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歷史邏輯、基本特點與特殊優勢
——基于國企黨建的視角

2024-01-02 05:46陳安妮
探求 2023年5期
關鍵詞:市場經濟黨組織國有企業

□ 吳 波 方 莉 陳安妮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構,是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的重要任務,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探索的重要課題。正如有學者揭示的:“在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后,作為公有制代表的國有企業如何與市場經濟體制融合,一直是國有企業改革需要破解的根本性問題。這個問題能否較好地解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能否實現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否完善和成熟,進而還決定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否完善和成熟?!盵1]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秉持鮮明的問題意識,堅持理想性引導、批判性反思與規范性校正的辯證統一,深刻論述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將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任務,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論述,系統闡明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要素及其運行機制,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特點與優勢,對于完成這一重要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礎性意義。

一、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探索的歷史邏輯

回顧與梳理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形成和完善的歷史過程,是認識和把握這一制度特點和優勢的前提性工作?;谟欣谶M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考量,1992 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明確為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30 多年來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探索,既具有顯著的漸進性特征,又具有一定的轉折性特征。漸進性主要表現為國有企業改革呈現為一個逐步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過程,即逐步“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國有企業的行政組織制度屬性,改變其缺乏經營自主權和缺少活力、效率的運行狀態”[2],促使國有企業向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方向轉變。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特征逐步強化,對市場經濟的適應程度不斷提升。轉折性則主要表現為對現代企業制度實踐的反思與校正。黨的十七大之后,在深刻總結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歷史實踐的基礎上,我們黨明確提出了加快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實踐要求。對現代企業制度中國特色的強調,折射出強烈的問題意識與理論自覺。我們黨越來越深刻認識到,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與西方國家有著很大的差異,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既要借鑒國外經驗,但又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模式。依據我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基本制度,立足我國國情和企業實際,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成為推動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的重要著力點。2009 年8 月17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國有企業發展的歷程表明,黨建工作始終是國有企業的獨特政治資源,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企業科學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本質特征?!盵3]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將黨建工作與現代企業制度的中國特色聯系起來,并上升到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本質特征的認識高度。對現代企業制度的中國特色認識的深化展現出強烈的轉折性意味,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與完善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改革歷史經驗時突出強調了兩條,一是對戰略定力和自主性立場的強調:“問題的實質是改什么、不改什么”,“不是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聲’,不能把西方的理論、觀點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二是強調改革“絕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4](P100—102)。這就提出了深化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必須將真理觀與價值觀更好地統一起來,確立問題意識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批判性反思和規范性校正,一方面具體表現為提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要求,針對的是去國有化、去公有化的錯誤論調;另一方面具體表現為對國有企業黨建的關注與思考,針對的是黨的領導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問題。經過30 多年的探索,國有企業雖然總體上已經與市場經濟相融合,成為遵循市場規則,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獨立市場主體,但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對中央企業的巡視發現,“黨的領導弱化,主體責任缺失,管黨治黨不嚴,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貫徹”[5]是一個較為普遍地存在的問題。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的弱化是黨的領導弱化的一個重要表征。市場化取向的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僅作用于經濟層面,也作用于意識層面,后者主要表現在企業員工對自身與企業之間關系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雇傭勞動關系的認知不僅廣泛存在于民營企業,在國有企業背景的職工群體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現,一段時期以來工人階級主人翁的意識嚴重弱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與之相聯系,國有企業一些黨員員工對自身的黨員身份意識淡薄,對黨員作用和意義認識模糊或無感。問題集中到一點,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構,不能成為一個去黨的領導化的過程,而應是一個通過黨的領導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過程。

在2016 年10 月10 日召開的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闡明了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只能強化,不能弱化的根本立場,并從歷史和理論的雙重視角對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關系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闡發?;跉v史的視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盵6](P176)基于理論的視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組織落實、干部到位、職責明確、監督嚴格?!盵7]這些重要論述,進一步深刻回答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與西方現代企業制度的根本差別,不僅標志著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在理論上的成熟,而且提出了通過加強黨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實踐要求,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科學的指引。與西方的現代企業制度相比,黨組織作為公司治理結構基礎性和關鍵性因素,不僅決定了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內部構成的特殊性,也決定了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特殊的價值功能和運行機制。新時代十年來,重點圍繞黨組織如何與其他治理主體更好地結合起來這一重大現實課題,中國共產黨展開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的新一輪探索,在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發展完善的同時,進一步彰顯了這一制度的基本特點和特殊優勢。

二、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點

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點,一方面需要基于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的背景,這一制度的特點正是在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另一方面需要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原則,這意味著理解這一制度的基本特點,必須基于社會主義的價值高度。

(一)政治屬性與經濟屬性的辯證統一

在社會主義的視野中,國有企業從來都不只有經濟的單一屬性,也同時具有政治的基本屬性,前者反映為國有企業的一般屬性,后者反映為國有企業的特殊屬性。政治屬性與經濟屬性的辯證統一,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本質特征,也是建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根本目標,由此,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既是一種經濟組織的改革發展,又是一種政治組織的改革發展。

理解這一特性,首先需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超越性的認識。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基于獨立性原則,主張企業只具有經濟的唯一屬性。匈牙利哲學家波蘭尼對19 世紀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批判同樣適用于今天的自由市場經濟,他提出的“嵌入”概念,折射出自由市場經濟學家割裂經濟與社會的關系并鼓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場理性是人類天性的片面性。中國共產黨探索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結合這條新路,根本立意在于在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的同時,依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最大限度地抑制市場經濟的弊端,從最初的理論構思和制度設計就展現出經濟與政治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原則,包含對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批判性反思并與之嚴格劃清了界限。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的探索既表現為一種適應性實踐,具體反映為對西方現代企業制度基本要素和運行機制的借鑒,也反映為一種反抗性的實踐,具體反映為基于社會主義價值原則的能動性實踐,這種反抗性是與超越性相一致的,是超越性實踐內在的首要環節。

理解這一特性,還需要深化對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包含外在結合和內在結合兩個方面的認識。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的初衷既然是以對自由市場經濟弊端和缺陷的克服和限制為既定方針的,必然對國有企業的制度創新提出一系列特殊要求,不僅蘊含適應性和借鑒性的一面,更蘊含反抗性和超越性的一面。這也意味著,適應性與反抗性不僅體現在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外在結合上,也同樣體現于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內在結合上。外在結合主要表現為政府與市場之間關系的認識和處理,通過發揮政府作用從外部抑制市場經濟的弊端;內在結合則主要體現為經濟屬性與政治屬性之間關系的認識與處理,將黨的領導與現代企業制度結合起來,黨組織作為社會主義價值原則能動性實踐的主要力量,通過與其他治理主體之間相互作用,彰顯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的優越性。

從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的歷程看,無論是外在結合還是內在結合,雖然從理論創新和制度設計上都有了較為系統的考慮與安排,但客觀上呈現為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折射出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的復雜性和艱難程度。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雖然在對國有企業提出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向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轉變要求的同時就已經明確了“企業中的黨組織要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保證和監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8](P525),但是,國有企業在市場主體性趨于強化的同時黨組織的作用卻不斷趨于弱化是一個不爭的客觀事實。究其原因,從內部因素看,這與最初側重于積極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有關;從外部因素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步探索,與新自由主義在全球范圍內的大行其道在時間上大體重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殊規律認識的深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越來越集中體現為在適應性基礎上的反思與校正,體現出經濟屬性的強化與政治屬性的回歸相統一的實踐特點。

(二)一致性與差異性的辯證統一

差異性是特殊性的必然要求和具體體現,中國共產黨關于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探索首先就是以特殊性為自身開辟道路的,因而從一開始就對差異性有著特別的敏感和重視。將一致性與差異性結合起來,作為基于基本國情和社會制度對西方現代企業制度的反思性成果,既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探索的思維方式,又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特點。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的加強和分類改革的深入,無論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構成還是實踐方式,差異性特征都進一步凸顯。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由一般性要素和特殊性要素構成。一般性要素主要是指西方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構成要素,包括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行使股東會職權的管理機構,董事會(執行董事),經理層和監事會(監事);特殊性要素是基于社會主義價值原則作出的特殊規定,主要由黨組織和職工代表大會構成。就一般性要素的功能而言,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行使股東會職權的管理機構是企業的權力機構,是股東在企業內部行使股東權利的法定組織,通過股東會決議的方式行使職權;董事會堅持“定戰略、做決策、防風險”的功能定位;經理層是在董事會的授權下,堅持“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的功能定位,監事會(監事)是專門的監督機構,堅持“監督董事會和經理層、審核財務和經營狀況”的功能定位。就特殊性要素的功能而言,黨委(黨組)堅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功能定位,發揮領導作用;職工代表大會堅持“參與企業經營決策、管理和監督干部、行使民主權利”的功能定位。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中,既包含一般性要素之間的關系,還包含黨組織這一特殊性要素與各個一般性要素之間的關系。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差異性特點還重點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對于國有獨資公司、國有控股公司和國有參股公司等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作出差異性的制度設計。在國有獨資公司中,由于國家全額出資,國有獨資公司不設股東會,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行使股東會職權,監事會成員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委派且監事會主席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從監事會成員中指定;在政府出資控股的國有控股公司和政府普通參股的國有參股公司中,設立股東會,且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監事會成員包括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選舉產生,且監事會主席由全體監事半數選舉產生。[9]其二,基于股權結構的差異對于黨組織這一特殊性要素作用作出差異性的考慮。黨的十九大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第33 條規定:國有企業黨委(黨組)發揮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依照規定討論和決定企業重大事項。2019 年底出臺的《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在重申黨章這一規定的同時,在附則中作出了說明:本條例適用于國有獨資、全資企業和國有資本絕對控股企業。國有資本相對控股并具有實際控制力的企業,結合實際參照本條例執行。國務院國資委和財政部2020 年底出臺的《國有企業公司章程制定管理辦法》也指出,對于國有相對控股企業的黨建工作,需結合企業股權結構、經營管理等實際,充分聽取其他股東包括機構投資者的意見,參照有關規定和本條款的內容把黨建工作基本要求寫入公司章程。顯然,在黨組織工作要求及其作用的問題上,有關法規通過對結合實際的提示給出了彈性空間。

(三)分工與協同的辯證統一

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內部結合蘊含協同性的價值規定。協同性是與系統性和整體性相一致的概念,即黨組織這一特殊性要素與現代企業制度的一般性要素有機結合,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實現各治理主體之間的協調共治,達成一種和諧共存的狀態。作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實踐的根本要求,協同性既是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任務,也是檢驗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成熟程度的重要標尺。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治理主體有各自不同的分工,它們之間不是一種簡單的分權制衡,而是一種力量集成的實踐。一般性要素和特殊性要素兩類要素各司其職、有機銜接、動態耦合,形成一種相較于西方現代企業制度的特殊運行機制,達成雙重協同效應,推動企業良性運行和健康發展。一方面,尊重和保障現代企業制度一般性要素的基本權利,賦予充分的自主權,從而激發和調動各治理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黨組織依托黨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事項制度,打破部門間職能界限,既有效保證了黨委政治責任和經濟責任的落實,又提高了企業各類決策的科學性,降低了內部協調交易成本。在包括黨組織在內的各個治理主體共同努力下,國有企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以滿足利益相關者訴求為經營目標,不斷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進而實現國有企業作為經濟組織的發展。另一方面,黨組織等特殊性要素在增強企業活力和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同時,通過加強政治建設、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等各方面建設,不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夯實黨執政的政治基礎和階級基礎,進而實現政治組織的同步發展。經濟組織與政治組織的共同提升,塑造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的嶄新企業生態。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協同性未能較好地體現出來,是與黨組織這一特殊性要素制度化規范化不足分不開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現代企業制度中國特色的論述中,給予協同性生成的組織基礎以特別關注,提出了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把企業黨組織這一特殊性要素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做到組織落實、干部到位、職責明確、監督嚴格的實踐要求。一方面,通過將黨組織和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三會一層”結合起來,將黨組織的機構設置、職責分工、工作任務納入公司管理體制、管理制度、工作規范,使黨組織成為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黨組織、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職工代表大會的“五位一體”,作為公司治理結構的基本要素構成,共同搭建起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四梁八柱”。另一方面,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落實黨委(黨組)書記、董事長“一肩挑”。符合條件的黨委(黨組)班子成員可以通過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成員中符合條件的黨員可以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進入黨委(黨組)。新時代十年圍繞黨組織內嵌于公司治理結構的一系列制度化規范化努力,進一步夯實了協同性生成的組織基礎,彰顯了協同性的制度特征。

三、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特殊優勢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特點與優勢具有內在一致性,一系列鮮明的特點煥發出一系列獨特優勢。正確理解這一獨特優勢,首先需要深刻領會這一制度的社會主義價值意蘊,在比較視野中充分認識這一制度相較于西方現代企業制度的優越性,更為重要的是,基于制度優勢應然與實然之間的矛盾,強化問題意識,通過規范性校正不斷彰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

(一)引導和規范企業治理

黨組織通過發揮引導和規范的作用,切實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原則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則,構成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大特殊優勢。馬克思指出:“在一切社會形式中都有一種一定的生產支配著其他一切生產的地位和影響,因而它的關系也支配著其他一切關系的地位和影響。這是一種普照的光,它掩蓋了一切其他色彩,改變了它們的特點?!盵10](P24)如果說公有制經濟就是這樣一種“普照的光”的話,那么,黨組織就是實踐公有制經濟價值和意義的重要力量,它在企業治理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既有利潤和效益的考慮,更有政治和社會責任的考量,展現的就是“普照的光”內在的價值和能量,體現了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和政治責任相統一的根本要求。這一制度設計,蘊含抑制資本權力和駕馭資本邏輯的基本考量,是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內在結合的關鍵所在。

在唯物史觀的視域中,資本邏輯具有生產和增殖的兩重性,后者是其特殊性所在,是資本在全世界不倦奔忙的根本動力,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成長起來的現代企業制度,不論在技術層面取得多少進步,在本質上都是服務于資本邏輯的特殊一面的。如果說資本能夠創造就業崗位和促進生產增長的話,那也不過是資本家在牟取暴利的實踐中客觀衍生的副產品,漠視勞動者的權益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責任,是資本與生俱來的天性。資本邏輯的深入發展,必然導致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造成單個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普通大眾購買力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于是,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成為資本在告別人類社會舞臺之前無法擺脫的歷史宿命。這一點也早已為馬克思所揭示?!百Y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規范和約束,就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11],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可能會弱化,資本邏輯消極一面的現實展開沒有得到有力抑制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根據。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蘊含的價值邏輯,不是從資本的需要出發,而是從人民的實際需要出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盵12](P401)黨組織在企業治理中首先應加強思想引導和決策引導,不斷提高企業領導人員和黨員職工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質,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谡闻c經濟辯證統一的引導實踐,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探索,既要堅持服從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和國計民生的需要,又要堅持遵循市場規律,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平衡。黨組織在企業治理中還應加強企業規章制度的規范和具體執行的規范。黨組織既要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制定符合企業具體實際的規章制度,還要根據黨內法規把黨建工作總體要求寫入公司章程,制定符合企業具體實際的黨建制度,通過發揮規范的作用,實現兩種制度相互補充、相輔相成;通過實施全過程的監督,規范企業嚴格遵循各項規章制度,實現企業合規運行與發展,進而推動企業更好地落實經濟責任和政治責任。

(二)維護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

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是黨對國有企業領導的內在要求,也是國有企業的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以來,國有企業在建設發展中形成了突出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和發揮職工參與企業生產經營實踐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制度是價值的技術實現方式,在新中國國有企業發展史上,涌現出無數沖鋒在前、吃苦在前的干部職工,以及無數發揮出戰斗堡壘、攻堅克難作用的基層黨組織,歷史的天空中,勞動英雄群星燦爛。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階級,工人階級不僅應有物質上的獲得感,還應有精神上的獲得感,這其中既包括安全感和幸福感,又包括自我認同感和歸屬感。堅持和強化黨組織和職工代表大會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存在,可以有效提供責任與利益相一致的政治保證,不僅可以為廣大職工的經濟利益實現吃下一顆定心丸,更為重要的是為廣大職工的政治利益實現提供了堅實的組織和制度保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維護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廣大干部職工內在動力生成的深刻基礎,構成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相較于西方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大優勢。

工人階級在企業治理中的實際地位,無疑是厘清兩種企業制度本質區別的重要維度。雇傭勞動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原始標配,在馬克思看來,沒有雇傭勞動,就沒有資本,也就沒有資產階級以及資產階級社會。他曾形象地刻畫了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之間的關系:“原來的貨幣占有者作為資本家,昂首前行;勞動力占有者作為他的工人,尾隨于后。一個笑容滿面,雄心勃勃;一個戰戰兢兢,畏縮不前,像在市場上出賣了自己的皮一樣,只有一個前途—讓人家來鞣?!盵13](P205)一個“鞣”字,深刻揭示了資本家對工人身心的雙重控制與摧殘。資本與勞動之間的不平等,決不僅僅表現為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兩極分化,還深刻地表現為資本對勞動的自由發展的壓制。換言之,資本的權力不僅導致了勞動與資本之間的財富不平等,而更為深刻地指向工人階級受制于資產階級的政治社會地位?!爱斮Y產階級通過工資來購買工人的勞動力的時候,它就已經剝去了工人的社會性、文化性和政治性生命,而將其貶低為單純的生物性生命?!盵14]從這個意義上說,西方管理學理論的不斷發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只不過意味著資本家權力在廣度和深度上的增強,意味著資本對勞動的控制手段的不斷升級。

關于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和作用的價值規定和制度安排,與其說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中國特色,倒不如說是現代企業制度的社會主義底色。這一底色不僅不能淡化,而且更應濃墨重彩地體現出來,新時代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蘊含這一深重立意。2016 年3 月5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我們要想辦法調動一線工人、制造業工人、農民工的積極性,這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工人階級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體現出來?!盵15]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探索企業職工參與管理的有效方式,保障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盵16]國有企業黨建在維護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方面責無旁貸,一方面,應充分發揮凝聚人心的價值功能,深化對黨員和普通員工與公有制企業之間關系的認識,不斷增強工人階級作為領導階級的階級意識。另一方面,應積極探索主人翁地位和作用的有效實踐形式,推動形成廣大職工越來越廣泛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切實實現當家作主,進而不斷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三)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國有企業是我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柱?!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七條規定:“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睆乃姓叩慕嵌瓤?,全體人民是國有企業的主人,也是最高的利益相關者。無論是堅持所有者至上的根本原則還是堅持利益相關者至上的根本原則,都意味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至上。管理學視野的公司治理結構,是指所有者對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績效進行監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在國有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條件下,黨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直接維護者和保障者,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提出的必然要求?!皬漠a權角度看,黨的領導不僅不會導致企業產權虛置,還能更加明確國有企業的產權屬性和黨組織的根本屬性內在地統一于人民,更好地體現全民所有屬性?!盵17]

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是一個關于西方經驗的批判性反思逐步強化的過程,是一個自主性意識和道路自信不斷增強的過程?,F代企業制度決非完美無缺,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顯露出一系列固有的缺陷和不足,其中之一即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外部監督失靈和內部人控制造成的內部監督失效的監督困局。董事會依靠會議實施決策和領導,但每年召開的次數有限,花在公司經營管理方面的時間和精力也有限,這容易導致董事會被內部人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誤導和操縱。日本經濟學家青木昌彥指出:“在轉軌國家中,在私有化的場合,大量的股權為內部人持有,在企業仍為國有的場合,在企業的重大決策中,內部人的利益得到有力的強調?!盵18](P18)在我國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就曾出現過“董事會失靈”和經理層“內部人控制”現象,導致凝結著幾代工人階級勞動的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后果觸目驚心。

為了更好地保障廣大人民群眾作為所有者的根本利益,應進一步釋放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監督功能。一方面,應整合監督力量,形成監督合力,“加強對企業關鍵崗位、重要人員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的監督,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的重點部門和單位的監督,突出‘三重一大’決策、工程招投標、改制重組、產權變更和交易等重點環節的監督?!盵19]另一方面,應強化監事會和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監督,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關系,避免“兩張皮”“一鍋煮”和“一言堂”式集權決策等問題的發生。另外,還應進一步完善考核監督體系,對企業高管的工作、晉升進行嚴格的考評,以更為有效的評價機制解決庸政懶政和形式主義的問題。

猜你喜歡
市場經濟黨組織國有企業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清華黨組織公開
市場經濟下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管理
財政稅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市場經濟
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探討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考和實踐
關于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