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占未來產業發展機遇 打造廈門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24-01-03 05:40葉立炎陳佳慶陳勇鄭麗艷
廈門科技 2023年6期
關鍵詞:廈門科技發展

葉立炎 陳佳慶 陳勇 鄭麗艷

未來產業及其重要意義

1.未來產業的概念界定和主要特征

未來產業是指由處于探索期的前沿技術所推動,但當前尚處于孕育孵化階段的新興產業,具備以滿足經濟社會不斷升級的需求為目標、代表科技和產業長期發展方向,會在未來發展成熟和實現產業轉化等特點,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支撐和巨大帶動作用[1]。

總體來看,未來產業主要有4 個特征[2]:一是“誕生”于新科技突破帶來的應用。通過顛覆式技術改變已有技術范式并替代主流技術,形成新產品或服務,或者通過增量技術的改善,優化已有產品或服務。二是拓展人類生存和發展邊界。例如深海、深空等實體空間和5G、大數據等數字空間。三是不斷滿足社會發展的新需求。突破“需求引導新技術”的局限,開啟“技術引致新需求”的雙向通道,成為下一步創新動能的新增量。四是創造新型載體。例如,引入新要素、開發新設計、加工新材料和創造新工藝等,突破傳統產業形態。

2.發展未來產業的重要意義

在中國走向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未來產業是當今我國能夠和國際創新保持同步的重大創新機會之一??v觀全球,未來產業的戰略意義體現在5 個方面: 爭奪全球產業領導地位,解決社會發展困境,應對經濟問題,提供高質量就業機會以及推動科技創新[3]。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是我國打造全球競爭優勢、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題中之意,未來產業的發展有助于實現技術與技術、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同時有利于賦能傳統產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一旦未來產業突破前沿技術產業化、規?;钠款i,就有望成長為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同時加速生產力和生產要素聚集,實現社會生產力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

發展未來產業是我國城市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產業經濟與城市發展相輔相成,產業經濟對于城市空間結構與經濟結構具有重要影響,為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發展迫切需要通過布局未來產業來加速新舊動能,從而構筑起城市產業體系的新基架。反觀曾經輝煌的美國汽車城底特律,由于未能適應新興和未來產業的發展,汽車工業的領導地位逐漸被電腦、互聯網和通信技術所取代,最終導致城市的沒落,于2013年申請破產。底特律破產啟示我們,產業多元化和及時升級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城市的競爭優勢會不斷演變,需要不斷轉型和培育新興產業,這是永恒的挑戰。只有產業繁榮才能帶來城市持續繁榮。

廈門未來產業發展現狀與面臨挑戰

1.廈門未來產業現狀及創新基礎

未來產業是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技術更加前沿、尚未成熟,技術路線有望顛覆變革的領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細分分支(如圖1)。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未來產業發展,明確重點發展氫能與儲能、第三代半導體、前沿戰略材料、未來網絡、基因與生物技術、深??仗扉_發等六大未來產業。編制《廈門市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截至2022年底,新引進"騰訊優圖AI 創新中心等6 家新型研究院,建設柔性電子、元宇宙支撐技術與場景驅動2 家創新聯合體,組建42 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認定11 家省市級新型研發機構。近3年已累計引進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華為等20 家國字號科研機構和頭部企業研究院項目,培育176 家未來產業骨干企業,64 家省市級新型研發機構,初步構建未來產業創新體集群。嘉庚創新實驗室(中國福建能源材料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部署氫能、燃料電池等60 余項科技攻關項目,孵化15 家高新技術企業;翔安創新實驗室(中國福建生物制品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已構建全世界品種最齊全的新冠病毒系列檢測試劑并在全球90 多個國家和地區投入使用[4]。

圖1 廈門六大未來產業邏輯圖

圖2 政府與市場形成合作新關系[9]

當前,廈門市已加快構建動能持續、梯次發展的“4+4+6”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022年廈門4 大支柱產業集群總規模超2 萬億元,4 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總規模達到4912億元[5]。高技術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也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2022年廈門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42.5%。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800 家,達到3600 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4 家,總數達14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4 家,總數達143 家[6]。2023年3月,廈門發布《廈門市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建設高質量創新載體、壯大科技創新主體、加強科技創新制度供給、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四大方面18 項的重點任務。目標是到2026年,基本形成以科技創新為主引擎的發展動力機制,初步實現城市發展動能轉換。

2.廈門未來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頂層設計不足,缺乏科學研究及投資決策機制

廈門市尚未制定未來產業專項規劃。未來產業規劃缺乏清晰目標、發展模式、路線圖和量化績效指標。目前,全國已有北京、上海、浙江、河南、山西、江西等6 個?。ㄊ校┌l布未來產業規劃??茖W的投資決策機制來自對未來產業的深入研究分析。缺乏科學深入的理解,會導致對前期投入較大的產業項目決策困難、猶豫不決,錯失招商良機。廈門市僅科技創新發展規劃采用了技術路線圖的預見方法,但尚未對未來產業進行系統全面的技術預見或產業路線圖研究。以“廈門+未來產業”為關鍵詞檢索,僅有個位數的文章公開發表,說明廈門市未來產業方面的科技戰略研究極其缺乏。

(2)創新基礎較為薄弱,策源創新動能不足

一是在廈高校、大院大所較少,高能級創新平臺數量較少,尚未布局國家大科學裝置,應用型研發機構數量和質量也不足,科技成果源頭供給能力較弱,引領性科技成果較少,與其他重點城市仍有較大差距。二是全市高能級創新資源和高水平創業載體數量和質量都非常有限,適應于科研院所、實驗室及未來產業等創新載體和高能級產業實際需求的專業化配套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三是目前廈門市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不足,缺乏專業的技術和商業經驗,難以深度評估和咨詢科技成果轉化,導致供需雙方在精準對接方面存在問題。四是財政研發投入少,創新動能不足。2022年度廈門市R&D 經費投入250.72 億元,投入強度3.21%,但對比全國4個直轄市、15 個副省級城市和蘇州,分別居第十七位、第十位,投入額與深圳等城市相比存在數量級差距。2022年市財政科技支出59.29 億元,占全部財政支出的5.45%,占全市研發經費的23.7%,財政研發投入比例與杭州、深圳、廣州、武漢、蘇州等地的30%左右有較大差距。五是廈門在六大未來產業方面的專利儲備還相對較弱。根據智慧芽全球專利數據庫,截至2023年12月14日,在前沿新材料方面,廈門目前擁有1221 件專利,位列全國第三十九位;在氫能與新型儲能方面,廈門擁有308 件專利,在全國地級市中排名為第三十四名;在未來網絡方面,相比于深圳的2246 件和北京的1387 件,廈門僅擁有10 件,遠遠落后于發達地區。

(3)關聯產業基礎不完善,市場主體創新意愿不強

圍繞“六大未來產業”,廈門目前在部分產業上,缺乏一定產業基礎或相關配套支撐能力。例如,廈門氫能未來產業在上游的加氫環節,中游燃料電池的膜電極、催化劑、質子交換膜、碳纖維紙、雙極板、氣體擴散層等關鍵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制造及電池系統集成基本沒有布局。另外,廈門目前尚無加氫站,難以支撐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及發展。

2023年6月,長城戰略咨詢發布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廈門上榜企業數量僅為1。以上市公司為樣本分析,根據萬德數據庫,以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廈門金龍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廈門66 家上市公司,2022年度研發支出合計105.9 億元,研發人員數量合計27825 人; 合肥83家上市公司2022年度研發支出合計191.5 億元,研發人員數量合計46655 人; 深圳440 家上市公司2022年度研發支出合計1635.2 億元,研發人員數量合計403002 人,相較而言,廈門與合肥、深圳等城市的研發支出差距較大,研發創新的主體能力和動力仍顯不足。從國企科技研發投入來看,國企的科研投入帶動作用不明顯,廈門市國有企業參與科技項目研發的很少,用于科研的經費也很有限。

(4)人才引育面臨壓力,未來人才資源支撐不足

一是高端人才引進競爭激烈,廈門市需要吸引具備前瞻視野和跨界思維的領軍人才,但面臨其他先進地區的競爭。盡管廈門市有完善的高端人才引進制度,但在科研和產業平臺方面與其他地區存在差距,這將增加競爭壓力。二是人才自主培養存在供需壓力。高校在培養科技人才方面起著關鍵作用,但廈門市的高校布局和學科設置不足以滿足產業需求。

(5)資金來源供給不足,未來產業加速動能不強

目前,廈門發展未來產業的資金來源主要來源于政策支持和財政資金。但在發展和建設產業過程中,政府資金支持起到的是引導作用,真正做強做大,形成良好市場氛圍還需要民間力量,特別是各類創投基金。相對于其他城市而言,一方面,未能有相應產業的國家級母基金落戶廈門,支持和引導廈門未來產業建設,另一方面,廈門整體私募創投行業規模普遍偏小,且偏向于投資傳統產業,“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創新投資氛圍尚未完全形成。2022年,廈門備案創業投資基金有179 只,基金規模約為71億元。廈門創投機構的投資案例為363 例,遠低于深圳的1629 例、北京的1295 例、上海的1168 例。

國內外未來產業發展借鑒

美國以新興技術群突破推動未來產業發展。2019年2月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發布的《美國將主導未來產業》報告中將未來產業作為國家戰略。美國圍繞新興技術群發展未來產業,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加大對新興技術群投入;第二,設立新型研發機構,設立未來產業研究所,創建新的技術管理機構;第三,統籌協調政府各個部門力量,并以新的方式與工業界和學術界建立伙伴關系; 第四,加強人才培養,通過為各種背景的人才提供培訓和教育機會來建設未來的勞動力,如投入150 億美元建立200 多個英才中心[7]。

上海2022年9月發布《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提出布局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產業集群,腦機接口、通用AI 等15 個細分領域,配套技術筑基、布局領跑、場景開源等六大未來保障計劃,目標是2030年涌現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硬核成果、創新企業和領軍人才,未來產業產值達到5000 億元[8]。

深圳2022年6月6日發布《深圳市培育發展未來產業行動計劃(2022-2025年)》,明確提出兩階段重點任務,一是推動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等4 個未來產業5~10年內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推動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等4 個未來產業10~15年內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

縱觀國內外未來產業的發展經驗主要體現在5 個方面:一是加強前瞻規劃制定;二是明晰未來產業布局;三是加大新興產業技術投入;四是推動建立創新平臺;五是未來領軍人才培養和未來人才體系的搭建。

推動廈門未來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未來產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未來產業規劃的理論、方法和實踐,必須順應新工業革命、新型城市化和新國家戰略的大勢。要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聚焦“六個加強”,根據廈門在當前發展階段的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來發展未來產業,助力實現“兩高兩化”城市建設目標。

1.加強頂層設計,發揮有為政府的引導功能

謀劃未來產業時,需要借鑒歷史,不是完全替代現有產業,而是在戰略性新興領域的基礎上,結合城市資源和創新能力,早期布局前沿領域,培育未來潛力產業,以促進未來發展。同時,要謹慎處理與現有產業的關系,統籌時序和資源分配。一是加強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對未來產業的統籌協調。二是提高站位,力爭率先打造全國未來產業示范區,帶動區域協調發展。三是根據未來產業的新特征、新要求,探索“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著力點,迭代創新,形成可復制的成功模式。

2.加強技術發展趨勢跟蹤,把握窗口機遇期

一是明晰篩選原則,動態優化未來產業。未來產業依據以下原則進行動態篩選優化。第一,技術前沿。對推動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關鍵性、支撐性和前瞻引領性作用,或者能以技術支撐現有優勢產業升級。第二,爆發增長。屬于市場引領作用顯著的高技術創新領域,具有高增長、高技術、高附加值等特征。第三,發展可能。發展已有基礎,但距離目標要求還有差距,通過培育可成為未來5~10年的支柱或戰略性新興產業。第四,適應定位。適應廈門市“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發展定位,符合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產業要求。二是科學利用工具,關注技術發展趨勢。分析未來產業的有效工具之一是技術成熟度曲線,類似于Gartner曲線。根據Gartner 曲線,技術萌芽期和導入期的領域通??梢暈槲磥懋a業。具體發展策略需根據產業所處發展階段而定,特別是關注技術發展的關鍵拐點,但辨識這些拐點需要專業知識和長期積累的支持。三是創建系統方法,重視“滲透率”等關鍵跟蹤指標。在產業發展中,通常在不同的滲透率階段出現不同的周期。當滲透率低于5%時,行業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潛力巨大但伴隨著風險和機會。當滲透率達到5%~20%時,行業迎來黃金時機,可能受到政策、新技術、新產品或需求等因素的催化,滲透率迅速增加。而當滲透率在20%~50%之間時,行業進入成熟期,滲透率持續增長。

3.加強科研能力供給,提升原始創新策源驅動力

建設區域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以廈門科學城建設為契機,形成以科學城為中心的區域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打造科技原始創新的新增長極。一是對標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地域集聚和學科關聯的特征,努力將嘉庚實驗室、翔安創新實驗室建設成為國家實驗室,高標準打造福建海洋創新實驗室(籌)、“海洋負排放”(ONCE)協同創新平臺。二是充分發揮嘉庚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在廈高校及國家級、部級科研院所的牽引示范作用,積極向中央申請,前瞻布局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未來動力試驗設施、省稀土科學及技術創新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現廈門市大科學裝置“0”的突破,并以此為帶動,推動相關學科研究落戶廈門科學城,發揮科技創新的集群效應。強化大院大所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領域的創新策源地作用。鼓勵外部科研機構參與廈門市創新循環,吸引國家級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廈設立高水平技術型、應用型學院,以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中心為磁石吸引中國稀土集團研發總部落戶廈門,策劃建設人工智能光芯片實驗室、海洋生態環境模擬實驗室等,聚焦氫能儲能、新材料、半導體、應急防控藥物、稀土高值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及高端裝備等領域布局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賽道,強化大院大所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的功能。

4.加強市場主體培育工程,大力扶持未來產業企業發展

一是打造未來應用場景,促進未來產業形成,支持新技術市場化應用和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多維場景體系,孵化新興產業。二是加大未來產業招商。吸引龍頭企業填補產業鏈空白,建立生態系統。三是建立產業全鏈條創新體系。構建合理的大學體系和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實現從理論創新向產業技術創新的滲透與轉換。一方面,政府、國企要創新搭建產學研平臺,領導干部要主動了解大學研究方向。另外一方面,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建立“企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新機制。借鑒國外經驗,培養技術經理人。

5.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強化人才多元扶持、自主培養

一是強化高端人才引領。積極引進國際高端人才,根據產業貢獻和行業資質,提供持續支持。創建高質量人才基地,補貼企業支付高層次人才薪酬,提高引才吸引力。二是加強人才自主培養。設立未來產業和青年人才專項,鼓勵青年人才進行校企和企企合作研究。三是堅持人才以用為本。支持未來產業孵化企業采取“飛地引才”、顧問指導、項目合作等形式柔性使用人才。支持科技人才在企業和高校院所之間流轉使用,建立高?!爱a業教授”評聘機制,鼓勵重點企業科研人員兼任本地高校師資,引導教學科研活動更多地面向產業實踐、更好地服務企業需求。

6.加強產業要素及機制保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知識要素方面,發揮科技顧問、企業家和科技智庫的咨詢作用,加強本地智庫建設,例如通過創建未來產業研究院,進行未來技術和產業研究,為決策提供支持。同時,加強與國內外高端智庫的合作,解決關鍵問題。資本要素方面,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包括政府研發投入、企業投資、風險投資、銀行信貸等,降低未來產業的風險。運用財政政策和金融工具,擴大技術創新基金規模,優化科技金融產品,改善投融資體制。利用風險投資和私人股權投資,促進獨角獸企業的發展。利用特區立法的優勢,探索頒布類似美國《拜杜法案》制度的可行性。將專利產權分享給發明人、投資人和技術轉化者,以推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通過制度創新和政策優勢,吸引全球創新資源匯聚到廈門。

猜你喜歡
廈門科技發展
廈門正新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偶”遇廈門
科技助我來看云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科技在線
廈門貓街
食在廈門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