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如何利用圖式理論提高高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2024-01-05 22:24石馮珺
校園英語·下旬 2023年6期
關鍵詞:圖式理論閱讀理解高中英語

摘 要:時代在發展,教育也在逐步改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英語教學目標也在不斷發生改變,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進行綜合考查。閱讀理解成為拉開學生英語分數檔次的一大題型。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利用圖式理論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理解;圖式理論

作者簡介:石馮珺(1990.11-),女,江蘇南通人,南通大學附屬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一般而言,語言理解的過程包含了很多方面,如詞匯加工、句法分析、語篇理解等。語言理解是一個交互的過程,不能簡單地分割成孤立的模塊。因此,我們需要用圖式理論和情景模型來解釋真正的語言理解的過程。盡管圖式理論很少被提及,但筆者對它在閱讀理解中的作用很感興趣,因為語言理解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圖式的具體實現。下面基于高中生的英語水平,嘗試分析如何利用圖式理論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一、圖式理論概述

納托爾曾指出,閱讀最重要的目標是理解文章,這包括了多種理解過程:識別生詞,區分單詞的派生以及它在句中的語法關系,判斷寫作目的,理解思維鏈條,以及賞析整篇文章。不難發現,閱讀教學過程需要以下三種圖式:

(一)語言圖式

語言圖式指的是基礎的語言知識,如詞匯、語法、習慣用語等,這些都是英語閱讀的基礎。英語詞匯量是影響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沒有足夠的詞匯儲備,閱讀都難以進行,更別說去理解文章。比如,《經濟學人》中許多文章都包含商業術語,如trust、cartel、stagnation、devaluation、initial capital等,如果學生對這些詞匯的意思并不熟悉,將會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受到很大阻礙。有些關鍵詞可能會影響到對整個篇章的理解。以“stagnation”為例,如果學生不知道這個詞的意思,他們甚至都無法判斷這篇文章是在談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又如,遇到“busboy”“blue stocking”“pull one's leg”等俚語時,如果僅僅從字面理解,很容易產生理解偏差?!癰usboy”與列車員無關,它是指餐館工。因此,如果學生缺乏此類的知識儲備,將會產生很多誤解。

(二)內容圖式

內容圖式指的是語言文化背景知識。對于語言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賴語言背后的文化、社會習俗和習慣。一些語言學家認為,文化背景知識在理解某些特定文章時是必不可少的,它的影響大于語言知識本身。如果讀者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識,他可以對閱讀材料作出推斷并簡化理解的過程。比如,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時代周刊》用“Nixon's Odyssey to China”來描述此次訪問。對大多數高中學生而言,他們很難理解這樣的表述。因為他們不知道“Odyssey”是一個希臘神話,講述了一個英雄被迫放逐海上十年,最終回到家里與妻子團聚的故事?!癘dyssey”意味著一場充滿艱險但結局美好的旅程。沒有這樣的歷史背景知識,讀者很難判斷美國媒體對此次訪問的態度。所以,缺乏英語語言背景知識,會直接影響到對英語文章的深層理解。

(三)修辭圖式

修辭圖式指的是話語形式和文本構架。小說、詩歌、戲劇都有其獨特的寫作風格,不同的文章有著不同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_爾研究指出,當文章內容連貫時,修辭結構的改變會明顯影響讀者的理解。越熟悉文章結構,讀者越容易抓住作者謀篇布局的思維,也對文章每一段的脈絡和邏輯關系更為清晰。但難點在于,有時讀者并不熟悉不同的文章體裁,這可能會使其在閱讀時變得茫然無措。比如著名的短篇小說作家歐·亨利的小說《驚詫于贊美詩》,它運用了經典事件去諷刺美國法治系統的黑暗,并表達了對難逃悲慘命運者的悲憫之心。整篇文章有它自己的結構特色——開頭、發展、高潮以及結尾。歐·亨利式的結尾以無法預測的轉變馳名。讀者只有理解他的寫作風格,才能體味到其中的諷刺意味以及整個故事表達的主題。

二、激活圖式(如何利用圖式理論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埃德森曾指出,優秀的母語閱讀者可能是較差的外語閱讀者,僅僅因為他們未獲得足夠的外語能力。這也是現在高中學生普遍遇到的問題。讀不懂讀不快英語文章不僅容易在考試中頻頻丟分,也會大大打擊他們對于英語閱讀的興趣。下面就如何利用上文提到的三種圖式幫助高中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文章的閱讀,給出一些粗淺的建議。

(一)構建語言圖式

詞匯和語法始終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是閱讀理解的基石。高中學生應該有意識地去弄清楚英語和漢語在詞語構造、語法結構、語言風格等方面的不同,從而在腦海中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英語語言圖式。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他們遇到的閱讀材料,通過收集、整理、比較等方式,有意識地擴大自己的詞匯量,鞏固自己的語法知識。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應在高中階段至少熟練掌握3500個左右的單詞,其實對于高考這是遠遠不夠的,詞匯量越大英語閱讀的效率才會越高,沖刺高分的可能性才更大。閱讀理解部分有猜詞義這樣的題型,一般教師會指導學生根據畫線詞前后的語句判斷詞義,但如果前后語句中也出現了晦澀難懂的單詞,這道題又該如何解決呢?所以在平時的閱讀中,教師應該要求學生不僅能做對題目,更能從中積累一些新的單詞、詞組,或者對復現在閱讀材料里的課本中的單詞進行鞏固。

在單詞積累方面,教師應注意運用靈活多變的方式構建語言圖式。比如,一詞多義。在遇到“fine”這個單詞時,學生往往對其“罰金,處罰”的意思不夠熟悉,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對這類看似簡單的單詞不可掉以輕心;“interest”這個詞,學生認為相當簡單,但放在金融話題里,出現了“high rates of interest”這樣的表達,如果不知道“interest”還有利息的意思,就完全無法領會這句話的意思。又如,形近詞的比較?!皃overty”和“property”看似很相近,詞義完全不同,有時學生會因為掌握不夠牢固而混淆,把類似的單詞多做整理比較可以加深印象。再如,詞組。學生會遇到包含很多意思的詞組,可以根據不同搭配來辨析意思,如“take up”在“take up arms”“take up photography”“take up his offer”就有不同的意思。再繼續遷移,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回憶包含take的詞組,如take in、take off、take back等。學生在閱讀材料中更多關注新的單詞、詞組,就能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構建更清晰的語言圖式。構建語言圖式的方式也值得教師探討研究。傳統的依托書本的生詞講授似乎不能完全滿足考試的需求,有時會出現“學考分離”的現象,導致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總覺得學的詞有時候考試也用不上。殊不知,詞匯量的積累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如何鼓勵學生多積累,讓學生認識到牢固語言圖式的重要性,是廣大教師需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嘗試:第一,在講授課本知識的時候,多注意拓寬單詞的用法,鼓勵學生多思考同義表達,不斷豐富已有的語言圖式;第二,緊抓作業質量,在完成閱讀理解作業的過程中,必須有做題痕跡,對不認識的單詞、詞組等要及時查找意思,并做好標注,充分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爭取把每篇閱讀文章做精做透;第三,每周布置一定的課外積累任務,可以從外刊、原版小說等自己感興趣的材料中做好積累,定期檢查分享。通過硬性和軟性的學習任務,學生逐步形成積累單詞的習慣,認識到單詞積累的重要性,為英語技能的提高做好充分準備。

(二)構建內容圖式

學生需要依靠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大量的語言文化知識。教師應該鼓勵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外英語閱讀,涉獵更廣泛的層面,如英語的起源發展史、政治、經濟、傳統文化等。大多數高中學生處于“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狀態,不僅缺乏英語課外閱讀,對一些生活常識也缺乏認知。比如,一篇閱讀理解文章中提到一個飯店的老板把自己的做菜秘籍貢獻給了同行,問這個老板是一個怎樣的人,大多數學生選擇了“honest”,而有的學生選擇“generous”。這就是因為他們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把一件事告訴別人是誠實,而沒有想到餐飲業的競爭力更多來源于一個秘制的菜譜,如果同行都學會了,那么必然會給這家餐館帶來損失,因而這個老板是一個大方慷慨的人。由此可見生活常識、文化背景因素對于理解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再如,一篇完形填空文章中出現了“restaurant thru”這樣的表達,學生非常不理解這個意思,因為這樣的隨點隨拿的汽車餐廳在我國并不多,這對下文作者幫助后面的司機點餐這樣的情節有很大影響。在完形填空這類本來就缺乏一定信息的題目中,如果學生缺乏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會對做題產生不小的影響。因此,英語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不能只就題講題,還應適度拓展,有意識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并引起他們繼續探索的興趣,甚至可以通過課堂演講、學習小組等方式督促學生擴大閱讀量。

(三)構建修辭圖式

在進行了大量閱讀理解題目的訓練后,學生基本能判斷一篇文章的文體,及其謀篇布局的特色。學生往往會用已知的修辭圖式去理解新的文章,為了幫助學生在做題時更快速地抓住文章脈絡,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多輔助學生進行文章結構分析。比如歐·亨利的小說《警察和贊美詩》,我們可以把這篇小說分成四部分:開頭部分描述了Soapy挨餓受凍的悲慘遭遇;進展部分講述了他故意犯罪并失敗的經歷;高潮部分描寫了他的心理變化;結尾給了讀者一個意外——Soapy沒有任何理由地被逮捕了。通過結構分析,學生能夠對這類文體的敘事結構有更深刻的印象,當他們再次遇到同類文章時,能夠更快地調動相應的修辭圖式。在閱讀理解中,小說類文章的篇幅較長,但不難讀懂,題目相對多隱喻,如給小說定一個標題類的題目,學生的錯誤率就比較高,它常常會帶有一定諷刺或暗喻的手法在其中??萍碱愇恼孪鄬逎?,但問題都較為直白,多出現細節題,這需要學生有足夠的耐性各個擊破。再如散文類文章,結構上比較松散,尤其當遇到七選五這類新型閱讀題型的時候,學生往往會形成思維定勢,按照議論文、說明文的結構去思考問題,總認為是總分的結構,不論第一段在講什么都想給它進行總結或給出一個定論。如一篇有關幸福是什么的散文,第一、二段都在進行舉例,以此來引出話題,而學生往往想在第一段就給出結論,導致選到了陷阱選項。因此,閱讀理解能力并不是依靠題海戰術就能提高的,做得越多越要學會總結,不同的文章類型有不同類型的題目,不同類型的題目有不同的解題思路,只有多總結,才能做到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英語閱讀理解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包含了很多心理過程。圖式理論強調了文本和讀者的背景知識互相作用的特性。學生在英語閱讀理解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它是可以通過不斷積累知識逐漸克服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高中生應該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在日常的閱讀訓練中有意識地構建上文提過的三種圖式,不斷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在這個最容易拉分的大項上占據優勢。

參考文獻:

[1]Nuttall C.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 Oxford:Heinemann, 1996.

[2]Schank R C, Abelson R P. Scripts, plans, goals, and understanding[M]. Hillside, N J: Erlbaum, 1977.

[4]Carrell P L. Evidence of a formal schema in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J]. Language Learning, 1984(2):87-108.

猜你喜歡
圖式理論閱讀理解高中英語
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英語集體備課的探索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微課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導學探究
如何提高高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做題能力
芻議英語閱讀理解講評課
圖式理論在英語閱讀中的探析及應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