換言之,從實踐原則的角度把人民作為黨和國家制定方針政策的中心,“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評價標準。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將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充分體現了人民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就其本身來說,人民至上的思想不僅有較強的理論高度、深厚的文化傳統,還是百年黨史的經驗并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征。從理論高度角度講,“人民至上”的思想來源于馬克思主義人民觀,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根本決定力量,并指出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質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這里的“大多數人”指的就是人民。[2]從文化傳統角度講,“人民至上”繼承并發展了中國傳統思想中“以人為本”的思想,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蘊。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仁者愛人”,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以及宋代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些對中國歷朝歷代影響較深的傳統思想奠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把人民放到較高位置的思想基礎。從百年黨史發展角度來講,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把人民放到心中最高位置。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中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表明了人民至上作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標準的必要性。從實踐角度來講,“人民至上”的思想能充分融入當下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一是融入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有十四億多人口,意味著中國的現代化要實現全球最多人口國家現代化并在人口質量上關注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與西方國家現代化人口基數少、主要關注資本、難度相對低形成顯著差異。二是融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意味著把大多數人的需要放在最高位置,規避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在發展進程中兩極分化嚴重的錯誤。三是融入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意味著重視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的協調發展,避免走進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物質主義的陷阱。四是融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意味著保證人民生活環境的穩定性和幸福的持久性,避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對大自然無限索取的方式,從而引來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五是融入和平發展的現代化,“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1]23意味著不僅中國人民發展還要促進世界人民共贏,與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對外擴張帶來世界災難完全相反。

評價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是否體現人民利益、是否增進人民福祉、是否實現人民意志需要,以“人民至上”作為根本標準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高度吻合。首先,中國式現代化是始終堅持把圍繞人民利益作為中心工作的現代化,堅持每一項工作符合人民利益。其次,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力求在現代化中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提高人民幸福水平。最后,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個方面都滿足人民的需求,體現人民意志的現代化??傊?,人民至上是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布局的根本價值取向。人民至上這一根本標準不僅體現在判斷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好不好關鍵看人民過得幸福不幸福,還體現在人民至上這一價值遵循和價值立場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確定了方向,以人民至上作為根本評價標準的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

二、“五位一體”:中國式現代化的綜合評價標準

綜合評價標準是立體地、全面地、系統地評價事物的重要準則。為了實現全面、立體、系統地評價中國式現代化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超越性,不僅有人民至上的根本評價標準,還有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作為準則的綜合評價標準。高質量發展水平、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精神世界豐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構成綜合評價標準的質性指標。

(一)經濟評價標準:高質量發展

把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經濟標準既符合當下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實際需要和走向,又有利于對比中西國家現代化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力量水平。其一,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對高速經濟發展的超越,是當代經濟發展的必然走向。我國經歷了長時期的經濟高速增長,在世界經濟總量逐鹿中已穩居世界第二,但經濟呈現出高付出和投入、供給體系水平不高、產業技術含量不高的狀態,經濟實力依舊難以趕超經歷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一些國家。在發展的量上我國已經實現了世界大國的水平,但在發展的質上,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多項卡脖子難題。高質量發展強調以安全為基礎,實現關鍵產業、經濟設施、國家資源、科技核心等關鍵領域可控可管,更符合當下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實際需要和走向。其二,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趕超西方國家的實現途徑。隨著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抬頭,中西國家之間競爭激烈,能否保持國家經濟貿易穩定成為當下國家經濟發展的問題。為了實現經濟體系和經濟基礎的獨立自主,必然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高質量發展將實現全球產業的供給、分工重新布局,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經濟發展實現獲得新動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持續順利推進。因此,將高質量發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標準能夠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能夠實現超越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形成的現有經濟水平。

(二)政治評價標準:全過程人民民主

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并且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盵1]37全過程人民民主是超越中國和世界舊有民主模式、適應中國道路的民主。其一,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層面保障。我國不斷加強從制度上對人民民主權力進行保障,實現了民主過程中層級形式的保障、民主形式的保障、國家層面民主主體的保障。其二,全過程人民民主完善了“多層次”的民主形式。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過程產生了協商民主重要模式,從政黨、人大、政府、政協、人民團體、基層等不同層級發展協商民主,保障民主形式的多層次,并且推進民主協商多層次的制度化。[4]其三,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全過程”的民主模式。我國不斷發展基層民主形式,推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治理,過程中健全社區和村委會基層黨組織自治機制,形成人民大眾輿論監督的良好反饋制度。全過程人民民主從制度層面、民主參與的層次、民主的監督機制和源頭進行保障,能夠使其具備真正的民主形式,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和需求,獲得了最大的人心,實現了最大的政治。因此,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真正實現全過程、多層次、全方位的民主模式,能夠保障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具有較高政治高度,把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標準具有時代性和一定高度。

(三)文化評價標準:人民精神世界豐富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在國家民族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盵1]43由此可見,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極其重要。其一,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成源頭。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充分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民本思想、天下大同的價值取向,還繼承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性和科學性。其二,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精神追求和共產黨人在百年黨史中形成的精神譜系給中國式現代化帶來了不竭的動力。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標準與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文化工業發展的標準截然不同,它更注重文化對人的作用,注重人的精神世界,因此,人民精神世界豐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評價標準。

把人民精神世界豐富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標準既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也符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首先,人民精神世界豐富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必然結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意味著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僅要注重經濟發展建設也要注重精神水平提高,人民精神世界豐富不僅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還是人類實現幸福的基本條件。對比西方的現代化進程,資本侵入文化領域,導致文化工業興起,進而資本統治文化領域形成的精神產品商品化、復制化的現象比比皆是,這些都與精神生活的豐富背道而馳。其次,人民精神世界豐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人民精神世界豐富內在的包含了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道德水平的提升、精神狀態的高昂,只有人民精神世界豐富,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才有立起來的前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盵5]7因此,將人民精神世界豐富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評價標準能準確把握文化發展方向。

(四)社會評價標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社會標準是指衡量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構成的整體的利益,核心是評判人民生活過得好不好。衡量人民社會生活水平主要是衡量人民基本生活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以及能否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盵1]22因此,衡量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標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標準與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富裕標準在人數廣度、富裕層次、拓展寬度都有很大差異。一是從人數廣度上看,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覆蓋范圍是全體人民,從人口數量上超越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全體人民的利益放到了最高位置。而資本主義國家遵循資本邏輯,它只能是一小部分人的富裕建立在大部分被剝削者的貧窮之上,無法實現共同富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分析我國實際問題時指出:“財富的創造和分配是各國都面對的重大問題。一些西方國家在社會財富不斷增長的同時長期存在貧富懸殊、兩極分化。有的拉美國家收入不算高,但分配差距很大?!盵6]分配正義問題同樣是中國的重大問題,中國式現代化只有堅持保證分配正義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二是從富裕層次上看,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富裕不止包括物質富裕還包括精神富裕,超越了西方注重物質不注重精神的現代化。在物質上,受全球疫情影響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發生了急遽變化,全球化經濟受阻,因此,我國果斷在經濟戰略上構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新發展格局,它不僅有效防止了經濟大蕭條帶來的社會動亂,滿足了人民生活基本保障,還激發了中國獨立自主發展本國經濟的潛力。在精神上,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的幸福程度作為工作的衡量標準,規避了西方在資本增殖加持下剝削嚴重,人民幸福程度不高的局限。三是從拓展寬度上看,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富裕不僅包括國家富裕還包括民族的強大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中國全體人民近年來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民族自豪感,遠遠優于西方在富裕之路上的全球化擴張策略的非正義感。雖然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實現了表面上“國家的富?!?,但是極少數人的富裕卻沒有帶來大多數人的富裕,更未能實現大多數人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標準能有效判斷人民利益是否得到保障。

(五)生態評價標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生態興則文明興?!吧鷳B”一詞在現代漢語中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人作為生物的一種,總會處于一定的自然環境,因此,人的幸福生活離不開良好的生態。西方以工業化為特征的現代化發展,經濟雖然得到了飛速發展,但是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甚至引發了諸多生態災難。中國自古以來就注重人與環境的和諧關系,試圖建構一種“天人合一”的生存之道。黨的十八大更是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此后,我國的生態理念和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盵1]23從中可以看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的生態標準。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標準,符合中國傳統思想,區別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生態理念,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內容和重要目標。首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生態理念是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文化深受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響。道家強調“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儒家強調“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這些思想反映了尊重自然規律是實現人與自然共生的必然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將中國現有的生態理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自然觀相結合的結果。其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優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對自然的態度。西方在現代化進程中以工業化為發展的主要特征和以資本的增殖作為發展的邏輯決定了資本主義對環境的無限擴張,也決定了人對自然的征服無法停止,從而引發生態問題。中國作為后發現代化國家沒有走資本主義發展的老路,而是倡導永續生存和發展。在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環境破壞的前車之鑒上,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的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盵1]50這充分表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建設的決心。因此,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標準符合社會主義生態觀。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 “五位一體”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將其作為綜合評價標準的五個方面充分把握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核指標,使得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評價標準更為立體、全面和系統,不僅能在各個方面體現出對西方的超越,更能站在“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的高度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總體性認識。

三、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的最高評價標準

人類文明新形態立足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對現代文明進行探索,打破了西方文明形態的桎梏,其最終指向是人類的文明形態,其使命是實現大多數人的幸福和利益?!白罡咴u價標準”重點在于層次,“根本評價標準”重點在于本質,人民屬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評價標準范圍,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評定具有“無比的層次或程度”的價值準則。所謂“無比的層次或程度”指目前社會形態評價準則中沒有比人類文明新形態更高的層次或程度的范式,人類文明新形態已經是超越了以往的所有社會形態,突破了資本文明的發展限度。因此,中國式現代化以人類文明新形態為最高評價標準更具備合理性。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滋養下形成的,既具有中國底蘊,實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又超越了西方文明形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盵8]10體現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在五大文明上對舊文明的超越。其一,超越了舊的物質文明。西方資本文明通過對勞動力進行無度鉗制的剝削,依靠資本的增殖,不斷攫取利潤。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論述資本原始積累時說過“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9]871資本從一產生就預示了會通過剝削、殖民、壓迫等手段獲得生機。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對資本的超越,中國的經濟建設過程通過對計劃和市場的不斷調節,實現了市場和政府的平衡和協調,在不斷保持平衡點的過程中實現經濟大幅發展。新時代以來,不同于西方資本文明邏輯,中國承認和利用資本,把握資本運行規律和特性,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為資本設置“紅綠燈”,進一步實現了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有機統一,為我國物質文明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文明模式,從本質上體現了對西方文明物質形態的超越。其二,超越了舊的政治文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以資本主義制度為依靠,必然導致以資本為中心的發展,致使經濟、政治、生態等不平衡,這種文明在近幾個世紀長期處于中心位置,發展中國家往往對其模仿。全過程人民民主則打破以西方為中心的民主范式,超越“歷史終結論”,為人類現代政治文明發展開拓新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其三,超越了舊的精神文明。西方國家的私有制制度形成了個人主義、消費主義為特征的精神文化,人們長期在追求物質欲望并在激烈的競爭中,表現出精神空虛、以鄰為壑、社會責任感匱乏。傳統仁愛思想形成的集體主義意識在當代衍生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精神文明成就,使新時代人民向往豐富的精神生活、更具有社會責任感,充分展示了新的精神文明形態對舊的精神文明的超越。其四,超越了舊的社會文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兇殘的方式對殖民地勞動力和資源進行掠奪,以戰略侵略的手段不斷破壞其他國家的文明,由此積累了經濟發展的基礎。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西方部分國家依舊采取武力、經濟、文化殖民活動保持自身霸權地位。在經濟建設過程中,中國政府采取大國和平外交模式,尊重每個國家自身的文化經濟特征,超越了西方殖民擴張現代化模式,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貫穿中國同世界的外交活動中,其社會文明思想超越了西方工業現代化中狹隘的民族主義。其五,超越舊的生態文明。盡管西方工業現代化創造和積累了前所未有的社會財富,但也展現了其野蠻的、無序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數百年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環境的破壞導致地球資源消耗量劇增,以鄰為壑的做法給世界各國的生態都造成了損害。我國在工業現代化過程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關于發展和環境相協調的政策和理念。[10]黨的十八大以來,創造性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協調發展思想,體現了工業發展過程中應用系統思維的科學布局,超越了西方工業現代化范式。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最具現實性的表達,是對西方文明的超越。其一,中國式現代化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實現了超越。西方式現代化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有產階級、中產階級以及貧民窟的無產階級等劃分,對于貧民窟的人缺乏治理和管理,難以保障每個人的政治權力。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對基層進行深入,形成社區模式的城市基層管理和村委會模式的農村治理現代化。在現代化過程中,充分保障每個人的權力和義務,在新時代下又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和鄉村振興計劃等治理模式,充分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治理水平和治理高度。其二,中國式現代化在社會人口系統發展上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人口發展管理實現了超越。西方式現代化已形成固有階級和階層,這種等級制度下必然形成大批人群失業,只能等待福利救助。在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實現了小康社會,完成了從絕對貧困向相對貧困的過渡,實現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全面脫貧。其三,中國式現代化在文明形態上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模式實現了超越。目前,“工業—資本—殖民”的現代化文明模式,對于現有經濟文化落后,長期處于被動政治下的國家缺乏借鑒意義,且其殖民侵略的屬性不符合人類理想價值。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創造了“五位一體”的文明新形態,不僅僅是從治理角度對西方式資本主義現代化進行超越,而且從質量上和社會發展上也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進行超越。

猜你喜歡
中國式民主現代化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