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區域差異及其均等化路徑研究

2024-01-04 11:52牟玲玲劉廣平霍騰飛
關鍵詞:均等化河北省區域

牟玲玲,劉 平,劉廣平,霍騰飛

(1. 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天津 300401;2. 河北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天津 300401)

公共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質和保障人類發展的重要內容,推進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對促進社會公平、增強公民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居民對公共教育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區域間、城鄉間及校際供給不均等現象明顯[1]?!笆濉币巹澨岢鲆七M教育現代化,穩步實現教育均等化,教育均等化發展是促進教育公平及區域協同發展的基石?!笆奈濉币巹澲羞M一步提出要在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的基礎上,深化教育改革,持續促進教育公平。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梢?,關于教育均衡的政策呈現出“普惠化—均衡—優質化”的發展規律。但京津冀與長三角城市群相比,前者公共服務均衡程度低于后者且河北與京津公共教育服務均衡水平差距懸殊[2],北京、天津擁有高學歷的教學團隊、舒適的辦學條件及豐厚的財政支持,而河北在基礎教育環節明顯處于劣勢地位,存在著明顯斷崖現象。因此,研究河北省公共教育服務的區域差異及空間特征,是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文獻回顧

公共服務均衡是國家保障全體居民公平地享有最基本服務的權利,均衡代表的是底線公平[3]?;竟步逃▽W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和高中教育,在公共服務體系中具有不可動搖的根基性地位?;竟步逃獾闹攸c為“均等”,大部分學者將教育均等定義為機會均等、參與均等、過程均等和結果均等[4-5],2007 年世界經合組織報告中將教育均衡歸納為包容和公平[6]?;竟步逃鉃槌姓J不同區域及城鄉間存在相對差異,但居民在享有教育服務底線公平的基礎上,能獲得結果大致相等的服務,實現教育供需的基本均衡。許多學者對基本公共教育均衡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基于省市域教育均衡的評價。在評價指標體系方面,由絕對量指標體系[7]287的學校數量、教師數量到相對量指標體系[8]56的生師比、人均教育經費等;由教育均衡評價體系到教育效率的評價體系,評價指標體系逐漸多元化、深入化。運用因子分析法及集對分析模型[9]1479等方法測算其均衡指數;還有學者從其他視角進行衡量,如政府教育財政投入均衡測量[10]113。

二是教育資源空間格局的演變。西方將教育視為生產元素,研究教育資源布局與政治及結構的關系[10]。后來,Hones 等[11]提出了采用空間計量的方法可視化教育資源的布局及教育現象背后的空間機制的研究框架。有學者依據此研究框架,研究內容涵蓋國家層面-城市群層面-城鄉層面的教育,呈現由宏觀到微觀的趨勢[12]9。國家層面,汪凡研究發現我國基礎教育在環渤海及江浙滬地區為均衡水平較高的省份,空間格局總體上為“東-西-中”遞減趨勢,具有明顯的區域差異[7]292;城市群層面,京津冀公共服務非均衡化顯著,其差距主要體現在京津與河北之間[13]115。

三是推進均等化的措施。衡量方法集中于面板數據回歸模型[12]9、多元回歸模型[13]117及空間計量模型[7]287。在教育固定資產投資、區域交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和第三產業發展及城鎮化發展水平等方面對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衡進行分析[14-15],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基于區域人口及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從設施的可達性和位置提出優化設施選址,以期公平實現資源的效率平衡。

總體來看,研究者從不同研究尺度,應用豐富的測量方法,剖析了不同類型區域基本公共教育特征,深化了基本公共教育研究內涵,提升了基本公共教育研究綜合水平[16-17]。但依然存在不足:在研究視角上,現有文獻研究尺度多涵蓋全國和城市群,而對于京津冀區域,鮮有以河北省設區市為單元的研究。我國現處于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缺少對教育效果的衡量,教育均衡的實現意味著必須將教育質量納入體系中。同時對影響因素的探究多從全局性考慮,忽視了教育均衡影響因素的空間異質性,而教育資源的供給等具有顯著的區域性,采用傳統分析方法很難清晰地揭示其空間特征。

鑒于此,本文以河北省設區市為研究單元,從教育投入、教育資源配置和教育質量三維度構建全面的教育均衡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空間計量方法探究公共教育均等化的空間分布特征,并結合政策調控、產業結構、社會發展水平及人口分布情況的空間差異驅動在公共教育供給中的作用,探討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的作用機制。以期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教育強國戰略背景下,以“河北省教育均衡水平提升”為導向,以“促進社會公平、增強獲得感”為根本,切實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實現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提供科學的決策和參考。

二、研究方法與數據選取

(一)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熵權TOPSIS 測度河北省公共教育綜合發展水平,在此基礎上使用簡單算數平均法估算河北省四大區域的教育狀況,同時使用ESDA 法深入分析公共教育在空間上的依賴性和異質性,并采用GWR 模型探討引起空間異質性的原因。

1.熵權TOPSIS 法

熵值法能夠減少主觀因素對指標值的影響,更具客觀性;TOPSIS 法應用于評價多維度多指標的決策,但該方法具有主觀賦權的性質,會影響評估結果的真實性。因此,采用熵值法和TOPSIS法相結合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主觀性,使得公共教育均等化評價結果更合理,具體步驟參考相關文獻[8]57。

2.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ESDA)

由于河北省各設區市經濟發展不同,其教育發展也存在差異,空間上也存在異質性及關聯性。為揭示這兩類空間差異和鄰近區域的關系,采取ESDA 方法,衡量教育均等化綜合發展水平在地理位置上的空間格局。借助GeoDa 和Arcgis 軟件將地理空間與數據空間相聯系,通過圖形可視化的手段,探索空間位置相關區域在空間上的關聯性和異質性。首先用Arcgis 軟件計算地級研究單元的公共教育的Morans’值,判斷公共教育是否在空間上有相關性;其次,用Moran 散點圖和冷熱點圖反映公共教育各設區市間的空間聚類類型及程度。

3.地理加權回歸模型(GWR)

為進一步探討影響公共教育的因素,應采用回歸模型分析。傳統模型是估計變量的平均值,但各地區由于物力、人力等投入的非均等化,變量間的關系會隨空間位置不同產生差異。故GWR 模型把地理空間數據融入模型中,對其采用局部回歸,能解決空間數據的非平穩性問題[7]288,其表達公式為:

其中,(ui,vi)是第i樣本的空間坐標;βk(ui,vi)代表樣本點i的地理位置函數;β0代表常數項;xik代表自變量。

(二) 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1.指標遴選

因數據的獲得性,學前教育暫未考慮,本文公共教育為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借鑒已有研究成果,遵從指標選取的可量化性、可獲得性及系統性等原則,從教育投入、教育資源配置和教育質量三個維度共11 項指標(表1) 構建公共教育均等化的指標體系。教育投入包含人均投入水平的相對值和教育支出與GDP 的絕對值兩方面,從經費狀況的角度反映公共教育與當地經濟狀況的匹配程度以及政府對教育的“努力程度”,通常情況下會認為對教育的投入力度越大,教育服務結果越好;教育資源配置包含硬件資源的配置和軟件資源的配置,從師資狀況和辦學條件的角度反映河北省及各地區公共教育在資源配置上的區域差異[8]56;教育質量包含能夠反映教育質量成果的效果和效率指標,并反映公共教育的公平性,體現公共教育成果[9]1479。

表1 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評價指標體系

2.數據來源

鑒于2013 年之前公共教育相關指標缺失以及2021 年河北省各地公共教育相關數據暫未公布,故而將數據的時間跨度設定為2013—2020 年。樣本數據主要來源于《河北省經濟年鑒》、各設區市2013—2020 年統計公報和中經網,其中教育質量指標數據部分來源于各設區市統計局及教育局。本研究以河北省及10 個設區市為研究單元,考慮到衡水市因數據缺失較多,因此將其從樣本中剔除。對于個別缺失數據采用插值法進行估算。

依據指標選取的可獲得性和統一性原則以及指標權重值的重要程度,從教育投入、教育資源配置和教育質量三維度中構建評價指標衡量省內設區市的教育均等化水平(表2)。

表2 河北省各地區公共教育均等化評價指標體系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結合源數據,首先,運用熵權TOPSIS 計算2013—2020 年河北省及10 個設區市的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綜合評價(表3 和表4)。參考蘇飛等(2018) 的劃分標準,將公共教育均等化評價值劃分為:低水平(0~0.334)、較低水平(0.335~0.459)、中等水平(0.460~0.585)、較高水平(0.586~0.710)和高水平(0.711~1) 5 類[9]1478;其次,分析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的空間特征,把握其空間形式;最后,依據前述分析的空間依賴性及空間異質性,深入探討形成空間格局的驅動機制。

表3 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綜合評價(2013—2020 年)

表4 河北省各設區市公共教育均等化的綜合評價(2013—2020 年)

(一) 公共教育均等化區域評價

1.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綜合評價

通過熵權法計算出不同維度指標的權重值(表1),依據權重值確定不同指標對公共教育的影響程度。其中包括教育投入(0.298 9)、教育配置(0.340 5)、教育質量(0.360 6),教育質量中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在2021 上升到95.87%,較之2020 年上升了兩個百分點,與此同時,2021 年的義務教育鞏固率也未出現下降趨勢,高達97.5%,都為教育質量穩步上升做出了貢獻。河北省公共教育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教育投入層面,該一級指標下的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對公共教育水平影響最大。因此,加大教育投入是提升教育問題的重中之重。

由表3 及圖1 可知,河北省公共教育水平呈“減-增”的倒“V”型分布,教育均等化評價值2020 年比2013 年提高58.31%,2013 年為最低值,并且隨后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水平由低水平教育轉變為較高水平階段,這與田學斌研究結論一致,京津冀公共教育在2019—2020 年之間非均等化性比較突出,并在2019 年達到峰值,大致呈現出倒“V”型分布[12]13。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推進,習近平總書記2014 年2 月26 日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引導下,將優勢資源向弱勢地區轉移,縮小區域差距,實現協同發展”,同時“廊坊共識”及“打造首都經濟圈”等系列政策的出臺顯著促進了河北省教育水平的提高。尤其在2014年后,教育水平增速明顯提高,這與該省經濟投入及教育政策密不可分,其中相關教師政策強化了教師職業的吸引力,比如《河北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河北省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等,改善了鄉村教師緊缺的窘境。2014 年后教育投入及教育質量不斷增加,尤其在2019、2020 年評價值達到最高,說明政府對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

圖1 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的綜合評價值趨勢圖

2.河北省各設區市公共教育均等化綜合評價

根據熵權TOPSIS 計算得到2013—2020 年設區市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綜合評價(表4)。

2013—2020 年河北10 個設區市公共教育水平呈現不同程度的上升態勢(表4)。從總體發展趨勢看,唐山、秦皇島、邯鄲、滄州、邢臺、廊坊和承德地區的公共教育均等化評價值呈現“V”型發展,基本在2018 年后表現出較好的上升趨勢,教育均等化程度處于較低水平向較高水平提高階段。張家口地區的公共教育均等化評價值呈“M”型發展,其公共教育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石家莊和保定公共教育均等化評價值呈倒“V”型發展,在2016 年后表現出下降的趨勢。從城市數量來看,2013 年河北省公共教育中等及以下水平城市占比高達80%,到2020 年這一占比減少了20%。由此可見,隨著各區域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的提升,低水平地區對高水平地區表現出明顯的“追趕效應”。

采用變異系數分析河北省公共教育在不同時間節點的均等化評價值,發現各地區內部各設區市間的均等化水平差異顯著,2013—2020 年不同地區評價值的變異系數介于0.035 3~0.122 2,變異系數是0.05 的地區為張家口,變異系數大于0.05 但小于0.1 的地區為唐山、秦皇島、邯鄲、保定、承德和廊坊,變異系數大于0.1 的地區為滄州、石家莊和邢臺,變異系數大于0.1 的地區占比為30%,這些地區教育水平差異顯著,集中于縣分布較多的地區,說明城鄉教育資源缺少互動交流,鄉村教育發展缺乏主導性,會加大與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2013—2020 年公共教育均等化具有顯著區域差異,唐山教育始終處于較高水平階段。

3.四大區域公共教育均等化綜合評價

運用簡單的算術平均法得到河北省四大區域公共教育均等化綜合評價(表5)。

表5 河北省四大區域公共教育均等化的綜合評價(2013—2020 年)

四大區域公共教育存在明顯的非均等化性特征,尤其環京津地區落后。冀東地區基本教育均值為0.603 6,處于較高水平階段,唐山在空間上毗鄰京津,具有地緣優勢,臨港產業活力發達,憑借經濟發展優勢,公共教育服務水平最高。秦皇島地區受益于獨有的自然環境資源和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公共教育服務水平也處于河北省前列。冀中南和冀北地區均值分別為0.525 0 和0.524 1,差值較小,冀北地區略低于冀中南地區。環京津地區的教育均等化水平最低,但近7 年始終處于上升的趨勢,尤其在2016 年后上升最為明顯,說明在京津冀協調發展戰略的驅使下,京津的優勢資源向河北傾斜效果顯著。環京津地區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可最大化地吸引京津生產要素流入,提升其公共教育供給能力。

在測度河北省及不同地區公共教育均等化評價值變化趨勢和地區差異的基礎上,為更詳細地了解地區間教育水平空間演化特征,需利用ESDA 法做進一步的空間分析。

(二) 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空間特征

1.全局空間自相關分析

為便于描述教育水平的空間布局,運用Moran’I探討河北省教育的總體格局。將各設區市的均等化評價值作為分析單元,建立一階ROOK 空間權重矩陣,運行GeoDa 軟件,得到2013—2020 年全局Moran’s I 指數(表6)。

表6 Moran’I 指數結果(2013—2020 年)

2013—2020 年Moran’s I 值均為正,表明各設區市公共教育水平存在空間集聚現象,即公共教育水平高的地區與高的地區集聚,教育水平低的地區與低的地區集聚。從P 值可知,2014、2016、2017年三年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空間分布特征不明顯;2013 年和2015 年P 值均小于0.1,表明在90%置信度下空間是正相關;2018—2020 年P 值小于0.05,表明在95%置信度下空間是正相關,空間集聚現象越來越突出,空間結構層次逐漸分明。此外,2013—2014 年與2015—2016 年的Moran’s I 值在下降,說明地區空間差異在增大;2017 年后指數在迅速增長,空間差異性在不斷縮小。從Moran’s I指數的波動情況看,呈現出“降-升”的“V”型趨勢,說明河北省公共教育水平呈現出“減弱-增強”的趨勢,與熵權TOPSIS 法反映的總體差異變化趨勢基本保持一致。

2.局部空間自相關分析

為更詳細了解區域的空間異質性,采用Local Moran’I 和LISA 圖分析河北省公共教育的局部空間布局。運用GeoDa 軟件得到局部Moran 散點圖(圖2)。除2014—2016 年,各地區主要集中于第一和第三象限,而且處于第三象限(低-低集聚) 的散點數量要顯著多于第一象限(高-高集聚) 數量,說明河北省內部具有明顯的公共教育水平高的地區和教育水平低的地區,而且教育發展落后的地區集聚數量多于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呈現出失衡的區域異質性,教育發展水平高的地區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較弱,結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冀中南和環京津地區教育發展比較落后,其城市大部分位于第三象限,則位于第三象限的地區陷入了弱者恒弱的循環中,京津冀地區教育的集聚力高于輻射力,且區域教育呈現兩極化的非均等化狀態。公共教育的空間異質性呈現“增強-減弱”的態勢,表明既存在空間集聚性又存在空間異質性,河北省公共教育水平的總體差異則為“增大-減小”的趨勢,與全局空間相關性研究保持一致。

圖2 河北省各設區市公共教育水平評價值的Moran’s I 散點圖(2013—2020 年)

為更全面準確地了解河北省公共教育空間集聚及差異情況,采用GeoDa軟件計算并繪制出2013、2019、2020 年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在0.05 顯著性水平下的LISA 集聚圖(圖3)。

圖3 河北省設區市公共教育LISA 集聚圖

河北省公共教育在2013 年、2019 年、2020 年的3 年時間里集聚數量與空間分布發生較大變化。從集聚數量看,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存在顯著空間集聚的區域2013 年有3 個、2019 年僅有1 個,2020 年有兩個。從空間分布看,2013、2019、2020年LISA 集聚圖表明,空間差異顯著,低-低集聚在張家口、保定和廊坊;低-高集聚在承德,高-高集聚在冀東地區,不顯著區域主要位于冀中南地區,由低低集聚到低高集聚再到高高集聚,說明教育均等化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教育差距在擴大。2013 年“低-低”類型主要分布在環京津,這些地區由于緊鄰京津,優勢資源向京津靠攏,使得環京津區域教育水平處于低水平區域;2019 年“高-高”類型分布在冀東地區,說明該區域教育發展水平相對較高,河北省公共教育水平逐漸出現極化現象,這種雙核的高值極化現象在空間上容易產生輻射效應,其較高的擴散帶動能力可能會影響周邊區域;2020年“高-高”類型分布在承德,說明承德教育發展與周邊地區的教育發展聯系緊密,但比周邊地區發展慢。2016 年唐山市獲得首批國家公共教育均等化的城市,正在大力推動“智慧教育”發展,為教育高水平發展奠定了基礎。秦皇島是唐山后又一個通過公共教育均等化發展國家標準的城市,為保證學校供給的充足,2017 年工作會議中提到改建或新建14 所學校,解決教育中“大班額”的難題。2013—2020年,冀中南地區均不顯著,不顯著地區數量呈倒“V”型發展,說明河北教育水平呈減弱-增強的趨勢,多數地區教育均等化水平偏低,只是部分縣域教育質量相對較高,同時也說明河北省應通過財政投入、政策優惠等的支持來提高這些地區的教育水平。冀中南地區中石家莊作為其關鍵城市,公共服務各方面水平高于其他地區,但未發揮出帶動作用,冀中南地區成為河北省追趕協同發展戰略腳步的重點提升區域。

(三) 教育均等化驅動機制分析

1.變量選擇與模型構建

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設區市間存在非均等化性,為分析這種空間格局的形成機制,參考已有研究,從財政分權、產業結構、對外開放、區域人口、城鎮化和經濟發展6 方面分析對教育均等化的影響[5]114。

財政分權給予各政府足夠權力自行分配財力,各地方政府了解當地居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財政分權對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影響較大,因此用地方人均財政支出占河北省人均財政支出的比重衡量各地區的財政分權[14]33;教育服務類屬于第三產業,雖然對第三產業的促進作用并不是很明顯,但教育在第三產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教育與第三產業是相互影響的關系,因此用第三產業比例衡量產業結構對教育的影響[9]1478;對外開放程度越高,意味著區域接觸國外先進技術的機會越多,對知識和教育越重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的發展。區域人口是教育資源配置的依據,人口越多,相應的教育服務需求越多,人口規模是公共教育服務的重要推動力,用人口密度衡量區域人口[18]87;城鎮化意味著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城市人口規模擴大,其教育資源受益者將增加,人口城市化就會縮小城鄉基礎教育投入差距[19]125。經濟是保證政府執行任務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對一個地區的教育投入水平,經濟水平越高對教育的投入也相對較多,用人均GDP 衡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20]1499。

本文以6 個方面的各指標為自變量,以2020年教育服務均等化綜合值為因變量,為避免指標間出現多重共線性帶來模型估計結果偏差,利用SPSS21.0 軟件,作逐步回歸分析。根據VIF 均小于5,表明各變量間不存在共線性關系?;诟咚咕嚯x權重函數進行地理加權回歸,估計結果見表7。

表7 各變量的GWR 模型結果

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評價值的空間分布具有顯著的空間正相關性和異質性,GWR 模型可以解決由空間位置引起的因變量和自變量的局部變異問題,運用GWR4.0 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其回歸結果調整后系數為0.765 1,說明變量解釋程度達到76.51%。其中地方人均財政支出占省人均財政支出的比重、城鎮化率、對外開放、第三產業比例和人口密度,5 個變量對均等化綜合評價值具有顯著影響,而人均GDP 的影響并不顯著。

GWR 模型中,結果顯示:財政分權、對外開放、產業發展和城鎮化對河北省教育均等化影響程度較大,區域人口的影響較小。人口密度和第三產業比例的回歸系數為負值,說明對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的提高有負向阻礙作用,地方人均財政支出比重、城鎮化和對外開放能顯著提高教育均等化程度。

2.空間格局驅動因素分析

用ARCGIS 對GWR 模型結果中各指標回歸系數作可視化分析,探究各指標影響效應的空間差異(圖4)。

圖4 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影響因素回歸系數空間分布

(1) 財政分權。財政分權對公共教育均等化的影響較大,地方人均財政支出比重對公共教育均等化有顯著正向影響,回歸系數為[0.145-0.324],表明政府分權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財政分權能夠對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激勵,影響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利用。從空間分布看,高值集中于冀中南地區,低值則集中承德和秦皇島地區,可能的原因:各地方政府比上級政府對當地教育需求更清楚,會依據實際情況合理分配教育的支出比例,縮小教育均等化差距。財政分權可以提高公共教育供給的公平性,為發展地方經濟提供有效的保障,為鄉村教育投入的擴大提供經濟后盾,財政分權對冀中南地區實現公共教育均等化有明顯效果。而財政分權對冀北和秦皇島地區影響較小,可能是由于政府重視經濟發展,如秦皇島作為旅游城市,需要更多的財政投入改善區域內的設施建設等,從而擠占了對教育的支出,故目前財政分權對冀北及秦皇島地區影響較小。

(2) 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比例與教育均等化的作用在空間上展現出“南高,北低”順時針減弱的布局特征,并且系數為負值,汪凡同樣認為第三產業占比對河北省教育均等化有負向影響。阻礙作用較強的高值區域集中在冀中南地區,邯鄲、邢臺和石家莊有其自身的產業發展特色,強調制造業的發展,忽視了要素集約利用,從而對教育均等化水平的提高產生不利的影響;阻礙較弱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環京津區域(尤其廊坊和滄州),這些區域第三產業比例本就不低,且第三產業與教育的相互抑制作用顯著,但作用程度在減弱,提高第三產業比例對本區域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有減小的效果[13]123。

(3)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與教育均等化評價值在全省呈負相關,人口密度越低,越有利于實現教育均等化,回歸系數從南向北呈現增強的階梯狀分布。人口數量一定程度影響了公共教育的提質增效,人口密度增大、人口結構優化對地區公共教育供給效率會產生積極影響。負向影響高值區主要集中在冀東地區,較低的人口密度增加了教育服務的單位供給成本,也增加了其獲取成本[18]91,人口密度的降低不利于教育均等化水平的提高。要調控人員流動,促進該地區人口與教育均等化發展。低值區集中在冀中南地區,人口密度對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地區的教育均等化發展影響也較小。

(4) 城鎮化。城鎮化發展水平對教育均等化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呈現“南高北地”的空間分布。敏感區為冀中南地區,低值區為冀東地區,形成該空間格局的可能原因:一方面,當農村居民遷往城鎮地區,可有效緩解農村教育資源配置的壓力,從而帶來農村教育資源人均配置水平的提高。冀中南地區城鎮化水平目前還較低,應加大城鎮化建設,吸引人員流動,不斷提高教育均等化水平;另一方面,教育經費、師資等資源向城鎮集中,在教育外部性的作用下,城鎮教育經費、師資等外溢效應會促進周邊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的改善[19]125,整體提高城鎮化進程有利于提高教育均等化水平,縮小教育差距。

(5) 對外開放。地區對外開放對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且呈現南高北低逐漸減弱的趨勢。隨著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的發展會吸引外來人口流入,從而間接降低教育成本,提高當地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20]1502。敏感區在冀中南地區,低值區在秦皇島和承德地區。石家莊等城市的中外合資企業以及跨國企業的技術、管理密切交流,經濟發展水平處于急速增長階段,擴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對教育發展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財政分權、城鎮化、產業結構和對外開放是影響教育均等化空間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區域人口是影響其空間格局形成的次要因素?;诤颖笔〗逃然臻g布局特征,應合理分配師資等資源與人口的比例,加大城鎮化推進力度,以及提高各地方政府的財政放權力度,有助于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的提高,縮小地區差異。

四、結論與建議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時,河北省教育水平明顯落后于京津,因此重點探討河北省不同地區的公共教育均等化問題尤為重要。在梳理和總結公共教育文獻的基礎上,構建了涵蓋教育投入、教育資源配置和教育質量三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熵權TOPSIS、ESDA 和GWR 法,分析河北省及各設區市公共教育均等化發展水平并探討了時空格局形成機制。

(1) 無論省際或市際尺度,河北省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呈倒“V”型分布,值得關注的是受政策影響,2015 年后均等化水平開始大幅提高。冀東地區均等化水平相對較高,環京津地區相對較低,各地區之間的差異源于教育設施和教育投入的非均等化。教育投入不足制約著公共教育均等化發展水平,為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冀東地區教育水平高,政府可以以生均經費為標桿,采取“補差價”的手段,保證各地區教育服務經費充足。師資配置易受學校所處環境、班級條件等限制。優勢地區更容易吸引優秀教師,師資數量供給充足,比如冀東地區;而相對落后的地區調節能力較弱。因此,政府需要對教師流動調節機制進行創新管理,實時掌握不同中小學校在校生數、在編及編外教職工數,確保教師增減、流動情況實時更新,動態監管,精準匹配。此外,也可采用教育信息化(網絡教學)、分校辦學扶持的方式,彌補弱勢地區師資供需不足。

(2) Moran’s I 為正值,表明各地區公共教育水平存在空間集聚現象。局部上,高高集聚在冀東地區(唐山和秦皇島);低高集聚在冀北地區(承德);低低集聚主要在環京津地區,呈現出失衡的區域異質性,其教育水平高的地區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偏弱,集聚力高于輻射力。冀東和冀中南地區呈現出兩極化的非均等化狀態。石家莊作為冀中南地區核心城市,其對邯鄲和邢臺地區的輻射力較弱。因此,實施“強-弱”幫扶舉措,可助力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實施省內強對弱精準幫扶,即石家莊-邢臺,唐山-邯鄲等一對一幫扶形式,可能會提高全省教育水平,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3) 財政分權、對外開放、產業發展、城鎮化和區域人口對教育均等化的影響呈現區域異質性。其中財政分權、對外開放、產業發展及城鎮化對教育均等化有促進作用,而區域人口因素則作用較弱。從影響強度看,產業發展和城鎮化對教育均等化有重要影響,經濟發展并不是決定性因素。因此,縮小地區間教育差距的主要途徑是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模式,適當擴大對冀北和環京津地區政府的財政放權力度,并有針對性地設置必要的專項轉移支付,規劃地方財權和事權相匹配。同時,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引導人口合理流動,協調公共教育資源與人口的適配比例。

猜你喜歡
均等化河北省區域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2020年河北省對外經濟
國家開發銀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大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建設
分區域
均等化服務試點一年間
當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