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廬縣:實施“三大工程”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

2024-01-03 06:19桐廬縣科學技術局
杭州科技 2023年6期
關鍵詞:桐廬縣科技成果科技

□文/ 桐廬縣科學技術局

桐廬縣聚焦創新深化“一號工程”與省“315”科技創新體系,貫徹落實杭州市構筑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建設,持續在融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鏈條、服務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過程、引育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在桐轉化上發力,積極探索縣域科技成果轉化模式。

主要做法與成效

?實施科技成果轉移渠道建設工程

拓寬校企合作渠道。一年內,征集有效技術需求23項,組織專家開展校企對接32 次,推動校企實施產學研項目42 個,創桐廬新高。一是方便企業就近找。結合桐廬縣技術需求,聯合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省內四所高校分別設立桐廬技術轉移分中心,指定專人,方便企業就近對接和咨詢。二是圍繞產業專門找。引導產業頭部企業帶頭在專門領域與高校長期合作,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提升。目前,康基已投資哈爾濱工業大學創業團隊開展遠程醫療及智能醫療器械開發,科德磁業與西南交通大學就磁懸浮永磁材料、精密電機等開展聯合攻關,浙富水電與西安理工大學圍繞水輪機建模、設計與測試,共建聯合試驗平臺。三是政策扶持推著找。將產學研合作納入創新券重點資助范圍,新吸納5 所省外高校成為桐廬縣創新券接收載體,新發放創新券1093 萬元,惠及企業51家。

做深飛地轉化渠道。對照《桐廬縣飛地研發中心管理辦法》,建立飛地研發中心培育庫,圍繞企業持續投入研發費用、引育科技人才、產出科技成果、實現經濟效益等四個維度,通過認定獎勵和年度績效補助,持續支持在桐企業加快設立飛地研發中心,在縣外智力富集區吸納關鍵人才,組建研發團隊開展中試熟化,探索科技成果“在外二次開發,回桐落地轉化”模式。目前,??滴⒂?、艾羅、浙富、康基等企業已在北京、西安、深圳、南京、杭州、蘇州等地設立飛地研發中心20 個,現已累計認定8個,吸納研發轉化人才760余名。

做精專班招引渠道。一把手帶隊,共計4 名科技干部加入縣招商專班,明確產業招引定位,繪制產業鏈圖譜,組建包含20 名高校專家在內的研判智庫,集成投融資機構、創業孵化運營商、龍頭企業等招商信息來源,重點圍繞項目關鍵科技成果先進性與成熟度等開展全方位服務,有針對地促進項目關聯科技成果向桐廬轉移。2023 年,年產2GWH 儲能電池及100 萬臺光伏逆變器研發生產項目、無人智能裝備產業研發總裝基地項目、年產650 架無人機系統及850 臺套航電裝備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等7 個10 億元以上項目簽約落地桐廬。1—9 月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44.3億元,增速居全市第三位;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占固定投資比重28.16%,持續保持在全市前兩位。

?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主體培育工程

持續實施科技企業倍增計劃。一是推動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目前已通過初審推薦上報省認定管理系統133 家,推薦申報完成率221.7%。二是推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全年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1 家,任務目標完成率127.1%。三是推動科技領軍企業培育。以科技小巨人企業為重點培育對象,對標抓提升,2023 年浙江艾羅網絡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認定為省科技領軍企業,實現了“零”的突破。2023 年,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500 強中,桐廬縣入選企業5 家;浙江省高成長高新技術企業200強中,桐廬縣入選企業2家。

推動研發機構覆蓋提升。建立以企業為重點的研發機構提升機制,逐級培育,新認定省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7 個、省企業研究院1 個、市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4個。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51.64%,新申報省“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劃項目9 個、市重點研發項目2 個。1—9 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14.72 億元,同比增長22.2%,完成全年目標75.45%,保持年度任務完成率全市持續領先,占營業收入比重3.54%,高于年度目標任務0.31個百分點。組織企業合作參與重大科技成果研究,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

推動創新聯合體長效運行。資助科德磁業吸納磁性材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長期運行創新聯合體,完善共投共享機制,吸納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開展產業鏈協同攻關與轉化。一方面,由科德磁業、象限科技等龍頭企業圍繞未來前瞻性需求,設立、實施一批攻關項目,并儲備一批高質量成果。另一方面,以消費電子新品訂單為紐帶,企業間分段組織后續開發,分段實施產品化,加快實現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在非晶納米晶帶材、高性能燒結釤鈷永磁材料、磁應用產品設計開發等方面形成授權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70 余件。創新聯合體內部已孵化億元企業7家,科技成果轉化實現“沿途下蛋”良性循環。

?實施科技成果產業化要素集聚工程

打造高規格成果轉化載體。艾羅網絡能源建成TUV萊茵認可實驗室,新引進技術人員70 名,新采購ATS 自動化測試系統等科研儀器設備1200 余萬元,具備了24臺套認證平臺同時測試高低壓穿越、孤島、電網質量等光伏產品的可靠性驗證能力;科德磁業聯動西南交通大學、浙江工業大學開展協同攻關,新引入碩士14 名,新增科研設備500 余萬元,初步建成高溫超導實驗室與磁性材料實驗室,并向產業鏈企業開放共享;浙大高溫合金研究所強化本土融合,向環益、金鴻源、杭佳彈簧、象限科技、和韻科技、環益等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帶動原位掃描電鏡、有機硅材料、新型碳材料、氫燃料電池等一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在桐落戶。

引育高素質成果轉化人才。通過人才項目等成果轉移轉化項目帶動,新增5 名博士后進駐企業并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申報杭州市級專家站3 個、博士創新站12 個。全縣招引認定E 類及以上高層次人才106 人,其中C 類4 人,吸引35 歲以下青年大學生2100 余人,新增技能人才2329人。

構建高能級成果轉化平臺。在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已設立5 支子基金的基礎上,將聯合省屬企業富浙科技設立專門面向科技創新領域的基金,助力企業加強科研成果轉化。持續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科技風險池、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補助。全力支持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智能裝備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創建,以飛地入園(山區鄉鎮建設用地復墾指標以“飛地”形式分配給開發區)、基金扶持、眾創孵化運營、小微園建設等形式匯聚土地、資金等要素,高水平建設具有全省影響力的智能裝備產業集聚發展新高地、數智技術應用示范區、綠色低碳設備發展先行區。

下步舉措與打算

培育技術市場。協同統計、稅務等部門,全面收集相關營收數據,建立潛力企業庫,開展針對性服務。關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招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拆分業務,以獨立法人運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強化技術經紀力量建設,優化技術合同登記服務,通過縣鄉聯動、行業梳理、重點跟蹤,技術合同應登盡登,及時分析比對,以數據指導技術市場培育。

創建轉化載體。加大艾羅網絡能源TUV 萊茵認可實驗室、科德高溫超導實驗室、浙富水輪機聯合試驗平臺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支持力度,培育其對標省重點實驗室及杭州市概念驗證中心,加強人才招引,提升研發和轉化能力。聚焦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概念驗證、孵化轉化等公共服務。圍繞打造“一產業一高?!背晒D化架構,政府搭臺,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吸納高校創新資源,深化產學研合作模式,開展創新聯合體、聯合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創建工作。

發展科技金融。分析調研桐廬縣產業引導基金及其子基金運營狀況,充分考量可行性,探索“投早投小”機制。強化與富浙科技等省屬企業合作交流,撬動省屬企業創投資源服務桐廬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科技風險池、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政策機制,重點扶持視覺智能、快遞物流、高端裝備、磁性材料、醫療器械等產業領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速科技成果產出與轉化。

統籌科技政策。梳理各部門與科技關聯度高的政策條文,深入開展全方位調研和評估,以強化政策撬動、長期重點扶持、方便企業申報為原則,分析研判政策邏輯,清除單純以指標考核為導向的條文,打造科技綜合性政策。提高站位,借鑒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建設思路,縣主要領導親自抓,打破部門藩籬,優化推進縣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協同機制。

猜你喜歡
桐廬縣科技成果科技
操場上真熱鬧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借力地方特色,打造分水“生態民生品牌”——訪桐廬縣分水鎮黨委書記施建華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