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書畫報》的創刊和定位

2024-01-04 12:17白亞楠
天津美術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中國書畫書畫天津市

白亞楠

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再次迎來了文化建設高潮。美術界作為文化建設的關鍵領域,自然不會“缺位”。除去像《美術》這樣老牌的專業刊物之外,《美術研究》《新美術》等關注新時期學術動向的??碴懤m復刊、創刊。另外,還有一些以美術新潮為主要關注對象的新刊物創刊。一時間,我國的美術史論研究和文化研究呈現出一種蓬勃發展的新氣象。但除了這些學術性期刊以外,一份以提升群眾審美為目標的報紙也在此時應運而生,并在之后的數十年里在普及傳統美術知識、推廣國畫及相關作品、提升人民群眾藝術審美等諸多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僅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也以為群眾服務的方式詮釋了社會主義文藝思想觀念——這份報紙就是至今仍發行甚廣的《中國書畫報》。

中國書畫報創刊號

1985年7月1日,經中共天津市委決定,天津市編制委員會批準,中國書畫報社成立。[1]報社作為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全民事業單位,所發行的報紙于1985年12月15日試刊,1986年1月5日正式創刊。與同時期的美術專業刊物皆由專業人士辦刊的做法不同的是,《中國書畫報》由一群離退休老干部創辦。在《創刊詞》中,創辦者明確揭橥了這群非專業報人的辦報態度:“本報是以離退休老同志,青少年書畫愛好者,書畫教育工作者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傳播書法、繪畫、篆刻知識,繼承傳統、鼓勵創新、培養新人、服務四化為宗旨。本報是一份綜合性、普及性的刊物。我們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同廣大讀者一道努力辦好這份報紙?!保?]顯然,為群眾辦報、為群眾美術服務是《中國書畫報》創刊的原動力,而“以傳播書法、繪畫、篆刻知識,繼承傳統、鼓勵創新、培養新人、服務四化為宗旨”的辦報理念,則成為這份報紙在此后數十年奉行的原則?;凇吨袊鴷媹蟆吩谶^去將近40年取得的巨大社會效益,考察其創刊緣起與辦刊宗旨,總結其辦刊經驗,對今天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建設和發展仍有著明顯的借鑒、參考作用。

一、創刊緣起

考察20世紀80年代的我國社會文化發展,我們可以發現,《中國書畫報》的創刊,確實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1982年,中共中央做出的重大決議,即“八二憲法”中提出廢除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①,到1986年初,全國先后辦理離職休養手續的老干部已達100多萬人,[3]其中僅“天津市已有兩萬一千名老干部相繼離休,占全市老干部總數的60%”[4]。肖元②在《天津市的政協委員為精神文明建設做貢獻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中說:“從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方面,知識分子在政協委員中占絕大多數,許多委員在教育、科技、文藝、醫衛、新聞、出版等界具有較高的聲望和較廣泛的聯系,是一個智力庫?!瓝罱慕y計,現在,我們市政協委員的工作變化很大,離退休人員有一百三十一人,退二線的有二百零七人,合計三百三十八人,占委員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七。這種情況說明,如何發揮好退居二線和離退休委員們在建設精神文明中的作用,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課題?!雹鄞笈x退休干部集中產生的現象引起了全國各省、市的重視,積極鼓勵退休老干部把余熱獻給教育事業,使他們繼續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5]中顧委、中組部、團中央也在舉行“關心下一代”的座談會中明確提出:“教育青少年是老干部光榮任務,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薄一波在會上希望退居二、三線的老同志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做出貢獻;教育青少年是黨賦予老干部的一項光榮任務?!保?]這一訴求更加激起了各行各業離退休老干部繼續堅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例如,82歲的蘇步青辭去復旦大學校長職務,退居二線后,開始為中學的數學教師講課,以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他自言:“我做這件事,主要是想提倡這樣一種精神:老年知識分子退居二線以后,還要繼續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向下一代傳授知識?!保?]此外,年過七旬的離休紅軍老戰士羅友林,離休后主動擔任了南昌幾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為培養新一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羅友林還為青少年捐獻書籍1000多冊,贈送美化校園的各種樹苗1000多株。[8]上述事例,說明老干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傳授知識、培養人才、教育年青一代為己任,形成了一種積極健康的社會氛圍,凸顯出離退休干部群體為建設社會主義貢獻力量的自覺性和自主性。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由離退休老干部來創辦一份有助于提升青少年藝術審美并豐富離退休干部群眾文化生活的書畫報刊,可謂適逢其時。由天津市原副市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路達④,天津市委宣傳部原部長、天津市政協副主席肖元,原勞動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高峰⑤等幾位離休老干部牽頭創辦了《中國書畫報》。據在天津市檔案館查到的檔案材料記載,“張高峰1983年9月離休后,并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而是把離休當作革命新階段的開始,繼續為黨的事業、為四化建設貢獻余熱。盡管他已經年逾古稀,今天仍以一個老共產黨員、老戰士的姿態繼續為黨的事業奮斗著?!雹匏麚瘟嗽S多社會工作,除天津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咨詢委員會委員、老年大學教務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外,還擔任了《中國書畫報》副總編輯。張高峰自己雖然十分酷愛書畫藝術,但其牽頭創建《中國書畫報》的初衷并不只是單純出于興趣,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天津是一個大城市,在不少方面都已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這就要求文化、藝術方面也應與之相稱。天津人的精神,天津人的水平應該在各個方面體現出來。雖然《中國書畫報》只是扶持紅花的一朵小小的綠葉,卻是我們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反映天津藝術文化水平的一個窗口”⑦。

相較于普通群眾,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高級干部,路達、肖元、張高峰等幾位老干部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自然是有著深刻的見解和自覺,又恰好他們對書畫藝術有共同的愛好,所以當他們認識到在一座城市的發展進程中,經濟、文化的發展都不可或缺,創辦一份綜合性、普及性的書畫刊物也就是一個自然的選擇了。

天津具有獨特的人文地域環境,不僅緊鄰文化古都北京,有著京師門戶的緊要位置,又在歷史上曾長期貫通南北,是漕運的重要樞紐和近代以來的重要港口城市,遂形成了一種既因與政治中心毗鄰而深受時政影響,又因人員流動性強而兼具開放活潑特點的城市文化。正是這種特殊的文化與政治氛圍,使得天津有著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此外,天津傳統的書畫藝術還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誠如20世紀60年代《美術》上的一篇報道說——“天津市許多職工文藝工作者以對待生產一樣,以敢說敢干的精神,配合政治運動,結合生產任務,創作了數以萬計的美術作品”[9]。故而幾位老同志在傳統美術與現代美術之間、群眾美術與精英藝術之間,自覺選擇了以普及的方式來“振興書畫藝術”。

二、文化熱與廣告潮

20世紀80年代中期,關于中西文化的討論漸趨熱烈。在美術界,一方面是大量青年藝術家在實踐上向西方現代派藝術學習,另一方面是以“黃山會議”為代表的美術理論界對西方現代派藝術理論的追捧。理論與實踐上的兩種聲音,都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專業圈子的范圍,在社會上引起了更多的關注,表明傳統書畫藝術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詰問。[10]126在此背景下,一些畫家、美術理論家開始為傳統書畫藝術發聲。例如,1986年1月28日至30日,由中國畫研究院、北京畫院《中國畫》編輯部聯合邀請部分在京老畫家、美術史論家召開“中國畫座談會”。會上,李可染提出:“現在的年輕人不要傳統、不要生活、不要詩書畫的修養——等于零?!保?0]143吳作人則說:“老一代把自己的知識傳給年輕的一代,年輕一代也自然會有新的發展,但不能把老一代絕對否定了?!保?0]143一些有影響的畫家開始舉辦個展,如李可染、吳作人、何海霞、朱屺瞻、賴少其等在京舉辦展覽,中國美術館為去世畫家黃秋園舉辦個展等。其他如對董其昌、“四王”、黃賓虹、潘天壽等傳統畫派、畫家研究也漸趨活躍。

上述活動更多只是反映了美術專業領域的新動向,那么與此同時在文藝領域普遍增多的大量的文化活動,如各類民間文藝社團、競賽活動、交流研討會等,均得到空前的發展,則表明“文化熱”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河南一個偏僻小縣鄲城僅與書法相關的就有5個研究院,就是最為直接的例子。[11]此外,社會上還出現大量依托社會力量創辦的書畫函授院校、夜大學。在當時,通過函授學習是一個首要且極為便利的最佳選擇,全國函授院校、夜大學逐漸興起,像西安書法函授學院、河南書法函授學院、天津業余書畫學院、中國書法函授大學等。再有1985年5月,《羊城晚報》刊登名為“南粵大地文化專業戶星羅棋布,農村‘文化夜市’繁榮熱鬧”的文章,闡述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在逐步改變,文化個體戶開始經營書刊租售、電影放映、藝術培訓班、音樂茶座等項目,來豐富農村鄉鎮文化生活。國家也開始重視群眾文化發展,如群眾文化網點建設發展較快的新疆,在1987年4月已建有群藝館13個,文化館91個,邊境一線文化分館32個,鄉鎮文化站近700個。已建成的文化分館、文化站占鄉鎮總數的71.6%。[12]而河北涿縣特為農民舉辦中堂畫展,農民對這些新的中堂畫反應很強烈。[13]但所有這些帶有群眾特點的文藝發展新變化,相對于擁有十億多人口的中國,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這就急需搭建更多能夠以提升人民群眾審美為宗旨的美術平臺?!吨袊鴷媹蟆肪褪窃谶@樣的“文化熱”中,由張高峰等幾位老同志奔波操勞,在沒有資金,沒有專業編輯,幾乎一無所有的條件下,白手起家,于1986年初辦了起來。⑧

《中國書畫報》屬于無國家財政部門資助、自負盈虧的單位,其“全部資金來源為借款及預收款”,至創刊兩年后的1988年6月仍有“四十萬借款尚未償還”。⑨流動資金是一個單位運作的咽喉要道,每一次的流動資金的周轉情況都會直接影響到單位產生營業收入的水平。而《中國書畫報》創刊第一年就虧損141963.90元,第二年虧損44930.84元,1988年經營情況有所好轉,1至5月共盈利12634.84元。⑩這幾項數據表明,報社一直在向一個好的方向發展,無論是工作經驗還是單位運營方式,都在不斷地完善與調整。而政府先后同意給予報社免征所得稅達3年的照顧,則為報社提供了關鍵的一次“涅槃重生”的機會。

當時報社主要人員僅16人。這些工作人員來自四面八方,有之前在糧食局工作的干部、開電車的師傅,還有一些在天津業余書畫學院學習過的業余愛好者和部隊轉業的文職人員,共同之處是熱愛書畫藝術。以當時書畫報社的經濟狀況,根本沒有辦法給予編輯相應的勞動報酬,所以這些聞訊趕來報社的老干部、老工人,都是以不計回報的態度投入工作。這些工作人員雖然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但是都擁有著一顆對書畫藝術熾熱的心。這樣的報社團隊構成也從另一個方面表明了這個團隊源于群眾并服務群眾的屬性,它是創辦人對社會發展形勢需要的一種適應,也正好與普及和推廣美術知識、培養大眾審美觀念、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社會需求相契合。報社抓住了這一時期人民群眾對美術知識的渴求以及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需要,進而促使報社順勢而上,成為離退休老同志、青少年書畫愛好者、書畫教育工作者學習書畫知識與技能的園地。因而在北京的一次聚會上,齊白石的弟子婁師白拉著《中國書畫報》負責人的手,激動地說:“謝謝你們,你們為中國人民辦了件大好事?!?/p>

雖然20世紀80年代還處于計劃經濟時期,但是國家經濟發展日益趨向活躍,電視逐漸普及,各種紙媒盛行,廣告活動開始頻繁,這為《中國書畫報》的經濟狀況帶來了轉機。其時還兼任天津市廣告協會名譽會長的路達說:“天津市廣告這幾年確實取得了很大發展,成績不小,廣告工作很活躍,廣告宣傳社會影響很大,效果很好?!覀儚V告事業的發展也必須把發展生產力作為出發點,一切廣告經營活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發展生產力服務?!币虼?,路達與各位老領導,借助多家報刊進行交換廣告的宣傳,諸如《天津日報》《今晚報》《中國美術報》《書法》《書法導報》等報刊。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主流核心報紙《人民日報》同樣為《中國書畫報》進行了大力宣傳。這些報刊發行量很大,其中,僅《天津日報》1985年出版發行就達到16101萬份?!督裢韴蟆烦霭姘l行量為14985萬份。[14]除了上述借助廣告自我宣傳外,《中國書畫報》也接收具有商業性質的廣告為他人宣傳,以此來獲得廣告收益。例如,《中國書畫報》1986年第1期合訂本包含了書畫報18期的內容,每期均有廣告出現,如飛鵬牌和熊貓牌美術顏料、鴕鳥牌書畫墨汁、天津楊柳青畫社、長城牌黑白電視機、郁美凈益壽霜等商業廣告。同年第2期合訂本除了廣告外開始出現專版欄目,如全國12個明星城市書畫聯展——衡陽專版、寧波專版、南通專版、沙市專版等城市書畫專版,還有西北五?。▍^)美術作品展專版、婦女作品專版等各類專版設置。據曾任中國書畫報社記者、辦公室主任的馬江紅說:“報社主要通過廣告和專版進行收入,專版實際上也是廣告,最早我們是有5000塊錢半版1萬塊錢一版,然后逐漸增加到16000、20000甚至24000,通過專版來增加報社收入,這種收入方式簡單且快,而且還能推廣?!睙o論廣告對外宣傳還是對內宣傳,都益于報刊發行與收益,這也恰恰是《中國書畫報》僅用兩年的時間,由最初發行4.5萬份迅速上漲到20萬份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至當時全國幾乎所有的縣市包括中國最北端的漠河都有它的訂戶。報社領導人迅速捕捉到了“廣告潮”的契機,大力宣傳《中國書畫報》,并于1988年第1期開始由旬報改為周報,用膠版印刷,終于在該年扭虧為盈,且前五個月共盈利12634.84元。由此可見,報社通過政府的鼎力相助,以及報社領導人充分利用廣告進行大力宣傳并獲取收益,最終使得《中國書畫報》“破繭成蝶”。

三、社會需求與群眾定位

在遍及全國的文化熱潮中,各地群眾都在探索著新的文化娛樂方式。1985年,《羊城晚報》的一篇報道稱,廣州青年上班“拼命地工作”,下班“盡情地娛樂”,而娛樂的內容已從前幾年的“老三樣”——游藝晚會、節假日活動、上閱覽室,轉向了“新六熱”——讀書、跳舞、旅游、音樂、攝影、書法。[15]還有如南華西街堅持每年舉辦一兩次群眾歌詠比賽、書法繪畫比賽和有各種球類、棋類比賽以及廣播操、太極拳團體表演比賽的運動會等。[16]日益更新的文化生活,使得城鄉人民文化水平有所提高,審美情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在相互交往中饋贈親友的禮品已由糖果糕點、鍋碗瓢盆等食品和日用品,轉到工藝美術實用品和藝術欣賞品。亞麻手繡臺布、雕漆瓶、刺繡制品、陶瓷工藝臺燈、軟木畫……這些過去一般百姓很少問津的藝術品,成了供不應求的熱門貨。[17]

這種新現象表明,文化藝術的追求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日常。1985年,《羊城晚報》社書畫藏品展覽深受大眾喜愛,參觀展覽的觀眾超過10萬人次。在觀眾留言中,三水西南中學的觀眾寫道:“請印成畫冊,出售給讀者吧!”[18]值得注意的是,寫這句觀眾留言的是一位中學生,從他懇切的話語中,能夠讓人感受到他對美術知識的渴望和迫切需求。一個普通的藏品展覽能夠引起廣泛的觀展興趣,說明對于普通群眾來說,可以親近優秀藝術作品的途徑十分匱乏。概言之,盡管社會美術活動日趨豐富多彩,但是對于滿足群眾的美術需要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以各種形式大力宣傳與普及美術知識,推動美術進一步地發展,最終使得美術活動與美術知識相得益彰。

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新聞界前輩石堅在創刊號中撰寫《培育新苗茁壯成長——祝賀〈中國書畫報〉誕生》。文中稱:“《中國書畫報》的誕生,首先因為她適應廣大人民的需要。目前,書法、繪畫在天津市,在全國各地,都有廣泛的群眾性。從少年兒童、老干部、知識分子到工人、農民,喜愛書畫的人越來越多。全國億萬中小學生,把書法、繪畫當作一項基本的課程,數以千萬計的離休、退休干部、職工,把書法繪畫作為他們生活不可缺少中的組成部分。書畫大普及、大提高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保?9]石堅準確地指出了《中國書畫報》的創刊適應了廣大人民的需要,為我國大量離退休的老干部群體、愛好書畫藝術的群體提供了一種學習的渠道。

在全國“文化熱”背景下,大量為老人和少年兒童舉辦的書畫學習班如雨后春筍遍布全國各地,不僅讓退休群眾老有所樂,也有力地推動了青少年對傳統藝術的學習。除去各種培訓班和函授教學之外,大部分中小學、師范類院校也相繼開設美術課程,并因而出現師資匱乏、學習路徑較少的現實問題。正是基于此慮,《中國書畫報》在試刊號《致讀者》中就著重強調了辦報意圖——“年齡無長幼,學歷無高低,都渴望得到藝術享受。百姓步入藝術殿堂,藝術春燕飛入百姓之家。為適應這種形式,本報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以普及為主,雅俗共賞的方針”[20]。顯然,本著“普及性”與“綜合性”的辦報理念,針對上述出現的美術類師資力量不足,群眾愿意自學的社會需求,《中國書畫報》的創刊,在群眾自學美術的熱潮中開啟了特殊的輔導模式,其特設的教育、書法講座、書畫教學、教材教法等板塊專欄,在群眾中廣受歡迎。

與全國絕大多數地方相比,在天津創辦書畫報紙有著明顯的地域優勢。除去前述毗鄰北京和作為港口城市的地理優勢之外,近代以來天津發達的市民文化,也為大眾刊物的盛行奠定了社會接受基礎。在1949年之后,適于群眾閱讀的刊物仍有如《天津畫報》《河北畫報》等長期發行?!吨袊鴷媹蟆穭摽谝荒臧l行量就突破4.5萬份,正表明在天津開展群眾美術活動有著堅實而廣泛的社會基礎。

就當時來看,群眾的審美和書畫創作能力還處在普遍較低的狀態。而天津的獨特區位優勢在近代以來不斷吸引大量高水平的書畫家在此寓居,他們一方面致力于傳統書畫的創作,也通過賣畫、授徒等方式保障生活,并在整體上提升了天津美術人才的專業水平,這既是《中國書畫報》的編輯可以從非專業的干部群眾中來的社會基礎,也是人民群眾對書畫藝術有較高熱情的社會基礎。20世紀80年代,還有一大批活躍于天津的書畫家,如梁崎、孫其峰、王頌余、溥佐等,他們不僅通過出版畫譜的方式推動了群眾美術活動向更專業的方向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中國書畫報》的優質稿源?;趯I人才的豐富,《中國書畫報》特設的《書法講座》《名作賞析》《佳作欣賞》《畫具簡介》與《古印今賞》等專題欄目,往往能以較為通俗的語言講述專業的知識,對提升讀者對書畫作品的認知以及分辨作品優劣的能力等群眾迫切需要的技能具有深刻的指導作用,這些功能逐漸擴大了刊物的影響范圍。如書法家玄光乃在《怎樣辨識印石》一文中,分別從印石的質地純凈者、溫潤、色澤等方面對印石進行分類和介紹。文章內容短小精悍,語言通俗易懂。又如國畫家白庚延《山水畫的筆法》一文,從線條、線條富于表現性、線條表現形體結構與質感、線條富于節奏感、線條富于想象力幾個方面進行論述,每個章節都有醒目的標題,使讀者一目了然,不僅能享受到閱讀的快感,培養了美術興趣,而且對群眾鑒賞、學習都起到了引導作用。還有王大鵬《怎樣欣賞國畫美》、張潛《范寬和〈溪山行旅圖〉》等大量具有強烈輔導性的文章,都有利于讀者增加自身書畫鑒賞能力。這些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文章,滿足了群眾迫切的求知欲望,才使《中國書畫報》恰如其分地成為這一時期普及與推廣美術知識最為重要的傳播媒介。

四、結語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美術界較為特殊的時期,西方現代藝術思潮迅速在文藝界傳播。在西方思想影響下,文藝青年們置身于中西方文化碰撞之下,多少都在藝術審美上有所困惑。相比之下,傳統藝術的審美并未受到更大程度的波及,但中國藝術審美何去何從,則也是傳統藝術的從業者、愛好者始終思考和關注的問題?!吨袊鴷媹蟆纷鳛閭鞑鹘y審美的重要媒體,最終成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向更加積極健康方向發展的一個陣地,原因當然首在刊物“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以普及為主,雅俗共賞”的定位。其創辦者路達、肖元、張高峰等有信仰、有熱情的老干部主動將余熱投入群眾美術的普及與推廣工作中,并能夠不受時尚誤導,在人們提升精神生活的文化熱潮中開始《中國書畫報》的編輯和出版,無疑是得益于他們長期在領導工作中養成的格局和覺悟?!吨袊鴷媹蟆返某晒σ舱f明,弘揚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確立健康的審美,也是美術類報刊出版值得借鑒的核心精神。

注釋:

①1982年2月,中共中央《關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決定》第三條指出:“老干部離休退休和退居二線(包括顧問)的制度,是保障黨和國家政治生活正常進行和健全發展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制度,必須立即著手有系統地建立和健全起來,使之經?;?,并且嚴格地加以實行?!鳖檰栁瘑T會,是干部領導職務從終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種過渡。

②肖元(1924—2013),河南省南陽縣人。1960年于《天津日報》社工作,先后擔任理論部主任、總編室副主任,1978年12月擔任報社副總編輯;1983年3月,擔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同年6月兼任市委宣傳部部長;1985年10月當選為天津市第七屆政協副主席并擔任黨組副書記;1986年擔任《中國書畫報》總編輯;1988年5月連任市第八屆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③參見肖元:《在天津市的政協委員為精神文明建設做貢獻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天津市檔案館藏檔,1986年。

④路達(1912—1996),河北省安國市曲堤村人。歷任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市九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市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與路棣、張高峰等人在1986年共同創辦了《中國書畫報》。

⑤張高峰(1918—1989),寧河縣蘆臺鎮人。1946年1月,在《大公報》天津版任編輯;1978年于天津市政協文史辦公室工作,任副主任;1980年增補為天津市政協委員,后連任三屆;1983年9月退居二線后,擔任了咨詢委員會委員、天津市勞動學會名譽會員、天津市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老年大學教務委員會委員、天津老年體育協會理事等社會工作;1986年與路達等人共同創辦《中國書畫報》并擔任副總編輯。

⑥參見天津市勞動局政治處:《離休干部張高峰同志的主要事跡》,天津市檔案館藏檔,1987年。

⑦同上。

⑧同上。

⑨參見天津市財政局財稅管理三處:《關于對“中國書畫報”申請免征所得稅有關情況的報告》,天津市檔案館藏檔,1988年。

⑩同上。

猜你喜歡
中國書畫書畫天津市
有趣的云
如果畫筆會說話?
郭彤:中國書畫拍賣將更加精品化
《中國書畫》征訂
減量提質:2019年春拍中國書畫精品導覽
中國書畫大賽
天津市第三屆“未來之星”初中數學邀請賽
小小書畫廓
天津市排水專項規劃簡介
書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