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維視角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踐

2024-01-02 18:38羅夢君黃佩珊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9期
關鍵詞:幼師心理健康幼兒園

羅夢君,王 瀟,黃佩珊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東莞 523808)

2018 年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建議提出了綱領性的要求,特別是“幼有所育”的指示精神,教學團隊提出“心理問題在少年,根子在學前,關鍵在教育”的認識。本文圍繞“在多維視角下,如何培養學前教育學生立足家國情懷運用現代知識技能完成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踐”這一問題,基于國家戰略,突出問題導向,遵循3 ~6 歲幼兒心理發展規律和心理成長機制,自研系統化、持續化的幼兒園和家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成園本教材,將以“治已病”為主的傳統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變為以“防未病”為主的現代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學整體設計

(一)基于國家戰略,開發課程標準

教學團隊基于“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的戰略定位,對現有學前教育課程體系進行系統梳理[1],充分考慮“學前階段是人一生身心發展最快、可塑性最強的階段,對人的身心健康、習慣養成、品德培養、創新能力和創造力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響,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奠基階段”的客觀規律[2],綜合考量學前教育體系規范性和社會公益性,開發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新課程標準。

(二)基于時代需要,開發重點內容

依據“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學模塊、教學內容、實施手段等三個方面,我們進行了模塊化的系統設計和課程安排,具體如下。

模塊一,基于課程任務我們提出科學認識,教學內容上,分為:一是理解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和策略;二是掌握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教學要點分為:一是理解教師關注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二是樹立“準幼師”正確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觀。實施手段上,我們要按案例教學法、啟發教學法、主題討論法進行。

模塊二,基于課程任務,進行組織開展,教學內容上,分為:一是理解不同年齡段幼兒心理需求,并根據幼兒心理需求撰寫主題活動教案;二是能夠根據自己設計的教案在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三是能夠在兒童心理上及家庭中開展活動延伸;四是明確在幼兒園創設利于幼兒成長的良好心理環境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教學要點分為:一是理解必須基于幼兒心理需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牢固樹立“幼兒為本”;二是基于真實工作任務,從主題活動的方案撰寫到幼兒園開展活動,體驗到“能力為重”;三是形成團隊合作學習能力,具備不斷探索和學習的品質,發展“終身學習”;四是在社會服務中感知作為“準幼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家國情懷。實施手段為:案例教學法、啟發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實踐體驗法。

模塊三,基于課程任務,進行自我調適。教學內容上分為:一是知道自身情緒對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二是理解幼兒教師壓力源及常見的幾種消極情緒;三是學會幼兒教師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四是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教學要點分為:一是能敏銳覺察自身的消極情緒并及時進行心理調適,培養積極向上的情緒情感;二是規范自身行為,牢固樹立“師德為先”的基本理念,培養“準幼師”良好的師德師風。實施手段為:主題式討論、角色扮演法、實踐體驗法。

(三)基于學生學情,制定教學策略

基于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本單元的主要任務是讓每個“準幼師”學會設計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每個兒童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然而,大二學生經過1 年的學習,對專業的興趣和熱情逐漸減少,在學習過程中會忘記為什么而學,學了怎么用,大賽經驗欠缺等現象,表現出對專業認可度較低,未來職業之路模糊,學習積極性有待加強。盡管他們經過理論的學習能樹立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觀,但在教學實踐中踐行兒童觀的教育教學能力仍然較弱。

基于調研與訪談發現的問題,教學團隊反復研討,確定了改革的四大策略:一是以塑造“良好師德師風”,增強“幼教事業的職業使命感”、培養“家國情懷”為思政目標,制定出“思政育人融入教學全過程”的教學策略;二是綜合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將課堂從傳統的教室搬到幼兒活動模擬室和幼兒園,在幼兒園真實情境中開展教學;三是以“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為抓手,以學生自主運行的幼兒心理健康服務平臺開展社會服務;四是構建“園師家學”共同實施評價的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由課程教師、幼兒園導師、社會服務家庭和學生共同評價學習效果。同時突出增值性評價,課前實施診斷性評價,課中實施形成性評價,課后實施總結性評價,實現教學全過程有效評價。

第一,融會貫通思政元素,達成立德為師目標。從立德樹人角度出發,對接“對幼兒園教師崗位認可度不高、師德師風意識薄弱”的學情,教學團隊對“精技育人、積極樂觀、品德高尚、甘于奉獻的卓越幼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深度研討,確定以塑造“良好師德師風”,增強“幼教事業的職業使命感”、培養“家國情懷”為思政目標,制定出“思政育人融入教學全過程”的教學策略,融入課堂,教材,實訓以及實習就業當中,培養青年學子使命擔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第二,構建綜合教學情境,破解教學重點難點。從補短板,強重點角度出發,對接“難以將理論知識與教育技能運用到幼兒心理教育活動”的學情,教學團隊借助學前教育系成立的學前教育發展聯盟及實踐專家人才庫,實施“園?!比诤嫌?,綜合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將課堂從傳統的教室搬到幼兒活動模擬室,更是搬到了幼兒園,通過“幼教名師進課堂”在幼兒園真實情境中開展教學,可突破教學重難點。依據幼兒教師培養人才方案,強調全面育人重要性,構建系統化、科學化、精細化的教學培養路徑。

第三,多主體全過程參與,全面評價實施效果。從全員參與性角度出發,對接“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參與度不高”的具體學情。教學團隊構建“園師家學”共同實施評價的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由課程教師、幼兒園導師、社會服務家庭和學生共同評價學習效果。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課前通過“測基礎”實施診斷性評價,課中通過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實施形成性評價,課后通過“教、學、管、評、測”實施總結性評價,實現教學全過程有效評價。從而,系統性提升幼師教育質量,培養全方位、德體美綜合性的幼師人才培養大局觀。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學實施

(一)總體安排

本單元的教學活動在幼兒活動模擬室、幼兒園、幼兒家庭真實情境中開展教學,授課時長為16 個課時。教學實施過程學生全程“參與式學習”,以教師為“引”,學生為“主”,幼兒園導師為“輔”,突出情境體驗式教學主線。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情景演練,進而完成專業知識運用、教育技能掌握、幼兒心理問題處理等所有環節,并采用小組合作探究使學生互助互長,共同完成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

(二)情境體驗式的典型教學活動

以教案6“運用行為訓練模式設計《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例。教學團隊分析新時代的幼兒心理需求和家長需求,根據教學目標、重難點和教學策略,結合學生認知習慣和學習特點[3],制定了包括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拓展的教學實施整體方案。

第一,收集典型案例優課前。教師推送優秀教案、教學活動視頻資料,加強課程互動性,提供思維導圖,學生提前自我發現和梳理教學環節。在教學中,提前預設問題導向,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程學習,并在教學中,不斷對問題進行強化、剖析等。教師發放的案例中,匯聚了大量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學生在案例整理和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可以初步感悟幼兒教師師德師風的重要性。

第二,情境體驗學習優課中。首先,“導課程”→實例導入→“是什么”。教師引入案例情境,學生在感知體驗中學習。把抽象的文字概念描述通過“鮮活生動的幼兒實例”進行展示,將學生帶入真實情感體驗,在情感體驗中教師提問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加深對幼兒教師良好師德師風重要性的認識,全面提升學生的師德素養。其次,“解問題”→頭腦風暴→“為什么”(解決重點)。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學生在認知體驗中學習。教師圍繞案例進行講解,并展示大量實證案例資料,讓學生明白“為什么”。教師講解完學生分組頭腦風暴,進行深入剖析,加深對“為什么”的理解。討論完教師總結點評?;趩栴}的發現、分析、解決與評價,感受身為幼教工作者“師德為先”的師德理念。再次,“練技能”→教學示范→角色扮演→“做什么”“怎么做”“自己做”(突破難點)。教師使用操作情境,學生在應用體驗中學習。在幼兒活動模擬室,教師設置心理小劇場,要求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自主嘗試活動,并鼓勵學生進行分組互相協作。教師、學生協同并進完成技能實操。學生深刻感知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幼兒園教師的角色特點。最后,“評作品”→作品評比→“要做好”。教師巧設評價情境,學生在評價體驗中學習。此環節,對于學生的作品采用組內生生互評、組組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相結合。同時,對標《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時代幼兒園教師十項準則》,教師對實操技能環節中關于幼兒教師觀念、幼兒教師態度等方面的行為操作要點進一步強化。

第三,參與社會服務優課后。以社會為師,學生在社會服務中進行勞動教育。課后學生積極主動融入社會情境,在遷移體驗中學習,充分利用社會服務平臺,線上對社會家長開展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與指導,線下開展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系列親子活動。通過踐行勞動教育,學以致用,提升奉獻意識,厚植家國情懷。

(三)教學評價與考核

評價方式注重多元性,開展“自評、互評、雙師評”多元主體評價,實現教學全過程的有效評價。評價過程注重全程性,通過云數據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過程數據采集與及時評價,課前學生完成線上小測驗,教師實施診斷性評價;評價內容注重增值性,利用知識圖譜構建可視化大數據評價系統,通過動態的知識圖譜畫像的前后比對,從而發現學生個體的增值幅度和發展空間,并且結合電子成長檔案,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成長,注重職業能力獲得和綜合素質養成。

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學習效果——以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一)學生家國情懷增強,課程思政滲透到位

課程思政元素有效滲透到教學各環節。學生師德師風意識明顯增強,專業認可度明顯提高。課程結束后,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踴躍報名參加“講黨史微團課”大賽,主動組隊申報第十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作品被推送到省賽。通過比賽,讓學生能適應各種比賽對專業知識的考驗,鍛煉技能,掌握本領。

(二)學生知識技能提升,學習目標有效達成

課程結束后,學生能夠設計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案例,并在幼兒園組織實施,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目標能夠有效達成。學生合作探究意識明顯增強,在價值引領中凝聚知識底蘊,厚植了學生的教育情懷,達成素質目標。例如,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兩支學生隊伍參加了廣東省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技能競賽均獲得二等獎。這有力地強化了學生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掌握以及應用,對未來職業之路發展打下堅實基礎[4]。

(三)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勞動教育成效顯著

學生通過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繪本大賽、入園實踐,得到了幼兒園、教師、家庭、同伴的較好評價和反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參與度。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與的“松湖葵青”童心同行成長服務營社會服務項目,形成的勞動教育典型案例被廣東省教育廳報道。而此項目參加廣東省創新創業大學生挑戰杯也在公益服務賽道上獲得了銅獎。

四、結語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站在時代機遇面前,面向未來的反思。對標高質量先行示范發展的要求,對標“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深刻認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依然任重道遠,幼師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關乎千家萬戶家庭的未來,更是一份責任感,也是作為幼師職業的使命感。學前教育教師肩負著發展一地幼兒教育與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使命。這就要改進思路,教學團隊要在打造學校附屬幼兒園中,瞄準定位需要,重點研究幼兒心理教育供給側改革,不斷為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現代觀念、先進技能和過硬心理素質的高質量幼師貢獻自己的理論支撐和現實路徑;不斷為擴大“準幼師”服務社會應用場景與就業路徑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猜你喜歡
幼師心理健康幼兒園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我愛幼兒園
男幼師荒
歡樂的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一名幼師的高山族舞蹈情懷
表演:幼師語文口語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