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要素訓練的逆向教學設計路徑

2024-01-02 06:47劉吉才
關鍵詞:逆向習題要素

劉吉才

(江蘇省高郵實驗小學東校區)

傳統教學設計一般按照教材編排順序,按照內容的先后順序,依次進行順向設計。而逆向設計則是改變傳統教學的順序,提倡從“終點”出發,循著結果—過程、終點—起點的路徑,引導學生抽絲剝繭,逐步揭示文本內核,實現從“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根本轉變。和傳統教學設計相比,逆向設計具有目標明確、邏輯清晰、重點突出、路徑分明、思維性強、操作性好的特點。統編版語文教材以要素訓練貫穿始終,整體建構訓練內容,指向明確、脈絡清晰、資源豐富、體系完備。逆向設計幫助我們找到了優化要素訓練的新視角和新路徑。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重組教學內容、變換教學順序,變順向為逆向,用逆向設計優化要素訓練,提高要素訓練的效率。

要素訓練之所以要進行逆向設計,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一是基于教材特點。從2019 年秋季開始,統編版語文教材在全國全面使用。全套教材將語文要素貫穿單元始終,分成若干個知識、能力訓練的“點”,以單元集中編排。這些語文要素是一體化建構的,教材、單元、課文之間,整體建構,前后銜接,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這就需要教師把握教材特點、優化教學設計,變順向為逆向,抽絲剝繭,一脈相承,提高訓練的整體性、針對性。

二是基于教學現狀。落實要素訓練是統編版語文教材使用的內在要求??v觀常態語文教學,要素訓練單打獨斗的現象比比皆是。教師在選擇要素內容、要素方法時,沒能從教材、單元整體出發,往往只著眼單篇課文、單個詞句進行孤立訓練,要素訓練或重復或脫節,缺位、越位現象也隨處可見,造成訓練效率低下。逆向設計幫助教師打開了要素教學的思路,提供了有益借鑒。這就需要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從單打獨斗、支離破碎的孤立訓練,向整體建構、尋根溯源的逆向教學設計轉變,提升要素訓練的整體效益,實現語文要素訓練質的提升。

下面以統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西門豹治鄴》為例,具體介紹逆向教學設計在要素訓練中的運用。

一、內容的“逆向”:在梳理脈絡中建構主線

內容是訓練的基礎。沒有合適的內容,訓練就像空中樓閣,無法落到實處。逆向教學設計也是如此。只有厘清教學的內容,才能明晰方向、凸顯重點,進而提高訓練的針對性、有效性。整體建構是統編版語文教材鮮明的編排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從教材編排特點出發,循著單元內容的脈絡,在整體把握中明晰逆向教學設計內容,一體化建構內容主線,夯實要素訓練的內容基礎。

執教《西門豹治鄴》,教師應注意從教材編排特點出發,立足單元編排實際,整體建構要素訓練,在逆向中明晰內容。首先,梳理主線。引導學生整體瀏覽單元內容,從導語到交流平臺、課后習題,將本單元要素內容進行初步梳理,圍繞單元導語“了解故事情節,簡要復述課文”,將散落的要素拎出來,形成由扶到放、先學后用的訓練主線。其次,建構內容。引導學生細讀課后習題,將單元要素具體化,清晰建構每篇課文的要素內容,從結合注釋講故事到根據填空簡要復述,再到抓先后順序簡要復述,循序漸進,不斷提升簡要復述能力。最后,明晰重點。引導學生重點研讀《西門豹治鄴》的課后習題,將三道習題內容提煉、歸并、概括,明晰本課訓練的重點是:能根據內容提示梳理故事情節,簡要復述課文,品味描寫西門豹言行的句子,嘗試改編課文,真正做到導語導向、習題導序、課文導練。

落實要素訓練是統編版語文教材使用的內在要求。如何提高要素訓練效率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話題。逆向教學設計給要素訓練提供了一條嶄新的路徑。教師要從逆向梳理內容開始,充分把握教材特點,做到內容化零為整、化隱為顯,清清楚楚一條線。

一是理出一條線。統編版語文教材要素訓練是以單元整體建構的,要素內容散落在單元內容之中,需要教師幫助學生系統整理。教師要打破教材原有的編排架構,循著“導語—交流平臺—課后習題—泡泡語”的順序,品讀導語把握單元要素內容,細讀交流平臺了解單元要素方法,研讀課后習題、泡泡語明晰課文要素內容,既將散落的要素理出一條線,又清楚課文要素的定位,做到心中有數,防止訓練缺位、越位現象的發生。筆者在執教《西門豹治鄴》時引導學生抓住單元導語、交流平臺,整體建構要素內容,幫助學生理出一條清晰的訓練主線。

二是穿成一串珠。語言是課文組成的基本元素,也是語文學習的基本立足點。要素訓練歸根到底要在具體的語言訓練中落實。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研讀課后習題、泡泡語的基礎上,根據要素內容,進行相關語句的圈畫,將要素訓練轉化到語言的理解、感悟、品味、運用上來,穿成一串語言的“珠”。當然,語言落點的選擇要注意避免“散”和“雜”?!吧ⅰ本褪钦Z言落點全面鋪開、遍地開花,淡化了訓練的重點?!半s”就是語言落點平均用力,沒有聚焦要素,缺乏針對性,忽視了訓練的初衷。

二、方法的“逆向”:在整合資源中形成序列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狈椒ㄊ悄芰Φ暮诵囊x,對能力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方法既是學習的重點內容,也是逆向教學設計的重要抓手。小學生由于年齡、閱歷、心理、基礎等方面不成熟,學習能力普遍比較滯后,需要強化方法層面的指導。這就要求教師在逆向教學設計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立足已有基礎,厘清方法指導序列,找準方法指導落點,提高方法指導的針對性。

執教《西門豹治鄴》,筆者高度重視方法在要素訓練中的作用,引導學生了解方法、學習方法、運用方法,整體建構方法指導過程。首先,整體把握導法。引導學生從“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板塊入手,初步了解簡要復述課文的幾個注意點:熟悉課文內容,抓住主要內容,按照課文順序對要素方法有一個基本了解。其次,具體細化知法。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完成課后第一題(按課文內容填空),在交流過程中,幫助學生進一步細化方法,了解概括課文內容常用的是加小標題法,并及時進行加小標題法的指導,幫助學生豐富要素方法內容。再次,遷移運用悟法。在細化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加小標題法,試著給課文各部分加一加小標題,并用加的小標題簡要復述課文。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創新加小標題的方法,彰顯個性化的表達方式。

方法在要素訓練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師要高度重視對要素方法的指導,用好、用足教材助學資源,用逆向教學設計助力方法指導效率的提升。

一是從把握方法起步。進行方法指導前,首先要把握方法內容。這是優化方法指導的前提和基礎。統編版語文教材以單元為單位整體建構方法指導內容。教師要從教材特點出發,充分吃透編排意圖,引導學生從單元導語中了解方法要點,從交流平臺中習得方法內容,從課后習題中細化方法序列,從泡泡語中細化方法操作,從而對單元方法整體和課文方法部分有較為清晰的把握,為方法指導把好脈、定好位。這樣,從方法結果到方法過程,從方法整體到方法部分,優化方法的逆向教學設計,全面把握方法內容。

二是從細化方法深入。提高方法指導的效率,需要在細化操作上下功夫。統編版語文教材有非常豐富的方法資源,單元有導語、交流平臺,課文有課后習題、泡泡語、批注、閱讀鏈接。教師要從教材編排特點出發,幫助學生借助助學資源,細化方法操作,提高方法指導的針對性、有效性。就具體課文而言,要在研讀課后習題中把握方法要求,在思考泡泡問題中明確方法要點,在感悟批注中體會方法內涵,在拓展閱讀鏈接中進行方法運用。像上例,教師緊扣課后第一題(按課文內容填空),對概括課文內容進行具體細化,既充分用好教材的助學資源,又進一步增強方法的可操作性,為要素訓練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撐。

三、過程的“逆向”:在優化訓練中整體聯動

要素訓練要取得實效,離不開扎實有效的訓練過程。只有過程扎實了,要素訓練才能有序推進,取得預期的訓練效果。逆向教學設計提倡從“終點”(即教學目標)出發開始設計教學活動,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接近“起點”。提高逆向教學設計的實效,目標是方向,過程是關鍵。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要素訓練的實際出發,科學預設訓練目標,精準實施訓練過程,在優化訓練過程上下功夫,用逆向教學設計助力要素訓練的落地,打通要素訓練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執教《西門豹治鄴》,筆者高度重視要素訓練過程的優化,通過目標驅動、過程聯動,在過程的逆向中切實提高訓練效率。首先精準研制目標。在兼顧單元導語、交流平臺要求的基礎上,重點研讀課后習題,在比較習題內容中提煉要點,將本課主要學習目標明確為“能根據提示梳理故事情節,簡要復述課文內容”。其次精心實施過程。引導學生回顧交流平臺,提煉方法要點,在方法交流中為簡要復述明方法;緊扣課后習題一,完成課文內容填空,在交流討論中幫助學生習得概括內容的基本方法,為簡要復述打基礎;借助課后習題二,圈畫描寫西門豹言行的句子,在品詞析句中體會辦法的巧妙,為簡要復述增亮點,然后精巧拓展延伸。要素的價值在于運用。在進行簡要復述訓練的基礎上,以閱讀鏈接為抓手,鼓勵學生改編課文,并試著演一演這個故事。學生將描寫西門豹言行的句子作為重點,展開合理想象,讓人物形象活起來,實現簡要復述的再提升。

提高要素訓練效率,過程是保證。沒有扎實有效的過程,一切設計就只能停留在紙面上,成為空中樓閣。這就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訓練過程的設計,精準制定目標,精心設計過程,貼近實際,增強可操作性。

一是實行目標驅動。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對教學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提高逆向教學設計的精準性,首先要提高教學目標的精準性。統編版語文教材的一大特點就是整體建構教學內容。教師要從教材編排特點出發,整體把握要素訓練要求,精準定位課文訓練目標。要在兼顧單元導語、交流平臺和課后習題的基礎上,明確本課要素訓練的目標定位,做到不越位、不缺位,逆向制定目標,用結果引導過程,用整體引導部分,讓目標更精準、更管用。

二是統籌要素聯動。統編版語文教材的要素訓練是以單元整體編排的,這種編排特點也對訓練過程提出了內在要求。教師要走出過去以課文、詞語為主,單一訓練的窠臼,在整體聯動上下功夫,實現訓練過程的優化。要立足教材整體建構的編排特點,從單元導語開始,整體梳理單元內容,以要素訓練為抓手,綱舉目張,將與要素相關的內容串聯起來,拎起要素訓練這根線。在厘清要素序列的基礎上,注意瞻前顧后、勾連左右,把本單元、本篇課文的要素訓練整合起來,在復習中引入,在鋪墊中導出,互為基礎、互為補充,在復習中鞏固,在訓練中提升,環環相扣、滾動推進,形成要素訓練的聯動局面。像上例,教師將單元導語、交流平臺和課后習題進行有機整合,前后勾連,整體聯動,將單元目標與課文實際進行統整,充分發揮教材的例子作用,以要素聯動為突破口,將“用教材教”的理念落到實處。

緊扣語文要素進行訓練是統編版語文教材使用的基本要求。逆向教學設計為提高要素訓練實效提供了全新視角、開辟了有效路徑。只要我們一切從學生和文本的實際出發,立足教材特點、聚焦要素訓練,在梳理脈絡中建構內容主線,在整合資源中形成方法序列,在優化訓練中實現整體聯動,實現內容、方法、過程的多維“逆向”,就一定能優化要素訓練過程,實現要素訓練的精準、高效。

猜你喜歡
逆向習題要素
從一道課本習題說開去
逆向而行
一道課本習題及其拓展的應用
抓住習題深探索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精心設計習題 構建高效課堂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也談做人的要素
逆向工程技術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