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在新時代
——中國美術館建館60周年系列展覽”綜述

2024-01-04 11:52王小麗
天津美術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建館八大山人中國美術館

王小麗

2023年5月23日,正值中國美術館建館開放60周年紀念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建館60周年系列展覽”開幕。此系列展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擔任總策劃,以中國美術館各部門學者組成策展團隊,篩選出600余件館藏作品,分為“致敬經典”“墨韻文脈”“塔高水長”“美美與共”等四大主題,在中國美術館進行了集中展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5月21日給中國美術館老專家老藝術家的回信中談到,中國美術館自建館以來,有力見證了新中國美術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典藏精品、展覽展示、公共教育、對外交流等方面守正創新,取得了積極成效。作為新中國成立后所創建的國家級美術館,中國美術館于1958年開始興建。1963年,毛澤東同志題寫了“中國美術館”五字匾額。同年5月23日,中國美術館正式開放。自建成以來,中國美術館就成為新中國美術事業的重要發生場所。迄今,館內共舉辦各類美術展覽5500余場,年接待觀眾逾百萬人次。

在此次四大主題展中,“致敬經典”展示了中國美術館的經典美術作品收藏;“墨韻文脈”從館藏作品和“寫意”角度出發,呈現了對傳統藝術文脈的繼承與創新這一發展沿革之路;“塔高水長”注重對紅色革命美術的脈絡挖掘和當代弘揚;“美美與共”則側重對國際美術收藏和中外美術交流成果的展示。各大主題展經緯交織、相得益彰,打破了畫種門類的限制,將學術性與大眾性相結合,帶來了廣闊和多維的學術視野。此系列展立足館藏,較為全面地展現了“一甲子”歲月中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

“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建館60周年系列展覽”現場之一 作者拍攝

致敬經典——中國美術館藏美術精品展

館藏作品是美術館的立館之基、立館之本。美術館的主要工作皆圍繞藏品的保存、保護、研究和展示工作而展開,其對學術研究、文化傳播和美術創作均有著重要意義。中國美術館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了體現中國美術發展的收藏序列,館藏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美術史上的經典之作。目前,中國美術館收藏有各類美術作品共計13萬余件,包括我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攝影、民間美術等各門類作品,以及近4000件海外藝術作品。

在“致敬經典”展覽中,策展團隊從中國古代到近現代藏品中遴選出130余件珍品進行了展示。其中包括蘇軾、唐寅、沈周、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潘天壽等大家之作,以及海外如畢加索、珂勒惠支、安迪·沃霍爾、安塞爾·亞當斯等大師的作品。展覽中,許多家喻戶曉的經典美術名作集中亮相,如李可染的《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傅抱石的《待細把江山圖畫》、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羅中立的《父親》、靳尚誼的《塔吉克新娘》等等。這些經典之作體現了中國美術館60年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收藏。其豐富著美術史的書寫,并不斷為當下的藝術創作提供養料。

墨韻文脈——八大山人、石濤與20世紀以來中國寫意藝術展

寫意,“以意寫之”,以形寫神。其最初以草書入畫的方式,為傳統藝術語言和審美意境拓展出新的維度。寫意藝術、寫意精神作為具有中國文化審美特征的藝術表征系統,在現代藝術語境中又經歷著繼承和創造性轉化的流變之路。在“墨韻文脈”主題展覽中,策展團隊選擇了館藏中能反映“寫意”這一藝術文脈的作品,并對此進行了梳理和呈現。該展以“寫意”為主線及脈絡,展現了八大山人、石濤與20世紀以來的藝術家作品。

“墨韻文脈”主題展分為古代、現代兩部分。

古代部分聚焦于明清之際八大山人與石濤的書畫之作,并呈現出二人在寫意藝術上所分別樹立的創新標桿。這部分內容主要集中于五層展廳空間,作品共計50余件(套)。在展陳上分為三個板塊:第一板塊為“雙峰并峙”,即由八大山人、石濤各自的畫像及二人合作的《蘭竹圖》為原點展開敘述,通過文獻資料溯源二人互相的交游往來及各自藝術面貌;第二板塊為“眼高百代”,主要展出八大山人在各時期的作品,包括花鳥、山水、書法等;第三板塊“法無至法”以石濤作品為主,包括其山水冊頁、花鳥等作品。

展覽的現代部分主要呈現了自20世紀以來寫意藝術的文脈流變和創新性轉化。此部分主要設置于三層展廳,并分四個板塊陳列,作品共計120余件(套)。第一板塊為“意韻一脈”。進入展廳映入眼簾的,即是靳尚誼的油畫《八大山人像》與傅抱石的國畫《大滌草堂圖》。這一板塊的作品均以或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表達了對八大山人和石濤兩位前輩藝術家的敬意。第二板塊“得其環中:中國畫之承變”主要展現了20世紀以來,在西學東漸和美術大眾化的進程中,中國畫在寫意山水、寫意花鳥上的拓展與轉化。這一板塊展出了包括吳昌碩、陳師曾、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張大千等人的諸多作品。第三板塊“超以象外 塑形寫意”從民族審美特質的角度,聚焦中國雕塑中的寫意傳統。此部分展出了熊秉明、吳為山、孫家缽等人的雕塑作品。第四板塊“超以象外 融匯轉化”主要關注作為舶來品的油畫在本土落地生根之后的語言探索。在西畫東漸過程中,中國油畫家將20世紀以來的西方現代主義藝術與中國寫意傳統相融合,發展出具有寫意精神和東方文化特質的油畫新風格。此板塊涉及的藝術家包括林風眠、吳冠中、蘇天賜、朱德群、趙無極等。

同時,在六層展廳的“古韻流芳”展覽上,展出了中國美術館館藏古代繪畫作品17件,以這些能體現傳統繪畫主脈、體現道統傳承的作品來回溯古代繪畫的譜系。作品少而精,題材覆蓋了山水、花鳥、人物,技法涵蓋了寫意、工筆、文人畫、院體畫等不同種類。

塔高水長——弘揚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美術作品展

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深刻融入民族血脈。其所彰顯的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仍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當代意義?!八咚L”主題展以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為兩大脈絡和篇章,對紅色革命美術資源進行深入挖掘與積極弘揚。

在“長征精神”篇章中,策展團隊選取了60余件長征題材館藏作品。這也是對此題材美術作品的一次集中性梳理。作為新中國美術創作尤其是革命歷史題材美術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長征題材作品囊括了不同的美術門類。關山月的革命圣地山水畫《長征第一山》、沈堯伊的油畫《而今邁步從頭越》、潘鶴的雕塑《艱苦歲月》等,都是此題材的經典之作。

中國美術館組織創作的《長征組雕》也成為這一主題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作為紀念特展而進行展出。作為雕塑創作中的革命現實主義題材,“長征”一直被不斷重塑和深化,而此次是首次以組雕的形式進行藝術呈現。中國美術館長征組雕創作項目于2021年立項,由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擔任項目主創。項目還遴選出優秀中青年雕塑家參與集體創作,以此推動紅色經典的創新,弘揚長征精神,賡續紅色文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鼻捌?,創作團隊為收集素材重走長征路,赴福建、四川、貴州等地進行考察、采風,并收集到大量歷史文獻。在創作中,創作團隊圍繞長征基本路線進行組雕的創作,表現工農紅軍和廣大群眾的英雄主義精神。組雕由“十送紅軍”“血戰湘江”“強渡烏江”“遵義會議”等十幾個歷史場景構成,將細膩的人物刻畫與恢宏的場景塑造相結合,融匯具象與抽象,全景式地向觀眾展現了波瀾壯闊的長征壯舉。

1942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此講話對于文藝基本問題給予了深刻和辯證的分析,確立了文藝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方向,為延安美術家帶來創作方向上的指引。此時期,延安木刻這一具有革命性、大眾性和民族性的藝術形式得以迅速發展和傳播?!把影簿瘛逼鹿舱钩鲎髌?00余件,除延安木刻之外,還囊括了油畫、漫畫、雕塑等多樣的藝術形式。此篇章共分為三個板塊。第一板塊“回延安”,梳理并展示了中國美術館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至今有關延安的展覽和活動文獻。第二板塊“鑄精神”,展示以版畫、新年畫為代表的延安時期美術創作,如古元的《延安風景》、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彥涵的《軍民合作 抗戰勝利》等。此外,吳印咸拍攝于1942年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代表合影》等館藏攝影作品也一并展出,構成這段歷史的珍貴見證。第三板塊 “放光芒” , 呈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表現延安主題、謳歌延安精神的油畫、國畫作品,如錢松嵒的《延安頌》、蔡亮的《延安火炬》等。

美美與共——中國美術館藏國際藝術作品展(第二期)

作為國家美術館和中外藝術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國美術館不斷豐富著國際藝術作品的收藏,目前已擁有近4000件來自五大洲的國際藝術藏品。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近年來,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美美與共”“藝匯絲路”等國際作品展。而在建館60周年之際,美術館再次以“美美與共”為題,選取館藏國際美術作品70余件(套),包括以往較少展出的作品,涵蓋油畫、中國畫、版畫、攝影、雕塑、綜合材料等多種藝術形式。

“美美與共”主題展分別從“現代之路”和“意蘊絲路”兩個維度進行展開?!艾F代之路”主要展出了20世紀以來的現當代國際藝術藏品,其主體捐贈多來自德國的彼得·路德維希夫婦、法蘭西藝術院藝術家及俄羅斯藝術科學院等?!耙馓N絲路”則聚焦于“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及地區的藝術家作品,展現不同民族文化的傳統,彰顯不同視域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平等包容、多元共生的文化格局。

在整體空間設計上,“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建館60周年系列展覽”多層次、多維度地利用了中國美術館全部的六層展廳空間,且各展覽因展廳空間的分隔而保持了相對的獨立性。在參觀動線及作品編排上,展覽均以主題邏輯為綱,打破了以時間或事件為線索的傳統展示方式。在一層大廳空間的墻上,美術館列出了“向國家捐贈作品的捐贈者名錄”,表達了對60年以來數千位捐贈者的深深感謝與敬意。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中國美術館將以建館60周年為新的起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守正創新,砥礪前行,努力打造新時代人民群眾欣賞美術佳作、提升文化素養的國家級乃至世界級藝術殿堂?!?/p>

王小麗:天津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江麗紅)

致敬經典——中國美術館藏美術精品展

傅抱石 待細把江山圖畫 紙本水墨設色 100×111.5cm 1961年 中國美術館藏

墨韻文脈——八大山人、石濤與20世紀以來中國寫意藝術展

塔高水長——弘揚長征精神美術作品展

劉文西 奠基禮——歡樂直羅大捷 中國畫 184×321cm 1977年 中國美術館藏

塔高水長——弘揚延安精神美術作品展

錢松喦 延安頌 中國畫 182.5×125cm 1962年 中國美術館藏

美美與共——中國美術館藏國際藝術作品展(第二期)

[法國]阿爾諾?多德里夫 火的女兒 油畫 165×326cm 1960年 中國美術館藏

猜你喜歡
建館八大山人中國美術館
建構八大山人研究的知識譜系
——評朱良志先生《八大山人研究》(第二版)
清·八大山人《湖山泛舟圖》
品讀文與畫
——中國美術館藏文學插圖精品展
如鏡取影 妙得神形
——中國美術館、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畫展
同心協力寫丹青
——中國美術館藏書畫界全國政協委員美術作品廣西展
八大山人作品欣賞
回望傳承——八大山人紀念館建館60周年故宮典藏特展
特色建館 真正與文化對話
錢學森圖書館建館四年注重社會效益
弗利爾美術館解謎八大山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