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文化視域下青年新喜劇消費的邏輯及引導

2024-01-01 04:54王雪冰
青年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亞文化喜劇消費

王雪冰

隨著經濟能力與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青年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消費實踐既成為他們精神世界的反映,也成為青年亞文化現象生長的土壤。在消費過程中,青年受到各種價值觀的沖擊,特別是消費主義這種把消費作為生活目的和人生價值所在的思潮對青年產生了不容小覷的影響。因此,采用何種方式來解釋和引導青年亞文化,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為構建和諧的社會文化生態,推動青年健康成長發展,應關注青年亞文化發展趨勢,引導青年亞文化發揮積極的價值功能,促進其與社會主流文化的融合與互鑒。

一、研究問題與方法

當前,研究實體空間內青年的文化商品消費活動成為青年亞文化研究的新趨勢。比如,王賽聚焦“劇本殺”這一亞文化現象,分析“劇本殺”興起的敘事邏輯,廓清現象背后的文化消費主義本質,進而提出規范策略[1];張慶梅將創意市集作為亞文化生產場域,分析青年在這一符號景觀的消費中獲得的生活態度、審美體驗等象征意義[2];李闖則基于對極限飛盤和陸地沖浪兩個體育亞文化群體的調研,分析青年的消費實踐和消費現象的形成機制[3]。本文將研究目光錨定新喜劇演出消費這一新興熱點。伴隨著相關網絡綜藝的熱播,以脫口秀開放麥、情景喜劇為代表的新喜劇演出作為一種年輕時尚的表演藝術門類愈發受到青年的歡迎,觀看新喜劇演出也成為風靡一時的亞文化景觀。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進行的專項調研顯示,18—34 歲群體的主要線下文娛消費類型就是觀看脫口秀、情景喜劇,在不同年齡層級中,這一群體每月的平均消費頻次、單場消費金額達到雙高[4]。本研究在豆瓣、小紅書、微博、大眾點評等網絡社區進行參與式觀察及線上訪談,通過私信留言建立溝通聯系,最終共得到18 位網友的有效回復(詳見表1),借以探究新喜劇消費這一亞文化消費現象的生成機制及青年的消費特征,提出消解消費主義影響的引導策略,探索引領青年與新時代同向同行,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的路徑。

表1 受訪者基本情況

二、新喜劇消費的心理機制

消費行為的產生往往與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密切相關,消費心理指個體在消費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心理態勢,它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基于一定的消費需求,反映一定的現實處境。作為生活條件相對優越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當代青年的消費動機不再局限于基本生存需要,而是對精神消費有著更高的追求。新喜劇演出于他們而言,超越了純粹的休閑娛樂功能,在價值理念、創作內容、表演形式等方面契合了其心理需要而受到廣泛青睞。

(一)“生活方式”中的情感治愈

青年正處于事業初創期和奮斗期,不可避免會遇到不少困難和挫折。新喜劇演出以日常生活細節為切入點,通過表演者的自曝、自嘲,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展示青年的處事態度、個性主張及獨特思考,表達對某些文化陋習或思想陳規的嘲諷與反抗,從而使心靈在娛樂中得到解困性喘息。

“我喜歡看新喜劇演出主要是因為它的表演內容很貼近現實生活,升學、就業、職場競爭、婚戀壓力……我們遭遇的現實問題都可以成為演出中被調侃的段子。在觀看新喜劇的過程中,我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影子,我覺得它是在‘平視’地關照我的生活?!保〝嗑€紙鳶)

“脫口秀演出的態度是比較犀利的,許多日常生活中‘敢怒不敢言’的事情,在舞臺上得到夸張性展示,怪不得人們稱這些表演者為‘嘴替’,這種‘冒犯藝術’有時真是大快人心?!保魩X街小貓王)

青年正處于“成人初顯期”的特殊成長階段,時代提供給他們的“選擇余地”雖多,但現實問題的圍堵卻常常令他們無所適從,由此造成一定的精神內耗。青年借由新喜劇消費尋求心靈的慰藉,舒緩各種情緒壓力,與內心深處的另一個“我”進行深刻而又愉悅的互動,填補自己心理上的空虛,得到精神層面的治愈和調適。

(二)“新場景”里的身份建構

身份建構包括個人身份和社會身份兩個方面。個人身份建構是指個體經過反思性理解和內化過程后對自我的接納;社會身份建構則是指個體在某種社會實踐中通過主動向某一共同體的價值觀、文化信仰、行為方式靠攏而得到外界的認可。青年處于探索自我同一性、強調自我關注的轉型期,他們既清晰地意識到“我”的存在,又面臨自我認同尚不能夠穩定持續的危機;他們既試圖呈現前所未有的獨立姿態,又不自覺地在與世界關聯中嘗試確定自我位置、反觀自我形象。確立自我價值、在社會結構中獲得清晰的自我定位,成為青年在個體化進程中需要完成的重要課題。

通過觀看新喜劇演出,青年相對獨特的審美趣味、藝術判斷、欣賞標準得到了確認,舞臺布景設計及表演形式上的大膽嘗試和創造革新契合了青年追求“大膽前衛、不落俗套”的態度,使他們在自我與父輩象征的傳統的鮮明對比中進行自我標識,辨認個人身份。

“我覺得現在的新喜劇跟過去的相聲、小品完全不一樣,它沒有太多程式化的東西,舞臺設計也常突破認知。比如,《瘋狂理發店》把劇場變成理發店,《里弄1992》把復古里弄變成舞臺。我覺得它很能代表我們年輕人與老一輩相區別的精神氣質,體現出我們對個性化、創新性的執著追求?!保▌s)

此外,由于新喜劇逐漸被定義為當下新潮的娛樂方式,部分青年也會通過消費新喜劇來向同齡人的時尚圈靠攏,樹立個人形象,來滿足自身被重視、被認可、被崇拜的需要,繼而從外部找尋身份確認的依據。

“看脫口秀已經成為現在最火的線下娛樂活動了吧。我應該算脫口秀老粉了,也看出點經驗、心得,周圍人每次買票前都來問問我意見?!保˙ubble_于)

當青年群體初入社會,難以再通過家庭、學校等傳統渠道來發現和展示他們的特殊身份與特定價值時,他們認為與品位旨趣相關的消費可以幫助自身確立某種角色形象。青年通過新喜劇消費證明自我、表現自我,并改變與外在關系的性質,繼而實現了社會及自我的雙重身份認證,確認自身的存在價值。

(三)“新部落”中的趣緣聯結

當代青年大多為獨生子女,內心世界相對敏感,對“孤獨”的感受更加深刻,非??释@得外部特別是同輩的支持。文化消費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群體形成的新路徑,青年通過消費新喜劇進行群體識別,建立短暫、不穩定的趣緣圈層,從共同體的其他成員身上獲得情感共振及正向回饋。

“大家的學習工作原本并無交集,可是因為共同的愛好,借助小紅書、豆瓣等平臺形成了一個小圈子,平時會互相分享一些觀看體驗、票務信息什么的。后面慢慢有的就成為生活中的朋友?!保ú扇锷S芟拢?/p>

借助新喜劇消費,青年結成線上虛擬社群與線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趣緣小組,成員之間因為具有相似的審美偏好、相仿的年齡層級、相同的消費體驗,產生強烈的自組織認同心理,形成圈外人無法理解的獨特的圈層文化,他們會為彼此非功利地提供消費資源、消費資訊,在互換互通中贏得信息、資源、情感、價值的互利回報。

三、新喜劇消費的外部邏輯

線下新喜劇消費之所以在青年中流行,不僅因為新喜劇自身的屬性、功能與青年的心理需要有契合之處,更由于其作為一種新業態,受到市場經濟、新媒體環境的影響。商業資本對新喜劇的“收編”,不僅體現在對既成風格的利用和改造上,還表現為制作單位借助營銷策略及大眾傳媒,有意識地迎合、培植、推動亞文化的生成和發展,形塑青年的認知實踐和意義體系。

(一)商業邏輯的控制作用

新喜劇之所以能夠在青年群體中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力,商家的營銷策略發揮著重要作用。生活方式是引導個體消費的習慣性傾向,商家通過將特定的生活方式概念標簽化,來加深消費者對某種生活方式的印象,從而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吧唐酚幸鈭D地預設了所謂‘亞文化’的外套/風格,并披掛上陣,成為特定青年群體的‘中心’,獲取他們的認同,從而激發和形塑了青年亞文化的生成及流變”[5]。新喜劇的生產單位通過將新喜劇冠以亞文化標簽,主張以“求新求變、挑戰正統、解構規則、質疑現實”為創作理念,引發傳播效應,并利用青年亞文化族群的歸屬意識,引導消費潮流?!跋M主義不僅是讓你消費各種各樣的舒適環境和美好空間,它同時還不斷生產反叛性的商品來讓人們消費,從而讓人們以為自己從屬于社會中某一族群,并沒有被社會吞噬掉。所以,很多時候,亞文化作為無害的現實反叛,正構成了這種充滿‘引誘式反叛’的空間?!盵6]

此外,各大廠牌迎合青年群體對高體驗感、強互動感的追求,創造性地推出了“盲盒開放麥”、沉浸式夢游劇場等特色營銷形式?!伴_放麥”最初是一個脫口秀行業術語,指的是一個新手可以練習文本和打磨表演的地方,以此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此類演出票價雖便宜但上座率不高。營銷人員將“盲盒”概念與“開放麥”結合起來,以“未知的驚喜”為推動消費強化物。這樣觀眾在買票之前就看不到節目單,也無從知曉他們將遇到什么樣的演員。隨機化的演出中消費者不僅能看到新人演員的表演,有時也能遇到“隱藏款”演員——參加過網絡綜藝《脫口秀大會》的知名演員的演出。在獎勵機制被啟動后,消費者會自我感知到“好運降臨”的信號,對不確定回報的預期和間歇性正反饋可以激發年輕消費者探索未知事物的興趣。營銷者利用青年會賦予隨機事件以情感價值的特點,步步為營刺激他們的消費欲望。沉浸式夢游劇場則以劇情參與度為砝碼引導消費。它打破了傳統演出者與觀眾的關系和界限,以城市商場為表演場景,在商場營業結束后為消費者打造沉浸式演出。消費者被賦予獲得參與多條人物主線、劇情主線、任務支線的權利,可以跟蹤NPC(非玩家角色)并收集證據。營銷者還根據觀眾的參與程度,分別推出體驗普通角色和深度角色的不同票價,深度玩家可以當場變裝,接受神秘的任務,與演員一起完成情節演繹。青年消費者在看似被賦予更多選擇、更多自主性的背后,其實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納入資本邏輯的游戲中。不過,也正是由于商業的運籌帷幄,新喜劇演出正在逐步實現從少數向大眾、從特殊向日常、從邊緣向中心的轉變。

(二)新媒體平臺的助推作用

大眾傳媒通過技術手段將文化意識形態的編碼規則傳遞給消費者,使消費者不自覺地進行后續跟讀,從而認可商品的象征價值。線下新喜劇消費的興起離不開網絡等大眾傳媒,正是線上綜藝的流量效應,為這種青年亞文化的生產、傳播、建構提供了載體、工具和空間,才使得脫口秀、即興喜劇等新興喜劇樣態被青年群體接受。

此外,隨著眾多新喜劇表演者、資深劇迷入駐短視頻等用戶生成內容平臺,這些平臺在信息“渲染效應”、“羊群效應”的作用下成為消費者甄別演出水平的主要渠道,也成為作品能否獲得口碑、實現線下引流的關鍵。利用新媒體空間密集圍觀、迅速轉發的便利,大V、網紅等“意見領袖”實時分享參演或觀看線下新喜劇的體驗或評價,吸引青年消費者不自覺產生共情。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媒體在通過暗示灌輸觀念,告訴青年應該消費何種物品以滿足何種需求。

四、青年消費理念的亞文化特征

消費理念是個體對消費方式、消費模式、消費取向和消費價值的綜合性評價,青年的消費理念是多元的、立體的、雜糅的,透過新喜劇消費的文化實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現青年消費的鮮明特征。

(一)強調符號功能的文化消費

在社會學視野中,消費包含三個層次:一是純粹物的消費,即對物品使用價值的消費,是滿足人們的功能性、尤其是生存性需要的消費;二是對物品價值的消費,這種消費是滿足基本功能需要以外的社會需要,例如通過有一定含金量的消費昭示身份和地位;三是對物品符號價值的消費,即對商品的文化內涵、個性、品位的消費,這種消費是社會需要和文化象征性的綜合體現[7]。隨著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青年群體實現了消費需要從物質實體到精神內涵、從使用價值到符號價值的轉向,特別是在新喜劇演出等文化消費上,借消費追求差異個性、彰顯身份地位等象征性符號價值的意圖更加明顯。

青年群體熱衷于觀看新喜劇演出,很大程度上是被消費所象征的意境、品位、氛圍即消費符號所隱含的“意義”或“內涵”所吸引,希望以此表現與眾不同或高人一等的個性品位。換言之,青年觀看新喜劇演出存在布爾迪厄所說的“區分”的動機,旨在將自身打造成受過良好教育、具有開闊眼界、情趣豐富的擁有高品格消費觀的人設,彰顯與眾不同的消費眼光、消費視角、消費品位,體現出前衛新潮的消費境界、消費風格,崇尚理性反省的文化精神。

“對學生黨來說,能線下看脫口秀還是挺酷的,首先代表你不差錢,消費得起,同時會讓人覺得你挺有思想、挺有個性的,甚至還挺有品位,一發朋友圈,收獲各種點贊評論。許多人可能就是沖著這些附加意義才去看脫口秀的吧?!保⊿eoMR96)

但青年在文化消費的過程中,并不完全將商品的符號意義作為消費選擇的唯一原則,對產品的效用價值也有理性的計算,這使他們得以與“有閑階級”的炫耀性消費保持一段清醒距離。

“盲盒(開放麥)不知名表演者加起來說一個半小時就要180(元),凡是嘉賓里其中一個上過節目的基本最高價位就800 多(元)……脫口秀基本也不用太多工作人員和舞美……所以為什么這么貴啊,還是想多看線下,但是價格真的難以接受?!保∕omo)

(二)追求新奇體驗的經歷消費

體驗是指對某物的領悟及感官或心理所產生的情緒。在1999 年出版的《體驗經濟》中,美國學者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爾摩對體驗經濟進行了最早的闡述,認為體驗經濟是以商品為道具、以服務為舞臺、以體驗為主要經濟提供品的經濟形態[8]。青年群體普遍完成了從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消費的轉型,并且不排斥享受型消費,對能夠給自身帶來情感慰藉、心性滋養的商品更感興趣,愿意為經歷付費、為感受買單。

新喜劇演出集參與感、體驗感、互動感于一身,借助實景仿造、仿真模擬的方式滿足了青年追求場景體驗、觀感體驗、氛圍體驗的需要。青年消費者通過觀看新喜劇演出,能夠接收到強烈的感官體驗的刺激。

“像是素描喜劇,看似與小品演出形式類似,但強互動的現場體驗改變了演員和觀眾之間的關系,更能激起觀眾強烈的好奇心?!保═W.solar_Z)

“雖然線上也有許多相關綜藝可以看,但我還是覺得線下的體驗更好。因為基本上小劇場里坐的都是年輕人,我們一起刨梗、一起爆笑,比自己一個人家里看節目更有氣氛、更有共鳴感?!保ˋAA 專業草莓去籽)

(三)具有抵抗意識的精神消費

青年的日常消費行為并非被動的,而是充滿創造性的,他們會將自己的見解注入消費過程中?!暗挚埂笔乔嗄陙單幕瘜嵺`活動的核心價值和重要旨歸,早在20 世紀七八十年代,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學者就致力于研究青年亞文化族群的“儀式抵抗”,他們認為,青年亞文化的產生是為了反抗持續不斷的社會結構性矛盾等問題?,F如今,盡管在消費文化的浸潤下,青年亞文化抵抗的尖銳性、沖突性被削弱,抵抗對象發生了偏移,但仍舊能看出青年試圖通過消費表達主張、發出聲音,用“狂歡行動”挑戰“成年規則”的意圖。

新喜劇演出號稱具有打破“適宜”、挑戰主流“正確”的“冒犯”藝術氣質,憑借對人性弱點、生活殘缺及偽善惡行的精細洞察,而具備一定的現實穿透力、公共話語意見性和智性特征。它的戲謔化態度、有意為之的粗魯、自我矮化等表達手段在某種程度上消解了勵志話語體系,讓傳統意義上的成功學神話從神壇走下來,在插科打諢的笑話中化為小人物的一地雞毛。而青年通過消費新喜劇,展示自身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對被過度規制人生的抵制,對諸如兩性關系、刻板印象等具體問題的不滿。

“脫口秀的獨特魅力在于一是對常規的挑釁、冒犯和顛覆;二是對神圣意義的調侃和消解;三是有邏輯地反邏輯,一本正經地展示荒謬;四是對普通生活的趣味提升,對普通人的共情和譏嘲并存?!保òV人十二少)

“一些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敢突破的條條框框,不敢發的牢騷,不敢吐的槽,借演員之口,用極具藝術表現力甚至略顯夸張的方式,一股腦兒地全給說了出來?!保〝底钟蚊馢arod)

但這種“抵抗”并不導向價值的對立,比起“正面對決”和“公然抵抗”的形式,新喜劇的娛樂化稀釋了憤慨情緒的濃度,使青年在情感宣泄中釋放了緊張感,與“正能量”導向達成價值觀和解,實現了既有“抵抗”,又維護了真正意義上的主流價值觀的效果。

“喜歡他們為平凡生活發聲,吐槽我們的吐槽,陣痛我們的陣痛,無奈我們的無奈,釋懷我們的釋懷?!催^人類的多樣性,看過世界的參差,看過思維的battle,你的堅持才是堅持,你的改變才是改變?!保ㄌ皇翘牵?/p>

五、青年新喜劇消費的規范策略

隨著新喜劇的不斷發展,其在青年中帶來越來越深刻的影響的同時,也在文化消費屬性的利益驅動下呈現出“異化面相”,“用另類的價值體系如頌揚享樂主義、挑戰權威、尋求刺激,取代了‘正派世界’的核心價值如節制、雄心、秩序”[9]。不久前知名脫口秀演員HOUSE 的越軌演出就受到道德、法律的懲罰,線下新喜劇演出也面臨行業整治行動?!氨鶅鋈?,非一日之寒”,在此之前,新喜劇行業就暴露出文本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部分制作單位以市場為準則、以營利為目的,放棄嚴格的內容審查,在增加演出數量的基礎上對演出品質的把握也越來越松懈,致使演出沾染惡搞文化、“喪”文化等,趣味低級、山寨抄襲,甚至違背主流意識形態,產生種種越軌表達。

“演員用黃段子熱場,甚至抄襲網上一些梗,如果線下支持錄音拍攝,我覺得線下脫口秀這個行業大多會滅絕?!保ǚ砰_那杯果汁)

“我對國內這一行業了解不多……在男性表演者的段子里,除了調侃地域、收入和性別,還有沒有其他值得戲謔的內容,以及不會讓女性感到被冒犯的調侃方式?”(草木有本心)

法國學者讓·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認為:“今天,在我們周圍,存在著一種由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所構成的驚人的消費和豐富現象,它構成了人類自然環境中的一種根本變化?!盵10]在這樣的環境下,就新喜劇消費而言,只有依靠從業者的自律創新、管理者的監管引導、消費者的鑒別督促,共同營造良好文化氛圍,才能從根源上避免青年主流意識形態的遮蔽。

(一)健全完善文化生產過程的監管規制

作為一種精神消費活動,線下新喜劇演出對青年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意識等方面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為避免調侃一切的虛無主義思潮的入侵,加強內容審核、過濾違法違規文本成為當務之急。文化執法部門要重點關注線下新喜劇演出野蠻生長的亂象,承擔好“守門人”的角色,對新喜劇演出的線下門店加強監管,遏制演出內容逾越道德底線、觸碰法律紅線的現象,在此基礎上通過法律、政策加強對創作者智力勞動成果的保護。

(二)加深平臺企業及創作者的社會責任認同

優秀的新喜劇演出要求演員具有知識儲備、生活閱歷、語言智慧,需要深刻的思考而非浮于表面,不僅輸出情緒和觀點,還要努力尋找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來解決問題,要有一顆去推動社會進步的心。當前新喜劇市場的蕪雜亂象暴露了在喜劇產業鏈未完善的情況下,創演人才有限、培育機制不成熟、內容更新緩慢等問題。對此,平臺企業應在作品質量與資本利益的追求中尋找平衡點,增強品牌意識,在專注原創的前提下,著力挖掘人才資源,加快專業人才培養進程,以差異化的內容生產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演出者、創作者要倡導主流價值觀,在語言表達、情節設置等具體細節上保證文本的正確底色,在聯通青年日常生活場景的同時,關注時代、關注未來,以動態眼光緊跟社會發展步伐,實現優質文化內容的生產;應建立行業協會、聯盟,完善行業文明公約,完備版權體系和維權渠道,規范業內行為及利益關系,設置原創文本激勵制度,激發創新主體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共同鼓勵原創優質作品產出,推動新喜劇業態的正向發展。

(三)提升青年消費者的辨別能力與審美水平

青年的消費話語具有生產性,他們在消費過程中,可以通過群體抱團、共識凝聚等方式匯聚成強大的消費話語,產生具有社會影響力、現實穿透力和市場支配力的消費資本,扭轉新喜劇行業中存在的問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總體文化氛圍作貢獻。為培育青年秉持正向的消費價值觀,學校等要面向青年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主流文化之精華豐富青年的精神世界,幫助其樹立崇高理想信念、正確的道德判斷與價值觀念,以精神內涵的正向追求與滿足消解不良誘導;完善認知體系建構,引導青年保持防范意識與警惕心理,敏銳識別文化消費主義、虛無主義的陷阱,擔負起“后浪”的社會責任,自覺將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社會利益、國家利益結合起來,向文化流弊發出質疑和挑戰;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青年的審美文化素養,增強文化鑒別與創新能力,引導他們主動拒絕低級趣味,摒棄時尚文化糟粕。

青年群體由于特有的趣味、價值觀以及生活習性,會產生某些游離于社會主導價值體系的邊緣文化,其在商品選擇行為及其背后的價值態度上就呈現出別具一格的亞文化特征。新喜劇消費作為商業浪潮中新興的青年亞文化景觀的代表之一,其背后的形成機制包括新喜劇不斷創新突破的自我屬性及市場營銷伺機而動、互聯網助推的共同作用,由此滿足了青年應對現實焦慮、身份危機、情感孤獨的需要。從新喜劇消費的具體現象中,也能看出青年亞文化消費的特征,包括消費選擇受到商品符號功能的深刻影響,消費過程對體驗感的執著追求,以及消費目的蘊含的“溫和”抵抗意識。面對這一新興亞文化消費現象,應肯定新喜劇消費為豐富青年文化生活帶來的益處,但也應注意到文化工業為推向總體消費市場終究會設法對新喜劇進行“收編”、“改造”,為利而動。因此,社會監管部門、制作單位、學校等應該通力合作,將嚴格監管與正向引導相結合,用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提升青年的審美修養、精神境界,保證青年亞文化消費的正確走向,引領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猜你喜歡
亞文化喜劇消費
國內消費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40年消費流變
《喜劇總動員》喜劇人 放肆笑
玩具變“潮” 已成為一種亞文化?
喜劇世界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亞文化
“含淚的笑”——《歡樂喜劇人》對喜劇的重新詮釋
小區域內亞文化區劃分路徑研究——以重慶市區域內亞文化分區研究為例
“腐敗亞文化”何以揮之難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