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Meta分析

2024-01-04 01:34王夢琪
人口與社會 2023年6期
關鍵詞:意愿養老機構

梁 譽,王夢琪,李 靜

1.南京財經大學 社會保障研究院,江蘇 南京 210023;2.云南大學 政府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研究緣起

隨著我國人口出生率的不斷下降與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不斷加深[1]。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達到26402萬人,占我國總人口的18.7%,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個百分點。此外,我國的人口老齡化還伴隨著空巢化、高齡化、失能化,家庭的贍養功能正在逐漸弱化,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作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機構養老憑借其專業化、規范化、持續性的服務,在滿足日益提升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彌補家庭養老功能的不足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漸成為我國老年人特別是高齡、失能、獨居老人養老的一項重要選擇?;诖?我國老年人機構養老的總體意愿如何?哪些因素又會影響他們的選擇意愿?本文將主要針對這兩個問題,從老年人機構養老的意愿出發展開研究,為我國機構養老的制度完善、政策優化、服務增進提供學術參考。

二、文獻綜述

機構養老意愿是指個體對機構養老模式的態度與看法,主要體現在選擇意愿上。目前國內學者對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已經開展較多研究。從研究區域上看,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探究大多為省和市層面的調查研究,如賀坤、張棟等分別對河南省、北京市進行調查,發現老年人機構養老的意愿總體較低[2-3]。從研究對象上看,現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老年人[4]、農村老年人[5]以及一些特殊老年人群如空巢、失能老人的機構養老意愿[6]。

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存在差異的原因在于影響其決策的因素存在差異。一些研究發現,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方式時會受到年齡、學歷等個人特征因素的影響。許多研究表明,低齡、高學歷的老年人更加傾向于機構養老[7-8]。但也有學者得出了不同結論,如劉兵在對濟南市老人養老意愿的研究當中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老人的機構養老意愿也會隨之提升,且低學歷的老人意愿更強[9]。老年人個人收入及其家庭經濟狀況也影響其機構養老服務的選擇,一些學者從老年人的經濟狀況入手來研究其機構養老意愿的差異,發現良好的經濟狀況對于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具有一定的正向促進作用[10]。還有一部分學者從我國的文化背景出發,認為家庭對于老年人養老決策也有著重要影響,少子女、獨居、無配偶的老人機構養老意愿較強[11]。除了上述個人、經濟以及家庭因素外,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等也是影響老人選擇機構養老的重要因素[12]。

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與分析不難發現,雖然國內已有許多研究聚焦于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但受數據與方法的限制,大部分研究都是針對某一地區和相對較小樣本的數據進行研究,在意愿率與影響因素等方面形成的觀點也較為多樣。這容易導致有關我國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結論產生偏差。因此,本文一改傳統的研究路徑,通過擴大樣本量提取高質量文獻研究內容,整合我國國內有關機構養老的研究后進行Meta合并分析,得出我國老年人機構養老總體意愿率,探討影響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的因素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

三、資料與方法

Meta分析法是指全面收集所有相關研究并逐個進行嚴格評價和分析,再用定量合成的方法對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并得出綜合結論[13]。Meta分析法最初主要運用于醫學領域的相關研究,如今已逐漸在社會科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針對某一類特定研究時,Meta分析法能夠增加檢驗的效能、提高研究的精度,但是由于Meta分析的結果對原始研究結果的依賴性較強,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分析方案。

(一)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1)文獻的研究類型為橫斷面研究;(2)研究對象為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3)納入的研究能夠直接得到或者通過計算間接得到老年人機構養老的意愿率。

2.排除標準。(1)綜述、評論、會議論文;(2)特殊樣本:如研究對象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患病老人等;(3)無法獲取全文、重復發表、數據來源相同的文獻;(4)非中文核心期刊或非CSSCI或碩博論文?,F有Meta分析對于文獻的篩選都是盡可能多地納入相關文獻,但有些文獻數據來源的真實性、研究設計的規范性、結果的可靠性并不能保證,因此本文的Meta分析在文獻篩選上對文獻來源進行了限制,以提高結論的信度與效度。

(二)文獻檢索策略

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VIP)。檢索時間為建庫以來至2021年12月,檢索詞為:“機構養老、養老模式、意愿、影響因素、相關因素”。以知網數據庫為例,檢索式為:(機構養老OR養老模式)AND(意愿OR影響因素OR相關因素)。

(三)文獻篩選與資料提取

由兩名經過培訓的評價者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進行文獻篩選,對有爭議的文獻進行集中討論與評判,或者采取向第三方專業人士咨詢的方式進行評判。提取的資料包括:第一作者、調查地區、調查時間、意愿人數、總樣本量、意愿率等。

(四)文獻質量評價與數據提取

針對橫截面研究,采用AHRQ清單進行質量評價。其中包括以下11條評價條目:(1)是否明確了資料的來源;(2)是否列出了選擇組和選非組的納入及排除標準或參考以往的出版物;(3)是否給出了鑒別研究對象的時間階段;(4)如果不是人群來源的話,研究對象是否連續;(5)評價者的主觀因素是否掩蓋了研究對象其他方面情況;(6)是否描述了為確保研究質量所采取的評估措施;(7)是否解釋了排除某些研究對象的理由;(8)是否描述了如何評價或控制混雜因素的措施;(9)是否解釋了丟失數據是如何處理的;(10)是否總結了研究對象的應答率及數據收集的完整性;(11)如果有隨訪,是否查明了研究對象不完整數據所占比例或隨訪結果。評分標準:“是”計1分,“否”計0分,“不清楚”計0.5分。如果某條目不適合研究的判定,則以“-”表示,并計1分。

(五)統計學方法

采用Stata 16.0進行Meta分析,計算單個研究的意愿率以及95%置信區間,并將意愿率作為效應量進行合并。若合并后I2<50%且P>0.1,表明納入研究的異質性較弱,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合并分析;若合并后I2>50%,表明納入研究的異質性較強,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合并分析。按照調查對象的個人特征、經濟狀況、家庭因素、健康狀況等進行亞組分析。

四、分析結果

(一)文獻檢索結果

根據以上檢索策略對三大數據庫進行初步檢索共得到4545篇相關文獻。通過剔除重復文獻、閱讀摘要和全文篩選后,最終納入Meta分析的文獻共有30篇。具體篩選過程如下:首先利用EndNote初步過濾掉1200篇重復文獻;其次剔除了33篇綜述類、評論類文獻;再次閱讀摘要后排除了2967篇研究內容相關性較弱的文獻;最后根據排除標準,通過閱讀全文進行最終篩選,得到符合本文研究要求的文獻共30篇。

(二)納入研究的文獻基本情況

在對納入Meta分析的30篇文獻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后發現相關調查時間分布在2000年到2021年之間??紤]2013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對我國機構養老服務發展的重大促進作用,剔除了2012年之前的5篇文獻,將近十年內有關機構養老的25篇文獻納入研究中,旨在更加準確反映目前我國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此外,納入文獻的調查涉及全國省市的不同層面,除兩篇全國性研究的文獻之外,主要研究省份有河南、湖南、江蘇、浙江、四川、黑龍江、湖北,主要研究城市有上海、北京等11個城市。其中樣本總量為45907人,總意愿人數為4803人。納入研究的文獻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納入研究的文獻基本情況

(三)文獻質量評價

使用AHRQ量表對納入研究的25篇文獻進行文獻質量評價,結果顯示文獻總體得分情況為6~8分,其中最高分為8分的文獻共有8篇,最低得分文獻共有7篇。納入文獻總體平均得分為7分,得分情況良好,表明本文所要進行Meta分析的文獻質量較高,文獻偏倚較小。

(四)Meta分析結果

對納入研究的25篇文獻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I2統計量為99.2%,且P<0.001,因而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對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率進行合并分析。結果顯示我國老年人機構養老的總體意愿率為16.9%,處于較低的水平。對個人特征、家庭狀況、健康狀況、經濟與區域等進行亞組分析,相關研究的合并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Meta分析結果

1.個人特征。性別研究合并分析結果顯示,男性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6.2%,女性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4.3%。年齡研究合并分析結果顯示,60~69歲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4.0%,70~79歲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5.4%,80歲及以上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8.7%。學歷研究合并分析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3.0%,初中學歷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3.8%,高中及以上學歷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8.5%。

2.家庭因素。子女數量研究合并分析結果顯示,無子女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26.5%,獨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7.0%,多子女家庭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25.1%。居住方式研究合并分析結果顯示,獨居老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6.2%,與配偶同住的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1.6%,與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9.6%,與配偶及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1.0%?;橐鰻顩r研究合并分析結果顯示,在婚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2.2%,非在婚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9.5%。

3.健康狀況。慢性病研究合并分析結果顯示,沒有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3.8%,患慢性病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7.2%。生活自理情況研究合并分析結果顯示,完全自理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9.6%,非完全自理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8.3%。

4.經濟與地域因素。收入研究合并分析結果顯示,以3000元為界限,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5.1%,月收入3000元及以上的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率為20.4%。居住地研究合并分析結果顯示,城市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13.3%,農村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率為8.7%。

五、討論

(一)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情況分析

通過Meta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國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總體水平偏低,僅為16.9%。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國老年人養老模式的選擇現狀,即受傳統養老文化觀念的影響,大部分老年人還是偏好于家庭養老或居家接受相關服務,對于機構養老的認同感較低。然而,家庭養老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已然無法滿足老年群體專業化、多樣化甚至高品質的養老需求,特別是無法滿足失能失智、高齡獨居、家庭無力進行照護的老年人的需求。所以分析影響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機構養老的作用。

(二)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

個人特征對于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性別差異與學歷差異上。一方面,男性老年人相比于女性老年人機構養老的意愿更高,這與姜向群的研究結果一致[30]。這或許是因為女性的自我生活和照顧能力強于男性,能夠照顧好自身的飲食起居,抑或與老年群體經濟地位的性別差異有關,女性在經濟上更多地依賴于家庭成員。另一方面,高學歷對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有著積極促進作用[8],這在本文的研究結果中也得到了印證。一般而言,高學歷老年人的思想意識較為先進、信息掌握能力也較強,對于機構養老的認知與接受程度較高。加之高學歷老年人通常收入也較高,能催化其機構養老的意愿。對于低學歷老年人機構養老認知程度低的情況,可以通過網絡、新聞等多種形式,對機構養老服務的服務內容、服務形式、服務質量進行全面宣傳,轉變老人對機構養老服務的刻板印象,提升老人對機構養老的認可度。

獨居、非在婚、無子女的老年人機構養老的意愿率相對較高。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中,老年人的配偶與子女通常承擔著家庭照顧、情感慰藉、經濟支持等多重責任。若配偶或子女無法提供足夠的家庭照料資源,老年人便可能會尋求社會化的養老方式。而獨居、非在婚、無子女的老年群體的家庭照顧能力較弱,致使老年人的養老脆弱性較大,他們入住養老機構規避養老風險、滿足自身養老需求的意愿也較強。對此,機構在提供生活照料服務的基礎之上,需要更加注意對獨居、空巢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人文關懷服務。

健康狀況與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呈現正相關關系?;悸圆∨c生活自理能力不足是影響老人機構養老意愿的關鍵性因素。健康狀況差會導致老年人對醫療、護理、保健、康復等專業化和長期性照護的需求增加。而居家養老則主要依靠老年人自身、配偶、子女、親屬,以及社會力量上門進行照料,無論在照顧的頻率上還是服務的水平上都很難滿足老人照護需求,進而會增加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接受專業化和長期性服務的意愿,而專業化的醫療護理服務能夠對老人的健康產生積極影響。對于目前養老機構普遍存在的“重養輕醫”問題,政府應加強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建設,積極采取設施升級、資源共享、協議合作等方式增強養老機構醫療護理、康復、保健、臨終關懷集成化服務的供給能力,不斷推動“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建設。

經濟狀況的好壞會影響老年人機構養老的意愿。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高收入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更強,這與代亞麗[16]、賈茹[31]等學者的結論相似。我國公辦養老機構盡管收費較低,但由于優質機構的數量較少且具有一定的資格限制,只有一小部分老年人才能獲得公辦養老機構的服務。大部分有機構養老意愿的老人不得不轉向民辦養老機構。而受房屋、土地、人力、設施等成本自負、盈虧自負的影響,民辦養老機構的服務價格又往往較高,加之當前我國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相對較低,這就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機構養老的意愿,從而不利于收入相對較低的老年人獲取機構養老服務。為了促進機構養老服務的可獲得性,未來需要明確公辦民營或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公益性和兜底性的定位,并加大對民營養老機構的優惠補貼力度,使養老服務惠及不同收入水平的老人。

城鄉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有所不同。我國特有的城鄉二元結構導致了城鄉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具有明顯的差異,城市地區的養老保障制度較為健全且養老水平較高,養老服務體系與設施建設也較為完善,能夠為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提供更多的選擇。相比之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人們的收入水平也較低,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也較為落后。加之受到“養兒防老”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農村老年人的思想意識普遍較為保守,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村老年人機構養老的意愿。因此,未來應當注重農村地區社會養老服務資源的合理配置,要從農村的傳統習俗與農村老年人的需求特性出發,整合社會養老資源,積極發展農村在地型和綜合性的養老服務中心,重點圍繞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生活照顧、精神慰藉等搭建現代化的農村機構養老服務體系。

六、結論與不足

本文以現有的機構養老文獻為依托,通過Meta分析整合已有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研究,發現目前我國老年人機構養老的意愿總體水平仍然較低。從老年人的個人特征、家庭狀況、健康狀況、經濟狀況、地域狀況等多個方面探究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發現性別、學歷、家庭結構、健康狀況、收入情況、城鄉地域等是影響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的主要因素。隨著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機構養老服務在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在未來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在促進機構養老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與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之間的協同發展。

雖然本文的研究在擴大樣本數量的基礎上對我國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進行了更加全面的研究,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是研究文獻的研究類型為橫斷面研究,無法避免研究所產生的偏倚問題,且老年人機構養老意愿處于動態變化之中,未能分析其影響因素的變化動態。二是所提取的文獻的研究范圍并未涵蓋我國所有省市,可能會導致結果產生一些偏差。三是所考慮的影響因素有限,可能會遺漏其他的相關因素。這些不足希望在后續的研究中加以彌補,以期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

猜你喜歡
意愿養老機構
養生不是養老
養老更無憂了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 支持基層創新創造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減倉股前20名
養老之要在于“安”
交際意愿研究回顧與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