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期刊編輯繼續教育的系統協同研究

2024-01-02 05:43
關鍵詞:參量個體協同

魏 琛

一、引言

自20世紀70年代末創立以來,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哈肯(Hermann Haken)的系統協同理論[1]在不同學科已得到廣泛的驗證、應用,理論內涵和實踐路徑不斷豐富。檢索中國知網相關文獻發現,國內學者早在1997 年便將其引入編輯學界,認為編輯系統具有系統性、開放性、非線性過程等系統協同理論所聲稱的特征,[2]因此將其引入編輯學研究領域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以序參量為中心,可以使編輯系統實現內部協同、催生內在動能,不斷朝高質量有序發展。此后,隨著科技的發展,系統協同理念在編輯出版界被廣為接受。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系統協同理念在稿件采編系統[3]、協同編纂系統[4-7]、協同審稿系統[8]之中的應用研究;與此同時,隨著基于網絡的期刊協同采編系統的大規模應用,也有研究探討了該理論在協同編輯系統應用的可能性、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措施[9]以及對編輯流程的再造[10]、編輯內容的生產[11]等方面的實踐意義,還有研究聚焦協同編輯過程中的認知過程演化[12],等等。

上述已有研究成果表明系統協同理論具有多學科領域的廣適應性,在再造編輯工作流程、優化編輯實效、改變編輯工作習慣、增強編輯參與度等方面的有效性已得到不同程度的驗證。但是,現有研究更多是從科技層面探討系統協同理論在編輯系統中的應用,而尚未從個體發展視角深入考量編輯本體的內在需求參量和內外聯動參量對編輯個體和編輯行業的多維互動作用。在系統協同理論看來,單一的系統無法有效應對具有復雜性和主觀能動性的個體的發展需求,需要不同學科系統之間的協同才能產生協同效應與系統性增值效應。[13-14]

有鑒于此,系統協同理論可為編輯繼續教育系統的過程創新提供積極有效的理論支撐。本文擬以“系統協同理論”為理論支撐,以“內在需求參量”和“內外聯動參量”為邏輯起點,試圖厘清編輯繼續教育的本體訴求,催生內在動能,實現發展范式轉向,提升發展實效,試圖構建編輯繼續教育系統的系統協同框架,深化編輯學界對編輯繼續教育本質屬性的認識。

二、基于系統協同理論的編輯繼續教育系統的基本內涵

系統協同理論認為宏觀系統中的不同子系統在系統生態之中都占有一定的生態位(niche),它們之間存在著既合作又競爭的共生關系。哈肯將學科內部的不同子系統比作是“大山”,而系統協同的功能便是“雙向同時掘進”,以促進匯流(convergence),進而對復雜系統形成整體性認識。[15]本文將系統協同理論的核心內容概括為三點:第一,不同子系統之間存在差異性,但它們在本質上卻具有同一性關系;第二,宏觀系統具有開放性、非線性特征,時刻都與外部環境保持著緊密而動態的聯系;第三,序參量是增進不同子系統互動、協同的關鍵要素,它旨在描述系統在時間序列中的有序狀態,如有序結構和功能、運行模式、演化過程。[16]在系統協同理論看來,序參量決定了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形態發生和演化路徑,可為探索因協同增效產生的新領域提供有效工具。為此,系統結構常受外部環境與力量的影響而發生形態變化,功能的演進則以形態變化為共變前提,而功能則可實現為不同的系統結構。

作為編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編輯繼續教育系統是一個與外界環境和能量存在多維互動的非線性系統。編輯繼續教育課程系統及其實施路徑是貫穿該系統的邏輯脈絡,編輯個體是該系統的實施主體,而培訓效果是該系統的邏輯旨歸。實現有效培訓不僅依靠繼續教育課程系統,更需要依靠編輯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它是影響編輯繼續教育系統最終形態演化的核心內在動能,本文將其稱之為“內在需求參量”。內在需求參量是實現編輯個體發展從無序走向有序時需考量的關鍵性要素。該要素與其他子系統、外部環境以及能量之間存在多維協同關系,表現為編輯個體系統在編輯系統中的節點關系,它常受到諸如個體發展空間、行業發展前景等不同子系統中關鍵事件的影響,本文稱之為“內外聯動參量”。從這個意義上說,編輯繼續教育系統應主動考量的序參量之一便是編輯個體多元化、差異化的內在需求。內在需求參量的大小可以用有序度來表征:當編輯教育系統處于無序狀態時,內在需求參量為零,表現為編輯個體學習意愿低下、培訓模式較為單一、培訓效果不夠理想等形態[17-18];當外界環境和能量發生交換時,內在需求參量隨之而變,內外聯動參量促使其由量變轉向質變,進而生成一個有組織性的有序系統結構,表現為編輯個體強烈的發展意愿,主動作為,化為內生動能,使其朝著有序的功能結構方向演化,努力實現編輯個體專業發展與編輯行業發展的系統性協同增效。

三、基于系統協同理論的編輯繼續教育系統的系統協同維度

編輯系統的實踐屬性表明,編輯繼續教育系統應高度重視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作為職后教育,接受培訓的編輯個體大都掌握了一定的編輯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等顯性知識,還擁有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等隱性知識。內在需求參量是實現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協同轉化的內在動能,也是編輯個體和編輯行業協同共進的根本保障?;谙到y協同理論,本文擬從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之間的系統協同演化關系、編輯個體專業發展與編輯行業發展之間的系統協同共進關系兩個維度審視編輯繼續教育系統。上述二者之間具有內在邏輯性,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互為先決條件關系,編輯個體的基本實踐和創造性實踐使編輯理論得以螺旋式上升,編輯個體的內在需求參量是溝通編輯個體和編輯行業的關鍵性樞紐,也是二者協同共進的穩健性前提。

(一)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之間的系統協同演化關系

編輯繼續教育屬于職后教育,其根本目標在于提升有一定實踐經驗的編輯個體的理論基礎和可持續性勝任力。編輯個體集編輯理論知識與編輯實踐知識于一身?!昂蠓椒ɡ碚摗盵19]認為,編輯理論生發于編輯實踐過程,編輯理論總是編輯實踐的總結、提煉,是編輯實踐的理論化;編輯實踐是編輯理論的情境性拓展,是編輯理論的實踐化,其預設了編輯的實踐對象、實踐內容,二者相互轉化、協同演化,構成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實踐——理論化——再實踐化——再理論化”的螺旋式上升關系。我們結合《出版專業實務(中級)》中的“期刊的編輯工作以及編輯規范化”的相關理論闡述,以“學術論文摘要寫作”為例,具體闡釋上述二者之間的系統協同演化關系。

編輯學理論認為,期刊的編輯工作具有主體性策劃、結構性組配和時效性要求三個特點。[20]主體性策劃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期刊編輯的主體意識,尤其是期刊編輯的理論知識儲備、學科領域判斷力以及編輯規范化領域的操作技巧,其中編輯規范化要求主要表現為題目、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著錄等方面。一篇優秀的學術稿件不僅體現在其選題的理論視角選擇、研究方法選擇、研究內容選擇等方面,而且還反映在諸如題目精煉度、摘要寫作規范化、關鍵詞提煉等學術規范化方面。學術界基本上同意將摘要定義為“一篇高度壓縮的、具有完整結構的短文”,在內容方面具有自含性、獨立性、客觀性、明晰性等特征,在結構方面邏輯性、嚴謹性等特征,其關鍵作用是讓讀者以最快的速度準確了解一篇學術論文所包含的核心信息,如研究假設、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發現等。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為ISO)于1976 年公布的ISO214-1976(E)Documentation: Abstracts for publications and documentation(ISO 214: 1976 文件編制——出版物和文獻摘要),學術論文摘要應包含目的(Objectives)、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以及結論(Conclusion)四個要素(以下簡稱為OMRC)。OMRC 在國際學術界被公認為“基本寫作指南”。在此基礎上,斯韋爾斯等人(Swales,et al)[21]將其發展為包含“導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結論(Conclusion)”四個語步的標準模式(以下簡稱為IMRC)。相比較而言,IMRC 模式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也易于學術論文寫作者模仿、掌握。

然而,在編輯實踐中,期刊編輯經常遇到一些在主觀上不重視摘要內容表述的作者,主要表現為:導言表述未能準確闡明其所研究的問題是否為學界所關注的前沿、熱點、焦點等背景信息;研究方法的表述未能對諸如研究對象、方法、變量控制等基本設計加以描述;研究結果的表述未能準確闡述研究主要結果或發現的重要數據,致使其不具備統計學上的可信度;研究結論部分的表述較為籠統,未能簡要概述全文的核心內容;在客觀性表述方面,使用了諸如“本文”“筆者”“文章”等主觀性詞語。上述五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實際上涵蓋了形式要素缺失、關鍵內容缺失、表述過于主觀化等問題。一篇標準的摘要寫作可參考如下(劃線部分為筆者所加)。

(研究背景)圍繞社會科學解釋是否屬于科學解釋這一社會科學哲學的基本問題,現有的科學解釋模型很難適用于社會科學解釋,根本原因在于這些解釋模型大多源于自然科學,其背后所體現的"主體-世界"二元關系無法應對變化的社會世界。(研究對象)以話語語境為本體,把主體和世界的二元關系轉化為話語、話語語境和世界的三元關系,不僅可消解傳統語境的主體性依賴,而且展現了話語語境和社會世界之間的規范性關系。(研究方法與過程)此框架下構建的社會科學解釋的話語語境模型,無須假定主體認知不變或者外在世界恒定,理論和現象的解釋關系轉化為話語語境和世界的關系,既適用于社會科學解釋,也與自然科學解釋兼容。(研究結論)話語語境模型表明,社會科學解釋揭示了社會現象背后的規范性,其解釋力來源于話語語境向社會世界輸出的規范性。[22]

綜上所述,編輯理論傳授給編輯個體一篇摘要應具備的相關特征等知識,并未提供詳細的操作指南和實踐路徑方面的指導。編輯個體在編輯實踐中應牢記一篇對標國際學術界的標準摘要的結構及其表現形式,在反復的編輯實踐中不斷摸索、比對、反思、寫作,在加強與作者有效溝通的過程中,甚至還需要與作者在協同寫作實踐中摸索。編輯個體的這一實踐路徑不僅僅是編輯理論本體知識的理解、運用,而且還與編輯個體的情景化實踐經驗的有效協同密切相關。為此,在編輯繼續教育系統中,應傳授給編輯個體理論知識,更應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小組經驗交流、案例模擬分析等方式實現編輯個體的理論實踐化,使其能在獲取實踐性知識的過程中加深編輯理論知識的理解,在情境化、創造性的編輯實踐中實現編輯理論的再理論化。也正是編輯個體的這種反思性實踐,進一步催生并激發了編輯個體的內在動能,彌合了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之間的裂縫。編輯理論對編輯理論實踐化有指導性作用,而編輯個體基于編輯理論的情境性實踐化操作則表明編輯實踐的理論化同樣可以反作用于編輯理論。因此,編輯個體在主動思考理論知識、善于反思自身實踐過程、善于歸納總結實踐經驗、主動去實踐經實踐而再理論化的理論知識的過程創新深刻揭示了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之間的系統協同演化過程與協同增效關系。

(二)編輯個體發展需求與行業需求之間的系統協同共進關系

編輯繼續教育目標的實現是編輯個體基于內在需求參量對編輯理論知識內化并付諸實踐的過程,也是編輯個體發展需求與行業發展需求之間的能量交換過程。內在需求參量是溝通理論知識與實踐性知識的內在動能,實現編輯個體縱向專業知識發展和橫向知識結構拓展的交互。內外聯動參量是連接編輯個體發展需求與編輯行業發展的樞紐,是編輯個體在編輯行業中立足、保持持續勝任力的關鍵,而編輯行業的穩健性發展則是編輯個體發展的合力。

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深刻地指出上述編輯個體和編輯行業之間因需求而產生的依存關系。他們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這個任務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而產生的?!盵23]在馬克思看來,編輯個體是具有獨立性與依賴性的辯證統一的個體。[24]這表明編輯個體作為編輯行業系統的一個節點,其自身的專業發展和職業發展注定要與其所在的行業系統結構產生聯系。編輯個體應積極融入編輯行業矩陣,因為編輯行業具有知識生產單位的屬性,對于編輯個體而言,一方面應基于內在需求參量,在縱向維度積極內化編輯理論知識,在橫向維度積極拓展相關學科知識,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應全方位增強理論知識的情境化實踐能力,而表征該能力的一個重要參量就是基于情境化的反思性實踐。情境化的反思性實踐包含三個層面的內涵:第一,情境化要求編輯理論知識的應用要將其置于豐富而“似曾相識”的編輯場境之中;第二,反思性要求編輯個體應積極思考編輯場境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力圖從編輯理論知識中尋找理論支撐點、從編輯實踐中發現編輯理論的適用性或其存在的問題;第三,實踐性表明編輯個體的編輯行為一定是在編輯理論指導下的實踐行為,經該實踐行為所獲得的實踐經驗,有助于編輯個體加深對編輯理論的認識,進而在實踐中內化理論??梢哉f,基于情境化的反思性實踐是溝通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系統協同演進的根本保障,更是編輯個體和編輯行業協同共進的重要渠道。

編輯行業的穩健發展是編輯個體發展的合力。編輯個體在豐富的情境化編輯實踐中錘煉了自身的編輯力、內化了編輯理論,豐富了編輯理論的實踐內涵。為實現這一實踐內涵,編輯個體應努力踐行“學習型——實踐型——反思型——研究型”四位一體的發展路徑?;谇榫郴姆此夹詫嵺`是編輯個體專業發展和職業發展的邏輯起點,也是編輯個體從學習型編輯轉向研究型編輯的邏輯旨歸。編輯個體在編輯實踐中尋找、發現學術研究的興趣點和切入點,梳理編輯學界的研究現狀,評述其間的成就、不足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結合編輯反思性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理順研究思路,闡發觀點,力圖推動編輯理論向前發展。反思性實踐路徑發展并鞏固了編輯個體的價值,表現為編輯個體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編輯學界的認可、工作能力得到了單位的認可、個體的人生價值得到了彰顯。以實現編輯個體的價值為基點,編輯繼續教育系統就應在規定性與自主性、統一性與差異性的動態平衡系統中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實施差異化培訓、精準對接個性化需求,進而實現培訓與崗位需求相統一、個體發展與行業發展相統一。以編輯個體發展與編輯行業發展協同共進為中心的發展策略,其實質是共享理念、雙贏策略,實現的是編輯個體和編輯行業的共同價值、共同愿景。

實現上述發展愿景,比如職稱進階、職務晉升、業界認可,實際上是編輯個體在與內外聯動參量協同互動基礎上的再定位,并為之付諸高于常規的努力,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編輯理論的學習和實踐中。內外聯動參量可表現為豐富的情境化編輯實踐的獲得、階段性研究成果的取得、所責編的稿件獲得學界認可等都是豐富編輯個體內在期望度的關鍵事件。內外聯動參量將在心理和勝任力層面為編輯個體的進階式、高質量發展鋪路。內外聯動參量需要編輯繼續教育系統內諸如組織方、行業協會、單位以及個體各個子系統發揮接力棒效力,其基本內涵指向編輯繼續教育系統中的過程創新和協同共進,指向編輯個體和編輯行業的系統協同共進,最終將指向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和編輯行業的穩健性發展。[2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6 年就已深刻闡述過這種系統協同與過程創新之間的辯證統一性關系,“教育必須成為一個協調的整體,在這個整體內,社會的一切部門都從結構上統一起來。這種教育將是普遍的和繼續的……,將是完整的和富于創造性的,……這個教育運動是不可抗拒的和不可逆轉的?!盵26]

四、編輯繼續教育系統的系統協同框架

根據系統協同理論,上文從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之間的系統協同演化關系、編輯個體發展需求與行業需求之間的系統協同共進關系兩個維度闡述了二者之間所具有的內在邏輯性。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編輯個體與編輯行業之間可能存在的鴻溝需要編輯個體的內生動能來彌合,這種內生動能主要體現為編輯個體的內在需求參量受到外部環境參量的互動作用,進而產生的內外聯動參量的變化。本文嘗試從內在需求參量和外部環境參量兩個維度構建編輯繼續教育系統的系統協同框架,如下圖1所示:

圖1 編輯繼續教育系統的系統協同框架

根據圖1,系統協同增效受到多個子系統的協同影響,應綜合考量內在需求參量和外部環境參量的協同影響。內在需求參量由核心需求和一般需求構成,其中核心需求可進一步分為動機、情感以及態度三個隱性層,而一般需求則可進一步分為理論和技能兩個顯性層。根據素質冰山理論[27],核心需求表征編輯個體內在的發展動機,具有決定性作用,它決定了編輯個體對待編輯理論與編輯技能的基本情感和態度,如情感層的認同感以及態度層的主動學習、內化、實踐;一般需求表征編輯個體為適應編輯行業所必備的諸如編輯學、出版學、數字出版理論等編輯理論知識以及諸如選題策劃、編輯規范化等基本編輯技能。

外部環境參量由宏觀社會環境和編輯行業環境組成,其中宏觀社會環境包括社會文化、政策法規、宏觀經濟環境、科學技術等,它們對編輯個體和編輯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比如國家層面的政策法規可能影響編輯行業和編輯個體的發展空間,學習型的社會文化環境則鼓勵編輯個體在學習與再學習的循環過程中不斷進階,諸如人工智能、區域鏈、采編系統等科學技術都會影響編輯個體對編輯環境的適應力。[28]編輯行業環境則由職業資格要求、續展要求、編輯繼續教育課程的師資力量和課程群等構成,其中職業資格要求和續展要求具有規定性和頂層設計特征,它規定了編輯繼續教育的基本學時要求、自選課程的結構和比例、學時換算細則等,是編輯繼續教育的具體內容以及運作機制。宏觀社會環境參量對編輯行業環境參量具有決定作用,編輯行業環境參量離不開宏觀社會環境參量的影響,國家政策法規、宏觀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著編輯行業環境。

但是,從內外聯動參量來看,宏觀社會環境參量塑造了整個編輯行業環境,而編輯個體的內在核心需求參量則引導編輯個體通過增強個體發展動機、情感認同、主動作為等隱性勝任力來提升編輯個體適應宏觀社會環境和編輯行業環境的適應力。這一主動適應過程可歸功于編輯個體內在需求參量多要素協同過程帶來的創新動力,如學術期刊編輯可對標學術界前沿和行業需求[29]創新欄目設計,進而以欄目創新為依托,發揮學術期刊主辦單位的優勢學科,[30-31]在符合其學術生態定位的編輯出版界占據其應有的生態位。因此,系統協同增效的關鍵在于:編輯個體應綜合考量編輯行業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以及編輯行業所在宏觀社會環境,從促進個體發展的內在需求出發,借力編輯個體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事件,主動作為、主動實踐、主動反思、主動適應,催生內生動能。

上述論證過程表明,編輯個體的發展需要綜合考量內外聯動參量所涉及的各影響因素,在情感認同、個體發展動機的促動下,主動學習編輯理論知識和各項編輯技能,主動實踐并在實踐的過程中努力實現實踐性知識的再理論化,使其在編輯行業中立足、前行。因此,在編輯繼續教育中,從頂層設計層面考量,規定學時、規定所學課程結構和比例,以達到完善編輯個體的知識結構、豐富編輯技能具有合理性;此外,還應充分考量編輯個體的多元化、差異化需求以及編輯個體滿足自身發展需求的內在本體訴求,對其施以精準化分層、按需培訓,激發編輯個體在情感上認同編輯行業,態度上主動內化理論知識、反思編輯實踐、主動歸納編輯經驗,進而對其所歸納的經驗再實踐化、再理論化。從這個層面上說,“理論——實踐——反思——實踐性知識提煉——再理論化——再實踐化”的辯證路徑深刻揭示了編輯理論知識和編輯實踐經驗以及編輯個體發展和編輯行業發展之間的系統協同演化過程以及協同增效關系。因此,從理論與實踐的互動維度來看,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之間的互動關系實現為互為先決條件關系,編輯理論指導編輯個體的實踐行為,而編輯個體的基本實踐和創造性實踐拓展了編輯理論的內涵、豐富了編輯理論的實踐維度。從本文論述的內外聯動參量維度來看,編輯個體的內在需求參量成為溝通編輯個體和編輯行業的關鍵性樞紐,催生了編輯個體的內生動能,每個編輯個體不斷對標編輯行業需求的內驅力[32]則成為編輯行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之源,同時成為二者協同共進的穩健性前提。

五、結語

基于系統協同理論的協同增效理念,本文認為它們可為編輯繼續教育的過程創新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撐,進而從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的系統協同演化關系、編輯個體發展需求與行業需求之間的系統協同共進關系兩個維度初步論證了基于系統協同理論的編輯繼續教育的基本內涵、系統協同維度以及分析框架。然而,本文僅僅在理論層面初步探討了這種系統協同關系,其間還有諸多的不足之處,將來的研究還應在兩個方面加強:探討不同的理論維度,以期深化理論內涵、豐富分析框架;采用實證研究范式,驗證理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學識有限,力有不逮之處,謹以本文拋磚引玉,以期更多研究者共同從理論層面和實證層面對其做進一步的探討。

猜你喜歡
參量個體協同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環形光的形成與參量的依賴關系
含雙參量的p-拉普拉斯邊值問題的多重解
鎖定放大技術在參量接收陣中的應用
協同進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