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2024-01-05 16:19林雪梅
小學科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小學科學

林雪梅

〔摘? ? 要〕? 在新課程體系下,科學教學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小學科學教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涵蓋了許多領域和學科,如生物、地理、化學等,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與開發課程資源。同時,新課程改革也強調了科學教育的實踐性特點。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和興趣愛好,合理利用課外科學活動資源。本文以小學科學教學為例,探討小學科學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關鍵詞〕? 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2? ? 028-030

在小學科學課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開發科學拓展性資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小學科學課程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體系下小學科學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它需要拓展性資源的支撐。拓展性資源包括生活資源、信息資源、實踐資源等。對拓展性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能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一、開發利用教材資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科學教材是一本具有系統性、科學性的教材,同時也是一本具有探究性的教材。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比如,在教學“植物的生長”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將課本上有關種子發芽和開花的圖片與視頻制作成小視頻,讓學生觀察種子發芽和開花時的形態與變化。同時,也可以將課本中有關種子發芽的圖片與視頻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視頻進行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提高學習興趣,還能夠學到更多關于植物生長的相關知識。又如,在教學“動物的生命周期”這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動物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并將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這樣做,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動物的生命周期,還能夠豐富學生關于生命周期的相關知識。

(一)利用小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開發出與教材內容相關聯的拓展性資源,引導學生探索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對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還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不甚了解。而小視頻是小學生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教師可以將小視頻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觀看小視頻,拓寬知識面。在“種子發芽”這一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種子發芽時的小視頻,并根據自己對種子發芽這一節知識點的理解進行講解。在講解完種子發芽這個知識點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觀看視頻,觀察種子發芽時的形態與變化。為了加深學生對種子發芽這個知識點的理解與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一段時間后將自己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對種子發芽時的形態與變化進行深入思考。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植物生長過程的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與探究。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近年來,小學科學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新課標對小學科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比如,在教學“物質的分類”這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關于物質分類的課件。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不同物質在自然界中的分類方式,然后讓學生將自己制作好的課件在課堂上播放出來。這樣做,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同時,教師也要重視拓展性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三)利用生活中的資源,幫助學生積累經驗

生活中有許多資源,這些資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世界,還能夠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生活中的資源,幫助學生積累經驗。在觀察植物時,學生可以觀察不同種類的植物都有哪些特征;在觀察動物時,學生可以觀察各種不同種類的動物都有哪些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到有關生物多樣性的知識,還能夠積累關于生物多樣性的經驗。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各種電器不同部分的功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學到關于電與磁方面的知識,還能夠積累關于電與磁方面的經驗。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小區里有哪些植物和動物,并讓學生記錄下自己看到這些植物或動物時的感受。

二、開發利用教材外資源,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

小學科學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較為復雜,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生深入思考后才能掌握。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不是很好。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教材以外的拓展性資源,為學生補充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將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新課程改革后,科學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課堂,教師要適當地將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野外實地觀察,也可以讓學生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參與到家庭活動中去,如舉辦科學小實驗、科學小制作等活動。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學習《有趣的聲音》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聲音的資料,然后和自己的家長一起到戶外去聽昆蟲叫、小鳥叫等聲音。通過收集資料和實地觀察,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不同的聲音是怎么形成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來了解一些有趣聲音的產生原理。如通過觀察動物叫聲,學生發現有些動物的叫聲很尖銳,有些動物發出的聲音很低沉。教師再讓學生探究這些動物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聲音。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還能讓學生對一些動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通過探究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引導學生利用課外資源,開闊學生視野

科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涉及很多學科的知識,需要學生多方面思考。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沒有做到全面思考。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外資源,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當看到校園里的樹木長得非常茂盛時,教師可以問學生:“校園里的樹木是什么時候開始長出來的呢?”這樣不僅能豐富學生對植物生長周期的認識,也能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去野外實地觀察植物。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僅能對植物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還能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開發利用網絡資源,拓寬學生視野

新課程改革要求科學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豐富科學課程資源。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網絡資源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一些有關學習和生活的信息,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儲備。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一些有關自然界中常見的動植物、氣候變化等方面的信息,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例如,在講授“神奇的水”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向學生介紹水的形成過程和作用。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氫和氧能夠結合成氫氣和氧氣,而水則是由氫和氧組成的。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水可以在不同溫度、壓力條件下形成各種形態。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與水有關的生活常識。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一些課外科學知識,如介紹怎樣正確使用各種電器、如何正確洗手等。在互聯網時代,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學習與科學相關的知識,讓學生了解更多科學知識。

四、開發利用生活資源,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該重視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在生活中尋找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例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利用“大氣壓強”來測量水的高度。在測量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裝滿水的玻璃杯,在杯中放入一張紙片或者一枚硬幣等,然后讓學生觀察杯中的水面變化:如果水面沒有上升就是大氣壓強較??;如果水面上升就是大氣壓強較大。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紙片在水中的漂浮狀態,如漂浮、下沉等。接著教師讓學生測量玻璃杯中的水的高度,讓學生發現玻璃杯中的水與玻璃杯底部接觸時會比杯壁高。在學生做完實驗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大氣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通過實驗就能發現大氣壓強與物體的密度、質量、高度等因素有關。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開發和利用拓展性資源,重視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偠灾?,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小學科學課程要積極開發和利用拓展性資源,通過拓展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教師成為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五、開發利用社團活動資源,引導學生探究

新課程體系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平臺。例如,在教學《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植物大掃除”活動,讓學生對植物進行觀察與分類。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學生在自由活動中發現了許多有趣的植物。例如,有些學生發現了紫色的牽?;ㄩ_得很艷麗;有些學生則發現了含羞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有些學生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些植物在白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但是到了夜晚卻停止了。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并記錄下來,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探究成果進行引導與歸納,然后讓每個小組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

例如,在教學《生物的生殖》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植物繁殖和動物繁殖進行觀察并記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進行研究,小組成員可以自由組合。在小組成員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后,教師再引導他們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與總結。例如,有的小組在研究植物繁殖時,發現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而動物通過呼吸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再釋放出氧氣。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拓展性資源,挖掘相關的科學知識,并引導學生去探究。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新課程體系下,科學教學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愛好,開展一些科學拓展性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學校的條件和實際情況,合理地開發與利用一些科學拓展性資源,引導學生去探究學習知識,從而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本文系仙游縣2022小幼基地校專項課題“小學科學拓展性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JDXKT-2022-20】

參考文獻

[1]瑪依努爾·吾加布拉.開發與利用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策略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4):87-89.

[2]潘亨林.小學科學教學中生活資源的開發策略探討[J].成才,2023(6):37-38.

[3]洪富強.利用生活資源優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J].亞太教育,2023(2):116-118.

[4]林凱浩.小學科學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2(22):146-149.

[5]宗若燦.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和有效利用的研究[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22(3):8-10.

猜你喜歡
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小學科學
俄羅斯黃花草木樨生理活性成分原料的開發與利用
插圖:課文解讀的“快捷鍵”
初中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策略研究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新時期高校足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