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存量數據構建貴陽市全域地形級實景三維底座的探索

2024-01-08 11:23張國清鄧興馬子俊鮑俊強后永波
城市勘測 2023年6期
關鍵詞:實景存量底座

張國清,鄧興,馬子俊,鮑俊強,后永波

(貴陽市測繪院,貴州 貴陽 550081)

0 引 言

實景三維是真實、立體、時序化反映人類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的時空信息,是國家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1,2];同時實景三維是新型基礎測繪標準化產品,是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景三維作為數字政府、數字經濟重要的戰略性數據資源和生產要素,自然資源部提出了兩步走的戰略部署,并提出實景三維地形級、城市級、部件級3個層級構建體系[1]。

貴陽市作為國家新型基礎測繪建設試點城市,實景三維建設是試點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充分挖掘歷史存量數據的價值,提高生產效率,服務好試點建設內容既是任務也是目標。本文中,介紹貴陽市應實際項目需求,通過融合及挖掘歷史存量數據,構建貴陽市全域(3 005.7 km2)地形級實景三維底座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需求分析及存量數據的評估與挖掘

根據自然資源部對實景三維中國建設中地形級實景三維的技術設計及建設要求,完成對現有存量數據的類型、精度、執行標準、來源、法定性和用途等進行綜合考量[3]。

1.1 需求分析

應實際項目需求出發,項目建設內容僅構建貴陽市全域(3 005.7 km2)地形級實景三維底座。依照《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技術大綱》要求(表1),地形級實景三維底座建設包括地形級地理場景和基礎地理實體兩部分建設內容,其中地理實體數據屬于新型基礎測繪建設成果,參照國家新型基礎測繪貴陽試點對地理實體數據的階段性設計,本文基礎地理實體數據僅考慮現有存量數據可挖掘部分,針對基礎地理實體的語義化內容僅包含實體屬性。

表1 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技術大綱指標參數

1.2 存量數據的評估與挖掘

通過項目生產需求分析及自然資源部對地形級實景三維建設內容的各項指標的指導意見,收集可用于構建地形級實景三維底座的各類輔助數據,按照類別特征及質量要求對輔助數據的類型、特性、范圍、用途等進行綜合考量,形成存量數據源分析表[4](表2)。

表2 存量數據源分析表

2 技術路線設計

參照自然資源部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技術大綱的設計,為滿足貴陽市全域地形級實景三維底座的生產需要,根據存量數據的評估結果,把收集后的數據源按照特定的設計用途,完成整體技術路線的設計[5,6,7],如圖1所示。

圖1 總體技術路線設計

3 數據處理及融合

根據地形級實景三維底座的總體技術路線設計,對存量源數據完成預定設計的預處理。

3.1 點云數據處理

點云數據處理是DEM生產的關鍵,也是地形級實景三維底座的構建基礎,它包括點云數據的基準轉換、分區分塊處理、冗余數據消除、點云數據糾正、點云數據的自動濾波(自動分類)、點云數據優化、點云數據手工分類、預處理成果數據拼接、特征性提取、構建不規則三角網、內插網格生產1m網格DEM(圖2、圖3);同時根據點云分類分層結果,保存分類數據中建筑物層的點云數據,用于補充及完善存量DLG數據以及三維實體數據的生產。點云數據的處理主要用Terrasolid、LidarDP軟件完成。

圖2 基于點云生產DEM成果流程圖

3.2 DLG及建筑物普查數據處理

存量1∶2 000 DLG數據是生產基礎地理實體過程中提取圖元數據的基礎。首先,根據存量DLG數據提取建筑、水系、道路等二維圖元及部分屬性;其次,把提取到的建筑物、構筑物等二維圖元,結合點云分類結果中的建筑物類別,利用R3d_Model軟件構建三維圖元(LOD1級)(圖4);再次,提取建筑物普查數據中建筑物、構筑物等實體屬性信息;最后,建立映射關系,把同一對象的屬性值賦值至圖元數據中,完成簡易的語義化過程,構建基礎地理實體數據[4,8](圖5)。

圖4 點云數據構建三維圖元示意圖

圖5 三維基礎地理實體示意圖

3.3 構建地形級地理場景

按照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技術大綱的技術路線設計,地形級地理場景的構成是將數字高程模型與數字正射影像數據疊加而成[1,4,9]。實踐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難點有:

(1)數據匹配及優化。DEM與DOM生產的數據基礎不同,高程突變處呈現明顯的錯位和斷裂,DEM和DOM匹配效果應該過渡自然,保持地物的真實性。如需針對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重要堤壩進行DEM和DOM優化處理。

(2)處理精度和美觀度取舍問題。由于點云數據密度較高,能較準確地表達道路面的細部特征,而DOM在高程變化比較大的區域容易產生投影差,一般選擇處理明顯錯誤的問題或者扭曲非常明顯位置,即采用周邊的紋理進行覆蓋從而模擬恢復出地面層真實的紋理特征,使紋理能夠自然銜接。

(3)水系處理。待處理的水系應遵循的要求:流動水域高程依據上下游水位點高程過渡自然,或分段內插賦值表達;靜止水域范圍內一般根據常水位設置為同一高程;水面與周圍地面的地形銜接需合理。

(4)重點橋梁單體化處理。由于DEM與DOM疊加存在基礎不一致問題,會導致地理場景效果圖中區域架空部分橋面塌陷。為保證地形級地理場景中重點區域橋梁美觀、合理,擬定對包含貴陽環城高速范圍內的部分重點橋梁、高架路進行單體化處理,總長 120 km(圖6)。

3.4 融合成地形級實景三維底座

根據存量數據源的標準化處理,把地形級地理場景成果及基礎地理實體初步成果相融合,構建地形級實景三維基礎底座,總覆蓋面積約 3 005.7 km2(圖7)。形成能用于三維可視化與空間量算、服務區域宏觀規劃、滿足自然資源管理、城市建設規劃等需求的綜合數據管理及展示的基礎平臺。

圖7 地形級實景三維底座示意圖

3.5 成果精度檢測及評價

本項目經貴州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對DEM成果、點云分類成果、地形級地理場景成果、基礎地理實體二三維表達數據的空間參考系、屬性精度、位置精度、邏輯一致性、時間精度、柵格質量、表達質量等指標進行質檢與評價,認為各項精度指標均在允許范圍內,成果批質量合格。

4 結論及展望

當前,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是面向新時期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資源管理的新定位、新需求,本次體系革新即是對傳統基礎測繪業務的繼承,又是對測繪地理信息服務發展方向及理論體系的轉型升級[1,10]。本文通過具體項目需求實踐了基于存量數據構建地形級實景三維底座,探索出一些非常有意義的經驗。

(1)針對基于存量數據構建地形級實景三維底座,體現新體系下對傳統測繪產品的繼承性原則,在滿足新體系成果設計基礎上,本文實踐經驗表明可以極大地減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其次,通過實踐獲得利用點云數據生產大范圍DEM成果、處理地形級地理場景突出問題、解決存量數據部分映射關系等有價值的經驗。

(2)本文按照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技術大綱的技術設計進行實踐,驗證了技術路線的可行性,發現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困難,如源數據預處理、較復雜映射關系的建立、基于存量數據豐富基礎地理實體的語義化、數據融合等問題。

(3)本項目實踐內容較為綜合,涉及的測繪成果集成技術及突出問題解決辦法,即能指導傳統測繪成果高效的生產,又能應對新形勢的各項應用服務的新需求。

雖然本文利用存在數據量探索出可行的技術路徑,但歷史存量數據及實時眾源數據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文中僅針對具體項目需要,探索出極少部分存量數據的價值,針對存量數據的利用還需要在存量數據的預處理、轉換方案配置、整合建庫、融合更新、質量控制、應用服務等方向尋找新突破。

猜你喜歡
實景存量底座
大型集裝箱船艙底座結構加強與改進
金湖縣創新“實景式”培訓 提升精準執法水平
數字博物館 線上實景游
存量時代下,房企如何把握舊改成本?
兵馬俑底座學問大(第六站)
機械字碼打印底座結構優化設計及應用
吉林存量收費公路的PPP改造
論山水實景劇與山水實景演出的區別
腐敗存量
電飯煲用智能底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