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臨界R134a萃取樟樹葉精油的工藝優化及抑菌研究

2024-01-03 06:07梁衛驅謝佩吾羅華建連輝明
林產化學與工業 2023年6期
關鍵詞:龍腦液料樟樹

胡 珊, 梁衛驅, 謝佩吾, 羅華建, 連輝明, 黃 皓*

(1.東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廣東 東莞 523083; 2.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廣東省森林培育與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520)

1 材料與方法

1.1 原料、試劑和儀器

新鮮樟樹(Cinnamomumcamphora(L.) Presl)枝葉,由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馬鈴薯瓊脂(PDA)培養基,廣東環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 sp.cubense)、冬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Schl.) f.sp.benincasae)、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西瓜炭疽病菌(Colletorichumorbiculare)、甘蔗赤腐病菌(C.falcatum)、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maydis)、蘋果輪紋病菌(Physalosporapiricola)、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均由華南農業大學植物病理系提供。1,1,1,2-四氟乙烷(R134a)(純度≥99.9%)、無水乙醇(分析純)、聚山梨酯80(化學純),均為市售。

GC-MS-QP2020 W/O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儀,日本島津公司;CBE-10L亞臨界流體萃取實驗室成套設備,河南省亞臨界生物技術有限公司;Hei-VAP Advantage/ML/G3旋轉蒸發儀,德國海道爾夫公司。

1.2 樟樹葉亞臨界R134a萃取

1.2.1新鮮樟樹葉干燥處理方法 新鮮樟樹葉均勻擺盤后,厚度以不超過烘盤邊框為宜。采用空氣能熱泵設備在60 ℃、相對濕度≤50%的條件下干燥4~6 h(烘干時間根據枝葉量多少會有少許不同)。新鮮樹葉含水率約為51%~52%,烘干后含水率約為4.5%~4.8%。將干葉真空包裝后放置于陰涼干燥處備用。

1.2.2單因素試驗 試驗因素分別為:原料粒度、液料比、萃取溫度、萃取時間和萃取次數。研究某一因素影響時,其他因素取固定值。初始萃取工藝為:稱取2 mm孔徑篩網粉碎得到的原料1 kg裝入濾袋,置于亞臨界萃取設備中,在液料比7∶1(L∶kg,下同)、萃取溫度40 ℃的條件下重復萃取4次,每次40 min。所得萃取物用20倍體積的無水乙醇溶解,于-18 ℃下冷凍24 h,過濾,除去不溶的蠟質、纖維等成分,濾液經旋轉蒸發(40 ℃,0.01 MPa),得樟樹葉精油,計算得率[15-16]。

1.2.3正交試驗 為確定最佳萃取工藝條件,選取萃取溫度(40、 45和50 ℃)、萃取時間(30、 40和50 min)、萃取次數(2、 3和4次)3個因素,采用L9(34)正交試驗設計,以樟樹葉精油得率為考察指標,優化樟樹葉精油亞臨界R134a萃取工藝,精油的萃取流程及得率計算同單因素試驗。

1.3 樟樹葉水蒸氣提取

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附錄XD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樟樹葉精油。為減少揮發,采摘回實驗室的鮮葉需在1周內完成精油提取工作,鮮葉每份稱量400 g,提取液料比為3∶1(mL∶g),提取時間為2 h[17]。所得精油在0~5 ℃條件下保存,用于精油成分分析和抑菌作用研究。

1.4 樟樹葉精油化學成分測定

氣相色譜條件采用SH-Rxi-5Sil MS石英毛細管色譜柱(30 m×0.25 mm×0.25 μm),升溫程序為初始柱溫70 ℃,以2 ℃/min速率升溫至160 ℃,保持2 min,再以10 ℃/min速率升溫至220 ℃保持5 min,全程共運行51 min。進樣口溫度230 ℃,進樣量0.5 μL,分流比為100∶1,載氣為He(純度99.99%)。質譜條件采用電離源為EI,電離電壓70 eV,離子源溫度200 ℃,接口溫度250 ℃,范圍為50~500m/z[18]。

1.5 樟樹葉精油抑菌作用分析

參考文獻[19]的方法,在無菌條件下,將樟樹葉精油用2%吐溫80乳化劑溶液稀釋為300 mg/L。采用PDA平板對峙法進行樟樹葉精油抑制作用測試,用6 mm打孔器打取植物病原真菌菌餅移入到PDA平板中央,在距菌餅約2 cm處等距離呈等邊三角形的三點打孔,每個孔內加100 μL樟樹葉精油溶液,每個處理3次重復,以2%吐溫80乳化劑溶液為陰性對照,不添加任何物質的處理為空白對照。所有處理平板均放置28 ℃中培養至空白對照菌落長滿,測量菌落直徑。

[書籍] 序號 作者.書名[M].譯者.版次.出版地:出版單位(國外出版單位可用標準縮寫不加縮寫點),出版年:起止頁碼.

1.6 數據處理方法

采用Origin 8.0作圖,采用SPSS 26.0及Microsoft Excel 2007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試驗數據為平均值±標準差。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最小顯著性差異法(LSD)多重比較檢驗不同處理之間的差異顯著性(α=0.05)。

2 結果與討論

2.1 精油萃取的單因素試驗結果

2.1.1原料粒度 干燥后的樟樹葉分別采用粗碎機和粉碎機處理,粉碎原料粒度明顯小于粗碎。不同粒度的原料經亞臨界R134a萃取后的精油得率見表1。粉碎原料的精油得率顯著高于粗碎原料,經不同孔徑篩網粉碎得到的原料之間精油得率也有顯著差異,其中采用2 mm孔徑篩網粉碎得到的原料精油得率最高,為(2.60±0.07)%。因此,選擇2 mm孔徑篩網粉碎得到的原料作為后續優化試驗的原料粒度。

表1 原料粒度對亞臨界R134a萃取樟樹葉精油得率的影響Table 1 Effects of raw material granularity on the yield of essential oil from C.camphora leaves by subcritical R134a extraction

2.1.2液料比 根據萃取罐容量及裝料量,最大液料比為7∶1,將原料浸沒的最小液料比為5∶1。液料比單因素試驗結果見圖1(a),液料比對精油的萃取得率有顯著影響,適當增大液料比可提升精油得率,當液料比大于6∶1時,得率提升不顯著,且會增加溶劑的回收時長和能耗,因此選擇6∶1做為后續優化試驗的液料比。

a.液料比liquid-solid ratio;b.萃取溫度extraction temperature;c.萃取時間extraction time;d.萃取次數extraction times圖1 提取條件對亞臨界R134a萃取樟樹葉精油得率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extraction conditions on the yield of essential oil from C.camphora leaves by subcritical R134a extraction

2.1.3萃取溫度 根據萃取設備工作壓力范圍,以5 ℃為梯度選取最高不超過50 ℃的4個溫度進行萃取試驗,結果見圖1(b)。萃取溫度對萃取效果有顯著影響,適當提高萃取溫度可提升精油得率,溫度超過45 ℃時精油得率提升效果不顯著,綜合考慮,萃取溫度選擇40~50 ℃較為適合。

2.1.4萃取時間 萃取時間單因素試驗結果見圖1(c)。在固定萃取次數(4次)條件下,單次萃取時間30與40 min時的精油得率無顯著差異,相對20 min有顯著差異,50和60 min無顯著差異。相對于單次萃取時間為30 min,在萃取時間延長1倍的條件下精油得率僅有小幅提升(約9.4%)。綜合考慮,單次萃取時間選擇30~50 min較為適合。

2.1.5萃取次數 萃取次數單因素試驗結果見圖1(d)。萃取次數對萃取效果有顯著影響,萃取2次(得率約2.51%)相對于萃取1次(得率約0.93%),精油得率有極顯著的提升(提升約170%,P<0.01),之后逐漸增加萃取次數,得率提升幅度均較小,萃取5次相對于2次僅提升13.5%,但大大增加了工序的繁瑣程度及能耗,綜合考慮,次數選擇2~4次較為適合。

2.2 精油萃取的正交試驗結果

正交試驗方案及結果見表2,影響得率的主次因素依次為萃取次數>萃取時間>萃取溫度,最佳工藝為原料粒徑≤2 mm,液料比為6∶1,萃取溫度45 ℃,萃取時間40 min/次,萃取4次。表3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萃取次數對精油得率影響極顯著(P<0.01),萃取時間影響顯著(P<0.05),萃取溫度影響不顯著(P>0.05),對精油得率影響的主次順序與極差分析結果一致。在最佳工藝條件下進行樟樹葉精油萃取重復試驗,得率為(2.87±0.08)%。

表2 正交試驗方案設計及結果Table 2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scheme design and results

表3 方差分析結果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results

2.3 不同方法提取精油的化學成分對比

利用GC-MS對2種方法提取所得的樟樹葉精油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總離子流色譜見圖2。使用峰面積歸一化法確定各化學成分的相對峰面積,分析結果見表4。

a.水蒸氣提取steam extraction;b.亞臨界R134a萃取subcritical R134a extraction圖2 樟樹葉精油的GC-MS總離子流色譜Fig.2 GC-MS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C. camphora leaf essential oil

水蒸氣提取和亞臨界R134a萃取得到的2種樟樹葉精油中分別鑒定出39和35種化合物,相對總峰面積分別為99.97%和99.91%。2種葉精油的化學組分均以醇類和烴類化合物為主,其中醇類分別有10種和8種,相對峰面積分別為70.48%和65.58%;烴類分別有24種和20種,相對峰面積分別為22.48%和23.41%;除此以外,2種精油中還檢測出酮類化合物分別為3種和5種,酯類化合物均為2種。

2種葉精油共同鑒定出的化合物有27種,其中烴類化合物15種,醇類化合物7種,酯類化合物2種和酮類化合物3種。龍腦是2種葉精油的主要化學成分,其在水蒸氣提取精油的相對峰面積(64.29%)大于亞臨界R134a萃取精油(58.09%)。

樟樹精油中的非龍腦成分如石竹烯、樟腦、檸檬烯等也是醫藥、化工等行業的重要原料。2種葉精油中非龍腦化學成分的相對峰面積分別為35.58%和41.82%。水蒸氣提取葉精油中相對峰面積超過1%的非龍腦化學成分有14種,分別為α-蒎烯、莰烯、檜烯、β-蒎烯、D-檸檬烯、石竹烯、α-石竹烯、大根香葉烯D、桉葉油醇、松油烯-4-醇、α-松油醇、樟腦、乙酸龍腦酯和乙酸橙花叔醇酯;亞臨界R134a萃取葉精油中相對峰面積超過1%的非龍腦化學成分有12種,分別為石竹烯、α-石竹烯、大根香葉烯D、氧化石竹烯、 4(14),11-桉葉二烯、異丁子香烯、桉葉油醇、α-松油醇、桉油烯醇、樟腦、蒿酮和乙酸龍腦酯。

2.4 不同方法提取精油的抑菌作用

采用平板對峙法測定2種方法提取樟樹葉精油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結果見表5。亞臨界R134a萃取樟樹葉精油對9種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蒸氣提取樟樹葉精油除對蘋果輪紋病菌沒有抑制作用外,對其余8種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從表5可見,2種樟樹葉精油對不同真菌的抑菌率相差較大,亞臨界R134a萃取樟樹葉精油對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優于水蒸氣提取精油。其中,亞臨界R134a萃取樟樹葉精油對9種病原真菌抑制率在43.22%~71.74%之間,水蒸氣提取樟樹葉精油對8種病原真菌抑制率在18.96%~62.87%之間,2種樟葉精油均對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率最高。

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強弱與其化學組分密切相關。Kalemba等[20]總結了植物精油功能基團抗菌活性的強弱排序為酚類>肉桂醛>醇類>醛類=酮類>酯類>碳氫化合物類。2種樟樹葉精油的化學成分均為醇類、烴類、酮類、酯類4類化合物,主要成分為醇類化合物,其相對峰面積是水蒸氣提取樟樹葉精油高于亞臨界R134a萃取樟樹葉精油,其余3類化合物的相對峰面積均為亞臨界R134a萃取樟樹葉精油高。此外,已有研究表明,龍腦對白色念珠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等細菌,異常漢遜氏酵母菌和球毛殼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他成分如檸檬烯、β-水芹烯、α-蒎烯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21-23]。因此,樟樹葉精油的抑菌作用可能是各種成分的協同效果,這與胡文杰等[24]研究結果一致。

3 結 論

3.1以R134a為萃取溶劑,采用亞臨界流體萃取樟樹葉精油,通過正交試驗優化得到最佳工藝條件為原料粒度≤2 mm,液料比為6∶1(L∶kg),萃取溫度45 ℃,萃取時間40 min/次,萃取4次,精油得率為(2.87±0.08)%。影響得率的主次因素依次為萃取次數>萃取時間>萃取溫度。

3.2比較研究亞臨界R134a萃取和水蒸氣提取2種方法得到的樟樹葉精油化學成分差異和抑菌活性,GC-MS分析2種葉精油分別鑒定出39和35種化合物,相對總峰面積分別為99.97%和99.91%。

3.32種葉精油的化學組分均以醇類和烴類化合物為主,龍腦是2種葉精油的主要化學成分,水蒸氣提取精油的龍腦相對峰面積(64.29%)大于亞臨界R134a萃取精油(58.09%)。

3.42種葉精油對辣椒疫霉病菌、花生褐斑病菌等9種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亞臨界R134a萃取樟葉精油對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均優于水蒸氣提取精油。2種葉精油均對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別為71.74%和62.87%。

猜你喜歡
龍腦液料樟樹
香樟樹
香樟樹,樟樹香
新型多功能飲品復合調配分離瓶的研發
龍腦樟去油枝葉中總多酚的酶解-超聲輔助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樟樹扦插繁殖研究進展
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龍腦產業分會成立儀式暨天然龍腦高峰論壇在吉安舉行
GC法測定十四味連黃燒傷軟膏中龍腦和異龍腦的含量
樟樹木化學成分研究
混砂機液料流量的精確控制
流量反饋控制在呋喃樹脂混砂機上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