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兩優香11作再生稻機插栽培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2024-01-04 15:45羅冬玉彭明清馮睿彤楊興柏羅艷萍
耕作與栽培 2023年5期
關鍵詞:季稻荊門市再生稻

羅冬玉, 韋 巧, 林 嬌, 彭明清, 侯 玲, 馮睿彤,楊興柏, 羅艷萍, 王 富, 李 偉

(1.荊門(中國農谷)農業科學研究院, 湖北 荊門 448000; 2.武漢豐樂種業有限公司, 武漢 430070;3.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 230088; 4.荊門市農技推廣中心, 湖北 荊門 448000)

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急劇減少,雙季稻種植效益降低,華中地區雙季稻正呈現向單季稻和再生稻轉變的趨勢。當前水稻生產也正處于高產向優質、高產的轉型時期,發展再生稻是調優水稻結構、實現糧食優質高產增效的有效途徑[1]。

就湖北而言,光溫資源有利于再生稻生長,加之地方栽培技術得當,正常年景,部分區域頭季稻和再生稻兩季產量可達到“噸糧田”的目標。但主栽品種豐兩優香1號、天兩優616等存在著抗病力不強或頭季米質較差或再生季米質表現不佳等問題,再生稻米品牌效應不強,急需優質的品種來進行品牌打造?;诖?2020年協作團隊開始引進篩選優質、抗碾壓、再生能力強的廣適性再生稻品種,于2021和2022年開始在湖北再生稻主產區對六兩優香11進行生產示范和栽培措施及實際產量的追蹤調查,并就相應的高產技術進行總結,形成該品種的高產栽培技術,為促進優質再生稻米產業發展提供品種參考和技術支撐。

1 六兩優香11主要農藝特征特性

六兩優香11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生育期適中,適宜作再生稻種植。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29.4 d,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少3.5 d;株高127 cm,穗長24.8 cm,有效穗數238.5萬/hm2,每穗總粒數178.2粒,結實率84.1%,千粒重26.7 g;抽穗期耐熱性5級,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飛虱;主要理化性質達到國標3級指標[2]。2016年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蘇、河南等省份開展多點試驗,均表現突出,于2019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20196107)[3]。

2 六兩優香11在湖北作再生稻種植表現

2.1 示范種植面積

自2021年起,六兩優香11開始在湖北作再生稻大面積示范種植,主要集中在黃岡市、荊門市和荊州市等地。2021年種植面積356.59 hm2,其中黃岡市170.54 hm2、荊門市31.01 hm2、荊州市155.04 hm2。2022年種植面積1 891.47 hm2,其中黃岡市651.16 hm2、荊門市620.16 hm2、荊州市620.16 hm2。

2.2 示范點模式、栽培管理

對3個示范點(黃岡市蘄春縣赤東鎮,荊門市沙洋縣毛李鎮,荊州市洪湖市沙口鎮)進行了種植方式、播種量、密度和栽培管理調查。主要結果為,三地均采取稻—再—空閑的種植模式,基本在3月20日前后機插秧播種,平均播種量為31.50~33.25 kg/hm2,平均機插密度為22.68萬穴/hm2,其中荊門點用種量相對較大,最大播種量為35.25 kg/hm2,栽培密度為22.99萬穴/hm2。各點的頭季均重施底肥,不同程度追施分蘗肥和穗肥,再生季毛李點注重促芽肥的施用,而黃岡點和荊州點促芽肥和提苗肥相對較均衡,再生季水分管理均保持淺水或干濕交替狀態,遭遇低溫等不利因素時灌深水保溫。

表1 示范點模式及關鍵栽培管理

2.3 示范點產量構成及產量

對3個示范點進行了有效穗、每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等產量構因素及實際產量進行了調查。主要結果為:2021年各示范點頭季平均有效穗279.87萬穗/hm2,再生季平均有效穗358.2萬穗/hm2;頭季平均穗粒數159.4粒,再生季平均穗粒數82.5粒;頭季平均結實率85.2%,再生季平均結實率88.6%;頭季平均千粒重27.3 g,再生季平均千粒重25.3 g;頭季平均產量9 600.48 kg/hm2,再生季平均產量5 050.25 kg/hm2,兩季合計平均產量14 650.73 kg/hm2。2022年,各示范點頭季平均有效穗285.90萬穗/hm2,再生季平均有效穗373.48萬穗/hm2;頭季平均穗粒數167.00粒,再生季平均穗粒數78.2粒;頭季平均結實率86.2%,再生季平均結實率90.6%;頭季平均千粒重27.6 g,再生季平均千粒重25.6 g;頭季平均產量10 108.83 kg/hm2,再生季平均產量5 572.68 kg/hm2,兩季合計平均產量15 681.51 kg/hm2(表2)。

表2 示范點產量構成及實際產量

3 六兩優香11作再生稻種植高產栽培技術

3.1 頭季栽培關鍵技術

3.1.1選擇適宜播期

在湖北,再生稻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種。由于機插秧緩苗期相對較長,六兩優香11作機插再生稻種植時,應提早播種不宜遲播。較為適宜播種時間為3月18日-3月25日,若氣溫適宜可提早3~5 d播種。

3.1.2保證播種量、基本苗

再生稻頭季移栽應稀密得當。過稀,頭季產量低,再生季難以高產;過密,則易發生病蟲危害,增加管理成本,同時影響再生季[4]。六兩優香11做機插再生稻時,應適當增加播種量,推薦種量32.0~36.0 kg/hm2,一般機插栽插規格(14~16)cm×30 cm,基本苗83.33萬~95.24萬株/hm2。

3.1.3合理施肥管水

頭季施肥宜遵循重施底肥,早施分蘗肥的原則,保持收割前莖葉青,谷粒黃,以保證稻茬再生能力。一般肥力田塊,頭季底肥,復合肥(15-15-15)525.0~600.0 kg/hm2;分蘗肥,尿素105.0~150.0 kg/hm2;穗肥,尿素112.5 kg/hm2、復合肥105.0 kg/hm2,依據苗情合理搭配氮磷鉀肥,或穗肥不施用尿素。

再生季田間水分應保持干濕交替或淺水的狀態,遇到強降雨應及時排澇,以防止腋芽受到損傷或難以萌發。分蘗期以濕潤灌溉為主,分蘗末期曬田時,應及早曬田,促根深扎,提高抗倒性,曬田宜輕曬,不宜重曬。孕穗期保持灌淺水,灌漿期保持干干濕濕[5],做到干田收割,收獲前7 d,應結合促芽肥的施用進行第二次曬田,曬到腳踩不陷為宜。

3.1.4適度控旺防止倒伏

頭季稻倒伏與否對再生稻芽苗的生長影響十分相關,防止頭季稻倒伏是保證再生稻芽苗生長和產量的重要保證。六兩優香11頭季稻株高普遍在125~130 cm,抗倒性不強,需適度控制頭季長勢,避免發生倒伏。

3.1.5加強病蟲害防治

頭季稻需重點防治病蟲害的發生,以保證莖葉的正常生長,為再生季奠定基礎。尤其要防治螟蟲、稻飛虱危害莖稈,同時做好紋枯病、稻瘟病的防治。

3.1.6適時視情收割、合理留樁

一般而言,頭季稻九成熟時要搶晴天收割,或見芽收割,且宜在土壤較干,適合收割機下田時進行,避免對稻樁的損傷過大,影響再生季出苗和生長。但頭季稻在遭遇連續陰雨等不利天氣時,應視成熟時期天氣情況,盡量提早收割,以保證再生季的生長,為再生季彌補產量損失奠定基礎。

留樁高度應根據各地寒露風來臨早晚和頭季收割時間綜合考量。一般而言,頭季稻在7月底8月初收割,留樁高度可控制在25~30 cm;頭季稻在8月初至8月15日收割,留樁高度35~40 cm;頭季稻在8月15日至20日收割,留樁高度40 cm左右。

3.2 再生季栽培關鍵技術

3.2.1適時追施促芽肥

頭季稻收割前10~15 d,根據長勢判斷,促芽肥施肥量,以促進腋芽生長,一般田塊追施尿素112.5~195.0 kg/hm2加復合肥105.0 kg/hm2或加鉀肥112.5~150.0 kg/hm2。施肥時應保持田間淺水層或濕潤,施肥后應及時排水,特別是機收田要保證收割機能及時下田收割。

3.2.2適度控水

頭季收割后應及時上跑馬水,以后水位逐漸增大。發苗期田間水深不宜超過3.3 cm,讓其自然落干,濕潤發苗、淺水長苗;孕穗期保持一定水層,保證有水孕穗;灌漿成熟期保持干干濕濕[6]。

3.2.3看苗追施提苗肥

再生稻齊苗后追尿素,具體施肥量看苗情而定,一般用量為105~150 kg/hm2,保證再生苗生長的充足養分。

3.2.4加強病蟲害防治

注意稻飛虱、稻瘟病的發生,特別是在頭季稻收割后要迅速防治一次稻飛虱,在再生季破口露穗前2~5 d防治穗頸瘟和稻飛虱。在荸薺混作區還應注意福壽螺的防治。

3.2.5完熟收割

頭季收割后由于機械碾壓和各節位腋芽生育進程不一,再生稻抽穗、成熟期存在先后順序,不宜進行過早收獲,以免影響產量和品質,應堅持所有再生稻完熟收割[6]。

4 結 語

通過對六兩優香11作再生稻機插栽培的表現和高產示范點的栽培技術分析,在適時早播、保證播種量和基本苗、重施頭季稻基肥、重點防治頭季病蟲害、頭季適時適情早割、留樁高度保持在30~35 cm、均衡配施促芽肥和提苗肥等條件下,頭季稻和再生季稻兩季總產量能達15 000 kg/hm2以上,該品種和技術適用于大面積生產,能夠較好地實現再生稻產量和品質的協同提升。

猜你喜歡
季稻荊門市再生稻
再生稻綠色豐產增效技術
“稻+再生稻+馬鈴薯”種植模式適用栽培技術
再生稻促芽追肥機研制
荊門市詩詞學會
荊門市恒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頭季稻與再生稻稻米品質比較試驗
糧食 超級稻再生稻平均畝產創世界紀錄
蛻變
湖北省再生稻面積達140萬畝
如何打造漢水流域養生中心城市——以荊門市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