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性電刺激聯合體感模擬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上肢功能的影響

2024-01-03 05:48郭博遠吳丹王暢高暢王璐怡
中南醫學科學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模擬訓練體感聯合體

郭博遠, 吳丹, 王暢, 高暢, 王璐怡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康復診療中心,北京 100044

腦卒中是由大腦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的急性神經功能障礙綜合征,致殘率較高,半數以上患者在發病半年后仍存在上肢功能障礙,早期開展康復訓練對其并發癥的改善意義重大。既往傳統的康復訓練模式較為單一,患者訓練依從性不高,康復效果欠佳[1]。近年來,康復技術不斷推新,功能性電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可代替或矯正肢體和器官已喪失的功能,在改善腦卒中日常生活能力及腦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2]。此外,體感模擬訓練(somatosensory simulation training,SST)可通過虛擬游戲互動進行功能訓練,康復效果顯著,現已逐漸被應用于臨床[3]。目前在腦卒中康復中采用FES聯合SST的研究鮮少,故本文研究了FES聯合體感模擬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上肢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腦卒中后偏癱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60),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腦卒中臨床研究規范共識2018》[4]腦卒中診斷標準;②均經影像學檢查,均出現單側偏癱;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5]<20分;④為首發腦卒中,生命體征穩定,發病時間>48 h;⑤患者或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近期接受了其他治療;②治療依從性差,有嚴重認知功能、溝通障礙;③伴有精神障礙或重大腫瘤疾病;④心、腎、肝、肺功能不全。本研究經本院倫理會審核批準。

1.2 FES聯合體感模擬訓練方法

兩組均行常規早期康復訓練、藥物治療和對癥治療。觀察組另行FES聯合體感模擬訓練。使用上肢功能FES治療儀(常州思雅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92090222)進行FES治療,輸出頻率30 Hz,脈寬0.3 ms,最大耐受刺激30 mA。FES治療1次/天,每次0.5 h,5次/周,持續8周。應用Wii體感游戲模擬系統(任天堂公司)對患者進行體感模擬訓練,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設計訓練方案,若患者無法握住控制器,可將控制器綁在偏癱上肢上進行訓練,體感模擬訓練治療1次/天,每次0.5 h,5次/周,持續8周。

1.3 表面肌電圖的檢測

治療前、訓練8周后,采用SA7550表面肌電分析系統(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對肌肉功能進行評定。肱二頭肌及肱三頭肌每塊肌肉測3次,期間每次放松5~10 s,測試完畢用相關軟件采集其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RMS)。

1.4 上肢運動功能、神經認知功能等的評估

治療前、訓練8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運動功能評定量表[6](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scale,FMA)評估上肢運動功能,總分66分,分數越高,上肢運動功能越好。采用偏癱Brunnstrom分級[7]評價偏癱肢體運動功能,Ⅰ~Ⅵ級為0~5分,得分越高肢體功能恢復情況越佳。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8](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評估日常生活能力,共包括10項指標,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強。采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估認知水平,滿分30分,分數越低認知功能障礙越嚴重。采用NIHSS評分評估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總分42分,評分越高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

2 結 果

2.1 兩組FMA、Brunnstrom、MBI、MMSE、NIHSS評分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FMA、Brunnstrom、MBI、MMSE、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訓練8周后,兩組FMA、Brunnstrom、MBI、MMSE評分高于治療前,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變化更明顯(P<0.05;圖1)。

圖1 兩組FMA、Brunnstrom、MBI、MMSE、NIHSS評分的比較a為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b為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2.2 兩組表面肌電圖檢測結果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肱二頭肌RMS值、肱三頭肌RMS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8周后,兩組肱二頭肌RMS值、肱三頭肌RMS值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表面肌電圖檢測結果的比較(n=60) μV

3 討 論

早期康復治療多注重下肢康復,上肢康復常常被忽視,從而導致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上肢肌群功能恢復情況較差。FES在腦卒中后上肢康復中的應用已較為廣泛,其與平衡板訓練的聯用效果顯著[9]。體感模擬訓練是一類新型的康復技術,國內相對應用較少,研究發現,SST在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應用中,其上肢功能恢復情況佳[10]。

通常情況下,相對于下肢步行功能,偏癱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恢復更為緩慢,而FES可通過加強運動輸出和感覺傳入,誘導和支配上肢的腦功能重組,從而加快上肢功能恢復。此外,體感模擬訓練通過Wii Sports 2項、Wiit Fit 2項、Wiit第一接觸5項游戲,讓患者身體的平衡能力提高,加強了運動協調能力,使其上肢功能障礙得到改善。FES和SST的聯合應用,可加快上肢運動功能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訓練8周后,兩組FMA、Brunnstrom、MBI、MMSE評分高于治療前,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變化更明顯,提示FES聯合體感模擬訓練可促進上肢功能、偏癱肢體的恢復,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與文獻[11]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顯示,FES聯合體感模擬訓練對患者的神經及認知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原因可能與其神經可塑性和大腦功能重組有關。經皮電刺激有助于促進大腦神經軸突聯系,實現大腦功能重組,加快患者功能恢復;同時,體感模擬訓練可促使實現強化肢體“用進廢退”,有效激活神經中樞,提升肌肉協調性,從而達到修復偏癱患者神經功能受損的目的。

肌張力增高是患者上肢運動障礙的重要臨床特征之一,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表面肌電圖檢測結果可評估患者上肢肌張力。本研究顯示,訓練8周后,兩組肱二頭肌RMS值、肱三頭肌RMS值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低,FES聯合體感模擬訓練可有效降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肌張力,經皮電刺激可增加皮質運動興奮性,對患者受影響上肢的靈巧性能具有改善作用,而體感模擬訓練與FES具有協同作用,共同發揮了改善上肢功能障礙的作用。

綜上所述,FES聯合體感模擬訓練在提升腦卒中上肢運動功能及神經認知功能方面均具有積極影響,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模擬訓練體感聯合體
體感交互技術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
對于聯合體EPC總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與失
人體體感感知機械手設計與實現
模擬訓練(二)
非觸控式的體感機械臂交互控制系統研究
創新思維——打造智庫聯合體
模擬訓練(十一)
模擬訓練(十)
體感語境下的交互行為設計
歸脾湯加減聯合體針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48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