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縣域特色農業發展指數評價與實證分析
——以云南省X 縣為例

2024-01-01 02:49譚淑娟趙鴨橋
關鍵詞:縣域園區矩陣

譚淑娟,劉 婕,趙鴨橋,喜 超

(1.云南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農業大學 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01)

發展特色農業是云南加快建設特色農業強省的題中之意,是云南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必然路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質環境,賦予了云南獨特的生態優勢、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多樣的民族文化是云南發展特色農業、彰顯云南品牌的基礎。在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云南縣域特色農業發展指數及其評價方法,開展具體的評估工作,有利于厘清云南縣域特色農業發展現狀,為縣域農業找準發展定位、補齊發展短板、提升發展質量提供決策依據。

一、特色農業的概念與內涵

(一)特色農業的概念

“特色農業”目前在學術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界定。國內最早明確提出發展特色農業是在1996 年江西省農業經濟學會聯合召開的一次關于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的學術討論會上[1],專家們圍繞特色農業的概念與內涵、實現路徑與發展重點進行了深入探討。之后在農業部2002 年《關于印發〈關于加快西部地區特色農業發展的意見〉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了特色農業的概念,認為“特色農業是指具有獨特的資源條件、明顯的區域特征、特殊的產品品質和特定的消費市場的農業產業”[2]。嚴小燕等系統梳理了特色農業發展的內涵和演變過程,并在綜合諸多學者定義的基礎上,把特色農業的內涵總結為特色、高效、規模和區域[3],但其并未給出明確的特色農業定義。

筆者在權衡以前學者研究的基礎上認為,特色農業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托區域內資源,著眼差異化發展和比較優勢,以科技為支撐,以全產業鏈生產經營體系為保障,聚合特色形成品牌的高值高效農業發展方式。

(二)特色農業的內涵

特色農業本身是一種農業發展方式,這是相較于傳統農業而言的,其內涵集中體現在“特色”二字?!疤亍敝傅莫毺?、特有、特性,是基于經濟學領域比較優勢理論而形成的支撐特色農業發展的核心理論?!疤亍辈粌H包括自然資源稟賦,也包括社會的、文化的資源;不僅是區域本身就具備的其他區域并不具備的資源稟賦,也可以是通過政策推動、技術創新、服務配套等行為創造出的有別于他域的特有資源?!吧敝傅氖穷佒?、成色、品質,是特色農業發展的質量,更是通過發展特色農業而生產出的產品能夠受到市場青睞的最根本的因素。與傳統農業相比,特色農業中的“色”不僅是要確保產品的質量,還要有較高的顏值,要從傳統的“大而實惠”轉向“小而精美”。

特色農業是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完成轉化的背景下,農業從保障功能轉向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更高層次的農業發展方式,應該堅持市場導向、效益導向,因此相較于傳統農業,其對科技支撐、品質保障、品牌打造的要求更高。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主要抓手,特色農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溢價率相對傳統農業更高,因此高質高效是其應有之義。

二、云南縣域特色農業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產業振興要做好“土特產”的大文章[4]?!巴痢笔且_發利用好區域資源;“特”是附加區域特色,提升資源價值;“產”是全產業鏈的生產經營過程。因此,根據OSM 指標體系構建原則[5],云南縣域特色農業發展指數建立的目標(Object)是衡量云南省縣域特色農業發展的程度。從政策層面看,發展特色農業的關鍵實施路徑(Strategy)是改善農業基礎設施,發展“三大經濟”,即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和口岸經濟。在實際度量(Measure)或具體評價方面來看,要從政策執行的效果來測度。

(一)一級指標設定

綜合特色農業的概念與內涵以及云南省發展特色農業的實施路徑,本文將云南縣域特色農業發展指數的一級指標設定為資源經濟(A1)、園區經濟(A2)、口岸經濟(A3)和發展基礎(A4)。

每個一級指標都具有其獨特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但它們又相互關聯。資源經濟是區域特色農業發展的基礎,決定了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園區經濟是推動區域特色農業發展的發動機,是產業創新、價值提升的重要環節,需要擁有強大的經營主體和創新創業能力??诎督洕菂^域外向型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需要建立與國內外市場的聯系和渠道。發展基礎是支撐區域特色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保障,需要擁有完善的物流和電子商務系統以及有效的農田水利設施。

(二)指標體系說明

二級和三級指標設定主要是為測定父級指標做支撐的,因此更多地要考慮要素支撐和數據可獲得性。本研究構建的是縣域特色農業發展指數,其涉及的指標均選取正向指標。采用AHP層次分析法,通過專家打分,構建判斷矩陣,確保一致性檢驗的基礎上,最終形成以4 個一級指標(A1~A4)、11個二級指標(B1~B11)及31個三級指標(C1~C31)的云南縣域特色農業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表1)。

表1 云南縣域特色農業發展指數指標體系

1.資源經濟

資源經濟是反映縣域特色農業發展基礎的一級指標,其包含了縣域自然資源稟賦和社會及文化資源等。主要包括土地資源承載力(B1)、特色產品認證(B2)和品牌影響力(B3)??h域資源條件越好,表示發展特色農業的資源豐富,基礎牢固。

土地資源承載力(B1)一般是指一定地區的土地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6],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土地資源支撐特色農業發展的邊界。特色產品認證(B2)是評價一個區域農產品特色的重要指標,認證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地區發展特色農業的潛力。品牌影響力(B3)是評價特色農業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重要指標,一個地區的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和老字號等商標多,能夠反映這個地區農產品的市場認知度高、產品競爭力強,市場主體的生產能力、社會信譽等良好。

2.園區經濟

園區經濟指該縣域內農業加工園區的發展現狀,主要包括農產品加工園區體量(B4)、經營主體體量(B5)、創新創業(B6)等方面,反映了區域農產品產業集群現狀與科技支撐特色農業發展的能力。

農產品加工園區體量(B4)是評價農產品加工園區規模和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包括國家級、省級、州市級等不同級別的園區。園區的體量越大,通常意味著它的資源優勢、產業鏈配套能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越強,對農產品的加工和營銷能力也越強。經營主體體量(B5)是評價農產品加工園區的經營主體數量和規模的重要指標,包括園區內的企業、合作社、個體經營戶等經營主體的數量和規模。經營主體的體量越大,通常意味著園區內企業的資金實力、技術能力、市場開拓能力等方面越強,可以為農產品的加工、營銷提供更強的支持。創新創業(B6)是評價農產品加工園區的創業環境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包括園區內的科研機構、孵化器、創業團隊等創新創業主體的數量和質量。創新創業的能力越強,通常意味著園區內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面的能力越強,可以為農產品的加工、營銷提供更多的新思路和新技術。

3.口岸經濟

口岸經濟指該縣域內口岸的經濟發展情況,包括口岸通達性(B7)和經濟外向度(B8)兩個指標,從交通運輸、區位優勢、對外貿易、國內有關口岸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評價,其區位越好、經濟發展越好、國內外交易協作能力更強,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潛力更大,發展更適合內外協同發展,打通國外市場。

口岸通達性(B7)主要考察該縣域內與最近口岸城市的距離以及距離最近口岸的距離,通過計算得出通達度。通過該指標可以反映出該縣域與外部地區的交通連接情況,評價口岸城市的交通通達性,反映出該縣域的交通物流情況。經濟外向度(B8)主要考察該縣域經濟對外開放程度,即貿易總額占GDP 的比重。通過該指標可以了解該縣域的經濟發展與外部經濟聯系的緊密程度,評價該縣域的經濟外向度。

4.發展基礎

主要包括物流基礎設施(B9)、農業基礎設施與勞動力(B10)、電子商務發展基礎(B11)等。

物流基礎設施(B9)包括從貨運周轉量、冷庫容量、縣內公路通車里程等指標來評估該地區的物流基礎設施狀況,這些指標反映了區域物流支撐特色農業發展的能力。農業基礎設施與勞動力(B10)通過高標準農田比率、水利投資、第一產業從業人員、農業勞動生產率等指標來評估該地區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勞動力情況,是一個區域發展特色農業的基礎保障。電子商務發展基礎(B11)通過電商企業戶數、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數量和電子商務服務點數量等指標來評估該地區的電子商務發展狀況,反映了區域電子商務的規模和水平。

三、基于AHP 的指標權重確定

(一)指標權重確定步驟

1.構造判斷矩陣

本文以云南縣域特色農業發展指數作為評價目標,將這一目標分為4 個一級指標(A1~A4),再將一級指標分為11 個二級指標(B1~B11),最后將二級指標分解為31 個三級指標(C1~C31)。根據各層指標之間的差異影響效果,為進一步區分各級指標的重要性,本文采取比例標度法分別對各級指標進行一對一的相對重要性賦予比重。

將構造的矩陣記為H。采用1~9 標度法及專家兩兩比較打分,按重要程度以相同、稍重要、重要、很重要、絕對重要分別打分1、3、5、7、9 分;取2、4、6、8 分來表示重要層次中間的情況[7]。如表2 所示。

表2 比例標度表

2.計算權重

本文使用方根法計算指標權重。其計算步驟為

3.一致性檢驗

為檢驗構造矩陣的可行性,對每個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每個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max,若其大于該矩陣階數n 時,判斷矩陣不具有一致性,需計算CR,若CR<0.10,則該矩陣具有一致性;否則調整矩陣。

RI 為隨機一致性指標(表3),矩陣階數1~6對應的RI 分別為0、0、0.52、0.89、1.12 和1.26。

表3 隨機一致性指標

(二)指標體系權重確定

本文依據前述指標體系權重確定方法,采取專家打分法,對表1 確定的指標體系各個層級指標構建判斷矩陣,計算出λmax并對特征向量并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各級指標的權重(表4)。

表4 綜合權重指標

四、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X 縣特色農業發展指數評價

(一)模糊綜合評價的步驟

根據模糊綜合評價原理[8],需要先確定評價對象的因素集、評價集、權重集以及單因素綜合評價集合。本文對云南省縣域特色農業發展程度進行評價,一級因素4 個,二級因素11 個,三級因素31 個,因此需要用到三級模糊綜合評價法;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建立評價集合

K={k1,k2,…,kn},其中元素分別代表每一級的影響對象指標。依據前文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表1),逐步建立K集合,如一級指標K1={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基礎建設}等。

2.建立評分標準集合

V={v1,v2,…,vn},V是對K集合中指標的評判標準,本文采用很好、較好、一般、較差、很差5 個等級來評價各個指標的優劣程度,因此評價標準集設為V={很好,較好,一般,較差,很差}。

3.建立評價權重

本文評價權重采用前文所述的AHP 層次分析的測度方法[9],計算出的結果(表4)作為模糊集權重。

4.單因素模糊評價

單因素模糊評價是指首先從集合K 中的單個因素出發進行模糊綜合評價,確定出評價對象對評價指標集中各個評價標準的隸屬程度。

5.進行綜合量化評價

根據上面步驟V={v1,v2,…,vn}={很好,較好,一般,較差,很差},最后將各評分進行無量綱處理,并把相應的評價轉成數值進行各級模糊評價分值。

(二)專家評分

本研究中使用的X 縣2022 年特色農業發展現狀截面數據(表5),主要來源于《X 縣政府公報》《云南省統計年鑒》,部分數據直接通過聯系X 縣統計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農業農村局獲得。表5 中“口岸通達度”的計算方法參考了喬聰關于物流交通通達度的測算方法[10]并對其進行了適當調整。其所定義的交通通達指數是取某點與該點所能到達的所有物流點的最短距離之和??紤]到口岸數量較少且不同口岸的貿易有所不同,同時為了簡化數據處理,本文只選取了X 縣與距其最近口岸之間的最近距離作為通達指數。為了實現指標數值正向化,本文采取用通達指數與云南省南北地理跨度相除計算出中間值,再用1 減去中間值得到正向的口岸通達度值。

表5 X 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

在表5 的基礎上,邀請15 位相關領域專家對X 縣特色農業發展情況進行打分,并對數據進行綜合量化得出云南省X 縣特色農業發展指數專家評分結果(表6)。從專家評分結果來看,X 縣特色農業發展具有一定基礎,市場主體活躍度、加工園區建設、品牌培育和鄉鎮電商公共服務站等指標上得分較高;但在研發投入、對外貿易和物流基礎等方面還有不足。

表6 云南省X 縣特色農業發展指數專家評分結果

(三)X 縣特色農業發展指數計算

將云南省X 縣特色農業發展潛力專家評分結果分為5 個等級進行各級模糊數學法計算,如三級指標“C1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 比率”的模糊矩陣為x1=[0.33 0.27 0.40 0.00 0.00 ],同理得出各三級指標一階矩陣,以及其所對應的二級指標矩陣記為C1、C2、C3、…、C30、C31。

根據公式Bi=Wi×Ci,對三級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其中Wi為各級指標所對應的下級指標權重,Ci為各級指標所對應的下級指標模糊評價矩陣,以B1為例進行模糊綜合運算。

依據式(7)、式(8)分別對三級指標、二級指標、一級指標以及綜合指標得出其對應的模糊運算矩陣,并最終獲得X 縣特色農業發展潛力綜合評分矩陣:

根據上面量化后的矩陣計算二級指標、一級指標和綜合指標得分如表7 所示。

表7 模糊綜合評價評分表

從表7 各級指標得分情況可以看出,云南省X 縣特色農業發展指數的模糊評價綜合得分為74.879。表現為一級指標“園區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對當地的特色農業發展貢獻最大,得分均在75 分以上?!百Y源經濟”和“口岸經濟”評分均低于整體水平,得分分別為73.275 和72.127。在所有指標中,“資源經濟”的“特色產品認證”和“品牌影響力”兩個指標以及“口岸經濟”的“口岸通達性”和“經濟外向度”兩個指標是制約當地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五、討論

縣域特色農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眾多,其發展成效也涉及方方面面,構建一個合理的指標體系來衡量其發展水平難度比較大。本文從云南省經濟發展的政策出發,運用OSM 指標體系構建原則,從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4 個方面,分層解構,析出了11 個二級指標和31 個三級指標,將政策與發展目標進行有效銜接。研究通過邀請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對指標進行打分并確定指標的權重,結果表明專家對口岸、園區、品牌和基礎設施等在特色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給予了高度認同,印證了省委省政府發展“三大經濟”決策的重大意義。

在對X 縣特色農業發展水平計量時,本文采用了模糊綜合評價的方法,結果表明各個指標的得分與縣域發展實際比較吻合,但由于使用的是截面數據,對縣域特色農業發展的歷史演進、發展變化的考量不足,有待于下一步研究中予以完善。同時,由于只考慮了X 縣的特色農業發展水平,對省域各區縣的地區間虹吸效應等沒有考察,未來還可以運用熵權TOPSIS 等模型加以測度,能夠更為科學地為云南縣域特色農業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六、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以云南省X 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為基礎,研究云南縣域特色農業發展指數的評價方法,構建了指標體系,綜合運用模糊綜合評價與層次分析法,實證分析了X 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X 縣特色農業具有一定發展基礎,綜合評價分值為74.879,“基礎設施建設”“園區經濟”兩個方面成效明顯,但對縣域資源挖掘、產品開發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同時由于交通優勢并不明顯、產品品牌顯示度不足,X 縣的對外貿易水平還明顯偏低。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對X 縣特色農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充分挖掘本土農業資源,著力彰顯特色農業顯示度。云南省X 縣是傳統農業縣,當地獨特的農業資源孕育了大量特色農產品,在特色水果、有機蔬菜和特色文化產品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但一直未形成拳頭產品。主要原因是農產品生產者比較分散,缺乏標準化和品牌化[11]。因此,當地農業部門要進一步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不斷提升特色農業顯示度。

(2)提升特色農業品牌建設水平,著力縣域公共品牌提升,鼓勵企業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創建知名企業品牌和特色產品品牌。通過構建縣域品牌集群,發揮縣域公共品牌的公認性、標志性作用,規范企業參與公共品牌維護與創建活動,提升縣域公共品牌影響力。同時要引導企業開闊視野,提升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的創建能力,改變縣域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小散弱”的狀況,通過引進、重塑、再造等方式,提升縣域特色農業產業市場主體的競爭力。

(3)著眼總部經濟[12],提升經濟外向度。抓住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契機,通過政策保障、優質服務吸引優質農業加工企業進入縣域投資,發展總部功能在縣域、業務功能遍布全國的全產業鏈涉農企業,進一步提升縣域對外貿易水平。

(4)強化科技投入,不斷提升科技支撐特色農業發展的力度。特色農業發展的支撐就是科技,要在縣級層面搭建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的公共平臺,引導涉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在特色農業發展中的貢獻度,增強特色農業價值轉化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歡
縣域園區矩陣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蘇通園區:激蕩開放潮 十年再出發
園區的開放樣本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山東縣域GDP排名出爐
初等行變換與初等列變換并用求逆矩陣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園區開發Ⅱ個股表現
矩陣
矩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