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東北地區“人口-經濟-空間”城市化耦合協調性研究

2024-01-06 04:01周棱楠胡麗慧
關鍵詞:南充市耦合度東北地區

周棱楠,潘 安,羅 芳,胡麗慧

(西華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鎮聚集,由農業人口轉變為非農人口的過程,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城市化概念的內涵豐富,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化、經濟城市化以及地理空間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主體,經濟城市化是驅動力,地理空間城市化則是前兩者的載體。人口在城市地區的聚集能拉動區域經濟增長,而經濟的增長又能推動人口聚集和產業的發展,這將引起區域城市空間的進一步擴張。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1],在部分城鎮化率較高的地方,經濟發展逐漸突破了行政區劃的限制,不同地區之間聯系緊密,相互協調,不斷發展融合,最終形成了多個經濟區,如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經濟區等[2]。隨著西部地區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以成都、重慶為中心的成渝經濟區,區域內人口和產業集中,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產業不斷發展。其中川東北地區不僅是四川北進陜西,東入湖北的咽喉要塞,也是成渝經濟區北部的重要經濟增長極。隨著城市的發展,諸多城市問題也逐漸顯現,如資源浪費[3]、城鄉分化[4]、空氣污染[5]、人地矛盾[6]等已成為阻礙城市發展的重要問題。川東北地區在西部大開發戰略背景下,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增加顯著,城市化進程快,城市建設用地迅速擴張[7-8],在城市發展的同時,如何促進城市的人口-經濟-城市耦合協調發展,成為川東北地區在城市發展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的重大問題[9]。

城市化耦合協調分析一直是城市化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如張鵬飛和劉新智[10]基于耦合協調模型、向量自回歸模型和脈沖相應函數,就成渝經濟圈在產業-交通-人口三個系統上的耦合協調關系進行了探討,科學全面地分析了成渝地區的城市化協調程度。劉少坤等[11]基于耦合協調模型,運用多因素綜合分析了北部灣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與經濟高質量發展耦合協調關系。郭玉坤等[12]運用耦合協調模型和相對發展模型研究了四川各地級市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的時空分異特征,發現成都市的城市化呈現出“一市獨大”的情況。Liu等[13]運用耦合協調模型和統計數據,建立了城市化與大氣環境安全的關系。部分學者還從時間尺度上進行了研究,尚英仕和劉曙光[14]運用耦合協調模型和障礙度模型,研究了2009—2018年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的耦合關系。劉穎[15]以南充為例,運用熵值法確定評價指標體系權重,分析了南充市城市擴張合理性情況。此外,還有許多學者運用了熵權法[16-17]、主成分分析[18]、空間自相關[19]等方法,探究了城市發展中相關因素的耦合協調關系。

區域城市化合理有效地推進,對于成渝經濟區乃至于整個四川省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當前關于川東北地區城市化協調發展情況的研究相對較少,區域城市化發展是否協調以及協調程度情況并不明晰。鑒于此,本文通過建立研究評價指標體系,綜合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分析川東北地區城市化的耦合協調特征,揭示其變化和差異的原因,為區域城市化健康發展提供借鑒。

1 研究區概況

川東北地區指四川省東北部,包括南充市、達州市、巴中市、廣安市、廣元市5市(圖1)。區域核心城市是南充市和達州市,兩座城市都是該地區的工業重鎮。南充市位于成渝中間地帶,而達州市靠近重慶市北部,成為四川省向北向東的咽喉要塞。研究區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區域內平原面積較小,多丘陵和山地地形,平原地區主要集中在南充市和廣安市。改革開放以來,川東北地區經濟迅速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逐漸成為連接成渝兩大經濟區的橋梁。

2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2.1 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基于實際性、可操作性、科學性的原則,選取符合研究區實際的評價指標,如表1所示。其中人口城市化選取非農人口比重、第二三產業就業人口、非農人口規模和建成區人口密度,經濟城市化選取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人均GDP、地方財政支出[20-21]、工業總產值以及二三產業產值比重,空間城市化選取建成區面積、污水處理率以及人均綠地面積來評價[22]。

表1 城市化綜合評價體系Table 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ization

2.2 數據來源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2020年的中國統計年鑒[23]和四川統計年鑒[24]。四川省行政區劃、河流數據和數字高程數據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數據中心網站(https://www.resdc.cn)。

2.3 研究方法

2.3.1 熵權法

熵權法是根據各指標數據反映的熵值大小,通過偏差度計算出不同指標的權重[25],該方法較為客觀,避免了主觀因素的影響。其主要思想是根據不同指標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為其賦予權重,其中熵與信息量之間存在反向關系,信息熵越小,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多,在綜合評價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越重要,權重相應地也就越大。

2.3.2 耦合協調度模型

為了科學地判斷人口、經濟和空間城市化之間的關聯,本文在耦合度的視角下計算三者的相關協調性[27]:

式中:U1、U2、U3分別為人口、經濟和空間子系統的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得分,wi為第i個指標權重,Xi為第i個指標的標準化數據。耦合度C分布的區間為[0,1],C值越大,子系統離散程度越小,耦合度越高。

由于耦合度僅能反映子系統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程度,并不能反映其發展水平高低,如3個子系統處于低程度耦合狀態,但是也可能處于一種高水平的發展狀態。故本文引入協調度模型,從而更好地驗證人口-經濟-空間的耦合協調程度,計算公式為:

式中:D為耦合協調度,T為綜合評價指數,a、b、c為待定參數,a+b+c=1,考慮到人口、空間、經濟發展同等重要,因此設定a、b、c分別為1/3。

其二,上述界定沒有揭示我國現行土地管制權最本質的內涵。毋庸置疑,概念是對一事物本質屬性的揭示,“本質”代表了某一“概念”的核心部分,只有對“概念”之核心部分的“本質”有所了解,才能對其作出合理、妥當的界定。對我國現行土地用途管制權概念的科學界定亦同樣離不開對這一權力本質的揭示。

C分為4個等級[20]:低水平耦合階段[0,0.3];拮抗階段(0.3,0.5];磨合階段(0.5,0.8];高水平耦合階段(0.8,1]。D劃分為10種類型[28]:極度失調[0~0.1]、嚴重失調(0.1~0.2]、中度失調(0.2~0.3]、輕度失調(0.3~0.4]、瀕臨失調(0.4~0.5]、勉強協調(0.5~0.6]、初級協調(0.6~0.7]、中級協調(0.7~0.8]、良好協調(0.8~0.9]、優質協調(0.9~1.0]。

3 結 果

3.1 城市化水平綜合評價分析

3.1.1 川東北地區城市化現狀

人口-經濟-空間三者的城市化綜合發展水平得分如表2所示:從總體上看,川東北地區綜合發展水平為空間城市化(11.183)>經濟城市化(2.914)>人口城市化(1.626),表明空間城市化是川東北地區城市化的主要特征,空間城市化主導了城市化發展的主要方向。經濟城市化也是域內城市化發展的重要動力,經濟發展帶動城市空間擴張,空間的擴張進一步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傮w上,川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化還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

3.1.2 城市化空間分異特征

從表2和圖2可以看出,川東北地區人口、經濟、空間分布不均衡,差距非常明顯,尤其是人口城市化,呈現南高北低的趨勢;經濟城市化高值區主要集中在南充市、達州市和廣安市的部分區縣,主要原因是達州市、南充市等地是川東北地區的工業重鎮,第二三產業相較于其他地區更為發達;巴中市和達州市空間城市化相對發展較平衡,大部分區縣間差距相對較小??傮w來看,川東北地區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城市化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的空間。

表2 川東北地區人口、經濟、空間城市化綜合發展水平得分Table 2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scores of population,economy and spatial urbanization in Northeast Sichuan

從各市的城市化綜合發展水平得分來看,無論人口、經濟還是空間城市化,都呈現出中心城區高于郊縣的趨勢,整個川東北地區城市化發展差異較大。

1)南充市。南充市人口與經濟城市化綜合發展水平最高地區是順慶區,而空間城市化得分最高的是南部縣。人口城市化得分最低的地區是西充縣,儀隴縣則是經濟和空間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地區。整體上南充市的人口與經濟相協調,發展水平較高。南充市由于工商業發展較早,且地勢相對平坦,教育資源相對豐富,城市化水平在研究區內處于領先地位。

2)達州市。達州市人口、經濟和空間城市化綜合發展水平得分最高的分別是通川區、大竹縣和達川區,經濟和人口城市化最低的是萬源市,空間城市化最低的是宣漢縣??梢钥闯?達州市整體城市化進程較快,各區縣發展水平差別不大,最高值都集中在主城區,低值區發展滯后多受限于地形和區位等因素。

3)廣安市。廣安市人口城市化綜合發展水平得分最高的是廣安區,經濟城市化最高的是華鎣市,而空間城市化最高的是前鋒區。經濟和空間城市化最低的是鄰水縣,人口城市化最低的是前鋒區。廣安市地處川渝地區交通咽喉,交通便利,多為丘陵地形,城市化進程相對較快。

4)巴中市。巴中市經濟和人口城市化綜合發展水平得分最高的是巴州區,恩陽區的空間城市化得分最高,但人口和經濟城市化水平最低,空間城市化最低的是平昌縣??梢钥闯霭椭惺姓w發展水平不高,主要以巴州區為主,呈現出由主城區向郊縣遞減的趨勢。巴中市與廣元市類似,都位于秦巴山區,多為山地地形,城市化進程慢,整體上與研究區內其他區域有一定差距。

5)廣元市。廣元市人口和經濟城市化綜合發展水平得分最高的是利州區,而空間城市化最高是旺蒼縣。青川縣是經濟城市化綜合發展水平得分最低的地區,空間和人口城市化最低值在朝天區。廣元市城市化發展以利州區為中心,向四周遞減,綜合發展水平各區縣較接近,整體上在川東北地區處于較低的水平。廣元市位于秦巴山區,地勢起伏較大,城市化進程較慢,城市大多沿河谷地區分布。

3.2 耦合度及其空間分異

為了分析人口、經濟、空間三者之間的協調性,進一步計算兩兩和三者之間的耦合情況,結果如表3所示。從整個研究區來看,人口-經濟、人口-空間、經濟-空間、人口-經濟-空間耦合度平均值分別為0.023、0.086、0.049、0.241,整體上川東北地區城市化耦合度處于低水平耦合階段。結合圖3中可以看出,耦合度從南向北遞減,研究區南側明顯高于北部地區;經濟-空間耦合度普遍高于人口-經濟與人口-空間,表明經濟與空間的耦合關系明顯優于其他方面,川東北地區經濟和空間的發展相對協調。

表3 川東北地區人口-經濟-空間城市化耦合度Table 3 Coupling degree of population-economy-space urbanization in Northeast Sichuan

從單個區縣來看,人口-經濟-空間城市化耦合度最高的是順慶區(0.563),處于磨合階段,最低的是朝天區(0.060),處于低水平耦合階段,區域差異非常明顯。從市域上看,各市人口-經濟-空間城市化耦合度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為:南充市(0.314)>達州市(0.297)>廣安市(0.260)>巴中市(0.160)>廣元市(0.133),整體上呈現出南高北低的局面,也印證了川東北地區經濟中心在南方。南充市城市化耦合度最高的是順慶區(0.563),最低是儀隴縣(0.162);達州市耦合度最高的是通川區(0.387),最低是萬源市(0.171);廣安市耦合度最高是廣安區(0.311),最低是鄰水縣(0.172);巴中市最高是巴州區(0.290),最低是平昌縣(0.070);廣元市最高是利州區(0.317),最低是朝天區(0.060)??梢钥闯?城市化耦合度主城區高于郊縣,并且符合“距離衰減原則”,即離中心越遠,耦合度就越低。

3.3 耦合協調度分析

由圖4可以看出,各市耦合協調度由大到小依次為:南充市(3.251)>達州市(2.5203)>廣安市(2.105)>廣元市(1.726)>巴中市(1.377)??梢钥闯?南充市和達州市在人口、經濟、空間城市化上都領先于其他地區。這不僅得益于地形等自然優勢,也和當地政策密不可分。

1)南充市耦合協調度最高的是順慶區(0.501),最低值是儀隴縣(0.249)。順慶區作為南充市主城區中城市化發展最早的區域,城市化水平領先于全市。而儀隴縣位于南充北部,地勢起伏大,經濟和空間城市化滯后,呈現出不協調發展趨勢。

2)達州市耦合協調度水平最高的是通川區(0.424),最低值是萬源市(0.294),通川區位于達州市中心城區,城市化發展水平較高,城市人口數量和二三產業發展水平都優于市內其他地區,而萬源市位于秦巴山區,是四川省最東邊的一個地區,相對偏遠,城市化水平發展滯后,但是萬源市是四川省東進兩湖,北入陜甘的交通要塞,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發展潛力巨大,需要政策引導扶持,推動城市化發展。

3)廣安市最高值地區是廣安區(0.384),最低值區鄰水縣(0.271),廣安市城市化水平在川東北地區屬于中等水平,并且靠近重慶市,可以作為成渝地區的溝通橋梁,發展潛力大。

4)廣元市最高值是利州區(0.373),最低值是朝天區(0.176)。廣元市緊鄰秦嶺,地勢起伏大,平原面積小,城市化進程緩慢,城市化耦合度水平在研究區內處于較低的水平,整體上落后于其他地區。廣元市城市化進程主要限制因素是地形條件和經濟水平。但是廣元市是四川省連接甘肅省隴南市和陜西省漢中市的重要樞紐,可以作為川陜甘地區的重要溝通橋梁發展成區域交通樞紐。

5)巴中市耦合協調度水平最高的是巴州區(0.377),最低值是平昌縣(0.149)。巴中市位于大巴山區,地勢起伏大,平原面積狹小,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區,城市化進程緩慢,城市化耦合度水平低,較其他地區有一定差距。城市發展主要限制因素是地形條件和經濟水平。

城市化耦合協調度在研究區內差異顯著,以巴州區、通川區、利州區、南部縣和順慶區為中心向四周遞減,基本符合“距離衰減原則”。整體上呈現出南高北低的趨勢,這表明研究區南部地區的區縣城市化協調度水平高于北部地區。其中朝天區、青川縣和平昌縣屬于嚴重失調階段;昭化區、萬源市等地屬于中度失調階段,這些地區城市化發展水平相對不高,提升空間大,城市化水平滯后并且協調度差,反映出經濟水平不高,城鎮化水平低。而大竹縣、西充縣、嘉陵區等地屬于輕度失調階段,在整體上優于研究區內大部分地區,城市發展相對協調。另外達川區、南部縣以及通川區屬于瀕臨失調地區。綜合來看,川東北地區城市化耦合協調度水平整體不高,絕大部分地區處于失調階段。但是由于研究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優越,作為成渝經濟區和四川向東出省的重要交通樞紐,川東北地區發展潛力巨大,城市化進程可以在政策的引導下穩步進行,協調發展。

4 結 論

川東北地區各市城市化發展水平有較大差異,整體上呈南高北低的趨勢,其中南充市城市化水平最高,廣元市和巴中市相對較差。人口、經濟、空間耦合的情況亦是呈現南高北低態勢,整體上處于一個低水平耦合階段,耦合度基本上符合“距離衰減原則”。各市應該利用當地特色和優勢資源發展經濟,如廣元市和巴中市等地可以依托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南充市可以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從整體上看,川東北地區城市化耦合協調水平不高,且域內差異大。但是研究區地理位置優越,發展潛力大。對于人口多的地區如南部縣、鄰水縣,可以推動就地城鎮化,提升城市人口。研究區內各城市需要利用成渝經濟區中間地帶這一重要區位優勢,堅持發展縣域經濟,推動縣城及中小城鎮建設。

猜你喜歡
南充市耦合度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的重要意義與主要舉措
中國北方蒸散-降水耦合度時空變化與水熱因子的關系
雙速感應電機繞組耦合度研究
南充市嘉陵區:當好農民工的“娘家人”
南充市:黨建引領 促進社保高質量發展
有驚無險
為什么人參喜歡長在我國東北地區
遼寧省經濟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性分析
為什么人參喜歡長在我國東北地區
感謝信——致南充市第一社會福利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