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組歌《百丈英風》創作解析

2024-01-02 05:43王育紅任艷錦
關鍵詞:組歌閩東紅軍

王育紅 任艷錦

《百丈英風》組歌是寧德師范學院王育紅主創的原創聲樂套曲,共由9 首各具特色的歌曲構成。創作內容取材閩東革命年代(現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鎮獅子峰北側)“百丈巖九壯士”的英雄故事。該組歌借助音樂塑造了閩東紅軍群像,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和閩東畬漢人民不畏艱難、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偉大精神?!栋僬捎L》組歌是寧德師范學院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代表作品,曾榮獲福建省高校文化精品重點立項項目。

一、組歌《百丈英風》主題創作緣起及內涵

閩東蘇區曾經是中央紅軍長征前與中央革命根據地、陜北革命根據地等并存的全國八大主要革命根據地之一,也是三年游擊戰爭時期南方八省十五個游擊區之一。寧德市的紅色文化蘊藏豐富、激蕩人心、極富教育意義。

1936年10月,閩東特委組織部長阮英平率領閩東紅軍獨立師第三縱隊約120 多人在寧德縣(現蕉城區)虎貝鄉東源村遭國民黨福建保安團3個連的包圍。第2 支隊長阮吳近(又名阮吳潤)率20 余名戰士掩護部隊突圍,在百丈巖與敵激戰,終因寡不敵眾,最后剩下阮吳近等9 名戰士被敵人逼到百丈巖的邊沿,縱身跳崖,壯烈犧牲。這個故事被人們稱為“閩東版狼牙山五壯士”,譽稱“百丈巖九壯士”(他們年齡最小的19 歲,最大的也才34 歲,分別是阮吳潤、馮廷育、余深德、高細瑤、謝兆量、何幫燦;還有3 位無名壯士,年齡和家鄉出處等資料至今都不得而知)。

原創聲樂套曲:《百丈英風》組歌,以史實性內涵彰顯英雄性主題,最終成型于一部大型交響歌舞情景劇。創作團隊先后數次深入百丈巖戰斗展陳館考察,走訪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鎮東源村、桃花溪等革命老區,探尋“百丈巖戰斗示意圖”、紅軍九壯士跳崖點,通過人物回憶、采訪手記等方式,展觀包括紅軍戰士跳崖前砸爛的槍支部件、“五老”證明等革命文物100 余件,認真收集史實資料,確立作品創作的素材。創作以聲樂演唱為主線、配以情景舞蹈、輔之以現代舞美燈光等元素,力求達到交響性、敘事性、歌唱性及通俗性為一體,用歌舞演繹一個百丈巖九壯士的英雄故事。

組歌《百丈英風》創作思維中,以聲樂演唱表現手法,引吭革命史詩、贊頌英雄人物、抒發家國情懷,用視聽感觀理念,引領觀眾穿越歷史、追憶英雄,旨在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豐富在校大學生校園生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保護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閩東之光,推動閩東紅色文化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的生命力。

圖1 百丈巖九壯士雕塑

百年黨史浩如煙海?!爸袊瓌撘魳纷鳛橹袊鴥炐阄幕闹匾?,理應作出時代的回響”。[1]用藝術創作重溫“紅旗不倒”的閩東革命老區,守望一代代共產黨人用奮斗和犧牲托起的精神豐碑。百丈絕壁巍然聳立,谷底石壁上,葉飛將軍書寫的“百丈英風”蒼勁有力,無聲訴說著無數革命英雄的壯烈故事。

二、組歌《百丈英風》的藝術特色

(一)詩畫的歌詞,匠心的構思

《百丈英風》組歌的歌詞在用韻方面,基本采用了歌詞寫作中常見的“單句不韻雙句韻”的形式,在統一之中有對比,在對比之中求統一。歌詞語言簡潔凝練,生動質樸,贊譽閩東蘇區秀麗風景和英雄革命先烈。歌詞韻轍講究音樂性,注重聲樂演唱的咬字和發音,力求文學性、通俗性、歌唱性相統一。

1.詩畫的歌詞語音

例如:歌曲《這里是東源》一條山路曲曲彎彎,一片翠竹依山蔓延,一道清泉流水潺潺,一縷炊煙裊裊飄散。哪家的鴨鵝,正步履蹣跚,哪家的米香,已空中彌漫。鳥鳴山村早,朝霞映漫天。這就是美麗的東源......

例如:歌曲《家在桃花溪》桃花溪,不是溪,竹林青脆,鳥兒歌唱,生我養我的家鄉。桃花溪,有條溪,蜿蜒靈動閃金光,神奇迷人的地方,童年夢幻的海洋。啊,世外的桃源,人間的天堂......

例如:歌曲《鐵骨錚錚》......戰衣血染,生死笑談,錚錚鐵骨,氣沖霄漢。壯志未酬,何必馬革尸還?醉臥沙場,巋然天地之間!

例如:歌曲《百丈英風》......戰刀再次擦亮,鮮血何懼流光。拼到底,死沙場,展翅一躍凌空去,百丈英風心向黨!群山嗚咽,林海滔浪,壯士身去,魂歸故鄉!英雄歸來,中華無恙!

例如:歌曲《追夢閩東》夢回閩東蘇區,狼煙戰火淹埋。凝想赤子豐碑,金戈鐵馬浮懷。憶往昔,紅旗獵,革命潮,蕩塵埃。一腔熱血征程去,叱咤風云英雄來。昨日在何方?壯士之故鄉。南征北戰慨而慷,歲月榮光......

2.匠心的藝術構思

組歌作品的藝術呈現運用多種非音樂性因素(如服裝、化妝、道具及舞臺裝置、布景等),以求展現出鮮明的舞臺劇特征,組歌結構以匠心的藝術構思巧妙搭建:

(1)設計情景性歌與舞的表演。所謂“情景性表演”,即根據唱詞內容設置一個特定情景并進行一種介乎于話劇和舞蹈之間且如同啞劇的舞臺表演。如第二首混聲合唱《紅軍來了》中,就有類似“村民歡欣鼓舞、熱鬧沸騰慶喜迎紅軍將士們到來”的場景。

(2)加強歌唱表演性。獨唱演員采用“唱演結合”的表演風格(如第三首女聲獨唱《家在桃花溪》和第8首男生獨唱《仰望》中的演唱);還有合唱團隊員互動性局部表演及合唱隊形的變換(如第四首男生合唱《錚錚鐵骨》)

(3)加強演員的角色感。如第五首女聲二重唱《今生守候》中的演員設計,就是加強角色感,增強藝術作品的感染力。

(4)充分運用服裝、化妝、道具和布景,設計運用“年代服裝”(紅軍軍裝)并進行化妝演出的革命歷史題材大型聲樂作品。設計還運用了渲染氣氛、加強劇情感的布景。

(二)閩東地域民族特色音樂元素運用

閩東歷史文化悠久,畬族人口達20 萬,是全國最大的畬族聚居地。畬族人民勤勞儉樸、能歌善舞,有著獨特的畬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及生活習俗?!耙魳穼用娴拿褡逍栽鼐梢允褂^眾明確感受到其隱喻的指向性,并與劇中的人物形象和舞臺布景之間產生聯動?!盵2]《百丈英風》組歌創作團隊,在創作過程中,數次藝術采風,深入民間村落,挖掘藝術創作的素材,廣泛搜集研究地域性民族音樂文化,結合寧德市地域文化特點,并在組歌部分片段寫作中大膽融匯運用。

首先,采擷畬族山歌音樂元素進行創作,營造了質樸自然的閩東山地音樂文化。畬族自稱“山哈”,意為山里客人。由于畬族歷史上長期受山地生存環境、遷徙方式等條件的影響,古老的畬歌文化,形成了恬靜、纖細、內斂的歌唱氣質。同時歌唱音域普遍較窄,通常在一個八度內,音程大多在二、三、四、五度間進行,較少有超過六度音程大跳,節奏細碎,節拍不定,句末長音下滑。依據畬族音樂的特點,在組歌創作過程嘗試假如畬族民(山)歌音樂元素。

組歌第一首《這就是東源》,開篇從英雄故事發生地的自然景象入手,采用女聲三部合唱的形式,歌唱音域基本在中低聲區,普遍較窄,且音程大多跨度在五度間進行。用流動的音符,舒緩的節奏,塑造出一個:翠煙裊裊、山歌蕩漾,靜謐舒適的閩東山水風光畫面。見譜例1:

組歌第二首《紅軍來了》,本部分采用混聲合唱。再現根據地村民,歡欣鼓舞、熱鬧沸騰慶喜迎紅軍將士們到來的場景?;炻暫铣獫饽夭?,描繪了紅軍戰士和人民群眾不可分離的魚水深情,歌頌著軍民團結的偉大力量。本首歌采用畬族山歌音樂元素進行創作,并恰當借用畬族山歌常用的“盤歌”手法,采用“一唱眾合”對山歌的演唱形式,惟妙惟肖刻畫出閩東革命老區濃烈的軍民魚水情。見譜例2:

譜例2 《紅軍來了》

其次,在組歌《今生守候》女聲二重唱創作中,我們特意嘗試借用“雙音”寫作手法。在福建東部寧德市部分市縣(霞浦縣)的部分地方,尚流傳著一種獨特的二聲部歌——“雙條落”(亦稱“雙音”)?!半p條落”有同聲重唱和混聲重唱兩種形式。畬族與其他的民間口頭藝術一樣,“雙條落”中,存在著即興性和偶然因素。依據二聲部民歌的多聲思維,形成了若干多聲規律。五聲調式,女聲同聲重唱中,真、假聲自由運用,在混聲重唱中,線條更為清晰。采用藝術化形象虛構的寫作手法,強化突出藝術形象的塑造。

本部分采用男女二重唱。以紅軍戰士后方愛人的角色,描繪前方英勇的紅軍戰士,浴血犧牲,前赴后繼……表達強烈的思念之情。閩東紅軍時期的游擊戰爭中,當時流行的歌謠“老婆送老公當紅軍,齊郞為國不要家,革命成功齊安家”“送郎當紅軍”等,這些都是當年軍民團結魚水情深的寫照。見譜例4:

譜例4 《今生守候》

(三)組歌《百丈英風》的藝術結構

1.結構嚴謹,形式新穎,風格獨特

《百丈英風》組歌的創作構思設計,參照戰斗的先后為順序結構,并以重要事件作為創作聚焦點,線條清晰,層次和重點明晰,力求達到交響性、敘事性、歌唱性及通俗性為一體。作品融匯閩東畬族民間音調與歷史紅軍傳統歌曲的音調,用現代作曲技法把大眾音樂語言與豐富的音樂構思巧妙地編織在一起,結構嚴謹,主題鮮明、形式新穎、風格獨特。

2.組歌樂思細膩,多種音樂風格交匯融合

《百丈英風》組歌,樂思細膩,音樂素材廣泛涉獵,既有深厚的民族民間音樂特色,又有西洋大小調的穿插運用。作品巧妙把民歌、戲曲、曲藝、西洋歌劇等的表現手法與技法成功地融如組歌織體的創作之中。組歌中有山歌風,兼有戲曲成分的《紅軍來了》,也有體現閩東畬族音樂“雙音”的女聲二重唱《今生守候》;有民歌風情的女高音獨唱《家在桃花溪》,也有西洋詠嘆調色彩的男高音獨唱《仰望》。

3.組歌《百丈英風》詞、曲完美結合,具有民族性和時代性

《百丈英風》組歌清新、精練,既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民間地方色彩,又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個性特點。組歌以堅定飽滿、熱情鏗鏘而又簡練質樸的樂句,精細的樂思,或舒緩深情或悲壯激烈或慷慨激昂,運用多種民族曲式手法敘寫,刻畫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閩東蘇區革命的偉大精神。使人感到一種充沛的革命激情和磅礴的中華民族英雄氣概,具有民族性和時代性。

(四)組歌《百丈英風》演唱分析

《百丈英風》組歌創作采用聲樂套曲——組歌形式,由獨唱、重唱、對唱、合唱等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所組成。同一主題思想,由各具獨立性的歌曲組成。歌曲體材和演唱形式豐富多樣。

如:《這里是東源》采用女聲合唱的形式。女聲三聲部是復調式織體,三個聲部先后進入,演唱音色以柔和、細膩而飽含深情旋律婉轉抒情。山路、翠竹、溪水,炊煙;對應山歌、鄉音、問候、叮嚀,一副水墨畫映出眼簾。

如:《紅軍來了》采用女聲領唱、混聲合唱形式。這首歌曲熱烈歡騰,小快板,民族調式。合唱寫作上采取一領眾合的形式,鋼琴伴奏音樂織體簡潔明了。整體音樂人聲演唱采取山歌號子的音調,一問一答,聲音鏗鏘激昂又不失詼諧,描繪了紅軍戰士和人民群眾不可分離的魚水深情,歌頌著軍民團結的偉大力量。

如:《錚錚鐵骨》采用男聲合唱形式,單二部曲式結構。男聲合唱的堅定鏗鏘,音響豐滿富有張力,塑造戰士們鐵骨錚錚、拼殺到底、視死如歸的偉岸形象,營造出排山倒海的強大氣勢。

如:《百丈英風》采用混聲合唱形式。音樂第一部分,演唱時運用強烈、緊張又富有彈性的聲音,描寫百丈巖九壯士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慷慨就義的英雄氣概。音樂的第三部分(97-127 小節)也是一個漸強,從莊嚴肅穆的挽歌至對英雄的呼喚和謳歌,情緒逐漸強烈,音樂寬廣而昂揚向上,要求合唱團用最強音展現了革命必勝的信念。

如:《追夢閩東》采用混聲合唱形式。謳歌閩東紅色革命歷程和新時代的追夢精神,贊美時代英雄浩氣貫虹,垂青千古!引子部分(1-15 小節)e 小調,分自由的鋼琴和人聲兩個部分;A 段(16-31 小節)主題由領唱呈示,音樂反復時由男聲呈示旋律,女聲伴唱背景,整段音樂以訴說的音調使一幅幅歷史畫面展現眼前;B段(32-40小節)音調逐漸流動起來,由領唱和合唱以自由模仿的方式展現了當時革命斗爭的壯志豪情,最后以四聲部合唱的方式將音樂推向高潮;C 段(41-59 小節)是整個合唱的高潮部分,音樂轉入“降B”大調,主體采用合唱式織體,女中和男低又采用再分部的形式使音響更加豐滿,領唱在高音區和合唱隊交相輝映,唱響新時代的閩東繼往開來逐夢前行的贊歌。

三、組歌《百丈英風》的育人價值分析

目前,高校原創音樂發展“一是可持續性發展不足,二是專業音樂人才及優秀作品缺乏,三是高校原創音樂平臺建設薄弱?!盵3]仍面臨著較大的困境?!栋僬捎L》組歌的創作是促進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涵蓋了育人特色、品牌特色、實踐特色、成果特色以及創新特色五個方面的內容。以學促教,以教促創,以創促練,以練促評,以教、學、研、創為導向,建設多層次、多維度、綜合性教學實踐創作團隊。旨在提高高校高雅藝術融人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品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達到藝術教育“潤物無聲、育人無形”的效果,引導大學生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提高藝術和文化素養,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育人特色:組歌立足寧德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明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繁榮在校大學生校園生活。創演活動的開展使當代青年大學生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知識回饋社會、提升自我價值,也用具體行動體現了習總書記對青年“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的希望和要求。

品牌特色:“所謂‘原創’,即是創作出中國‘自己的’音樂作品,題材選擇符合中國的風土人情,故事內容符合中國觀眾的心理訴求,音樂旋律和唱詞符合中國大眾的聽覺習慣?!盵4]在閩東新時代發展條件下,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多視角宣傳閩東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保護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閩東之光,。組歌創作積極響應教育部“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號召,組織青年大學生以實際行動創造成果并打造良好品牌特色。

實踐特色:通過開展課堂教學、舞臺實踐、舞臺表演、素質拓展等豐富多彩的綜合教育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可以做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真正達到在實踐中提高知識技能、增長個人綜合才干的目的。

成果特色:組歌立足于寧德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以藝術實踐活動為載體,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標,建立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機制,大力推廣惠及全體學生的合唱、合奏、集體舞、課本劇、藝術實踐工作坊和博物館、非遺展示傳習場所體驗學習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以致用,在專業技能、文化課程、良好習慣培養、自身綜合素質拓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創新特色:“音樂理解實踐方式的研究關注人的思想活動,是指人在不同的‘音樂實踐’活動基礎上生發的思維認知活動。音樂實踐活動包括音樂創作-表演實踐、音樂鑒賞-批評實踐和音樂理論研究實踐等?!盵5]組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相關教學真正實現課堂教學與舞臺實踐的無縫對接。同時,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

首先,重視課堂教學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緊密結合。項目在選題內容、創作方式、舞臺實踐與表演等注重專業知識的實用性與趣味性,注意與學生的知識擴充需求緊密結合,從而增加學生的濃厚興趣與參與積極性。

其次,主題的創新性。以音樂專業學生為主,貫徹文化人理念,逐步吸引全校師生的互動參與。積極邀請校內外專家進行不同主題講座,選題與主講內容涵蓋文學、藝術、法學、哲學、品德、公共關系等諸多領域,極大豐富學生知識視野與擴充校園文化生活。

再者,通過本項目的實施,使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當代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

四、結語

《百丈英風》組歌創作是寧德師范學院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100 周年獻禮之作。組歌整體布局,采取按事件發生的經過為順序的結構方法,從中選出重大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地點”或“場景”作為“創作點”。這種藝術構思,不但使作品線條清晰、梯次分明,而且突出重點,清晰地藝術再現了“百丈巖九壯士”偉大革命壯舉。

觀眾通過對《百丈英風》組歌的觀賞學習,較為明晰地了解這段歷史。組歌中的9 首作品,風格各異,無論是風景如畫的《這就是東源》、熱情如火的《紅軍來了》、溫馨深情的《家在桃花溪》,還是鏗鏘激昂的《錚錚鐵骨》、血色浪漫的《今生守候》、絕地拼殺的《絕地突圍》、慷慨赴死的《百丈英風》、浩氣如虹的《仰望》以及“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追夢閩東》,使人感到一種波瀾壯闊的革命激情和奔騰磅礴的中華民族英雄氣概。

《百丈英風》組歌積極打造融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的舞臺精品。組歌從創意到采風到藝術創作,直至后期排練演出等,每個環節無一不彰顯主創者辛勤的創作?!按骶S·埃里奧特的《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通過在哲學及美學的視野下解析了音樂教育,為其提供了新的理念,摒棄了傳統的審美體驗。注重從實踐出發,在關注意識形態、社會文化及語境等基礎下理解音樂,從而達到融合,平衡的狀態?!盵6]如何能準確、完美的表現作品,讓作品真實感人、情景交融?如何對作品的創作手法、藝術風格作具體的了解和分析?如何在舞臺演練中不斷修改提煉,讓作品貼地氣扎根基層人民群眾之中等,這些問題尚待深入探究。

巍巍百丈巖,彰顯了閩東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錚錚九壯士,鑄就了閩東壯懷激烈的血染豐碑。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閩東蘇區“百丈巖九壯士”的英雄故事,無疑是一部共產黨人用信念和意志譜寫的壯麗詩篇。組歌《百丈英風》創作團隊,期待為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豐富在校大學生校園生活,保護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閩東之光,做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組歌閩東紅軍
閩東茶詩中的概念隱喻與轉喻
《孫子兵法》組歌
《這就是我們》組歌十九首
《喊一聲幸福跟我走》組歌十二首
閩東才女潘玉珂往事
傳統木帆船閩東“復活”
少寨紅軍橋
閩東古法制糖“老樹發新芽”
十送紅軍
過雪山草地——選自《長征組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