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秸稈資源化高效利用“生態包袱”變“綠色財富”
——以重慶市黔江區為例

2024-01-04 11:58龔濤
農家科技中旬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黔江區資源化農作物

秸稈還田“肥料化”

為深入貫徹中央關于秸稈綜合利用新部署新要求,進一步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全面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切實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推動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筆者在以重慶市黔江區為調研對象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探索性提出實施秸稈資源化高效利用之路,走出一條群眾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和鄉村振興的新路子,變環境資源壓力為產業發展動力,把“生態包袱”變成“綠色財富”,最終實現環保與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多贏”,確?!肮υ诋敶?,利在千秋”。

一、黔江區秸稈資源化利用現狀

黔江區農業產業發展按照“提升傳統產業、做優特色產業”的方向,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穩定烤煙、蠶桑、生豬3 大傳統骨干產業的基礎上,因勢利導發展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生態養殖、茶葉、中藥材、特色糧油、特色經濟林7 大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加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3+7”立體農業產業體系逐步成型。2022年黔江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6.67 億元,比上年增長5.5%。2022 年黔江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9.85 億元,比上年增長5.7%。隨著黔江區農業產業的發展,糧食產量的“連增”,秸稈生物量也同步增長,綜合利用的任務越來越重。當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仍面臨著產量大、還田成本高、離田費用多、技術支撐弱、配套機具缺、收儲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地貌復雜離田難。黔江區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區為主,山地占幅員面積的90%,山嶺多為北東—南西走向,海拔1000 米以上的山體有17 條,是黔江森林的主要分布區。丘陵面積小,主要分布在阿蓬江兩岸以及國道319 公路沿線,是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主產區。平壩海拔低,農業發達,是水稻、小麥、油菜、柑橘等農作物的主要產區,主要有馬喇湖平壩、官莊壩等21 處,丘陵山區的特殊地理地貌和零星分散的農業布局,導致農作物秸稈收運成本高,集中處理難度大。

2.災害頻繁貯存難。黔江區屬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但輻射、光照不足,災害氣候頻繁,山區海拔高差較大,呈典型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均氣溫15.4℃,極端最高氣溫38.6℃,極端最低氣溫-5.8℃,月平均氣溫7 月最高,為25.9℃,年平均降雨量為1213 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166.6 小時,干旱夏季突出,綿雨集中在5-6 月(雙搶)和9-10 月(三秋),綿雨對農作物影響較大,對秸稈的可利用和保存極為不利。

3.效益較小收購難。目前,黔江區農作物(小麥、油菜和水稻等)種植面積廣,年產秸稈量大,分布較為零散,但收獲、播種期短,夏季一般在7 天左右,秋季為10 ~15 天,短時間內對遺棄在田間地頭的大量秸稈進行全面收集,利用難度很大。加之秸稈收集太臟、太累、收益少,勞動力成本高,農民不愿意把秸稈從田間運到田頭,主動參與秸稈綜合利用積極性不高,多數人寧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把精力花在收集秸稈上。另外,由于利用價值低,利潤空間小,企業沒效益,企業收集利用秸稈的積極性也不高。

二、黔江區秸稈資源化利用優勢及效益分析

黔江區是全市典型的農業大區、畜牧大區、資源大區,糧油、蔬菜、豬牛是全區農業3 大基礎產業,已納入重慶市畜牧業“十四五”規劃的肉牛發展重點區縣。

1.秸稈資源化利用優勢。近年來,黔江區堅持標準化、規?;?、產業化、綠色化發展產業,產業化程度不斷提升,尤其是牛產業呈現出穩定健康發展、持續快速升級的良好態勢,已初步形成屠宰加工、標準化規模養殖、牧草種植、疾病防控為一體的產業化體系,農業產業的大力發展已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產業振興的重要支撐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其中農作物產生的秸稈更是成為資源化利用的重要資源,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各項優勢明顯。

①政策支撐足。按照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重慶市2023 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渝農辦發〔2023〕52 號)文件要求,在黔江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區建設,重點圍繞養畜模式創新實踐,推動秸稈飼料化利用,形成可持續的秸稈飼料化利用模式,支持黔江牛產業發展。

②利用前景好。目前,黔江區建成常年存欄牛4 ~40 頭的專業戶256 戶,常年存欄牛41 ~200 頭的集約化場60 個,常年存欄牛201 頭以上的規?;瘓?5 個。2023 年全區預計出欄肉牛4 萬頭,“十四五”期末,黔江區出欄肉牛將達9.5 萬頭,存欄奶牛0.5萬頭。牛產業的迅速發展,對飼草的需求大大提高。目前,黔江區種植水稻大約15 萬畝,產生秸稈大約15 萬噸,按500 元/噸計算,可實現收入7500 萬元;種植玉米17 萬畝,產生秸稈約10 萬噸,按300 元/噸收購價計算,可實現收入3000 萬元,兩種作物秸稈收入突破1 億元,利用前景巨大。開展秸稈的飼料化利用,既有利于解決牛產業發展飼草料資源不足的問題,又有利于促進“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形成糧草兼顧、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種養結構,還能有效降低秸稈焚燒可能引發的火災風險和環境污染風險。

③資源物產豐。2022 年,黔江區農作物播種面積97.25 萬畝,同比增長2.56%。其中,水稻14.82萬畝,玉米17.25 萬畝,油菜14.12 萬畝。2022 年,全區農作物秸稈總產量20.55 萬噸,可收集量17.84萬噸,水稻、玉米、油菜三類秸稈,占可收集總量的73.21%,大量的秸稈為秸稈綜合利用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2.黔江區秸稈資源化利用效益顯著。

①經濟效益高。通過秸稈飼料化利用,每年可為肉牛養殖企業提供秸稈及青貯飼料3 萬噸,每噸草料比外購節約300 元,可為企業節支900 萬元,同時,可讓農戶秸稈變廢為寶、變成現錢,增加收益;帶動全區養牛場戶充分利用秸稈養牛,實現產值1 億元以上。

②生態效益好。通過項目實施,可有效推動秸稈綜合利用,遏制秸稈露天焚燒和隨便廢棄,減少環境污染和火災風險,保障交通安全,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同時,秸稈飼料化后可實現過腹還田,能有效改善土壤質量,提升土壤有機質,培育地力;并減少化肥使用,促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比如黃溪鎮引進投資商成立韶黔農林開發公司利用秸稈飼料化后的牛糞生產生物顆粒燃料,投資1000 萬元,年生產生物顆粒燃料2 萬噸,產值2000萬元。

③社會效益佳。通過項目實施帶動了一大批有條件有能力的農戶發展養牛,養牛戶利用農作物秸稈養牛,把秸稈資源化利用與肉牛養殖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有利于推動種養結合、農牧循環,促進農業綠色發展。通過秸稈多層次開發利用,促進地方循環產業經濟發展,有利于推動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社會建設。通過對農戶的廣泛宣傳,有利于增強廣大群眾環保意識和資源節約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2022 年黔江區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試點結果表明,實施秸稈飼料化利用過腹還田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質,還能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與品質。目前,全區秸稈綜合利用已由直接還田利用為主向飼料化利用過腹還田轉變,高值化離田利用總體規模在擴大。

三、黔江區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探索

黔江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全區秸稈資源稟賦和自然資源條件,以穩定和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為目標,以牛養殖集約化場和規?;瘓鰹橹攸c對象,以補齊關鍵環節短板為突破點,以市場化運行為保障,通過政策扶持、引導示范,逐步形成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長效機制,努力構建多途徑、多層次的秸稈綜合利用格局,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到2023 年底,創新構建可持續秸稈飼料化利用模式,實現區域25%以上秸稈飼料化利用,到2025 年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基本形成,培育建成一批秸稈飼料化利用重點示范企業,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2%以上。

1.建好一個機制體系。農作物秸稈是農業生態系統中十分寶貴的生物質資源,可以通過高效綜合利用,實現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

①圍繞“供需”建體系。當前黔江區的秸稈利用還處于一種自發狀態,需要圍繞供需及循環利用建立引導推動體系??蓢@秸稈供需兩端加強研究,圍繞如何高效利用、創造更多價值,如何完成轉化、促進農民增收等研究,梳理論證、疏通堵點。

②用活“市場”健機制。通過分析供需建立收購體系,經過合理布局收購點、加工點,開展集中收購,按照企業的需要組織運輸,降低收購成本,實現綜合利用。比如探索用集體經濟組織周轉合作社資金,以村為單位,集中收購、集中加工、集中銷售;還可探索通過整合巡山車隊、應急分隊、民兵團隊等專業隊伍,來解決秸稈綜合利用人力成本過高問題。

③夯實“基礎”保落實。全面摸排農作物秸稈位置,養殖企業位置,合理布局規劃運輸半徑,充分調動養殖戶、種植戶積極性。在通過資金整合、設備統籌、場地布局、人力調配的基礎上,形成一種常態化收儲、運輸、加工機制,穩步推進秸稈的綜合利用。

2.抓好試點示范及推廣。

①通過試點帶示范。黔江區有219 個行政村,雖然產業結構不同,但都會產生農作物秸稈,可以結合實際,篩選一個自然村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模式。通過分析試點村田塊、人員、種植、承包等情況,探索出如何收、誰來收、采用什么方式把所有田塊秸稈回收售賣;或發動群眾自發運走清理,村干部負責監督,一塊一塊清運,實現秸稈離田,遠離農事用火;實在不能及時清運,村組干部與群眾簽訂承諾書,確保秸稈不焚燒,并把周邊環境清理干凈,做到監管不失控。

②抓好典型強推廣。通過宣傳典型經驗和做法,用技術指導群眾,用示范帶動群眾,用效益吸引群眾,引導農民棄燒售賣秸稈,變廢品為商品,推動黔江區秸稈綜合利用蓬勃發展。同時結合打贏藍天保衛戰,對照大氣污染防治法、封山令、禁火令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通過打擊、懲戒、教育等綜合施策,引導農民群眾筑牢“不能燒、不想燒、不用燒”的思想認同。

3.實施五種利用模式。據統計,2022 年黔江區秸稈綜合利用總量為16.57 萬噸,綜合利用率為92.83%。

秸稈還田“肥料化”

①秸稈還田“肥料化”。秸稈還田利用模式主要是直接腐熟還田和堆漚腐熟還田,兩種方式可實現秸稈肥料化利用。直接腐熟還田就是作物收獲時在田間用輕便式粉碎機粉碎秸稈,并均勻拋撒分布于田間,施底肥和秸稈腐熟劑,再進行翻耕直接還田,秸稈腐爛后產生肥力,不但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還疏松了土質。堆漚腐熟還田就是將秸稈收集在田間堆漚池,通過撒施腐熟劑、尿素或糞便,封堆腐熟發酵生產為有機肥,是國家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專項的主要實用技術。目前,秸稈還田利用在黔江區30 個鎮(街、鄉)均有推廣,已成為農戶就近就地利用秸稈的重要方式,2022 年肥料化利用6.61 萬噸,占綜合利用的39.83%。肥料化利用由2021 年的11.4 萬噸下降到2022 年的6.61 萬噸,肥料化利用占綜合利用的比例由69.95%下降到39.83%;在肥料化利用中,直接還田利用約6.56 萬噸,秸稈還田潛力還較大。

秸稈青(黃)貯“飼料化”

②秸稈青(黃)貯“飼料化”。養牛場收集周邊玉米和水稻秸稈或全株青貯玉米,通過切碎揉搓等預處理,與發酵菌劑混合,裝池(袋)壓實密封,制作成為青(黃)貯飼料。通過2022 年秸稈飼料化利用試點,牛養殖場(戶)利用農作物秸稈做牛的飼草積極性非常高,秸稈飼料化利用由2021 年的3.62 萬噸增加到2022 年的7.88 萬噸,飼料化利用占綜合利用的比例由22.2%增加到47.62%,既解決了牛養殖的草料來源、減少了草料調進、降低了養殖成本,又讓農戶的秸稈變廢為寶、增加了經濟收益,帶動140 場(戶)以上利用秸稈養牛,節約外購草料資金900 萬元以上,農戶出售秸稈收入1200 萬元以上。

秸稈原料“基料化”

③秸稈原料“基料化”。以稻草、玉米芯等秸稈作為培養基質配合其他原料進行食用菌栽培,不斷提高生物轉化率、延長利用鏈條、減少環境污染。目前已在黔江區五里、水田、石會、金溪等鄉鎮充分利用秸稈、樹枝、鋸末等為原料,推廣了“菌+稻”“菌+菜”“菌+瓜果”“菌+桑+姜”等多種秸稈基料化利用模式,根據試點效果可在全市大規模推廣運用。

秸稈纖維“資源化”

④秸稈物質“能源化”。以桑枝等廢棄秸稈為主要原料,通過粉碎、烘干、制粒等處理工藝,生產成生物質顆粒燃料。目前已建成的蠶業公司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車間投產使用,是武陵山片區規模最大的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廠,形成了日處理桑枝100 噸的生產能力,可實現年產值1400 余萬元。同時,黔江煙草分公司已完成全區300 座烤房利用生物質能源技術改造,為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⑤秸稈纖維“資源化”。秸稈經預處理(除塵、洗滌、切段)后送入發酵爐反應器中,經過發酵分解反應,最后壓榨脫水,得到了秸稈纖維產品。該產品可用于制作本色生活用紙、高強度包裝用紙、防近視本色文化紙、可降解地膜紙等產品,實現了秸稈的資源化、商品化利用。

猜你喜歡
黔江區資源化農作物
磷石膏資源化綜合利用任重道遠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人造石行業固廢資源化處理及綜合利用概述
厲害了!農作物“喝”上環保酵素
黔江區繭絲綢全產業鏈建設發展
黔江區蠶絲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探索
黔江區多措并舉打好鄉村振興開局之戰——專訪重慶市黔江區農委主任楊澤遷
污泥的處理及資源化利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